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제사군의대학학보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
  • 主办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0-2790
  • 国内刊号: 61-1060/R
  • 发行周期:
  • 邮发: 52-8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樊代明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依那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邹亦平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4-06/2006-06我院住院及专科门诊治疗的152(男94,女58)例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年龄46~72(平均64)岁. 疗程7 mo~18 a. 微量白蛋白尿(30~300 mg/24 h)者124例,临床蛋白尿(> 300 mg/24 h)14例. 所有患者均无急慢性肾炎,无尿路感染、发热、酮症酸中毒及近期使用肾毒性药物史,所有患者分组前空腹血糖稳定于5.11~8.65 mmol/L,血压稳定于110~150/75~100 mmHg(1 mmHg=0.133 kPa),未服用ACEI及ARB类药物. 且血肌酐<136 μmol/L维持其原有抗糖尿病药物治疗.

  • 罕见布卡氏征Ⅱ型合并门静脉系统栓塞1例的护理

    作者:杨华;李嵘;屈宏英

    0 引言 布卡氏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是由肝静脉和/或其开口上段下腔静脉阻塞性病变引起的一种肝后性门脉高压症,布卡氏征Ⅱ型指下腔静脉弥漫性狭窄或阻塞[1]. 我科2006-09-18急诊收治1例布卡氏征Ⅱ型合并门静脉系统栓塞患者,查阅文献发现,该病十分罕见,且治疗困难、预后差. Murad等[2]报道西方国家1984/2001的17 a间仅发生18例,5 a生存率仅为48%. 现将该病例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老年科护理风险15例分析

    作者:杨彩;吴冰;杨艳斐

    1 临床资料 2003-03/2005-10收住干部病房内科患者4120例,其中发生护理风险15例(0.36%),其中热水袋造成II度烫伤1例,肛周糜烂4例,压疮3例,药液外漏致皮下坏死1例,查对制度落实不严造成给药错误3例,穿刺问题2例,漏执行治疗1例. 15例护理风险中,男13例,女2例,70~75岁者4例,75~79岁8例,≥80岁3例.

  • 腹部外伤276例分析

    作者:苏长歧;张军强;马林

    1 临床资料 1992/2002收治腹部外伤患者276(男198,女78)例,年龄16~65岁. 其中脾破裂112例,肝破裂41例,肾破裂10例,小肠破裂23例,胃破裂11例,肠破裂21例,胰腺损伤9例,膀胱损伤4例,后腹膜血肿35例,大网膜血肿3例,十二指肠破裂2例. 合并损伤的器官有:脑损伤30例,膈肌破裂30例,骨盆骨折10例,肋骨骨折10例,肺损伤5例,支气管断裂2例,腰椎骨折3例,子宫损伤3例. 受伤原因: 车祸伤135例,跌落伤20例,农具伤17例,斗殴伤42,刀刺伤42例. 临床有明显腹痛的病例202例,入院即有休克表现者33例,昏迷者21例. 辅助检查: 腹部B超,CT,腹部穿刺对腹膜后血肿,肝脾破裂和十二指肠破裂诊断较好,肝破裂的CT表现为不规则裂隙,十二指肠肠壁血肿CT表现为肠腔梗阻,十二指肠破裂腹膜后积气积液明显. 腹部X线检查也应作为基本检查.

  • 骨肿瘤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变化

    作者:金国红;张会英

    0 引言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eutrophil alkaline phosphatase, NAP)活性对于某些血液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判断感染类型有重要价值. 我们测定骨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尤其是应用升白药物后NAP活性的变化,对判断其感染程度,鉴别升白药物造成NAP活性升高有一定实用价值.

  • 肝硬化患者的胆囊切除术85例

    作者:何勇;李海民;陈勇;赵青川;窦科峰;高志清

    0 引言 肝硬化常见而且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增加[1],而肝硬化患者胆囊切除术的手术危险性大为增加,故肝硬化-胆囊切除术被认为是一对高危因素的结合,值得临床上的高度重视. 1998-06/2004-06我院对85例伴发肝硬化患者行胆囊切除术.

  • 小儿液体外渗后的处理方法及影响因素

    作者:张瑞娟;马爱英;王金峰;崔芳芳

    1 临床资料 2004/2006小儿多巴胺液体外渗较严重者8例,外渗的范围直径5 cm,给予含1 g/L的酚妥拉明稀释液10 mL封闭,方法是每隔1~2cm给予皮下环形浸润性的注射封闭药物(图1). 8例中3例当即给予围绕渗液的大范围以及中心渗漏处给予封闭,4h之后观察皮肤颜色由深红转为浅红,皮肤由肿胀变为松软,12 h完全恢复,当即皮肤封闭,4 h后周围颜色变浅,但中心渗漏处皮肤转深红色,2人当即给予中心渗漏处追加封闭,再过4 h后变化很小再追加1次,12 h又追加1次,直至24 h后才好转;3人8 h后才给予围绕渗液的大范围以及中心渗漏处给予皮肤封闭,此时皮肤颜色已转为黑色,4 h后皮肤无变化,追加1次,8 h后观察,渗漏处皮肤有水泡,其中2人3 d后结黑痂,2 wk后完全脱落,1人留有疤痕,1人痊愈.

    关键词: 输液 护理 小儿 外渗
  • 联合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30例

    作者:于泉波;刘文胜;周亮;吴爱宁;王继昌;张考明

    1 临床资料 1999-04/2005-01我院共施行联合手术30(男24,女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PHT)患者,年龄32~56岁,病史2~8 a,出血0~4次,经内科保守治疗止血后1 wk~3 mo手术,无急诊手术. 术前肝功能Child分级: A 级9例,B级6例,C级2例.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取左肋缘下斜切口进腹. 常规测门脉压力后结扎脾动脉. 自脾下极离断脾结肠韧带,近脾离断脾下极血管,脾静脉主干距脾门2.5 cm处用无创伤血管夹钳夹,脾侧用大弯钳相对钳夹后切断之,离断脾上极血管、脾肾韧带及胃短血管,切脾后回收脾血. 自下弯侧开始常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食管下端分离约6~8 cm,依次离断冠状静脉的胃支、食管支、高位食管支、异位食管支及胃后静脉. 注意勿损伤迷走神经. 连同胰尾,游离脾静脉3.5~4 cm备吻合. 距左肾肾门约3~4 cm处分离肾静脉大半周,生殖静脉影响操作可结扎切断,用心耳钳钳夹,根据脾静脉口径大小剪除肾静脉前壁相应部分,以5~0号prolene线连续外翻缝合行脾肾静脉端侧吻合,缝至后一针时开放血管并以肝素盐水冲洗后打结. 整个手术结束后再测门脉压力.

  • 可必特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观察

    作者:邵聪文

    0 引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点.由于有害颗粒或气体(主要是吸烟)的影响,肺部产生异常的炎症反应,从而产生气流受限,常呈进行性加重.

  • 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26例临床分析

    作者:黄斌强

    0 引言 硫酸二甲酯(DMS)中毒属职业中毒,多见于从事相关行业接触DMS的工人. 2006-05-18因DMS急性泄漏导致的急性中毒26例,总结如下.

  • 游离皮瓣移植术后发生血管危象1例的护理

    作者:邹小梅;周琴;石雪琴;梁敏;雷艳

    0 引言 游离皮瓣移植是修复创伤组织缺损的重要方法之一,血管危象是游离皮瓣失败的主要原因,本例以左足底内侧皮瓣为供体,在显微镜下行右足清创游离皮瓣转移术. 术后16 h发生了血管危象,通过精心治疗和细致的护理使皮瓣恢复了血供.

  • 复方抗生素在根尖诱导成形术中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晓青

    年轻恒牙因外伤、畸形或龋病及各种原因所致的牙髓坏死根尖周炎以致影响牙根的继续发育.因此如何使牙髓年轻牙牙根继续发育,以达到保持牙颌系统的完整,一直是临床探索的顺题[1].

  • 甲状腺腺瘤64例CT和超声检查比较

    作者:余河;陈涛;陆莎

    1 临床资料 手术切除及病检查甲状腺瘤患者64(男15,女49)例.年龄21~69(平均51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和CT检查.

  • 小儿心脏术后临时起搏器的应用及护理

    作者:臧妍;郑霄;薛卫斌;高照波;涂娟;于智纯

    1 临床资料 本组34(男21,女13)例. 年龄2~11岁,体质量11~35 kg. 起搏方式均为心室起搏(VVI),应用起搏器时间为2~28 d. 29例逐渐恢复自主心律,死亡5例(心力衰竭4例,肝肾功能衰竭1例).

  • 牛磺酸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肝脏损伤的保护效应

    作者:王银环;董淑云;张娜;赵利军;李宏杰;孔小燕;刘丽华;张连元

    目的: 观察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肝脏的损伤性变化,以及牛磺酸对肝脏损伤性变化的保护效应,探讨牛磺酸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肝脏功能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 方法: 实验用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 C)组,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 IR)组和牛磺酸+缺血再灌注(taurine+ ischemia reperfusion, TR)组,每组10只. 观察缺血4 h再灌注4 h各组大鼠血浆中XOD, LDH, MDA, AST, ALT和SOD的变化;观察肝组织XOD, MDA, ROS, MPO和Ca2+的变化;观察肝线粒体GSH-PX和Ca2+的变化. 结果: 单纯肢体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血浆中LDH [(190.16±13.36) μkat/L], XOD [(758.82±151.53) nkat/L], MDA [(5.19±0.67) nmol/L], ALT [(78.40±6.45) nkat/L], AST [(47.70±4.47) nkat/L] 等较正常对照组血浆中LDH[(122.39±14.87) μkat/L], XOD[(543.61±43.51) μkat/kg], MDA[(1.27±0.21) nmol/L], ALT[(20.50±3.70) nkat/L], AST[(25.25±2.98) nkat/L]明显增加,而SOD[(1.30±0.15) μkat/L]较对照组 (1.80±0.16) μkat/L明显降低;单纯肢体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肝组织XOD [(104.69±12.34) μkat/Kg], MDA [(2.66±0.08) nmol/L], ROS[ (771.65±100.69) μkat/ L], MPO (0.47±0.04), [Ca2+] [(0.248±0.050) mmol/L]较正常对照组肝组织XOD[(59.01±10.50) μkat/kg], MDA [(1.29±0.14) nmol/L], ROS [(606.45±52.01) μkat/L], MPO[(0.28±0.06)], [Ca2+] [(0.123±0.014) mmol/L] 均明显增加;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肝线粒体GSH-Px活性[(20.34±4.67) nkat/L]与正常对照组[(31.17±11.50) nkat/L]比较明显降低,而[Ca2+]浓度[(0.38±0.06) mmol/L]则高于正常对照组[(0.14±0.03) mmol/L]. 牛磺酸+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血浆中LDH[(158.29±4.87) μkat/L], XOD [(758.82±151.53) nkat/L], MDA [(2.81±0.19) nmol/L], ALT [(64.40±9.05) nkat/L], AST [(38.70±8.10) nkat/L]较单纯缺血再灌注组明显降低,而SOD [(1.50±0.17) μkat/L]则增加;肝组织XOD[(94.19±13.50) μkat/L], MDA [(1.67±0.12) nmol/L], ROS [(710.81±55.34) μkat/L], MPO (0.36±0.04), [Ca2+] [(0.192±0.426) mmol/L]等指标也较单纯缺血再灌注组明显降低,此外牛磺酸+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肝线粒体GSH-Px活性[(22.50±3.17) nkat/L]与单纯肢体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明显增加,而Ca2+浓度[(0.31±0.06) mmol/L]则降低,损伤减轻. 结论: 牛磺酸可以减轻大鼠肢体缺血4 h再灌注4 h后所致的肝损伤.

  • 卵巢癌组织KLK11基因的表达意义

    作者:王新艳;李玉华;朱韫春;张慧林;刘悦芳;唐奇;冯振卿

    目的: 探讨卵巢癌KLK11基因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8例卵巢癌组织中KLK11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 结果: KLK11蛋白表达位于细胞质. KLK11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晚期(Ⅲ, Ⅳ期)KLK1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早期(Ⅰ, Ⅱ期,P<0.05),中低分化癌KLK1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高分化癌(P<0.05),但KLK11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无关. 结论: KLK11基因表达可能与卵巢癌的恶性程度有关.

  • 犬肝脏及附属管道的应用解剖

    作者:张勇;吕毅;杨晓梅;李泉源;史源;何英利;蒋安;张兴元

    目的: 系统的整理犬肝脏及其附属管道的解剖学数据,为建立各种犬动物模型提供依据. 方法: 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取上腹部正中切口入腹,充分暴露肝脏,原位测量肝脏各叶径线及附属管道的长度和外径;切取肝脏,测量肝静脉及肝短静脉;切断各叶肝蒂,称各肝叶质量. 结果: 原位观察68例,测量数据62份;离体观察43例,称重资料33份. 犬肝脏分为7叶,各肝叶形态、比例及质量较为恒定,具有独立的Glisson系统和肝静脉系统,肝动脉、肝静脉、胆道分支特殊,脾静脉一般分为上极和下极2支. 结论: 成功的建立了犬肝脏及其附属管道的解剖学数据库,为以后建立各种犬动物模型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应用解剖
  • 腺病毒介导KDR启动子的胸苷激酶基因对血管内皮细胞的靶向杀伤作用

    作者:朱欠元;周玉梅;李宝金;毛慕华;彭才圣;郭剑

    目的: 体外实验评估腺病毒介导KDR启动子-胸苷激酶系统(HSV-tk)杀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方法:采用新型AdEasy系统,构建受KDR启动子和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调控并可表达HSV-tk基因的AdKDR-tk和AdCMV-tk,在293细胞中包装、扩增后,体外分别感染表达KDR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HUVEC)和不表达KDR的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用丙氧鸟苷(GCV)处理受染细胞,并以MTT法检测其细胞增殖情况. 结果:病毒滴度均为1×1013 pfu/L. 在感染复数(MOI)为100的条件下,GCV浓度由0增至50 mg/L时感染含AdKDR-tk的HUVEC细胞和CNE-2细胞存活率从(89.4±4.6)%和(91.5±4.4)%分别下降至(22.9±4.7)%和(71.4±2.9)%(P<0.01),而感染AdCMV-tk的HUVEC细胞和CNE-2细胞存活率从(89.9±6.2)%和(90.8±5.7)%分别下降至(12.8±2.6 )%和(18.8±6.1)%(P>0.05). 结论:腺病毒介导KDR启动子-胸苷激酶系统具有特异性杀伤血管内皮细胞作用.

  • 大鼠窦房结周围组织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的增龄性变化

    作者:程功;孙超峰;黄欣;杜媛;张军波;王永红

    目的: 研究幼年、成年和老年SD大鼠窦房结传导时间(SACT)变化,检测窦房结周围组织缝隙连接蛋白Cx43的表达,部分探讨窦房结电生理重构的分子基础. 方法: 大鼠麻醉后行心电图检查,放置食道电极,测量SACT. 分离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制备成10 μm厚的连续冰冻切片. 相邻4张为一组,分别行HE染色、Masson染色、FITC标记抗Cx43和抗HCN4的免疫组化法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量Cx43荧光强度.结果: ①随年龄增长,SACT(ms) 延长(幼年組15.2±2.2, 成年組17.6±1.6, 老年組19.3±0.9). ②窦房结周围组织Cx43表达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界嵴处: 幼年组21.3±3.9,成年组15.7±2.7,老年组6.9±1.8;腔静脉窦:幼年组14.2±4.2,成年组10.7±3.0,老年组5.3±2.1). 结论: 窦房结周围组织Cx43表达增龄性降低可能是构成窦房结功能增龄减退的一个重要的电生理分子基础.

  • 人DNA修复基因HOGG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序列测定

    作者:魏永长;南克俊;惠凌云;贺大林

    目的: 克隆人HOGG1基因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进行序列测定. 方法: 提取人胎肝总RNA,设计HOGG1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扩增,将HOGG1基因克隆到pCMV-Myc载体,菌落PCR鉴定阳性克隆并测序验证. 结果: 获得人HOGG1基因全长,并成功构建pCMV-Myc/HOGG1真核表达载体. 结论: HOGG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为HOGG1基因生物靶向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一种新的手段.

  • 不同剂量胰岛素对严重烫伤大鼠早期血清IL-1β及IL-10的调控作用及意义

    作者:王耘川;高峰;贾赤宇;张万福;汤朝武;胡大海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胰岛素对严重烫伤早期血清IL-1β及IL-10的影响. 方法: 将雄性SD大鼠63只随机分为烫伤后盐水治疗(A)组、盐水 + 不同剂量胰岛素治疗(B1~B3)组,每组14只,另取7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N)组. 烫伤各组在背部造成约30%体表总面积(TBSA)全层皮肤烫伤. 伤后6,24 h后检测血糖、血压及血清IL-1β及IL-10含量. 结果: 伤后大鼠血糖明显升高,6 h达到(10.7±1.8)mmol/L,并持续高血糖状态,胰岛素可以降低伤后血糖,并随剂量的增大而作用增强,3 IU/kg胰岛素的6 h血糖为(6.0±0.8)mmol/L,与正常值(5.1±0.6)mmol/L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伤后6,24 h血压均明显低于正常值,3 IU/kg胰岛素对伤后血压有显著改善作用. 烫伤后血清IL-1β显著升高,不同剂量胰岛素干预均可降低IL-1β水平(P<0.05或P<0.01),3 IU/kg时血清IL-1β在6, 24 h分别为(54.0±8.6),(46.8±6.8)ng/L. 烫伤后血清IL-10含量有所升高,胰岛素可进一步提高烫伤大鼠血清IL-10含量,以3 IU/kg伤后24 h为明显,达到(45.5±5.2)ng/L,与单纯盐水治疗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 结论: 严重烧伤早期时不同剂量胰岛素干预可调节血清促炎/抗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减轻伤后机体的炎症反应,当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时其作用为明显.

  • MAPK在葡萄糖及AngⅡ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反应中的作用

    作者:张严高;秦永文;吴弘;王文清;文军慧;李闻捷

    目的: 研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途径在葡萄糖(GS)和/或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介导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促增殖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 方法: 实验以平滑肌细胞蛋白合成速率和蛋白含量为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指标,以平滑肌细胞3H-亮氨酸掺入率表示细胞蛋白质合成速率,通过3H-胸苷(3H-TdR)反映平滑肌细胞DNA的代谢及细胞增殖情况;并通过给予PD098059及高浓度葡萄糖(HG)预处理,观察它们对细胞蛋白合成、DNA代谢及细胞增殖的影响. 结果: ① AngⅡ(10-7 mol/L)处理平滑肌细胞,3H-胸苷掺入率明显增高;HG (25×10-3 mol/L)处理平滑肌细胞,3H-胸苷掺入率明显增高;AngⅡ+HG处理平滑肌细胞3H-胸苷掺入率显著增高. ② AngⅡ增加3H-胸苷掺入的作用可明显被PD098059所抑制;AngⅡ+HG增高3H-胸苷掺入的作用也可被PD098059所抑制. ③ AngⅡ(10-7 mol/L)处理平滑肌细胞,3H-亮氨酸掺入率明显增高;HG (25×10-3 mol/L)处理平滑肌细胞,3H-亮氨酸掺入率增加;AngⅡ+HG处理平滑肌细胞3H-亮氨酸掺入率显著增加. ④ AngⅡ增加3H-亮氨酸掺入的作用可部分被PD098059所抑制;AngⅡ+HG增加3H-亮氨酸掺入的作用可显著被PD098059所抑制. 结论: 应用MAPK的特异性抑制剂PD098059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证明MAPK激活在GS和/或AngⅡ导致平滑肌细胞增殖反应中有重要作用.

  • 血栓性心脑血管疾病与血小板微颗粒及其膜功能蛋白表达的关系

    作者:苏冰;王前;孙德华;曾芳银;刘飞;张梦宇;齐涛

    目的: 运用以全血为标本的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血小板微颗粒(PMP)方法,检测观察血栓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治疗前后PMP及其表面膜糖蛋白GPIIb/IIIa(PAC-1)及P-选择素(CD62P)的活化比率的变化;探讨PMP及PAC-1及CD62P活化比率检测在血栓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在病情预测和预后评价中的意义. 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对正常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栓性心脑血管疾病组进行测定,分析各组PMP表达状况, CD62P, GPIIb/IIIa活化比率. 结果: ①正常对照组PMP: (65.5±9.8)/104Plt, CD62P: (3.2±0.8)%, PAC-1: (7.0±1.0)%; PMP:(64.3±8.3)/104Plt, PAC-1:(6.8±0.7)%, CD62P:(3.0±0.7)%, PMP:(64.3±8.2)/104Plt, PAC-1:(6.8±0.7)%, CD62P:(3.0±0.7)%;②血栓性心血管疾病组治疗前PMP:(209.2±21.9)/104Plt, CD62P:(54.7±7.8)%, PAC-1:(87.4±7.1)%;治疗后PMP:(117.9±11.9)/104Plt, CD62P:(25.2±6.3)%, PAC-1:(46.2±5.1)%;两者的PMP, CD62P, PAC-1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升高(P<0.01);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0.01). ③血栓性脑血管疾病组治疗前PMP:(217.3±36.6)/104Plt, CD62P:(52.8±9.3)%, PAC-1:(79.9±6.8)%; 治疗后PMP:(134.2±12.9)/104Plt, CD62P:(24.3±6.1)%, PAC-1:(42.2±5.1)%;两者的PMP, CD62P, PAC-1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升高(P<0.01);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0.01). 结论: PMP及其表面膜糖蛋白PAC-1及CD62P表达的检测可作为血栓性心脑血管疾病疗效及预后判断的临床辅助诊断特异性指标之一,并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长期药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运动病大鼠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的变化

    作者:王小成;冯立宁;张作明

    目的: 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运动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第1组3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为4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实验组动物给予30 min旋转运动刺激,然后各自测4个实验组动物旋转运动刺激后20 min, 6 h, 1 d, 3 d以及对照组动物血浆CGRP含量;第2组20只大鼠先给予15 min的旋转运动刺激,根据刺激前后24 h糖精水饮用量的变化分为运动病敏感组和不敏感组,然后测两组动物旋转运动刺激15 min后血浆CGRP含量. 结果: 第1组动物,实验组动物旋转运动刺激30 min后各时间点大鼠血浆CGRP含量和对照组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F=1.105, P=0.893);第2组动物,运动病敏感组与运动病不敏感组相比,旋转运动刺激15 min后血浆CGRP含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704). 结论: 血浆CGRP在大鼠运动病发病机制中没有发挥作用;大脑中枢和前庭终器中CGRP是否参与了运动病的发病尚需深入研究.

  • NT4p53(C22)Ant重组腺伴病毒对人Miapaca-Ⅱ胰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作者:周琦;纪宗正

    目的: 研究NT4p53(C22)Ant重组腺伴病毒对人Miapaca-Ⅱ胰腺癌细胞杀伤作用. 方法: 构建NT4p53(C22)Ant,将其亚克隆于腺伴病毒载体中,经293细胞包装、扩增构成具有感染性的重组腺伴病毒AAV-NT4p53(C22)Ant,转染人胰腺癌Miapaca-Ⅱ细胞,经光镜下观察、MTT比色试验、PI染色实验及乳酸脱氢酶释放检测(LDH),观察AAV-NT4p53(C22)Ant对细胞的杀伤作用. 结果: 光镜下可见随AAV-NT4p53(C22)Ant感染Miapaca-Ⅱ细胞时间延长,肿瘤细胞数目明显减少;MTT实验检测发现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流式细胞检测凋亡细胞数目较对照组及空病毒组增加(P<0.05);LDH检测培养基中LDH只有轻度增加(P>0.05). 结论: 重组腺伴病毒NT4p53(C22)Ant对胰腺癌细胞有杀伤作用,并且是通过引起细胞凋亡而实现的.

  • 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克罗米酚抵抗疗效观察

    作者:侯灵彤;田清友;韩素新;张荣华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MTF)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克罗米酚(CC)抵抗的效果. 方法: 22例CC抵抗PCOS不孕患者中合并胰岛素抵抗(IR)者20例,改为口服MTF,3 mo未妊娠者加服CC 3个周期. 采取自身对照法,观察其用药前后排卵恢复情况、妊娠结局及血胰岛素水平、IR指数、体重指数(BMI)、性激素等指标的变化. 结果: 20例合并IR的患者服用MTF 6 mo后12例(60%)恢复排卵;其中10例(50%)妊娠,均未发生流产;8例无效,但用药6 mo后BMI、空腹胰岛素(I0),IR指数,T及LH/FSH均明显降低(P均<0.05). 结论: CC抵抗PCOS不孕患者多数存在IR,应用MTF治疗可改善患者的排卵率及妊娠率,且经济方便.

  • 银屑病患者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中趋化因子受体CXCR3 mRNA的表达

    作者:杨桂兰;陈志强;郑家润;李新宇;陈沄;徐兰芳;高纪伟;唐美育

    目的: 了解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中CXC型趋化因子受体CXCR3 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之间的关系. 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进行期斑块型银屑病患者33例及其中16例患者治疗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中CXCR3 mRNA的表达水平,设3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并将检测结果与PASI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结果: 斑块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XCR3 mRNA表达水平为1.12±0.8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28±0.28, P <0.01)与治疗后患者(0.57±0.61, P<0.05 ),并与PASI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 =0.516, P<0.05);而中性粒细胞中CXCR3 mRNA表达水平为1.72±1.68,与健康对照组(1.27±1.17)及同一组患者治疗后(1.27±1.01)相比均无明显差异 (P>0.05). 结论: CXCR3可能主要通过活化与趋化外周血淋巴细胞而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机制.

  • PCNA和MMP9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

    作者:孙红;王浩;秦天洁;阮之平;马瑾璐

    目的: 探讨PCNA,MMP9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6例宫颈癌及10例正常宫颈中PCNA和MMP9的表达,分析不同组织中PCNA和MMP9表达的差异及两者的相关性. 结果: 宫颈癌组织PC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00);38例宫颈癌的MMP9阳性表达(82.61%)明显高于10例正常宫颈组织的表达(30%, P﹤0.05);PCNA的表达与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rs=0.433, P=0.003),且PCNA和MMP9均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年龄、病例分级及生长方式无关(P﹥0.05). 结论: MMP9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异常增高,与细胞增殖关系密切,提示其对宫颈癌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 老年期痴呆患者81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晨辉;陆兵勋;林桂永;陆雪松

    目的: 探讨老年期痴呆的临床特征. 方法: 采用简而精神状态检查(MMSE), 哈金斯基缺血指数量表(HIS), 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 BI评估及回顾性调查. 结果: MMSE,BI均分的比较可见轻度组与中度组之间及中度组与重度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轻度组与重度组之间存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 BI均分3组之间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 幻觉、妄想的发生3组间存在较显著差异(P<0.05);行为紊乱的发生3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既有幻觉、妄想,又有行为紊乱的患者3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 本组痴呆患者的严重程度与文化程度、年龄并不相关,此结果与报道不同,提示本组痴呆患者较特殊,痴呆严重程度与病程呈非平行关系. 幻觉、妄想及行为紊乱均相对集中痴呆病程早、中期.

  • NA方案与NP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48例

    作者:郭亚焕;南克俊;李春丽;张玮

    目的: 评价NA、NP两种化疗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 方法: NA方案 (NVB+E-ADM)26例, NP方案 (NVB+DDP)22例. NA方案:长春瑞滨 (NVB) 25 mg/m2, d1, d8;表柔比星 (E-ADM) 60 mg/m2, d1. NP方案:长春瑞滨 (NVB) 25 mg/m2, d1, d8;顺铂 (DDP) 40 mg, d1, d2, d3. 上述两方案每3~4 wk为1个周期. 结果: NA方案有效率为 61.5%; 中位生存期25.8 mo; 1 a生存率61.5%. NP方案有效率为45.5%; 中位生存期19.8 mo;1 a生存率68.2%. NA方案与NP方案有效率、生存期及一年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中位疾病进展时间(mTTP): NA组8.5 mo, NP组5.0 mo. 两方案TTP相比, NA方案长于NP方案, χ2=4.2, P=0.04, 毒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 均为可逆性. 结论: NA方案及NP方案对于复发转移的晚期乳腺癌疗效确切, 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均可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应用.

  • 舒芬太尼防治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的术后急性疼痛

    作者:杨静;王威;张宏;米卫东

    目的: 研究舒芬太尼(0.5 μg/kg)防治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术后急性疼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胸科、腹部和脊柱手术的患者90例(每类手术3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可赛风组和舒芬太尼组,每组45例. 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可赛风组分别于手术结束前25 min静脉滴注舒芬太尼(0.5 μg/kg)或可赛风(8 mg)+芬太尼(1 μg/kg). 所有患者在手术结束前10 min停止吸入异氟醚,手术结束时停止泵注异丙酚和瑞芬太尼. 比较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恢复和拔管时间,以及患者恢复期的疼痛程度和拔管后需要追加芬太尼的例数. 结果: 芬太尼+可赛风组和舒芬太尼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舒芬太尼组胸部和腹部手术后发生中等和严重疼痛的人数明显少于芬太尼+可赛风组(P<0.01),而且舒芬太尼组拔管后需要2次追加芬太尼的人数也少于芬太尼+可赛风组(P<0.05),后者约有30%的患者拔管后需要追加芬太尼. 结论: 手术结束前25 min静脉用舒芬太尼(0.5 μg/kg)能够防治胸部、腹部和脊柱手术停止麻醉后因超短效阿片类药物瑞芬太尼的快速代谢而引起的术后急性疼痛,并且促进自主呼吸恢复和意识恢复.

  • 胃癌组织中runx3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华;李勇;范立侨;王力利;赵群;赵雪峰;焦志凯

    目的: 探讨runx3基因mRNA及其蛋白在胃癌与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病理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逆转录-多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对临床60例胃癌新鲜标本及其周围正常粘膜组织中runx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对其表达和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 RT-PCR结果显示runx3mRNA在胃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量相对值(0.7542±0.1284)低于正常胃癌粘膜组织中的表达量(0.8427±0.05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41, P<0.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unx3蛋白在胃癌组织标本中的积分光密度值(10828±988.9)明显低于在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光密度值(47833±756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57, P<0.0001). 结论: runx3 mRNA及其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组织. Runx3基因的表达异常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不良睡眠习惯与老年人睡眠质量相关

    作者:李建民;陈长香;邢凤梅;王静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唐山市区离退休老年人300人,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调查问卷228份,回收率76.0%. 男130人,女98人;年龄50~94(67.8±7.9)岁.采用汤慈美睡眠状况调查量表,该量表共7项,其中睡眠充足情况含4个选项,其他6项含5个选项. 其中的内容按照睡眠质量的好差进行排序. 每项评1~4分或1~5分,合计总分,每人得7~34分. 采用自行设计的影响睡眠因素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影响睡眠相关行为等. 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及单因素X2分析及U检验. 总分大于14分者说明有睡眠质量下降情况. 在228人中总分15~20分者100人(43.9%),男55人,女45人. ≥21分者(平均每项3分)38人,占16.7%,男17人,女21人. 七项中选择5分者73人,选择4分者215人,选择3分者338人. 说明老年人睡眠质量较差,大多数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女性更差,且与老年人睡眠习惯有关(表1).

  • 其二丙酸倍氯米松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黄海涛;郑国荣;王一鸣;王艳

    目的: 评价二丙酸倍氯米松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60例分成两组,两组均以口服美沙拉嗪为基础,治疗组30例采用二丙酸倍氯米松联合甲硝唑保留灌肠;对照组应用氢化可的松和甲硝唑灌肠液保留灌肠. 结果: 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7例和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分别为15例,8例和7例,总有效率76.7%,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二丙酸倍氯米松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一定的疗效,值得推广.

  • 邻苯二甲酸酯类对雄性生殖系统的毒性作用

    作者:石维佳;保庭毅

    0 引言对邻苯二甲酸酯类的生殖毒性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通过近20a的大量研究,包括动物及体外实验,证实了邻苯二甲酸酯类的生殖毒性,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如剂量-效应关系(小无影响剂量-NOAEL),毒性机制(抗雄性激毒物质作用),以及对基因表达的影响等等.而对基因表达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至今.本文则对此进行相关的回顾.

  • CK-MB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的建立

    作者:杭建峰;吴英松;徐伟文;余伟鸿;李明

    目的: 利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技术,建立人血清CK-MB的快速定量检测方法. 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1株抗CK-MB的单抗用于包被微孔板,另1株抗CK-MB的单抗用于铕标记)建立CK-MB TRFIA. 结果: CK-MB TRFIA的线性测量范围为5~400 μg/L, 分析的灵敏度为0.24 μg/L,批内和批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9%~7.3%和8.4%~11.7%. 与CK-MM和CK-BB均无交叉反应. 将82份血清标本用本法与化学发光试剂盒同时检测,其相关系数为0.895. 结论: CK-MB TRFIA的各项指标均达到临床检测的要求,可用于临床血清CK-MB水平的测定.

  • Fmoc固相合成法合成黑色素细胞刺激素(MSH)的工艺研究

    作者:朱立国;任付平;陈五岭

    目的: 研究9-芴甲氧羰基(Fmoc)固相合成法合成黑色素细胞刺激素(MSH)工艺的步骤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Fmoc保护α-氨基,以TBTU/HOBT/DIEA为缩合剂合成MSH. 用色谱仪和质谱仪对合成的多肽进行纯化、鉴定. 结果: 多肽合成的得率可达63%,经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仪(RP-HPLC)对合成的多肽进行纯化后可得纯度为98.67%的目标肽. 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飞行质谱仪(MALDI-MS)检测所合成多肽的分子质量为1663.88 ku,与其理论分子质量1664.08 ku相符. 结论: 该合成法具有快捷、简便、高效地合成多肽MSH的特点,适合大批量生产.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物样本中头孢噻肟和舒巴坦的浓度

    作者:顾宜;王晓娟;王荣;白娟娟;高苏莉

    目的: 为静滴注射用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后在血浆和尿液中的药物浓度分析提供检测方法. 方法:采用HPLC测定头孢噻肟钠血浆和尿液中浓度. 在血样中加入甲醇沉淀蛋白后,尿样用超纯水稀释后取上清液进样,色谱分析条件: 以C18反相柱作分析柱;柱温:室温;流速: 1 Ml/min;头孢噻肟和舒巴坦的流动相分别为:1g/L的三乙胺水溶液(用磷酸调Ph值6.2)∶甲醇=68∶32和84∶16;头孢噻肟和舒巴坦的紫外检测波长分别为254 nm和220 nm. 结果:头孢噻肟血样和尿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3~530.0 mg/L和5.45~545.00 mg/L,低检测浓度分别为1.00 mg/L和0.25 mg/L;舒巴坦血样和尿样的线性范围为1.04~208.00 mg/L,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5 mg/L和0.25 mg/L;方法平均提取回收率在 (89~110)%之间;日内、日间RSD均小于5%. 头孢噻肟和舒巴坦血浆和尿液样品置于-20℃冰箱3 d内稳定. 结论:本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准确等特点,适合于头孢噻肟和舒巴坦血浆和尿液浓度测定.

  • 宁夏950例中学生心理障碍干预措施

    作者:戴秀英;李秋丽;王颖丽;杜勇;刘琪;梁兴

    目的: 分析宁夏地区心理门诊中学生的心理障碍状况,评价综合干预疗效. 方法: 对950例心理障碍中学生干预前后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我意识量表(PHSS)、自编的亲子关系互动问卷测试及对比分析. 结果: ①综合干预总有效率为 89.37%. ② SCL-90的9个因子分在治疗前、后与历年综合样本三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③ PHSS总分和6个因子分在治疗前、后与常模三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④学生亲子关系显著改善. 结论: 综合心理干预疗效肯定.

  • 西安地区高校图书馆员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作者:张馨;王家同;马进

    目的: 了解高校图书馆员工心理健康状况. 方法: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编职业满意度问卷分别对421名和173名西安地区高校图书馆员工进行测量,平均年龄37.8±9.5岁. 同时选取高校教师135名作为对照组. 结果: ①与全国常模相比,图书馆员工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4个因子上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②与高校教师相比,在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图书馆员工显著高于高校教师(P<0.01). ③自编职业满意度问卷显示,有61.2%的员工对现职不满意,只有25.43%的图书馆员工对现职业满意. 结论: 图书馆员工有较为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 职业满意度较差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 高原外训官兵应对方式与SCL-90的评估

    作者:谷有全;杨金升;石向群;张晓燕

    目的: 对急进高原执行任务的应急机动作战部队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 方法: 以某部队进驻青藏高原驻训期间200名官兵为研究对象,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官兵在不同环境下的应对方式及心理状况进行了测评,并且分析应对方式和心理状况间的关系. 结果: 急进高原官兵的SCL-90总分、阳性项目数及应对方式中的消极应对因子分不同高度间自身对比差异显著(P<0.01),并且SCL-90总分及阳性项目数分别与消极应对因子分呈正相关. 结论: 该调查研究提示科学合理的适应性训练和心理干预能有效引导军人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改善外训官兵的心理状况.

  • 不同色彩背景对选择反应和运算能力的影响研究

    作者:侯艳红;刘庆峰;倪安胜;黄启科;徐昆;王瑞坤;廖敏敏;苗丹民

    目的: 对不同色彩背景下认知操作的任务完成绩效进行比较研究. 方法: 95名青年男性,完成不同色彩背景下的连续相加和字母选择认知测验. 结果: 认知任务均受到了色彩背景的影响,并且不同的色彩背景之间统计学上存在差异. ①在操作时限为2 min的简单选择任务中,彩色背景下测试成绩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而非彩色之间以及非彩色与彩色背景之间有统计学差异(F=2.257,P<0.05);②在连续相加任务中,操作时限为9 min,非彩色与彩色背景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F=2.115, P<0.05). 结论: 在视屏操作过程中,不同的背景色会影响到操作功能的反应速度和准确性,并且与任务难度及操作时间有关.

  • 白眉蝮蛇蛇毒中L-氨基酸氧化酶的分离及其诱导急性肺损伤的作用

    作者:魏晓龙;魏继福;黄阗;陈秋玉;刘岳宁;何韶衡

    目的: 从白眉蝮蛇蛇毒分离纯化L-氨基酸氧化酶,并研究其对肺组织的影响. 方法: 通过Heparin-Sepharose FF及Q-Sepharose HP从白眉蝮蛇蛇毒中分离纯化得到一个L-氨基酸氧化酶,命名为ABU-LAO. 给Balb/c小鼠静脉注射50 ,5,0.5 μg药物或生理盐水100 μL,每组6只,6 h或24 h后取材,肺组织常规切片,HE染色. 高倍镜视野下计算平均红细胞数(RBCs)、平均肺泡内多形核白细胞数(IAPLs)、平均肺泡隔多形核白细胞数(ASPLs);用图像分析仪测平均肺泡面积(MACA). 结果: 纯化ABU-LAO并在SDS-PAGE上测定其表观Mr约为60000. 与生理盐水组相比RBCs,IAPLs,ASPLs,MACA在注射ABU-LAO后有显著改变(P<0.0125). 结论: 通过两步层析法分离纯化得到ABU-LAO,它能诱导小鼠发生严重的急性肺损伤.

  • 小丛红景天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

    作者:康杰芳;王喆之

    目的: 研究小丛红景天挥发油的化学组成. 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丛红景天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 联用技术,对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 结果: 鉴定了其中的38个化合物, 所鉴定成分含量约占总检出量的91.12%. 其化学成分主要为肉豆蔻酸(19.37%),棕榈酸甲酯(7.56%),2,6-十六烷基-1-(+)-抗坏血酸酯(6.27%),8,11-十八碳二烯酸甲酯(5.22%),十七烷(4.82%),十二烷基乙氧基醚(2.98%),2-异丙基-5-甲基1-庚醇(2.62%),二十四烷酸甲酯(2.12%),2-乙基-2-甲基-十三醇(2.08%)等. 结论: 所用方法为小丛红景天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 脑血灵颗粒对脑出血大鼠炎症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郑安;叶钦勇;林求诚;黄华品;刘楠

    目的: 观察脑血灵颗粒对脑出血大鼠炎症相关基因(TNF-α, IL-1β, iNOS)表达的影响. 方法: 以自体血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实验组给予脑血灵颗粒,华佗再造丸为阳性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通过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检测血肿周围组织TNF-α, IL-1β, iNOS等炎性基因的表达情况. 结果:在脑出血造模后7 d, 各组TNF-α, IL-1β, iNOS表达均明显上升,脑血灵颗粒剂可抑制血肿周围组织TNF-α, IL-1β合成的增加,并下调iNOS的活性,华佗再造丸组对TNF-α, IL-1β, iNOS表达未见明显作用. 结论: 脑血灵颗粒具有显著的抗炎症效应,从而对脑出血后的炎症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