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水平测定

    作者:郑立波;李府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免疫发病机制,研究白细胞介素-8(IL-8)在再障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9例再障患者和10例正常人外周血血清中IL-8水平进行测定.结果:再障患者血清中IL-8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99.95±229.46ng/L vs 47.80±23.69ng/L,P<0.001).结论:造血负调控因子IL-8可能在再障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 抗胸腺球蛋白联合环孢霉素 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引起股骨头坏死一例

    作者:艾合买提江;郎涛;木拜尔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确切病因尚未明确,已知再障发病与化学药物、放射线、病毒感染及遗传因素有关.根据患者的病情分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和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SAA 病情迚展迅速,病死率较高,是血液病治疗的难点.近年来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多见;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畜、禽肌肉中氯霉素残留量

    作者:方从容;蒋定国;杨大进;文玉雪;王玉莲;王竹天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简称CAP)是广谱的抗生素,它曾被用于家畜和家禽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如果人体长期接触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症.因此美国禁止在家禽饲养中使用氯霉素,[1]韩国规定了在牛肉、猪肉和鸡肉中不得检出,[2]欧盟(EEC)规定在鸡蛋和乳牛中禁止使用氯霉素,在鸡肉、肝、肾中的氯霉素残留量不得超过0.01 mg/kg.[2]我国还没有制定氯霉素残留量的卫生标准.

  • 动物性食品中氯霉素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概况(综述)

    作者:蒋定国;杨大进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是由Ehrlich等在1947年首次从微生物代谢物中分离的一种抗生素.目前用人工方法合成,已广泛用于动物各种传染性疾病的治疗.[1]但是氯霉素有严重的副作用,它能抑制人体骨髓造血功能而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症和粒状白细胞缺乏症等疾病,因此动物食品中的氯霉素残留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潜在的危害.美国仅允许氯霉素用于非食用动物,规定在动物性食品中不得检出氯霉素.欧共体不允许氯霉素用于产奶母牛和产蛋鸡,在其它动物的使用上也有限制,并严格规定肉中的氯霉素残留量不得超过10 μg/kg.[2,3]我国还没有制定氯霉素残留量的食品卫生标准.然而由于其抑菌谱广,效果好以及相对廉价,在我国用氯霉素治疗家畜、禽类疾病也比较普遍.为了保障我国人民的健康及扩大动物性食品的贸易往来,建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简便易行的动物性食品中氯霉素残留的检验方法是非常必要的.近年来,国内外食品分析工作者都十分关注氯霉素的残留检测技术,发展了一些氯霉素残留分析方法,如微生物学方法,放射免疫法,色谱法和酶免疫分析法等.本文主要对这些检测方法作一评述.

  • 赛斯平联合司坦唑醇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作者:涂传清;黄绵清;徐波;张学文

    目的:观察赛斯平联合司坦唑醇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比较赛斯平联合司坦唑醇与单用司坦唑醇治疗CAA的疗效.结果:赛斯平联合司坦唑醇治疗有效率为80.6%,明显高于单用司坦唑醇对照组的58.1%,P<0.01;治疗组中,CD4/CD8<1者与CD4/CD8>1者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赛斯平联合司坦唑醇治疗CAA优于单用司坦唑醇治疗,CD4/CD8比值可作为联合用药的一个指标.该方案不良反应小,患者可以耐受.

  • 补肾生血法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雍彦礼;孙凤;王金环;高明洁;陈斌

    目的:观察补肾生血法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和外周血象的变化。方法收集30例确诊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予以补肾生血法治疗,6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及中医症状积分和外周血象的变化。结果30例患者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3.3%,临床总有效率为80.0%;治疗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患者外周血象有所改善,其中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量明显上升(P<0.05),血小板治疗后亦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补肾生血法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外周血象,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疗效显著。

  • 补髓生血冲剂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Fas、Bcl-2表达作用

    作者:孙伟正;罗梅宏;蒋宁;李海霞;赵新广;孙岸锼;孙劲辉

    再生障碍性贫血(AA)作为造血干/祖细胞增殖缺陷性疾病,是否存在造血干/祖细胞过早、过度凋亡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课题组的前期工作提示,骨髓造血干细胞存在着细胞凋亡,证实了AA时骨髓造血细胞凋亡明显增加,这与有关报道一致[1].

  • 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造血细胞黏附作用影响的研究

    作者:孙伟正;王金环;马智刚;孙岸弢;俞亚琴

    目的:探讨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hronic aplastic anemia,CAA)患者骨髓造血细胞相关黏附分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及流式细胞技术分别对使用该颗粒治疗前后的CAA患者骨髓造血干(祖)细胞受体c-kit、CXCR4、骨髓基质细胞的淋巴细胞归巢受体(HCAM/CD44)、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CD54)表达进行检测,并与再障生血片对照组(简称对照组)及正常组做比较研究.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c-kit/CD117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而CXCR4、HCAM/CD44、ICAM-1/CD54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治疗后两组患者CXCR4、HCAM/CD44、ICAM-1/CD54表达均有所升高,并且补髓生血颗粒实验组(简称实验组)CXCR4水平优于对照组,治疗后c-kit/CD117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亦优于对照组.结论:CAA患者骨髓造血干(祖)细胞受体c-kit、CXCR4、骨髓基质细胞HCAM/CD44、ICAM-1/CD54表达异常,补髓生血颗粒可能是通过提高CXCR4、HCAM/CD44、ICAM-1/CD54的表达以及降低c-kit/CD117的表达而促进骨髓造血的.

  • 环孢素A治疗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15例

    作者:赵鸿鹰

    目的 探讨环孢素A治疗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2000.1~2007.12月门诊和住院收治的15例采用环孢素A(CsA)治疗的15例PRCA患者进行研究.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达73.3%,其中7例患者外周血象明显进步(46.7)%;4例患者外周血象改善(36.7%).4例病人治疗无效疗(36.7%).结论 CsA治疗PRCA效果肯定,可以用作PRCA的一线治疗.

  • 小剂量环孢素A、司坦唑醇联合补肾中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研究

    作者:喻争鸣;丁权;高天朋;桂委

    目的:观察小剂量环孢素A、小剂量司坦唑醇联合补肾中药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及住院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6例)和西医治疗组(44例).西医治疗组:给予环孢素A3 mg·kg-1·d-1,分2次口服,司坦唑醇6mg/d,分3次口服,14岁以下4mg/d,分2次口服.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治疗组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肾阴虚型、肾阳虚型、肾阴阳两虚型给予不同方剂治疗,治疗6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5% (39/46)和82% (36/44),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肝、肾损害的发生率分别为21.7% (10/46)、2.2% (1/46),40.9% (18/44)、13.6% (6/44),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环孢素A、小剂量激素治疗慢性再障能达到常规剂量的疗效,节约了资源,降低了副作用的发生率.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补肾中药,进一步降低了副作用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耐受性,且疗效稳固.

  •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

    作者:邵宗鸿

    近二十年,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中国AA年发病率约0.73/10万,病毒感染等危险因素与AA发病明显相关.AA已由"骨髓衰竭综合征"逐步被认知为自身免疫性T细胞功能异常相关的骨髓衰竭症.诊断AA关键依据骨髓造血功能低下、T细胞功能亢进及除外检查.治疗AA以强化免疫抑制和促造血为主且疗程必须充分.AA是可以治愈的.

  • 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小鼠骨髓造血细胞CD95和Bcl-2的表达

    作者:洪介民;黎庆梅;周永霞

    目的 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凋亡过程中CD95和Bcl-2的表达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辐射和免疫介导的方法 制造小鼠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CD34+细胞和CD45+细胞,以及细胞表面CD95和胞内Bcl-2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骨髓细胞中低表达CD45的CD34+细胞(CD34+CD45low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0.85±0.19)%比(1.21±0.28)%,P<0.05].有核细胞中,CD95在模型组中的表达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66.30±7.68)%比(42.78±15.12)%],在这2组CD34+CD45+细胞的表达分别为(69.21±9.36)%和(22.31±3.33)%,CD34+CD45low细胞的表达分别为(53.70±16.46)%和(7.68±4.42)%,均P<0.01.Bcl-2的表达比例仅在模型组CD34+CD45low细胞中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60±2.40)%比(0.70±0.64)%,P<0.05].对照组细胞的CD95与Bcl-2表达无相关,而模型组CD34+CD45low和CD34+CD45low细胞中,CD95与Bcl-2表达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93和-0.81,P<0.05).结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小鼠中,骨髓中造血细胞的比例下降,有核细胞和CD34+细胞的CD95表达比例升高,凋亡明显,针对不同的凋亡指标进行相应调节,可能是有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途径之一.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及Smad3表达下调的发病学意义

    作者:宋永平;房佰俊;张龚莉;林全德;汪萍;买玲;魏旭东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Smad3的表达下调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发生的可能关系.方法 取20例重型再障患者骨髓MSC,分离制备出Flk1+CD34-MSC后进行以下试验:①体外定向诱导MSC向脂肪细胞分化,倒置显微镜观察成脂分化情况,油红O染色法鉴定脂肪细胞,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分化过程中脂蛋白酯酶(LPL)基因的表达;②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SC中TGF-β1及Smad3的表达,用ELISA检测MSC分泌TGF-β1的能力;③观察不同剂量(0、5、10、15、20 ng/ml)TGF-β1对再障患者骨髓MSC成脂分化和增殖的影响.以7名健康成人的骨髓MSC相应检测为对照.结果 再障患者骨髓MSC经4 d培养后即分化为脂肪细胞,而健康成人骨髓MSC中仅见少量细胞出现脂肪滴.再障患者MSC培养4和8 d时LPL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0.091±0.028、0.142±0.033,均高于健康成人骨髓MSC(分别为0.021±0.011及0.049±0.010,均P<0.01);而TGF-β1及Smad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健康成人骨髓MSC,TGF-β1分泌水平(3.4 μg/L±0.9 μg/L)也明显低于健康成人骨髓MSC(11.6 μg/L±1.2 μg/L,P<0.01).在向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仅加入5 ng/ml的TGF-β1即可明显抑制再障患者骨髓MSC向脂肪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同时促进其增殖.结论 再障患者骨髓MSC中TGF-β1及Smad3表达水平的显著下调可能参与了再障的部分发病环节.

  • 病毒性肝炎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作者:路遥;张艳丽;申戈;张璐;王琳;邱国华;吴云忠;杨民;李明慧

    目的 研究病毒性肝炎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特征,探讨这类疾病的临床转归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4年4月至2009年9月在地坛医院住院诊断为病毒性肝炎并且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的2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例中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均通过骨穿确诊,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肝病病史、药物过敏史、住院期间用药史、生化检查等等,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经组织病理学诊断同时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其中17例为男性,8例为女性;12例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例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l例为急性戊型肝炎患者,l例为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肝炎,7例为未分型病毒性肝炎患者,7例诊断为重型肝炎;仅有3例患者在入院前有干扰素短期使用史,其余患者未使用影响血象药物;治疗过程中使用集落细胞细胞刺激因子者6例,使用丙种球蛋白者9例,使用糖皮质激素者3例,使用促红素者1例,仅用口服药物升血细胞治疗者2例,输红细胞者6例,输血小板者2例;好转出院者20例,自动出院者3例,因重型肝炎其他合并症死亡者2例。结论 病毒性肝炎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以治疗原发性肝病及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为主,血液病方面对症支持治疗,随肝病好转血液病逐渐同时恢复,预后较好。

  • 苯中毒致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感染监测

    作者:丁熙明;孙辉;杨巍;卞杰

    目的 总结苯中毒致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病人感染危险因素,从而提高SAA病人的护理质量和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52例苯中毒致SAA病例采用统一表格进行登记和分析,总结临床护理经验,观察并评价效果.结果 52例病人基本治愈23例,缓解11例,明显进步12例,总有效率88.5%.无效6例,死亡3例.SAA病人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免疫抑制剂应用与感染的发生有密切关系(χ2分别为18.3、18.5、7.1、18,P<0.05).结论 密切观察病人的感染情况,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感染,是SAA病人提高生存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命质量的关键.

  • 中医护理方案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郝静;李红霞;刘俊丽

    目的 探究中医护理方案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在廊坊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10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采取再生障碍性贫血常规临床护理方案,研究组在常规临床护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患者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结果 研究组住院时间(13.50±4.25) d,短于对照组(18.24±4.3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0.37%,低于研究组的9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7.41%,低于对照组的2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用药依从得分(5.93±1.03)分和情绪配合得分(4.78±1.14)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用药依从得分(4.58±1.12)分和情绪配合得分(4.06±1.25)分,研究组治疗依从性77.78%,高于对照组的6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护理方案能够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

  • 团队式授权教育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刘淑萍

    目的 探讨团队式授权教育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入院且首次治疗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011年7月—2013年12月期间入院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教育.2014年1月—2016年6月入院的51例患者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团队式授权教育.比较教育后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完成自我管理、一般自我效能、达成结果和应对问题4个维度上提高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635、3.986、3.352、4.315;P<0.01).团队式授权教育干预实施后,观察组患者在用药依从性、按时复查、合理休息、合理饮食、合理锻炼、预防感染、戒烟戒酒7个维度及依从性总分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012、6.963、5.875、5.021、6.523、5.675、4.695、5.858;P<0.01).观察组患者在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健康自我认识能力及生活质量总分的得分改善情况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264、4.635、4.265、4.145、3.598;P<0.01).结论 团队式授权教育可增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自我效能,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坚持健康行为的能力,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 一例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联合间充质干细胞共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护理

    作者:张莹;王静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evere aplastic anemia,SAA)是临床常见的骨髓衰竭性疾病,以免疫抑制剂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治疗为主. 对于病史长,需要依赖输血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的患者, allo-HSCT为主要方法. 据统计只有30%的再障患者能找到HLA完全匹配的同胞供体[1] ,单倍体相合allo-HSCT为所有患者找到了干细胞来源,但植入失败、移植物抗宿主病( 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感染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问题. 文献报道[2] ,脐血及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第三者细胞在实施亲缘单倍体移植或非亲缘骨髓和外周血移植进行时共输注,诱导移植供受者之间的免疫耐受,获得快速稳定的造血植入,且能够降低严重广泛性cGVHD的发生率. 本例亲缘单倍体相合的SAA患者进行了造血干细胞联合间充质干细胞( Msenchymal stem cell,MSC)共移植. 现将护理内容介绍如下.

  • 氟达拉滨联合免疫治疗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应用1例

    作者:徐静;叶春梅;杜丰;汪田甜;龚蔚;韩悦

    1 病例资料患者,女,30岁,因"发现皮肤瘀点瘀斑3 d"入院,患者1周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传染病史.体格检查:重度贫血貌,面色苍白,皮肤巩膜无黄染,双下肢见散在针尖大小新鲜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胸骨无压痛,肺部听诊无异常,心率94次/分,心律齐整,无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血常规:白细胞1.53×10<'9>/L,血红蛋白67 g/L,血小板18×10<'9>/L,中性粒细胞0.08×10<'9>/L网织红计数0.23%,骨髓涂片:符合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有核细胞增生极度低下,粒系增生极度低下占9%,红系增生极度低下占0.5%,淋巴比例增高占85%,巨核细胞全片1只.

  •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并发肺栓塞误诊1例

    作者:刘长波;赵丽;顾国忠;郑东庆;孙启玉

    1 病例报告女,36岁.入院10 a前在天津某院明确诊断为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于2 004-08-09入院.入院后给予环孢素A、康力龙及间断输血治疗.在治疗期间患者间断出现发热、咳嗽、胸痛,伴有气短.多次查血常规,血小板进行性升高,高时达600×109/L.

675 条记录 1/34 页 « 12345678...33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