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临床血液学杂志

临床血液学

临床血液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Hematology 림상혈액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北京大学医学院血研所
  • 影响因子: 1.0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2806
  • 国内刊号: 42-128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8-16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血液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宋善俊 陆道培 胡丽华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标准剂量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作者:钱思轩;李建勇;陆化;徐卫;陈丽娟;张苏江;吴汉新;盛瑞兰

    目的:探讨标准剂量的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阿糖胞苷(Ara-C)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4例AML患者,年龄13~70岁(中位年龄36岁),男8例,女6例.初治AML 10例,难治、复发AML 4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4例染色体异常.诱导方案为IDA 12 mg·m-2·d-1,第1~3天,Ara-C 100 mg·m-2·d-1,持续静脉点滴,第1~7天.结果:1个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92.9%(13/14),完全缓解率85.7%(12/14),其中初治AML的CR率为90.0%(9/10),复发、难治AML的CR率为75.0%(3/4),3例染色体异常患者达细胞遗传学缓解,未发生早期死亡.化疗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粒细胞缺乏所致感染,未见严重的非造血系统不良反应.结论:标准剂量的IDA联合Ara-C 24 h持续静脉点滴,为初治、复发难治AML的高效、安全的方案.

  • 诊断缺铁性贫血常用铁参数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彦华;陈颖;董小林;沈志祥;陈学良

    目的:对缺铁性贫血(IDA)常用铁参数: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TS)、血清铁蛋白(SF)、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以及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价;确定ELISA法测定SF的佳临界点.方法:选取同期门诊或住院的贫血患者252例,以骨髓可染铁消失作为诊断缺铁的金标准将其分为IDA组和非IDA组.测定血常规各项参数[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RDW]、SI、TIBC、Ts、SF、sTFR、骨髓铁染色.用ROC曲线比较各参数优劣及确定佳临界点.结果:各项铁参数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SI 0.54(95%CI:0.36~0.71),TIBC 0.89(95%CI:0.75~1.03),TS 0.68(95%CI:0.58~0.78),SF 0.87(95%CI:0.77~0.97),sTFR 0.92(95%CI:0.84~1.00),MCV 0.82(95%CI:0.70~0.94),RDW 0.81(95%CI:0.68~0.94).以sTFR的ROC AUC大,由大到小依次为AUC sTFR>AUC TIBC>AUC SF>AUC MCV>AUC RDW>AUC TS>AUC SI.ELlSA法测定SF的佳临界点为50μg/L,此时的灵敏度为0.85,特异度为0.96.结论:各参数的诊断价值由大到小依次为:sTFR>TIBC>SF>MCV>RDW>TS>SI,以sTFR诊断缺铁的价值大.②ELISA法测定SF的佳临界值宜提高至50 Fg/L.

  •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期因子基因表达与化疗耐药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杨琳;潘峻;罗建民;董作仁

    目的:探讨中期因子(Midkine,MK)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65例初治及复发AML患者、15例缓解期患者及15例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MNCs)MK、mdr-1、bel-2 mRNA的表达,并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20例AML患者和5例正常人MNCs孵育24 h后,培养基中MK的蛋白表达.结果:65例初治及复发AML患者中25例MK基因表达阳性,15例正常人MK基因表达均阴性.MK基因表达阳性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明显低于表达阴性者(分别为63.16%和93.55%,P<0.05);MK基因表达阳性患者的复发率(100%)明显高于表达阴性者(40.00%),P<0.05.MK与bcl-2基因表达呈正相关(r=0.556,P<0.01).结论:AML患者白血病细胞可以产生MK,且MK阳性率的高低与AML病期相关,MK过度表达可能导致临床化疗耐药,是影响AML患者近期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 应用RT-nest-PCR法检测慢性髓细胞白血病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后微小残留病变

    作者:薛军;王云贵;黄河;林茂芳

    目的:应用筑巢式RT-PCR(RT-nest-PCR)法检测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URD)后微小残留病变(MRD),并探讨它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RT-nest-PCR法和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和Ph染色体.结果:20例CML行URD患者术前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均为阳性,移植术后30 d Ph染色体皆转为阴性,bcr/abl融合基因完全转阴时间为1~3个月,中位时间2个月;在随防的18例CML患者中,有16例患者bcr/abl融合基因完全转阴后没再转为阳性.在1例复发的CML患者中可见到血型、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动态变化,另1例CML患者在移植成功后的21个月和36个月检测到bcr/abl融合基因,经随访未见临床和血液学复发征象.结论:检测bcr/abl融合基因是目前观察CML患者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后微小残留病变敏感的方法之一,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能大限度地消除CML患者体内残留病变,患者能长期无病生存.

  • 单倍体骨髓移植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防治

    作者:朱培瑜;段连宁;闫洪敏;王恒湘;韩红星;肖名华;纪树荃

    目的:研究单倍型骨髓移植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预防策略及发病情况.方法:98例单倍型骨髓移植患者,62例及1例CMVpp65阳性供者,接受更昔若韦预防治疗,受者5 mg/kg,2次/d,移植前-9 d~-2 d,31例移植后出现CMV抗原血症阳性患者,其中18/60例预防组,13/35例非预防组阳性病例,接受更昔若韦5 mg/kg,2次/d×2周,后改为5 mg/kg,1次/d,到CMVpp65转阴.移植后CMVpp65每周检测1次.结果:预防组18/60例移植后出现CMV抗原血症阳性,出现中位时间56(25~84)d.非预防组13/35例CMVpp65阳性,中位时间52(19~75)d,前者1例患者(1.6%)发展为CMV结肠炎,后者4例(11.4%),2例CMV肺炎,1例CMV结肠炎,1例CMV脑炎.结论:单倍型骨髓移植后,用CMVpp65检测CMV抗原血症是一种简便,可靠的方法.低剂量短疗程,静脉注射更昔若韦提前预防CMV病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移植 病毒感染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JAK2和STAT5基因表达的变化

    作者:周永明;田胜利;周韶虹;薛志忠;何玮;罗梅宏;胡明辉;许毅

    目的:比较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RA)型与MDS-RAEB型患者外周血JAK2、STAT5基因表达水平,探索JAK2和STAT5信号转导在MD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建立JAK2、STAT5基因表达的荧光定量FQ-PCR检测方法,检测10例正常人、15例MDS-RA患者和10例MDS-RAEB患者外周血JAK2、STAT5基因表达水平及其白细胞介素(IL)-2、IL-3、γ干扰素(γ-IN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正常人IL-2、IL-3、γ-INF、TNF-α分别为50.28士14.19、29.15土5.47、26.17土5.36、31.12土8.73;MDS-RA患者分别为51.16±13.44、67.72±10.19、43.39±13.08、62.36士12.78;MDS-RAEB患者为19.55±21.86、28.74±15.52、64.34土27.35、82.13士17.79.正常人JAK2、STAT5基因不表达或低表达,拷贝数分别为480.07士609.17、116.05±173.87,MDS-RA患者分别为4725.63±3 931.59、1265.36±1087.80,显著高于正常人(均P<0.01);MDS-RAEB患者分别为23006.11±11311.10、13144.55士8493.36,显著高于MDS-RA患者(均P<0.01).结论:细胞因子及其相关的JAK2和STAT5基因参与了MDS的发病及其恶性转变,JAK和STAT可能是MDS细胞由低危MDS-RA型向高危MDS-RAEB型恶性转化的信号通路之一.

  • 咽淋巴环非霍奇金淋巴瘤101例临床及预后分析

    作者:励菁菁;胡钧培

    目的:分析多种因素对咽淋巴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咽淋巴环NH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Ann Arbor分期Ⅰ a期占35.6%,Ⅰ b期占8.9%,Ⅱa期占29.7%,Ⅱ b期占6.9%,Ⅲa期占10.9%,Ⅲb期占5.0%,Ⅳa期占3.0%;B细胞来源NHL发病率为69.3%,T细胞来源NHL发病率为30.7%.全组病例1、3、5年年生存率分别为88.1%、75.3%、70.3%;B细胞来源为85.9%、74.7%、71.8%,T细胞来源分别为93.3%、76.7%、66.7%;Ⅰ、Ⅱ、Ⅲ和Ⅳ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4%、70%、44%和0%.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一般状况评分、分期、B症状、肿瘤数目、首次治疗疗效、肿瘤大小、LDH、国际淋巴瘤预后指数(IPI)均为咽淋巴环淋巴瘤生存期的预后相关因素(均P<0.05或P<0.01).多因素分析提示,IPI、首次治疗疗效是咽淋巴环淋巴瘤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IPI、首次治疗疗效是重要的预后因素,咽淋巴环NHL应采用综合治疗.

  • 单倍体HLA不相合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临床研究

    作者:乌庆超;王朝晖;洪青;韩波;王九河;范传波

    目的:探讨组织相融抗原(HLA)不相合,主要血型不合的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NASCT)治疗血液病的可行性.方法:对7例血液病患者接受2~3个位点不合,ABO主要血型不合的未去T细胞NASCT,连续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其中男3例,女4例,中位年龄41(21~58)岁.7例中,急性白血病第1次完全缓解(CRl)3例,CR2 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例,极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SSAA)1例,再障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AA-PNH)1例.结果:7例患者均取得三系重建造血,移植后粒细胞>0.5×109/L及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第14天和第21天,植入直接证据检测证实完全供者造血,2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2例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结论: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外周造血干细胞采用NASCT及持续性免疫抑制剂应用特别是ATG应用于未去T细胞的NASCT成功率高,疗效好,为扩大供者来源治愈血液病提供了新手段.

  • FLAG方案治疗难治和复发性急性白血病疗效观察

    作者:毕会;罗军;邓东红;杨杰;赵卫华;马劫;罗琳;周吉成;彭志刚;赖永榕

    目的:观察氟达拉滨(Flud)、阿糖胞苷(Ara-C)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FLAG)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急性白血病(A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FLAG方案(Flud 50 mg/d,第1~5天,30 min内静脉滴注完毕;Ara-C 2 g/d,第1~5天,滴完Flud 4 h后开始静脉滴注;G-CSF 300 gg/d,皮下注射,第.天开始直至白细胞数>1×lO9/L)治疗8例难治、复发性AL.结果:8例中有4例完全缓解(CR),4例未缓解(NR);中性粒细胞低时间在用药后4~12 d,持续12~25 d,血小板低时间在用药后3~10 d,持续14~35 d.结论:FLAG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AL有较好疗效,为患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赢得了时机.

  • 巨核细胞酶标染色法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颉;孟冬梅;宋文斌;孙晓玲;陈兵

    目的:探讨酶标法检测骨髓小巨核细胞在贫血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单纯性贫血患者共计123例,其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6例,缺铁性贫血2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10例,溶血性贫血18例,多发性骨髓瘤21例,骨髓纤维化9例,肾性贫血7例,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3例,慢性病贫血5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4例.分别应用巨核细胞酶标染色法(APAAP)和瑞特染色法,计数患者骨髓涂片中巨核细胞的总数(包括小巨核细胞),并对小巨核细胞进行分类计数.结果:APAAP法较瑞特染色法检测的巨核细胞的数量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PAAP法较瑞特染色法检测小巨核细胞的阳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AAP法检测骨髓小巨核细胞,其结果明显优于瑞特染色法,阳性率高且特异性强,在单纯性贫血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骨髓瘤独特型抗原负载树突细胞介导的抗肿瘤效应研究

    作者:黄晖蓉;张连生;张玉芳;柴晔

    目的:研究骨髓瘤独特型抗原(Idiotype,Id)负载树突细胞(DC)对同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体外抗瘤活性的影响.方法:采集健康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用常规方法诱导DC和CIK细胞,将骨髓瘤OPM-2细胞培养上清提取的Id冲击或未冲击的DC与CIK细胞共培养(CIK、DC加CIK、Id-DC加CIK),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MTT法检测体外效应细胞杀伤活性.结果:在(5~20):1效靶比范围内,CIK细胞对OPM-2和K562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24.47±3.00)%~(40.64±1.62)%和(23.36±1.51)%~(42.52±2.06)%.DC加CIK及Id-DC加CIK对OPM-2和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均高于CI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相同效靶比之下,Id-DC加CIK对OPM-2细胞的杀伤活性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K细胞对骨髓瘤细胞有强的杀伤活性,经Id负载的DC与CIK细胞共培养能进一步增强其特异性杀伤活性,对骨髓瘤可能有免疫治疗作用.

  • CD7+CD56+双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生物学特征

    作者:王东侠;吕志强;张文艺;李卫军;杨淑莲

    目的:探讨CD7+CD56+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生物学意义.方法:对25例初治CD7+CD56+AML患者进行细胞学形态、免疫表型、多药耐药P糖蛋白(PgP)检测,临床观察、并常规采用HAE方案诱导治疗,判定疗效,并随机选择66例CD7-CD56-AML患者进行对照.结果:CD7+CD56+AML阳性率4.08%(25/612).CD7+CD56+AML在FAB分型中以M0、M1、M5、M7多见.与CD7-CD56-AML组比较CD7+CD56+AML具有高血红蛋白含量(89.29:75.62 g/L,P<0.05),高表达PgP(78.26%:34.85%,P<0.01)和CD34表达(72.00%:45.45%,P<0.05)等特征;此外,CD7+CD56+AML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现象明显(36.00%:3.27%,P<0.01),CD7 CD56共表达与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外周血幼稚细胞数无关,也不影响完全缓解率和无病生存时间(均P>0.05).结论:CD7+CD56+AML具有独特的临床生物学特征,较少贫血,高表迭PgP和CD34,常伴有中枢神经系统浸润.

  • 误服抗肿瘤药物导致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3例

    作者:卢荣和;朱加宁

    例1 男,31岁.因发热(39℃)10 d,皮下出血5 d,牙龈出血3 d收入院.患者于20 d前曾连续10 d服用环磷酰胺(2片100 mg//d,1次)和白消安(2片4 mg/d,1次),且2种药物混合同时服用.体检:体温39.2℃,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未触及,全身淋巴结无肿大,全身皮下可见散在出血点,以胸部和双下肢为多,牙龈有出血.

  • 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1例

    作者:吴辉菁;干定云;胡俊斌

    我院于2005年3月收治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1例,因此病国内罕见报道,且临床表现及病理学表现较为特殊,现报告如下.患者,女,28岁.于2004年12月底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睑水肿,伴胀痛.在当地医院给予"头孢曲松钠"静脉滴注10 d,水肿逐渐消退,但停药后再次出现水肿.

    关键词: 淋巴瘤 T细胞
  • 格列卫联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变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例

    作者:龙轶;张学美;聂波;李惠民

    例1 男,36岁,自2001年3月无诱因出现腹胀、消瘦,体检:脾大,左肋下6 cm;血常规:WBC 66×109/L,Hb 112 g/L,PLT 330×109/L,骨髓象: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CP),Ph1染色体(+),bcr/abl融合基因(+).羟基脲治疗6个月后,入院查骨髓象:原始加早幼粒细胞占有核细胞的52%,提示慢粒急变,经DA、MA等常规方案化疗5次,病情无缓解,且患者难以耐受联合化疗,予格列卫治疗600 mg/d,当WBC<4.0×109/L时,减至300~400 mg/d,共用32 d,病情达部分缓解:脾缩至正常大小,外周血未检出幼稚细胞,骨髓原、早幼粒细胞占10%.于2002年12月经HLA配型完全相合后在我科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供者为其胞妹).

  • 颈部巨大肿块伴POEMS综合征1例报告

    作者:金慧燕;王东星

    Castleman病是一罕见的、病因未明的疾病,以淋巴组织增生为特征,组织学特征有血管玻璃样变的透明血管型(HV)和浆细胞为主的浆细胞型(PC),临床上以淋巴结显著肿大为特点,部分病例可伴全身症状及(或)多系统损害.Castleman病较为少见,我科近期收治1例Castleman病伴POEMS综合征患者,现报告如下,并复习有关文献予以讨论.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缓解10年并发多发性绿色瘤1例

    作者:高云阁;马力平;郝佳;张军学;李明

    患者,女,40岁.主因双下肢麻木无力2周于2004年9月人院.患者于1995年1月因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就诊当地医院检查血常规及骨髓涂片,确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曾接受维甲酸治疗,病情缓解后继续化疗,具体不详,之后间断复查血常规及骨髓涂片病情稳定.

  • 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浸润临床分析

    作者:吕海容;邓琦;李玉明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中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患者的临床经过、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以提高对AML发生CNSL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AML患者并发CNSL的发病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AML并发CNSL的发生率为21.2%,多集中发生在AML完全缓解(CR)后6~12个月,发生率达77.4%.其中行规则预防性鞘内注射治疗者CNSL发生率为11.5%,预防性治疗不完善者CNSL发生率为35.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ML-M3型中20%可并发CNSL,其中85.7%于缓解期发生,经鞘内注射治疗后,83.3%达完全缓解.AML广M3中应用联合化疗并发CNSL的10.7%,未用或不规范联合化疗者并发CNSL的57.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L进行规则化疗的同时,必须行正规的CNSL预防性治疗,而CR后为防治CNSL的重要时机.鞘内注射加头颅放疗是治疗CNSL的有效方法.

  • 组蛋白去乙酰化和血液系统恶性增殖性疾病

    作者:钟华;欧阳仁荣

    组蛋白是一组等电点>10的碱性蛋白质,包括连接蛋白H1和核心蛋白H2A,H2B,H3,H4.组成核染色质的DNA每146个碱基通过缠绕由各2分子的H2A,H2B,H3,H4共8个组蛋白组成的核心,形成三维空间结构.染色质的空间结构有调节转录因子接近目的DNA,控制基因表达的作用.

  • CD40-CD40L在白血病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小红;左学兰;张克俭

    CD40在1985年被证实以后,关于它的研究初主要集中在体液免疫调节上,随着其配体CD40L(CD154,gP39,T-BAM或TRAP)的发现,二者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扩展到细胞免疫中.

  • p15基因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甲基化异常及其意义

    作者:蒋俊煌;林素霞;陈国勇;严俊

    目的:探讨p15基因甲基化与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研究33例多发性骨髓瘤(MM)及20例对照组的p15基因甲基化情况.结果:33例MM患者中有24例p15基因发生甲基化,20例对照组中无p15基因甲基化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M患者组中8例Ⅰ期、1例Ⅱ期骨髓象为分化成熟的浆细胞型MM,p15基因未发生甲基化;在Ⅰ、Ⅱ、Ⅲ期中为浆细胞型或混合型中的幼稚浆细胞病例易发生甲基化,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Ⅰ、Ⅱ、Ⅲ期中p15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27.27%(3/11例)、92.31%(12/13例)、100%(9/9例),Ⅱ、Ⅲ期甲基化率明显高于Ⅰ期(均P<0.01).结论:p15基因甲基化可能是MM发病的原因之一,与MM的发展及预后有一定的关系.

  • 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K562细胞生长的影响

    作者:吴涛;白海;王存邦;路继红;欧剑锋;王茜

    目的:研究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K562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从成人骨髓中分离、培养MSCs,并通过其形态的均一性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志以鉴定其纯度,观察其电镜下的超微结构.将分离培养的MSCs置于24孔板中,72 h待其贴壁后,以丝裂霉素处理,与K562细胞共培养,计数法测定细胞增殖,观察成人骨髓MSCs对K562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和单独的K562细胞生长曲线相比,与骨髓MSCs共孵育的K562细胞生长缓慢,无明显的指数生长期.结论:成人骨髓MSCs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提示其可能有潜在的抗肿瘤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如何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 雷公藤内酯醇对HL60细胞增殖周期调控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芳;陈燕;刘仲萍;崔国惠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HL60细胞体外抗癌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用HL60细胞株,运用细胞培养、MTT法、流式细胞仪研究不同浓度雷公藤内酯醇对其增殖及细胞DNA含量分布的影响.结果:雷公藤内酯醇对HL60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时间与剂量依赖性,且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1/S期,具有上调细胞G1/S检测点的能力.结论:雷公藤内酯醇有明确的抗白血病细胞增殖的能力,能干扰HL60细胞G1/S检测点的转换.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

    作者:宣旻;谢晓宝;邱国强;余亚萍;吴浩清;王志林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在体外对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分泌的细胞内因子的影响.方法:通过Ficoll-Hypaque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出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扩增MSC,获取第3代细胞.将其按照不同的比例加入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体系中,在第1,3,5天,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MLC中的T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再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T细胞亚群及其内因子白介素(IL)-4和干扰素(IFN)-γ的分泌变化情况.结果:加入了MSC的MLC体系中,MSC对T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具有剂量依赖性,且随着时间延长,抑制程度增强;其中,CD4+T细胞亚群受抑不如CD8+T细胞亚群显著;而根据T细胞内因子的变化,Th1和Tc1的比率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而Th2和Tc2的比率却有轻度上升.结论:MSC在体外能够明显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尤其是CD8+T细胞(CTL).除此之外,它还能降低MLC体系中的Th1和Tc1,升高Th2和Tc2.所以在临床上可能有减轻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发生,而保留移植物抗白血病(GVL)的潜力.

临床血液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