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国际外科学杂志

国际外科学

国际外科学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 국제외과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 主办单位: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影响因子: 0.9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1-5396/R
  • 国内刊号: 谷俊朝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ijs@cmaph.org
  • 曾用名: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 创刊时间: 197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学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国际外科学杂志编辑部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诊治进展

    作者:毛枫枫;章佳新

    浆细胞性乳腺炎又称导管周围乳腺炎或乳腺导管扩张症,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病因尚不明确,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易误诊为乳腺癌.早期诊断和分期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手术.目前对该病的治疗方法尚无一致认识,现代医学仍以手术治疗为主,中医主张内外兼治,彻底切除病灶同时保证美容效果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综述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 NF-κB信号通路在胰腺癌转移调控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杜永星;由磊;任晓霞;刘子文;赵玉沛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之一,绝大多数患者终死于其广泛转移.多种基因介导的细胞信号通路参与了胰腺癌侵袭和转移的调控.核因子-κB是其中关键的调控通路之一.研究发现,核因子-κB通路对细胞增生、凋亡抵抗、血管形成、上皮间质转化、炎症反应和应激反应等一系列与转移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并且可以上调Hedgehog、MMPs等介导转移的信号通路,为临床医师更好地理解胰腺癌转移的调控机制,进一步寻找高敏感性的肿瘤标志物及选择性强的治疗靶点提供了新的思路.

  • 胰岛素瘤的治疗进展

    作者:柳瑞军;曹农

    胰岛素瘤是来源于胰岛B细胞的一种罕见肿瘤,病因不明,起病隐匿.其临床表现多样化,再加上胰腺解剖的复杂及缺乏有效的定位诊断及良恶性判断方法,误诊率高,治愈率低,考虑到部分患者无法耐受手术或不愿手术治疗,胰岛素瘤的治疗始终是临床中的难题之一.除手术治疗外,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治疗手段,本文将胰岛素瘤的各种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60例临床分析

    作者:慈红波;任昊;田广磊;唐加热克;朱峰;朱兵;管圣;戈小虎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09年1月-2013年12月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出现脑出血1例,脑梗死2例,轻度伸舌偏移2例.结论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方式.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关键在于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提高手术技巧和有效防治并发症.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管支撑外引流与非引流的Meta分析

    作者:罗涛;吴传有;龚建平;李生伟

    目的 系统评价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管支撑外引流与非引流术后胰瘘的发病率、总的并发症发病率、病死率以及住院天数.方法 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等,查找关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管支撑外引流与非引流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4个随机对照试验,总共416例患者,术中行胰管支撑外引流的患者207例,未行胰管支撑引流的患者20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行胰管支撑外引流与未行胰管支撑引流相比,行胰管支撑外引流能够显著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病率[RR =0.57,95% CI(0.41,0.80),P=0.001],尤其是胰管直径≤3.0 mm者的术后胰瘘的发病率[RR =0.55,95% CI(0.37,0.82),P=0.003]和质地较软胰腺者的术后胰瘘的发病率[RR =0.67,95% CI(0.45,0.99),P=0.040],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RR =0.79,95% CI(0.64,0.98),P=0.030],缩短住院天数[WMD=-3.98,95% CI(-6.42,-1.54),P=0.001];两组在胰管直径>3.0 mm者的术后胰瘘的发病率[RR =0.37,95% CI(0.08,1.83),P=0.220],以及总的术后病死率[RR =0.86,95% CI(0.28,2.65),P=0.800]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行胰管支撑外引流能减少术后胰瘘的发病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天数,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研究经验

    作者:刘振勇;戴家瑗;曹海波

    目的 探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优势.方法 将2012年8月-2014年5月收治的244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两组:传统手术组与腹腔镜手术组,各122例,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手术瘢痕、并发症和复发等情况.结果 腹腔镜手术组发现对侧隐性疝52例(46.4%),与传统手术组在手术时间[单侧:(16.1±5.3)min vs (14.3±4.4) min]、[双侧:(29.2±6.4)min vs (31.4±5.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2±1.1)mL vs (2.9±1.4) mL],切口瘢痕、复发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未发生阴囊血肿和医源性隐睾;术后疼痛、下床活动间、阴囊水肿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且允许探查对侧鞘状突,与传统手术相比更为安全可靠.

    关键词: 儿童 腹股沟 腹腔镜
  • 生物补片加强开放与内镜组织结构分离技术修复腹壁缺损

    作者:宋致成;顾岩

    目的 比较基于生物补片加强的开放组织结构分离技术与内镜组织结构分离技术修复腹壁缺损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普外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9例基于生物补片加强的开放组织结构分离技术和内镜组织结构分离技术修复腹壁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开放组织结构分离技术修复者11例,行内镜组织结构分离技术修复者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平均随访(14.96±8.89)个月,两组患者均无缺损复发,术中平均出血量:开放组织结构分离技术组(362.18 ±517.15) mL高于内镜组织结构分离技术组(255.00±148.03) mL;平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开放组织结构分离技术组(195.00±71.93) min、(20.45±0.28)d分别低于内镜组织结构分离技术组(211.75±70.79) min、(24.50±12.49)d;切口并发症发病率:开放组织结构分离技术组(18.2%)高于内镜组织结构分离技术组(1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生物补片加强的开放组织结构分离技术与内镜组织结构分离技术均可有效用于腹壁缺损的修复重建,内镜组织结构分离技术在降低切口并发症发病率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还需大样本、长期的临床随访进行证实.

  • CIP2A和c-Myc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薛栋;李超;刘敏;李新军;张成德;成丕光;张同军;夏修良;巩本刚

    目的 探讨胰腺癌组织中CIP2A和c-Myc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2例胰腺癌组织及26例癌旁组织中CIP2A和c-Myc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CIP2A在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4%和7.7%;CIP2A在26例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Myc在胰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3%和11.5%;c-Myc在26例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P2A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c-Myc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01).经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CIP2A和c-Myc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689,P<0.001).结论 CIP2A和c-Myc过表达共同促进胰腺癌侵袭和转移,推测CIP2A与c-Myc在胰腺癌进展过程中发挥正反馈调节作用.

  • 手术治疗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瘤肝转移的Meta分析

    作者:周宇;宋树祥;陈平;石磊;王昊;柳欣欣

    目的 通过对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瘤肝转移患者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对照研究的系统分析,探讨手术治疗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瘤肝转移的价值.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的相关随机研究,按照Cochrane推荐的文献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共有10组研究中心的1 567例患者的数据纳入进行Meta分析.结果 单纯手术切除治疗与药物(奥曲肽)治疗、全身放化疗、经动脉治疗、射频消融术等非手术治疗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瘤肝转移相比较,3年生存率(OR:0.07,95%CI:0.02,0.22;Pheterogeneity=0.93,P<0.00001)及5年生存率(OR:0.19,95% CI:0.15,0.24;Pheterogeneity=0.11,P<0.0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治疗组的3、5年生存率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组.结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瘤肝转移的首选治疗方法,其安全有效且较其他非手术治疗在生存期方面具有较好的优势.

  • ST与PTA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的Meta分析

    作者:吴智慧;李震;化召辉;刘仕睿;黄必润;张文广;丁鹏绪;王志伟;徐鹏

    目的 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支架置入(ST)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的效果.方法 检索1990年4月-2014年4月发表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评价.结果 15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中的2 752条肢体被纳入,其中ST组1 307条,PTA组1 445条.ST组手术成功率高于PTA组(RR:1.10,95% CI:1.01,1.19,P=0.02),手术并发症发病率也高于PTA组(RR:1.89,95% CI:1.23,2.88,P=0.003),但术后1年再狭窄率低于PTA组(RR:0.83,95%CI:0.71,0.97,P=0.02),术后1年再干预率也低于PTA组(RR:0.71,95% CI:0.57,0.90,P=0.004).结论 对于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ST短期效果优于PTA.

  • 腰疝的诊断及现代治疗方法

    作者:李俊生;嵇振岭

    腰疝属于腹壁疝的一种,是位于侧后腰部的腹壁薄弱或者缺损,相对于其他腹壁疝而言,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国内外文献也多为个案报道.腰疝根据发病机制,可以分为先天性腰疝(20%)、原发性腰疝(55%)以及继发性腰疝(25%),后者也称为获得性腰疝[1].先天性腰疝一般从婴幼儿时期就有,为胚胎期腰背部筋膜或者肌肉发育不良,往往同时伴有其他的发育异常.Orcutt[2]报道,几乎所有的先天性腰疝都发生在腰下三角.而获得性腰疝多为手术或者外伤所致,多发生在腰上三角,可能与在该部位进行手术相关,从解剖上看该部位也是侧后方腰壁薄弱的部位[3].

    关键词:
  • 肝静脉压力梯度在门静脉高压症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党晓卫;李路豪

    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病情复杂,可出现诸多临床症状,其中以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为凶险,危及生命.肝静脉压力梯度(Hepatic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HVPG)是反映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可间接反映门静脉压力,是直接诊断门静脉高压的参考标准,2005年BavenoⅣ研讨会上指出,HVPG是预测门静脉高压症曲张静脉进展的可靠指标[1].本文主要就HVPG在门静脉高压症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 闭孔疝一例诊治探讨

    作者:满艺;尹注增;李超;王荫龙

    闭孔疝作为腹外疝的一种,占全部疝的0.05%~0.14%[1],临床罕见.由于缺乏特异性症状和典型体征,容易误诊漏诊,造成延误治疗,预后不良.有文献[2]报道,闭孔疝的病死率为12% ~ 70%.本文结合临床报道1例闭孔疝,探讨如何早期正确诊断与及时有效地治疗闭孔疝.

    关键词:
  • 闭孔肠管壁疝两例误诊分析

    作者:李传宝

    闭孔疝是指腹腔脏器通过闭孔管向股三角突出的腹外疝,临床上罕见,占疝疾病的0.05% ~1.4%[1],临床医师对此罕见病因认识不足,误诊率较高.闭孔肠管壁疝是指肠管壁的一部分嵌顿于闭孔处,肠管未进入股三角内,在临床上更难诊断,术前确诊率低.近两年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普外科共收治2例闭孔肠管壁疝患者,术前均误诊,本文结合病例及文献作以下分析.

    关键词:
  • 腹壁疝外科治疗的概念和今后发展趋势

    作者:唐健雄

    无张力疝修补术自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开始大规模推广以来,已经在疝和腹壁外科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我们现在要考虑和重视的工作应该是怎样更规范地发展我国疝外科领域,使之有可持续性的发展.本文对现代疝和腹壁外科的一些理念进行了更新,例如各类疝的概念、手术方法、术后康复、生活质量、复发率、外观效果以及远期预后等.

    关键词:
  • ProGripTM自固定补片改良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

    作者:梁存河;王荫龙

    疝是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绝大多数是腹外疝,而在腹外疝中腹股沟疝占90% ~ 95%.美国、加拿大和一些欧洲国家的有关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腹股沟疝的发病率为1‰~ 5%‰[1].在我国尚无全国性的腹股沟疝流行病学资料.目前有代表性的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包括平片修补法(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充填式网塞修补法(Rutkow术式)和腹膜前修补术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极大地降低了术后复发率,但随之术后疼痛、异物感等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据报道,疝修补术后1年的慢性疼痛发病率为0.7%~28.7%,结合每年接受手术的患者的庞大基数(美国每年超过80万例疝修补术),术后疼痛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2].

    关键词:
  • 耻骨上疝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作者:张小桥

    耻骨上疝(又叫耻骨旁疝)是一类少见的腹壁疝[1].由于其发病率极低,许多临床医师对这一类型的疝缺乏足够认识;而另一方面,由于耻骨上疝位于腹壁边缘,其手术方法不同于一般的切口疝,本文结合笔者自身体会,就耻骨上疝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

    关键词:
  • 腹股沟疝术后并发症及其原因分析

    作者:蒋松松;陈刚;张凯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为常见的疾病,从传统疝外科修补术到迄今广泛应用的无张力疝修补术、网塞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各种术式的并发症也被学者认知,有文献报道腹股沟疝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2%~4%[1],术后复发、感染、慢性疼痛等为常见并发症,本文将对腹股沟疝术后并发症及其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
  • 疝外科的新诊治进展(摘译)

    作者:谷俊朝

    非中线腹疝的内镜治疗Laparoscopic management of nonmidline ventral hernia[J].[印度]Lal R,Sharma D,Hazrah P,et al.J Laparoendosc Adv Surg Tech A,2014,24 (7):445-450.简介 腹部疝可能是原发疝或者切口疝,并可分类为中线腹疝或者非中线腹疝.非中线腹疝比较罕见,并且由于其可变的解剖学位置、手术时不同患者姿势的差异以及缺少足够补片固定的侧方空间,通过内镜治疗非中线腹疝还存在许多技术性问题.本文对临床中进行的非中线腹疝手术进行了回顾性探讨.受试者和方法 183例患者符合腹部疝标准,其中25例(13.66%)为非中线腹疝.

    关键词:
国际外科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