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改变静脉穿刺进针角度对乙型肝炎患者疼痛影响的疗效观察

    作者:方映娜;刘静玲

    目的:观察采用两种进针角度进行静脉穿刺对乙型肝炎病人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清醒的住院静脉输液病人,对440例患者进行常规静脉穿刺(对照组220例)和45°静脉穿刺(试验组220例),注意观察病人的疼痛反应.结果:试验组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静脉穿刺以45°或接近45°进针,较传统20°进针具有进针后回血速度快、穿刺成功率高、疼痛轻等特点.

  • 浅谈“皮内注射”进针方法教学新创

    作者:张翠英

    目的 为了提高皮内注射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培养护生的爱伤观念,本研究对《基础护理学》中“皮内注射”进针方法做了教学改革.方法 在充分认识“皮内注射”在整个基础护理操作中的地位的基础上,将12级专科护理学生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新的“一点一平”进针方法真人模拟练习,对照组采取传统进针方法练习.结果 通过成绩显示实验组无论从穿刺成功率上还是减轻病人疼痛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1),通过问卷调查97.2%的学生认可这种进针方法,能够更深刻的体验病人的感受,加强爱伤观念,教学效果突出,提高护生的操作能力.结论 新的进针方法能明显提高皮内注射的教学效率和效果,值得推广.

  • 浅谈针刺风府穴

    作者:王彬;马骏;王述菊;余沛豪;王中明;王琪

    风府穴归属督脉,风,指风邪,府为府宅,聚居之地,风府为治风之要穴,既可用于中风、癫狂、癔症等内风为患的神志病症,又可用于眩晕、头痛、颈项强痛等外风为患的病症.它是临床上常用的腧穴,现从风府穴定位、主治和现代配穴应用,结合解剖学中关于风府穴的安全进针角度和深度进行论述,以便在针刺治疗中恰当的使用风府穴.

  • CT三维重建下深刺八髎穴进针角度和效应深度的研究

    作者:金洵;丁曙晴;时飞跃;王玲玲;吴正参;任军

    目的:探讨可供临床和教学参考的深刺八髎穴进针参数.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2016年1月至6月的100例俯卧位盆腔CT片进行回顾性分析,以5 mm层厚连续横断面扫描,建立3D图像.将针身沿骶前后孔中心轴线进针时的角度定义为适进针角度,观察针身与皮肤表面、人体后正中线的夹角.将骶骨背面软组织厚度加骶孔深距的1/2定义为效应进针深度,观察适进针角度下的八;穴深刺参数.结果:深刺八髎穴应采用斜刺法,针尖朝向内下方.针身与皮肤表面的适进针角度为上髎(61.04±12.15)°,次髎(57.57±10.01)°,中髎(58.25±8.69)°,下髎(54.39±10.94)°.针身与人体后正中线的适进针角度为上髎(24.54±6.21)°,次髎(18.58±7.76)°,中髎(17.36±7.90)°,下髎(30.73±9.45)°.适进针角度下的八髎穴深刺效应深度呈上、次、中、下递减趋势,分别为上髎(58.16±12.43)mm,次髎(44.57±11.55)mm,中髎(33.96±10.74)mm,下髎(31.13±10.94)mm.效应深度与体质量指数呈正相关.结论:进针参数的研究应双重考量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而CT三维重建能准确、合理、科学地进行穴位解剖测量.

  • 钳持复位闭合穿针固定治疗胸锁关节脱位

    作者:鞠学教;刘斌;王培红;鹿泽兵;殷升贤

    自1997年2月至1998年10月间,对7例胸锁关节脱位患者采用钳持复位、闭合髓内穿针固定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5例,女2例;年龄16~45岁,平均31岁;左侧3例,右侧4例;前脱位5例,后脱位2例;合并同侧锁骨骨折2例;合并颅脑外伤及其他部位骨折5例。全部病例均为交通伤,经查体见胸锁关节瘀血,肿痛及异常活动并结合X线检查确诊。全部病例均在伤后24小时内手术,平均6小时。2 治疗方法患者平卧,在颈丛或局麻下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用带尖复位钳钳持固定锁骨近端,参照对侧胸锁关节的位置提或压锁骨近端至复位满意,选2.5mm或2.0mm骨圆针为皮外导向针经胸锁关节中心点矢状面与胸骨呈45°~60°角,额状面与胸骨平行选择锁骨前上侧进针点,用2.5mm钻头垂直钻透侧皮质并逐渐压平钻头至与导向针角度相等,选等长骨圆针自钻孔处按导向针角度逐渐锤击,助手持钳维持复位,术者维持进针角度并根据等长针判断进入胸锁关节,检查进针角度合适,当进入胸骨时可有阻挡感,锤击声音改变,复位固定稳定,否则应重新调整进针角度以避免穿出或进入胸腔。

  • 闭合穿针治疗肩锁关节脱位9例

    作者:马善军;张振亭;张宏

    1995年8月以来,我们采用X光电透镜下行闭合穿针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病人,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9例均为青壮年男性。Ⅱ型6例,Ⅲ型3例。受伤后至手术时间为0.5~96h。分型标准见文献[1]。2 治疗方法常规消毒术野,铺无菌巾单。于透视及手触摸到肩峰后,在其中前1/3交点处用7号刀片切开皮肤及皮下约0.5cm,然后进针。进针时应将针紧顶住骨质,防止滑移。因肩锁关节间隙自外上向内下有-50°左右的倾斜角,进针时针尾斜向后下方缓慢进针,穿透肩峰骨质进入关节面,穿入锁骨腔内,进针角度应严格掌握,以免损伤锁骨下动脉及胸膜。针体进入肩峰骨质后,在透视下复位。让助手在病人上方用手或较硬物体将锁骨外端用力下压,使肩锁关节完全复位后并保持,术者用钻将克氏针缓慢钻入,穿过肩峰、肩锁关节,直达锁骨髓腔内约3~4cm,透视下见复位固定成功后剪除多余克氏针,并将其外露的远端弯成一小钩,埋于皮下,防止克氏针移位及滑脱。术后抗生素治疗5~6d,病人固定2周可行肩关节功能锻炼,固定8周后拆除克氏针。

  • 杨氏埋线针刀直达迷走神经后侧的进针角度深度研究——CT观察正常人寰椎横突尖与迷走神经及周围组织之距离

    作者:杨才德;马重兵;辛仲宏

    目的 探讨杨氏埋线针刀以寰椎横突尖为坐标刺入迷走神经后侧术式的安全角度及深度.方法 采用CT平扫技术以右侧寰椎横突尖为坐标,研究正常人寰椎横突尖与迷走神经、乳突、茎突、椎动脉、颈静脉、颈内动脉的距离.结果 寰椎横突尖是相对固定的体表骨性标志,与周围组织结构有恒定的解剖关系.结论 以寰椎横突尖为穿刺点,通过设计合理的进针角度和刺入深度,可以到达迷走神经后侧.

  • 不同进针角度的溶药研究

    作者:梁艳波

    目的:临床溶药想找到一种可减少橡胶塞微粒产生的操作方法.方法:我们通过变换针头斜面与瓶塞刺入角度进行了研究,分别为60°、90°、120°角.结果:针头斜面与瓶塞呈90°角进针时,液体中胶塞微粒少,效果佳,其次为针头斜面与瓶塞呈60°,针头斜面与瓶塞呈120°角差不宜应用.

    关键词: 进针角度 橡胶塞
  • 颅脑外伤后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及颅骨修补术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世忠;邹志浩;徐如祥

    交通性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是颅脑外伤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报道称其发病率0.7%~29%[1].广州珠江医院于2000年1月至2004年6月收治此类患者52例,均行颅骨修补术(cranioplasty)同时,以骨窗周缘为穿刺点,选择同侧适靶点,调整进针角度行脑室-腹腔分流(ventricle-peritoneal shunt,V-P),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无明显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 静脉穿刺进针角度与疼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周杰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应用多、基本的护理技术之一,也是护理工作在治疗疾病、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给药途经。如何才能在提高穿刺成功的基础上,减少患者的痛苦是护理工作者的护理重点。本文对568例患者静脉穿刺进针角度进行对比,发现静脉穿刺时进针角度与患者受到的疼痛程度相关,进针角度越大,进针时的疼痛程度越小,甚至达到无痛。现将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 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研究与探讨

    作者:金育青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方法 (1)正确选择血管;(2)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3)加大进针角度;(4)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5)正确选择小儿头皮静脉并妥善固定.结果 根据不同患者的静脉特点,采用不同技巧和方法,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了病人的痛苦.结论 正确选择血管,采用正确的进针角度和方法,沉看冷静地为病人和患儿输液,从而提高穿刺成功率.

  • 门诊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的护理体会

    作者:郭爱华

    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抢救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操作,其部位选择及进针角度都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患儿康复及护理质量和护患关系,现将本人在临床多年护理工作中的切身经验总结如下.

  • 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李胜君

    目的 浅谈静脉留置套管针临床应用体会、方法及经验.方法 进针角度以15°~30°为宜,见有回血时降低穿刺角度,将留置针继续沿血管前行1~2 mm,右手固定针芯,送外套管,套管送入血管后,松开止血带,退出針心.结果 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而不易刺破血管.结论 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总结应用静脉留置针的经验,对患儿进行观察、分析,从中得出影响小儿静脉留置针保留的失败原因、常见的并发症,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不断完善了这项技术.

  • 两种进针角度对老年患者痛感及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作者:田华;王岱君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时采用两种不同的穿刺进针角度对老年患者痛感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对60例门诊输液老年患者采用45°角和60°角两种方法 行静脉穿刺各300例次,用自身对照法,比较患者的疼痛反应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 采用45°角与采用60°角静脉穿刺,患者疼痛反应差异不明显(P>0.05),而采用45°角静脉穿刺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 对老年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时,以45°角进针较60°角进针穿刺成功率高.

  • 无痛静脉输液的护理

    作者:鲍泽

    目的 提高静脉穿刺水平,施行人性化护理.方法 采用不同的进针角度、针头进血管的长度、针柄固定方法、拔针按压时间等保证患者达到无痛输液.结果 开展无痛静脉输液技术,提高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水平,锻炼了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结论 使无痛静脉输液技术向快捷性、准确性、安全性方向发展,已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临床.

  • 增大静脉穿刺进针角度减轻疼痛的探讨

    作者:叶群英;马静敏

    通过对静脉穿刺的疼痛产生内外因素的分析,提出增大静脉穿刺进针角度的方法,达到减轻患者疼痛的目的,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

  • 血站两种不同静脉穿刺采血进针角度方法的分析

    作者:王芬

    目的:静脉穿刺是一种创伤性操作技术,采用不同角度进针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减少疼痛,减少血管损伤,大限度保护静脉。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血流速度,缩短采血时间,减轻献血者疼痛,保留献血者,建立低危献血者队伍,节约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

  • 横式大角度进针皮内注射法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向美荣;李海兰

    目的:探讨药物试敏皮内注射的佳方法。方法将3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者各150例,分别采用传统的和横式大角度皮内注射法,对注射效果进行对照。结果横式大角度进针皮内注射法成功率显著高于传统方法,疼痛程度却明显低于传统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横式大角度皮内注射法不仅能提高注射成功率,还能有效减轻患者注射时的疼痛。

  • 桡动脉取血进针角度的新方法

    作者:温静;张立洁

    桡动脉取血操作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其操作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因其动脉血管细滑,且需经常穿刺取血,有一定难度.我们在临床操作中摸索出一种新的进针方法,现报告如下.

  • B超引导下细针穿刺诊断脾脏占位

    作者:李建玲;崔国亭

    近年来我们在B超引导下对12例脾脏占位性病变病人进行细针穿刺抽吸活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本组报告12例均系住院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27~35岁.有腹水者3例伴体重减轻者7例.12例脾脏均有不同程度肿大. 1.2 方法:①在B超引导下用12号心内注射针穿刺抽吸,穿刺针接20ml或50ml消毒干燥注射器,抽吸时注射器应成负压,注射器内见有红色组织即停止抽吸拔针,涂片送病理学检查.②穿刺时患者取平卧位或右卧位.③穿刺前3d维生素K3 20mg静滴,检查出凝血时间,穿刺者前一餐禁食. 2 结果与讨论本组12例穿刺抽吸结果为:肝癌脾转移4例,胃癌脾转移3例,肺癌脾转移2例,肾癌脾转移1例,直肠癌脾转移1例,嗜酸性细胞肉芽肿1例. 传统认为脾脏为人体"血库",组织脆,易出血,故脾脏穿刺临床开展较少.脾脏占位性病临床少见.病灶较小(一般在2.0cm左右),故B超定性有一定困难.脾脏抽吸活检有助于诊断,我们体会脾脏穿刺抽吸是安全的.为预防穿刺抽吸后出血应做好以下几点:①查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②穿刺操作者要熟练,进针的方法.角度要准确,进针后不应上下左右变换进针角度,位置,以免过多损伤脾脏组织,要求一次进针到达占位处,整个抽吸过程要在5~15s内完成,避免造成出血.③穿刺后局部消毒加压包扎,加压沙袋(500~1000g重);④穿刺抽吸后卧床8h,每小时测血压,脉搏一次,并再给维生素K3 20mg静滴一次.

111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