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제사군의대학학보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
  • 主办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0-2790
  • 国内刊号: 61-1060/R
  • 发行周期:
  • 邮发: 52-8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樊代明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先心病婴儿围术期伴重症营养发育不良1例的抢救与监护

    作者:郑霄;崔勤;薛卫斌;金艳

    1临床资料患儿,男,45 d,体质量3.1 kg,出生后8 d时曾做了肛门再造术,于2006-04-04急诊入院,心脏B超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永存左上腔,4月5日因呼吸困难转入ICU,急行气管插管,患儿全身营养状况很差,哭声小,四肢肌力差,术前4 d即开始给予静脉营养液,4月10日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ASD, VSD修补术,术后脱离呼吸机困难,曾出现右上肺不张并两次拔除气管插管后再次插管,低钾血症出现两次, PaCO2增高3次,高达101 mmHg,经医护人员的积极抢救、精心治疗及护理,于2006-05-11成功脱离呼吸机,共带机37 d,无护理并发症. 患儿于2006-05-22痊愈出院,出院时体质量为3.7 kg.

  • 妈咪爱佐以经皮药治疗小儿腹泻病306例疗效观察

    作者:朱桂芳;牛锦龙

    1临床资料2003-01/2004-05我们应用内服妈咪爱(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提供)、外用经皮给药治疗腹泻病306(男198,女108)例,均为本院住院患儿,年龄3 mo~2 a,病程1 a~2 mo,以上均为大便次数及症状改变. 其中,急性腹泻病240例,迁延性腹泻病48例,慢性腹泻病18例;脓血便60例,脂肪球样便246例. 将30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 ①治疗组: 内服妈咪爱,1岁以下每次半袋,2次/d, 2~3岁每次一袋,3次/d;外用经皮给药采用河南三浪医疗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SL型经皮给药治疗仪,按仪器操作规程,取脐部和止泻穴,温度39~40℃,强度为6~8 mA,时间为25~30 min,1次/d,每次治疗结束后,将药片固定留至次日治疗前取下,并加用助消化药.

  • 超声介入细针穿刺活检在乳腺肿块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文英;谭学礼;刘丽青;周勤鹏

    1一般资料2003-03/2006-04本院就诊的乳腺肿块女性患者56例,年龄18~64(平均36.2)岁. 肿块病灶共计59个,其中单发病灶54例. 肿块直径10~51 mm. 仪器为美国GE公司的LOGIQ400超声仪,探头频率为7.5 MHz,穿刺活检针为18 G,30 mL玻璃注射器. 在常规消毒及局麻下,用18 G穿刺针沿针槽经皮刺入肿块内,拔出针芯少许,转动穿刺针一圈,利用针头斜面切割组织,接上30 mL注射器,在抽吸至负压时再快速提插3次,接着将针尖退出至肿块边缘处,消除负压,再略加抽吸的同时,拔出穿刺针,将抽出的组织推置于玻片上,置于福尔马林液或950 mL/L酒精中固定,送病理检查. 另将抽吸物涂于玻片,送细胞学检查.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麻醉70例

    作者:段爱萍;蒯建科;姚立农;王刚

    0引言近年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PCAB)由于减少住院和ICU停留时间,避免了体外循环的不良影响及相关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医疗费用等诸多优点而倍受关注. OPCAB手术的麻醉对于保证手术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现将我院2004-01/2005-10完成OPCAB手术70例的麻醉过程和效果进行总结.

  • 柔红霉素脂质体的制备

    作者:高琨;冯安吉;万明习;王素品

    1材料和方法1.1材料ZFQ85A旋转蒸发仪(上海医械专机厂);SHZ-型循环水真空泵(河南巩义英峪仪器厂);电热恒温水浴锅(江苏东台电器厂);752-C型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AE240电子天平(瑞士METTLER);SB3200水浴式超声仪(上海必能信超声有限公司);柔红霉素(daunorubicine, DNR 意大利爱宝药厂);注射用蛋黄卵磷脂(Phosphatidylcholine, PC 上海太伟药业有限公司);胆固醇(Cholesterol, CH美国Sigma公司);Sephadex-G50(瑞典);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 霉酚酸酯治疗难治性Ⅳ型狼疮性肾炎26例的临床疗效

    作者:时军;陈宝平;贺喜贞

    0引言环磷酰胺(CTX)冲击疗法被认为是治疗弥漫性增生性(Ⅳ型)狼疮性肾炎(LN)的有效方法,但其具有骨髓抑制、对性腺损伤等严重不良反应[1]. 我们自2004/2006年采用霉酚酸酯(MMF)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26例难治性弥漫性LN并与CTX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方案比较,观察其疗效及毒副作用.

  • 飞行人员单项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健康鉴定

    作者:沈江洁

    1临床资料1997-03/2006-04我院健康疗养的飞行人员中,发现单项ALT升高33例(排除引起ALT升高的相关疾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5岁,飞行时间平均1050 h. ALT高者1534 μkat/L,低者700 μkat/L. 乙肝五项无异常,其中脂肪肝4例(12.1%),血三酰甘油增高5例(15.2%). 有乏力不适者2例,有饮酒嗜好者20例(60.6%),体质量超标22例(BMI>25, 66.7%). 均接种乙肝疫苗. 平均疗养24 d, ALT轻度升高15例,经休息禁酒,适量运动,10 d内降至正常;采用中药汤剂18例,口服肝泰乐及维生素等药物,同时禁酒、适量运动、注意睡眠,平均治疗19 d,12例ALT降至正常,仍有6例高于正常,其中高者1300 μkat/L.

  • 紧急剖宫产88例分析

    作者:高成英;张彩云;白琴;李平平;杨莉莉

    1临床资料2000-03/2004-02我科分娩2153例,剖宫产290例,发生率4.0%(88/2153),其中紧急剖宫产88例,发生率30.3%(88/290),年龄19~40(平均29.5)岁,初产妇60例,经产妇28例;胎龄<28 wk 2例,28 wk≤胎龄<37 wk 9例,37 wk≤胎龄<42 wk 67例,胎龄≥42 wk 10例. 88例紧急剖宫产指征依次为:胎儿宫内窘迫,前置胎盘,脐带脱垂,胎盘早剥,臀位胎儿过大胎头娩出困难者,阴道横隔,子宫破裂(由外院转入),均采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局麻8例,全麻3例,采用硬膜外麻醉77例. 手术至胎儿娩出平均时间依次为,脐带脱垂11.5 min,胎儿宫内窘迫14 min,胎盘早剥14.5,前置胎盘16.8 min, 臀位及阴道横隔均为18 min, 子宫破裂19 min. 新生儿Apgra评分[2],10分60例,<3分2例,1分者1例(抢救无效死亡),2例引产系死胎 ,1例子宫破裂胎死宫内.

    关键词: 紧急 剖宫产 预后
  • TACE,PVC和PEI介入联合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30例

    作者:刘建辉;徐雪明;黄平;李凌;刘安文;魏建平;兰琼玉

    1临床资料晚期无手术指征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治疗组30(男26,女4)例,年龄28~64(平均46)岁. Child A级12例,B级18例. 癌块<5 cm 4例,5~10 cm 13例,>10 cm 13例. 存在门脉癌栓者17例(56.7%). 对照组30(男26,女4)例,年龄30~62(平均47)岁. Child A级10例,B级20例. 癌块<5 cm 6例,5~10 cm 12例,>10 cm 12例. 存在门脉癌栓者16例(53.3%). 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 采用seldinger插管法,每例使用碘化油5~20 mL,与抗癌药阿霉素(ADM) 40 mg,丝裂霉素(MMC)10~12 mg和5-Fu 750~1000 mg充分混匀成乳状液后缓慢推注行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 B超引导下门静脉置管时辰化疗加持续化疗(PVC) 在TACE术后3~4 wk进行,采用在B超引导下行门静脉穿刺留置中心静脉软管外接三通阀,行顺铂(DDP)和5-Fu时辰化疗.

  • 急性脑缺血性卒中局部动脉溶栓24例

    作者:郑莉莉;徐星;侯沛红

    1临床资料对2004-02-08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进修期间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筛选. 标准为我国现行的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的基本要求. 入选病例24(男16,女8)例,年龄45~71(平均60.7)岁. 所有病例均于术前进行了头颅CT检查及详细神经系统检查. 凡适合溶栓而无禁忌症的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局麻下行股动脉穿刺插管行及全脑血管造影术,找出责任血管和闭塞的部位,同时了解侧枝循环情况. 将导管置于血栓近端,用微量泵将尿激酶以1万U/min持续泵入,总量50~100(平均73.8) 万U. 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者,在可疑处试溶栓50万U.

  • 放射联合博宁治疗骨转移癌71例

    作者:常巧梅

    1临床资料1999-10/2005-04骨转移癌病灶71(男38,女55)例,年龄26~82(中位51)岁. 原发癌为肺癌41例,乳腺癌28例,鼻咽癌4例,胃癌3例,结肠癌2例,卵巢癌和宫颈癌3例,肾癌4例,前例腺癌5例,原发灶不明癌2例. 多发转移癌60例(2~7处),单发转移癌33例;脊椎转移86处,肋骨转移30处,骨盆转移20处,骨转移6处,四肢骨转移12处,全部患者治疗前均口服止痛药,其中重度疼痛25例,中度46例,轻度22例.

  • 高危眼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13例

    作者:李秀云;倪伟;郝安平;田冰玉

    1临床资料我院住院高危眼患者13例13眼(男8,女5)例. 年龄49~83(平均64.7)岁. 术前用直接眼底镜均不能看清眼底. 术前视力:光感4眼;手动/眼前4眼;数指/眼前3眼;视力3.3者 2眼. 视电生理检查: ERG检查无波2眼;ERG-b波100 μV以下6眼;ERG-b波200 μV以上5眼. VEP检查: P100幅值5 μV以下6眼;时值大于110 ms;其余眼在正常值以下. 角膜内皮细胞计数1000~1500/mm2 5眼;1600~2500/mm2 3眼;2600/mm2以上5眼. 手术方式:行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5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8眼. 术后角膜水肿4眼,给予对症处理,3 d后消失. 术后1 wk视力:4.0者4眼,4.3~4.6者6眼,4.7以上3眼. 术后2 d前房有纤维渗出膜形成6眼,经治疗后2~7 d吸收. 瞳孔仍有不同程度后粘连3眼. 视神经萎缩4眼.

  • 不良睡眠习惯与老年人睡眠质量

    作者:李建民;陈长香;邢凤梅

    1临床资料随机选取唐山市区离退休老年人300名,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调查问卷228份(76.0%),男性130人,女性98人,年龄50~ 94(67.8±7.9)岁. 采用汤慈美等[1]睡眠状况调查量表,该量表共7项,其中睡眠充足情况含4个选项,其他6项含5个选项. 其中的内容按照睡眠质量的好差进行排序. 每项按照1~4分或1~5分评分,合计总分,每人得分7~34分. 采用自行设计的影响睡眠因素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影响睡眠相关行为等. 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单因素X2分析. 总分大于14分者说明有睡眠质量下降情况. 228人中总分15~20分者100人(43.9%),男55人,女45人. ≥21分者(平均每项3分)38人(16.7%),男17人,女21人. 7项中选择5分者73人次,选择4分者215人次,选择3分者338人次. 说明老年人睡眠质量较差,大多数老年人存在睡眠问题,且女性更差. 下例与老年人睡眠习惯有关(表1).

  • 纯钛表面聚吡咯涂层的生物安全性研究

    作者:马赛;JIA Jun;贾骏;段嫄嫄;张少锋;王忠义

    目的: 评价纯钛表面聚吡咯涂层的生物安全性,为口腔种植体表面改性提供依据. 方法: 分别通过溶血试验、口腔黏膜刺激试验、细胞毒性试验(MTT法)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初步评价纯钛表面聚吡咯涂层的生物安全性. 结果: 纯钛表面聚吡咯涂层材料无溶血现象,不影响凝血功能;短期全身毒性实验的受试小鼠心、肾、肝的组织切片均未见病理变化;口腔黏膜刺激实验未见异常组织学反应;MTT试验显示L929细胞在涂层浸提液中生长良好,细胞毒性为0级. 结论: 纯钛表面聚吡咯涂层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 荔枝核黄酮类化合物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作用

    作者:梁荣感;刘卫兵;唐祖年;徐庆

    目的: 探讨荔枝核黄酮类化合物体外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作用. 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技术,以病毒唑为阳性对照,观察比较荔枝核黄酮类化合物对RSV引起的细胞病变(CPE)的抑制作用. 结果: 荔枝核黄酮类化合物半数中毒浓度(TC50)为152.9 mg/L,其抗RSV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为58.6 mg/L,治疗指数(TI)为2.6,体外抗RSV作用与病毒唑相当,且对RSV抑制作用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 结论: 荔枝核黄酮类化合物在Hep-2细胞中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有抑制作用.

  • 依达拉奉对脓毒性休克大鼠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

    作者:霍小萍;顾学兰;刘良明;刁有芳;马春艳;陈家慧;李萍;卢是玥;刘建仓;徐强

    目的: 观察氧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edaravone, ED)对脓毒性休克大鼠心脏功能和心肌损伤的作用. 方法: 在大鼠脓毒性休克后1 h用3个剂量ED (6.0, 3.0和1.5 mg/kg)治疗,测定休克后4个时相点平均血压(MAP)、左室收缩末期压力(LVESP)、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左室压力上升及下降大变化速率(±dp/dtmax)等心功能指标;取心肌组织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乳酸(LD)、丙二醛(MDA)含量,并观察形态学改变. 结果: 与脓毒性休克组比较,ED可显著升高MAP,LVESP和±dp/dtmax,并使SOD,CAT活性增强以及MDA浓度降低接近对照组;组织学观察可见模型组心肌充血、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等,ED可明显改善以上形态学变化. 结论: ED具有抗脓毒性休克心功能不全的作用,其机制与减轻心肌损伤有关.

  • 维生素E对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牛丽文;杨镇;肖亮;张爱龙;李岽健;乌剑利

    目的: 探讨维生素E (Vit E)抗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用日本血吸虫尾蚴皮肤敷贴法感染小鼠,构建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模型,以肝纤维化达Ⅱ级或Ⅱ级以上作为开始Vit E治疗标志. 实验分5组: 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Vit E高、中、低剂量组(每日150, 50, 5 mg/kg), 8 wk末处死动物,HE和VG染色对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分光光度法检测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肝星状细胞(HSC)标记物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表达,RT-PCR方法检测肝脏α1(I)型前胶原mRNA表达. 结果: Vit E降低模型组肝脏MDA含量[(5.00±0.31) μmol/g vs (11.66±1.84) μmol/g, P<0.05],提高SOD活性[(249.84±26.22) μkat/g vs (120.11±42.61) μkat/g, P<0.05];减少α-SMA阳性表达 [(0.41±0.02) vs (0.68±0.02), P<0.05];降低肝脏胶原含量[(0.23±0.01) vs (0.60±0.11), P<0.05]和α1(I)型前胶原基因表达[(0.28±0.01) vs (0.85±0.15), P<0.05]. 结论: Vit E具有抗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其机制与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抑制HSC活化和增殖、降低α1(I)型前胶原基因表达和胶原合成有关.

  • HPV-16 E6基因沉默对宫颈癌CaSki细胞的影响

    作者:成海恩;张溢;张翠莉;潘巍巍;石华;何柳兴;易发平;宋方洲

    目的: 研究特异性抑制HPV E6基因的表达对宫颈癌CaSki细胞的影响. 方法: 构建表达HPV-16 E6基因siRNA重组质粒,体外转染CaSki细胞后检测E6 mRNA表达变化及E6主要作用靶分子P53的蛋白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 结果: 特异RNAi表达质粒转染CaSki细胞后明显降低了E6 mRNA水平,且P53蛋白水平增高. 流式细胞仪测定发现细胞停滞在G0-G1期,细胞增殖受到抑制. 结论: 采用RNA干扰技术能沉默CaSki细胞中整合的HPV-16 E6基因的表达,使细胞中抑癌蛋白P53水平增高,导致肿瘤细胞生长停滞.

  • 60Co-γ射线辐照对3种保健食品中维生素C,E含量的影响

    作者:李玮玮;王枫;罗莉;季爱玲;曹子鹏;史永亮;高双斌

    目的: 研究60Co-γ辐照灭菌对3种保健品中维生素C, E含量的影响. 方法: 对3种保健食品采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并对辐照前后样品中维生素C, E含量和细菌总数以及大肠菌群进行测定. 结果: 在5~20 kGy剂量范围内,5, 10 kGy辐照前后维生素C, E含量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5 kGy辐照对保健产品中维生素C, E降低不明显;20 kGy辐照对保健食品中维生素C, E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 经5 kGy辐照后细菌总数和大肠肝菌均可达到国家卫生标准,经10, 15, 20 kGy辐照后均可彻底杀灭细菌. 结论: 中小剂量(5, 10 kGy)辐照对保健食品中的维生素C, E无显著性影响,但高剂量(15, 20 kGy)辐照可使保健品中维生素C, E含量显著降低.

  • 支气管上皮细胞和嗜酸粒细胞的不同培养方式对IL-6释放的影响

    作者:王成彬;黄振国;叶伟基;李洛谊;鲍依稀;童红莉;田亚平;林伟基

    目的: 以支气管上皮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共培养为实验模型,探讨不同培养方式对IL-6释放的影响. 方法: 将支气管上皮细胞和嗜酸粒细胞分别单独培养、接触共同培养、分隔共同培养(用分隔膜将两种细胞分隔在上、下两个池中不接触培养,两池中的培养液可以自由通过分隔膜孔)和在Matrigel中共同培养. 两种细胞在不同培养条件下释放的IL-6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定量. 结果: 支气管上皮细皮与嗜酸粒细胞在同一培养孔中分隔共同培养时其IL-6释放量远高于两种细胞分别在两个培养孔中独自培养后上清液中IL-6之和[(388±40) ng/L vs (107±10) ng/L, P<0.001].而两种细胞在同一培养孔中(没有隔膜分隔)接触共同培养,其IL-6释放量又远高于其分隔培养[(1270±131) ng/L vs (388±40) ng/L, P<0.001];将上述两种细胞在Matrigel中共培养,其IL-6释放又显著高于其在非Matrigel中的培养 [(2076±165) ng/L vs (1270±131) ng/L, P<0.01]. 结论: 支气管上皮细胞与嗜酸粒细胞共同培养过程中可受到相互接触和其在培养过程中所释放的某些物质的活化,从而增加多功能细胞因子IL-6的释放.

  • 川芎嗪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脏细胞凋亡及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汉民;吴雄飞;谭华;陈光磊;李锋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急性缺血/再灌注(I/R)损伤大鼠肾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川芎嗪对急性肾I/R损伤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 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夹闭双侧肾动脉45 min再灌注24 h,制备成急性肾I/R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I/R组、川芎嗪治疗组和川芎嗪预防组,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法测定Bcl-2,Bax表达,电镜观察肾组织细胞超微结构. 结果: I/R组较假手术对照组肾小管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多(28.8±4.6 vs 1.9±0.5, P<0.01),Bax表达显著增强(162.6±17.1 vs 182.7±12.8, P<0.01),Bcl-2/Bax显著降低(1.1±0.1 vs 1.0±0.1, P<0.01);川芎嗪预防组较I/R组肾小管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13.6±2.9 vs 28.8±4.6, P<0.05),Bax表达明显减弱(179.1±12.7 vs 162.6±17.1, P<0.05),Bcl-2表达明显增强(166.6±15.1 vs 178.7±13.0, P<0.05),Bcl-2/Bax显著增高(0.9±0.1 vs 1.1±0.1, P<0.05). 结论: 川芎嗪对急性肾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介导的I/R损伤肾脏细胞凋亡而实现.

  •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Wistar大鼠肝损害及血清酶逆向变化的影响

    作者:李胜联;周英琼;欧超燕;李成功;叶祖杨;黄翔;陆日美

    目的: 探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S)对Wistar大鼠肝脏的影响. 方法: 在饮水中加入SDS,使其终浓度分别为1000 g/L, 100 g/L, 10 g/L, 0 g/L,持续让动物自由饮用7 wk. 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肽酶活性(γ-GT),并作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查. 结果: 100 g/L SDS剂量组的ALT, AST, γ-GT与LDH活性升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而1000 g/L SDS剂量组的酶活性减低(与100 g/L剂量组比较,P<0.01);各实验组的ALP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肝组织病理检查显示,10 g/L SDS剂量组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与对照组相似,100 g/L SDS剂量组肝细胞轻度水肿、脂肪变性,1000 g/L SDS剂量组肝细胞中度水肿、脂肪变性,有散在灶性坏死. 结论: 长期饮用含SDS的水对肝脏会有一定的损害,并产生血清酶的逆向变化现象.

  • 盘状结构域受体2与EGFP融合载体的构建及细胞中的活性分析

    作者:于江天;苏金;任婷婷;刘新平

    目的: 寻找使盘状结构域受体2(DDR2)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易于检测并能动态追踪其蛋白表达分布的途径. 方法: 采用PCR技术扩增获得DDR2编码区无终止码序列,通过限制性酶切将DDR2片段亚克隆入pEGFP-N3载体中,转染293T细胞后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并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融合载体的表达及胶原刺激后活化状况. 结果: 成功构建了DDR2/EGFP融合表达载体,进一步的分析也证明此融合表达载体能在细胞中正确表达并可以被配体所激活. 结论: DDR2/EGFP的成功构建及可进一步检测磷酸化,为深入研究DDR2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CCK-8对LPS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SOD基因表达及NF-κB活性增高的影响

    作者:马丽琴;谷振勇;董国凯;李娜;高峰;刘霞;马春玲;丛斌;凌亦凌

    目的: 观察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对体外脂多糖(LPS)诱导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TASMCs)SOD基因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NF-κB的信号介导作用. 方法: 用贴块法培养大鼠TASMCs,经LPS, CCK-8, CCK+LPS及溶剂单独或共同孵育细胞,用RT-PCR技术检测Mn SOD和Cu-Zn SOD mRNA表达;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NF-κB P65蛋白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IκBα蛋白表达. 结果: 溶剂组存在Mn SOD和Cu-Zn SOD mRNA基础表达;与溶剂组相比,LPS诱导TASMCs Mn SOD和Cu-Zn SOD mRNA表达上调、胞核P65蛋白表达上调(P<0.05),而胞质IκBα蛋白水降低平(P<0.05);CCK-8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拮抗LPS的上述作用(P<0.05);CCK-8单独作用可明显抑制Mn SOD和Cu-Zn SOD mRNA的基础表达(P<0.05), 而对NF-κB P65, IκBα蛋白无明显影响. 结论: CCK-8可抑制LPS诱导TASMCs Mn SOD和Cu-Zn SOD mRNA的表达,NF-κB起介导作用.

  • 盐酸贝那普利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纤维化的影响

    作者:王先梅;杨丽霞;宋武战;齐峰;郭传明;石燕昆;赵颖;魏玲;王燕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 SHR)肾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影响,探讨盐酸贝那普利抗肾脏纤维化的机制. 方法: 应用病理检查、计算机分析、放射免疫、分光光度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方法,检测贝那普利组(SHR-B)、SHR组(SHR)及对照Wistar-Kyoto组(WKY)大鼠肾脏间质胶原面积、肾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肾脏局部血管紧张素II(Ang II)水平及肾脏组织I,III型胶原mRNA表达. 结果: SHR-B组肾脏胶原面积比SHR组明显减少(P<0.01). SHR-B组肾皮质提取液ACE活性为(28±6)nmol/(min·g),SHR组为(53±8)nmol/(min·g),WKY组为(25±7) nmol/(min·g). SHR-B组肾皮质提取液ACE活性比SHR组明显降低(P<0.01),但与WKY组相比,无显著差异. SHR-B组肾皮质组织匀浆液Ang II水平为(49±16)ng/g ,SHR组为(83±8) ng/g ,WKY组为(43±14)ng/g. SHR-B组肾皮质组织匀浆液Ang II水平比SHR组明显降低(P<0.01),但与WKY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SHR-B组肾脏组织I型胶原及III型胶原mRNA表达相对含量也均明显低于SHR组(P均<0.01). 结论: 贝那普利可通过减少肾脏胶原的合成和抑制肾内的RAS而减轻肾脏的纤维化.

  • 脂多糖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损伤作用

    作者:闫志强;魏敏;田明明;陈立力;蔡冰冰;林海

    目的: 研究急性肺损伤时脂多糖(LPS)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的损伤作用. 方法: 将16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LPS模型组. 通过颈外静脉给药4 h后处死动物,收集肺泡灌洗液(BALF),测定BALF表面张力、总磷脂含量(TPL)、乳酸脱氢酶(LDH)、碱性磷酸酶(AKP)、丙二醛(MDA)及总蛋白(TP)含量;取右肺下叶,行HE染色光镜观察.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LPS可提高BALF中LDH活性[(8.4±1.9) vs (4.8±1.9) μkat /L, P<0.05] 和增加TP含量[(100±32)vs (28±17) g/L, P<0.05],使BALF中MDA含量升高;光镜下可见,LPS组呈典型间质性肺水肿表现;LPS可降低BALF中TPL含量[(342±59) vs (432±45) μg/kg, P<0.05]、增加表面张力[(23.3±2.9) vs (19.8±2.6) mN/m, P<0.05],LPS组AKP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升高[(360±100) vs (100±80) nkat/L, P<0.05]. 结论: LPS可以引起AT-Ⅱ的损伤,并抑制其合成、分泌肺表面活性物质.

  • 黄芪蛰虫合剂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观察

    作者:党双锁;陈云茹;程延安;张正国;王宝峰;张欣;宋平

    目的: 观察黄芪蛰虫合剂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 (HBV) 的作用. 方法: 以HepG2.2.15细胞为靶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黄芪蛰虫合剂和α干扰素. 采用ELISA法及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药物对细胞培养上清HBsAg, HBeAg及细胞外HBV DNA的抑制作用. 结果: 黄芪蛰虫合剂具有一定程度的抗HBV的作用,其抑制HBsAg, HBeAg及细胞外HBV DNA的50 %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35, 1.92, 2.19 g/L. 治疗指数(TI)>3.56~5.79. α-IFN也有抑制HBV的作用,但抑制作用较弱. 结论: 黄芪蛰虫合剂具有一定的体外抗HBV作用.

  • 放射性125I粒子照射小鼠膀胱癌模型的实验研究

    作者:杜明华;高立宁;姚茂银;郭金和

    目的: 揭示125I粒子照射膀胱癌的生物学效应,为临床应用125I粒子治疗膀胱癌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把T739近交系小鼠膀胱低分化移行细胞癌动物8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只. 在小鼠瘤体内植入MSI-125型125I粒子,在对照组小鼠瘤体内相应部位植入粒子空壳,继续饲养24 d后处死. 在距粒子植入部位0.6, 1.2, 1.8 cm的小鼠肿瘤内分别取3块组织,分离后行癌细胞培养,显微镜下动态观察细胞病理形态变化及生长、增殖状况. 统计克隆形成率,计算克隆形成抑制率. 结果: ①实验组细胞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实验组不同部位的培养细胞数量有较明显差异. ②实验组克隆形成抑制率为41.84%. ③两组不同部位所取组织细胞的总体克隆形成率有显著差异(P<0.01),实验组不同部位间亦有显著差异(P<0.01). 结论: 植入的125I粒子主要是靠γ射线的穿透力在有效射程内直接杀伤癌细胞,随着距离延长,辐射剂量减少,γ射线对癌细胞杀伤作用下降.

  • Ang-(1-7)抑制心肌肥厚作用机制的观察

    作者:裴兆辉;马虹;胡德华;朱妙章;何建桂;彭龙云;王立军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1-7)[Ang- (1-7)]对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1, MM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TIMP-1)mRNA的影响,探讨Ang-(1-7)抑制心肌肥厚作用的机制. 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NE)组及[NE+ Ang- (1-7)]组,每组10只. 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心肌细胞中MMP-1蛋白表达,采用 RT-PCR方法检测心肌细胞TIMP-1基因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NE组心肌细胞MMP-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NE+Ang-(1-7)]组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NE组大鼠左心室TIMP-1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 [NE+Ang-(1-7)]组TIMP-1 mRNA表达降低(P<0.01). 结论: Ang-(1-7)具有抑制心肌肥厚的作用.

  • 椒目油对哮喘豚鼠白细胞介素4,5及气道反应性的影响

    作者:赵睿;戚好文;谢柏梅;李志超

    目的: 探讨椒目油对哮喘豚鼠模型白细胞介素4,5(IL-4,5)水平及气道高反应性(AHR)的影响,为椒目油治疗哮喘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实验分为4组: 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和椒目油治疗组,每组各10只豚鼠. 用卵白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和雾化吸入激发建立哮喘豚鼠模型,三通管做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测定气道内压力(IP)以反映气道反应性,ELISA法检测豚鼠血清中IL-4,5含量. 结果: 哮喘模型组豚鼠血清IL-4,5含量[分别为(38.2±3.4)和(344.4±21.8) n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9.8±1.2)和(77.8±26.0) ng/L](P<0.01);椒目油组IL-4,5含量[分别为(22.8±3.5)和(89.2±38.7) ng/L]和地塞米松组IL-4,5含量[分别为(22.0±1.8)和(234.6±35.1) ng/L]均明显低于哮喘模型组(P<0.01);椒目油组豚鼠IL-4含量与地塞米松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L-5含量显著低于地塞米松组(P<0.01). 哮喘豚鼠模型组气道反应性(0.013±0.014 g/L)与正常对照组(0.168±0.186 g/L)比较显著升高(P<0.01);椒目油治疗组与地塞米松治疗组气道反应性[分别为(0.160±0.180)和(0.144±0.154) g/L]与哮喘模型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椒目油组气道反应性与地塞米松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椒目油能有效降低哮喘豚鼠AHR,其机制可能是抑制哮喘豚鼠体内IL-4,5的生成.

  • 人肥大细胞羧基肽酶的单抗2A9识别表位的预测和鉴定

    作者:周艳春;侯一峰;陈霖霏;郑晓璇;何韶衡

    目的: 分析人肥大细胞羧基肽酶(hMC-CP)的单克隆抗体(mAb)2A9识别表位所在区域. 方法: 根据肥大细胞hMC-CP的二级结构、亲水性、表面可能性和抗原性指数,对hMC-CP的B细胞表位进行预测. 依据预测结果,采用缺失突变的方法,分别扩增编码hMC-CP N端第1~111(P1P2),97~202(P3P4)和1~202(P1P4)位氨基酸的cDNA,并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44/P1P2、pET-44/P3P4和pET-44/P1P4. 用IPTG诱导表达融合蛋白,并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 结果: B细胞表位预测结果显示,hMC-CP的N 端第1~202位氨基酸含有多个潜在的B细胞表位. PCR扩增出的3个目的片段,其DNA序列同NCBI公布的序列完全一致.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 E.coli BL21 (DE3)表达的融合蛋白P3P4和P1P4均与mAb 2A9反应;而融合蛋白P1P2与mAb 2A9不发生反应. 结论: 用多参数综合测评的方法,可获得满意的hMC-CP B细胞表位预测结果,本研究中mAb 2A9识别的表位位于hMC-CP的112-202位氨基酸区域.

  • 基于ICD编码的综合创伤评分方法研究及其在颌面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王玉琨;薛富波;徐勇勇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国际疾病分类(ICD)编码的简易综合创伤评分方法,并评价其在颌面部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借鉴国外成熟评分方法思路构建评分模型. 采用接收者工作特征(ROC)分析方法评价新评分方法预测611例颌面部外伤患者结局的效果,并与3种类型的专家评分进行比较. 结果: 新评分方法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699, 95%可信区间0.6229~0.7168,与0.5比较P=0.0000;与3类专家评分之AUC比较P=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从AUC具体数值上看,新方法与专家MISS和RFISS差异很小,而远大于专家ISS. 结论: 基于ICD编码的综合创伤严重度评分(CISS)方法对创伤患者的结局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而其操作成本比一般评分方法更低,因此可以作为一种理想的简易创伤评分方法.

  • 组胺对肺上皮细胞Toll样受体表达的上调作用

    作者:侯一峰;周艳春;郑晓璇;王海燕;傅意玲;方泽曼;何韶衡

    目的: 观察组胺对肺上皮细胞中Toll样受体(TLR)表达的影响. 方法: 体外培养人肺上皮细胞株A549,用RT-PCR和实时定量PCR检测静息状态或组胺作用下的A549细胞中TLR1~TLR10 mRNA的变化,并用流式细胞术进一步确定组胺对TLR3表达的调节作用. 结果: A549细胞有TLR1~TLR10 mRNA的组成型表达,组胺对TLR3 mRNA和蛋白的上调作用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并且H1受体阻断剂可抑制组胺对TLR3的上调作用. 结论: 组胺可上调肺上皮细胞中TLR3的表达,提示当呼吸道存在变态反应性病变时,增多的组胺可能会增加肺上皮细胞对病毒感染的敏感性.

  • 传统上颌窦根治术后上颌窦骨质增生瘢痕形成的临床观察

    作者:乔莉;邱建华;陈福权;黄华;薛涛

    目的: 研究传统上颌窦根治术后上颌窦局部骨质增生与瘢痕形成的病理改变情况,并讨论其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136例曾行传统上颌窦根治术,后因复发鼻窦炎或鼻息肉来我院就诊且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CT扫描分析上颌窦骨质增生及窦腔容积变化程度以及术中内镜下观察上颌窦腔及下鼻道开窗情况. 结果: 在136例中有48例(35%)术前CT检查发现上颌窦腔密度增高,明显骨质增厚. 手术发现窦腔明显缩小,腔内大量瘢痕. 在48例骨质增生患者中有22例(46%)下鼻道开窗闭锁. 在术前CT显示无上颌窦腔密度增高及骨质增厚的88例病例中,有26例(30%)术中发现有单纯性下鼻道开窗闭锁. 结论: 传统上颌窦根治术可引起上颌窦腔骨质增厚瘢痕形成,降低并发症的重要方法是严格掌握适应症.

  • 吗替麦考酚酯联合泼尼松治疗难治性狼疮性肾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杜娟丽;王汉民;连耀国;于艳;陈威;刘晓渭

    目的: 观察吗替麦考酚酯(MMF)联合泼尼松治疗难治性狼疮性肾炎(LN)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对传统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或复发的42例LN患者,采用MMF联合泼尼松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3, 6, 12 mo后的临床疗效及病情活动指标的变化. 结果: ① 42例患者应用MMF联合泼尼松治疗3 mo后,有14例(33%)完全缓解,10例(24%)部分缓解;治疗6 mo后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分别为38%(16例)及26%(11例);治疗12 mo后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分别为50%(21例)及31%(13例),总有效率为81%. ②治疗3 mo后24h尿蛋白、尿IL-6、血C反应蛋白、血沉和抗dsDNA抗体、抗核抗体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并随治疗时间延长进一步下降;而血白蛋白、补体C3在治疗3 mo后较治疗前显著增加,并随治疗时间延长进一步升高. ③ MMF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和耐受性好. 结论: MMF联合泼尼松能明显缓解难治性LN的病情活动指标且不良反应少.

  • 胺碘酮在COPD急性加重期顽固性窦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作用

    作者:邓节喜;张俊松;邱跃灵;窦燕;陈劲松;孙婷婷;郭寿贵;林庚海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胺碘酮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顽固窦性心动过速抢救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312例,经合理氧疗、抗感染、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解痉平喘、祛痰等综合基础治疗2 h后,按照基础综合治疗2 h后心率情况分为3组: 心率仍超过120次/min者191例,以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A组,112例)及对照组(B组,79例);治疗2 h后心率降至120次/分以下者为缓解组(C组,121例). A组在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监护下缓慢静脉注射胺碘酮150 mg,分别记录给药前即刻、给药后即刻、30 min, 1 h时上述监护指标,记录B组及C组相应时间段的上述指标;记录A组给药前、后1 h以及B组及C组相应时间段的动脉血气分析参数. 结果: A组在静注胺碘酮后1 h,心率及呼吸频率较给药前均显著减低(142.6±18.3 vs 97.4±17.4;35.2±7.6 vs 23.8±5.4; P<0.05),血气分析结果均明显改善;B及C组相应时间段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 所有对象血压变化均不明显(P>0.05). 结论: 静脉注射胺碘酮可安全有效地降低COPD急性加重期顽固性窦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心率,并可使呼吸频率及血气分析指标改善.

  • 个性及心理健康测验的稳定性及相关性分析

    作者:陈国民

    目的: 考察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稳定性和相关性. 方法: 以200名军校男学员为被试,用16PF测量个性特征,用SCL-90测量心身健康状况,前后间隔10 mo,各测验2次,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16PF和SCL-90前后两次测验同一指标的得分均显著正相关(P<0.05),16PF前后两次测验同一指标的相关系数界于0.36~0.72之间;SCL-90前后两次测验同一指标的相关系数界于0.30~0.57之间. 两次16PF测验均有多个指标与两次SCL-90测验总分显著相关(P<0.05). 结论: 16PF和SCL-90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16PF多个指标与SCL-90总分之间有相关关系,提示个性缺陷容易导致心理问题.

  • 维和官兵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

    作者:王东耀;刘军;刘成;邢安辉;张玉环;蒋艳;禚丕祥

    目的: 对参与维和行动的官兵进行人格和心理健康状态测查. 方法: 采用明尼苏达多项个性问卷(MMPI)和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部111名维和官兵进行测验. 将MMPI测验结果与飞行人员和二炮官兵测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将SCL-90测验结果与全国常模、全军常模和新兵测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①与飞行人员测验结果比较,除精神病性(Pd)和轻躁狂(Ma)外,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②在MMPI测验中,除Pd和妄想狂(Pa)外,维和官兵的原始分数与二炮官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③维和官兵SCL-90测验结果与全国常模、军人常模和新兵测验结果比较,SCL-90各分量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明显低于三组测验分数(P<0.01). 结论: 对执行重大任务的军人进行心理学评定是必要的,维和官兵具有健康的人格特征和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

  • 小檗胺对丝裂原诱导的T淋巴细胞活化的影响

    作者:刘斌;吴承远

    1材料和方法1.1材料Balb/c近交系小鼠,购自中科院动物所实验动物繁育中心,雄性,8~10 wk,18~20 g,清洁级. 小檗胺(北京东升制药厂);ConA(Sigma公司);PHA(广州医药工业研究所);RPMI1640培养基(Hyclone公司);3H-TdR(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IL-2标准品(Sigma公司);FITC标记的CD69 mAb(Pharmingen公司);FACScan型流式细胞分析仪(BD公司).

  • 阿托品预处理对硬腰联合麻醉下妇科腹腔手术时心率的影响

    作者:许文振;杨祖悌

    0引言硬腰联合麻醉下行妇科腔镜手术,具有用药量少,患者清醒、麻醉诱导时间短、平面扩散广、镇痛完全、肌松满意等特点,临床应用较广,但CO2气腹后较易发生心动过缓,联合麻醉后也可造成交感神经阻滞迷走神经张力相对增加,少数患者有发生心跳骤停的危险. 2003-10/2004-10,我们对80例硬-腰联合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于CO2气腹前静推阿托品,观察其对患者心率的影响.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盐酸甲氯芬酯中的有关物质

    作者:孟婷;赵敏;李茂林;陈芳

    0引言 盐酸甲氯芬酯是法国科学研究中心于1957年人工合成,其化学名称为对氯苯氧乙酸二甲氯基盐酸盐.主要作用于大脑皮质,能促进脑细胞代谢,对中枢抑制患者有兴奋作用.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生产该药.

  • 生物可降解性冠状动脉支架的研究进展

    作者:刁繁荣;吕安林;李军杰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治疗手段,金属支架置入术的近期疗效显著,但术后存在再狭窄率高、血栓源性强及支架永久存留于体内等缺陷,远期效果不理想. 人们试图研制新型生物可降解性冠状动脉支架,希望这种支架既可暂时支撑管壁,保持血管通畅,又能抑制早期血栓形成及晚期新生内膜增生,还可作为药物局部投放的载体,达到有效防止支架置入后血管急性闭塞和降低再狭窄发生率. 生物可降解性血管支架现可分为生物可降解膜被覆金属支架、药物涂层支架、完全生物可降解性冠状动脉支架和载药生物可降解性冠状动脉支架4种类型,研制应用已不断取得进展,但仍面临不少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学科协作的加强,载药生物可降解性冠状动脉支架有望终取得成功.

  • 脑磁感应成像的数学模型及仿真结果

    作者:殷朝庆;董秀珍;刘锐岗;尤富生;付峰;史学涛;王聪;刘程睿

    目的: 探讨脑磁感应断层成像中颅骨存在对边界磁场的影响. 方法: 将头颅近似为一个分层均匀介质球,激励和测量线圈位于球边界均匀放置. 采用时谐电磁场分析方法推导出该模型的有限元方程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仿真激励磁场分布. 结果: 获得了该模型的有限元方程、激励磁场的分布和边界上磁势的变化. 有无颅骨时导体位置的变化均引起边界上磁势发生相应的变化,且两者变化趋势相同. 结论: 颅骨存在不影响边界上磁势的变化趋势. 边界上磁势的变化可以被检测到.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