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医手法配合中药治疗64例前臂双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胡新喜

    目的:观察中医手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前臂双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前臂双骨折患者64例按照到院时间、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中医手法”组与“手法+中药”组,每组各32例。“中医手法组”只采用牵引下旋转分骨手法治疗,“手法+中药”组除采用牵引下旋转分骨手法外,还口服中药活血化瘀汤,连续治疗6周。结果:“手法+中药”组优良率达100%;“中医手法”组优良率仅为84.4%,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牵引下旋转分骨手法配合口服中药活血化瘀方治疗前臂双骨折的临床疗效满意,能显著促进前臂骨的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 门诊治疗闭合性前臂双骨折的护理体会

    作者:滕朝晖;包慧

    目的:探讨门诊治疗闭合性前臂双骨折的护理体会.方法:2010年5月~2010年12月收治闭合性前臂双骨折患者24例,对其进行闭合复位术后护理.结果:按王崇武随访效果标准,24例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后,其结果优20例,良2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91.6%.患者前臂旋转功能恢复可,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加强闭合性前臂双骨折手法复位后护理,有利于骨折的愈合以及前臂功能的恢复.

  • 小夹板改良外固定治疗儿童前臂双骨折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作者:余诗园;文朝

    目的 研究小夹板改良外固定治疗儿童前臂双骨折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前臂双骨折儿童患者共计86例,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划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各计43例.对患者临床愈合情况及6个月之后两组患者骨折位置的骨性愈合状况进行观察与研究.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临床愈合情况以及6个月之后的骨性愈合程度较对照组患者相应指标均有所降低,且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小夹板改良外固定治疗儿童前臂双骨折病症具有创伤小、费用低以及骨性愈合好等优势,做好患肢观察和饮食护理,有针对性地进行情志护理.同时尽早开始功能锻炼,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起到积极的作用.

  • 四动五步法治疗前臂双骨折的疗效观察

    作者:袁普卫;刘德玉;昝强;楚向东;张根印;董博

    前臂双骨折临床多见于青少年,约占全身骨折的6%~([1]).临床主要表现为前臂疼痛、肿胀、畸形及功能障碍,可闻及骨擦音、异常活动及骨传导音减弱或消失,X片可确诊.本研究采用"四动五步法"综合治疗前臂双骨折18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甘露醇加654-2针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

    作者:高京鸿

    自1991年1月以来,笔者采用甘露醇加654-2针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52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2例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20~78岁,平均41.5岁;车祸挤压伤32例,塌方伤12例,夹板外固定伤8例。受伤部位单前臂8例,单小腿42例,双小腿2例。发病时间短16h,长10d,平均28h。2 治疗方法20%甘露醇针250ml中加入654-2针10mg快速静滴(加压20min内滴完),每间隔2h 1次,连用3次有效则改为6h 1次,连用3~5d。若用3次后无效,应立即行手术切开减压。3 治疗结果本组50例用药后,肢体肿胀、疼痛明显减轻,被动牵拉痛逐渐改善,晚期无缺血性肌挛缩后遗症。2例因入院时间较晚(前臂双骨折,小夹板外固定32h),保守疗法无效后,行切开减压,遗留伏克曼氏挛缩。4 讨论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基本病理特征是,肢体损伤后持续出血或渗出物局限在筋膜间室,室内压急剧上升,阻断室内血液循环,使肌肉组织和神经缺血。缺血后,肌肉毛细血管内膜的渗透性将大为提高,大量血浆和液体渗入组织间隙,形成水肿,使室内压更为增高,形成缺血-水肿恶性循环。及时应用本组液体滴注,大多能逆转病理恶变趋势,预防和治疗早期急性筋膜室高压综合征均十分有效,可避免手术之痛苦。20%甘露醇静滴后主要分布于血液中,不易从毛细血管透入组织,故能迅速提高渗透压,使组织间液转移到血管内降低组织压,同时,因高渗脱水作用,将细胞内水份吸出细胞外,减少水流入细胞内,防止细胞及细胞器肿胀、破裂,对骨骼肌再灌注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毛细血管内细胞肿胀减轻时可改善微循环灌流量。协同654-2针,解除血管平滑肌痉挛,进一步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使肢体血运活动很快好转。

  • 参麦注射液对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影响

    作者:梁伟国;黄玉君;王章

    1995~1997年我们在西药支持治疗基础上,合用参麦注射治疗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ndrome,FES)15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所有FES病人按发病次序随机分成两组:①参麦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22~75岁,平均42.52岁。其中多发闭合骨折12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3例。计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1例,股骨及胫腓骨骨折2例,肱骨及肋骨骨折1例,多处肋骨骨折2例。股骨干骨折合并:多处肋骨骨折2例,胫腓骨骨折1例,髌骨粉碎及同侧尺骨骨折1例,前臂双骨折1例。肩胛骨合并同侧腕骨、锁骨骨折1例;单侧人工股骨头置换1例(骨水泥型),单侧全髋置换2例(骨水泥型)。②对照组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18~69岁,平均41.12岁。其中多发闭合骨折9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3例。计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1例,多处肋骨骨折1例,股骨颈骨折1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1例,肱骨骨折1例。股骨干骨折合并:跟骨粉碎性骨折1例,胫腓骨骨折1例,多处肋骨骨折1例,双侧尺桡双骨折1例;单侧人工股骨头置换2例(骨水泥型),单侧全髋置换1例(骨水泥型)。同时选用健康人10例,男8例,女2例,作为健康组对照。

  • 折顶法治疗前臂双骨折

    作者:杨道银;唐中尧;陈茂辉;李宣隆

    我们从1990~1996年采用折顶手法整复治疗前臂双骨折7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73例中,男57例,女16例;年龄2.4~49岁,平均15.5岁.双骨折断端均有明显移位46例,双骨折单骨移位27例(全部为桡骨移位、尺骨无明显移位).上1/3骨折4例,中1/3骨折26例,下1/3骨折43例.骨折线在同一平面或接近同一平面64例,骨折线不在同一平面9例.伤后1天内就诊51例,1~5天内就诊14例,7天以上就诊8例.伤后经其它医院多次整复失败后再来就诊者16例.

  • 旋转牵引分骨手法治疗前臂双骨折

    作者:夏雄智

    自1992年10月至今,笔者运用旋转牵引分骨手法治疗前臂双骨折1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分骨折顶法复位成人前臂双骨折

    作者:郭庆立;李彦;李长源

    前臂双骨折较为常见,由于成人前臂双骨折移位多严重,且复位的要求较高,所以手法治疗有一定的困难.经我们多年的临床观察和探索,总结出以分骨折顶法复位成人前臂双骨折,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折顶尺偏法整复治疗前臂双骨折42例

    作者:王章

    手法整复治疗前臂双骨折目前仍然难度较大。作者运用折顶尺偏法治疗42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42例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12~46岁,平均31岁。直接暴力损伤13例,传达暴力损伤18例,扭转暴力损伤11例。2 整复方法 经臂丛麻醉后,患者仰卧,患肢屈肘90°,肩外展90°。一助手握肘上,另一助手双手握住手部,顺轴线缓缓对抗拔伸牵引。若是上1/3骨折,前臂处中立位稍旋后;若是中、下1/3骨折,前臂中立位。术者立于患肢外侧,先作夹挤分骨,使骨间膜张开,然后用提按或轻折顶法先对尺骨骨折进行复位。待尺骨对位后,桡骨往往还存在重叠移位。术者再以一手的掌和食、中、无名、小四指握护住复好位的尺骨骨折端,且用掌向桡侧方向推顶,拇指协同另一手,对桡骨骨折进行折顶。同时,握远段的助手则往上、后提拉并往尺侧偏摆。此时即可听到咔嚓声音,复位便成功。此法称为“折顶尺偏法”,一般一次就可达到理想复位。尔后,常规夹板中立位固定,三角巾屈肘悬吊胸前,对不稳定性骨折者可加一旋中板固定。

  • 拔伸旋转分骨复位内外侧夹板上肢石膏托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

    作者:江学东

    前臂双骨折临床较为常见,且损伤严重,由于前臂具有旋转功能,故复位要求较高,在整复手法和外固定方面均有一定的难度,目前整复方法众多,自2000-2005年我院采用拔伸旋转分骨手法,复位满意后用掌、背内外侧夹板加上肢石膏托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4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单臂半环式骨折外固定器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作者:金伟;许峰

    自行研制单臂半环式骨折外固定器,于1998年元月开始临床用于治疗胫腓骨骨折、前臂双骨折等50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1 器械构造  本外固定器分大、小两种型号,大号用于下肢;小号用于上肢。由半环、转向结、臂杆、附件等组成(见图1)。重量大号800克,小号600克。  半环二个,两端有开口槽及螺孔,固定针经开口槽进入螺孔,用螺丝固定。转向结二个,穿在臂杆上,连结半环,转向结可作60°转向,适应穿针、整复骨折需要。半环还可以在转向结转轨上旋转,以调整骨折旋转移位。臂杆一件由两根钢棒组成,起连接作用。附件由万向夹、横杆、固定柱组成,附着于臂杆上,用于半针的固定。

  • 牵引下旋转分骨手法配合中药治疗前臂双骨折30例

    作者:严军

    目的 总结分析前臂双骨折采用牵引下旋转分骨手法配合中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前臂双骨折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划为两组,对照组30例实施牵引下旋转分骨手法治疗,观察组30例为牵引下旋转分骨联合中药治疗,比较分析不同方法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臂双骨折患者采用牵引下旋转分骨手法配合中药治疗,促骨折功能早日恢复,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 折顶法治疗前臂双骨折

    作者:殷涛

    我们从1995~1999年采用折顶法整复治疗前臂双骨折6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1例中,男47例,女14例,年龄2.4~49岁,平均15.5岁.双骨折断端均有明显移位40例,双骨折单骨移位27例(全部为桡骨移位).上1/3骨折4例,中1/3骨折20例,下1/3骨折37例.骨折线在同一平面或接近同一平面54例,骨折线不在同一平面7例.伤后1天内就诊41例,1~5天内就诊13例,7天以上就诊7例.伤后经其他医院多次整复失败后再来就诊者15例.

  • 桡骨单臂外固定器加尺骨髓内针治疗前臂双骨折32例体会

    作者:孙友良;杨景东;朱世华

    我院自1997年2月~2000年6月,采用单臂外固定器加髓内针手术治疗前臂双骨折共32例,经随访12~24个月,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2例病人中,男27例,女5例.年龄18~46岁,平均28.5岁.伤因:重物砸伤13例,交通事故伤9例,坠落跌伤6例,机器轧伤4例.不稳定型骨折26例,稳定型骨折6例.开放性骨折5例,多段粉碎性骨折3例.合并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3例,合并肘关节脱位2例.

  • “三维正骨理念”在前臂双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广伟;霍力为;庾伟中;叶永亮;黄崇博

    目的 观察“三维正骨理念”与手术治疗前臂双骨折的临床效果,揭示“三维正骨理念”治疗机制,促进“三维正骨理念”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86例前臂双骨折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将入选病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实验组采用“三维正骨理念”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骨折复位情况、愈合情况、前臂功能恢复情况及疗效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3个月,实验组在骨折愈合、功能恢复及总体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6个月,实验组在功能恢复及总体疗效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6个月,实验组骨折愈合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0).对照组骨折对位情况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应用“三维正骨理念”治疗前臂双骨折具有骨折愈合时间短、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儿童前臂双骨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作者:杨东亮;黄黎;王理德

    目的:在儿童前臂双骨折治疗中,采用更适宜的治疗方案来提高治疗效果,以减少并发症.方法:选择76例5~12岁的闭合移位前臂双骨折患儿,其中,60例不同类型的骨折行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托外固定,不成功者给予手术治疗:16例早期直接行手术切开复位钢板螺丝钉或克氏针内固定,以后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结果:60例手法复位患儿中,54例手法复位成功,成功率为90%,骨折愈合时间为33~50 d;6例手法复位不成功,行手术切开复位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愈合时间为80~102 d.16例直接手术治疗的患儿中,14例愈合时间为80~160 d,平均7~12个月取出内固定物;1例伤后就诊时间长,造成前臂肌间隔综合征,行手术切开减压加克氏针内固定,二期植皮,术后半年骨折愈合;1例尺骨骨不连,需再次手术重新内固定加植骨术,术后1年愈合.结论:儿童前臂双骨折早期行手法复位非常重要,而旋转移位是前臂双骨折复位的难点.手术治疗不能作为首选,应充分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理念,提高治疗效果.

  •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77例前臂双骨折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光淳

    目的 观察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153例前臂双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7例)和对照组(76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对比两组复位优良率、手术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及住院时间.结果 对比两组复位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前臂双骨折复位效果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相当,且可缩短住院时间,避免手术创伤.

  • 一例前臂双骨折气性坏疽行截肢术患儿的护理

    作者:齐素红;董梅;孙建霞

    气性坏疽是由梭状芽胞杆菌侵入伤口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特异性感染,是创伤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本病发病急、进展快、后果严重,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局部出现产气、水肿、坏死、剧烈疼痛、肿胀.短期内患者衰竭,并可出现昏迷及中毒性休克,甚至死亡.2008年5月10日我科收治1例12岁患儿因前臂双骨折引起气性坏疽而行截肢术,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闭合复位技术在四肢骨折中的应用(中)

    作者:张铁良

    (三)前臂双骨折运用闭合复位技术治疗前臂双骨折自然是微创技术中微创的方法.但是,能否取得理想疗效,首先取决于术者对于适应证的选择,即什么样的损伤暴力,什么样的骨折类型适合闭合复位治疗;其次还取决于术者对闭合复位技术的掌握能力.就四肢骨折而言,熟练地掌握闭合复位的技术,有时甚至比切开复位技术更难.

74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