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临床血液学杂志

临床血液学

临床血液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Hematology 림상혈액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北京大学医学院血研所
  • 影响因子: 1.0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2806
  • 国内刊号: 42-128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8-16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血液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宋善俊 陆道培 胡丽华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以强效免疫抑制为基础的预处理非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周铭;李庆山;毛平;王顺清

    目的:探讨以氟达拉滨( Flu)加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强效免疫抑制联合极小剂量环磷酰胺(CTX)(1 200 mg/m2)预处理方案在再障非亲缘移植中的可行性.方法:对1例诊断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CsA治疗4年无效并反复输注红细胞、血小板的26岁男性患者进行非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分辨HLA基因型10/10相合,供者为女性,血型相同,干细胞来源为G -CSF动员的外周造血干细胞,预处理方案以Flu加ATG强效免疫抑制为基础,联合极小剂量CTX:CTX 300 mg/m2×4d,Flu 30 mg/ m2×4d,ATG3.75 mg/kg×4d,输注单个核细胞(MNC) 12.12×108/kg,CD34+细胞13.26×106/kg.术后GVHD预防联合应用环孢素A、短程氨甲喋呤、霉酚酸酯.结果:造血重建良好,术后11 d ANC>0.5×109/L,术后11dPLT>20×109/L,术后16dPLT>50×109/L.移植后输血量:RBC 3 U,PLT 4 U.术后21d、100 d骨髓XX/XY染色体检测为完全供者型嵌合.术后29 d出现巨细胞病毒血症,经更昔洛韦治疗3周转阴,无VOD,现随访6个月,出现局限型cGVHD并控制,血常规正常稳定,Kamofsky评分100分.结论:以Flu、ATG强效免疫抑制为基础的预处理进行非亲缘异基因造血于细胞移植治疗SAA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 佛山地区复合型地中海贫血的基因型及临床表现型研究

    作者:范联;林业辉;周杏;潘志伟;何昀;王秋菊;张洁妍;陈国华;彭盛;文永钊;何小城

    目的:探讨佛山地区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αβ复合型地贫)的基因型及临床表现型特征.方法:对15例αβ复合型地贫患者进行全血细胞分析和血红蛋白电泳,同时采用Gap-PCR法检测3种常见的α地贫缺失基因,反向点杂交法检测17种常见的β地贫突变基因位点.结果:15例αβ复合型地贫中共检出3种α地贫缺失基因和4种β地贫突变基因,分别为:--SEA(66.7%)、-a 3.7(26.7%)、-a4.2(6.6%)和CD41-42 (42.1%)、IVS-2-654(31.6%)、CD17(15.8%)、β-28(10.5%),组合成9种复合基因型,其中轻型11例,重型4例.轻型患者多贫血症状轻微或无,重型患者呈中间型地贫表现.轻、重型αβ复合型地贫红细胞均呈小细胞、低色素改变,两者RBC、MCV、MCH、MCH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型患者Hb低于轻型(P<0.05),RDW大于轻型(P<0.05).重型患者HbF高于轻型患者(P<0.05),HbA2两型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β复合型地贫有其自身特点,临床表现取决于其基因型.建议建立地贫基因网络档案库,加强对地贫患者的保健、治疗和婚姻生育等指导工作.

  • 非霍奇金淋巴瘤血浆GM-CSF和G-CSF浓度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为民;刘济

    目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在初诊化疗前及2周期化疗后血浆GM-CSF及G-CSF的浓度,探讨其浓度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首次确诊NHL患者标本29例,同时设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初诊化疗前、化疗2周期后及对照组血浆GM-CSF及G-CSF浓度.进行疗效评估及相关分析.结果:NHL患者初诊化疗前血浆GM-CSF及G-CSF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2周期后GM-CSF及G-CSF水平较初诊化疗前下降(P<0.05);化疗有效组GM-CSF及G-CSF较初诊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反应组GM-CSF及G-CSF较治疗前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M-CSF及G-CSF在初诊NHL患者血浆中的浓度明显增高,治疗有效后2项指标均明显下降,可作为一项新的肿瘤标记物.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纯红系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宏丽;肖志坚

    目的:提高对纯红系白血病(PEL)的认识.方法:报道了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原始细胞增多2型(MDS-RAEB2)转化的PEL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按WHO诊断分型标准为M6b.患者贫血症状显著,全血细胞减少.骨髓红系细胞比例≥80%伴形态异常,原红细胞呈现显著巨幼样变,胞质强嗜碱性、无粒、空泡易见且常成串出现,PAS强阳性,POX阴性.白血病细胞表达CD36和血型糖蛋白A阳性,部分表达CD117、CD71阳性,缺乏髓系相关抗原表达.出现染色体异常.治疗采用蒽环类药物加阿糖胞苷的化疗方案,未缓解,放弃治疗.结论:PEL罕见,传统化疗疗效差,预后差.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Bcl-2基因表达及t(14;18)易位的研究

    作者:姜乃可;岑岭;周民;卢绪章;晁红颖;陈涛

    目的: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t(14;18)易位和Bcl-2基因表达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石蜡样本共34例,制备石蜡切片,使用IgH/Bcl -2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ISH)对标本进行t(14;18)易位和Bcl-2基因扩增检测,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标本CD10、Bcl -6、Bcl-2、MUM1等的表达进行检测,按生发中心(GCB)和非生发中心(non-GCB)分类;收集病例临床资料;用统计学方法对上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4例标本中,t(14;18)易位2例(5.9%),Bcl -2基因扩增14例(41.2%),两者无重叠.34例中Bcl- 2蛋白阳性17例(50%),Bcl-2基因扩增和t(14;18)易位组15例(88.2%),无Bcl- 2基因扩增和t(14;18)易位组2例(11.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CB 5例(14.7%),non- GCB 29例(85.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4例中淋巴结原发26例,其中GCB 4例(15.4%);非淋巴结原发8例,其中GCB 1例(12.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蛋白阳性组和阴性组的R -CHOP方案治疗有效率(CR+PR)分别为64.7%和94.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DLBCL的特点是t(14;18)易位的发生率和GCB来源的比例低;DLBCL中GCB来源与淋巴结原发无必然的联系;t(14;18)易位和Bcl- 2基因扩增均与Bcl -2蛋白过度表达有关,存在Bcl-2蛋白过度表达者疗效欠佳.

  • 增殖诱导配体检测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桂华;陆德炎;陈令松;张秋荣;徐金格;陈宁

    目的:研究增殖诱导配体(APRIL)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患者临床分期、肿瘤负荷及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F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各期B-NHL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血浆中APRIL mRNA及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化疗前,B-NHLⅢ期及Ⅳ期患者APRIL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但Ⅲ期与Ⅳ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Ⅲ期与Ⅰ/Ⅱ期及Ⅳ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Ⅳ期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化疗后B-NHL患者进展(PD)组APRIL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完全缓解(CR)及部分缓解(PR)组,与无变化(N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CR、PR及N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RIL与B-NHL的分期、肿瘤负荷量及疗效密切有关,且可能成为有效治疗B-NHL的新靶点.

  • 伴复杂染色体改变的多发性骨髓瘤5例

    作者:胡影;陈世伦;黄仲夏;钟玉萍;李新;安娜;张佳佳;刘晓辉

    目的:报告5例伴复杂染色体改变多发性骨髓瘤,结合文献复习,探讨染色体改变与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及相关文献复习.结果:5例患者病情进展迅速,临床试验药物均耐药,终因器官衰竭而死亡.从出现复杂染色体改变到死亡的时间为1~11个月.结论:复杂染色体改变后病情迅速进展,化疗效果差,生存时间短.

  • microRNA-16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腾龙;孙丽;孟月生;邢秀华

    目的:检测microRNA-16(miR 16)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表达水平,分析miR-16表达水平与Durie -Salmon分期法(D-S分期法)和常用肿瘤负荷指标β2微球蛋白(β2-MG)的相关性,探讨miR-16在MM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收集43例MM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的骨髓标本,用D-S分期法对MM患者进行临床分期,行髂穿获取BMMNC,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PCR)的方法检测BMMNC中miR-16表达,同步抽取外周血,检测β2-MG水平.结果:①miR -16在MM中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复发/难治组MM患者miR-16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初治组MM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MM患者化疗后miR -16表达水平较化疗前明显升高(P<0.05),其中以化疗有效组升高为明显(P<0.05),无效/进展组miR-16表达水平化疗前后无明显改变;③miR-16表达水平与患者病程D-S分期和β2-MG水平有相关性).结论:miR- 16低表达在MM的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MM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的能力和疾病预后有密切关系;miR -16表达水平与β2-MG、DS分期呈负相关,可作为判断MM患者预后指标之一.

  • 血友病A患者内含子22和内含子1倒位的检测及其意义

    作者:秦秀玉;杨林花;刘秀娥;赵华;张睿娟;梁弘正;陈剑芳

    目的:通过检测血友病A患者凝血因子Ⅷ基因内含子22、内含子1倒位的发生率,改进并完善血友病患者内含子22倒位、1倒位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并探讨其与FⅧ抑制物产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30例经一期法检测FⅧ:C确诊的血友病A患者,采用Bethesda方法进行FⅧ抑制物检测.采用双管多重PCR扩增技术进行内含子1倒位检测,采用长距离PCR技术进行内含子22倒位检测.结果:130例血友病A患者中发生1倒位2例(1.5%),2例均为重型血友病A患者,占91例重型血友病A患者的2.2%.71例HA患者内含子22倒位阳性患者18例(23.9%),其中34例重型血友病A患者中22倒位阳性16例,占重型血友病A的47.1%.结论:FⅧ基因内含子倒位检测方法简便、易操作,适合临床开展先证者筛查,对于HA患者倒位基因携带者及家系成员调查具有重要的意义.

  •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生存质量调查

    作者:张颖;徐雅靖;曾辉;姜志平;彭捷;陈方平

    目的: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方法: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年龄在16岁以上的67例接受随访患者,随访时平均生存期为29.01(6~112)个月.通过门诊现场调查、电话随访及E-mail方式收集病历.采用SF-36、QLQ-C30及改良的性生活调查量表对患者移植后的总体健康、躯体功能、社会活动功能、日常活动、日常精神状态、身体疼痛、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及角色功能,性生活及月经、生育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同正常健康人相比,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在身体健康、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及心理适应能力上明显下降(均P<0.01).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女性患者的月经及生育均有影响,95%的女性患者在移植后无正常月经,几乎所有的女性患者在移植后无正常的生育功能.移植前及移植后性生活质量均较正常人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移植后男性及女性患者在性生活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患者健康状态有着长而深远的影响,应采取有计划的、个体化的措施,同时予以患者必要的心理治疗及激素替代治疗,提高移植后生存质量.

  • Erdheim-Chester病1例

    作者:张慧;姜华;李荣;李玉莉;余润泉;侯健

    患者,女,38岁.自2006年开始,左小腿胫前部位、膝关节下方出现针刺样疼痛,关节无红肿及功能障碍,疼痛经久不愈,逐渐波及右小腿及左肩部.发病以来无发热、盗汗,无体重减轻、尿量增多.家族中无血液系统及肿瘤相关疾病史,育有一女一子,子女均体健.体检:无明显贫血貌,皮肤无皮疹及结节,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肺、心无异常发现,脾下缘在肋缘下4~5 cm,中等偏软、无压痛,肝在肋缘下未扪及;跛行步态,髌骨研磨试验阳性,浮髌试验阳性,髌周及膝内侧间隙压痛存在,过伸过屈试验阳性,麦氏症阳性,左膝关节屈伸活动稍受限制,双侧膝关节无红肿,双侧胫前有针刺样疼痛,尤以左侧明显.

  • CD23阴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高丙种球蛋白血症1例

    作者:王晓宁;张梅;李静

    患者,女,67岁.因"面色发黄2年余,咳嗽、双下肢水肿6个月余"于2011年5月13日收住我科.体检:贫血貌,左侧颈后可触及数枚黄豆大小淋巴结,质硬,表面光滑,无压痛.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融合呈条索状,质硬,表面光滑,无压痛.肝肋下3 cm可触及,巨脾Ⅰ线15 cm,Ⅱ线18 cm,Ⅲ线3 cm,均质硬,表面光滑,边缘锐利,无触痛.

  • 横纹肌肉瘤并发慢性髓系白血病急淋变1例

    作者:张云志;王刚;何春玲

    患者,男,38岁,2004年1月发现右乳下有一无痛包块,约"红枣"大小,2004年2月6日在咸阳市中心医院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示:软组织起源恶性肿瘤.后随即在西京医院行扩大切除术.术后在咸阳市中心医院局部放疗25次(具体总量不详).于2004年3月起应用肿瘤抗原肌内注射,1次/d,共1年.2005年11月发现右腋下一无痛"黄豆"大小包块.2005年11月25日在西京医院再次行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右胸壁恶性间叶组织肿瘤.

  • 24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玲;史春雷;李颖;袁成录

    目的:分析免疫抑制疗法(IST)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方法:对在我院治疗的24例青少年SAA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4例SAA患者,8例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16例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加环孢素(CsA)进行免疫抑制治疗.2组在发病年龄、性别、疾病严重程度和随访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果:接受HSCT者与接受IST治疗者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5.00%和81.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无病存活率分别为50.00%和3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T和IST均为治疗SAA的有效方法,有合适供者的青少年SAA患者可以首选HSCT治疗.

  • 地西他滨治疗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作者:路丛;何广胜;金松;张旭辉;胡晓慧;吴德沛;孙爱宁;阮长耿

    目的:总结1例地西他滨治疗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L-M7)的诊疗体会.方法:对1例AML-M7患者用达珂20 mg· m-2·d-1×8d诱导治疗.结果:达珂5d诱导治疗结束后,骨髓形态学示原始细胞由初诊时的48%降至16%,巨核细胞由500个/片,降为7个/片.加用达珂20 mg·m- 2·d-1×3d,治疗结束后35 d复查骨穿示:M7骨髓象完全缓解.结论:地西他滨对于AML-M7可能是值得探索的有效治疗药物.

  •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并发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魏立强;王景文;宁丰;尹秀秀

    目的:通过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提高对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过程中并发RPL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过程,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RPLS是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期间罕见的并发症.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应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时应重视RPLS的高危因素,恰当治疗能使RPLS迅速好转.

  • 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作者:李国辉;范玉贞;郝淼旺;杨健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亦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一般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愈原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惟一方法.继发性HPS更常见,病因复杂,预后差异较大.随着对该病认识的深入,尤其是依托泊苷(VP16)及造血于细胞移植的应用,使危重患者的预后得到极大地改善,现对继发性HPS的治疗现状做一综述.

  • 血清游离轻链检测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王雪静

    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肿瘤细胞分泌的轻链明显多于重链,从而出现血清游离轻链(serum free light chains,sFLC),当sFLC超过肾小球重吸收范围,sFLC就由尿中排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尿本周蛋白.既往检测sFLC多采用血清蛋白电泳(serum protein electrophoresis,SPE)、免疫固定电泳(immunofixation electrophoresis,IFE)等技术,但由于上述方法特异性、敏感性较差等原因,目前检测sFLC多采用免疫比浊法( immuno- nephelometric assays,INA).它对MM的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评估和预后评定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其在MM中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组织因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刘小云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器官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远期并发症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原因,随着肾脏疾病及感染的发生逐渐得到控制,SLE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SLE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表现为动脉血管的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病变,其患病率高达40%.SLE患者AS病变的发病机制涉及脂质浸润、炎症反应、免疫损伤、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等,其中组织因子( tissue factor,TF)在炎症免疫损伤及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受到关注,本文就TF在SLE并发AS病变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赵雪芸;贾瑞萍

    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近年,细胞免疫在AIT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CD4+ CD25+调节性T细胞具有免疫无能性和免疫抑制性两大特性的调节性T细胞亚群,既能抑制不恰当的免疫反应,又能限定免疫应答的范围、程度及作用时间,在机体的免疫耐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通过检测成人AITP患者外周血CD4+T、CD4+ CD25+T、CD4+ CD25+T、CD4+ CD25+ T/CD4+T的表达率,探讨它们在成人A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寻求ITP治疗的有效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 复方黄黛片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心电图QTC间期和ST-T的影响

    作者:成玉斌;向阳;常晓慧;陈楠楠;孙淑君;孙锋;黄世林

    复方黄黛片是中药复方制剂,其君药雄黄,主要成份为二硫化二砷,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有特异疗效,但砷剂有剧毒,具有很大毒性,因此复方黄黛片的疗效在得到认可[1]的同时,毒性反应亦被关注,有研究发现雄黄对心脏具有一定的毒性[2].为了解复方黄黛片对心脏的影响,我们分析了71例应用复方黄黛片治疗的APL患者心电图,以期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 TAG预激方案治疗低增生性急性髓系白血病21例

    作者:陶晓明;冯翠;李虎生;宾燕成;张华

    低增生性急性髓系白血病( hypoplastic acute myeloid leukemia,HAML)是一种相对较少见的特殊类型白血病,以骨髓中原始细胞数量增多,且增生低下为特点,缓解率低,易于复发.1995年Yamada 等[1]首次报道了CAG方案治疗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显著.近年来国内也有相应的报道.2005-03-2011-06我们以吡柔比星(THP)代替阿克拉霉素组成TAG预激方案治疗21例HAML,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 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

    作者:金洁

    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是造血系统的恶性克隆性疾病,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应用DA方案治疗AML,使AML的疗效得到明显的提高.国内应用HA(高三尖杉酯碱联合阿糖胞苷)获得了与DA方案相似的疗效.40年来,DA方案仍然是国际上AML患者主要的治疗方案之一.该方案可使60%~70%的患者获得血液学缓解,30%~40%的患者不能缓解,谓之难治性AML.

  • 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椿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异质性克隆性疾病,白血病细胞失去了正常分化的能力并对正常增殖调控无反应.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成人AML是一种在表型、细胞遗传学及分子异常上高度异质性的疾病.在相对年轻(<60岁)和适合的AML患者,持续静脉注射阿糖胞苷联合蒽环类抗生素(3+7方案)依然是诱导治疗的主要手段.诱导化疗的反应率为50%~80%.

  •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化疗方案及进展

    作者:刘平;陈宝安

    1诱导缓解治疗对于小于60岁新近发现的AML患者,其诱导治疗的完全缓解率可达60%~80%,诱导治疗中蒽环类(一般以DNR、Ida为主)联合阿糖胞苷(AraC)的"3+7"仍是一线方案,用法为:DNR (45~60) mg/m2×3 d[Ida (10~12)mg/ m2×3 d];AraC (100~200) mg/m2,连续静脉滴注×7d[AraC (100~200)mg/ m2],日分2次静脉滴注×10 d[1].

  • 伴NPM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子矗

    2001年WHO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进行MICM分型后,近60%被列为无法分类的AML,这部分患者多数细胞遗传学结果正常,但是在分子学、病理、临床和预后方面却具有极大的异质性.近年随着分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发现很多新的突变基因,例如FLT3-ITD、MLL-PTD、NPM等.2008年WHO确立新的亚型中包括伴NPM突变AML.早在2005年由Falini等[1]以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发现,并采用了抗NPM C端的抗体对NPM突变体和含NPM N端部分的融合蛋白进行了区分.本文对伴NPM突变的AML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临床诊治及预后的特点进行综述.

  •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进展

    作者:宋永平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好发于老年人,中位发病年龄为65~70岁.美国6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达17.6/10万,35%新诊断的AML患者年龄≥75岁.目前多数专家仍以≥60岁为老年AML患者的年龄界限.随着人口的老龄化,AML的发病率将会进一步增高.而老年AML患者化疗完全缓解(CR)率低、早期病死率高,长生存率低、预后差,尚缺乏统一有效的治疗策略.

临床血液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