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国际外科学杂志

国际外科学

国际外科学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 국제외과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影响因子: 0.9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396/R
  • 国内刊号: 谷俊朝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ijs@cmaph.org
  • 曾用名: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 创刊时间: 197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国际外科学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胆囊结石的临床策略与个体化治疗

    作者:陈光彬;孙礼侠;刘丹峰;刘昌阔

    胆囊结石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形成是多因素、多环节、多步骤的过程,常伴有多种代谢性疾病.而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又受多种因素影响,因内外科临床医师在诊治策略上不尽相同,在“胆囊是否切除”这一命题上常困惑不已.本文在研究国内外胆囊结石诊治进展的基础上,结合临床治疗实践,就胆囊结石诊治过程中目前存在的问题、治疗的基本原则、个体化治疗的策略作一探讨,旨在增强基层医师及全科医师对胆囊结石的认识,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避免治疗的过度与不足,做到治疗“规范化”“个体化”,患者受益“大化”.

  • 肝硬化肝癌肝部分切除术后影响肝再生的抗纤维化因子研究

    作者:李梓豪;尹大龙;崔逸峰;姜洪池

    在我国,肝癌是排第三位的癌症死亡原因.肝部分切除术仍是目前治疗肝癌有效的办法.肝脏是具有强大再生能力的器官,其再生机制十分复杂.我国肝癌患者绝大多数伴有肝硬化,而肝硬化是影响术后肝再生的一个重要因素,肝硬化使肝脏的再生功能明显受损.然而,迄今为止,术后抗肝硬化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在临床上也始终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因此,深入研究抗纤维化的相关因子,如角化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乳脂肪球表皮细胞生长因子8、胶原绑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体外扩增的CD34+细胞,对于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主要简介与抗纤维化相关的因子,以便为以后使用单一因子或联合使用多种因子抗肝纤维化,为提高伴肝硬化肝癌肝部分切除术后余肝再生能力提供参考.

  • 加速康复外科对肝脏围术期代谢的影响

    作者:王谦;李大维;王翱卿;范逸群;金圣杰;蒋国庆;柏斗胜

    加速康复外科是指在围术期进行一系列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优化措施,以降低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等加速患者康复.肝脏手术创伤大,应激反应强烈,持续时间长,容易发生围术期代谢紊乱,加速康复外科通过在肝脏外科围术期进行一系列核心策略,以降低生理和心理的应激反应及其持续时间,稳定机体内环境,减少肝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实现患者快速康复,同时降低患者再住院及死亡风险,节省医疗费用.

  • 常规肝功能检测在大肝癌切除术肝储备功能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黄兴华;江艺;胡还章;杨芳;王华翔;吴爱平

    目的 探讨常规肝功能检测在大肝癌切除术肝储备功能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解放军福州总医院肝胆外科行大肝癌切除术的113例Child-PughA级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不同分为两组,其中肝功能恢复良好组105例,肝功能代偿不全组8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近似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或方差不齐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的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血小板、前白蛋白、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组间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1.983、-2.180、-2.608、-2.007、-3.577、-2.228、-2.575,P<0.05).Logistic单因素分析显示,血小板、总胆红素、前白蛋白是影响大肝癌切除术后肝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高总胆红素、低前白蛋白是大肝癌切除术后肝功能代偿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高总胆红素、低前白蛋白不是大肝癌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ROC曲线评估得出总胆红素的曲线下面积为0.880,P=0.000,95%CI:0.808 ~0.953,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84.8%;前白蛋白的曲线下面积为0.769,P=0.011,95% CI:0.648 ~0.891,敏感度为75.2%,特异度为77.5%.ROC曲线评估得出大肝癌切除术后预测肝功能代偿不全的总胆红素和前白蛋白佳阈值分别为17.55 μmol/L和0.18 g/L.结论 Child-Pugh A级肝细胞癌患者行大肝癌切除术,术前总胆红素<17.55 μmol/L且前白蛋白≥0.18 g/L时,术后肝功能恢复良好.

  • 姜黄素对人肝癌细胞HCC-LM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作者:陈光辉;张华鹏;唐红卫;阎冰;郭文治;李捷;张嘉凯;张水军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人肝癌细胞HCC-LM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究其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CCK-8法检测经不同浓度姜黄素作用后的人肝癌细胞HCC-LM3的生长抑制率,初步观察姜黄素对人肝癌细胞HCC-LM3作用.参考相关文献,以0μmol/L浓度组为空白对照,以2.5、5.0、10.0、15.0、20.0、40.0、60.0μmol/L为浓度梯度加入姜黄素,培养48 h后进行检测.依据CCK-8法检测结果,选择其中生长抑制率差异较明显的10.0、20.0、40.0 μmol/L的浓度组为实验组,并以0 μmoL/L浓度组为对照组,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克隆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Mcl-1、Bax、Bcl-2和Bcl-xL蛋白的表达水平.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CCK-8法检测显示,姜黄素浓度为2.5、5.0、10.0、15.0、20.0、40.0、60.0 μmol/L对应的人肝癌细胞HCC-LM3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71±3.45)%、(12.33±5.02)%、(20.07±5.60)%、(57.80±7.34)%、(78.37±6.53)%、(91.73±6.14)%和(96.18±3.45)%,提示姜黄素可抑制人肝癌细胞HCC-LM3的生长,并呈浓度依赖性.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提示,姜黄素能够抑制人肝癌细胞HCC-LM3的克隆能力,当姜黄素浓度>20.0 μmol/L时,人肝癌细胞HCC-LM3克隆形成受到显著的抑制.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细胞凋亡率依次为(5.20±1.44)%、(9.90±3.31)%、(55.67 ±5.29)%、(79.63±4.71)%,各实验组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姜黄素可诱导人肝癌细胞HCC-LM3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发现,经姜黄素作用后人肝癌细胞HCC-LM3中的Mcl-1蛋白表达降低(P<0.05),Bax蛋白表达增加(P<0.05),并呈浓度依赖性;而对Bcl-2抑凋亡蛋白家族另外2个主要蛋白Bcl-2和Bcl-xL则没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 姜黄素可抑制人肝癌细胞HCC-LM3的克隆、增殖,诱导人肝癌细胞HCC-LM3凋亡.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并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研究

    作者:陈超波;胡伟东;仇毓东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并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6年12月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21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一期缝合组,n=122)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T管引流组,n=93).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术后1周肝功能情况、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患者术后门诊、电话随访6个月.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组间比较使用x2检验.结果 术后住院时间:一期缝合组和T管引流组分别为(8.5±1.9)d和(12.5±2.4)d,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一期缝合组和T管引流组分别为(1 200±300)元和(1 400±500)元,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一期缝合组和T管引流组分别为11例和32例,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胃肠道恢复时间、术后1周肝功能、术后胆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均无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在良好的操作技术和严格把握手术指征的情况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并一期缝合安全可行,具有微创外科、加速康复外科的优势.

  • Rag1和Rag2/IL2rγ基因敲除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金华;许虎峰;孙晨阳;张春盼;孙广永;张栋

    目的 探讨Rag1和Rag2/IL2rγ基因敲除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淋巴细胞对天然免疫细胞的作用.方法 C57BL/6小鼠、Rag1基因敲除小鼠、Rag2/IL2rγ基因双敲除小鼠各10只,每种小鼠按简单随机化分组,分为假手术组和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每组5只小鼠,通过采用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肝内各种免疫细胞亚群的变化,并观察免疫系统缺陷小鼠,即Rag1基因敲除小鼠和Rag2/IL2rγ基因双敲除小鼠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情况及肝脏内细胞亚群的变化.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数据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通过比较假手术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的肝脏内浸润的免疫细胞亚群变化,发现肝脏缺血再灌注后CD4+T细胞、DNT细胞、NK细胞、NKT细胞、库普弗细胞、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均明显升高.Rag1基因敲除小鼠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库普弗细胞、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均比假手术组明显升高;与正常小鼠的肝脏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明显下降,从(1 776.25±219.37) U/L下降至(932.33±58.77) U/L(P =0.003,t =7.350),肝脏病理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坏死区域明显减少.Rag2/L2rγ基因双敲除小鼠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中性粒细胞比例较假手术组依然明显升高,但库普弗细胞和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的变化并不明显;与Rag1基因敲除小鼠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相比,血清谷丙转氨酶进一步降低,从(932.33±58.77) U/L降至(309.00±163.53) U/L(P=0.002,t=6.182).结论 Ragl和Rag2/IL2rγ基因敲除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均较C57 BL/6小鼠轻,T细胞和NK细胞均促进肝脏损伤.其中,T细胞对库普弗细胞、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募集的影响不大,而对NK细胞的肝脏浸润起到了促进作用;NK细胞可影响库普弗细胞和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的募集,而对中性粒细胞的影响甚少.

  • 手术时机选择对结石嵌顿性胆囊炎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作者:杨如高;连立之;张佳文

    目的 探讨结石嵌顿性胆囊炎患者在不同手术时机下的疗效及预后的差异.方法 收集2013年4月-2015年4月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所导致的急性胆囊炎患者93例,依据病程分为A、B两组,A组:病程在72 h以内,共43例;B组:病程超过72 h,共50例.对两组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1)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2)中转开腹情况;(3)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切口感染、胆漏等术后并发症的情况.采用门诊随访或电话随访的方式,询问患者相关健康状况并进行记录,随访截止日期为2015年10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使用x2检验.结果 (1)A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56.4±12.7) min、(37.8±4.6)h、(24.2±3.8)h、(58.3±14.3) ml、(4.8±2.9)d,B组分别为(82.5±15.8) min、(76.2±7.8)h、(53.8±7.8)h、(71.4±16.9) ml、(7.8±2.5)d,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中转开腹率为4.65%(2/43),显著少于B组18.00% (9/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 (2/43),显著少于B组16.00%(8/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结石嵌顿性胆囊炎的预后有明显的差异,病程在72 h内手术者其预后明显优于病程超过72 h者.

  • 尿激酶在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穿刺术中的应用

    作者:彭爱军;曹德茂;赵义;齐文涛;申宝玺;王鸿生;武永康;程诚

    目的 分析尿激酶联合微创穿刺外引流慢性硬膜下血肿与单纯行微创穿刺外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7年4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2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为微创穿刺外引流术及联合应用尿激酶的患者(n=116);B组为单纯应用微创穿刺术的患者(n=109),比较两组术后引流量、残余血肿量、术后影像学分级、术后复发差异性.两组之间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内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 A组术后48 h引流量为(52.41±7.86) ml,B组术后48 h引流量为(28.42±4.46) ml.A组在术后1、3个月血肿残余量分别为(23.35±4.18)、(15.31±6.15) ml,B组为(46.07±5.96)、(25.60±5.03) ml.A组术后影像学分级1级75例(64.7%),2级32例(27.6%),3级8例(6.9%),4级1例(0.9%);B组1级42例(38.5%),2级55例(50.5%),3级11例(10.1%),4级1例(0.9%).A组复发率为6.0%,B组复发率为15.6%.两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尿激酶能显著减少微创穿刺外引流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的血肿量,减少其复发,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 一种新型复苏液对海水浸泡伤小型猪电解质紊乱纠正的效果分析

    作者:乔治;陈志达;郗洪庆;唐云

    目的 研究应用新型复苏液对海水浸泡伤小型猪的电解质紊乱纠正的效果.方法 取4月龄贵州Ⅲ系小型猪2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配到A、B两组,每组各10只.使用单纯海水浸泡3h模拟海水浸泡伤模型,记录浸泡前后小型猪电解质指标的变化:A组使用0.9%氯化钠溶液静脉输注补液,B组使用新型复苏液静脉输注补液.记录两组输注后电解质变化并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浸泡前后电解质相关数据使用配对t检验,浸泡后分组补液后电解质相关数据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A组和B组小型猪经过海水浸泡后,pH值分别从7.39 ±0.06和7.39±.0.04下降到7.32±0.05和7.33±0.05,血清中K+浓度从(3.93 ±0.38) mmol/L和(3.93 ± 0.42) mmol/L升高到(4.35±0.33) mmol/L和(4.37±0.14) mmol/L,Cl-浓度分别从(93.38±4.29) mmol/L和(92.88±3.79)mmol/L升高到(102.80±4.29)mmol/L和(103.50 ±2.46) mmol/L,血清中Na+浓度分别从(140.64±4.99) mmol/L和(140.69±4.72) mmol/L下降到(136.80±4.32) mmol/L和(136.90±3.03) mmol/L(均P<0.05).两组分别经过0.9%氯化钠溶液和新型复苏液补液后,B组使用新型复苏液小型猪的pH值从7.33±0.05升高到7.38±0.04(P< 0.05),血清中K+浓度和Cl-浓度分别从(4.37 ±0.14) mmol/L和(103.50±2.46) mmol/L下降到(3.87 ± 0.25) mmol/L和(94.15±4.23) mmol/L(P =0.005,P=0.007).血清中Na+浓度从(136.90±3.03) mmol/L回升到(139.30±3.06) mmol/L(P=0.038).A组0.9%氯化钠溶液补液后各项指标未见显著性变化.结论 新型复苏液对小型猪电解质紊乱纠正效果显著,证明该复苏液对海水浸泡伤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复发性肝内外胆管结石一例分析

    作者:尹大龙;刘连新

    肝内外胆管结石是胆道外科常见的良性疾病,在我国西南、华南等地区高发.肝内外胆管结石病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胆管梗阻、胆管感染和肝实质破坏,因此黄志强院士提出的“去除病灶,矫正狭窄,通畅引流”仍是目前治疗肝胆管结石的基本原则[1].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手术方法主要有胆管切开取石术、经皮经肝胆管结石取出术、肝部分切除术、肝门部胆管狭窄修复重建术、胆肠吻合术和肝移植术等方法.近年,随着微创理念深入人心,包括免T管技术、经皮经肝胆道镜等技术和腹腔镜,机器人等微创手段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治疗当中[2-3].不论何种方法和方式,预防结石复发依旧是肝内外胆管结石治疗的目标,但又是很难实现的“瓶颈”.复发肝内外胆管结石病例在经历过初次或者多次手术和治疗后,再次复发往往病情复杂,病程曲折,常常合并有胆管反复感染、肝内外胆管结石同时存在、胆管囊性扩张,甚至肝脏萎缩、增生、局部癌变等多种变化.

    关键词:
  • 三维影像技术引导下复杂肝癌精准肝切除术的评估与实施

    作者:侯建存;张雅敏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不断进步,三维(Three-dimensional,3D)影像技术应运而生并日益精进,它与外科技术不断融合,促进现代外科进入了精准时代.2009年,董家鸿和黄志强[1]率先提出的“精准肝脏外科”理念目前已得到业界广泛认可,特别是近出版的《精准肝切除专家共识》[2],从术前评估、手术决策、手术规划、手术操作、麻醉处理以及围术期管理各环节全面地规范了精准肝切除术的临床实践过程,必将对肝脏外科起到引领和推动作用.该理念旨在追求彻底清除目标病灶,同时大限度地减少肝脏和全身创伤侵袭,而达到这两者平衡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数字化医学特别是3D影像技术的应用.在复杂肝癌精准肝切除的评估与实施中,3D影像技术尤为重要.

    关键词:
  • 精准肝切除术主要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李方平;赖星;龚建平

    自德国外科医师Langenbuch成功完成世界首例肝脏切除术后,肝脏外科经历了规则性肝叶切除、肝段切除及精准肝切除.21世纪,随着解剖学、影像学、计算机科学、外科手术器械及检测仪器的进步,精准肝切除术迅猛发展.精准肝切除术旨在彻底清除目标病灶的同时,确保剩余肝脏结构完整和功能性体积大化,并大限度控制手术出血和全身创伤侵袭,终实现患者大获益[1-2].与传统肝切除相比,其减轻了肝切除术后炎症反应[3],缩短了大肝癌及复杂肝癌(邻近重要管道肝肿瘤)患者肝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等[4-5].然而,术中出血、胆漏、重要管道的误伤以及腹腔镜下操作引起的气体栓塞等并发症仍然是目前影响手术成功率、病死率和术后恢复的主要因素[6-8].因此在参考精准肝切除术专家共识基础上[9],加强这些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 晚期肝癌的外科切除指征探讨

    作者:周振宇;胡志刚;肖治宇;王捷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四位的常见恶性肿瘤及第三位的肿瘤致死病因.我国每年有分别超过40万的原发性肝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1],其中85%~90%以上为肝细胞癌,即肝癌.根据目前国际上的肝癌BCLC分期,可大致将肝癌分为早期、中期、晚期和终末期四期[2].根据2012年欧洲肝病学会肝癌诊治指南的数据表明,晚期肝癌患者未经治疗的1年生存率只有34% [2-3].另有数据显示,约80%的肝癌患者在初次诊断时已处于晚期[4].因此,针对晚期肝癌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对改善我国肝癌患者总体治疗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 浅谈精准肝切除术

    作者:李玉民;陈昊

    1888年,德国外科医师Langenbuch完成了世界首例择期肝切除手术.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肝切除术已由传统手术模式逐渐向精准肝切除方向发展.2007年,Fan[1]报道了“以肝中静脉为导引的精准肝切除”技术,“精准肝切除”这一概念首次被提出.精准肝切除是指依赖于生物医学和信息技术发展演变的一种肝脏手术技术的新概念.精准肝切除旨在通过精确切除病变组织,大程度地保留解剖结构的完整性,控制术中出血、避免全身多系统损伤,使患者获得佳的术后恢复[2].随着我国学者不断的研究及完善,精准肝切除的理念不断系统化,且逐渐引领着国际肝胆外科的前沿风向.

    关键词:
  • 肝脏超巨大血管瘤的精准外科治疗

    作者:刘笑雷;杨志英

    血管瘤是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体检的大规模普及,其检出率越来越高,文献报道的发病率为0.4% ~20%[1].肝脏血管瘤是否需要治疗,取决于是否引起症状,这与血管瘤的直径大小直接相关.早,肝脏巨大血管瘤的定义为直径大于5 cm[2-3],但实际直径在5 ~ 10 cm的肝脏血管瘤患者较少合并临床相关症状,不需要治疗.因此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将肝脏巨大血管瘤定义为直径大于10 cm[4-6].但对于直径更大的血管瘤如何定义,其有何特殊的临床表现,治疗方面有何特殊性,尚无相关文献报道.笔者通过回顾病例,发现直径在20 cm以上的肝脏血管瘤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也有其特殊性,需引起重视.

    关键词:
  • 基于精准肝切除理念的肝脏储备功能评估

    作者:崔梦莹;盛基尧;张学文

    1888年,德国Langenbuch成功完成首例肝脏切除术,标志了肝脏外科的诞生.随后,肝脏外科经历了不规则“盲目”肝切除、规则性肝叶切除、不规则局部肝切除、解剖性肝段切除等发展阶段.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信息科学、医学影像学及电外科技术的发展,精准肝切除的理念应运而生.精准肝切除遵循“大化去除病灶、优化保护肝脏、小化创伤侵袭”的原则.其中,精准的肝脏储备功能评估是精准肝切除理念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精准的肝脏储备功能评估及功能性残余肝体积评估能够指导术者进行为合理的手术规划,进而达到彻底清除目标病灶的同时,确保剩余肝脏解剖结构完整和功能性体积大化,终使患者获益多[1-3].因此如何进行个体化肝脏储备功能的精准评估是肝脏外科临床研究中的重要命题[4].

    关键词:
  • 左肝蒂横断式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的新方法介绍

    作者:陈焕伟

    由于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各种肝实质离断器械的不断涌现,近几年来腹腔镜肝切除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3].截至2016年,全世界范围内腹腔镜肝切除术完成的例数已超过9 000例[4],完成的术式除各个肝段的切除外,还包括各种大范围的肝切除,如左、右半肝的切除[5-6].腹腔镜肝切除开展过程中大的技术难点是术中出血的控制,肝实质离断过程中的出血主要来自肝蒂和肝静脉,肝静脉的出血主要是通过降低中心静脉压来控制,而来自肝蒂的出血则主要是通过控制入肝血流来减少出血.控制入肝血流的方法,除了常用的Pringle法外,目前采用更多的是半肝血流阻断技术[7],半肝血流阻断技术又分为鞘内解剖和鞘外解剖两种方法,文献报道的腹腔镜左半肝切除多采用Glisson鞘内解剖左侧肝蒂的方法[8-9],即分别结扎左肝动脉、左门静脉和左肝管,在开放肝切除手术中解剖这些管道结构是比较容易和安全的,但在腹腔镜下解剖这些管道结构是有一定的困难和风险的,有时甚至需要中转开腹.本文介绍一种Glisson鞘外解剖左侧肝蒂横断式腹腔镜左半肝切除的新方法.

    关键词:
  • 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防治

    作者:焦守斐;栗光明

    目前,原发性肝癌是我国第四位的常见恶性肿瘤及第三位的肿瘤致死病因,肝切除术是能使肝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主要手段[1],而肝切除术后80%左右的患者早期死亡是由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Posthepatectomy liver failure,PHLF)导致.本文拟对PHLF的防治现状进行探讨.

    关键词:
国际外科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