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7例脾转移瘤的CT诊断

    作者:胡佳寿;孙金凤;张立安;周洪超;王栋

    脾转移瘤为脾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但对其报道较少.本研究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脾转移瘤CT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

    关键词: 转移瘤 CT
  • MRT1WI脂肪抑制序列诊断脊柱转移瘤的价值

    作者:张少平;陈向荣;许淑惠;陈杰云;汪林

    脊柱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及时、准确的诊断及治疗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具有重要作用,MRI诊断脊柱转移瘤较X线及CT更为敏感、准确,脂肪抑制序列的应用使转移瘤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

  • MRI常规增强与延迟增强诊断脑转移瘤敏感性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顺镇;许晓金;杨永贵;朱柳红;郭岗

    目的 对比常规增强扫描和延迟增强扫描在诊断脑转移瘤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45例拟诊为脑转移瘤的患者行MR常规扫描后采用横断位T1WI常规及延迟增强扫描,分别统计两组扫描各自显示的病灶位置和个数、微小转移灶个数及两组扫描转移瘤的病灶与正常组织信号强度比.结果 45例患者中35例发现脑转移瘤,共计119个病灶,常规增强扫描显示微小病灶50个,延迟增强扫描显示微小病灶66个,常规增强扫描组病灶信号强度比为0.4289±0.2567,延迟增强扫描组病灶信号强度比为0.5749±0.3301,两组扫描转移瘤的信号强度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迟增强扫描较常规增强扫描对发现脑转移瘤更敏感,更能提高微小转移瘤的检出率.

  • 3TMR动态增强对脊柱骨髓瘤和转移瘤鉴别诊断初步研究

    作者:郎宁;柳晨;刘晓光;袁慧书

    目的 探讨MR T1WI动态增强对脊柱骨髓瘤和转移瘤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12例脊柱骨髓瘤和19例转移瘤进行MR T1WI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其动态增强信号强度-时间(SI-T)曲线的形态、曲线上升期信号强度增幅、达峰时间以及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大上升线性斜率.结果 12例骨髓瘤均为Ⅰ型动态增强曲线,19例转移瘤中10例为Ⅰ型曲线,9例为Ⅱ型曲线,骨髓瘤和转移瘤动态增强曲线Ⅰ、Ⅱ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瘤和转移瘤SI-T曲线上升期信号强度增幅分别为256.58%、20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57,P<0.05);SI-T曲线大上升线性斜率分别为29.70、1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0,P<0.05);达峰时间分别为24.33s、31.2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81,P<0.05).结论 MR T1WI动态增强对脊柱骨髓瘤和转移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SI-T曲线类型、曲线上升期信号强度增幅、达峰时间和曲线大上升斜率可以为二者的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

  • 颅内转移性肿瘤的MRI分析和临床表现

    作者:张通;于继徐;安丰新;韩迅德;王力

    目的:回顾性分析颅内转移性肿瘤的MRI表现及临床表现,提高对颅内转移性肿瘤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分析我院1993年2月至2003年2月间收治的140例颅内转移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及其MRI影像表现.结果:①肺癌常发生颅内转移(本组占54.3%);②脑转移瘤常常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本组为58.6%);③脑转移瘤MRI表现:以多发病灶转移为主(84.3%),转移部位多位于幕上(82.1%),转移灶常见水肿带(87.9%)和占位效应(57.1%),T1WI以低信号为主(79.3%),T2WI以高信号为主(81.4%),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均出现强化效应.结论:癌症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和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的脑转移瘤均应及时行头部MRI检查,MRI检查对于早期诊断颅内转移性肿瘤具有重要的价值.

  • 肝转移瘤高场MRI诊断

    作者:梅毅军;丁庆国;陈振湖

    目的:探讨高场MRI在肝转移瘤(HMs)中的检出、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影像证实的HMs 43例,所有病例均进行高场MRI平扫和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扫描,其中23例尚做螺旋CT平扫、动脉期、门脉期扫描,分析记录HMs螺旋CT、高场MRI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特征.结果:共计174枚瘤灶在MRI平扫上呈长T2长L信号,动脉期122枚瘤灶不强化,门脉期174枚瘤灶均呈环状强化,延迟期108枚瘤灶呈向心性充填;23例79枚瘤灶螺旋CT平扫均呈低密度,动脉期49枚瘤灶不强化,30枚呈环状强化,门脉期73枚呈环状强化,4枚呈向心性充填;43例HMs高场MRI均准确诊断,螺旋CT漏检2例,误诊7例.结论:高场MRI对HMs的检出、诊断与鉴别诊断具重要价值,可作为HMs的首选检查方法.

  • 低场强MRI对脊椎转移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李书鹏;张振华

    目的:为了提高脊椎转移瘤诊断及其与其他椎体病变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转移瘤79例和误诊病例15例的MRI特点,归纳其影像表现的差异.结果:79例转移瘤中,累及椎体125个,多为跳跃式分布;累及附件骨92个,占73.6%;椎体破坏变形81个,占64.8%;椎间盘均无变化;有软组织肿块22例(17.6%),软组织肿块常以破坏区为中心生长.T1WI均呈低信号,T2WI信号改变可以多种多样.结论:MRI检查在诊断脊椎转移瘤及与其他脊椎病变的鉴别诊断中更敏感、更具特异性.

  • 30例肺癌脑转移的CT分析

    作者:陈庆

    肺癌脑转移占全部脑转移瘤的18%~25%[1],为常见的脑转移瘤,部分病例的脑转移症状可出现在肺癌被发现之前,单发转移灶占其中30%左右[1],有时与颅内其他疾病鉴别甚为困难.现将我院1998年6月至2004年12月间(包括门诊及住院病例)所发现的30例肺癌脑转移的CT表现分析如下.

    关键词: 脑肿瘤 肺癌 转移瘤 CT
  • 全身弥漫性骨质硬化性疾病的X线诊断及鉴别

    作者:王伟军;王德;任转琴;刘霞

    骨质硬化是指单位体积骨组织内矿物质增加或钙化骨过多.其在X线上表现为骨密度增高,皮质变厚,髓腔缩小或闭塞,骨皮质与髓质分界不清.累及全身多骨的骨质硬化其发病原因较多,如:石骨症、氟骨症、成骨性转移瘤、肾性骨硬化、骨髓纤维化等,因其在临床上相对少见,影像实际工作中常不易做出鉴别.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遇到的8例不同原因引起的全身多发骨质硬化性病例,对比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以期提高对本类病变的进一步认识.

  • 肺腺癌脑膜癌病十例临床分析

    作者:胡范彬;高远;李宝兰

    脑膜癌病(meningeal metastases)又称癌性脑膜炎(neoplastic meningitis)或软脑膜癌病(leptomeningeal carcinomatosis),是以脑和脊髓的软脑(脊)膜内转移性肿瘤细胞弥漫性或多灶性、局限性为特点,可有(无)脑和脊髓实质内转移性肿瘤结节的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瘤.是恶性肿瘤神经系统转移的一种特殊类型,在临床上少见,临床表现复杂,生存期短,生活质量差,致死率较高[1-2] .在引起脑膜癌病的原发肿瘤中,肺癌占22% ~36%,而肺腺癌脑膜癌病又占肺癌脑膜癌病的50% ~56%[3] ,因此本文拟通过对我院2001 年1 月至2010 年10 月诊治的10 例肺腺癌脑膜癌病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椎体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一例

    作者:李庆春

    患者女,60岁.因背部疼痛2月余,加重伴双下肢无力、尿潴留5 d入院.查体:T5椎棘突区压痛明显,略肿胀,T5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反射及腹壁反射减弱,剑突以下腹部感觉减弱,双下肢活动受限,感觉减弱,肌张力增高,肌力Ⅱ级,腱反射亢进,髌阵挛、踝阵挛、巴宾斯基征、克尼格征阳性.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检查:胸椎为胸后凸畸形,T5椎体变扁呈楔形(图1),双侧椎弓根骨白线消失(图2).X线平片诊断:考虑转移瘤可能性大.

  • 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肺转移18 F-FDG PET/CT显像一例

    作者:关建中;刘翠玉;倪诚凯

    患者女,55岁。因无意中发现左上腹包块伴发热7 d于2011年2月16日入院,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查体:腹平软,左上腹可触及表面光滑肿块,质韧,无触痛,上界不清,内侧至腹直肌外侧缘,下界至肋缘下4横指,双肾区无明显叩击痛。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及大便常规正常;血钾3.0 mmol/L;肝功能、肾功能、血气分析未见明显异常;肿瘤标记物 CEA、NSE、AFP、PSA、CA15-3、CA125均(-)。胸腹部CT检查:腹膜后见巨大类圆形肿块影,病变大截面约10 cm ×12 cm,内见多发脂肪密度影,增强后可见不均匀网格状强化,左肾实质部分受累(图1);双侧肺野可见多发散在类圆形结节,边界清楚光滑。 CT诊断:腹膜后占位累及左肾;双肺转移瘤。手术及术后病理:于2011年2月23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左肾肿瘤切除术,术中于左肾前方见一约12 cm ×10 cm ×10 cm肿瘤组织,表面光滑,有完整包膜,脂肪组织为主,质较硬,术中诊断左肾错构瘤,完整剥离肿瘤较困难,行左肾及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瘤组织由梭形、胞质红染的平滑肌细胞、厚壁血管和脂肪组织构成,瘤细胞分化成熟,异型性不明显(图2)。免疫组化染色:瘤细胞呈MelanA (+),SMA(+++), Vimentin (+++), HMB45(+), Desmin
      (+),CKpan(-),EMA(-),S-100(+)。病理诊断:(左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并累及部分肾实质。 PET/CT:于2011年3月11日采用GE Discovery STE 16排PET/CT检查,禁食6 h测血糖为5.1 mmol/L,静脉注射氟代脱氧葡萄糖(18 F-FDG)8 mCi,1 h后行PET/CT检查,2 min/床位。双侧肺野及双侧胸膜可见多发散在类圆形结节影,边界光滑清楚,大小不等,大病变大小约1.0 cm ×1.1 cm,其内密度均匀呈脂肪密度, CT 值约-140~-60 HU,大部分病变FDG摄取无增高,小部分病变FDG摄取轻度增高,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1.0(图3)。左肾缺如,左侧腹壁边缘毛糙,FDG摄取异常增高,SUVmax 5.5。诊断:左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术后;双肺多发转移瘤。

  • 隐匿功能性嗜铬细胞瘤误诊为癌转移瘤(附1例报告)

    作者:王晓君

    患者,女,54岁.2004年6月在本院诊断子宫内膜癌(早期),而行全子宫和双侧附件切除术.手术病理分期为临床Ⅰ期,因无任何与复发相关危险因素存在,术后未作放、化疗.大约术后1年行B超复查时,于右肾上腺处探及一大小约3.1 cm×3.4 cm的低回声结节,CT扫描于同一部位见约2.7 cm×3.2 cm大小软组织密度影,提示肾上腺软组织占位.白细胞4.1×109 L-1,血红蛋白10 g/L,红细胞3.4×1012L-1,心电图及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生化电解质均正常.

  • 肝转移介入治疗前后CT容积测量的价值

    作者:戴洪修;鲁际;周建雄;谷家林;刘卫红;肖治明;李海涛

    目的:比较一维、二维CT和容积测量三种方法测量肝转移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22例肝转移的患者,在介入治疗前和术后3 mo行螺旋CT扫描.在CT工作站分别按一维和二维测量横断层面的全部病灶.用容积测量技术去追踪测量每个病灶,将每个病灶的总和归类于全效、部分有效、病变进展、病变稳定.结果:在22例肝转移介入治疗前后一维与二维测量符合率达95.5%(21/22),但容积测量8例与一维测量不符,6例与二例测量不符.4例一维和二维测量结果均为部分有效,而容积测量结果为病变稳定.2例一维和二维测量病变稳定者,容积测量则为部分有效.甚至有2例一维、二维测量为病变进展者,容积测量仍为病变稳定.结论:在肝转移瘤介入治疗前后,肿瘤容积测量结果在大多数患者与一维、二维测量结果不一致.若要证实容积测量的优势,还需要大样本的临床对照研究.

  • 经皮心包穿刺留置导管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65例报告

    作者:袁贤奇;朱俊;白冰冰

    1 对象与方法对象:我科1990年1月~1998年3月,采用经皮心包穿刺留置导管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病人共65例,男45例,女20例;年龄6~65岁(平均38.0±11.5岁);其中心包转移瘤18例,化脓性心包炎2例,心脏术后20例,甲状腺机能减退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3例,心脏外伤1例,结核性心包炎9例,不明原因11例;病程2周~6个月,其中1例病程达4年.

  • 淋巴瘤样肉芽肿病一例

    作者:秦军;高媛;杜志强;岳新华

    患者 男性,25岁.因"眩晕、呕吐、胸闷半月"于2005年9月入我院.患者于半月前冲凉感冒后引起眩晕、呕吐、胸闷,无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口服抗"感冒"药物,症状未缓解.X线胸片示双肺多发团块状阴影,考虑为肿瘤转移灶(图1).胸部CT检查示两肺多发病变,考虑为转移瘤及韦氏肉芽肿不能排除(图2),故收入病房进一步诊治.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恶性腹水诊断的临床价值

    作者:赵心恺;邓志华;郭文栋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与微血管通透性及血管生成有关的细胞因子,它可以促进宿主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和刺激毛细血管生长,对于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更新、修复和再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亦可为转移瘤的生长提供足够的血液供应.本研究主要观察VEGF在不同性质腹水中的浓度,探讨VEGF对良、恶性腹水实验室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

  • 胰腺恶性胃泌素瘤一例误诊分析

    作者:夏忠胜;朱兆华;陈其奎;钟英强;詹俊;王凌云

    患者男,64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1年余,加重2个月"入院.患者1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剑突下隐痛,无向他处放射,多于饥饿时发生,进食后可缓解,无恶心、呕吐、黑便等症状.在外院行腹部CT检查示肝转移癌;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多发溃疡.予兰索拉唑等治疗,症状好转.但后行腹部核磁共振检查示胰头体交界处占位性病变,考虑胰腺癌可能,肝内多发转移瘤.患者分别于2002年3月及5月两次在外院行"吉西塔滨+5-氟尿嘧啶"化疗,腹痛缓解后出院,后因经济原因未继续化疗.2个月前患者腹痛加重,以剑突下及右上腹明显,呈胀痛,无向腰背部放射,与饮食无关.近2个月来偶有恶心、呕吐,伴纳差、消瘦,无发热、呕血、黑便、无腹泻及黄疸等.既往体健.

  •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椎体肿瘤

    作者:刘宝;丁焕文;涂强

    脊柱肿瘤、转移瘤常导致椎体剧烈疼痛,甚至会引起脊髓压迫症,导致患者瘫痪.现有放疗、药物治疗对这种疼痛虽有一定缓解作用,但不能长期改善患者疼痛症状.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近年来用于治疗椎体肿瘤、转移瘤取得满意疗效[1].2006年3月-2008年3月,我科采用PVP方法治疗胸腰椎肿瘤、转移瘤24例,并于术中行组织活检以明确肿瘤类型,报告如下.

  • 骨质疏松椎体急性压缩性骨折与转移瘤CT鉴别诊断

    作者:陆启军

    目的:通过CT鉴别诊断骨质疏松椎体急性压缩性骨折与转移瘤。方法:选取我院骨质疏松椎体急性压缩性骨折患者38例,转移瘤患者38例,对转移瘤患者转移部位进行观察分析,通过CT诊断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CT表现。结果:经过分析得出,脊柱转移瘤的概率(68.42%)明显高于头颅转移(15.79%)、肋骨转移(7.89%)、股骨转移(5.26%),骨盆转移(2.63%),转移瘤患者CT影像出现软组织肿块影的概率(92.11%)明显高于压缩性骨折患者(7.89%),转移瘤患者CT影像可见椎体附件破坏的概率(89.47%)明显高于压缩性骨折患者(5.2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分析得出,转移瘤患者转移部位大都出现在脊柱,临床表现与骨质疏松椎体急性压缩性骨折相似,经过CT诊断发现,可从影像中椎体附件与否以及有无软组织肿块影来区别两病。

804 条记录 4/41 页 « 12345678...404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