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肺部阴影原因待查

    作者:牟向东;王广发;李桂莲;阙呈立;李海潮

    1 病例简介患者,女性,42岁,因"体检发现肺部阴影1个月,干咳5天"入院.患者1个月前体检胸片发现左上肺小结节状、斑片状浸润影(图1),无任何自觉不适,查CT示:双上肺尖后段及左上肺前段磨玻璃影和多发小结节影(图2).10天前查血常规示WBC 11.7×109/L,NE 78.3%,ESR 31mm/h.开始口服利复星0.2g,每日2次.

  • CT引导下带钩钢丝定位行肺部磨玻璃影结节全腔镜下肺切除术28例分析

    作者:束余声;赵伟刚;石维平;陆世春

    目的 探讨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在全腔镜下肺部磨玻璃影(GGO)结节切除术中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2008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胸部CT检查发现肺部GGO或含GGO成分结节的患者共28例(31个GGO结节),均于术前先行CT引导下带钩钢丝(Hook-wire)定位,再行全胸腔镜下肺部病灶楔形切除治疗,对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为恶性GGO结节行肺叶切除术,记录Hook-wire定位情况的相关指标及楔形切除时间、操作中并发症等.28例中,男性17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5岁.结果 28例患者31个GGO结节均完成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及全腔镜下手术治疗.31个GGO结节中,恶性结节19个(18例),良性结节12个(10例),结节平均大小为(1.8 ±0.6)cm,平均厚度为(1.2±0.4)cm,结节距胸膜垂直距离为(1.5±0.7)cm;CT引导下Hook-wire平均定位时间为(16.5±5.2)min,平均进针深度为(2.5 ±0.9)cm,29枚(26例)穿透结节,2枚(2例)未穿透结节(紧靠结节边缘),操作中出现气胸者2例,均不需手术治疗.全部28例患者均进行了全胸腔镜下手术切除,平均楔形切除手术时间为(18.5±5.5)min,平均肺叶切除时间为(54.7±12.5)min.18例患者(19个GGO结节)术中冰冻示恶性肿瘤,16例继续接受肺叶切除术加淋巴结清扫术,1例患者因身体无法耐受、1例因两个肺叶GGO病灶为恶性而未行肺叶切除术,围手术期无明显手术并发症.术后GGO病理结果:腺癌9枚,细支气管肺泡癌10枚,不典型腺瘤样增生5枚,上皮样血管内皮瘤2枚,慢性炎症2枚,错构瘤1枚,炎性假瘤1枚,结节病1枚.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6.6±1.9)d.结论 全腔镜下肺部GGO切除术前行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技术具有可行性良好、安全性较高、并发症少等优点,能够有效简化腔镜手术操作难度和时间.

  • 第196例咳嗽-气短-发绀-杵状指-低氧血症

    作者:秦岭;陆慰萱

    病历摘要患者男,47岁.因"咳嗽、活动性气短2年,加重2周"于2008年4月8日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2006年初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气短,直立活动后加重,卧位休息后减轻,无发热、乏力等不适,就诊于当地医院,心电图、心脏超声以及冠状动脉造影均正常,胸部CT显示"双上肺磨玻璃影,双下肺胸膜下小叶间隔增厚,不除外肺间质纤维化",予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富露施)、罗红霉素治疗,症状无改善.

  • 高分辨率CT评价磨玻璃密度影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预后价值

    作者:李竞;赵继华;张泉;袁飞;魏路清

    目的:评价应用高分辨率CT(HRCT)检查肺部磨玻璃影(GGOs)在评估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37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比较不同预后两组患者入院当日血浆百草枯浓度及GGOs相对面积。服毒后至入院10 d内每隔3 d进行一次胸部HRCT检查,对主动脉弓层面、主肺动脉窗层面、左上叶支气管层面、右下肺静脉层面、左侧膈顶层面5个层面的GGOs进行半定量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断各指标对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纳入137例患者中,有45例患者于服毒后28 d内死亡,病死率为32.85%。死亡组血浆百草枯浓度较存活组明显升高(mg/L:7.06±0.67比3.51±0.34,t=5.280,P=0.000),入院后3个时间点GGOs相对面积均明显大于存活组〔1~3 d:(32.0±5.0)%比(2.5±0.4)%,t=7.860,P=0.000;4~6 d:(45.5±5.7)%比(2.8±0.5)%,t=12.420,P=0.000;7~10 d:(68.0±4.8)%比(3.0±0.6)%,t=23.950,P=0.000〕。ROC曲线显示,服毒后7~10 d GGOs相对面积判断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1.000,能严格区分预后,但时间较晚;服毒后4~6 d GGOs相对面积的AUC为0.979,阈值>12.0%时特异度为96.15%,敏感度为85.19%,阳性预测值为88.46%,阴性预测值为94.94%,可早期判断患者预后;而血浆百草枯浓度对于预后判断相对较差,AUC为0.821,阈值>1.95 mg/L时特异度为34.52%,敏感度为88.64%,阳性预测值为41.49%,阴性预测值为85.29%。结论应用胸部HRCT评估GGOs相对面积可以预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预后,且其价值优于血浆百草枯浓度。服毒后4~6 d行HRCT评估GGOs相对面积可早期评价百草枯所致肺损伤,且能指导临床预后评价。

  • 利妥昔单抗致药物性肺损伤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高云;高云磊;郁水华;闫新欣;张然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化疗致弥漫性肺损伤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加强对该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12月该科收治的16例药物性肺损伤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 16例患者12例发热,6例呼吸困难,大部分患者进行2~8次的化疗,末次输液至发病时间在5~27d.大多数患者肺部影像学表现为双肺弥漫分布的斑片状、磨玻璃样阴影.所有的患者均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激素治疗效果好,甲基泼尼松龙40~120mg/d治疗有效.14例好转,2例因重度ARDS死亡.结论 早期发现含利妥昔单抗化疗方案导致的肺损伤并且能早期激素治疗,治疗效果较好.临床上可扩大病例观察含利妥昔单抗发生肺损伤机制及探讨有效预防方法.

  • 不同影像学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及肺功能比较研究

    作者:白久武;李惠萍;李霞;徐金富;徐丽云;卫平

    目的 通过对不同影像学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几种细胞因子及肺功能对比研究,探讨细胞因子在IIP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对蜂窝肺组、磨玻璃影组IIP患者及对照组外周血白介素1(IL-1)、白介索2受体(IL-2R)、IL-5、IL-6、干扰素(IFN)、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及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FEV1/FVC、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占预计值%进行测定.结果 ①蜂窝肺组患者外周血IL-1、IL-2R、IL-5、IL-6、TNF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或P<0.01);磨玻璃影组外周血IL-5、TNF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或P<0.01);蜂窝肺组患者外周血IL-2R、IL-5、TNF水平均较磨玻璃影组升高(P<0.05或P<0.01).②与对照组比较,蜂窝肺组和磨玻璃影组FVC占预计值0A、FEV1占预计值%、DLCO占预计值%均下降(P值均<0.01),磨玻璃影组FEV1/FVC较对照组升高(P<0.05),磨玻璃影组FVC占预计值%较蜂窝肺组降低(P<0.05).结论 外周血IL-1、IL-6、IL-2R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预测肺纤维化进展的标志物.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床旁胸片分析

    作者:龚志友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X线与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NRDS的X线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 本病的主要X线表现为肺野透亮度减低、颗粒影、网点状阴影和支气管充气征.结论 床旁胸片检查对NRDS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CT能谱成像对肺磨玻璃结节鉴别诊断的研究

    作者:曹义君;孙凯;张建伟;田弢;王新文

    肺结节定义为肺内圆形或椭圆形的不透光影,大直径不超过3.0 cm,按照结节的密度均匀与否,以及是否伴有实质成分,肺结节首先可分为实性结节和亚实性结节,后者又分为部分实性结节(PSN)和纯磨玻璃结节(pGGN),磨玻璃影结节(ground-glass nodule,GGN)也称毛玻璃结节,是指为模糊的结节样高密度影,但在磨玻璃影区内的支气管和肺血管束仍可显示,其反应了气腔不完全充盈或轻度间质增厚[1]。相比实性结节,虽然GGN更具有惰性行为学特点,但Hen-schke等[2]研究发现GGN的恶性率甚至高于实性肺结节,其中以肺腺癌为多。这给临床实践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早期区分其良恶性,可为患者赢得佳治疗时机以及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 磨玻璃影肺癌CT特征分析

    作者:谭春明

    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病理类型中以肺腺癌为好发,占肺癌的40%~45%。目前研究指出CT影像学中漏诊的肺癌中69%存在磨玻璃密度影[1]。肺内磨玻璃密度影是指CT上表现为密度轻度增加,存在支气管血管束。目前有关肺内磨玻璃密度影对鉴别肺部病灶良恶性的报道较少,因此我们拟收集近5年我院CT影像学有磨玻璃密度影的患者,探讨肺内磨玻璃影像学特点对病理诊断的价值。

  • 亚实性肺结节在ⅠA期肺癌影像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黄浩哲;李国栋;许立超;李文涛;王升平

    背景与目的:亚实性肺结节(subsolid pulmonary nodule,SSPN)作为一种特征性而非特异性的肺部病灶与早期肺癌关系密切,为探讨其对ⅠA期肺癌的诊断价值,本研究将分析不同性质SSPNs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2008年4月—2014年4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CT引导Hookwire定位下胸腔镜手术(video 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治疗的405例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磨玻璃影(ground-glass opacity,GGO)成分含量将SPNs分为单纯型磨玻璃影(pure ground-glass opacity,pGGO)、混合型磨玻璃影(mixed ground-glass opacity,mGGO)和实性结节(solid nodule,SN)3组,并统计各组恶性率。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再将SSPNs分为ⅠA期肺癌组和良性组,分析对比影响SSPN良、恶性的影像学特征。结果:共纳入405例SPN患者,其中SSPNs有367例(包括124例pGGOs和243例mGGOs),且在ⅠA期肺癌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良性组[95.9%(257/268) vs 80.3%(110/137),P<0.001]。SSPN的总恶性率为70.0%(257/367),且mGGO的恶性率(72.0%)要高于pGGO(66.1%)和SN(28.9%)。恶性SSPN多发生于中年女性肺上叶,且病灶边界不清、边缘毛刺、分叶和胸膜凹陷征的发生率高于良性组(P<0.05)。结论:SSPN是肺癌的重要征象,且以mGGO的恶性倾向高。若中年女性伴有肺上叶的SSPN,且病灶边界不清、边缘出现毛刺、分叶或胸膜凹陷时,应高度怀疑恶性。

  • 肺泡微结石症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李坚

    肺泡微结石症(PAM)是一种少见的慢性肺泡疾病,以两肺肺泡内广泛分布微小结石为特征[1].病因和发病机理不明,有家族发病倾向,提示为隐性遗传性疾病[2].笔者报告6例,就其影像学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

  • 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3例临床分析

    作者:邱玉英;张英为;肖永龙;蔡后荣;陈俊

    目的 提高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AEIPF)的临床认识,探讨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 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0年9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3例AEIPF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3例均为老年患者,男1例,女2例.均在无明确诱因的情况下1月内病情突然恶化,出现进行性的呼吸困难和严重的低氧血症.胸部高分辨率CT (HRCT)均表现为在原有特发性肺纤维化条索影和网格影、蜂窝肺的基础上出现新的磨玻璃影.接受激素冲击治疗后2例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明显缓解,肺部磨玻璃影较前减少.1例患者胸部HRCT示磨玻璃影改变不明显,尽管使用有创性机械通气,仍死于呼吸衰竭. 结论 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可在无诱因下出现急性加重,AEIPF进展快,病死率高.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对部分患者有效.

  • CT在鉴别肺良恶性磨玻璃样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晴;韩旭;刘思洋;姜文军

    目的 探索CT特征在鉴别肺良恶性磨玻璃样病变(ground glass opacity,GGO)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胸外科收治的CT表现为GGO的患者140例.分析GGO的大小、形状、内部是否含有空泡、穿过结节的血管走行、CT值等指标.结果 术后病理结果为良性病变的54例,病理结果为恶性的86例患者中:AIS 46例,MIA 40例.良性组平均CT值(-674.50±50.40)HU,AIS组平均CT值为(-652.50±56.40)HU,MIA组的CT值为(-598.52±79.20)HU,P=0.001;良性组的大径为(0.60±0.28)cm,AIS组的大径为(0.80±0.34)cm,MIA的大径为(1.10±0.23)cm,P=0.005;平均CT值、结节大径、血管在结节中走行(穿过结节中血管是否增粗)、结节性质(圆形、类圆形及其他)及空泡征在良恶性两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结合结节大径、平均CT值、结节中血管走行、结节的形状、空泡征等可以鉴别GGO的良恶性.

  • 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单纯针刺定位肺亚厘米磨玻璃影结节

    作者:李明;张楼乾;张晋;庄一平;杨欣;胡静雯;张治;许林

    目的 探讨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单纯针刺定位法对肺亚厘米磨玻璃影结节定位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19例患者共21枚肺小结节.术前在CT引导下行单纯穿刺定位后行胸腔镜下结节楔形切除术.结果 19例患者的21枚磨玻璃影小结节在CT引导下单纯针刺定位成功率100%.定位时间(5.78±4.75)min.所有患者均成功定位后行VATS下肺楔形切除术,无中转开胸和严重并发症.术中快速诊断肺腺癌的3例患者行肺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其他患者均行肺楔形切除术.所有患者术中均未输血,术后无并发症,术后住院(6.01±3.44)天.结论 胸腔镜术前CT引导下单纯针刺定位法定位肺部小结节,特别是亚厘米磨玻璃影小结节安全、有效,定位过程简单快捷,能有效缩短VATS手术时间.

  • 临床药师干预利妥昔单抗治疗淋巴瘤致间质性肺病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任俊;陈伟

    为了提高对利妥昔单抗导致肺损伤的认识,对1例淋巴瘤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化疗后致间质性肺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接受了含利妥昔单抗方案的化疗,患者出现咳嗽咳痰、胸闷气喘,低氧血症,胸部CT表现为斑片磨玻璃影,通过糖皮质激素治疗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复习文献,利妥昔单抗导致间质性肺病的发生率近年有增加趋势.随着利妥昔单抗的广泛应用,其导致的肺损伤已非罕见.患者在病程中突发的肺部病变应注意排外药物因素,越早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

  • 微弹簧圈与Hook- wire用于肺内磨玻璃影术前定位的对照研究

    作者:申文明;毛勇;袁小冬

    随着低剂量CT广泛应用于肺癌筛查,肺内磨玻璃影(ground-glass opacity,GGO)的检出率日趋上升,显示为GGO的病变通常采用胸腔镜技术进行诊治。由于这些病变质地往往较为柔软,若术前不能明确定位,术中手术操作只能根据术前CT所见大致判断病变所在的解剖位置,伸入手指及应用胸腔镜器械进行探查。对于一些直径小、质地柔软、距离脏层胸膜较远的病灶,术中的准确定位率很低,少数病灶即使开胸手术中也无法找到,这给胸外科微创手术带来极大的阻碍。本文旨在通过比较微弹簧圈与Hook-wire用于GGO术前定位的准确率,寻求一种更加适合胸腔镜手术的定位方法。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继发肺泡蛋白沉积症病例报告

    作者:吴艳;卞涛;崔小川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 46 岁. 因胸闷,咳嗽,发热半月入院. 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阵发性连声咳,有少许黄痰,痰无脓臭味,无血丝,感胸闷,气喘,动则加重,休息后缓解,夜间可平卧. 伴有发热,体温高达39. 5 ° ,口干明显,并觉眼涩,当地医院行胸部CT检查提示:两下肺为主的磨玻璃影,伴点片状实变影,部分区域呈地图征(图1). 诊为"肺炎",予以"头孢拉定、丁胺卡那"等治疗症状无改善,仍高热,继以"地塞米松"对症治疗体温有下降后转入本院,半月中患者体重减轻5~6斤. 患者无手术外伤史,无输血史,无粉尘,有毒气体吸入史. 入院查体: T:37. 0 ℃,Bp 120/80 mmHg 神志清,精神萎,口唇黏膜干,上下唇黏膜溃烂. 两肺呼吸音粗,未及明显干湿啰音,心率84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及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浮肿.

  • 肺癌放化疗后继发肺真菌感染的CT表现

    作者:张进玲;张进银

    目的 探讨肺癌病人治疗后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方法 分析肺癌病人放化疗后肺部真菌感染者20例.其中白色念珠菌感染16例、曲菌感染3例,隐球菌感染1例.结果 20例中CT表现大片实变9例,可见“支气管气相”:磨玻璃影者9例;其余2例分别为结节影伴有“空气半月征”和斑片状阴影.结论 肺癌的病人放化疗后易引起肺部真菌感染者胸部CT有多种表现.

  • 以肺部病变为首发的恶性淋巴瘤12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小琴;丁晶晶;苗立云;蔡后荣

    目的 探讨以肺部病变为首发的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胸部HRCT表现及病理等特征.方法 观察及总结病理明确诊断为淋巴瘤的12例患者的临床、胸部CT及病理资料.结果 12例患者中,霍杰金淋巴瘤1例,非霍杰金淋巴瘤10例,恶性淋巴瘤组织类型未明确1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气喘、胸痛和发热等.CT表现:实变影(5/12)、结节影(7/12)、网格状阴影(1/12)、磨玻璃影(2/12)、软组织肿块影(2/12),其中5/12伴有胸腔积液、8/12伴有纵隔内淋巴结肿大、2/12伴有空气支气管征;1/12伴有厚壁空洞等.结论 淋巴瘤以肺部病变为首发表现时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常无特异性,明确诊断需病理结果.

  • 周围型肺小腺癌22例临床分析

    作者:时靖峰

    目的 探讨胸部医学影像对早请周围型肺小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2例活组织病理学确诊的周围型肺小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影像学表现为:单纯磨玻璃影6例,混合性磨玻璃影5例,完全性实变性结节5例.经纤维支气管及经皮细针穿刺肺部病灶针吸活检(PNB)证实腺癌4例,1例颈部淋巴结活检及3例胸水中检见到腺癌细胞.8例手术证实腺癌.CT动态观察发现毛刺征12例,小泡征6例,胸膜牵拽征5例,PET-CT假阴性2例.结论 CT动态观察病灶内部形态学变化有助于提高早期肺小腺癌诊断水平.

64 条记录 2/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