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深圳福田口岸入境旅客首例B型流感病例应急处置

    作者:刘春芳;李荣新

    2008年3月23日,深圳福田口岸入境红外线热成像体温监测系统发现1名入境旅客监测体温为38.1℃.现场卫生检疫人员立即将该旅客送至深圳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福田口岸工作部进行现场医学排查.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和实验审检查确定该旅客为B型流感患者.深圳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和深圳皇岗出入境检疫检疫局检疫人员对该病例采取了相应的卫生检疫措施.

  • 1例B(A)型孕产妇的定型与备血问题的解决

    作者:田宗斌

    血液使用安全一直是目前临床输血治疗研究的重点,输血前的血型定型检测尤为重要,尤其是较为少见的血型,需要反复确定血型,防止差错的发生,积极处理影响血型定型的相关因素,并给予干预处理措施,保障用血安全.

  • 浙江省 2006 年流感监测分析

    作者:王玮;李敏红;茅海燕;周敏;杨仕贵;韦余东;陈恩富;谢淑云

    目的 通过浙江省建立的流感监测网络所取得的2006年流感监测结果 对流感的流行趋势、病原学变化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方法 流行病学监测,哨点医院每周填写流感样病例报表并上报网络;各市县(区)疾控中心(防疫站)的流行病学医师对流感样暴发疫点进行个案调查并上报;病原学监测,监测点医院每周采集流感样病人漱口液 5~10 份进行流感病毒分离.结果 流行病学监测,全年报告暴发疫情 40 起,罹患率在 2.03%~37.95% 之间,集中于 3~4 月份.病原学监测,以 B 型(Victoria 系)为优势流行株,集中于 3~4 月的暴发疫情,与 WHO 推荐的 2005-2006 年度且目前正在使用的流感疫苗株巴拿马系毒株不同.结论 呈现冬春季和夏秋季的双峰型分布,上半年以 B 型为优势流行株,下半年暴发疫情较少且未发现 B 型流感暴发.

    关键词: 流感 B型 监测 病原学
  • 多重PCR技术检测b型流感嗜血杆菌荚膜基因

    作者:冯旭敏;华春珍;王超前;项华冰;来志超;夏卫良;王玲玲

    目的 应用多重PCR技术研究杭州地区儿童中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b型菌株的检出率.方法 以玻片凝集法的血清分型为金标准,以流感嗜血杆菌(Hi)荚膜编码基因(bexA)和b型特异性荚膜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应用多重PCR技术对流感嗜血杆菌菌株进行荚膜基因检测.结果 2001 - 2002年和2006-2007年分离的399株Hi临床株中,血清分型显示不可分型株297株,占74.44%,可分型株102株,占25.56%.b型仅1株,构成比0.98%.多重PCR检测显示:102株玻片凝集法可分型的菌株中,101株bex A PCR结果阳性,1株阴性;297株不定型株中2株bex A阳性.敏感度99.02%;特异度99.33%.Hib检测结果显示b型1株,占有荚膜菌株0.99%,与血清分型结果一致.结论bex A PCR联合针对b型特异性荚膜基因的多重PCR技术,对Hib检出率100%,克服了血清分型的弊端.

  • b型流感嗜血杆菌D蛋白原核可溶性表达研究

    作者:尹梦梦;苏秋东;郭敏卓;寸怡娜;普元倩;贾志远;杨景然;汤洋;廖国阳

    目的 通过原核表达系统可溶性表达重组D蛋白,为多糖结合疫苗的制备提供蛋白载体.方法 将Hib CMCC株基因组DNA中去除信号肽的hpd基因片段插入pET43.1a表达质粒,转化入感受态大肠埃希菌BL21 (DE3),IPTG诱导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经过硫酸铵沉淀和DEAE阴离子交换柱层析纯化后,用Western Blot的方法鉴定其免疫反应原性.结果 表达的重组蛋白以可溶性形式存在,表达量约占菌株总蛋白的44%,经过初步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可以和Hib抗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 成功构建了D蛋白重组表达质粒,并在原核细胞中以可溶性形式表达出具有良好免疫反应原性的D蛋白.

  • B型流感病毒Yamagata系和Victoria系双重荧光PCR诊断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作者:房师松;李娟;王昕;刘涛;程小雯;吕星;吴春利;郑青;张仁利;程锦泉

    目的 建立一种新型的双重荧光PCR诊断方法,用于B型流感病毒By (B/Yamagata)和Bv(B/Victoria)亚系的准确分子分型.方法 从GenBank随机下载By和By HA(hemagglutinin)基因各50条序列,通过MEGA分析,利用Primer Primer软件设计亚系特异性引物和通用探针,建立双重荧光PCR诊断方法.用HAI(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实验确认的B型流感病毒亚系分离毒株和A型流感病毒进行特异性验证,用体外转录核酸拷贝数进行灵敏度实验.结果 2006-2010流感监测年份,对17 765份流感样病例咽拭标本中分离到B型流感病毒793株,本方法鉴定有152株By和641株Bv病毒,与HAI鉴定结果一致.本诊断方法的检测特异性达100%,灵敏度达102拷贝/μl,重复性变异系数<3.5%.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荧光PCR方法为流感实时监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适合于流感监测实验室对流感病毒的快速分子诊断.

  • 一例B淋巴母细胞型淋巴瘤Ⅲ期合并肥胖症患儿的护理

    作者:马晶晶;雷素华;辛学琼

    患儿男,12岁1个月,因“咳嗽、气促伴发热20+d,加重伴腹胀、水肿10+d”入院,入院前当地医院诊断“支气管哮喘”,治疗无好转后为求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入院查体,T 38℃,P 130次/min,R 21次/min ,BP 102/56 mmHg (1 mmHg=0.133 kPa),体质量100 kg,身高168 cm,体质指数(BMI)为35 kg/m2。患儿神志清楚,强迫体位,全身非凹陷性水肿,以双下肢、腹壁、阴囊为主,全腹膨隆明显,腹壁水肿,测腹围138 cm。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WBC 22.4×109/L,乳酸脱氢酶( LDH )>2150 U/L,尿素( BU )11.21 mmol/L, Cr 141μmol/L,Na+124.6 mmol/L。胸片:右侧气胸,右肺体积压缩10%,右侧少量胸腔积液,腹腔积液。胸水病理报告:倾向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入院诊断:(1)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双肺炎症;(3)右侧气胸;(4)多浆膜腔积液;(5)肥胖症。入院后安置心电监护,鼻导管吸氧1 L/min,测血压q 2 h,软食,计出入量,纠正电解质紊乱,予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抗感染、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别嘌醇、利尿剂等对症支持治疗。住院期间先给予小剂量化疗,后又给予了环磷酰胺、长春地辛、地塞米松、多柔比星、培门冬联合化疗,并按时进行三联鞘注。患儿入院13 d后停病危,入院25 d后好转出院。

  • 腓肠肌血肿和深静脉血栓无创血管检查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培;吴庆华;林艳;张煜亚;张钧华

    目的:腓肠肌血肿和深静脉血栓的症状极为相似,即都有单侧肢体的突发肿胀、疼痛.但因为二种病的治疗截然不同,前者禁忌溶栓、抗凝,而后者恰恰需要及时溶栓、抗凝.所以本文研究旨在用无创血管检查(包括血管B超和Doppler血管检查)及患者的症状、体征几个方面如何避免将腓肠肌血肿误诊为深静脉血栓的方法.方法:对11例下肢突发肿胀、疼痛的患者分别做血管B超和Doppler血管检查.结果: 11例患肢有9例血管B超证实下肢深静脉通畅,并且存在腓肠肌血肿;Doppler血管检查提示4肢深静脉回流不通畅,5肢深静脉回流尚通畅;另外2例血管B超和Doppler血管检查皆为阴性结果.结论:从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管B超和Doppler血管检查避免将腓肠肌血肿误诊为深静脉血栓是可能的,而且B超对鉴别诊断腓肠肌血肿和深静脉血栓比Doppler血管检查有优势及诊断价值.

  • B型利钠肽对非心源性危重患者的预后价值

    作者:闫韬;李春盛

    目的 探讨B型利钠肽(BNP)浓度是否预测急诊非心源性危重患者的28 d病死率.方法 测量255例急诊室非心源性危重患者血中BNP浓度,并记录各项化验指标和临床生理指标.随访28 d患者是否存活,进一步分析人选时血BNP水平与28 d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28 d共有71例死亡,死亡组患者的血BNP浓度中位数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326.0 ng/L比50.9 ng/L,P<0.001),BNP水平预测28 d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5,血BNP预测患者病死率的佳界值点是114.0 ns/L,血BNP>114.0 ng/L(RR 7.268,95%CI 3.864~13.672)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20(RR 3.330,95%CI 1.815~6.109)是预测患者28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BNP水平是预测急诊非心源性危苇患者28 d病死率的独立指标,应用BNP预测危重患者病死率的能力优于急诊室常用的快速急性生理学评分与快速急诊医学评分系统,与经典的APACHE Ⅱ评分十分相近.

  • 小切口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难复性B型股骨干骨折效果分析

    作者:刘杰;廖中亚;胡伟;吴建明;凡有非;尤琳

    股骨干骨折为临床上常见的的骨折之一,交锁髓内钉固定是其手术治疗的金标准[1,2].在B型股骨干骨折中,部分存在一些较大且移位明显的楔形骨块,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时,骨块往往难以复位,出现严重分离,造成骨折端稳定性差,患肢对线不良、旋转[3]等情况,影响患肢功能恢复.笔者自2004-01-2011-12在闭合复位不满意的情况下,采用小切口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辅以钢丝缠绕治疗23例B型股骨干骨折,取得满意效果.

  • 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成熟B淋巴肿瘤细胞c-myc断裂

    作者:王坚敏;汤静燕;沈立松;顾龙君;潘慈;陈静;宋得莲;蒋黎敏;李莉

    目的 建立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8号染色体c-myc基因断裂,为临床筛选Burkitt's淋巴瘤和成熟B型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提供方法.方法 11例临床标本,FISH检测5例阴性,6例阳性.结果 期待阴性的5例标本全部阴性,期待阳性的6例标本4例呈现阳性.结论 用FISH法检测Burkitt's淋巴瘤/B-ALL相关的myc基因断裂可行并基本可靠.

  • B型流感病毒小鼠致死模型的建立

    作者:张海亮;冯俊霞;肖冬光;校海霞

    目的:建立B型流感病毒致死小鼠动物模型,为研究B型流感病毒的致病与传播机制、开发新疫苗和抗病毒药物奠定基础。方法将病毒B/Lee/1940在小鼠体内连续传代5次后,获得小鼠致死性病毒适应株。利用MDCK细胞扩增的小鼠致死性病毒适应株感染小鼠,连续监测14 d小鼠体质量变化和死亡情况。同时对P0代病毒和P5代小鼠致死性病毒适应株的8个基因片段(PB2, PB1, PA, HA, NA/NB, NP, M, NS)进行序列分析。结果与结论传代过程中每一代小鼠肺中都可检测到病毒;感染致死性病毒适应株的小鼠体质量变化剧烈,小鼠死亡率为100%,并且在小鼠肺中能检测到病毒。测序分析发现小鼠致死性病毒适应株在PB2、NP片段的部分位点发生了氨基酸突变。该研究通过将病毒在小鼠体内连续传代成功建立了B型流感病毒小鼠致死模型,为B型流感病毒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氯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活性和B型利钠肽表达的影响

    作者:朱建华;刘忠;黄朝阳;李闪

    目的探讨氯沙坦治疗高血压心肌肥厚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同周龄Wistar Kyoto(WKY)大鼠作正常对照,将21只14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成3组:模型组、肼屈嗪组(10 mg·kg-1·d-1)和氯沙坦组(10 mg·kg-1·d-1).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大鼠心肌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t-ERK)、磷酸化ERK(p-ERK)及有丝分裂素激活蛋白激酶磷酸酶-1(MKP-1)水平;用RT-PCR法半定量测定大鼠心肌中B型利钠肽(BNP)mRNA的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浆BNP水平.结果喂药10周后,氯沙坦组和肼屈嗪组血压相似,均显著低于模型组(n=7, P<0.01).氯沙坦组心肌肥厚指数显著低于肼屈嗪组和模型组(n=7, P<0.01),与WKY组无差异(n=7, P>0.05);肼屈嗪组和模型组心肌肥厚指数无差异(n=7, P>0.05).4组大鼠t-ERK水平无显著性差异(n=7, P>0.05);氯沙坦组心肌p-ERK, p-ERK/t-ERK及MKP-1水平均显著低于SHR肼屈嗪组和SHR模型组(n=7, P<0.05),与WKY组无差异(n=7, P>0.05).肼屈嗪组和模型组心肌p-ERK, p-ERK/t-ERK及MKP-1水平无差异(n=7, P>0.05).氯沙坦组大鼠心肌BNP mRNA和血浆BNP水平显著低于SHR肼屈嗪组和模型组(n=7, P<0.05),与WKY组无差异(n=7, P>0.05) ;肼屈嗪组和SHR模型组大鼠心肌BNP mRNA和血浆BNP水平无差异(n=7, P>0.05).结论氯沙坦能通过抑制ERK活性逆转心肌肥厚,伴随BNP水平下降;肼屈嗪却不能,提示BNP的变化可反映降压药物逆转心肌肥厚的疗效.

  • β受体阻滞剂对心衰患者脑钠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

    作者:陈良余;黎敬锋;李世光;王厚阳;陆明奎;王超;蔡大炜;周扬;费亮;李银;牛杰;朱章进;倪训业

    目的 比较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治疗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 将CHF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卡维地洛组35例,美托洛尔组33例,治疗观察时间均为24周,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血浆BNP水平、超声心动图及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等.结果 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超声心动图及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血浆BNP水平、6分钟步行试验(6MWT)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均能降低血浆BNP水平、改善患者运动耐量,卡维地洛治疗改善患者运动耐量更显著.

  •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结果分析

    作者:葛阳阳;郭伟;刘小平;贾鑫;熊江;马晓辉;张宏鹏;崔豹

    目的 对比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复杂性和非复杂性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C-ATBD,U-ATBD)随访结果,探讨TEVAR治疗U-ATBD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60例行TEVAR治疗的急性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其中C-ATBD组42例,U-ATBD组18例.根据病历资料和影像学资料,评估2组患者临床转归和动脉重塑情况.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21.7 (14.0~31.6)个月.C-ATBD组和U-ATBD组3年累积全因生存率分别为85.4%、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52,P--0.11).2组之间Ⅰa内漏、支架远端再发夹层和逆行性A型夹层发生率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各水平动脉扩张发生率和各动脉段动脉重塑发生率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腹腔干起始下缘水平,分组与时间对大总体动脉和假腔直径的变化存在交互作用(P=0.01、P=0.02),C-ATBD组与U-ATBD组相比大总体动脉直径和假腔直径有扩张趋势.结论 2组患者TEVAR术后累积生存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相似,U-ATBD组在动脉重塑方面存在优势,U-ATBD采用TEVAR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 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策略对老年合并脆弱心脏功能腹部手术患者转归的影响

    作者:郑立山;顾尔伟;彭晓慧;张雷;曹袁媛

    目的 观察以每搏量变异度(SVV)、心脏指数(CI)、平均动脉血压(MAP)为目标导向的血流动力学管理策略对老年合并脆弱心脏功能行腹部胃肠手术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老年合并脆弱心脏功能拟行择期胃肠手术患者90例,年龄65~ 9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或Ⅲ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或Ⅲ级,随机分为经验麻醉组(E组,n =45)和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组(G组,n=45).G组连接Vigileo传感器监测CI和SVV,术中依据SVV(≤12%)、CI(≥2.5 L·min-1·m-2)、MAP(维持在基础值±20%)来调整前负荷输注液体、给予正性肌力药和正性压力药;E组依据麻醉医生经验判断输注液体及给予血管活性药物.两组均应用多模式麻醉管理: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麻醉镇静深度、靶控输注(TCI)异丙酚、肺保护性通气、维护核心体温,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为基础的多模式镇痛.记录术前、术毕、术后24 h两组患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T(cTnT)的值;术后住院期间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严重并发症及脑梗死、肾衰竭、其他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出院后电话随访上述并发症至术后30 d.结果 E组术中晶体、胶体、液体输注总量分别为(1 110.20±332.00)、(536.65±72.25)、(1 677.20±424.44) ml,G组术中晶体、胶体、液体总量分别为(708.72±240.85)、(414.41±74.31)、(878.51±199.13)ml,与E组比较,G组术中液体输注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57、2.701、9.742,均P<0.05);术后24h血乳酸值较小,E组为(1.11±0.43) mmol/L,G组为(0.89±0.31)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8,P<0.05);术后24 h动脉血氧分压(PaO2)较高,E组为(76.46±10.96) mmHg,G组为(78.77±6.86)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8,P<0.05);G组术后住院时间缩短,为(12.21 ±2.20)d,E组为(13.16±3.8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1,P<0.05);G组术后住院期间总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30 d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26%、5.13%,E组分别为29.73%、24.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545、4.520,均P<0.05).G组NT-proBNP基础值与其术毕差值△NT-proBNP1、术前基础值与术后24h差值△NT-proBNP2分别为12.0(-291.0,1 517.0)、0(-6 770.0,291.0),均高于E组的0(-440.0,200.0)、-12.0(-7 200.0,2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412、-2.163,均P<0.05).结论 以SVV、CI、MAP为目标导向的血流动力学管理策略能改善老年合并脆弱心脏功能腹部手术患者转归.

  • 外伤性白内障术前的B型超声探查

    作者:王卫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术前采用B型超声检查晶状体后囊破损情况对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外伤性白内障30例(30只眼)、术前B型超声检查评估晶状体后囊的完整状态.在显微镜下行白内障手术并在术中直接观察后囊情况.结果:12只外伤性白内障眼术前经B超检查后囊完整,手术证实有10只眼后囊完整、2只眼后囊有破损.术前B超检查有18只眼晶状体后囊破损(8只眼后囊小破损、10只眼为较大破损),手术证实18只眼后囊存在大小不等的破损.结论:外伤性白内障术前行B型超声检查准确率高,且无创、无痛,操作简便,应作为术前了解眼球内部结构的一种常规检查方法.

  • 不同左室构型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利钠肽浓度变化

    作者:孟颖辉;郭雪微;徐义先;谢萍

    目的评价不同左室构型高血压病(EH)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变化.方法选择78例EH患者及18例正常对照者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房内径(LAD).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室壁相对厚度(LVRWT).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血浆中BNP浓度.结果按照经超声心动图测值计算的LVMI、LVRWT结果将78例EH患者分为4个亚组:左室构型正常组、左室向心性重构组、左室向心性肥厚组及左室离心性肥厚组.各组血浆BNP浓度与对照组(38±19) μg/L相比均明显增高,增高程度依次为:左室离心性肥厚组(782±407) μg/L、左室向心性肥厚组(446±368) μg/L、左室向心性重构组(194±63) μg/L及左室构型正常组(94±41) μg/L,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17, P<0.01).结论不同左室构型组EH患者血浆BNP浓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且各组间浓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参附注射液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辉;王学惠;张少利;张小瑞;岳兵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的72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为研究对象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 A 组(36例)和 B 组(36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A 组进行参附注射液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B组静脉滴注磷酸肌酸钠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 d 观察两组的心功能分级、测定6 min 步行试验(6 minute walk test,6MWT)、进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aire,MLHFQ)、血清 B 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左心室收缩功能相关参数,并统计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4 d 临床症状均好转,但 A 组总有效率高于 B 组( P ﹤0.05);6MWT 距离和射血分数高于 B 组( P ﹤0.05);MLHFQ 评分、血清 BNP 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内径水平低于 B 组( P ﹤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应用参附注射液和磷酸肌酸钠联合治疗,可以安全、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38例胎盘早期剥离的B超诊断与临床诊断对照观察

    作者:

    目的:探讨胎盘早期剥离B超诊断与临床诊断符合率.方法:对38例胎盘早期剥离的B型超声检查结果与临床手术所见进行对照观察.结果:B型超声对胎盘早期剥离的分型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临床诊断符合率达100%.结论:B型超声对胎盘早期剥离的早期诊断,尤其是无症状性的隐性胎盘早期剥离的早期发现、治疗及预后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5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