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食管胃交界癌107例内镜下诊断及病理分析

    作者:刘舒颖

    目的 总结食管胃交界癌在电子胃镜下的临床诊断形态特点及病理分析结果,以期提高今后临床对食管胃交界癌的诊断水平.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经电子胃镜诊断及术后病理诊断为食管胃交界癌的10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7例患者中,腺癌90例,印戒细胞癌11例,鳞癌6例.结论 应用电子胃镜和其他辅助检查技术,可提高早期诊断率及远期治疗效果.

  •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40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杨道华;孙玮玮;邱承敏;柳堤;张鸣;何佩锋

    胃肠道是结外淋巴瘤好发的部位,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s,PGIL)占结外淋巴瘤的30%~50%[1] ,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4% ~20%[2] .由于本病在临床症状、体征及内窥镜检查与癌症、慢性溃疡及炎症基本相似,因此误诊率较高.病理形态上胃肠道低度恶性淋巴瘤与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鉴别诊断困难,易误诊.而取材浅表,缺乏典型病变造成漏诊.本文收集40 例胃肠道淋巴瘤结合文献进行临床及病理分析.

  • 蟾龙康胶囊治疗食管贲门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马斌

    目的:探讨中成药"蟾龙康"胶囊治疗食管贲门癌的疗效和作用,及其中医治癌三法的应用和体会.方法:应用纯中药制剂,"蟾龙康"胶囊配合通便排毒法,温热疗法和通塞法的综合措施.课题设计采用开放性,对14例食管贲门癌患者进行了病理分析和治疗,并发现癌细胞的生态规律和活动特点.结果:痊愈2例,基本缓解6例,2例中断治疗,3例晚期,体弱至极,难遏病势,l例转移肺肝,缓解率占57.2%.结论:中医治癌三法和"蟾龙康"胶囊在治疗食管贲门癌方面,效果是满意的.方法新颖,有前瞻性和实用性.此外,该药长效无毒,安全可靠.

  • 6例二尖瓣瘤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商建峰;陈东;刘文旭;方微

    目的:探讨二尖瓣瘤(MAV)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6例MVA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超声心动图资料.6例患者,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27 ~ 63岁.临床表现胸闷4例,发热2例,体检可闻及不同程度心脏杂音.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二尖瓣前叶囊袋状结构.二尖瓣瘤的病理特征,包括大体形态及光镜下囊壁结构以及相应瓣膜的病理改变.结果:大体观察可见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囊袋状结构,囊壁厚薄不一.囊壁光滑5例,囊内可见赘生物1例,囊壁结构与相应的瓣膜组织结构相同,相应的瓣膜组织4例尚可见炎症反应.结论:二尖瓣瘤是一种罕见的心脏瓣膜病变,其发生多与主动脉瓣心内膜炎有关.

  • 主动脉瓣叶瘤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商建峰;贺晨宇;陈东;方微;武迎;刘文旭;崔亚艳;滕飞;付稳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叶瘤(AVA)的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19例AVA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超声心动图及其他辅助检查,对其手术标本进行常规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患者年龄23~ 74岁,男性12例,女性7例.临床表现主要为心慌、胸闷、气短等心血管病症状,其中6例有发热.查体于主动脉瓣区闻及舒张期或/及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主动脉瓣叶上有赘生物或主动脉瓣叶脱垂,部分伴主动脉瓣叶穿孔.辅助检查:5例白细胞计数增高,10例C-反应蛋白增高,3例类风湿因子增高,2例抗链球菌溶血素“0”实验阳性,4例红细胞沉降率增高.主动脉瓣为三叶的17例,主动脉瓣二叶畸形的2例,19例主动脉瓣叶瘤,6例位于左冠瓣叶,6例位于右冠瓣叶,1例位于无冠瓣叶,6例位置不清.大体检查见瓣叶瘤大小不等,呈不规则的囊袋状结构,瘤壁厚薄不一,10例顶端有穿孔,13例内壁较光滑,6例内壁粗糙,3例有赘生物.镜下瘤壁与瓣膜组织结构相同,伴玻璃样变及黏液样变,9例伴炎症细胞浸润,部分病例见细菌菌落,弹力纤维紊乱,瘤顶部变薄;相应主动脉瓣膜9例可见炎症细胞浸润.结论:主动脉瓣叶瘤是一种罕见的心脏瓣膜病变,考虑血流冲击病变的瓣膜组织形成,感染性心内膜炎为常见病因之一.

  • 胰腺囊肿39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傅志君;石虹;潘文生;王吉耀

    目的通过对1969年10月至1999年6月住院并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胰腺囊肿39例进行回顾性临床病理分析,以探讨胰腺真性囊肿和假性囊肿的诊断和治疗.

  • 44例脑出血病理分析

    作者:董莉芹;王春利;李琨;王海涛

    1资料与方法我们对44例死于脑出血患者的脑标本进行病理分析.男26例,女18例,年龄60~95(67.0±8.4)岁.有高血压病史的29例,有糖尿病病史的2例,有冠心病病史的6例,有脑血管病史的11例.44例均在死后24h内尸检,常规取脑后仔细观察每个切面血肿情况并进行分析.

  • 老年人IgA肾病30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陈天新;黄朝兴;吕吟秋;邵蓉蓉;许菲菲

    IgA肾病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其免疫病理学特征是IgA或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系膜区颗粒状沉积,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发病高峰年龄是20~40岁,对于儿童、青中年IgA肾病的文献报道很多,但对老年人IgA肾病临床病理分析的报道较少.故我们对30例老年人IgA肾病进行回顾分析.

  • 血清病原学阴性的病毒性肝炎病理及免疫病理分析

    作者:韩忠厚;王玉华;孙谢文;单彪;张立慧;程国珠;孙玉革;郎振为

    为进一步了解血清病原学阴性的病毒性肝炎的肝组织学情况,我们对49例临床诊断为非甲~非庚型肝炎患者进行了肝穿活检,并做了基础病理和免疫病理分析,现报道如下.

  • 125例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及聚合酶链反应检测IgH和TCR基因重排

    作者:克晓燕;景红梅;应建明;杨玉花;李小英;高子芬

    我们对1990年来确诊的125例恶性淋巴瘤(ML)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用PCR技术对其中49例进行IgH和TCR克隆性基因重排分析,比较基因分型与免疫表型的敏感度和符合率,以了解我国ML发病及病理、免疫分型特点,同时探讨基因分型在ML诊断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 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检查782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尹素华

    目的 分析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检查782例临床病理,判断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检查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内分泌科因甲状腺结节行细针穿刺检查的患者782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手术治疗患者展开病理分析,判断细针穿刺准确性.结果 在穿刺过程中,未发现有存在严重不良反应患者,782例患者经过细胞病理学诊断,大部分为良性病变,占74.8%,在细胞病理诊断良性以及恶性方面,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检查与组织病理有着较高的符合性.结论 在进行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诊断时,采取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检查方式,有着较高的诊断率和可靠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组织临床与病理分析

    作者:何志敏;陈德玉;陈宇;郭永飞;薛峰;肖海军

    目的 研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组织临床与病理学特点.方法 留置并实验分析30例颈椎OPLL的骨化组织,行苏木素一伊红染色,显微镜观察形态及组织特点,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 组织病理学检测中可见明显骨化演变过程:骨化区、钙化软骨区、纤维软骨区及纤维区.在后纵韧带深层或椎体后缘角出现小血管增生、韧带肥厚、软骨细胞增生、后纵韧带小钙化点及类软骨样细胞增生等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论 后纵韧带骨化是一个延续过程,不同的骨化类型其演变过程不尽相同,病理学特点与临床特点相符.

  • 微波灭活治疗胫骨巨细胞瘤一年后瘤段病理分析(附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余;柯晋;陈炳旭;徐亮;张涛;黄华杨;蓝国波;马立敏;李梅;赵华福;尹庆水;夏虹

    目的 评价植入式微波瘤段灭活方法在胫骨巨细胞瘤手术后的肿瘤灭活效果,并观察骨、软骨、周围软组织改变及再生情况以及再骨折发生处的病理特点.方法 对1例胫骨巨细胞瘤瘤段微波灭活后病例,1年后进行了瘤段的病理检查,检查部位包括胫骨平台,髌腱附着点,肌肉附着点,骨折断端、截骨处,检查组织包括关节软骨,皮质骨,松质骨,再生血管,髌腱等,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 瘤段骨质内及周围组织未见明确肿瘤细胞;胫骨平台关节面处可见存活软骨细胞和软骨下方的松质骨内血管增生,提示存在软骨化成骨进程.胫骨平台皮质骨板层结构存在,松质骨骨小梁结构完整,骨细胞陷窝空虚,骨细胞消失,髓腔内容物大片坏死,部分区域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和纤维、血管组织增生.胫骨后侧肌肉附着处局部靠近骨膜处可见存活的软骨细胞和毛细血管及明显的血管再生.髌腱附着点情况:纤维细胞存活,其下方皮质骨内可见软骨细胞,伴有钙化.再骨折发生在骨水泥与骨粉填充的远端,钢板转折并有钉孔处.结论植入式微波灭活胫骨巨细胞瘤对肿瘤杀灭确实,对正常组织保护可靠;但瘤段的骨再生及再血管化在术后1年的时间内并未完成,因此建议患者限制负重和支具保护的时间少应大于1年,以避免再骨折的发生.

  • 肝脏原发性平滑肌肉瘤的CT表现(附6例分析)

    作者:徐爱民;程红岩;贾雨辰;吴孟超

    肝脏原发性平滑肌肉瘤(primary hepatic leiomyosarcoma, PHLMS)极为罕见,迄今中英文文献仅报道数十例,多数侧重临床及病理,有关其典型CT表现的文献,国内仅见1篇(3例).现报道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肝脏原发性平滑肌肉瘤,结合病理分析CT表现,以提高对其CT表现的认识.

  • SLeX抗原表达与胃癌转移关系的研究

    作者:何贵金;朱兴;杜怀林;姜维国;何晓明

    唾液酸化的路易斯寡糖X(Sialyl Lewis-X,SLeX)抗原是表达在上皮性癌细胞表面的一组常见碳水化合物抗原,存在于结肠癌、乳腺癌、肝癌等多种癌细胞表面,在癌侵袭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1]。SLeX抗原是血管内皮细胞表面E和P选择素的配体,并参与白细胞向炎症区域浸润和癌细胞穿出血管进入正常组织形成转移的过程[2]。我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来检测胃癌细胞表面 SLeX抗原表达,探讨其在胃癌转移中的意义,为临床判断胃癌转移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收集1989年~1995年在我院诊治的 90例胃癌患者,男 63例、女 27例;年龄 31岁~60岁。其中60例在手术时未发现胃癌转移,有30例胃癌转移到肝、腹膜等处。胃癌诊断依据临床病理分析,胃癌分期根据 TNM分期。手术切除胃癌及转移标本均做成蜡块进行病理学检查。

  • 65岁以上可手术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及病理分析

    作者:苑著;屈翔;张忠涛;李建设;滕长胜;王宇

    目的 探讨65岁以上可手术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分析2003年2月至2005年2月收治的95例65岁以上可手术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及其特征.结果 全组95例65岁以上老年乳腺癌占同期外科住院治疗的乳腺癌的26.1%,从出现症状到就诊平均1.2年,74.5%为局部进展期肿瘤,67.4%合并其他疾病.主要病理类型为浸润性导管癌(67.3%),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率为68.4%,C-erbB-2过表达比例为23.5%,Ki-67指数较低(<30%者54.1%).94例患者96侧乳房接受手术治疗,其中非根治性手术26例,71例接受化疗,67例接受内分泌治疗.3年总生存率为87.4%,无病生存率为71.4%.结论 老年乳腺癌以局部晚期肿瘤居多,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宜选择创伤小的手术方式,辅以内分泌治疗和化疗等.

  • 70例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研究

    作者:彭伟;徐树琼;宋冬冬

    目的:对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病理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广州新海医院妇科收治的70例宫腔镜检查并行宫腔内占位病变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发病规律、临床症状、病理结果,同时对其进行随访,分析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结果(1)本组70例患者年龄为30~61岁,平均年龄(41.3±5.6)岁;(2)临床上多表现为不规则月经(72.86%),绝经后出血(15.71%)和子宫内膜增厚(21.43%);(3)发病部位依次为子宫底部(62.86%)、宫角部(17.14%)、子宫后壁(10.00%)、子宫前壁(5.17%)和侧壁(4.29%);(4)病理检查结果提示功能性子宫息肉患者其病灶多质软、体积小,息肉组织与周围内膜相近,存在周期性变化,而非功能性子宫息肉患者其患部多质硬、体积大,息肉组织呈现出多种形态变化;(5)非功能性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率较功能性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率高(23.9%vs 8.3%)。结论子宫内膜息肉组织形态变化较多,这提示医护人员应该通过对子宫内膜息肉的病理类型进行分析,针对性的进行治疗,减少复发率。

  • 425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临床及病理分析

    作者:周勤;谭丽峰

    绝经后阴道出血(postmenopausal bleeding,PMB)是指生理性绝经12个月以上的异常阴道出血.PMB是老年妇女常见的症状.为探讨PMB的病因及与恶性肿瘤的关系,对我院门诊和住院的425例PMB患者进行临床和病理分析.

  • 小儿87例尸检病理及临床分析

    作者:资丽华;蔡硕德;吴晓琳

    近十年来我院对死亡原因不甚明确的110例患儿进行了尸检病理分析.其中有肺炎组织学改变的有87例.现将该87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7例患儿系1988年1月-1997年12月在我院住院(83例)和门诊(4例)期间死亡.男49例,女38例.小出生1 h,大9岁.其中新生儿24例.~5岁61例,~9岁2例.住院天数<1 d 50例(包括门诊4例),~3 d 24例,~6 d 5例,>7 d 8例.

  • 儿童胰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邹继珍;白云;何偲;肖萍;蔡玲玲;吴莎;李竞贤

    目的通过分析儿童胰母细胞瘤(PB )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预后等因素,提高对PB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我院PB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PB患儿共9例,男5例,女4例,平均年龄5岁(2个月~12岁);8例因偶然发现腹部包块就诊,1例产前(32周)超声检查提示胰腺占位就诊;腹部超声(n=6)及CT(n=7)检查均提示胰腺占位;2例外周血白细胞升高,3例血清甲胎蛋白(AFP)升高;8例行肿瘤切除,1例取瘤组织活检;1例术后第2年和第3年分别发生肝转移;肿瘤累及胰头部6例,体尾部2例,整个胰腺1例;肿瘤大直径3~18 cm,平均10 cm,结节状,切面灰白色,实性,细腻,部分区域呈囊性,可见明显的出血及坏死;镜下:肿瘤富含细胞,由形态一致的上皮细胞构成,瘤细胞呈实性片巢状排列,混有分化好的腺泡样结构,可见特征性“鳞状上皮小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有腺泡、内分泌和导管分化的证据,表现为胰酶、内分泌标记和癌胚抗原(CEA)的阳性表达。结论胰母细胞瘤是儿童胰腺常见的恶性肿瘤,镜下显示有腺泡、内分泌和导管的分化及特征性鳞状小体结构,确诊主要依据病理检查结果,应注意与胰腺其它肿瘤鉴别。首选的治疗方案是肿瘤的完整切除。预后较成人好。

810 条记录 5/41 页 « 12345678...404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