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013-2017年北京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肠道病毒监测情况

    作者:李娟;赵丽;张朱佳子;潘静彬;张和润;龚成;罗明;李爱华;李茂中;吴疆

    目的 分析2013-2017年北京市报告的15岁以下儿童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u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的肠道病毒监测情况.方法 通过AFP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选取北京市2013-2017年报告的AFP监测病例的基本信息、疫苗免疫史、标本采集和检测情况、病例随访情况以及病例分类诊断结果等进行分析.采用x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检验不同特征的AFP病例间不同种类肠道病毒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2013-2017年,北京市共报告AFP病例960例,其中74例检出了肠道病毒,本地和异地的检出率分别为4.0%(7/176)和8.9%(67/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6,P=0.031).本地和异地病例的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病毒检出率分别为3.4%(6/176)和3.0%(23/756)(x2=3.48,P=0.062),检出的脊灰病毒均为脊灰疫苗株,病例麻痹前均口服过脊灰减毒活疫苗,分类诊断为脊灰野病毒排除病例,6例病例诊断为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vaccine associated paralytic poliomyelitis,VAPP).本地和异地病例的非脊灰肠道病毒检出率分别为0.6% (1/176)和5.8%(44/756)(x2=1.64,P=0.201),分类诊断结果均为脊灰野病毒排除病例.44例异地非脊髓灰质炎病毒检出者中79.6%的麻痹发生在5至9月.结论 北京市报告本地AFP病例肠道病毒分离率低于异地AFP病例,根据脊灰病毒和非脊灰肠道病毒检出结果,AFP分类诊断均为脊灰野病毒排除病例,异地AFP病例中非脊髓灰质炎病毒呈现夏秋季流行.

  • 脊髓灰质炎病毒载体研究进展

    作者:蒋燕军;姜述德

    脊髓灰质炎病毒是小核糖核酸病毒科成员,是单正链RNA病毒.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人们一直致力于发展脊髓灰质炎病毒载体,先后出现了抗原嵌合载体、PV复制子、多聚蛋白融合载体及双表达载体等类型.近年,脊髓灰质炎病毒载体用于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定点表达外源蛋白,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本文对脊髓灰质炎病毒载体的类型、特点、应用及新进展作一综述.

  • 脊髓灰质炎病毒三类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比较

    作者:龚成;罗明;张铁钢

    目的 对三种脊髓灰质炎病毒检测方法的灵敏度进行比较.方法 将Ⅰ、Ⅱ和Ⅲ型脊灰病毒标准株(TR株),从1×101倍系列稀释至1×107倍.选用三类方法对制备的脊灰病毒稀释液系列进行检测,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三类方法分别为:RD和L20B细胞分离脊灰病毒、肠道病毒通用引物EV1/EV2和脊灰病毒特异性引物UC11/UG1分别进行RT-PCR检测脊灰病毒核酸、三种商业性肠道病毒Realtime RT-PCR检测试剂盒检测脊灰病毒核酸.结果 RD和L20B细胞分离脊灰病毒的检测限可达脊灰病毒标准株的104倍稀释度;基于肠道病毒通用引物(EV1/EV2)和脊灰病毒通用引物(UC11/UG1)的两种普通RT-PCR检测限分别为103、102倍稀释度;达安、金豪、基因格三种商业性实时荧光RT-PCR试剂盒的检测限分别为:101、103、104倍稀释度.结论 RD和L20B两种细胞分离脊灰病毒的灵敏度并不亚于现有的核酸检测方法.目前部分商业性的肠道病毒通用型核酸检测试剂盒主要针对手足口设计,对脊灰病毒的检测灵敏度反而不够,应慎重选用.

  • 外环境中脊髓灰质炎病毒分离的实验研究

    作者:丁昌慧;邵荣标;钱绩虎;严建国;汤权;刘玲;吴巨飞

    建立一种简便、实用的检测大量水样中的微量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将L20B细胞加入大量的含微量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水中,充分作用后收集细胞,作病毒分离培养.同时以NaCl-AlCl3沉淀法作对照.结果表明,1000ml水样中含病毒100、10TCD50时能全部检出;当含1~2TCD50时14份样本可检出13份.NaCl-AlCl3沉淀法在100TCD50时4份样本中仅检出1份,其它各浓度的4份样都未能检出.

  • 重庆市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

    作者:张敏;赵春芳;陈应琼;凌华

    目的评价重庆市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用细胞培养法对2003年报告的98例AFP病例粪便标本进行脊灰和非脊灰肠道病毒的分离鉴定.结果重庆市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98例.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85.39%,粪便标本7 d内送脊灰实验室的及时率为94.38%.粪便标本28 d内完成病毒分离鉴定的及时率为100%.分离出脊灰病毒(PV)5株,其中Ⅰ型2株,Ⅱ型1株,混合型(Ⅰ+Ⅲ)2株,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5株.所有PV阳性毒株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均为疫苗株.结论AFP病例监测系统的各项监测指标均达要求.今后应继续加强AFP病例监测和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直至在全世界范围内消灭脊灰.

  • 河北省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病毒学监测分析

    作者:陈玫;张振国;张晓晔;宋慧军;郭玉

    目的充分发挥脊灰病毒学监测作用.方法按照<脊灰病毒检验手册>操作规程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由国家脊灰实验室用PCR-RFLP法对分离到的脊灰病毒株做型内鉴别.结果2003年河北省脊灰实验室各项监测指标仍然保持较高水平.从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病毒(PV)43株,分离率为11.62%;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49株,分离率为13.24%.所有PV经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特征鉴定,除2株为疫苗变异株外,其余均为疫苗相关株.结论三种细胞可以提高PV分离率,RD和HEp-2细胞对提高NPEV的分离率都是很重要的.NPEV的分离率与月份有关.

  •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不同病毒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

    作者:张振国;宋会军;张晓哗;离彧;陈玫;张玉琦;孙印旗

    本研究报告了河北省1996~1998年AFP病例中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PEV)感染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显示NPEV感染有明显的夏秋季感染高峰,感染主要发生在小年龄组人群:AFP病例中NPEV感染者作为一组病例,一般不会与脊灰诊断相混淆,在有明确诊断的病例中以格林巴利综合征为多,但资料同时也显示有38%的NPEV感染者有与脊灰相类似的麻痹时发热和急速进行性麻痹的临床表现,5%的NPEV感染者除上述症状外,还在发病后60天残留麻痹.分离到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的病例,更具有与野病毒感染相似的临床表现,麻痹后恢复慢,有较高的麻痹残留率,达20.9%,但无明显的季节性分布.

  • 2000-2012年福建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残留麻痹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杨秀惠;周勇;何爱华;严水秀;张红榕;严延生

    目的 了解无脊髓灰质炎后残留麻痹(含死亡)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0-2012年福建省残留麻痹的AFP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00-2012年1822例AFP病例中1790例(98.26%)在麻痹60天后进行了随访,发现残留麻痹病例295例(其中死亡17例),占16.48%.295例残留麻痹病例中,男童是女童的2.13倍,53.22%的病例<2岁;脊灰病毒阳性23例,非脊灰肠道病毒阳性24例.多因素分析显示<1岁发病、免疫史0次和1次、多次就诊、初始麻痹较严重、深部腱反射异常是AFP残留麻痹病例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提高儿童脊髓灰质炎疫苗及时、全程接种率;加强对临床医生培训,及时发现AFP病例,对重症病例及时给予合理治疗,是减少AFP残留麻痹病例发生的相关措施.

  • 2012-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脊髓灰质炎病毒病原学监测分析

    作者:闫真;徐冬冬;刘颖;赵燕

    目的 分析内蒙古自治区2012-2014年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分离和鉴定情况,为维持中国无脊灰状态提供依据.方法 对来源于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接触者和健康儿童的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和型内鉴定,确定血清型别后进行VP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从1176份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病毒21株,非脊灰肠道病毒83株.21株脊灰病毒中1株为疫苗衍生脊灰病毒,其余20株为疫苗株,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结论 2012-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

  • 2004-2016年浙江省湖州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俞梅华;钱晓萍

    目的 了解浙江省湖州市<15岁儿童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湖州市2004-2016年AFP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对残留麻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 2004-2016年湖州市共报告<15岁AFP病例128例,主要为散发.年平均发病率为2.32/10万.发病高峰多出现于每年1月、3月和8-10月,0~4岁组发病率较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2∶1.肠道病毒分离率为7.81%.10.16%的AFP病例在麻痹60 d后仍残留麻痹.多因素分析显示<1岁发病、深部腱反射异常是AFP残留麻痹病例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提高儿童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加强临床医生培训、教育儿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尽早对重症患者开展对症治疗,是降低儿童AFP病例致残率的有效措施.

  • 一例来京就诊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高变异株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作者:张朱佳子;卢莉;曾阳;张东彦;王中战

    目的 阐述1例来北京市就诊的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病毒高变异株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方法对疫情开展病例个案调查、排毒监测、病毒传播的风险评估,参考《高危和聚集性AFP病例调查指南》要求,对病例进行消毒和隔离.结果 2010年7月,北京市从1例江西省来京就诊的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分离到脊灰病毒,经国家脊灰实验室核苷酸序列测定为Ⅲ型脊灰疫苗病毒高变异株.患儿曾在原籍口服一剂脊灰减毒活疫苗( OPV),但接种过程不规范.结论该病例终经专家小组分类诊断为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病例,通过采取相关措施,终控制了疫情的蔓延.

  • 2004-2007年重庆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陈应琼;赵春芳;凌华;张敏

    目的 评价重庆市2004-2007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运转情况.方法 按照脊髓灰质炎实验室手册操作规程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由国家脊灰实验室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法和ELISA法对分离到的脊灰病毒株进行型内鉴定.结果 从395例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病毒(PV)12株,其中脊灰Ⅰ型1株,Ⅱ型4株,Ⅲ型4株,PV混合1株,PV+NPEV(非脊灰肠道病毒)混合2株,所有PV经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定,均为疫苗相关株,未发现疫苗衍生脊灰病毒株(VDPV).分离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27株.结论 重庆市2004-2007年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中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株存在,且AFP病例监测系统的各项监测指标都达到控制标准,表明重庆市脊灰实验室监测质量稳定,今后更要继续加强实验室的监测,保持整个监测过程的高度敏感性.

  • 埃及2型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流行情况

    作者:

  • 全球对脊髓灰质炎病毒2型野毒株传播采取的阻断措施

    作者:

  • 湖北省一例脊髓灰质炎疫苗高变异株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作者:杨北方;李书华;刘娜;舒端;邓振刚

    目的 阐述湖北省1例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高变异株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情况.方法 对疫情开展病例个案调查、实验室检测、病毒传播风险评估,对病例进行消毒、随访,由省级AFP病例专家诊断小组会诊并做出临床分类.结果 2013年5月,湖北省发生1例Ⅲ型脊灰疫苗高变异株病毒病例,经省级和国家脊灰实验室在对病例所分离到的脊灰病毒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时,与Sabin疫苗株比较发现VP1区有8个(0.88%)核苷酸变异.患儿总共口服了2剂次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vaccine,OPV),未规范服苗.结论 该病例终分类诊断为非AFP病例.各级卫生部门采取了包括主动搜索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开展查漏补种OPV等措施,有效控制了疫情的扩大和蔓延.

  • 一种新型二氧化氯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及毒性实验研究

    作者:曾其莉;黄晓波;张天宝;岳苗苗;张静玲;彭明军

    目的 研究一种新型一元制剂二氧化氯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及毒性.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试验和动物实验方法,对其消毒效果和毒性进行实验室观察.结果 用浓度50 mg/L的该二氧化氯消毒剂对悬液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作用5 min,平均杀灭对数值均>5.00;用浓度200 mg/L该二氧化氯消毒剂对悬液内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10 min,平均杀灭对数值>5.00;用浓度100 mg/L的该二氧化氯消毒剂对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PV-I)作用5 min,平均灭活对数值>5.00.该消毒剂对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结果为LD50 >5 000 mg/(kg·bw),属实际无毒;微核试验结果为阴性;对日本大耳白兔皮肤无刺激性.结论 该二氧化氯消毒剂对细菌繁殖体、真菌、细菌芽孢和脊髓灰质炎病毒均有良好的杀灭效果,属实际无毒级,无致微核作用且对兔皮肤无刺激性.

  • 过氧化硼酸钾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效果的研究

    作者:陈微娜;张馨心;王炜红;曹原;杨晶雪;林玲

    目的 研究过氧化硼酸钾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灭活效果.方法 采用病毒悬液定量灭活试验方法,对该过氧化硼酸钾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效果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 用浓度为2 000 mg/L过氧化硼酸钾溶液作用时间3h,对悬液内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灭活对数值均≥4.00.结论 该过氧化硼酸钾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具有一定灭活作用.

  • 光触媒瓷砖与光照灭活病毒效果的初步研究

    作者:朱兆奎;张曦;牟嘉斌;滕峥;高烨;匡小舟;赵百慧;俞雪莲

    目的 观察光触媒瓷砖对流感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灭活效果.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法和基因扩增法,对光触媒瓷砖灭活流感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效果进行检测.结果 光触媒瓷砖上分别污染的两种病毒在荧光灯下照射作用4h,对H3N2型流感病毒灭活对数值为1.66 TCID50;对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疫苗株灭活对数值为0.33 TCID50.光触媒上的病毒在无光照条件下作用4h,病毒灭活对数值分别只有0.15 TCID50和0.05 TCID50.结论 光触媒瓷砖在光照条件下对污染的流感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具不同程度的灭活效果,但其对两种病毒的核酸无破坏作用.

  • 不同种类手消毒剂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效果的实验观察

    作者:王玲;刘起展;冷红英;褚宏亮

    目的 观察不同种类手消毒剂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灭活效果.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试验法和载体定量试验法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 含有效碘4500 mg/L的聚维酮碘消毒液在清洁条件下作用10 min,对悬液内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对数值>4.00;在有机干扰物存在的条件下作用15 min,对悬液内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对数值>4.00.含体积分数70%乙醇与10 g/L过氧化氢的手消毒液在清洁条件下作用15 min,对悬液内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对数值>4.00;在有机干扰物存在的条件下作用30 min,对悬液内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对数值>4.00.含体积分数70%乙醇与10 g/L氯己定的手消毒凝胶作用3min,对载体上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对数值>4.00.结论 乙醇氯己定手消毒凝胶可以快速灭活载体上脊髓灰质炎病毒,聚维酮碘消毒液与乙醇过氧化氢手消毒液有效灭活悬液内脊髓灰质炎病毒需要10 min以上.

  • 二溴海因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效果及有机物的影响

    作者:冷红英;王玲;吴昀

    目的 观察二溴海因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效果及有机物的影响.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灭活试验方法和细胞感染技术,对其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 用含有效溴1 000 mg/L的该消毒液作用15 min,对含30 g/L牛血清白蛋白悬液中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对数值>4.00;用含有效溴250 mg/L的该消毒液作用5min,对含3 g/L牛血清白蛋白悬液中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对数值>4.00.结论 二溴海因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效果较好,但有机物.影响明显.

303 条记录 1/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