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国际外科学杂志

国际外科学

国际外科学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 국제외과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影响因子: 0.9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396/R
  • 国内刊号: 谷俊朝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ijs@cmaph.org
  • 曾用名: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 创刊时间: 197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国际外科学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母源性印记基因3抑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温天富;崔云甫

    随着长链非编码RNA的研究热潮,母源性印记基因3(MEG3)作为长链非编码RNA家庭的一员也被广泛关注.MEG3不仅在良性疾病中有所研究,而且在恶性疾病中研究的更多且更为深入.MEG3因其抑癌的独特性在肿瘤研究中备受关注,但其抑癌的具体作用机制及相关途径还未完全明确,仍有待深入的研究与阐明.现本文将MEG3的抑癌作用及相关作用通路归纳总结.

  • 色氨酸2,3-双加氧酶在色氨酸分解代谢及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作者:李善宝;徐军明

    色氨酸2,3-双加氧酶(TDO)是催化色氨酸由犬尿氨酸(Kyn)途径分解代谢的限速酶.TDO主要在肝内降解色氨酸,调整体内色氨酸水平,能够抑制T细胞增殖,参与抗菌及炎性反应.代谢产物Kyn为芳烃受体(AhR)的内源性配体,TDO-Kyn-AhR通路具有调节肿瘤生长作用.随着对TDO介导色氨酸代谢免疫机制研究的不断积累,其在肿瘤治疗及移植免受耐受领域的应用前景令人期待.本文就TDO介导的色氨酸分解代谢及免疫调节作用进行综述.

  •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5A与人类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擎云;汪午轲;邵初晓;涂朝勇

    真核生物体内普遍存在一种蛋白质翻译起始因子叫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5A(eIF5A),它是已知的唯一含有翻译后修饰赖氨酸Hypusine的蛋白质.有证据表明,在真核细胞内,eIF5A参与翻译、肽链延长和刺激肽键形成的过程,同时,eIF5A也参与许多人类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步骤.eIF5A的活化对于eIF5A产生相关生物作用必不可少,活化状态的eIF5A能参与疟原虫的生长,同时对于人类恶性肿瘤也有促进其增殖的作用.而在艾滋病和糖尿病中,eIF5A可以结合特殊序列的mRNA作为一个核输出蛋白穿梭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基于以上这些发现,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eIF5A,并把抑制eIF5A活化视为一个治疗相关人类疾病的方向.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肿瘤坏死因子刺激蛋白-6对大鼠肝脏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

    作者:刘勇;吴皓;曹丁;吴涯昆;龚建平;陈先锋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表达肿瘤坏死因子刺激蛋白-6(TSG-6)在大鼠原位肝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 Kupffer细胞(KCs)和BMSC分离培养,慢病毒载体(LV3-shTSG-6)感染下调TSG-6的表达,RT-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BMSC的TSG-6mRNA以及蛋白表达情况,KCs与BMSC共培养,检测上清液TNF-α、TSG-6含量;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术后1d、3d、7d处死3只受体,检测血清AST、ALT、TBIL、γ-GGT、TNF-α、IL-6、IL-4含量,RT-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TSG-6mRNA以及蛋白表达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结构,各组剩余大鼠观察术后生存率.结果 BMSC慢病毒转染率>70%;KCs和BMSC共培养,TSG-6-shRNA-BMSC+ KCs组各时间点分泌TSG-6明显低于BMSC+ KCs组和TSG-6-NC-BMSC+ KCs组(P<0.05),BMSC+ KCs组和TSG-6-NC-BMSC+ KCs组分泌TNF-α于6h达高峰,12 h与6h比较明显降低(P<0.05),但TSG-6-shRNA-BMSC+ KCs组12 h分泌TNF-α明显高于BMSC+ KCs组和TSG-6-NC-BMSC+ KCs组(P<0.05);移植术后,TSG-6-shRNA-BMSC组ALT、AST、TBIL、γ-GGT、TNF-α、IL-6明显高于TSG-6-NC-BMSC组和BMSC组(P<0.05),与PB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SG-6-shRNA-BMSC组、TSG-6-NC-BMSC组和BMSC组IL-4明显高于PBS组(P<0.05),而TSG-6-shRNA-BMSC组IL-4低于TSG-6-NC-BMSC组和BMSC组(P<0.05);在肝脏病理中,TSG-6-shRNA-BMSC组与PBS组肝组织排斥反应程度明显较高,Banff评分Ⅱ~Ⅲ级;TSG-6-shRNA-BMSC组与PBS组大鼠肝移植术后存活时间分别为(16.6±4.6)d、(15.4±6.7)d,明显低于TSG-6-NC-BMSC组(69.6±28.1)d和BMSC组(69.2±28.2) d(P <0.05).结论 BMSC分泌表达TSG-6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减轻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

  • 手术切除加行射频消融术在肝脏原发性未分化胚胎性肉瘤外科治疗中的意义

    作者:张雯雯;万涛;吕少诚;刘同友;段伟东;张文智;陈明易;史宪杰

    目的 研究根治性切除+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的根治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5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17例肝脏原发性未分化胚胎性肉瘤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所有17例患者均行外科手术切除,其中8例患者加行切缘组织的射频消肖融治疗(S+ RFA组),另外9例患者仅行手术切除病灶(S组).结果 所有病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与S组患者相比,S+ RFA组手术时间较长(P =0.0449);但术后肝功能(转氨酶、胆红素水平)和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回访时间4 ~38个月,其中9例患者死亡;S+RFA组患者病死率33.3%(3/9),S组患者病死率75.0%(6/8).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分析,两组患者总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和S+ RFA组患者24个月无病生存率分别为0和56.8%,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5个月和29个月(P =0.0476).结论 手术切除+肝脏射频消融术能进一步保证原发性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切缘的阴性率,进而降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结合全身化疗等综合治疗,能够明显延长原发性肝脏未分化胚胎性肉瘤患者的生存期、降低肿瘤复发转移率.

  •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序贯手术治疗老年高危患者的临床研究

    作者:祁军安;江奎;王涛;卢振华;杨彦伟;罗冬根;郑又侨;吴林;马晓阳

    目的 探讨老年高危患者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TGD)的适应证,及其序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优势、手术时机、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440例老年高危患者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PTGD的临床资料,其中395例择期序贯LC术,并与同期390例老年急诊行LC术患者对照分析;分析在PTGD术后2~4周、4~8周、8~12周三种不同时段序贯行LC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440例患者PTGD术后1d,379例(86.1%)患者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术后3d,体温、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均得到明显好转,术后7d,胆囊大小、胆囊壁厚度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5例PTGD序贯LC组与同期390例急诊LC组对照,两组并发症发病率、中转开腹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总量及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95例PTGD术后2~4周、4~8周、8~12周三种不同时段序贯行LC术,三组随着时间段延长胆管感染次数增加,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手术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老年高危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通过先行PTGD,待炎症得到有效控制,经围手术期准备后,2~4周择期序贯行LC术,疗效显著.

  • 生长抑素联合生植物油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斌锋;丁明;尚鹏;王建华;马苗苗

    目的 评价生长抑素联合生植物油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铜川市人民医院2012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肠梗阻患者3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82例,对照组182例.两组均给予以基础疗法为主的非手术治疗,包括胃肠减压,矫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防治感染和中毒,应用镇静剂、解痉剂等治疗;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加重,则改为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均加用生长抑素联合生植物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手术治疗率、胃肠减压量、住院时间、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0.22% vs 68.68%,x2=8.58,P<0.05),手术治疗率明显降低(29.67%vs 40.11%,x2=4.37,P<0.05),胃肠减压量明显减少[(224±171) ml/d vs (543±186) ml/d,t=-21.28,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6.14±2.04) d vs (10.26±3.12)d,£=-4.78,P<0.05)],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结论 在基础疗法之上加用生长抑素联合生植物油治疗肠梗阻显效率高,疗效好,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效果评价

    作者:朱任飞;卢潮德;吴建军;肖旭;吴金柱;汪刘华

    目的 评估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34例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患者(保胆组)及同期3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切胆组),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 手术时间在保胆组明显延长(124.56 min vs 78.50 min,P<0.01);平均住院费用在保胆组明显增加(10 970.85元vs 8 666.72元,P<0.01);保胆组术后发生腹泻或腹胀的患者例数少于切胆组,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例vs6例,P =0.26);术中情况及术后随访结果,包括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腹腔内出血例数、术后胆漏例数及术后切口感染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随访过程中,保胆组有1例患者结石复发,在切胆组未出现再患胆总管结石患者.结论 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是安全有效的,尤其适合有医疗保险的患者.然而,这种治疗方式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并且实施手术的外科医师需要有一定的经验.

  • 腹腔镜常规器械行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作者:樊华;张生军;赵亚军;张晓荣

    目的 研究腹腔镜常规器械行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以2014年1月-2015年6月就诊的胆囊结石胆囊炎患者共1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均需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将所有的患者按照随机排列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单孔组和三孔组.单孔组使用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三孔组则使用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手术效果、住院费用和并发症.结果 单孔组的手术时间(87.89±12.81) min长于三孔组(53.89 ±8.91) min,但是住院时间(1.28±0.21)d和总住院费用(11241.21 ±23.91)元均低于三孔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中的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患者均有不同的并发症发生,但都经过处理后好转,且两组并发症(1.43% vs 2.86%)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手术创伤更小,术后患者康复更快,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肝内胆管结石行肝叶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

    作者:周亚东;刘刚;隆洪木;王吉明;许仲平;周勇;熊祖明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行肝叶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肠内外营养支持对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5年3月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收治的55例肝叶切除术患者,均为择期手术.根据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肠内外营养组(n=25)和肠外营养组(n=30).结果 肠内外营养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优于肠外营养组(28% vs 40%),[(4.50±0.50)d vs (5.50±1.0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体重指数变化[(22.10±1.80) vs (22.30±1.70)]、前白蛋白[(130.00±45.00) mg/Lvs (124.00±55.00) mg/L]和白蛋白[(35.50±2.72) g/L vs (36.50±2.70) g/L]改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肠内外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缩短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 落新妇苷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

    作者:徐玉彬;毛旭南;胥广才;陶立德;张杰;王超臣;张培建

    目的 探讨落新妇苷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分为Sham组(假手术组)、HIRI组(缺血再灌注组)、落新妇苷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再灌注4h、8h、16h后取血液及肝脏标本.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光镜下观察肝细胞显微结构变化;Western blot分析肝组织中HMGB1、TLR4、NF-kB、TNF-α的表达.结果 Sham组4h、8h、16 h的血清ALT为(58.11 ±4.81) U/L、(57.12±5.33) U/L、(57.63±4.54) U/L,HIRI组4h、8h、16 h的血清ALT为与(540.38±21.41) U/L、(831.21±20.11) U/L、(191.95±15.35) U/L,HIRI组与Sham组相比,血清ALT在4h、8h、16h均显著升高(P<0.01).与HIRI组相比,不同剂量组的血清ALT水平在4h、8h、16h均显著降低,其中高剂量组4h、8h、16 h的ALT为(110.12±9.14) U/L、(168.56±11.52) U/L、(81.12±6.45) U/L,降低明显(P<0.01);Sham组4h、8h、16 h的血清AST为(167.16±11.55) U/L、(161.55±10.85) U/L、(168.41±11.26) U/L,HIRI组4h、8h、16h的血清AST为(978.83±19.82) U/L、(1514.36±25.22) U/L、(411.25±31.63) U/L,HIRI组与Sham组相比,血清AST在4h、8h、16 h均显著升高(P<0.01),与HIRI组相比,不同剂量组的血清ALT水平在4h、8h、16 h均显著降低,其中高剂量组4h、8h、16 h的血清AST为(223.75±10.53) U/L、(412.14±23.59) U/L、(205.25±15.48) U/L,血清AST降低明显(P<0.01).光镜结果示药物组肝细胞损伤明显减轻.Western blot结果示:高剂量组HMGB1、TLR4蛋白的表达在4h、8h、16 h均较HIRI组显著下降(P<0.05).高剂量组NF-kB、TNF-α蛋白的表达在术后8h、16 h较HIRI组显著下降(P<0.05),但在术后4h与HIR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落新妇苷预处理可减轻大鼠HIRI,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HMGB1/TLR4/NF-kB/TNF-d轴,进而抑制炎症有关.

  • 肝门部胆管癌的围肝门胆管切除术

    作者:陈祖兵;沈世强

    肝门部胆管癌发病率虽低,但恶性程度高,治疗效果较差,其手术切除技术要求高,是外科医师较困难的挑战之一.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诊断和手术技术的进步使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手术疗效及生存率逐渐改善.现在世界上的外科中心基本接受了肝门部胆管癌行扩大肝切除术的观点,并且得到多中心、大样本、长时间随访数据的支持[1-3].根据Bismuth-Corlette分型确定手术方案,Ⅰ型行局部胆管切除,Ⅱ型在局部切除的基础上行联合尾叶切除或半肝切除,Ⅲ型行联合半肝切除加尾叶切除,Ⅳ型行扩大右三叶切除或左三叶切除加尾叶切除.

    关键词:
  • 持续负压吸引及填塞白砂糖在37例腹部感染患者切口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冯其柱;杨怀成;周卓明;王琦

    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导致切口延期愈合、裂开,增加患者痛苦,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影响患者后续治疗.临床上处理切口感染的方法有多种,笔者使用早期置管持续负压吸引、后期填塞白砂糖处理腹部切口感染,疗效不错,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预防和处理

    作者:李照;朱继业

    胆管损伤一直是胆道外科治疗领域中的难点.临床上所见的胆管损伤主要为医源性胆管损伤(Iatrogenic bile duct injury,IBDI).胆道外科的泰斗黄志强院士曾经说过:“只要你是普通外科医生,你就不能避免胆道损伤问题”.自1987年全世界第一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开展以来,LC已经成为引起IBDI的第一位原因,一项大宗病例的回顾性研究显示,10 12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胆管损伤发病率为0.2%[1].外科医师熟练掌握LC技术需要一个学习过程,每一位肝胆外科医师都会在初的学习曲线中遇到IBDI.

    关键词:
  • 胆管损伤修复手术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作者:罗丁;卿德科;余少明

    胆管损伤(Bile duct injury,BDI)是常见且后果严重的医源性并发症,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BDI发病率较传统的开放式胆囊切除有显著的上升,临床多见的BDI正是LC相关BDI(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related bile duct injury,LC-BDI).目前,外科手术仍然是BDI治疗的主要手段.BDI的手术修复被认为是胆道外科具有挑战性的技术.多个回顾性调查显示,LC-BDI多数是损伤严重程度分级达Strasberg E2~E4的高位BDI.这一现实使得即使低位的胆管端-端吻合或原位缝合+T管支撑等术式可行,也只能应对少数的BDI病例,大多数BDI需要通过高位的胆管-空肠吻合进行修复.

    关键词:
  • 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率的手术技巧

    作者:毛谅;仇毓东

    肝门部胆管癌,又称Klatskin瘤,是指起源于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胆管上皮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是目前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有效的手段.近年来,由于影像评估水平和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肝门胆管癌手术切除总例数逐年上升.因此,强调根治性切除尤为重要.肝门部胆管癌R0切除与R1切除相比,术后长期生存率差异很大[1],努力提高R0切除率是现阶段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手术领域的重心所在.笔者结合个人经验,重点介绍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率的手术技巧.

    关键词:
  • 肝门部胆管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

    作者:华长星;崔云甫

    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A)又称高位胆管癌、Klatskin瘤,是指发生在肝总管、肝内左右二级胆管及其分叉处的黏膜上皮癌,占胆管癌的40% ~ 50%,是临床上为常见的胆管癌[1].肝门部胆管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根治性切除仍是肝门部胆管癌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有效手段[2],但因其解剖位置复杂,肿块往往临近肝动脉、门静脉,甚至侵及周围血管及肝尾状叶,呈多极化浸润的生物学特性,肝门部胆管癌的诊疗仍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随着现代医学日新月异的发展,术前影像学评估、手术技术及外科器械的更迭完善,扩大半肝及尾状叶切除、中肝切除、联合血管切除重建及胰十二指肠切除等,使其术后R0切除率可达60% ~ 80%.然而,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及病死率却居高不下,尤以扩大肝切除等为著.

    关键词:
国际外科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