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临床血液学杂志

临床血液学

临床血液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Hematology 림상혈액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北京大学医学院血研所
  • 影响因子: 1.0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2806
  • 国内刊号: 42-128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8-169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血液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宋善俊 陆道培 胡丽华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脾切除治疗74例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长期随访观察

    作者:刘晓帆;孙朝侠;王志军;陈云飞;黄月婷;刘葳;薛峰;张磊;徐茂强

    目的:探讨脾切除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诊断为ITP后接受脾切除治疗并获得长期随访资料的患者,观察脾切除的近期有效率和手术并发症.长期随访(≥12个月)血小板的持续反应率,脾切除的远期并发症,病死率与患病率.预测脾切除前常见的临床指标对切脾疗效的影响.结果:脾切除的即刻总反应率为95.9%(71/74).手术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2例(2.7%),上呼吸道感染1例(1.4%),切口脂肪液化1例(1.4%);未发生血栓并发症.脾切除后血小板反应性增高患者3例(4.1%).术后随访1年、3年、5年的持续反应率分别为86.5%,86.1%,77.2%.随访期间共有27例(36.5%)患者复发.远期患病率为2.7%,包括急性阑尾炎1例,双臂软组织感染1例.病死率为4.1%,因血小板减少导致脑出血死亡2例,泌尿系出血死亡1例.脾切除疗效的预测因素显示,年轻(≤40岁),对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效患者,脾切除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治疗反应(P<o.05).结论:脾切除治疗成人原发ITP能够维持长期疗效,病死率与患病率均较低.对于年轻患者以及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效的患者,脾切除后可获得较好的治疗反应.

  • 利妥昔单抗联合GDP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观察

    作者:宾燕成;张华;李虎生;冯翠;吕钊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GDP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09-01-2013-12在我院住院的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28例,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GDP方案化疗(利妥昔单抗375mg/m2 d0,吉西他滨1 000 mg/m2 d1、8,顺铂25mg/m2 d1~3,地塞米松40 mg/d d1~4),21d为一个疗程.完成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随访9~58个月,28例患者中13例获得完全缓解,9例获得部分缓解,1例疾病稳定,5例疾病进展,总有效率为78.6%;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GDP方案是治疗复发难治性DLBCL一个安全有效的挽救方案.

  • 仅以血小板增多为首发表现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5例临床分析

    作者:彭树弈;梁晔;罗琳;刘练金;李忠清;赖颖晖;刘振芳;彭志刚;赖永榕

    目的:探讨仅以血小板增多为首发而没有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表现的5例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仅以血小板增多为首发表现的CM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均仅以血小板增多为首发表现,均无肝脾肿大;血小板均>1 000×109/L,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骨髓细胞学示巨核细胞明显增多,粒系增生正常,NAP积分正常或增加;患者均有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患者均使用伊马替尼治疗,4例在12个月内达到完全分子学反应.结论:仅以血小板增多为首发表现的患者,如缺乏典型CML的临床表现,易误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应作Ph染色体及BCR-ABL融合基因检测以鉴别;这些患者给予伊马替尼治疗取得很好的疗效,可能是CML的发病早期.

  •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激素无效/复发成人ITP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作者:刘新光;刘晓帆;孟月生;曾庆曙;周郁鸿;张梅;王晓敏;王欣;郭农建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LD-RIT)对激素无效/复发的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激素治疗无效/复发的ITP患者91例,应用rhTPO联合LD-RIT治疗.结果:治疗至第14天时患者完全有效率为40.7%,总有效率为71.4%;第28天治疗终止时,患者完全有效率为42.9%,总有效率为75.8%;ITP患者中位起效时间为9(4~35)d;治疗结束后随访至50天及90天时,患者复发率分别为27.1%、35.7%;治疗第14、28、90天时,患者出血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所有患者对rhTPO、LD-RIT治疗耐受良好.结论:rhTPO联合LD-RIT治疗激素无效/复发的ITP患者,可快速提升血小板水平,显著缩短起效时间,减少出血风险,是一项有潜力的ITP二线治疗方案.

  • 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后感染的临床免疫因素分析

    作者:顾俊;孙慧平;陆弘逾;张静芳;赵旭鸿;赵迪;邓晓刚;陈梅

    目的:探讨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化疗后感染的临床免疫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8-01-2013-12接受CHOP样方案化疗的98例侵袭性NHL患者,于化疗前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C4),调查化疗后(31 d内)感染情况.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了解化疗后感染与临床免疫因素等的关系.结果:98例患者中发生感染29例,占29.6%.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感染程度以CTCAE 3级多见,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者化疗前CD4+T细胞计数,CD8+T细胞计数,以及IgM均显著小于未感染者[(0.24±0.14)×109/L∶(0.44±0.21)×109/L,(0.29±0.20)×109/L∶(0.43±0.20)×109/L,0.50 g/L∶0.70 g/L,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化疗前CD4+T细胞计数与化疗后感染有关(P=0.002,OR 0.001,95%CI 0.000~0.060).结论:化疗前CD4+T细胞计数是侵袭性NHL患者化疗后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CD4+T细胞计数越低,化疗后感染风险越大.

  • T淋巴细胞亚群与白细胞介素-6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

    作者:杨达天;姚福生;梁虹;徐海涛;潘明

    目的:探讨不同分期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各亚群细胞比例与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变化.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5例初治MM患者及10例对照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各细胞表达水平,用ELISA法检测IL-6水平.结果:与对照者相比,MM患者的CD4+、CD4+/CD8+明显降低(P<0.01),均与MM分期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780,-0.832,P<0.01);MM患者的CD8+显著增加(P<0.01),与MM分期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37,P<0.01).MM患者的IL-6水平较对照者显著增加,与MM分期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961,P<0.01).结论:IL-6表达增加及T淋巴细胞亚群数目异常变化可能是MM患者免疫异常的机制之一,两者能作为观察MM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 北京河北两地重型血友病A患儿现况调查分析

    作者:李魁星;华宝来;周寅;肖娟;赵艳伟;陈春蓉;余旻虹

    目的:探讨不同属地重型血友病患儿的治疗现况和生存现况.方法:以电话回访的形式调查我院近10年登记的北京及河北两地重型血友病A患儿,排除伴有FⅧ抑制物的患儿.结果:共调查患儿69例,均为男性,两地血友病患儿医保状况存在差异(P<0.05),北京地区医保比例<50%占58.06%,河北地区占100%,北京优于河北;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存在差异(P<0.05),北京地区预防治疗比例为41.94%,河北地区为15.79%,北京患儿更倾向于预防治疗;两地患儿在就学上存在差异(P<0.05),北京地区就学比例为93.55%,河北地区为63.16%,北京患儿就学比例高于河北;不同治疗方案在凝血因子使用量上存在差异(P<0.05),预防治疗组每个月凝血因子用量为(6615.79±8629.55) IU,按需治疗组为(1240.82±1101.74)IU,预防治疗组高于按需治疗组,但两组患者在有无靶关节、行动障碍、就学等因素上无差异;在靶关节个数的多因素分析中发现,年龄、年出血次数与靶关节个数呈正相关(β=0.063,P=0.040;β=0.016,P=0.025).结论:不同地区血友病患儿治疗方案的选择受经济、医保、治疗理念等因素影响;预防治疗和按需治疗均未达到很好控制出血减少靶关节形成的治疗目标,与发达国家的血友病防治水平存在差距,呼吁加大血友病的医保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血友病治疗中心的宣传、教育和管理作用.

  • 利妥昔单抗治疗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刘文宾;吴迪炯;叶宝东;胡慧瑾;周郁鸿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治疗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观察1例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接受利妥昔单抗(375 mg/m2)、每周1次、共4次的治疗及转归特点,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该患者经利妥昔单抗治疗后抗HLA-A/B抗体变为弱阳性,输注后24 h校正血小板计数增加值>4.5×109/L,有效维持时间>6个月,顺利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疾病恢复.结论:利妥昔单抗可有效治疗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且未增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毒副作用,可作为治疗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有效手段.

  •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与单用CHOP方案治疗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作者:陈艳欣;郑晓云;刘庭波;郑静;郑志宏;胡建达

    目的:探讨使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或单用CHOP方案化疗治疗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4例初治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R-CHOP组,99例)和单用化疗(CHOP组,45例),至少化疗4个疗程,中位随访25(2~74)个月,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99例R-CHOP组中,66例(66.7%)达完全缓解(CR),23例(23.2%)达部分缓解(PR),1例(1.0%)疾病稳定(SD),9例(9.1%)疾病进展(PD),总有效率(ORR)为89.9%,3年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82.1%和69.6%.45例CHOP组中,22例(48.9%)达CR,18例(40.0%)达PR,5例(11.1%)PD,ORR为88.9%,3年OS、PFS率分别为60.7%和57.9%.R-CHOP组较CHOP组CR率显著增高(P=0.043),OS和PFS显著延长(P值分别为0.041、0.046).年龄≤60岁的R-CHOP组较CHOP组CR率及OS、PFS率显著提高(P值分别为0.014、0.004、0.007).非生发中心型的R-CHOP组CR率较CHOP组显著增高(P=0.012).生发中心型的R-CHOP组较CHOP组OS、PFS显著延长(P值分别为0.025、0.004).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2组不良反应相似.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较单用CHOP化疗可以明显提高初治DLBCL的缓解率并延长生存期,且安全性好.

  • 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短期内急性白血病转化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冶秀鹏;包慎;李叶琼;郭莹;魏玉萍;丁建华;智峰;宋丽君;白洁

  • 5q-综合征生存23年1例

    作者:李盼盼;李军;林玉梅

    关键词: 5q-综合征 来那度胺
  •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联合微移植后粒细胞极度升高1例

    作者:梁菠;周亚丽;陈永升;张新华;尹晓林;周天红

  • PET/CT诊断乳腺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任庆余;杨星;侯兰芬

  • 黄连素对K56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作者:潘莉萍;袁伟

    目的:探讨黄连素对人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K562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K562细胞随机分成对照组和黄连素组.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黄连素组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黄连素(40μmol/L).各组细胞培养24 h后,利用MTT检测细胞增殖;RT-PCR检测细胞Bax和Bcl-2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JAK2,STAT3,p-JAK2,p-STAT3,Bax和Bcl-2蛋白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黄连素组K562细胞增殖率明显下降(P<0.05).RT-PCR检测显示Bax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而Bcl-2 mRNA表达水平明显减少.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黄连素组与对照组比较,K562细胞JAK2、STAT3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但p-JAK2、p-STAT3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结论:黄连素能诱导K562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传导通路实现的.

  • 地西他滨与HAG方案单用及二者联用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比较

    作者:赵建治;周建尧;侯韬;韩晓伟;王国芳;朱俊岭;孙维栋

    目的:比较地西他滨(DAC)单药与HAG方案单用及二者联合应用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年龄≥60岁老年AML患者以DAC和HAG方案为基础的化疗疗效,其中单药DAC 20 mg/m2×5d组23例、HAG方案组27例、两者联合组24例,比较3组患者完全缓解(CR)率、总反应率(ORR)、总生存(OS)及不良反应率.结果:DAC单药组、HAG组、DAC+ HAG组1个疗程的CR率分别为21.7%、48.1%和58.3%,后2组1个疗程CR率显著高于DAC单药组(P=0.033);3组的2个疗程CR率和O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的早期死亡率、复发率、总的死亡率、OS时间、2年OS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的耐受性均良好.结论:DAC单药、HAG方案及DAC联合HAG方案对老年AML均有较好的疗效,但DAC联合HAG方案CR率高;HAG组与DAC+ HAG组的1个疗程CR率显著高于DAC单药组,但总的CR率、O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非典型性溶血尿毒综合征发病机制与治疗的进展

    作者:王兆钺

  • 生物钟基因与血液系统恶性疾病

    作者:原琳

  • 血小板在PNH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作者:刘毅

  • 利妥昔单抗淋巴瘤临床应用——回顾与展望

    作者:姜文奇;陈廷超

  •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继发骨髓纤维化并门脉高压症——1例报道并文献回顾

    作者:桑坦;周亚伟;常亚丽;赵珺;郭农建;陈昀

    门脉高压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病因为肝硬化,其他肝外疾病如胰腺疾病、血液病等引起的门脉高压症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我院收治1例以骨髓纤维化并门脉高压症为首发症状的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CMML),患者曾长期被误诊为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imary myelofibrosis,PMF),现将该病例报告如下.

  • 减低剂量的地塞米松联合硼替佐米治疗老年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

    作者:许力;李含;莫文健;毛平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血液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占血液系统肿瘤的10%~15%,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浆细胞的恶性克隆增生、M蛋白血症、感染等.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化疗和干细胞移植[1].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PS341)是一种新型的抗MM药物,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PD方案)已经成为治疗MM的重要治疗方案之一[2-3].但由于地塞米松剂量较大导致MM特别是老年患者出现感染,限制了该方案的临床应用.因此,我们通过减少地塞米松的用量,并与常规的PD方案作对照,观察老年MM患者的治疗缓解情况及安全性.

  • G-MDSC在肿瘤发生中细胞丰度、周期及DNA合成的变化

    作者:覃宝雄;詹金熹;李云;伍学恒;蒲仕明;周祖平

    目的:通过对C57BL/6J小鼠皮下接种Lewis lung carcinoma line细胞,探究荷瘤条件下粒细胞样髓源性抑制细胞(G-MDSC)的增殖变化.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对骨髓细胞参数进行测定.结果:G-MDSC在荷瘤鼠骨髓中占总细胞数的百分比为(51.007±0.016)%,显著高于正常鼠骨髓中的百分比(12.696±0.004)%(P<0.01).G-MDSC在荷瘤鼠中G0/G1期为(52.43±0.72)%,在正常鼠中为(56.73±1.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在荷瘤鼠中S期为(34.62±0.28)%,在正常鼠中为(31.82±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荷瘤鼠中G2/M期为(14.92±0.71)%,在正常鼠中为(12.11±0.38)%,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G-MDSC在荷瘤鼠中EdU阳性率为(57.35±0.35)%,显著高于正常鼠EdU阳性率(52.43±0.96)%(P<0.01).结论:G-MDSC在荷瘤鼠中的增殖显著高于正常鼠.

  • 《初诊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期年轻患者:伊马替尼优于HLA同胞相合移植》解读

    作者:江倩;赵子矗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已经取代了HLA同胞相合移植,成为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者的首选治疗,这一理念形成的主要依据是两种治疗方案单独治疗效果评估[1-2].此前,尚无其他前瞻性研究或随机对照研究.我们设计了一项前瞻性研究,旨在比较伊马替尼和HLA同胞相合移植在55岁以下,诊断1年内初治的CML-CP患者的治疗效果.

  • 新药时代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地位

    作者:陈欢;刘开彦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治疗年轻的(年龄<65岁)有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MM),显著改善了年轻MM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因而,ASCT已经成为初治年轻MM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在过去的10年里,治疗MM的新药不断出现和临床应用,使初治MM患者的完全缓解率(CR)显著高于以往传统化疗方案.

  • TKI时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慢性髓系白血病中的地位

    作者:刘启发;许娜

    近10年来,以伊马替尼为代表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广泛应用,彻底改变了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的治疗过程和理念,从延长生存走向长期生存并改善生活质量,已取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成为CML患者的一线治疗.尽管如此,Allo-HSCT仍是TKI不耐受、治疗失败、耐药或进展期CML患者不可替代的治疗手段.并且随着移植前TKI的应用、预处理方案的优化、HLA基因配型技术的改进、微小残留病(MRD)检测手段的标准化、支持治疗的逐步加强进步等,Allo-HSCT对CML的疗效和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改善和提高.

  •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时代,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热点话题

    作者:江倩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的使用已经使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患者的预后得到了彻底改善.CML已经被定义为所谓的“可治愈”疾病.CML的治疗目标已经不单单是延长生命,而是追求更高质量的带病生存,甚至是无需治疗缓解.

  •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是首选第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还是第二代?

    作者:魏旭东;米瑞华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是一种恶性克隆的骨髓增殖性疾病,其特征性标志是9号和22号染色体之间的异位t(9;22)形成的Ph染色体,从而形成BCR-ABL融合基因,这导致细胞的增殖不受控制和凋亡减少,与CML细胞的恶性行为有明显的关系.BCR-ABL融合基因是CML的致病基因,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作为CML的靶向药物,其出现极大的改善了CML的治疗现状,目前国内可供选择的一线TKIs主要有以下3种:伊马替尼、达沙替尼和尼洛替尼.绝大多数CML患者需要终身治疗,而初的治疗选择需要将疾病特点、患者自身特点以及药物的作用特点和价格等考虑在内.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CML患者一线治疗如何选择TKI制剂进行综合分析.

临床血液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