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体外诱导获取对利奈唑胺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及其稳定性研究

    作者:胡明豪;王彬;付雷;徐建;陆宇

    目的 利用浓度2倍递增的方法体外诱导获得对利奈唑胺(linezolid,Lzd)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菌株,考察其耐药稳定性及用于筛选新化合物的抗结核活性.方法 将MTB标准株H37Rv(ATCC27294)在Lzd浓度2倍递增的含药固体培养基上进行传代培养,逐步诱导菌株对Lzd耐药,运用微孔板阿尔玛蓝(microplate alamar blue assay,MABA)法测定部分抗结核药物对体外诱导Lzd耐药株的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对体外诱导获得的Lzd耐药株测序鉴定γplC基因的突变情况.将诱导Lzd耐药菌株在无药固体培养基上连续传代培养10代以观察耐药稳定性变化,包括MIC变化和rplC基因突变情况.结果 MTB标准株诱导后得到7株单克隆MTB菌株,其对Lzd的MIC值范围是5.99~18.28 μg/ml,为诱导前(0.25μg/ml)8倍以上,成功获得Lzd耐药株,且对Sutezolid(PNU-100480)同时发生交叉耐药,7株菌株均检测到rplC基因中T460C的突变.体外诱导Lzd耐药株在无药固体培养基上连续传代10代,MIC值有所下降(范围为4.71~7.47μg/ml),但均稳定在诱导前8倍以上.结论 通过体外诱导实验可以获得对2种恶唑烷酮类(Oxazolidinones)药物均耐药的MTB耐药菌株;rplC基因突变与MTB对恶唑烷酮类药物的耐药相关;MTB对恶唑烷酮类药物的耐药稳定性较强,较难复敏.

  • 4株志贺菌无抗生素压力下连续传代90次的耐药表型及CRISPR/Cas系统变化

    作者:张冰;洪丽娟;段广才;梁文娟;杨海燕;郗园林

    目的 分析无抗生素压力下连续传代90次的4株志贺菌耐药表型及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RISPR相关蛋白(Cas)基因变化.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4株耐药谱不同的志贺菌进行无抗生素压力连续传代90次,传代结束后用琼脂稀释法检测传代前、后志贺菌小抑菌浓度;用PCR对CRISPR位点进行扩增并测序,CRISPR Finder和Clustal X 2.1分析CRISPR位点的变化.结果 经无抗生素压力传代90次后,4株志贺菌对某些抗生素的敏感性有不同程度的增加:mel-sf1998024/zz对氨苄西林、头孢氨苄、头孢噻肟、氯霉素的耐药性降低,mel-s2014026/sx对诺氟沙星、甲氧苄啶的耐药性降低,mel-sf2004004/sx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氯霉素、甲氧苄啶的耐药性降低,mel-sf2013004/bj对氯霉素的耐药性降低;志贺菌mel-sf1998024/zz和mel-sf2013004/bj经无抗生素压力传代后,CRISPR3位点3′的重复-间隔序列丢失,其中间隔序列匹配基因的编码产物是Cas蛋白.结论 志贺菌在无抗生素压力下,可降低或丢失对某些抗生素的耐药性.部分志贺菌CRISPR3位点的结构发生了变化,CRISPR3位点与cas基因可能存在共进化.

  • 肾综合征出血热Vero传代细胞疫苗的研究

    作者:李敏红;朱智勇;翁景清;卢亦愚;严菊英;陆群英;姚苹苹;朱函坪

    目的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Vero传代细胞疫苗.方法将HFRS双价沙鼠肾细胞灭活疫苗的生产疫苗株Z10(Ⅰ型)、Z37(Ⅱ型)适应到Vero细胞上进行连续传代,并用不同代次的Vero细胞适应株制备Vero传代细胞疫苗.结果Z10、Z37株感染Vero细胞后第1代即可达到较高病毒滴度,并且在Vero细胞中持续传代适应,病毒滴度分别维持在6.25~6.75和6.50~7.00 logTCID50/ml之间,较为稳定.用不同代次的Vero细胞适应株制备而成的HFRSVero细胞灭活疫苗抗原效价和疫苗的病毒滴度有较大提高,反向间接血凝效价从Z10 Cp1 Vero细胞疫苗的阴性上升到Z10 Cp10 Vero细胞疫苗的1:64,从Z37 Cp1 Vero细胞疫苗的1:2上升到Z37 Cp10 Vero细胞疫苗的1:64;疫苗病毒滴度(logTCID50/ml)从Z10 Cp1 Vero细胞疫苗的4.25上升到Z10 Cp10 Vero细胞疫苗的6 50,从Z37 Cp1 Vero细胞疫苗的6.25上升到Z37Cp10Vero细胞疫苗的7.50.疫苗在抗原量和病毒滴度上基本符合中国生物制品的要求.结论HFRS Vero传代细胞疫苗的生产,疫苗株在Vero细胞中的连续传代适应起关键性作用.

  • 天花疫苗天坛株病毒中和试验方法的建立和验证

    作者:董小曼;陈秀珍;董翊;吕洋

    天花疫苗天坛株病毒是自1926年从天花患者的疱痂中分离出来的病毒经连续传代减毒而获得.自1980年WHO宣布全球消灭天花后,天花疫苗停止使用[1-2].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受恐怖袭击后,天花疫苗重新成为世界范围内用于反生物武器研究和使用的重点.

  • 腺病毒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大鼠成体肝干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钟晓刚;何生;殷舞;邓靖宇;陈波

    目的:研究腺病毒感染成体肝干细胞介导外源基因表达的可行性及建立稳定表达EGFP的成体肝干细胞.方法:采用细菌同源重组法构建CMW驱动的EGFP报告基因腺病毒载体pAd-CMV-EGFP,在293细胞中包装制备腺病毒,并用重组腺病毒感染体外培养的成体肝干细胞WB-F344,观察腺病毒携带的外源基因EGFP在WB-F344细胞中的表达,及分析病毒对肝干细胞的感染效率.进一步单克隆培养纯化建立稳定表达EGFP的细胞株(WBEGFP),并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诱导分化实验以观察其生物学特性.结果:成功构建腺病毒载体,并包装制备高滴度的重组腺病毒Ad-EGFP.重组腺病毒有效的感染WB-F344细胞,感染率约40-70%.建立WB-EGFP细胞株,持续传代8-9代均较稳定表达EGFP及肝干细胞表面标记,仍保持干细胞样的增生、分化等基本生物学特性.结论:腺病毒可高水平的介导外源基因表达于成体肝干细胞,是有效的基因转移系统.稳定表达EGFP的肝干细胞株观察直观、可连续传代,并保持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可用于体内外肝细胞研究中的追踪、鉴定.

  • 先天性眼球震颤三家系

    作者:李兰

    本文报道作者于1998年5月~2002年10月接诊及调查的先天性眼球震颤3家系共31例患者,其中男性17例,女性14例.进行家系调查后发现,家系均为连续传代3代以上.现报告如下.

  • 人牙髓细胞在体外传代培养过程中的生物学行为变化

    作者:邹晓英;庄姮;岳林;高学军

    目的 探讨人牙髓细胞在体外传代过程中的生物学行为变化,为其在口腔材料生物相容性及牙髓损伤修复等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第4、8、10和15代人牙髓细胞,从细胞形态及增殖能力、碱性磷酸酶活性、老化相关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及p53基因的表达对牙髓细胞进行评价.结果 人牙髓细胞培养至第15代时,胞质增大、胞体扁平,增殖缓慢,第7天时A值仅为0.124±0.017,显著低于第4、8代(A值分别为0.391±0.030、0.317±0.049)(F=126.465,P =0.000);第15代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21.96±4.03) U/g蛋白]显著低于第4、8、10代细胞[分别为(85.67 ±4.64)、(84.22 ±2.99)、(29.64±3.53) U/g蛋白](P=0.000),并出现了大量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细胞,p53基因表达显著上升,其相对表达量为(2.3±0.1),与第4代(设为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22,P=0.000).结论 人牙髓细胞在传代培养过程中细胞体积增大、代谢酶指标下降、细胞老化相关酶及p53基因表达升高.

  • 体外连续传代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染色体核型的稳定性

    作者:王军;徐曼;盛宏霞;孔维霞;扈江伟;廖丽;汤永永;宁红梅;张斌;陈虎

    目的 分析不同代次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的染色体核型,初步评价UC-MSCs在体外连续传代培养过程中染色体结构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UCMSCs,贴壁培养传代,通过细胞形态、免疫表型及多向分化潜能等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利用G显带分析第3、5、7代细胞的染色体核型.结果 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第3、5、7代UC-MSCs为正常二倍体核型,G显带未见染色体结构异常.UC-MSCs呈成纤维样形态生长,高表达CD73、CD90、CD105,不表达CD34、CD45、CD40、CD80、CD86、CD154、HLA-DR;在特定的体外诱导条件下可以向骨、脂肪、软骨分化.结论 UC-MSCs在体外连续传代培养7代以内染色体结构稳定,为临床应用UC-MSCs的安全性提供了遗传学方面的实验依据.

  • B型流感病毒小鼠致死模型的建立

    作者:张海亮;冯俊霞;肖冬光;校海霞

    目的:建立B型流感病毒致死小鼠动物模型,为研究B型流感病毒的致病与传播机制、开发新疫苗和抗病毒药物奠定基础。方法将病毒B/Lee/1940在小鼠体内连续传代5次后,获得小鼠致死性病毒适应株。利用MDCK细胞扩增的小鼠致死性病毒适应株感染小鼠,连续监测14 d小鼠体质量变化和死亡情况。同时对P0代病毒和P5代小鼠致死性病毒适应株的8个基因片段(PB2, PB1, PA, HA, NA/NB, NP, M, NS)进行序列分析。结果与结论传代过程中每一代小鼠肺中都可检测到病毒;感染致死性病毒适应株的小鼠体质量变化剧烈,小鼠死亡率为100%,并且在小鼠肺中能检测到病毒。测序分析发现小鼠致死性病毒适应株在PB2、NP片段的部分位点发生了氨基酸突变。该研究通过将病毒在小鼠体内连续传代成功建立了B型流感病毒小鼠致死模型,为B型流感病毒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加强疫苗生产用Vero细胞控制的思考

    作者:洪小栩;李琦涵

    1 背景日本千叶大学的Y.Yasumura 和Y.Kawakita 两位学者于1963年研制出Vero细胞系, 来源于非洲绿猴肾(Cercopithecus aethiops)上皮细胞.1964年,Simizu博士将第93代的Vero细胞提供给英国的Tropical病毒实验室(NIAID, NIH).1979年,第113代Vero细胞提供给美国标准菌种保藏中心(America Type Culture Collection, ATCC),传代至第121代建立细胞库.Vero细胞为连续细胞系, 可在体外连续传代,并对多种病毒敏感,包括SV-40, SV-5,麻疹病毒、虫媒病毒、逆转录病毒、风疹病毒、猴病毒、腺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牛痘病毒等多种病毒.因此,Vero细胞制备后被广泛用于实验室相关生物学检测,如病毒扩增和空斑检测等.

  • 我院发现并建立近交系TAII鼠乳腺癌肺转移原位移植模型

    作者:孙慧;韩宝国;战忠利;高进

    本院实验肿瘤室于1999年8月17日发现一只繁育263日龄雌性TAII系小鼠左下腹自发乳腺肿物,伴呼吸困难.在无菌条件下处死荷瘤鼠,解剖发现,左下腹乳腺区肿物与皮肤紧密粘连,呈部分实性、部分囊性区,内含陈旧性咖啡色液体.剖开胸、腹腔发现肺部布满白色半透明状小结节,取肺转移瘤结节,按常规制成2mm3小块,分别移植于5只8周龄同系雌性小鼠左下腹乳腺区域.移植后第5天,5只小鼠移植区出现瘤结,除1只荷瘤鼠作为鼠间传代外,余4只荷瘤鼠第68天观察发现有3只伴发肺转移.病理诊断:乳腺癌A型伴肺转移.以后鼠间移植均用原位移植瘤组织进行连续传代,移植瘤同原发瘤形态学特征,命名为BCML-TAII99.

  •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高效分离与培养

    作者:张臣;李彤;侯跃龙;严晓晔;高英堂

    目的: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体外分离、培养、鉴定的高效方法.方法:胰酶消化法从脐静脉获得HUVEC,观察其形态并传代培养,检测其摄取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l-AcLDL)的情况,传3代流式榆测内皮细胞特异性表达.结果:消化分离的细胞呈小圆形且聚集成团;2h细胞开始贴壁,呈条索状;7d细胞增多呈漩涡样生长;此后细胞继续增多接近融合,呈铺路石样改变.流式检测细胞高表达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CD144、vWF、CD31,部分表达CD34,而白细胞共同抗原CD45为阴性表达.镜下发现贴壁细胞原代、第5代摄取Dil-AcLDL,胞浆呈现红色荧光,提示为有活性的内皮细胞.结论:利用胰酶消化法能从人脐静脉获得大量内皮细胞,体外培养后能成功增殖传代.

  • 神经干细胞提取及培养方法的体会

    作者:吴增;董贤慧;李媛;靳晓飞;周晓红;高维娟

    神经干细胞提取及体外培养的方法有多种,但采用不同方法所得到的神经干细胞的活力与稳定性均不同.通过对提取和体外培养SD胎鼠大脑皮质神经干细胞的过程进行思考,总结出神经干细胞的提取步骤、提取要点、培养基的选择依据、接种密度的选择、培养方法、换液方法、传代时机、传代方法,终获得大量活力和稳定性均较高的神经干细胞,并将其应用于相关方面的基础研究.

  • 小鼠胰腺干细胞在胎鼠成纤维细胞饲养层条件下的体外连续传代培养

    作者:岑妍慧

    背景:胰腺干细胞具有分裂与高度分化潜能的特性,可以在体外进行成功分离和培养,但体外如何对其进行有效扩增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在胎鼠成纤维细胞饲养层条件下体外传代培养小鼠胰腺干细胞.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7-07/2008-01在广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细胞无菌培养室完成.材料:SPF级新生昆明小鼠20只,孕14 d昆明小鼠多只,均购自广西中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方法:取SPF级新生昆明小鼠的胰腺组织,V型胶原酶消化,未消化完全的组织块自然沉降后,收集上层的含细胞离散液,离心弃上清,加入含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无血清低糖DMEM培养基,在经多聚赖氨酸溶液处理的24孔板中培养.取孕14 d昆明小鼠,剖腹取胎鼠,去除头部及内脏,将躯干及四肢采用组织块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成纤维细胞,调整密度为5×108L-1接种于24孔板中,传至第3代经丝裂霉素适当处理制备饲养层细胞.取原代培养5 d的胰腺干细胞,按30个/cm2密度种入铺有饲养层细胞的孔板中,当胰腺干细胞铺满小孔底部面积的80%时继续传代.主要观察指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原代培养48 h对细胞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胰腺干细胞特异分子标志物巢蛋白的表达.分别于传代后2,3,4,5 d检测碱性磷酸酶、巢蛋白和胰十二指肠同源盒基因1的表达.结果:原代培养的来源于胰腺组织的细胞中,可见一些大、圆、单个核的细胞,胞浆折光性强,核浆比例大,呈附壁生长,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阳性,表达胰腺干细胞特异性分子标志巢蛋白,且具有活跃的分裂增殖能力.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饲养层条件下对胰腺干细胞进行体外传代培养,可连续传至第3代,各代胰腺干细胞仍保持大、圆、单个核、核浆比例大及增殖能力强等特性,传代后各时间点碱性磷酸酶、巢蛋白染色均呈阳性,胰十二指肠同源盒基因1蛋白染色呈阴性反应,可保持未分化状态.结论:以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作为饲养层,经丝裂霉素C处理后可分泌供胰腺干细胞生长所需的因子,并抑制胰腺干细胞的自主分化,体外连续传至第3代仍能够保持较好的生长特性、高度增殖能力及未分化状态.

  • 大鼠胰腺间质细胞体外培养过程及其形态学特征

    作者:刘卫鹏;张传仓;杜江;朱为国;封志纯

    目的:对胰腺间质细胞进行原代及传代培养,观察其形态学的变化.以探索一种简单稳定的获取及培养胰腺间质细胞的方法.方法:用机械剪切加胰蛋白酶消化的方法制备SD大鼠胰腺单细胞悬液,取新生SD大鼠1只麻醉断髓处死,体积分数0.75的乙醇浸泡消毒,无菌条件下取出胰腺组织,去除红细胞,剪切,加入胰蛋白酶消化,消化终止后细胞筛过滤,收集滤过的细胞悬液离心,弃上清液,重复1次.收集获得的单个胰腺间质细胞.接种于含体积分数0.1的胎牛血清、0.05g/L的亚胺培南的DMEM/F-12(1:1)培养基,培养48 h后换液,弃上清及悬浮细胞,继续培养48h后,换用含1×10-5mol/L阿糖胞苷的完全培养基培养24 h,再换正常培养基继续培养,在培养细胞达到80%~90%的细胞汇合时,按1:3进行传代培养.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及贴壁率,原代细胞及传代细胞用双硫腙染色,鉴定有无胰腺β细胞.结果:①原代细胞及传代细胞形态学观察:原代培养换液前,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大小不等,悬浮,有较多细胞碎片.48 h首次全量换液后,悬浮细胞减少,经3次换液可基本去除.加用阿糖胞苷培养24 h,大量细胞相继死亡.至第10-14天,培养细胞明显增加,基本铺满瓶底,以星形、梭形为主,细胞呈放射状或漩涡状生长,部分区域呈灶状.传至第5代细胞出现老化.②细胞生长曲线:细胞从传代后第2天,数量即开始增加,第4天增加幅度大,至第6天细胞数量大,以后数量略有下降.传代培养对数增殖期为2-4 d,对数增殖期结束后,第6天细胞生长缓慢,进入平台期.③细胞的贴壁率:传代细胞培养2 h已有部分细胞贴壁;培养4 h贴壁细胞接近50%;培养10 h贴壁达79%;培养12 h细胞全部贴壁,而且部分细胞开始分裂增殖,细胞形态与原代细胞基本相似.④胰腺β细胞的化学鉴定:对胰腺组织分离所得单个细胞、原代培养细胞及传代培养细胞分别用双硫腙染色.培养前细胞染色,可见少量腥红色细胞,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腥红色细胞逐渐减少,在原代培养10~14 d,腥红色细胞消失,传代培养细胞染色未见腥红色细胞.结论:细胞培养12 h全部贴壁,传代培养对数增殖期为2-4 d,第6天细胞进入平台期.原代培养胰腺间质细胞形态多样,主要呈梭形,少数呈三角形或星形,贴壁爬行生长,第1周增殖较慢,随后增殖加速,细胞团块多见,偶可见大的圆形细胞生长,核大,胞浆内颗粒多.传代培养,细胞能迅速贴壁生长,细胞形态逐渐均一,主要为梭形、三角形细胞,呈集落样生长,双硫腙染色阴性;但细胞培养至第5代,胞浆颗粒增多,细胞增殖减慢,大部分细胞逐渐老化死亡.

  • 饲养层条件下昆明小鼠胰岛来源胰腺干细胞的建系及鉴定

    作者:岑妍慧;杨瑞;贾微;李中华;钟振国;钟静;包鹃;何国珍;吴晓君;李熠毅

    背景:到目前为止关于胰腺干细胞能建株甚至建系的报道极少,而且建系率较低,纯化出胰腺干细胞仍有一定的困难.目的:探索一套更合理、更有效的胰腺干细胞在体外分离及连续传代的技术和方法,使其有望能建立成细胞株甚至细胞系,为后续胰腺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实验首先通过Percol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使小鼠胰腺的内、外分泌部的细胞分布在不同的密度界面,然后获得来源于胰腺内分泌部即胰岛的干细胞,使用经丝裂霉素C作用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作为饲养层,在饲养层条件下对来源于胰岛的胰腺干细胞进行连续传代,使其连续传至第30代,并通过生长特性检测、形态学观察、相关分子标志物鉴定以及分化特性鉴定等一系列的检测完善对该胰岛来源的胰腺干细胞株检测和鉴定.结果与结论:在连续传代过程中胰腺干细胞均体现了活跃的分裂增殖能力,并保持典型的干细胞形态学特征、表达胰腺干细胞分子标志物Nestin,经诱导分化后表达胰岛素基因,体现出了分化潜能.结果说明,实验饲养层条件下成功建立并鉴定了昆明小鼠胰岛来源的胰腺干细胞株.

  • 甲型肝炎病毒(L-A-1株)疫苗株与早代毒株核苷酸序列比较

    作者:姜春来;王鹏富;刘景晔;刘大维

    为分析甲肝病毒疫苗株(L-A-1株)在连续传代过程中的稳定性,选择了第11代(P11)和23代疫苗病毒进行部分核苷酸测序,通过对核苷酸序列和其氨基酸序列比较,来考察病毒的变异性.

  • 长期低剂量饮水砷暴露对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鹏翔;接晶;杨悦;袁丽丽;孙洪娜;杨艳梅

    目的 观察长期低剂量饮水砷暴露对不同代次C3H和Balb/c小鼠学习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C3H和Balb/c小鼠(雌鼠各20只,雄鼠各10只),自由饮用0(对照组)、85 mg/L亚砷酸钠(NaAsO2)溶液(砷暴露组),并连续传代(F).分别选取对照组和砷暴露F1 、F2 、F3 、F4代的C3H和Balb/c小鼠,每组8只.通过Morris水迷宫,测定小鼠空间记忆能力(第1、2、3、4、5天测定登上平台的潜伏期)和空间探索能力(第6天测定穿越目标区域平均次数),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第1、2、3、4、5天C3H小鼠潜伏期对照组为(48.09±2.63)、(46.09±3.27)、(42.72±3.29)、(39.31±2.69)、(36.75±3.92)s;F1代为(49.59±3.29)、(47.34±3.01)、(44.28±6.58)、(44.50±1.67)、(42.16±2.27)s;F2代为(51.41±0.78)、(48.88±1.45)、(45.54±1.46)、(43.94±1.69)、(42.22±3.27)s;F3代为(50.91±4.20)、(49.78±5.18)、(48.03±3.45)、(46.16±4.42)、(44.06±1.04)s;F4代为(52.66±4.60)、(52.38±5.78)、(49.06±1.22)、(47.69±2.34)、(46.47±1.56)s. Balb/c小鼠潜伏期对照组为(50.91±2.84)、(47.03±4.22)、(45.56±4.53)、(39.72±5.90)、(36.22±4.85)s;F1代为(50.47±3.20)、(48.25±6.53)、(47.13±1.25)、(43.72±4.27)、(40.66±4.52)s;F2代为(51.31±4.73)、(48.88±1.53)、(46.56±1.43)、(44.25±1.16)、(41.20±3.79)s;F3代为(51.72±3.54)、(50.78±4.45)、(45.03±3.56)、(41.19±5.63)、(42.81±6.29)s;F4代为(53.34±4.60)、(52.34±2.77)、(48.72±5.92) 、(46.97±7.38)、(44.94±1.75)s.第4、5天F1、F2、F3、F4代C3H小鼠潜伏期与同时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第6天穿越目标区域平均次数对照组和F 1、F2、F3、F4代C3H小鼠分别为2.25、1.75、1.63、1.50、1.38次,Balb/c小鼠分别为2.13、1.75、1.63、1.38、1.13次.结论体内砷蓄积可使连续传代的C3H和Balb/c小鼠学习认知能力明显下降.

  • 用于Hib结合疫苗生产的新型候选菌株的评价

    作者:王伟;马雷钧;王月红;朱为;马相虎

    目的 观察b型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Hib)760705株在连续传代过程中的稳定性.方法 将Hib 760705株工作种子批菌种连续传代,对第5、第8、第10代Hib培养物进行全面检测,包括培养特性(细菌培养、卫星试验)、染色镜检、生化反应,以检测第5、第8、第10代Hib的生物学特性.同时采用血清凝集试验和聚合酶链反应荚膜分型方法进行b型荚膜多糖稳定性检测.结果 Hib 760705株工作种子批培养物在连续传代过程中具有典型的细菌学特性,能够稳定地产生b型荚膜多糖.结论 Hib 760705株有明确的来源和背景,可以稳定传代,具备作为Hib结合疫苗生产用候选菌株的条件.

  • 人肝癌裸鼠连续传代的病理变化特征

    作者:陶文照;徐冰;龚志锦;倪灿荣

    目的:探讨裸鼠人肝癌20年连续传代的病理变化特征.方法:裸鼠人肝癌组织模型(SMMU-LTNM)连续观察20年(1987-2007年),皮下移植瘤传至228代,建立腹腔移植瘤、肝原位移植瘤及NOD-SCID小鼠肝原位移植瘤的病理资料,经光镜、电镜、图像分析、染色体分析、周围血液AFP检测等方法分析病理变化特征.结果:(1)上述4种肿瘤模型的局部侵袭和转移均长期存在:皮下移植瘤的局部侵袭率为59.70%(40/67),肺内转移率为37.10%(23/62);腹腔移植瘤的肺内转移率为59.02%(36/61);肝原位移植瘤的肝内转移率为18.18%(4/22),肺内转移率为31.82%(7/22);NOD-SCID小鼠肝原位移植瘤的肺内转移率为53.85%.(2)皮下移植瘤的组织学变化:第10代前的瘤细胞分化和组织结构与原人肝癌近似,以Ⅱ级分化、粗梁型为主;第11代至225代瘤细胞以分化Ⅲ级、团块型为主,电镜下亦证实瘤细胞分化更差.(3)AFP检测第32代前为92 500 μg/L,第33代至130代AFP下降为6 729 μg/L,220代AFP检测为1 000~5 000 μg/L.(4)腹腔移植瘤的瘤细胞群体与肺转移瘤的瘤细胞群体DNA含量分布范围明显增宽,2C~6C不等,峰值明显右移,前者的分布范围比后者更宽;DNA含量分别为2.60±0.20和2.10±0.26.(5)染色体检测,第55~206代(相隔12年)部分瘤细胞染色体变为裸鼠染色体.结论: 裸鼠皮下移植瘤可连续传代20年,局部侵袭及转移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不变;瘤细胞分化更差,AFP下降,部分瘤细胞染色体变为裸鼠染色体.这些病理变化可能与裸鼠内环境影响和瘤细胞的多潜能分化有关.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