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胆囊癌与良性病变组织survivin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侯广彬;葛长青;李全福

    目的:1.比较Survivin在胆囊癌与癌前病变中表达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2.比较Survivin在胆囊癌与癌前病变中的活性,进而探讨基因Survivin在胆囊癌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1.SP免疫组化法检测35例胆囊癌与60例癌前病变中Survivin的表达;2.PCR检测Survivin基因在癌前病变与胆囊癌中的表达.结果:Survivin基因在胆囊癌与癌前病变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Survivin基因在胆囊癌活性表达大于其在胆囊癌前病变中的活性表达.结论:Survivin基因为那些可能发展为胆囊癌的癌前病变提供一个参考生物指标,进一步对不同程度病理组织学诊断为胆囊癌癌前病变的病例分组分析,根据实验获得的研究结果,深入认识胆囊癌癌前病变特点.

  • 冠心舒通胶囊对慢性心衰模型大鼠AT1、ERK2的影响

    作者:张艳;王辰;宫丽鸿;廖佳丹;高耸耸

    目的 通过给药前后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T1)及心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2)信号通路在慢性心衰中的变化,探讨冠心舒通胶囊对慢性心衰模型大鼠AT1、ERK2的影响.疗法以冠脉结扎法配合力竭式游泳、减食等方法造成大鼠慢性心衰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心衰模型组、赖诺普利组、益气中药组、活血中药组、益气活血中药组和冠心舒通胶囊组.没有进行左冠脉结扎术的假手术大鼠为正常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免疫组化法检测AT1、ERK2的变化.结果 心衰模型组大鼠心肌AT1(2.528±0.27)、ERK2 (2.658±0.328)表达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赖诺普利组比较,益气活血中药组、冠心舒通胶囊组大鼠心肌组织AT1、ERK2表达明显降低(P>0.05),且中成药组疗效明显优于益气活血组(P<0.01).结论冠心舒通胶囊可通过抑制心肌组织中AT1、ERK2表达,抑制或逆转心室重构过程,达到治疗慢性心衰的目的.

  • 急性脊髓损伤与基因表达(一)

    作者:赵永青;韩凤岳

    随着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基因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实验室利用免疫组化法、原位杂交技术、PCR技术和基因芯片等先进的技术方法已经证实,在急性脊髓损伤后,有多个基因家族的近200个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参与了脊髓损伤后的一系列的病理、修复和再生过程,诸如脊髓对创伤的应激反应、循环障碍、创伤性炎症、神经元的变性坏死、凋亡、存活、再生、细胞内的信号传递等.本文复习了近12年发表的与急性脊髓损伤基因表达有关的研究报道,并做一简要的综述.

  • 豆根管食通口服液对人食管癌细胞多药耐药基因糖蛋白P-170表达的影响

    作者:马纯政;郑玉玲

    目的:观察豆根管食通口服液对人食管癌109细胞多药耐药基因糖蛋白P-170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实验分组,用MTT法(四甲基氮唑蓝法)测定药物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药物对肿瘤细胞P-170的作用.结果:单用豆根管食通100,150,200 mg·mL-1组A值明显低于单用氟尿嘧啶(5-Fu)组,其他组差别不大;豆根管食通口服液200mg·mL-1组及豆根管食通口服液100 mg·mL-1联合25μg·mL-15-Fu组P-170表达均较其他低浓度组低.结论:豆根管食通口服液对人食管癌109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高浓度豆根管食通口服液可明显降低人食管癌细胞P-170的表达.

  • 左归丸对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谭峰;樊巧玲;王明艳;李沐涵;尹鑫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左归丸水提液对体外培养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BMSCs,并传代扩增,采用倒置显微镜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表面抗原鉴定其表面标志.将BMSCs分为对照组及不同浓度左归丸干预组,采用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左归丸水提液干预后BMSCs增殖的情况.结果:采用全骨髓贴壁法获取的BMSCs形态以长梭形为主,呈集落样生长.体外培养的BMSCs免疫组织化学鉴定显示CD44,CD29呈阳性表达,CD34呈阴性表达.MTT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相当于生药质量浓度2.5~4 g·L-1的左归丸水提液干预24 h后,干预组吸光度均明显增高(P<0.01),而与其他浓度相比1 g·L-1时左归丸水提液促进BMSCs增殖的作用强.结论:所培养的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在细胞表型表达和细胞形态上具备BMSC特征.左归丸水提液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以提高BMSCs的体外增殖能力.

  • 白豆蔻挥发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陈红梅;苏都那布其;长春;美丽;靳文杰;王秀兰

    目的:研究白豆蔻挥发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4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和模型组(40只),模型组以腹腔注射STZ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造模后随机分模型组,白豆蔻低、高剂量组,六味地黄丸组4组,各10只.连续灌胃给药21d,每周检测1次血糖;后一次给药24h后麻醉大鼠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清肌酐(Cre)、尿素氮(BUN)、白蛋白(ALB)含量;光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糖显著升高(P<0.01),经过给药后各给药组血糖不同程度下降,其中白豆蔻高剂量组血糖显著下降(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Cre、BUN、ALB含量均降低,其中白豆蔻高剂量组作用明显(P<0.05,P<0.01).光镜下病理形态学观察显示,各给药组对大鼠肾组织损伤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各给药组MMP-2、TGF-β1、IGF-2蛋白表达均上调.结论:白豆蔻挥发油对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MMP-2、TGF-β1、IGF-2的表达有关,从而改善链脲佐菌素所致糖尿病肾病的病理改变.

  • 新制抗癌方对AFB1染毒的HBV转基因小鼠肝癌前病变组织PCNA、P21ras和NF-KB P65表达的影响

    作者:朱梅菊;张红;郭振球

    我们已从形态学角度观察了新制抗癌方对AFB1染毒的HBV转基因小鼠肝癌前病变的阻断作用[1].本研究旨在运用免疫组化法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其作用机理,为新制抗癌方的进一步研究奠定部分实验依据.

  • 独一味颗粒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张怡;代夏欢;解秀翠;朱丹

    目的:探讨独一味颗粒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TGF-β 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7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独一味高、中、低剂量组共6组,每组13只.用CCL诱导大鼠肝实质损伤性纤维化模型,模型组及各给药组皮下注射40% CCL4油剂(首剂5ml/kg,其后3mL/kg),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橄榄油,每3 d1次,连续8周,同时模型组及各给药组进食高脂饲料,正常对照组进食普通饲料.独一味治疗组自实验开始分别给予高(2.4 g/kg)、中(1.2 g/kg)、低剂量(0.6 g/kg)独一味颗粒灌胃,模型组和对照组灌等量生理盐水.用药至第8周CCl4造模结束.实验结束后,全部大鼠股动脉放血处死,离心分离血清,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血清层黏连蛋白(Laminin,LN)、Ⅲ型前胶原(procollagentype Ⅲ,PCⅢ)及Ⅳ型胶原(IV-C)的含量.迅速切取大鼠肝脏标本,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和纤维增生等情况,免疫组化测定肝组织中TGF-β 1、Smad 3蛋白表达.结果:独一味治疗组肝小叶结构存在,排列欠整齐,可见少量炎细胞浸润,程度较模型组减轻,纤维增生不明显.与模型组比较,独一味治疗组模型大鼠血清中HA、LN、PCⅢ、Ⅳ-C含量明显降低(P<0.01~0.05),肝组织中TGF-β 1、Smad 3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结论:独一味具有较好的抗纤维化作用,其机制可能抑制TGF-β 1的表达,干扰TGF-β 1/Smad信号通路对靶基因的激活,下调Smad 3表达而抑制ECM的合成和沉积,进而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 益母草与马齿苋配伍对早孕大鼠不完全流产子宫出血的影响

    作者:董自波;李超;洪敏

    目的:观察益母草与马齿苋配伍对早孕不完全流产大鼠的出血量、血液流变学、部分激素水平及子宫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造成旱孕大鼠不完全流产子宫出血模型,观察药物对出血量、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检测子宫匀浆液中ET和NO的含量及放免法检测血液激素水平和免疫组化法观察子宫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变化,研究药物对子宫出血模型大鼠的效应及机制.结果:益母草与马齿苋配伍可减少子宫NO分泌,提高局部TGF-β水平,减少子宫出血量.结论:益母草与马齿苋配伍能明显缓解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导致的早孕大鼠出血症状.

  • 豆根管食通口服液对食管癌造模大鼠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的影响

    作者:郑玉玲;刘宏民;王庆端;张明智;王祥麒;王新杰

    目的观察豆根管食通口服液对食管癌造模大鼠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的影响,从细胞分子水平探讨该药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豆根管食通高、中、低剂量组,化疗组,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食管组织p16、Rb、cyclin D1、CDK4的表达.结果各药物治疗组p16、Rb表达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以豆根管食通高剂量组升高为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 D1、CDK4在食管癌模型组表达率明显提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豆根管食通口服液对食管癌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抗癌作用的分子机理可能是通过上调抑癌基因p16、Rb,下调癌基因cyclin D1、CDK4的表达,阻断细胞由G1期向S期过渡,从而抑制大鼠食管癌细胞生长.

  • NPM1在结直肠癌的表达及临床价值

    作者:鄢超;毛瑞涛;马淑霞;宋丽娜;王玲玲;何成彦;杨光远;赵海丰

    目的 观察核仁磷酸蛋白(NPM1)在结直肠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对50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NPM1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NPM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 <0.001);NPM1表达上调与肿瘤直径、TNM分期、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显著相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及结直肠癌分化水平无关(P>0.05).结论 NPM1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 原位杂交和巢式PCR辅诊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作者:买世娟;宗永生;钟碧玲;李智;梁英杰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由Epstein-Barr(EB)病毒感染所致.在欧美,该病多发生于青壮年;在我国则多见于儿童,鲜见于成人,且成人症状常不典型[1,2].近,我们采用原位杂交、巢式PCR和免疫组化法,辅助确诊1例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现报告如下.

  • bFGF与ki-67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法

    作者:黄莺;王康敏;康安静;靳耀锋

    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是同在一张切片上显示两种不同抗原的免疫组化法,能同时观察细胞及组织中两种不同抗原的分布情况,对于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成功地在一张切片上显示卵巢肿瘤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 F)与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用以观察bFGF表达的细胞是否为增殖细胞,介绍如下.

  • 肝炎基因诊断芯片检测肝炎患者血清及肝组织中HBVDNA、HCVRNA的临床研究

    作者:赵伟;刘伟;刘新钰;周镇先;张林

    肝炎基因芯片是根据肝炎病毒的特征基因片段设计探针序列,将探针以微阵列形式排列在经过特殊处理的玻片上,从待测血液、组织标本中抽取微量肝炎病原体DNA(RNA),与探针杂交,用特有的荧光波长扫描芯片,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诊断.我们用病毒性肝炎基因诊断芯片,分别双盲检测40份乙型肝炎患者和健康人、丙型肝炎患者血清,99份肝炎后肝硬化肝组织蜡块标本,15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活检标本;同时用荧光微粒子定量法测定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cAg,PCR法检测血清中HBVDNA、HCVRNA,用免疫组化法、原位分子杂交法分别检测肝组织HBcAg、HBVDNA.结果报道如下.

  • 真空负压LSAB免疫组化法在相关抗原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耿晓非;魏东宁;朱克

    同时用常规LSAB和真空负压LSAB法对ET-1(内皮素-1)抗原的表达进行对照研究.

  • 自噬基因 Beclin 1在膀胱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作用与临床意义

    作者:李飞

    目的探讨自噬基因 Beclin 1在膀胱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作用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40例膀胱癌组织与30例癌旁组织中的Beclin 1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比较两种组织中Beclin 1的表达情况、对膀胱癌组织中Beclin 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Beclin 1的表达与膀胱癌患者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①膀胱癌组织Beclin 1高表达率为35.00%,显著小于癌旁组织Beclin 1高表达率(100.00%)( P ﹤0.001);②膀胱癌组织中的Beclin 1的表达与病理分级、TNM分期、生长方式及淋巴转移有关( P ﹤0.05),而与肿瘤大小及肿瘤数量无关( P ﹥0.05);③经COX多因素分析,病理分级、TNM分期、生长方式、淋巴转移及Beclin 1表达均与膀胱癌患者5年生存率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结论 Beclin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Beclin1可能为膀胱癌一种潜在的独立预后因素;Beclin 1可作为临床诊断膀胱癌的生物学标志物及其治疗靶点。

  • 细胞周期素A及细胞凋亡在子宫肌瘤发生中的作用

    作者:丁勇利;罗喜平

    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肿瘤细胞高增生、低死亡的特性密切相关.同样,子宫肌瘤也表现为这两方面的异常.子宫肌瘤细胞的增殖活性较子宫正常平滑肌细胞明显增强,而子宫肌瘤细胞凋亡较邻近正常平滑肌细胞减少,说明凋亡改变也是子宫肌瘤不断生长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拟通过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细胞周期素A(cyclinA)在子宫肌瘤组织和邻近正常肌组织中的表达;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脱氧核苷酸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观察子宫肌瘤组织和邻近正常肌组织中的凋亡情况,探讨细胞周期素A及细胞凋亡在子宫肌瘤发生中的作用.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小板凝集素-1在膀胱癌中的表达

    作者:张冰;黎玮;蔡文清;李刚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血小板凝集素-1(TSP-1)在不同分级的膀胱肿瘤中的表达.方法 2000年4月~2003年9月的70例膀胱肿瘤患者切除标本,其中G1期28例、G2期27例、G3期15例(采用WHO病理分级),采用免疫组化法对标本进行染色,VEGF和TSP-1的表达均采用平均血管密度(MVD)表示,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然后采用免疫荧光双染判断共表达,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 VEGF表达的MVD值与肿瘤分级呈正相关;G1与G2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G2期与G3无显著性差异( P>0.1);TSP-1表达的MVD值随着肿瘤分级增加而降低,但无相关关系,但G1期与G2、G3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G2期与G3无显著性差异( P>0.1);在G1期,TSP-1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无相关关系( rs=0.167, P>0.1);激光扫描荧光双染显示,VEGF与TSP-1可以同时表达.结论 VEGF的表达随膀胱肿瘤分级增加而增强;VEGF是促进肿瘤形成的因素;TSP-1是抑制肿瘤血管形成的因素,但其抑制作用仅发生在初期;荧光双染仅可提供共同表达的证据,不能判断表达的高低.

  • 多种指标检测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人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研究

    作者:范骏;郑林儿;杨美芳;高海女;陈晓明;胡敏君;范维薇;马伟杭

    移植受体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超大剂量化疗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免疫系统功能大大低于正常人,潜伏的人巨细胞病毒(HCMV)病毒易重新激活而导致的严重感染,是影响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受体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感染因素[1].本研究通过免疫组化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CMV抗原、IgG/IgM抗体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PCR)检测HCMV-DNA,研究其诊断价值.

  • 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膀胱癌尿脱落细胞角蛋白20的临床价值

    作者:罗春丽;蔡晓钟;陈宏础;吴小候

    非侵入性的尿脱落细胞检查对膀胱癌早期诊断、监测复发及预后判断具有实用性,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敏感性受到一定限制。细胞角蛋白(CK)是一个大家族,其中CK20正用于膀胱癌早期诊断及预后观察的研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查尿标本CK20,目前认为是比常规尿脱落细胞(HE)染色更敏感的方法。但RT-PCR需特殊的仪器设备,价格昂贵。免疫组化技术用于细胞学诊断,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抗原在细胞中的表达来证实和解决许多在常规染色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时也克服了RT-PCR的不足。我们以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尿脱落细胞CK20的表达,报道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检测对象:(1)肿瘤组:40例膀胱癌为本院泌尿科收治的住院患者。全部病例经病理证实,其中膀胱移行细胞癌Ⅰ级26例,Ⅱ级、Ⅲ级分别为11及3例。初发30例,复发10例。年龄47~79岁。(2)对照组:全部20例病例均为临床明确诊断的住院患者,其中前列腺增生16例,尿路结石4例。 2.方法:免疫组化法使用链霉素亲生物素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法)。收集晨尿,离心后取沉渣涂片,固定液(无水乙醇∶冰醋酸=3∶1)固定30 min,3%过氧化氢浸泡10 min,胰酶消化10 min,加一抗CK20单抗30 min,加二抗及S-P复合物各10 min,重氮氨基苯(DAB)显色,苏木素复染,各步之间用0.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PBS,pH 7.2)洗片,以PBS液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结果判断:有棕黄色颗粒着色的细胞为阳性细胞。判断标准,本文分“阳性(+)”“阴性(-)”两级。

350 条记录 1/18 页 « 12345678...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