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脾-左肾上腺静脉分流术治疗儿童门静脉海绵状样变二例

    作者:张正筠;陈其民;徐敏;褚珺;严志龙;洪莉;顾松;胡明

    例1:男,8岁.因腹胀4年收入我院.患儿于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并于一次上呼吸道感染后呕吐鲜血,量约200 ml.于外院就诊发现"脾肿大",后转入我院诊治.查体:左腹部明显膨隆,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下1 cm,质软,表面无结节,无叩痛,脾高度肿大,下缘位于脐下1指,脾右缘-2 cm,斜径10 cm.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血常规示三系下降,WBC2×109/L、GR%61.5%、RBC3.1×1012/L、Hb 98 g/L、PL,T 84×109/L.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胺和电解质均正常.影像学检查:腹部CT血管成像(CTA):肝门区正常门静脉结构消失,代之以迂曲、扩张的团块状血管影,肝内门静脉左右分支显示不清,肝门周围见蜂窝状侧支血管影,呈海绵状.肝脏正常、脾肿大,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主干增粗,脾静脉扩张呈团块状,粗大的侧枝血管形成(图1),考虑门静脉海绵样变、门脉高压.消化道钡餐:胃底食管静脉中度曲张(图2).血管B超:胰腺后方及脾门处脾静脉内径约11 mm,扭曲,左肾上腺静脉增粗,内径约15 mm,脾静脉与左肾上腺静脉间距约23 mm.DSA检查可见增粗的左肾上腺静脉(图3).

  • 肠系膜上静脉高压症一例

    作者:李爱武;张帆;吴小鹏;王占民;汪忠镐

    患儿:女,11岁.因反复消化道出血2月入院.3个月时曾行腹膜后畸胎瘤切除术,当时曾伤及十二指肠,术后修复.11年来,饮食较正常儿童少,易腹胀.入院前呕血2次,成洗肉水样,便血为主,呈黑便,约半个月发作一次,每次出血时有腹胀,乏力,无其他明显症状,曾在多家医院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而且行B超、胃镜等多次检查出血原因不明.

  • 小儿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分流术的改进

    作者:柴忠义

    我院1977年6月13日,对一门脉高压症的女孩(13岁)行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分流术.由于手术的改进,提高了降压效果,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现将手术改进点简介如下:1.分流术同时切脾,提高了降压效果且能迅速的矫正脾功能亢进.

  • 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左支架桥吻合术在小儿肝外门静脉梗阻中的应用

    作者:威士芹;肖现民

    小儿门静脉高压症并不少见,70%由肝外门静脉梗阻(extrahepatic portal vein obstruction,EHPVO)引起,因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期.对EHPVO所致门脉高压症的治疗在如时机、方式等方面尚未达成一致,近10余年国外采用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左支架桥吻合术(mesenteric to left portal vein bypass,MLPVB,又称Rex shunt,以下简称RS)治疗该病,积累的经验证实具有良好的疗效,认为是治疗该病的佳方法,而国内尚未见该术式用于小儿的临床报道,本文试对RS在小儿EHPVO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 儿童肝外门静脉阻塞直接搭桥术

    作者:王军

    1994年7月至1996年11月, 对38例门静脉(PV)血栓形成致门脉高压患儿中具有手术适应证的7例(15岁以下)进行了肠系膜上静脉(SMV)与肝内门静脉左支(LPV)间的搭桥手术, 经随访7个月到3年.作者认为该方法是治疗原发性(或新生儿)PV阻塞和海绵状血管瘤致肝外PV高压的好方法.

  • 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侧侧分流术治疗小儿肝外型门脉高压症

    作者:刘贵麟;高艳华;彭少林

    小儿门脉高压症中50%~60%为肝外型,主要并发症为胃底食管静脉曲线破裂出血,病死率较高,我们认为应有选择地争取作分流术.1979~1992年以来共收治肝外型门脉高压症16例,其中6例行肠系膜上静脉一下腔静脉侧侧分流术(肠-腔侧侧分流术)及脾动脉结扎术.本组小年龄5岁,平均9.5岁.术中全部吻合成功.吻合口控制在1cm左右,吻合前后门静脉压下降6.67~25.30kPa(50~190mmHg),平均下降15.6kPa(117mmHg),手术后全部患儿获得随访,短1年,长13年.除1例于分流术后3年再次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死亡外,其余5例均未再出血.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胃底及食管静脉曲张消失者3例,明显减轻2例.脾功能亢进得到明显改善,白细胞计数均在正常范围内,无暴发性感染出现.

  • 淋巴瘤合并下腔静脉重复畸形一例

    作者:鄢希;吴少平

    患者男,26岁.因颈部多发包块10个月入院.胸部CT扫描未发现异常.腹部CT扫描:肾静脉以下层面见主动脉位置居中,其左侧见圆形结构,向上与左肾静脉汇合,在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跨越并与右侧肾静脉汇合上行,其上方层面呈规则的卵圆形;右肾静脉下方也见一较小类圆形结构,且二者相互延续.上述结构强化程度稍低于主动脉.小类圆形结构的右后方及腹主动脉间各见一小结节影,其强化程度高于横纹肌,低于肠系膜上静脉.肝、脾、肾实质及腹膜腔未见异常.颈淋巴结活检病理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弥漫型,T淋巴母细胞型;高侵袭性.图1 肾静脉上方层面下腔静脉位置正常图2 左肾静脉汇入左下腔静脉,于腹主动脉前方跨越,与右肾静脉汇合.

  • 肝门静脉血流分布的多层螺旋CT研究

    作者:周永霞;吕发金;李晓燕;张翱;胡勇;胡良波

    目的 运用多层螺旋CT研究脾静脉(SpV)和肠系膜上静脉(SMV)血流在门静脉内和肝内的分布规律,为临床提供相应的影像解剖学数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动脉期SpV强化而SMV未强化的165例患者的CT资料,观察门静脉主干内SpV与SMV血流的分布情况.分别测量平扫和增强动脉期门静脉左支(LPV)与门静脉右支(RPV)、肝脏左叶与右叶CT值;分析SpV和SMV的血流在门静脉内和肝脏内的分布区域及规律.结果 (1)SpV和SMV血流在门静脉主干内分布情况:分层分布(A组)占61.81% (102/165);螺旋形分布(B组)占24.85% (41/165);紊乱分布(C组)占13.33% (22/165).(2)动脉期LPV的CT值>RPV占84.24%(139/165),<RPV占15.76% (26/165),肝脏左叶CT值>右叶占85.45%(141/165),<右叶占14.55% (24/165);动脉期门静脉左右支、肝脏左右叶CT值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平扫无统计学差异(P>0.05).A、B、C三组组内动脉期门静脉左右支、肝脏左右叶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pV和SMV血流在肝门静脉内存在分层分布、螺旋形分布、紊乱分布.84.24%的患者SpV血液主要流入LPV进入肝左叶,SMV血液主要流入RPV进入肝右叶.

  • 螺旋CT多期扫描在肠系膜上静脉梗塞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容鹏飞;王维;刘晟;于德玲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期扫描在SMV梗塞中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 7例SMV梗塞患者,行CT平扫、门静脉期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分析其CT表现特点,并与超声及手术后病理结果对照. 结果 临床病理证实的SMV主干梗塞患者CT平扫均表现肝脏呈等密度,肠系膜充血水肿.增强扫描显示SMV内圆形充盈缺损,肠管扩张、肠壁增厚、靶征、肠壁强化程度减低等肠缺血表现.门静脉供血减少,门静脉期延迟,肝脏一过性血供不足.延时扫描对比剂在肝脏内分布均匀. 结论 螺旋CT多期扫描在SMV梗塞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 16层螺旋CT肠系膜上动、静脉成像诊断小肠扭转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刘磊;寇如刚;杨可乐;庞闽厦;杨新国;宋殿行

    目的 前瞻性研究肠系膜上动、静脉CT血管造影(CTA)对小肠扭转(SBV)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使用16层螺旋CT对16例经临床及CT平扫拟诊SBV的患者行肠系膜上动、静脉CTA检查.肠系膜上动、静脉采用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重组.以手术或随访作为参考标准,分析CTA对SBV的诊断价值.结果 16例中,有2例表现为肠系膜上静脉主干远段的反折,其中1例见肠系膜上动脉分支的反折;3例表现为肠系膜上静脉不同属支的反折,其中1例见肠系膜上静脉主干的轴向扭曲;走行异常的血管均与扩张小肠袢位置相吻合.10例CTA诊断为非SBV.5例SBV均经手术证实,CTA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100%(5/5)、90.9%(10/11)、83.3%(5/6)、100%(10/10)、93.8%(15/16).结论 肠系膜上动、静脉CTA是诊断SBV的有价值的检查技术,肠系膜上静脉或其属支的反折为SBV主要的CTA表现.

  •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杜二珠;王豫平;张永生;王建军;李树金;邱福轩

    目的 分析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MVT)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16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或/和CT检查确诊,10例经手术证实.结果 彩超发现SMVT 14例,CT诊断SMVT 16例,二者均可见到肠管扩张,肠壁增厚,腹腔内游离液体等间接征象.结论 影像学检查对于明确诊断SMVT具有重要价值.

  • 能谱CT单能量成像联合自适应迭代算法重组技术在肠系膜上动静脉图像质量的临床研究

    作者:殷小平;左紫薇;徐英进;王佳宁;刘怀军;梁广路

    目的 探讨应用能谱CT佳单能量成像联合40%自适应统计迭代重组(ASIR)技术对肠系膜上动脉及静脉图像质量的优化.方法 搜集临床腹部能谱CT检查的25例腹部疾病患者资料,应用能谱分析软件,得出能谱CT成像中佳单能图像,分别采用70 keV、佳单能量、佳单能量+40% ASIR模式进行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上静脉重组,比较70 keV、佳单能量、佳单能量+40% ASIR 3组肠系膜上动静脉的CT值、背景噪声(SDn)及背景CT值、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及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并采用两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 肠系膜上动脉及静脉佳CNR单能量水平集中在55 ~ 62 keV左右,平均为60 keV.佳单能量组(60 keV)、70 keV单能量组、佳单能量(60 keV) +40% ASIR组肠系膜上动脉的CNR分别20.41±7.66,17.16±6.79,22.85±8.24;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24±0.35、3.86-0.19和4.25 ±0.36.肠系膜上静脉CNR分别为5.80±1.99、4.37±1.22和7.27 ±2.51;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78±0.35、3.46 ±0.27和3.81 ±0.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0 keV +40% ASIR组CNR、SNR均高于70 keV组及60 keV组;60 keV +40% ASIR组主观评分高于70 keV组(P<0.05),与60 keV组无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 能谱肠系膜上动脉及静脉成像中佳单能量(60keV)+ 40% ASIR图像较70 keV及60 keV图像成像质量有所提高,可以在临床血管成像方面广泛应用.

  • 肠系膜上动、静脉病变64层螺旋 CT 血管成像探讨

    作者:洪居陆;唐秉航;朱浪涛;黄社磊;胡国栋;王强;高芳琴

    目的 探讨 64 层螺旋 CT 血管成像在肠系膜上动、静脉病变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 CT 增强血管造影诊断肠系膜上动、静脉病变 45 例.采用 Philips 64 层螺旋 CT 容积扫描,增强扫描于注射对比剂后延迟 25~30 s 扫描动脉期、65~75 s 扫描门静脉期.在工作站采用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ting,MPR)、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及容积再现(volumetric rendering,VR)重组肠系膜上动、静脉图像,分析肠系膜上动、静脉血管成像对肠系膜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45 例患者均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共发现肠系膜上动、静脉病变49处,其中累及肠系膜上动脉 23 处,肠系膜上静脉 13处,肠系膜上动、静脉同时累及 13 处.结论 64 层螺旋 CT 血管成像能清楚显示肠系膜上动、静脉解剖结构,对肠系膜动、静脉病变有确诊价值,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节省宝贵时间.

  • 急性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MRI诊断

    作者:吕敦召;杨志宏;万严;钟美花;袁斌;黎旭英

    目的 分析急性门静脉(PV)和肠系膜上静脉(SMV)血栓形成的临床及MRI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临床综合诊断证实的7例急性PV及SMV血栓形成患者的MRI表现.7例均行MR T1WI、T2WI、脂肪抑制T2WI、血管成像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直接征象为血管内血栓信号,表现为T1WI和T2WI显示PV和SMV流空信号消失.急性期血栓T1WI为低或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静脉期PV、SMV管腔内无对比剂充盈.间接征象包括6例见腹腔积液,5例见小肠管壁增厚、水肿,4例见肠管扩张积液.结论 MRI对诊断急性PV及SMV血栓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对急性腹痛、不明原因腹腔积液及可疑小肠梗阻者应观察PV系统情况.

  • 门静脉高压症致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体会

    作者:段志恒;孙海荣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致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问题.方法:总结分析我院自2001年以来收治3例临床资料.结果:由剖腹探查证实为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结论:正确认识门静脉高压症致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及时把握手术时机,妥善处理术后并发症,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疗效.

  •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附12例报告

    作者:符晓阳;金毕;郑鸿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MV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SM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人院前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初步诊断,入院后经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确诊;确诊后行抗凝治疗,2例因症状加重而行剖腹探查术.12例患者均好转出院,出院后给予个体化抗凝治疗.结论:影像学对于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至关重要;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 伴肠系膜上静脉闭塞的胰腺源性门静脉高压症1例

    作者:段建峰;刘晓晨;豆发福;丁建龙;周亚东;李光华;赵喜荣;崔祥滨;李煜庆

    患者 男,45岁.3年余前因“急性重症胰腺炎”行保守治疗好转,3个月后复查继发“胰腺假性囊肿”,遂行“胰腺假性囊肿胰胃吻合内引流术”.术后患者开始出现间断便血,为糊状黑便,量不多.予以保守治疗后好转.入我院6d前患者再次出现呕血、便血,量较多,共计约2 000 mL,即在当地医院予以止血、输血、补液支持治疗后转至我院.

  •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18例诊治体会

    作者:刘志坚

    目的 总结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uperior mesenteric venous thrombosis, SMVT)的诊治经验.方法 18例急性SMVT患者,6例行抗凝、溶栓治疗(其中1例中转手术),另12例行手术治疗,切除坏死肠管及含有静脉血栓的全部肠系膜.结果 6例抗凝、溶栓治疗患者中顺利溶栓、症状体征消失者5例(83.3%);另1例患者于非手术治疗17 h后出现明显的腹膜炎体征而中转手术.13例开腹探查的患者中治愈9例(69.2%),死亡4例(30.8%),死于小肠广泛坏死短肠综合征、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各2例. 结论 早期诊断及抗凝、溶栓治疗使非手术疗法成为首选,但对于已出现腹膜炎、穿孔等肠缺血坏死征象的患者则应考虑手术治疗.

  • 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的胰头癌根治术

    作者:遆振宇;岳树强;杨雁灵;曹大勇;窦科峰

    目的 探讨胰头癌侵犯门静脉(portal vein, PV)和(/或)肠系膜上静脉(superior mesenteric vein, SMV)时根治切除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11例PV/SMV受侵的胰头癌患者临床资料,均行扩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7例行血管壁部分切除,3例行血管节段性切除及对端吻合,1例行受侵血管切除+人工血管移植.脾静脉与SMV端侧吻合4例,脾静脉结扎3例.消化道重建采用Child术式.结果 本组PV阻断时间平均为18.1(9~32)min.全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血管栓塞、肠坏死、肝衰竭等并发症,均康复出院.11例均获随访,时间6~20个月,3例术后1年内死亡,4例术后1~2年死亡,患者平均生存时间15(7~20)个月.结论 对单纯侵犯PV/SMV的胰头癌施行联合PV/SMV切除的胰头癌扩大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

  • 螺旋CT扫描在急性肠系膜上血管梗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新良;周晓琳

    目的 探讨螺旋CT多期动态扫描诊断急性肠系膜上血管梗塞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急性肠系膜上动静脉梗塞患者的多期(CT平扫、增强:动脉期、门静脉期扫描及延迟扫描)CT表现特点,并与B超及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21例患者动脉期或门静脉期增强扫描均显示肠系膜上动脉或静脉内圆形充盈缺损;肠管扩张、肠壁增厚、靶征和薄纸样肠壁,肠壁增强时无强化.结论 在急性肠系膜上血管梗塞的诊断中,螺旋CT扫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263 条记录 10/14 页 « 12...6789101112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