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제사군의대학학보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
  • 主办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0-2790
  • 国内刊号: 61-1060/R
  • 发行周期:
  • 邮发: 52-8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樊代明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阿昔洛韦预防唇术后疱疹的疗效

    作者:张蓉

    0 引言 皮肤内色素刺入是一项比较新的纹饰美容方法. 我中心自20世 纪80年代中期开展纹唇术以来,已有1000例用此方法美容,大多疗效满意,仅部分患者出现术后疱疹,推测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 我们于1997-01/2000-01选择512例进行观察,并试用药物预防及治疗 ,结果表明,术后立即使用阿昔洛韦,能有效地预防疱疹的发生.1 材料和方法 随机双盲法抽取512例接受纹唇术,年龄21~52岁,均 为女性,随机分为3组:第1组352例,纹唇术后不给以任何药物;第2组80例,纹唇术后服用病毒灵(0.2 g,3次.d-1),并辅以牛黄解毒片(1片,3次.d-1),共用3 d, 术后出现疱疹者服用阿昔洛韦片(0.2 g,5次.d-1);第3组80例,纹唇术后服阿昔 洛韦片(0.2 g,5 次.d-1),共用4~5 d.

  •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磁共振成像

    作者:尤志军;方虹;刘满生;韩月东;赵海涛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MRI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越来越 受到重视,特别是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的诊断MRI显示出较大优越性. 我们用MR成像 仪检查主动脉夹层27例,现就其成像方法介绍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主动脉夹层27(男19,女8)例,平均年龄44(12~66)岁,临床 症状主要表现为胸或(和)腹部撕裂样剧痛,双上肢血压不一致等.

  • 一种简便实用的肿瘤体外侵袭模型

    作者:常恒;张殿忠;马保安;文艳华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侵袭细胞 ,鸡胚,培养基,琼脂小牛血清,胰蛋白酶,HIPES恒温培养箱,CO2孵箱,倒置显微镜等.1.2 方法 ①细胞球体的制备:用弯头吸管将长满瓶壁的瘤细胞层横割 划成面积约1 cm2的方块,倒出培养液,加入适量2 g.L-1的胰蛋白酶(不含EDTA)消化液 ,在倒置显微镜下边消化边观察,当划痕处出现细胞层卷起后立即终止消化,倒出消化液,加入含150 g.L-1小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3~5 mL,吹打细胞使其呈小片状脱落,将细胞小片连同培养液一起移入底部铺有20 g.L-1 琼脂的培养瓶内,置37℃ CO2(50 mL.L-1)孵箱内培养2~3 d即成细胞球体; ②球体器官块的制备:取孵 育9d的鸡蛋,用750 mL.L-1的酒精消毒后,超净台中从气室侧打开蛋壳,将鸡胚移入灭菌 的培养皿中,剪开胸腔,取出心脏,剪去心房及大血管,用不完全培养液冲洗后将其剪成0.4 mm3的小块,将组织块移到200目的细胞筛上,再清洗2次后,移入底部铺有20 g.L-1琼脂的培养瓶中,加RPMI

    关键词: 肿瘤侵袭 体外 模型
  • 周围性面神经炎物理治疗96例

    作者:徐伟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96例,分为甲、乙两组. 甲组58(男30,女28) 例,年龄17~62岁;乙组38(男20,女18)例,年龄20~63岁. 两组病程均为6~30 d.1.2 方法 电脑中频治疗仪(CM2000),北京产;场效应治疗仪,甘肃产 . 甲、乙两组患者治疗时,电脑中频仪板状电极30 mm×80 mm两块并置于患侧茎乳突孔及表情肌处,20 min.d-1,10次为1疗程. 甲组治疗时,还同时使用场效应治疗仪,其板状电极10 mm×15 mm置于患侧茎乳突孔及表情肌处,重叠于电脑中频仪板状电极之上,30 min.d-1,10 次为1疗程. 乙组患者仅使用中频仪治疗. 疗效标准:痊愈:症状及体征消失,患侧面肌功 能完全恢复,面部外观恢复正常. 显效:症状及体征明显恢复,面部外观基本对称. 好转:症状与体征有所改善,面部不对称. 无效:症状与体征无改.

  • 手术救治严重肝外伤56例

    作者:张红亮;郑松振

    0 引言 我院外科1982-08/1999-06共收治肝外伤188 例,其中严重肝外伤56例,均急诊手术治疗,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男50例,女6例,年龄5~68(平均46.6)岁. 其中挤压伤8例;打架伤12 例;坠落复合伤16例;车祸伤12例;猎枪伤1例;钝器伤7例. 伤后入院时间0.5~20 h. 有 弥漫性腹膜 炎52例,合并休克6例,腹穿抽出不凝血48例,占全部肝外伤的85.7%. B超检查46例,阳性 36例,CT检查18例,阳性16例.1.2 方法 本组急诊手术54例,短期观察再手术2例,其中单纯修补缝合2 6例,清创后肝部分切除10例,半肝切除3例,大网膜包盖2例、填塞8例,纱布压迫1例,凝 血酶、可溶性止血纱布填塞6例.

  • 国人单个心房肌细胞的分离及活性鉴定

    作者:张荣庆;梁延春;程何祥;贾国良;周更须;蔡振杰

    0 引言 加拿大学者Bustamante等[1]于1982年首次报道了人单个心房肌细胞的分离方法 ,以后许 多外国学者采用改良的Bustamante法成功分离人单个心房肌细胞[2]. 目前国内人 单个心房肌 细胞分离方法尚未见报道. 我们参考国外单个人心房肌细胞的分离方法,经过改良,成功地 分离出100例患者的心房肌细胞,建立了适合我国人种的心房肌细胞的分离方法. 本方法的 建立,为直接研究我国人心房肌细胞在生理及病理情况下生物学特性的改变提供了物质基础 ,对于心房疾病(如心房纤颤)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研究,可以在不用动物模型的条件下 ,在细胞乃至分子水平直接进行.

    关键词: 心肌 细胞分离
  • 湿化器的性能与维护管理

    作者:曹德森;刘光荣

    0 引言  湿化器是呼吸机必需的辅助装置,其作用 :①减小机械通气对心肺系统的刺激,提高患者对机械通气的适应性;②保持肺泡湿润,增 强 其活性,促进气体交换;③保持气道和气道分泌物的湿润,有利于吸痰和防止气道阻塞. 总 之,对缩短呼吸机的脱机时间和提高脱机率具有重要意义.1 湿化器的原理与性能 患者吸入气体的湿化通常可 采用冷水湿化、加热湿化、超声雾化湿化和热湿交换湿化等几种方式. 吸氧常采用冷水湿化 ,呼吸机采用加热湿化,而另外两种不太常用. 完成湿化功能的装置叫湿化器,根据湿化实 现的方式不同,也相应地分为:冷水湿化器、加热湿化器、超声雾化湿化器和热湿交换湿化 器(人工鼻)等几类.

    关键词: 通气机 呼吸 湿化器
  • 胰蛋白酶预处理在人角质形成细胞传代培养中的应用

    作者:马翠玲;李春英;刘玉峰;李志强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①KC的培养:无菌条件下手术取人包皮,尽量剪除皮下组织,置于1.5 g.L-1 Dispase液中4℃ 18~24 h. 将真表皮分离,取表皮分别置于2.5 g.L-1胰蛋白酶0.1 g.L -1二乙胺四乙酸二钠(EDTA)及含100 mL.L-1血清的DMEM中吹打成单细胞悬液,离心300 g.min-1 ,10 min,弃悬液,KC无血清培养基(GibcoBRL)重悬细胞,调整细胞数至1×103.L-1, 接种 至6孔培养板,24 h后换液. 当细胞生长至80%~90%汇合时1∶2传代.1.2 方法 ①分组:KC传代时分为两组,预处理组:细胞约80%汇合时, 加入2.5 g.L-1胰蛋白酶0.1 g.L-1 EDTA,当胞体开始回缩时吸除胰酶,终 止消化,此时,基本上无细胞脱落. 继续培养12~18 h,2.5 g.L-1胰蛋白酶0.1 g.L-1 EDTA消化,KC胞体回缩变圆 ,细胞接近脱离瓶(皿)壁时终止消化,1∶2传代. 对照组:当KC 80%~90%汇合时2.5 g.L -1胰蛋白酶0.1 g.L-1 EDTA消化,至KC胞体回缩变圆,细胞接近脱离瓶壁时终止消化,1∶2传代; ②计算细胞贴壁率:首次传代接种后3,6,16和24 h分别记数200个细胞,计算平均细胞贴壁率; ③吖啶橙和溴化乙锭染色:在第6,8,10代传代接种前取细胞悬液10 μL加吖啶橙和溴化乙锭混合物10 μL,轻轻摇匀置室温5 min,荧光显微镜下记数200个细胞,观察细胞受损情况,计算活细胞比率; ④按文献方法计算细胞倍增次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1].

  • 乳腺切除术全麻中用异丙酚和N2O 30例

    作者:王锐安;柴伟;杨永慧;赵晖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乳腺癌单纯切除或根治手术30(女29,男1)例,年龄30~60(平均45)岁 ,身体质量45~75 kg,ASAI-Ⅱ级,平均手术时间2 h.1.2 方法 术前im安定10 mg,阿托品0.5 mg或东莨菪碱0.3 mg,麻醉诱 导静注异丙酚2~2.5 mg,本可松0.1 mg.kg-1,咪唑安定0.2 mg.kg-1,快 速行气管插管,接英国PENLON AM1000麻醉 机,行机械通气. 日本COLIN BX-5监护仪,美国NECLLOR-2500气体分析监测仪,术中持续 监 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末CO2,N2O浓度. 诱导插管后即开通微量泵输注异丙 酚 ,速度以10 mg.(kg.h)-1的合并吸入600 mL.L-1 N2O维持麻醉. 术中间 断追加本可松维持肌松 . 麻醉结束,停止输注异丙酚(一般在手术结束前15 min), N2O (手术结束前10 min). 患 者清醒以呼之睁眼、握手,吞咽、呛咳反射恢复,拔管后能简单应答为标准. 术后观察24 h.

  • 吡啶-2,6(1H,3H)二酮生物碱对兔血小板聚集和TXB2,6-keto-PGF1α产生的影响

    作者:杨俊旺;刘莉;鲁润华;汪汉卿

    目的 研究吡啶-2,6(1H,3H)二酮生物碱(SH1)对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和胶原(COL)诱导兔血小板聚集和TXB2和6-keto-PGF1α生成的影响. 方法 用比浊法和放射 免疫法. 结果 SH1 0.8~3.0 mmol.L-1能显著地抑制2.0 μmol.L -1 ADP, 33.3 μmol.L-1 AA和20.0 g.L-1 COL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并有良好的量效关系. SH1 3.0 mmol.L-1抑制TXB2产生,而增加6-keto-PGF1α 产生,并因此6-keto-PGF1α和TXB2的比值增加. 结论 SH 1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和TXB2产生,同时增加6-keto-PGF1α产生.

  • 中国男人全血比粘度参考值与海拔高度的曲线模型分析

    作者:卫海燕;葛淼;李伟芳;傅海燕

    目的 为制定中国男人全血比粘度参考值的统一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 HTH〗方法 收集了 中国584个单位用毛细管法测定的37 750例健康男人全血比粘度参考值,用曲线回归分 析的 方法研究了其与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 发现随着海拔高度的逐渐增 大,男人全血比粘 度参考值按指数律也在逐渐的增大,相关性很显著(R=0.890);推导出了一个曲线回归 模型=4.35×1.000132x±1.07. 结论 如果知道了中国某地 的海拔高度,就可以用回归模型估算这 个地区的男人全血比粘度参考值. 依据男人全血比粘度参考值与地理因素的依赖关系把中国 分为青藏区,中部区,东部区3个区.

  • 逆转录酶抑制剂对卵巢癌细胞株HO-8910细胞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作者:李红梅;辛晓燕;杜辉;王健;王德堂

    目的 研究逆转录酶抑制剂(AZT)对卵巢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TR AP-ELISA方法检测卵巢癌HO-8910细胞在AZT作用前后端粒酶活性的变化, 以流式细胞仪 分析 细胞周期的改变. 结果 AZT作用后的HO-8910细胞端粒酶活性明显受抑制 , 且细胞的G2/M期DNA含量明显增高. 结论 AZT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 端粒酶活性.

  • 似昼夜节律与学习效应对脑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

    作者:付兆君;马瑞山

    目的 探讨似昼夜节律和学习效应对脑事件相关电位P300成分的 影响. 方法 8名被试者在非连续的5 d的实验中每天在5个时间点(7:00, 12:0 0, 16:00, 20:00和0:00)重 复相同的听觉Oddball模式测试以诱发脑事件相关电位(ERP). 然后测量各次的ERP P 300 成分,得到其潜伏期及波幅. 结果 P300波幅和潜伏期随着一天中 时间变化而变化. 上午的 P300波幅明显高于下午的波幅. 重复测量也使P300波幅从第1个实验日的平均13.0 μ V降至 第5个实验日的9.2 μV. P300潜伏期随着重复测试的增加出现了习服, 它从第2个 实验日 的平均350.6 ms缩短为第5个实验日的平均343.5 ms. 结论 似昼夜节 律和学习效应对脑事件相关电位P300成分的波幅和潜伏期均有影响.

  • 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对小鼠移植瘤转移的影响

    作者:王冰水;易南;王晓莉;罗二平

    目的 研究不同方式掺钕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对小鼠移植瘤生 长及转移的影响. 方法 99只近交系615小鼠,分为4组,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应用输 出功率5 W的Nd-YAG激光进行不同方式的照射,照射能量密度800 J*cm-2,照射后第8日观察 肿瘤的生长及肺转移情况. 结果 不同方式激光照射组的肿瘤肺转移程度明显低 于对照组(P<0.01),封闭照射组肿瘤生长慢于对照组(P<0.01). 结论  不同方式的Nd-YAG激光治疗可减少小鼠肿瘤肺转移,提示Nd-YAG激光除体腔应用外,可结合手术治疗或其他种类 激光治疗以减少肿瘤转移.

    关键词: 激光 小鼠 肿瘤转移
  • 水蛭提取物对大鼠脑血栓后脑组织MDA,SOD和NO含量的影响

    作者:杨文清;王俊卿;XIE Yan-Hua;YANG Wen-Qing;WANG Si-wang;谢艳华;WANG Jun-Qing;王四旺

    目的 探讨光化学法诱导大鼠脑血栓形成中丙二醛(MDA),NO和SOD含量 的变化及 水蛭提取物(EFH)对其脑组织保护作用的机理. 方法 采用光化学法诱导大 鼠大脑中动脉 (MCA)脑血栓形成 模型,观察脑缺血后及药物作用后4 h,24 h脑组织匀浆中MDA,SOD和NO的含量变化. 结果 大鼠脑缺血后4 h 时MDA的含量增高,24 h明显增高;24 h时EFH治疗组 MDA含量明显降低,由(4.77±0.24) mol*L-1降为(2.51±0.44) mol*L-1 (P<0.05),与模 型组相比24 h时SOD的活性明显增高(P<0.05). NO含量在脑缺血后4 h降低,24 h时与 假 手术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 结论 光化学诱导大鼠脑血栓形成, 其脑组织的损伤与MDA及NO的神经细胞毒性作用有关,EFH可清除MDA的生成,减少SOD消耗, 降低NO的毒性, 对缺血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 性激素受体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作者:林旭明;宁莫凡;晋援朝

    目的 探讨甲状腺肿瘤与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酶联亲合 组化法对手术切除的甲状腺标本100例进行ER及PR检测,其中甲状腺癌35例, 甲状腺腺瘤19 例, 结节性甲状腺肿22例, 正常甲状腺组织24例. 结果 ER及PR的 阳性率分别为:甲状腺癌49 %和71%;甲状腺腺瘤37%和42%;结节性甲状腺肿18%和22%;正常甲状腺组织4%和8%. 甲状腺 癌和腺瘤组织中ER及PR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甲状腺正常组织(P<0.01~0.05 ). 年龄 <40岁组的甲状腺癌ER阳性率,明显高于>40岁组(P<0.05). 女性甲状腺癌PR的 阳性率明 显高于男性(P<0.05). 结论 甲状腺良、恶性病变及正常组织 中均可检测到ER及PR,以甲状 腺癌组织中含量高,甲状腺腺瘤次之. 女性激素很可能是诱发甲状腺癌的重要因素,分化 型甲状腺癌可能是女性激素依赖性肿瘤,ER及PR的检验有助于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 人活体小肠移植受体血清IL-8与排斥反应相关

    作者:董光龙;王为忠;吴国生;宋维亮;季刚;李琦;金伯泉

    目的 观察我国首例活体部分小肠移植受体围手术期趋化因子IL-8的变 化及其与移 植物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 方法 双抗夹心ELISA法测 定受体术前及术后 1~140 d血清IL-8动态水平. 结果 受体血清IL-8水平在术后1 d显著升 高(2.44 μg.L-1 vs 0.26 μg.L-1),且于次日迅速下降(1.70 μg .L-1),术后 4 d达术前水平. 血清IL-8的第2个高峰 出现于术后67 d发生移植物急性排斥反应时(1.47 μg.L-1),但高度较第1次低,恢 复较第1次慢,在术后96 d达术前水平. 结论 在人活体部分小肠移植中, 血清IL-8水平与移植物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急性排斥反应密切相关,可作为重要的小肠移植 物急性排斥反应的信号之一.

  • 脂质体包裹TGF-α反义脱氧寡核苷酸抑制人大肠癌细胞的增殖

    作者:何勇;周峻;吴金生

    目的 研究用转化生长因子α (TGF-α)反义脱氧寡核苷酸(ASODN)对人 大肠癌 细胞株HR8348生长增殖的作用,探讨大肠癌治疗的新途径. 方法 采用人 工合成的TGF-α反 义及无关对照ODN经阳离子脂质体包裹后转染人大肠癌HR8348细胞. 采用MTT法,[3H]- TdR掺 入实验,细胞周期分析,裸鼠体内接种等方法测定瘤细胞体内外增殖的变化. 结果  经TGF- α反义ODN处理的HR8348细胞与对照组HR8348细胞相比,体外增殖速度减慢(细胞增殖抑制 率达71%),DNA合成受抑,裸鼠体内成瘤率下降(25% vs 100%). 结论 TGF-α反义ODN能有效抑制大肠癌细胞的体内外生长增殖,可用于实验性肿瘤基因治疗 研究.

  • 主动免疫治疗复发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作者:张菊;闫小君;段杰;严泉剑;候瑜;苏成芝;曹云新

    目的 观察以树突细胞疫苗为主的主动免疫治疗,对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致反复复发生殖器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39例反复复发3次以上, 顽固型尖锐湿疣患者,按知情同意原则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首先行冷冻或高频电刀治疗,以去除大部分疣体组织, 随后对照组用干扰素、抗病毒药物治疗,治疗组则采用主动免疫治疗. 结果 治疗组复发率 为20%,复发间期平均4 wk,细胞免疫功能有显著改善;对照组复发率80%,复发间期 7 d. 结论 主动免疫治疗方法对于反复复发、顽固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 生殖器尖锐湿疣有显著疗效,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和非心房纤颤患者心房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

    作者:周更须;蔡振杰;梁延春;张荣庆;贾国良

    目的 观察风湿性心脏病(RHD)心房纤颤(AF)患者心房肌细胞内是否存在 Ca2+超载. 方法 急性分离RHD伴AF和非AF患者的心房肌细胞,用Fl uo-3作为钙指示剂,用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细胞内Ca2+浓度. 结果  A F组心房肌细胞内Ca2+浓度明显高于非AF组心房肌细胞内Ca2+浓度(517±98) n mol.L-1 vs (262±65) nmol.L-1,两组间差异显著(P<0.01). 结论 RHD伴AF患者心房肌细胞内存在Ca2+超载.

  • 瘢痕疙瘩真皮-表皮连接区结构的组织形态学变化

    作者:姜笃银;陈璧;贾赤宇;董茂龙;徐明达

    目的 观察瘢痕疙瘩(Ks)真皮表皮连接(DEJ)区结构变化. 方法 对瘢痕疙瘩浸润部、增生部和老化部及其正常皮肤(NS)标本,采用组织学、免疫组化laminin, vWF标记和DEJ区结构扫描电镜观察. 结果 DEJ区laminin和基底膜厚度、真皮乳 头密度和乳头间孔穴密度,表皮内面基底细胞质膜皱襞密度、孔穴密度及其粘附细胞密度(EACD),真皮乳头层微血管密度(MVD)等指标,各组均有显著的病理改变. 统计学处理:浸润部>增生部>老化部或(和)正常皮肤(t, P<0.05~0.01). 除真皮乳头和基底细胞质膜皱襞密度外 ,MVD或EACD与其他指标的均数间呈明显正相关(t, P<0.05~0.001, r=0.372 ~0.681). 结论 Ks不同部位DEJ区结构有显著不同的病理改变,可能与真皮乳头的微血管增生和阻塞及免疫细胞向表皮内大量浸润有关.

  • 颌面创伤住院患者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

    作者:薄斌;周树夏;顾晓明;刘旭峰

    目的 分析颌面创伤住院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其影响因素,为医护人员进行医疗预防和康复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SCL-90(Symptom check li st-90)症状自评量表和自制的心理卫生相关因素调查表,对我院1998- 10/1999-09,126例颌面创伤住院患者进行心理测试. 结果 颌面创伤患 者SCL-90总分平均(154±62)分. 阳性项数目平均为(32±25)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1). 颌面创伤住院患者SCL-90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1). 按显著性高低排列,前4位的分别为抑郁、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 颌面创伤患者SCL-90总均分级别构成符合正态分布. 结论 颌 面创伤住院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群.创伤事件和医源性应激是影响患者心身 健康的两个主要原因.

  • SV40大T抗原在人脑肿瘤中的表达

    作者:甄海宁;章翔;张志文;梁景文;刘先珍;黄文晋;张萍

    目的 探讨SV40早期区域基因编码产物大T抗原(Tag)的表达及与抑癌 蛋白p53,pRb 的相互作用在人脑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共沉淀结合银 染色及Western印迹 法检测65例人脑肿瘤及8例正常人脑组织中 Tag的表达,并对18例和15例Tag阳性瘤组织分别 检测Tag-p53和Tag-pRb复合物的形成. 结果 SV40 Tag在人脑肿瘤中广 泛表达, 阳性率为66% (43/65),而8例正常人脑组织均无Tag表达,二者差异显著(P< 0.05);分别检测18例 和15例Tag阳性瘤组织,均发现Tag可与p53,pRb形成特异性复合物. 结论 SV40 Tag的表达 与人脑肿瘤的发生有一定关系;SV40 Tag与p53,pRb形成特异性复合物并导致其失活,可能 是SV40致人脑肿瘤发生的一个重要机制.

  • 黄贝平甲胶囊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功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作用

    作者:李晓苗;陈建宗;张南雁;李源;南耘;赵伯钦

    目的 了解黄贝平甲胶囊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作用. 方法 将105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他巴唑组和他巴唑组. 采用放射免疫法 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分别测定甲状腺激素和T淋巴细胞亚群. 结果 中药+他 巴 唑组比他巴唑组明显降低甲状腺激素水平(P<0.01),改善甲状腺大小,调节T淋巴细 胞亚群比例(P<0.01). 结论 黄贝平甲胶囊可作为甲状腺功能亢进 症患者治疗措施之一.

  • RT-PCR分析肉芽组织生长过程中VEGF及β3整合素mRNA的表达

    作者:张聚良;王岭;晋援朝;黄庆生;金卫林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及β3整合素mRNA在肉芽组织血管 生成中表达的动态变化. 方法 采用RT-PCR法定量分析人正常皮下组织 、 增殖期肉芽组织(伤后7~12 d)及成熟期肉芽组织(伤后30~35 d)VEGF及β3整合素mRNA的 水平. 结果 在正常皮下组织中,VEGF及β3整合素mRNA呈低表达,而在 增 殖期肉芽组织中表达升高,待肉芽组织完全成熟后二者的表达又有所降低. 结论  VEGF及β3整合素mRNA的水平与肉芽组织的血管生长过程呈动态相关,提示两种蛋 白质可能在肉芽组织血管生成中发挥调节作用.

  • DNA聚合酶-I Klenow片段原位检测缺血性神经元的DNA早期断裂

    作者:徐若华;万琪;王洪典;张巍;李兵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雄性4 mo龄左右SD大鼠36只,体质量250~350 g, 本校实验动物中心提 供 ;DNA聚合酶-I Klenow大片段、biotin-dATP, dGTP, dCTP, dTTP购自美国Gibco公司.1.2 脑缺血模型 按文献[1]方法建立前脑缺血模型.1.3 动物分组及组织切片制备 36只大鼠随机分组,实验组每组4只,假 手术对照组每组2 只,分缺血再灌注1, 2, 3, 6, 24和72 h 6个时间点,各组于相应时间点取脑,将其快速包 埋于干冰中,选择视交叉部位切片,片厚10 μm,储存于-70℃冰箱备用.1.4 方法 玻片晾干,在40 g.L-1多聚甲醛固定30 min, 0.01 mol.L-1 PB S漂洗5 min×3次;在37℃湿温箱中,用含有10 μmol.L-1的dGTP, dCTP, dTTP标记 的dATP和40 U.mL-1的E.coli Klenow片段及50 mmol.L-1 Tris-HCl, 1 0 mmol.L-1 MgCl2, 50 mmol.L-1 NaCl的混合液(pH 8.0)孵育1 h, 0.01 mol.L-1的PBS液终止反应,然后在PBS/小牛血清白蛋白(0.5 g.L-1)中洗5 m in,再将生物素-卵白素-辣根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 1∶300, Sigma)在PBS/小牛血清白 蛋白中孵育1 h,后用0.5 g.L-1 DAB在PBS (0.01 mol.L-1 pH 7.4)和0.5 g.L-1 H2O2中显色.

  • 人胚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的成功建立

    作者:许汉鹏;杨浩;鞠躬;刘淑娟;杨荣华;苟琳

    本研究通过体外的无血清培养技术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成功地 从临床流产的胚胎中建立起人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干细胞培养体系,培养出人胚神经干细胞 系, 并初步比较了人神经干细胞和小鼠神经干细胞的体外生长特性,为进一步探讨有关神经干细 胞的细胞学特性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模型,这也是国内首次成功建立的人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 模型.

  • 胰岛素抵抗与冠心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黄久仪;石丘玲;徐德忠;李良寿;孙长生;阎明晓;王嫣;贾国良;李兰荪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及其他危险因素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 方 法 选择住院确诊的冠心病患者84例为病例组,排除冠心病的住院患者或健康体检者163例为对照组,对冠心病常见危险因素进行调查,检测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血脂、脂蛋白(a)等相关指标,用单因素 和多因素分析计算危险因素的优势比(OR)及OR 95%可信限(95%CI),比较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敏感性等指标. 结果 病例组的空腹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胰 岛素敏感性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高血压病史、高脂饮食 习惯、冠心病家族史,脂蛋白(a)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其OR分别为2.49, 2.55, 3.23, 2.51和3.76,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是冠心病的保护因素,OR值为0.2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被筛选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的变量分别为高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胆固醇水平和每日吸 烟量. 结论 空腹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和(或)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与冠 心病的发病有病因学联系(P<0.05),吸烟、高血压病史、高脂饮食习惯、冠心病家族史、脂蛋白(a)水平升高 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是冠心病的保护因素.

  •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的转位表达与肝(癌)细胞凋亡的关系

    作者:郑建勇;李江;李开宗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的转位表达与肝(癌)细胞凋亡的关 系及其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CV核心区抗原和NS3区抗 原在肝硬变(LC)和肝细胞肝 癌(HCC)组织中的分布,同时对连续切片进行原位凋亡检测并计算凋亡指数. 结果  HCV核 心区抗原定位于肝细胞或肝癌细胞的胞质或胞核中,在LC组织中,核心抗原呈弥漫或灶状分 布于肝细胞胞质,偶见胞核阳性的肝细胞,阳性率为60.7%;核心抗原在癌组织中以核阳性 分布为主,阳性率为37.6%,癌旁肝组织以胞质阳性为多见. HCC中HCV核心抗原的核阳性率 (75.0%, 15例/20例)明显高于其在LC(17.7%, 6例/34例)及癌旁肝组织(11.8%,2 例/17例 )中的阳性率(P<0.05);在HCC中,HCV核心抗原核转位表达的癌组织的AI值(0.174 ±0.093)显著低于胞质阳性的癌组织(0.512±0.113,P<0.01). HCV NS3区抗原定 位于肝细胞或肝癌细胞的胞质中,在LC和HCC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3.6%和39.6%. 未发现H CV NS3区抗原的表达与肝(癌)细胞凋亡的相关性. 结论 HCV感染与我国 LC,HCC的发生关系密切,HCV核心抗原在肝癌组织中常发生核转位表达,这种核转位表达抑 制了肿瘤细胞发生凋亡,从而促进肿瘤组织的进一步恶化.

  • 新的人抗HBsAg抗体Fab 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作者:廖琪桦;高辉;陈南春;杨安钢;陈苏民;粟宽源;余宙耀

    目的 从已构建的人抗-HBsAg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出结合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的特异的人噬菌体抗体(Fab段),并进行基因序列分析. 方法 对噬菌体 抗体库进行三轮 “吸附-洗脱-扩增”的筛选,使特异性噬菌体抗体得到了富集. ELISA实验和ELISA竞争抑 制 实验鉴定出乙肝表面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同时对筛选出的克隆进行基因序列分析. 结果 得到与乙肝表面抗原特异结合的抗体,并通过基因序列分析证明为抗乙肝HB sAg的抗体. 结论 得到的抗乙肝HBsAg的特异抗体为下一步表达纯化工作 奠定了基础.

  • HPV感染阳性角朊细胞的原代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作者:严泉剑;张菊;闫小君;段杰;张宇梅;赵锦荣;苏成芝

    目的 培养人原代乳头瘤病毒(HPV)感染阳性皮肤角朊细胞, 观察其生 物 学特性. 方法 取患者新鲜疣体及正常包皮皮肤组织, 用胰酶消化法培养 角朊细胞, 观察其生长情况, 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图, 用PCR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上述细胞 . 结果 HPV阳性角朊细胞(PK)在1640液中生长情况良好, 增殖速度较正 常 角朊细胞快. 结论 PK细胞在1640液中生长情况良好, 适合作为HPV感染 动物模型用于进一步研究.

  • 用于撞击伤研究的信号处理、同步撞击控制器研制

    作者:荆西京;王健琪;杨国胜;王海滨;李洪义

    论述了XZ-1型信号处理、同步撞击控制器的信号处理电路和同步控制电 路的设计,该系统可应用于胸部、脑部、腹部等撞击伤的研究项目,是同步撞击系统的主要设备.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不同人群HCV RNA定量研究

    作者:

    目的 了解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不同人群血清HCV RNA水平,比较 定性和定量PCR结果,探讨 HCV含量与血清ALT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和逆转录巢式定性PC R同时检测136例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HCV RNA,并测定定量PCR (+)者血清ALT. 用相关系数分析HCV RNA 含量与血 清ALT的关系. 结果 定性PCR阳性率为80.88%,定量PCR阳性率为77.94%. 两者相对符合率 为94.12%. 定量PCR (+)血清(106例)HCV RNA含量在107.04~1010.96拷贝 *L-1. 无症状献血员HCV RNA含量显著低于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变和肝细胞癌患者( P<0.05),肝细胞癌患者血清A LT水平显著低于慢性丙型肝炎(P<0.05). HCV RNA滴度与血清ALT呈正相关(r=0.61, P<0.01). 结论 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 病毒复制水 平上升在肝损伤和肝病进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臂旁核-丘脑间接联系的研究

    作者:

    目的 观察臂旁核(PBN)内向丘脑腹后内侧核(VPM)投射神经元和三 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 c)向臂旁核投射纤维和终末的分布,以及两者之间的突触联系. 方法 HRP 逆行追踪与生物 素葡聚糖胺(BDA)顺行追踪相结合的双标技术,标记结果分别在光镜或电镜下观察. 结果  将HRP注入VPM后,在光镜下可见HRP逆标神经元主要位于同侧的臂旁外侧核、Kolliker-Fus e (KF)核和臂旁内侧核. 将BDA注入Vc后,BDA顺标纤维和终末也主要见于同侧旁外侧核、KF核 和臂旁内侧核,对侧丘脑VPM、丘脑后核和丘脑胶状质核也有BDA顺标纤维和终末,但臂旁核 内 的BDA顺标纤维和终末明显多于丘脑诸核团. 在臂旁核内,HRP逆标神经元的主要分布区与BD A顺标纤维和终末的主要分布区重叠. 电镜下在臂旁核内可见,Vc向臂旁核投射的BDA 顺 纤维和终末与臂旁核向丘脑VPM投射的HRP逆标神经元形成以非对称性为主的轴-树和轴-体 突 触. 结论 大鼠中枢内存在Vc-PBN-VPM间接联系通路,该通路在面口部 躯体感觉信息(包括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和调控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 去肾上腺大鼠垂体内IL-6水平的变化PCR定量技术的辅助分析

    作者:

    目的 探测白细胞介素-6 (IL-6)是否与垂体前叶中的神经纤维的营 养效应有关.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对去肾上腺大鼠垂 体中的IL-6表达 进行形态观察,并试用两种微量PCR方法对同一组织中的IL-6进行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的定 量检测.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分析,阳性物质主要存在于垂体前叶滤泡星 形(FS)细胞中,但 其含量变化却不甚清晰. PCR定量分析,IL-6在上述两个水平上的表达均有增加,且基因激 活时间上于术后24 h. 结论 IL-6变化与ACTH无关,可能参与下丘脑-垂 体-肾上腺(H PA)轴以外的垂体前叶功能调节的其他路径,譬如通过神经支配而发挥影响.

  • 人肿瘤坏死因子α单链抗体的原核表达和活性分析

    作者:

    目的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抗人TNF-α单链抗体(ScFv),并分析 它的结合活性和中和活性. 方法 在获 得抗人TNF-α E6ScFv的基础上,用热诱导载体pBV220在大肠杆菌中表达E6ScFv蛋白. ELIS A测定抗体的结合活性,实时BIA技术确定亲和常数,L929 细胞毒试验分析其中和活性. 结果 克隆了抗人TNF-α E6ScFv基因的热 诱导载体pBV220在大 肠杆菌中,经42℃热诱导,得到了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27 000的重组蛋白质,表达 量占菌体 总蛋白的18%. 对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E6ScFv进行了复性和亲和层析纯化,并进一步证实: ①E6ScFv具有与hTNF-α结合的活性,其结合表位与亲本抗E6单克隆抗体(mAb)相同;②E6S cFv与hTNF-α的亲和常数为3.71×104 M-1;③E6ScFv具有中和hTNF-α细胞毒作 用的活性. 结论 以上结果有助于ScFv拮抗TNF-α的治疗.

  • 日本脑炎病毒内影像组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鉴定

    作者:

    目的 制备具有内影像作用的分泌日本脑炎病毒(JEV)抗独特型单 克隆抗体(AId mAb)杂交瘤细胞系. 方法 以传统免疫法和硝酸纤维素膜 (NC膜)皮下包埋免疫法,用具有高中和 活性的抗JEV mAb 2H4和2F2分别免疫BALB/c小鼠,按常规方法融合,经多种ELISA、表面 等 离子共振和动物免疫实验筛选并鉴定具有内影像作用的AId mAb. 结果 获 得了3株可分泌AId mAb的杂交瘤细胞系. 结论 所获AId mAb均以能模拟JE V抗原,为JEV受体的分离、纯化提供了条件.

  • 抗人血小板/T细胞活化抗原1(PTA1)不同表位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作者:

    目的 研制一套可识别PTA1分子不同功能性表位的单克隆抗体(mAb). 方法 采用亲和层析法从血小板裂解液中纯化的天然PTA1分子免疫BALB/c 小鼠,以间接ELIS A筛选阳性杂交瘤,并以PTA1 cDNA转染COS7细胞,进行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鉴定 mAb的特异性. 竞争结合试验确定mAb识别PTA1分子的表位. 纯化的PTA1经SDS-PAGE后,转 移到PVDF膜,确定mAb是否可用于Western blot. 结果 共获得7株可稳定 分泌mAb的杂交瘤 细胞株,分别命名为FMU1,FMU2,FMU3,FMU4,FMU5,FMU6和FMU7. 所有mAb与纯化天然PTA 1和PTA1/Ig融合蛋白均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均可识别PTA1 cDNA转染的COS7细胞. 流式细 胞仪检测阳性荧光峰型与PTA1阳性对照Leo A1 mAb的荧光峰型相似;7 株mAb识别PTA1分子 的5个不同表位;FMU1,FMU2,FMU4,FMU5,FMU6和FMU7可应用于Western blot. 结 论 成 功地制备7株抗PTA1分子的特异性mAb,这些mAb可分别识别PTA1的5个表位,为PTA1分子结构 与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 人环氧合酶-2(hCOX-2)编码基因的克隆及其反义核酸转染胃癌细胞的初步研究

    作者:

    目的 环氧合酶-2与肿瘤发生的关系已成为肿瘤研究的新热点之 一. 本研究旨在获得hCOX-2 编码基因序列,构建其正、反义真核表达载体,并用反义重组载体转染COX-2高表达的胃癌 细胞,以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作用及其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按文献报道的hCOX-2 核苷酸序列设计合成PCR引物,利用总RNA抽取试剂盒从COX-2高表达的培养的人胃癌细胞系 SGC 7901中提取细胞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再用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序列. PCR产物经DNA序 列测定证实后,利用引物5端引入的EcoRⅠ, XbaⅠ酶切位点,通过粘端连接,将 所获目的 基因分别按正、反两个方向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 对两种重组质粒分别进 行相应的酶切鉴定. 采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用COX-2反义核酸转染SGC7901细胞,经G418筛 选 后,随机挑选细胞克隆. 通过RT-PCR检测COX-2 mRNA水平的变化. 结果 应用RT-PCR反应扩 增获得大小约1.9 kb的特异性片段. 经DNA序列分析,证实与文献报道的hCOX-2编码区序列 一致. 重组正义表达载体pcDNA3.1/hCOX2(+)用EcoRⅠ,XbaⅠ双酶切后,产生大 小约5.4 kb,1.9 kb的片段;重组反义表达载体pcDNA3.1/hCOX2(-)通过PstⅠ酶切, 产 生大小约4.5 kb, 1.5 kb与1.3 kb的片段,与预期结果相符. 转染细胞经筛选后,随机挑选 、扩增了3个细 胞克隆,其中1个细胞克隆稳定表达COX-2反义核酸,RT-PCR提示其COX-2 mRNA水平显著 下 降. 结论 成功克降了hCOX-2编码基因序列,并构建了其正、反义真核表 达载体. 反转录PC R是克隆基因的简便、有效方法. 为扩增高GC含量的cDNA模板,可在PCR引物中加入限制性内 切酶位点,可以方便地实现基因的定向克隆. COX-2反义核酸在胃癌细胞系SGC7901中得到 稳定转染,转染细胞COX-2 mRNA表达显著受抑制.

  • 胚胎小鼠下丘脑培养状态SRIF神经元的发生免疫细胞化学研究

    作者:

    目的 研究胚胎小鼠下丘脑培养状态下SRIF神经元的发生. 方法 采用原代分离培养的方法 ,将胚胎小鼠下丘脑进行体外分散细胞培养,观察了下丘脑细胞的生长分化过程,并且对培 养不同时间的细胞作生长抑素(SRIF)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阳性神经元记数,各种形态神经元 所占的百分比统计. 结果 胚胎小鼠下丘脑SRIF阳性神经元在体外生长发 育不同时间细胞指 数不同:7 d时为24±2, 10 d时为34±2, 12 d时为34±3, 14 d时为104±6, 16 d时为68±5, 20 d时为29±1,其中在培养14 d时,SRIF阳性神经元达到高峰,以后 出现下降趋势. 而且神经元的形态、单极、双极、多极神经元的数目以及突起呈色深浅 在 发育过程中也有较大的变化,各种占比例较大神经元出现的时期也不一样,其中,单极在培 养 10,14,16 d时分别占52.3%, 60.0%, 43.3%. 双极在培养10, 14, 16 d时分别占30.7%, 20 .7%, 30.1%. 多极神经元 在培养7,12,20 d时分别占81.5%, 90.1%, 67.3%. 结论 ①在培养状态 下,下丘脑不同核 区的细胞发育速度不同,并且随时间点的变化呈现规律性变化;②不同类型的SRIF神经元的 发育随着不同的时间点呈现出不同比例很可能反映一些SRIF神经元的功能发生了转化;③体 外培养状态下SRIF神经元的发育可能反映在体SRIF神经元的情况.

  • 模拟失重大鼠脑血管周围肽能神经支配的可塑性变化

    作者:

    目的 探讨模拟失重是否可引起动脉血管周围神经支配发生可塑性 变化. 方法 以尾部悬吊 大鼠模型模拟失重时的血液动力学影响. 以免疫组织化学(ABC-GDN)方法,观察对照(CON) 、 尾部悬吊4 wk(SUS-4)和恢复1 wk(REC-1)大鼠脑血管周围肽能神经的变化. 结果  与CON组比 较,脑动脉上述神经在SUS-4组变得更清晰、染色更深,而在REC-1组纤维变得模糊且不连 续. 定量观察表明,上述几种神经纤维的密度在SUS-4组显著升高,以大脑前动脉为例, 含NPY、含CGRP及含SP神经纤 维的密度较CON组分别升高70%,78%及111%(P<0.01);而REC-1组各段血管,则有降 低的趋 势,但多未达到显著程度. 结论 脑动脉周围肽能神经对模拟失重引起的 血液动力学改变颇 为敏感,可发生支配增强的适应性变化;解除后,则先经历支配减弱阶段,再恢复至正常水 平.

  • 大鼠睾丸前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及其受体cDNA的克隆和序列测定

    作者:

    目的 研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hyrotrophin-releasing hor mone, TRH)及其受体(TRH receptor, TRH-R)在大鼠睾丸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和在生殖发育调节中的作用. 方 法 以大鼠 睾丸组织总RNA为模板,依据大鼠下丘脑中的前TRH和垂体中的TRH-R cDNA设计引物,进 行反 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ction, RT-PCR),对 特 异性片段进行序列测定. 结果 从大鼠睾丸组织中获得了前TRH和TRH-R的 cDNA片段,其核苷 酸序列与大鼠下丘脑中的前TRH和垂体中的TRH-R cDNA序列完全一致. 结论 首次用RT-PCR的方法从大鼠睾丸组织中获得了前TRH和TRH-R的cDNA克隆.

  • 汉滩病毒感染成龄鼠模型用于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

    目的 建立汉滩病毒感染成龄鼠的模型,以进行mAb的保护实 验. 方法 将7~8 wk BALB/c小鼠于感染病毒前1 d及感染后1 d, 2 d和4 d ,分别经腹腔注射环磷酰胺65 mg*kg-1 ,总剂量为260 mg*kg-1,观察其发病及死亡情况,并检测其体内不同脏器中 汉滩病毒 抗原的分布及滴度. 用mAb对上述感染小鼠进行保护实验. 结果 经环磷酰 胺处理的成龄鼠 ,由汉滩病毒隐性感染变为急性致死性感染(死亡率达100%). 其发病症状与汉滩病毒感染的 乳鼠类似,平均发病与死亡时间较感染乳鼠晚2~3 d, 且较为规律和集中. 汉滩病毒抗原在 感染的成龄鼠和乳鼠体内的分布及滴度基本相同. 用mA b对感染的成龄鼠和乳鼠分别进行保护实验,结果完全一致. 结论 经环磷 酰胺处理的成龄鼠,可作为汉滩病毒和HFRS研究用的动物模型.

  • 人胎盘脱氢表雄酮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作者:

    目的 观察脱氢表雄酮(DHEA)在人胎盘的定位及其含量的周龄变化. 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定量方法. 结果 人胎盘两层滋养层 细胞和基质细胞均呈DHEA免疫反应 性,反应物质分布于胞质,胞核无免疫反应. 在人胎盘绒毛的不同发育阶段中,DHEA的相对 含量随周龄的增加而增加. 结论 DHEA对胚胎及胎盘的发育可能具有重要 的调节功能.

  •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大鼠纹状体内分布的生后发育研究

    作者:

    目的 了解大鼠纹状体内的钙离子基因相关肽(CGRP)在纹状体 和苍白球内分布的 生后发育变化. 方法 对出生后1 d~1 a的大鼠脑行冠状组织切片,尔后进 行CGRP的ABC法免 疫细胞化学染色. 结果 CGRP在纹状体的近尾侧部主要分布在纹状体的边 缘区,为大量的密 度很高的免疫反应阳性纤维,在纹状体的远尾侧部几乎遍布整个尾壳核,但以其外侧缘和腹 侧为多,在尾壳核的外侧部形成一条浓密的阳性纤维带. 苍白球内可见少量的CGRP免疫反应 纤维存在,多靠近苍白球的内侧缘. CGRP在纹状体内分布的生后发育特征为:P01时边缘区 有少量阳性纤维分布,P05时形成带状纤维分布,P10时尾壳核腹外侧部有阳性纤维分布,P3 0以后同成年. 结论 CGRP在纹状体和苍白球内具有独特的分布特征和生后 发育规律.

  • 人胸部电阻抗成像和铜测量电极系统初步研究

    作者:吴小明;董秀珍;秦明新;尤富生;付峰;刘锐岗;史学涛

    目的 由铜构建的32测量电极,安置于人体胸部,观察肺呼吸时胸部电 阻率的变 化情况. 方法 用铜片制成32电极,固定于成年健康男性胸部进行测量, 用等位线反投影算 法对数据进行图像重构计算. 结果 获得了胸部电阻率在肺呼吸时的变化 图像,图像显示肺在呼吸前后,肺部区域电阻率变化为明显. 结论 用 铜实现的电极系统可以进行电阻抗断层成像(EIT),而且EIT功能成像的特点也得到了进一 步证实.

  • 种群生长的非线性差分方程模型及稳定性分析

    作者:赵东涛;李文潮;陈长生

    目的 寻求种群生长的数学模型. 方法 差分方程理论 . 结果 建立了描述种群生长的非线性差分方程模型. 结论 该非线性差分方程模型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基于毫米波的呼吸、心率非接触检测实验

    作者:王健琪;董秀珍;王海滨;杨国胜;杨波;荆西京;邱力军

    目的 研究人体呼吸、心率的非接触检测方法和技术. 方法 采用低功率毫米波(λ=8 mm)为探测信号,运用多普勒雷达原理和生理信号检 测技术进行实验研究. 结果 探测 信号功率P<1 mW,探测距离s<5 m,检测对象着各类衣服、在不同姿势、不同的天 线照射角度 下,较高质量的检测出人体呼吸和心动信号. 结论 该技术方法检测灵敏 度高,功率小,对人体无害,是一种可行的呼吸、心率非接触检测方法.

  • 全军首例人造骨盆置换手术成功

    作者:

    2000-12-18,西京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与血管内分泌外科、麻醉科、 放射科等科室联 手,历经9 h奋战,完成了1例巨大骨细胞瘤的切除,同时采用世界先进的个体化人 工半骨盆换下了病变缺损的骨盆,使患者恢复了健康肢体的功能.  接受盆骨置换的女性患者李某,0.5 a前突发髋关节剧疼,医生发现其左侧髋骨肿瘤伴盆腔 内 巨大包块与直肠、膀胱、子宫和骶骨有粘连,需作肿瘤切除骨盆置换手术,手术十分复杂, 难度很大. 为使患者换上适合的人工骨盆,放射科通过CT构成骨盆立体图形,并与德国林克 公司合作,将自行设计的人工骨盆制成图纸,生产出了适合该患者个体化的人工半骨盆. 为 减少术中出血,放射介入科在术前48 h对其施行肿瘤滋养血管拴塞术. 手术中,专家们首 先切除生长在髋骨的巨大骨细胞瘤,取掉病变骨盆置入人造骨盆,并将人工假体上翼后外侧 固定板与骶关节用特制双极球与半盆窝粘合,达到各部位稳定,活动自如的效果. 据检索该 手术为全军首例.(摘自《四医大通讯》2001-01-01,第2版)

  • 口腔医院成功切除罕见巨大蔓状血管瘤

    作者:

    2000-11-22,一位左面颊部长着如同成熟紫茄形的罕见蔓状血管瘤患者,经 口腔医院颌面外科专家精心手术,成功切除了这一赘瘤. 这位46岁河北籍男性患者,22年前左面部出现肿块,随后逐年增大. 患者曾先后在石家庄、 天津、北京等多家大医院进行过拴塞外科治疗,但都没有明显的效果. 去年7月,患者到上 海一家医院又进行了下颌动脉结扎术治疗,但由于肿瘤已长至颌骨、口底和舌下,不仅没有 达到治疗效果,反而刺激了肿瘤的生长,使患者出现了半瘫. 前不久,患者来口腔医院求治 时,肿瘤外部已呈34 mm×80 mm×140 mm的形状,色呈紫红,患者已无法正常饮食,每天只 能将流食放在奶瓶,靠嘴的右侧吸吮. 由于肿瘤过大,并且在口腔内出现渗液,若不及时进 行手术,随时会发生血管崩裂,造成动脉大出血,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为确保这一巨大 左面 颊部蔓状血管瘤手术获成功,他们4次组织周树夏、毛天球等教授进行会诊研究手术方案. 手术由科主任顾晓明教授主刀,在雷德林、封兴华副教授等人配合下,将病变下颌骨及露出 口底、舌下粘连的肿瘤予以全部切除. 接着他们对截下的病变下颌骨及牙齿 进行彻底刮治,去除肿瘤病毒. 待口内肿瘤切除完毕后,再将刮治后的下颌骨回植于颌骨处 . 经7个多小时的精心操作,手术获得成功. 目前,病人已渡过术后危险期,神志清醒,恢 复良好.(摘自《四医大通讯》2001-01-01,第2版)

  • 单兵生理信息监测系统的设计

    作者:李洪义;王键琪;杨国胜;朱新亚;焦纯

    目的 研制单兵生理信息监测系统. 方法 连续监测单 兵或伤员的体温、脉搏和 运动状态等生理参数. 结果 应用该系统,可以了解战士生命状态,对伤 员进行及时救治. 结论 该系统可以检测单兵生理信息并进行传输.

  • 新兵初始运动能力对训练伤的影响

    作者:徐玫;刘燕;张伟;吴宝军;李富军;王波

    目的 探讨新兵初始运动能力与训练伤发生的关系,为训练伤预防提供 依据. 方法 整群抽取某两个团各一个连新兵213人,按照GJB1337-92《 士兵体能的测量和评价》的标准 测量运动能力,训练伤由专门的医务人员定期主动筛检. 结果 两个团各 一个连203名新兵 中,受伤组与未受伤组的初始运动能力、100 m跑,3000 m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等成绩 均 有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能力得分≥320组和运动能力得分<320组,训练伤的发 生率 分别为11%与26%,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相对危险度(RR)=2.4,初始运动能 力得 分较低的新兵训练伤发生危险性高于运动能力得分较高的新兵. 结论 初 始运动能力较差的 新兵发生训练伤的可能性较大(RR=2.4),影响训练伤发生的主要项目是100 m跑、300 0 m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等.

  • 多巴胺对兔实验性形觉剥夺性近视形成的影响

    作者:高前应;高如尧;卢佩勇;蒙艳春;朱涛;李力;王培杰;郭延奎

    目的 研究多巴胺对实验性近视形成的影响. 方法 7 日龄幼兔52只,分A, B, C, 3组. A组20只,单纯缝合眼睑;B组16只,缝合眼睑+玻璃体内 注射多巴胺;C组16只,缝合 眼睑+玻璃体注射生理盐水. 均以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眼. 第60日用A超测量每组双眼 的前房深度、晶体厚度、玻璃体腔长度和眼轴长度,并计算玻璃体腔长度/眼轴长度,同 时进行病理学观察. 结果 A,C两组中实验眼的玻璃体腔长度、眼轴长度 和玻璃体腔长度 /眼轴长度分别为(7.9±0.6) mm, (15.4±0.6) mm, 0.52±0.03; (7.3±0.5) mm, (15. 1±0.7) mm , 0.49±0.02; 对照眼则为(7.2±0.8) mm, (14.5±0.7) mm, 0.48±0.02; (6.8±0.4) m m, (14.6±0.6) mm, 0.46±0.02. 两眼间的差异有高度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0.001),前房深度和晶体厚度 无统计学差异,而B组均无统计学差异. 巩膜胶原纤维在A, C两组中明显变细,而在B组中改 变较轻. 结论 形觉剥夺能导致眼球的轴性延长,玻璃体腔延长和VCL/AL 增大是其 形态学原因,巩膜纤维的变细、延长是其病理学原因之一,而多巴胺能部分阻止这些改变.

  • 海军和空军新兵基础训练与特殊训练期间军训伤的比较

    作者:龙泳;李远贵;李良寿;朱文强;谢小平;常耀明;金晶

    目的 比较海军和空军的新兵在基础训练和特殊训练期间所发生军训伤 的不同,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制定军训伤的预防措施. 方法 采用就诊登记 、 主动筛检和回顾性调查方法, 对基础训练和特殊训练期间发生的军训伤作调查. 结果 海军和空军 基础训练期间的军训伤 发生率高于特殊训练期间(海军28.2% vs 18.7%, 空军25.1% vs 16.3%, P< 0.01),空军新 兵特殊训练期间的踝关节和腰部的损伤在所有受伤部位的构成比中显著高于基础训练期间( 踝关节26.9% vs 12.9%,腰部23.9% vs 5.6%, P<0.01);海军新兵特殊训练 期间小腿的损伤 在所有受伤部位的构成比中显著高于基础训练期间(42.9% vs 12.0%, P<0.01). 结论 基础训练和特殊训练时的军训伤发生率、发生部位与类型的不同,与 训练内容不同有关.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