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国际外科学杂志

国际外科学

国际外科学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 국제외과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影响因子: 0.9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396/R
  • 国内刊号: 谷俊朝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ijs@cmaph.org
  • 曾用名: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 创刊时间: 197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国际外科学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代谢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丽华;张萌萌;赵亚恒;刘运江

    随着社会发展,肥胖人数越来越多.近研究表明,肥胖女性乳腺癌风险较正常体重者更高,代谢失常日渐威胁着人类健康.其中雌激素、芳香化酶都促进绝经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是芳香化酶的负调节物,通过代谢途径能够抑制癌细胞增生,二甲双胍、白藜芦醇通过此途径抑制乳腺癌细胞增生作用已得到证实.本文就绝经后的肥胖相关因子对乳腺组织雌激素合成的作用,以及代谢异常对乳腺中芳香化酶表达的影响作一综述.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研究进展

    作者:孟庆才;黄新余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又称Whipple手术,是高风险的复杂手术,同时大多数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胰漏作为一种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目前已经采取了多种方法对其预防和治疗.现如今,主要的方法包括手术方式的改良,胰管支撑管的应用,生长抑素类似物以及医用胶的使用等,然而,这些防治措施仍存在很大争议.本文将对胰漏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 miR-145、miR-21、miR-10b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闵卫利;秦岭;马小斌;侯妮;韩佳;赵阳;代志军;王西京

    目的 探讨miR-145、miR-21、miR-10b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为进一步提高乳腺癌诊治水平提供理论实践基础.方法 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35例乳腺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miR-145、miR-21、miR-10b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用免疫组化检查乳腺癌中ER、PR的表达;荧光原位杂交检测HER-2、TOP 2A的表达.结果 miR-145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仅为正常组织的0.78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ER阳性、HER-2阳性、TOP 2A阳性患者中低表达(P<0.05),与年龄、月经、PR表达无关.miR-21、miR-10b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分别是正常组织的8.58倍、1.70倍(P<0.05).miR-21在年老、绝经、淋巴结转移、HER-2阳性患者中高表达(P<0.05),与肿块大小、ER、PR、及TOP 2A的表达程度无关.miR-10b在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TOP 2A阳性中高表达(P<0.05),而与患者年龄、月经、ER、PR、HER-2等无关.结论 miR-145、miR-21、miR-10b在乳腺癌发展、侵袭的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 右美托咪啶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镇静效果的研究

    作者:丁付燕;宋先荣;程兆云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啶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9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外科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96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38例,年龄36~ 68岁,平均(56±18)岁,ASA分级为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啶组(A组,n=48)和咪达唑仑组(B组,n=48).其中A组,右美托咪啶负荷量1 μg/kg在10 min静脉输注,之后以0.2~0.7 μg· kg-1·h-1持续静脉泵入;B组,以咪达唑仑0.05 mg/kg在10 min静脉输注,之后以0.02 ~0.10 mg·kg-1·h-1静脉泵入,维持Riker镇静和躁动评分在3~4分,两组患者在达到脱机和气管拔管标准时停药.观察达到目标镇静范围的起效时间和用药前后、苏醒时的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苏醒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及ICU留住时间,不良事件病例数.结果 在目标镇静范围内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美托咪啶组为75.5%,咪达唑仑组为74.6%,P>0.05),右美托咪啶组较咪达唑仑组停药苏醒快[右美托咪啶组为(14.0 ±6.2)min,咪达唑仑组为(50.4±12.8)min,P<0.05)],谵妄发病率低(右美托咪啶组为15.3%,咪达唑仑组为34.6%,P<0.05)、机械通气时间短(P<0.05).两组ICU留住时间相似,右美托咪啶组患者相对咪达唑仑组患者更容易出现心动过缓,但需要治疗的比例无明显增加,咪达唑仑组更容易出现心动过速和高血压.结论 右美托咪啶用于心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术后镇静是安全有效的.

  • 胸腺瘤Masaoka分期及WHO分型与重症肌无力关系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豫;朱健;刘勇;朱水波;晏明;周孜孜

    目的 探讨胸腺瘤Masaoka分期及WHO分型与重症肌无力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09年9月胸腺瘤切除标本及完整病例81例,运用统计学软件分析胸腺瘤Masaoka分期及WHO分型与重症肌无力的关系.结果 胸腺瘤Masaoka临床不同分期之间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瘤WHO组织学不同分型之间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瘤Masaoka临床分期与WHO组织学分型之间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κ =0.580,C=0.503).结论 胸腺瘤Masaoka临床分期与合并重症肌无力有一定的关系,胸腺瘤WHO组织学分型与合并重症肌无力也有一定的关系,同时WHO分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Masaoka临床分期,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评价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切除术治疗小儿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效果回顾

    作者:张丹;陈亚军;张廷冲;彭春辉;庞文博;王增萌;沈秋龙

    目的 评估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切除术治疗小儿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致消化道出血及脾功能亢进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0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儿的病例资料,并对随访结果进行总结,评价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切除术治疗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儿消化道出血及脾功能亢进的效果.结果 30例患儿均选择手术治疗,手术过程顺利,无严重术后短期并发症.术后随访6 ~ 60个月.22例有消化道出血的患儿术后消化道出血复发7例,其中4例患儿有服用含有非甾体类药物成分的“感冒药”或“退烧药”,经保守治疗后出血症状消失;8例单纯脾功能亢进患儿术后血细胞计数恢复正常,其中2例患儿出现少量消化道出血,保守治疗后出血症状消失.所有患儿无脾切除凶险性感染的发生.有消化道出血的患儿其脾脏体积明显小于单纯脾功能亢进的患儿.结论 (1)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切除术对小儿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致消化道出血及脾功能亢进具有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2)非甾体类抗炎药可增加术后消化道出血复发的风险;(3)脾脏的体积与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性呈负相关.

  • 浆细胞性乳腺炎43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海祥;朱学锋

    目的 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以提高对该病的临床认识和治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泰兴市人民医院2000年3月-2013年1月收治的43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 43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39例行乳腺病灶或区段切除,4例患者初诊为乳腺脓肿行单纯切开引流,再发后行乳腺部分切除.43例患者术后随访9个月~3年,复发3例再次手术后无再复发.结论 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误治,确诊需病理.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但选择正确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很重要.

  • 胰岛细胞瘤132例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作者:栾炯地;李盈;张文智;冷建军;陈永亮

    目的 探讨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2年1月-2013年5月诊治的终经病理确诊的132例胰岛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组患者临床资料之间的差异.结果 132例患者,肿瘤位于胰头部56例,胰体尾部76例.行开腹肿瘤局部切除术69例,腹腔镜肿瘤局部切除术48例,开腹胰体尾切除术5例,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9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B超、CT、MRI、内镜超声、超声造影、DSA对胰岛细胞瘤检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镜手术切除与开腹肿瘤切除相比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应用各种影像学检查可提高胰岛细胞瘤术前诊断准确性,手术切除是治愈的唯一方法,腹腔镜手术切除是治疗胰岛细胞瘤的重要方法.

  • 转录因子Twist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在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

    作者:张同军;薛栋;刘敏;李新军;张成德;成丕光;巩本刚

    目的 探讨Twist介导的上皮间质转化在胰腺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2例胰腺癌组织中Twist、N-cadherin及Vimentin蛋白的表达,26例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结果 胰腺癌组织中Twist、N-cadherin及Vimenti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2%、59.5%和57.1%.Twist、N-cadherin 及Vimentin在26例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Twist、N-cadherin及Vimentin的表达均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神经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Twist与N-cadherin及Vimentin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呈正相关(r =0.506,P=0.001;r=0.417,P=0.006);N-cadherin及Vimentin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62,P=0.002).结论 Twist可能通过诱导胰腺上皮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促进胰腺癌侵袭转移.

  • 胰液完全外引流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

    作者:陈永兵;巨邦律;沈小青;于聪慧

    目的 探讨胰液完全外引流以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胰漏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军区总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完成的1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采用胰液完全外引流+胰腺空肠对端单层连续吻合,术后不应用生长抑素.结果 本组病例术中胰肠吻合操作简单,出血少,省时,手术时间为15 ~30 min,平均20 min.术后无一例发生胰漏,无一例发生胰肠吻合口出血和上消化道出血,术后随访4个月~3年,患者均无胰管断端狭窄引起的胰腺外分泌功能受影响的症状.结论 胰液完全外引流使胆汁胰液分流是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胰漏的关键.

  • 递进式策略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膜后感染回顾性研究

    作者:杭振宁;冯向英;王士祺;李树钧;王常青;李芝帆;吕艳香;赵青川;冯全新

    目的 探讨递进式策略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膜后感染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治疗的9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膜后感染的患者资料,其中传统治疗方法38例,递进式策略治疗方法56例.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并发症、住院天数、病死率情况.结果 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递进式策略治疗方法病死率(4/56 vs 8/38,P=0.047)、并发症(6/56 vs 12/38,P=0.029)均低于传统治疗组,新发糖尿病(10/56 vs 6/38,P=0.048)高于传统治疗组.结论 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膜后感染递进式策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能明显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治疗成功率.

  • “胆汁外引流”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宋小芹;赵冰;陈影;马丽;王璐;吴璟奕;费健;陈尔真;毛恩强

    目的 探讨“胆汁外引流”阻断胰腺坏死的作用与机制.方法 18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胆汁外引流组(BED组),每组6只.造模24h后,采用Schmidt评分标准对胰腺进行病理评分;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淀粉酶、脂肪酶的含量;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胰腺组织中血红素加氧酶-1、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 mRNA基因水平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胰腺组织中血红素加氧酶-1、核转录因子-κB p65蛋白水平表达.结果 BED组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低于SAP组[(13.3±0.8)vs(14.8±0.3)](P<0.05);并且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水平也较SAP组明显降低[(3.3±0.2)×103 IU/L vs(5.2±0.6)×103 IU/L];(1.3±0.2)×103 IU/L vs(4.2 ±0.5)×103 IU/L)] (P <0.05);BED组大鼠胰腺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以及核转录因子-κB p65蛋白表达均比SAP组降低[(16.41±5.20)vs(21.69±3.63);(17.18 ±3.55)vs(22.69 ±2.27);(3.76 ±0.58) vs(4.88 ±0.12)] (P <0.05);但是BED组胰腺组织内血红素加氧酶-1表达显著高于SAP组[基因水平:(5.61±1.66)vs (4.44±1.83);蛋白水平:(1.52 ±0.64)vs(1.05 ±0.56)] (P<0.05).结论 “胆汁外引流”可降低SAP大鼠胰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血红素加氧酶-1高表达相关.

  • 胰岛细胞移植术后远期疗效维持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德全;代文杰

    自1974年,明尼苏达大学Sutherland等实施了世界上首例人胰岛细胞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以来[1],到今天已经有将近40年的临床历史了.然而胰岛细胞移植术后的临床疗效仍然欠佳.有报道显示[2],尽管临床上已经改良实施了Edmonton方案,在胰岛细胞移植术1 000 d后也仅有12%的受者仍能维持胰岛素非依赖状态.目前认为,影响临床胰岛细胞移植术后疗效的因素主要包括免疫排斥因素和非免疫排斥因素导致的胰岛损伤、丢失.本文将主要针对胰岛细胞移植术后非免疫排斥因素对其术后疗效的影响,以及胰岛细胞移植术后功能性胰岛细胞的监测方法综述如下.

    关键词:
  • 胰腺颈体部实性假乳头状瘤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作者:党晓卫;李路豪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the pancreas,SPT)是一种少见的胰腺外分泌肿瘤,好发于年轻女性,在全部胰腺肿瘤中占1%~2%[1-3].SPT为低度恶性肿瘤,可发生于胰腺任何部位,病因尚不明确,术前诊断存在一定难度,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预后较好[1-3].SPT在胰腺颈体部的发病率约为34.6%[2],该部位的SPT位于胰头及胰尾之间,位置特殊,应慎重选择手术治疗方式,尽可能减少手术创伤.

    关键词:
  • 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反应期的“强化治疗方案”的进展

    作者:毛恩强

    尽管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治愈率已达85% ~ 95%,但住院时间、费用、开腹手术率以及5%~15%的病死率仍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发病72 h和急性反应期内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这就是我们提出的“强化治疗方案”.该方案具有3个特点:(1)时间(发病至接受治疗)依从性:必需治疗措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属于时间依从性范畴;(2)统筹性(3R原则):合适治疗措施(Right strategies)、合理实施顺序(Right sequence)和合理治疗场所(Right ward)的选择就是统筹性;(3)目标性:必需治疗措施的疗效是否达到目标以及周期性(4h评估疗效1次)评估就是目标性.

    关键词:
  • 乳腺癌合并乳腺转移淋巴瘤一例分析

    作者:王子函;王捷;朱红;葛智诚;张慧明;屈翔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1岁.主诉因发现左乳肿物15d入院.患者15d前无意中发现左乳无痛性肿物,无乳头溢液,无发热、消瘦、盗汗等.就诊于外院,行乳腺钼靶示:左乳外上象限可见密度略高于周围腺体结节影,略呈浅分叶状,大小约2.2 cm×1.3 cm,BI-RADS分级4级;左乳胸大肌前方不对称斑片状致密影,BI-RADS分级4级(见封三,图1).遂进一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既往史:甲状腺功能亢进20余年,口服他巴唑,已治愈并停药1年;2型糖尿病1年,口服二甲双胍、格列美脲治疗.体格检查:双乳对称,乳头位置及形态正常,无皮下静脉显露,无酒窝征或橘皮征,乳头无内陷.

    关键词:
  • 浅谈“可能切除胰腺癌”的临床价值

    作者:闫文貌;宋茂民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中恶性程度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胰腺癌的发病率居全球范围恶性肿瘤的第13位,但其病死率却居肿瘤相关死亡的第8位.由于受胰腺解剖学和胰腺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胰腺癌预后极差,诊断后生存期很短,约3/4的患者在确诊后1年内死亡[1].近30年来,尽管国内外学者针对胰腺癌开展了大量研究,但胰腺癌的生存率仍未见显著提高,胰腺癌的总生存率在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排名中依然位于后列.我国胰腺癌的诊治形势也十分严峻.在继续探索胰腺癌新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手段的前提下,现阶段推行胰腺癌诊治的标准化和流程化可能成为提高我国胰腺癌诊疗效果的一个有效方法.

    关键词:
  • 胰腺癌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张水军;朱长举

    胰腺癌是一种发病隐匿、进展迅速的恶性肿瘤,预后较差,其5年生存率甚至不到5%[1],传统的手术、放疗及化疗并不能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有关胰腺癌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还没有统一的认识,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遗传学的进步,有关胰腺癌新的发病机制及新的治疗方法越来越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下面就胰腺癌的诊治进展作一概述.

    关键词:
  • 胰肠吻合应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

    作者:高红桥;庄岩;杨尹默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而棘手的并发症,常可致感染及出血,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也是影响该手术广泛开展的主要因素.数十年来,胰瘘一直是涉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热点课题,不断有各种改良术式出现,以期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此并发症的发病率,如针对胰腺残端与消化道的重建方式,有端端或端侧套入式吻合;胰管空肠黏膜一黏膜吻合;胰管内不留置或留置支架,支架管内引流或外引流;胰肠与胆肠分别以独立肠袢重建消化道;胰胃吻合等.胰瘘的其他影响因素有术前因素,如患者性别、年龄、黄疸程度、营养状态、肿瘤原发部位等;术中因素如胰腺质地、胰管直径、术中失血量、引流管置入等;术后因素如生长抑素的预防性应用等.针对胰瘘的各种改良与尝试可谓门派林立,层出不穷,反映出胰瘘发生原因的复杂性.

    关键词:
  •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进展

    作者:刘霞;张培建

    随着消化内镜和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c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已广泛应用于临床.ERCP是经十二指肠镜,找到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注入造影剂后X线摄片,可逆行显示胰胆管,同时可行一些治疗性操作[1].ERCP诊断和治疗胆道结石、胆道肿瘤等胆道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取代了手术和经皮方法,此方法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术后生活质量高等优点,同时还降低了并发症发病率和病死率,充分体现了微创的优越性[2].尽管ERCP的诊治效用已得到了很好的证实,但常常与高发病率的术后并发症相联系.ERCP属于有创诊疗技术,其操作复杂,常常引起多种并发症,目前报道中并发症的发病率为5% ~40%[3].急性胰腺炎、出血、穿孔、感染都是ERCP术后的常见并发症.除此之外,心肺并发症、肠梗阻、气胸、纵隔气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肝脓肿、门静脉栓塞等也被报道过.通过ERCP放置的支架也可能引起一些相关的并发症,如支架移位、支架闭塞、胆管损伤、压迫周围器官等.本文将对ERCP常见的几种并发症进行介绍.

    关键词:
国际外科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