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国际外科学杂志

国际外科学

国际外科学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 국제외과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影响因子: 0.9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396/R
  • 国内刊号: 谷俊朝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ijs@cmaph.org
  • 曾用名: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 创刊时间: 197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国际外科学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淋巴管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

    作者:李大千;刘洋;魏云巍

    恶性肿瘤的局部及远处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根本原因,淋巴管形成以及结构改变的作用与淋巴转移途径密不可分.本文主要针对淋巴管在肿瘤转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行讨论,并且主要从近几年国际上关于淋巴管上皮细胞分子水平上的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玉彬;张培建

    结直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一直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安全.结直肠癌具有隐匿性,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体征.发现时大部分患者都已进入中晚期,严重影响预后和生命质量.所以早期诊断是早期治疗、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的关键.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病死率仍呈上升趋势,所以如何提高结直肠癌早期诊断是临床研究的热点,笔者就此对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作一综述.

  • 胃肝样腺癌诊断及治疗方式的探讨

    作者:郑智;蔡军;尹杰;张军;王康里;张忠涛

    胃肝样腺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癌,具有发病率低、恶性度高、转移早、预后差等特点.由于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表现与一般消化道肿瘤症状相似,因而易误诊;血清甲胎蛋白及癌胚抗原对该病诊断有辅助作用,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此病的金标准;目前治疗上以根治性手术联合化疗、介入治疗及生物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为主.

  • 腺病毒p53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研究进展

    作者:祝朝前;殷军

    原发性肝癌作为我国恶性肿瘤病死率仅次于肺癌的疾病,已严重威胁着人民大众的生命健康,并且大多数患者在就医时已处于肿瘤晚期,因此早已失去了一期手术切除的机会,而且肝癌对放化疗的敏感性均较差.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作为不能行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法,虽然其临床效果十分明显,但也有不足之处,肿瘤坏死、清除不彻底,存在残留子灶的可能,术后免疫功能会受到损伤.重组人腺病毒p53可有效感染肿瘤细胞,转录、表达p53蛋白,直接或者通过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间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导细胞凋亡.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重组人腺病毒p53(rAd-p53)治疗原发性肝癌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通过总结近几年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述,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与发展前景.

  • 腹部常见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评估

    作者:郭剑;张燕忠

    恶性肿瘤相关的营养不良可以理解为,因患者机体的营养需要、肿瘤本身的营养需求以及患者体内可用的营养之间的失衡所致的一种不良的营养状态.腹部肿瘤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极高,其机制为患者微观生化、临床特征及外科手术治疗的影响等三个方面.20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认识到评估患者营养状况的重要性,至今临床工作者已就此达成共识,并在以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些公认的评估方法,如PG-SGA、NRS-2002等.应用这些评估方法研究发现,腹部肿瘤患者中发生营养不良的比例很高,不同的腹部肿瘤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比例也不相同.

  • 微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吴国庆;王国范;周晓娜

    目的 通过随机对照方法比较微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MLC)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拟行LC的57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30例)和微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27例).对比其手术时间、出血量、VAS评分、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中转开腹及严重并发症出现,但各有6例从三孔L增加至四孔L,且MLC组中有4例转为传统LC.MLC组和LC组手术时间平均(57.5 ±17) min和(50±15) min(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2.5±1.4)d和(3.1 ±1.5) d(P>0.05);术后疼痛程度MLC组6h和12 h分别为(4.8±2.6)分和(3.5±1.1)分,LC组分别为(5.5±2.7)分和(5.0±2.1)分(P<0.05).结论 MLC术后疼痛较LC更轻,对适合的病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 微型钛板螺钉在四肢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田文平;董乐乐;柳茂林;左强;赵艳君;肖友强

    目的 探讨与评价微型钛板螺钉在四肢短骨、关节骨折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2013年6月,采用Medicon微型钛板螺钉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四肢骨关节骨折病例,其中掌指骨骨折60例(93处)、跖趾骨骨折37例(62处),桡骨小头骨折15例,腕舟状骨骨折9例,关节内撕脱骨折尺骨冠状突骨折4例,髌骨4例,股骨髁3例.术后早期行主被动功能锻炼.结果 手足组:术后随访4 ~1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2周,优78例,良66例,差11例,优良率为92.9%;桡骨头骨折组:随访6个月~1年均骨性愈合,按改良法Cassebaum评分评定,优良率93.3%;腕舟骨骨折组:采用改良Mayo法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估,优良率88.9%;尺骨冠状突骨折4例,髌骨4例,股骨髁3例,均全部愈合,且关节功能佳,优良率100%.结论 微型钛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手足指掌骨、趾跖骨骨折,能达到解剖复位、控制旋转、防止畸形发生并能在骨折端维持加压作用,是较理想的内固定材料;对四肢大关节内撕脱游离骨折复位精确,对关节面损伤小、固定满意,也可适当选择应用.

    关键词: 骨折 内固定器 四肢
  • 结合冰冻病理特点探讨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的合理术式

    作者:俞巍;袁辉生;程石;郑建伟

    目的 为避免二次手术,结合冰冻病理特点探讨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首次手术的合理术式.方法 随访近5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门诊复诊的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96例.比较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单侧组)与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加对侧腺叶次全切除(双侧组)两种术式的转移复发率.比较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组(清扫组)与非清扫组(非清扫组)的转移复发率和喉返神经损伤率.结果 术中冰冻病理能够确诊为癌53例(55%).无论高低危人群,单侧组与双侧组转移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扫组与非清扫组转移复发率在高低危人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扫组的喉返神经暂时性损伤率在高危人群(P =0.040,P<0.05)和低危人群(P =0.037,P<0.05)均较非清扫组高.结论 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术中冰冻病理确诊难度高,首次术式合理为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术中探查无明确淋巴转移者不作预防清扫.

  • 肝脏穿刺活检在肝移植术后的应用

    作者:牛标;陈国勇;魏思东;赵会博

    目的 通过对肝移植术后肝脏穿刺活检资料的分析,探讨移植术后各种并发症的病理组织学表现,指导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例肝移植术后患者249例次诊断性肝脏穿刺活检组织病理资料和治疗效果.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分析其病理学形态改变,排斥反应采用Banff排斥反应病理标准、RAI评分分级.结果 所有病理活检资料中,急性排斥反应发病率为高,共71例次(28.5%),胆道并发症39例次(15.7%)、肝炎病毒感染及复发28例次(11.2%)、药物性损害34例次(13.7%)、再灌注损伤35例次(14.1%)、巨细胞病毒感染14例次(5.6%)、肿瘤复发7例次(2.8%)、慢性排斥反应16例次(6.4%)、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2例次(0.8%)、难以确定3例次(1.2%).结论 移植肝行穿刺活检术能很好的明确肝功能异常的病因,进而指导临床进行精确、有效的治疗,建议各移植中心将肝脏穿刺列为肝移植术后的常规检查,定期活检,更好的保护移植物的生存状态.

  • 胃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根治性切除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张云利;王兵;金望迅

    目的 探讨胃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根治性切除手术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6例胃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行胃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64%.主要有顽固性腹水7例,肺部感染8例,胃排空延迟6例,膈下感染5例,吻合口瘘3例,切口感染2例,腹腔出血1例.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与年龄(> 60岁)、淋巴结清扫范围(D2)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B级)有关(P<0.05).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3.2%、41%和26.7%.结论 多学科协作、完善的术前评估、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实行个体化手术方案、胃癌合并肝硬化患者根治性切除可达到预期的效果.

  • 中国Ⅲ类和Ⅰ类心脏死亡供体在肝移植应用中的近期效果

    作者:邓斐文;陈焕伟;甄作均;计勇;陈应军;王峰杰;李杰原;胡健垣;梁丽姬

    目的 总结中国Ⅲ类和Ⅰ类心脏死亡供体在肝移植应用中的近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4年6月在广东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完成的中国Ⅰ类心脏死亡捐献供体(DBD组)和Ⅲ类心脏死亡捐献供体(DBCD组)肝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 DBD组和DBCD组分别有12例和21例受体,两组术前供、受体年龄、原发病、肝功能指标ALT、TBIL、ALB、供肝冷缺血时间、受体MELD评分无明显差异,两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无肝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BD组和DBCD组术后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8.8个月和20个月,两组肝移植受体和移植物累积生存率均为100%,术后ICU住院时间、术后肝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早期并发症、急性排斥反应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国Ⅲ类心脏死亡供体(DBCD)肝移植能取得与中国Ⅰ类心脏死亡供体(DBD)肝移植一样的近期效果,详细的供体评估、规范的供体器官获取流程、缩短冷供肝缺血时间、保护供肝胆管周围微血管网、加强围手术期的管理和长期随访是提高中国Ⅲ类心脏死亡供体肝移植受体生存率的关键.

  • 术中超声在肝外科中的应用

    作者:罗丁;晋云

    根据肝内的脉管走行选择肝断面,彻底清除肝内的病灶,同时大限度地保留有功能的残肝组织,是治疗性肝切除的基本要求.合并肝硬化的肝癌治疗性切除,由于肝脏质地变硬,术前影像显示的较小的癌灶往往很难通过常规的术中探查得到准确地定位,某些情况下的肝癌治疗,如腹腔镜下的小肝癌射频消融治疗(Radiofrequencey ablation,RFA),癌灶既难以在镜下得到直视也无法通过触诊加以定位,使射频针的准确导入变得异常困难.肝癌治疗性切除手术中如果遗漏了靶部位以外的肝内转移性小癌灶,必然会导致术后的早期复发.复杂肝胆管结石背景下的肝切除术,各肝段之间往往存在着萎缩-增生复合征,肝表面一些提示如各肝段边界和肝内重要脉管走向的解剖标志位置将发生显著的变化,有肝胆手术史时尤其明显,容易造成肝断面选择的误差.

    关键词:
  • 合理处置肿瘤内科治疗后“消失”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灶

    作者:阳乐彬;王春云;谢文彪

    原发病灶得以有效控制的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CRLM)患者行以转移灶彻底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40% ~50%,较以往治疗后鲜有5年生存是一极大进步.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医师推荐患者术前行新辅助或转化化疗.在接受奥沙利铂、伊立替康等化疗药物和生物靶向治疗制剂治疗后,15%~36.5%的CRLM患者转移灶在影像检查时出现部分或完全消失,此现象称为结直肠癌肝转移灶消失(Disappearing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DLM).这些进步给肝脏和肿瘤外科医师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DLM所在部位是否仍有癌残存并需进一步处理?如需处理,因病灶已消失,如何在术中定位并切除?本文就这些问题的合理处置结合文献作一复习.

    关键词:
  • 重症肝脓肿一例诊治体会

    作者:尹大龙;刘连新

    肝脓肿是常见的肝脏感染性疾病,我国发病率约为5.7/10万人,随着肝脓肿诊断率的提高和治愈率的增加,病死率已降低至10%以下[1].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1例由肝脓肿引起脓毒血症继发多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MODS)危及生命的患者,本文将该病例诊治经过及体会进行总结报道.

    关键词:
  • 重视肝硬化程度对肝癌外科治疗方法选择的影响

    作者:张二雷;黄志勇

    目前,肝癌已上升为世界第二大肿瘤致死原因.在我国,有80%以上的肝癌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肝炎后肝硬化[1],肝切除仍被认为是治疗肝癌有效的方法,而大部分肝切除需在不同硬化程度的肝脏上实施,因此,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必将影响肝切除患者的安全性及长期生存率.虽然外科医师十分重视肝切除术前的肝功能评估,包括肝功能指标、凝血功能、肝脏储备功能检测、残余肝脏体积测定,以及对肝硬化相关并发症如门静脉高压症的评估,但是,对肝硬化自身病理改变的严重程度仍没有引起重视.

    关键词:
  • 肝脏血流阻断技术的合理选择

    作者:傅奎;叶明新;龚建平

    肝切除术是肝脏肿瘤的首选治疗手段,控制出血是降低肝切除术病死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关键环节.肝脏血流阻断技术较多,在肝切除术中合理地选用这些血流控制技术,以达到控制和减少出血,同时减少其潜在的副损伤的目的.本文结合我们自己的体会,浅谈肝血流阻断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选择问题.

    关键词:
  • 前入路肝切除术的手术技巧

    作者:陈焕伟

    随着肝脏外科的发展以及肝癌术中无瘤技术对肝癌预后影响的认识[1],传统的肝切除术的不足之处正逐渐被发现,而前入路肝切除术由于更符合无瘤手术原则而受到越来越多的肝脏外科医师的重视,但在实施过程中仍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风险,主要表现在术中难以有效控制出血,我们通过采取Belghiti绕肝提拉带法结合各种肝实质离断技术实施前入路肝切除术,能有效控制术中出血,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结合文献介绍如下.

    关键词:
  • 肝血管瘤手术的相关并发症及处理

    作者:张宝;李尧;麻勇

    肝血管瘤是肝内常见的良性肿瘤[1].绝大多数患者无症状,少数患者因肿瘤较大而出现肝区不适,多数通过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都能得到确诊.肝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血管瘤切除术和肝部分切除术)、血管瘤捆扎术、肝移植、肝动脉结扎术、肝动脉化疗栓塞、放疗、射频、微波固化等.目前,肝血管瘤的手术指征尚存争议,但手术切除依旧是肝血管瘤首选的为有效的治疗方法[2].尽管现代医学发展飞快,外科手术方法日益成熟,术后并发症问题仍不可忽视.这与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患者自身情况等多因素相关.本文将对常见的相关并发症作一简要探讨.

    关键词:
  • 肝细胞癌患者肿瘤循环DNA的变异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逄锦忠;钦伦秀;汤钊猷

    肿瘤循环DNA的变异检测可分为定量和定性两种:前者主要检测循环DNA(血清或血浆)的总量,后者主要检测血清或血浆中肿瘤特异性基因的改变,如基因突变、抑癌基因的甲基化及微卫星变异等.两者均可反映肿瘤的存在和严重程度.本文现就肝细胞癌患者肿瘤循环DNA的变异检测及有关临床意义作一简要综述.

国际外科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