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제사군의대학학보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
  • 主办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0-2790
  • 国内刊号: 61-1060/R
  • 发行周期:
  • 邮发: 52-8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樊代明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西藏林芝地区10家医院1997/2002年收治传染病分析

    作者:刘剑伟;张新霞;王佳;杜晓晗

    1 临床资料来源于1997/2002年西藏林芝地区10家和北京、重庆、昆明、武汉的8家医院传染病登记表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医院报告和现场调查反复核对.传染病分类按ICD-9.汇总传染病收治情况,按病种逐一登记列表,归纳分析.

    关键词: 西藏 医院 传染病
  • 胎头高直后位难产的产程特点及处理方法

    作者:李晓林;薛小瑞

    1 临床资料我院2000-01/2003-12分娩的总数为4218例,其中头为难产中高直后位为35例占0.83%.初产31例,经产4例,孕37~42 wk,产妇年龄20~35(平均27.5)岁.临产后胎头不衔接11例占31%,其中4例胎头未达到坐骨棘水平.因胎头下降受阻,影响宫颈扩张,使宫颈扩张缓慢,平均16~63 h.总产程在13~55(平均18.2) h,产程超过24 h者2例(5.7%).潜伏期13~50 h者12例(34%),其停滞在潜伏期未能进入活跃期.10例进入活跃期后停滞,平均活跃期为7.5 h.19例发生胎膜早破(54%),原发性宫缩乏力10例和继发性宫缩乏力9例,占34%,宫缩过强3例,占8.5%.产妇腹部全部为胎儿的小肢体所占据,在下腹正中耻骨联合上3~4指处,可触及胎儿颏部者17例,占48%.胎儿窘破15例,占42%,新生儿窒息5例,占14%,颅内出血2例,占5.7%.子宫先兆破裂2例,占5.7%.因延迟诊断行剖宫产术,术中出血7例,占20%.术后子宫缩复不良性出血2例,占5.7%.当宫口开大或部分开大时,发现先露很高,胎头矢状缝在骨盆入口的前后径上,可略向左或向右偏斜,但一般不超过15°.有12例误诊为枕横位而继续试产.

  • 分支型覆膜支架治疗DeBakey Ⅲ型夹层动脉瘤1例

    作者:边杰芳;王岭;李晓军;王辉;张聚良;李南林;陈绍洋;贠军;王廷

    1 病例报告男,52岁.2004-04-30因上腹部和胸背部剧烈疼痛2 d, CT诊断为腹主动脉瘤,急诊转入我科.因腹部CT不能明确诊断,急诊行核磁共振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变范围从左锁骨下动脉至肾动脉,DeBakey分型为Ⅲ型.入院后经降压等治疗,症状得到控制.因该患者有家族病史,强烈要求手术治疗,遂行动脉造影,明确破口位于胸主动脉降段靠近左锁骨下动脉开口处,大部分夹层分离腔内血液已机化,破口处只残留一大小约1.0 cm×1.5 cm的小腔.

  • 鬼针草对血管平滑肌的作用

    作者:刘旭杰;郝洪;李玲

    0 引言鬼针草系菊科植物(Bidens bipinnata L.),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本草拾遗>称其:"味苦、平、无毒",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之功效,民间常用它治疗肠炎、痢疾等[1,2].目前国内对鬼针草的抗菌、抗溃疡、止血、治疗烧伤、抗肝癌、降脂及降压作用[3,4]的临床研究已有报道,但对降压作用机制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我们对鬼针草的降压作用机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发现鬼针草的降压作用可能与直接扩张血管平滑肌有关.

  •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失败8例

    作者:陈燕;韩萍

    1 临床资料 2003-12/2004-03收治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失败8例,年龄36~52(平均44.6)岁.用药时间3~6 mo,用药剂量均为10 mg/d,初诊均在三级甲等医院.8例患者用药前月经过多6例,用药期间均出现经量少甚至闭经,用药前痛经2例,用药期间稍好转;用药前肌瘤大为6.7 cm×5.2 cm×4.6 cm,用药后肌瘤或子宫体积均变小30%~70%.停药时间20 d~3 mo,失败的分别为阴道不规则出血、经量过多4例,其中3例症状较用药前加重;痛经2例,均比用药前程度加重;肌瘤增大、变性1例,该患治疗前肌瘤6.7 cm×5.2 cm×4.6 cm,治疗期间曾缩小至4.5 cm×4.6 cm×3.2 cm,停药3 mo后肌瘤为8.3 cm×5.6 cm×5.5 cm,且超声提示肌瘤内回声不均,有变性可能.8例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子宫肌瘤剔除1例,子宫切除7例.术中发现肌瘤质地变软、瘤内出血、囊性变6例;病理回报肌瘤玻璃样变性2例.无肉瘤变性报道.

    关键词: 子宫肌瘤 药物治疗
  • 小儿髋关节结核改良病灶清除术56例

    作者:慕明君;慕玉萍

    1 临床资料 1988/2000年我们对56例小儿髋关节结核实施改良病灶清除术.男38例,女18例,年龄2~14岁.病程2 mo~9 a(平均2 a).早期全关节结核12例,晚期44例.随访2~12(平均10) a.并发病理性脱位8例;窦道10例,其中3例为早期误切引起;冷脓肿形成3例;伴肺结核5例,同侧骶髂关节2例,则侧膝、踝关节结核各1例,结核性胸膜炎1例.本组均经X线摄片证实为髋关节结核.改良病灶清除术(14例),系在单纯病灶清除(42例)基础上附加:①髂腰肌、内收肌切断:髂腰肌与病灶清除同一切口从附丽于小转子处切断,内收肌包括长收肌、短收肌、耻骨肌、股薄肌在屈髋外展外旋位另口切断.适应于髋关节已有屈曲内收畸形或病灶清除后髋关节对合不良者.②臀中、小肌止点下移:从大转子附丽处带薄层骨片切断,下移缝合固定于股外侧肌起点及其附近骨膜.下股取外展中立位.适应于病灶清除后股骨头破坏超过1/3或原有屈曲内收畸形取外侧入路者.③髋臼加盖:仿照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加盖方法,在破坏的髋臼负重区或臼缘上0.5 cm凿槽,进凿方向略偏上15°,取中部全厚髋骨1块,嵌入槽内.髋骨块前内侧自然弧度作为新的负重区.骨块插入之棱角可先以虎头钳夹钳,便于插入和嵌紧.不用内固定.适应于髋臼负重区破坏或原有脱位者.

    关键词: 髋关节 结核病
  • 尼莫通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

    作者:鲍缦夕;夏光明;郝悦;张琦;钟敦璟

    1 临床资料住院确诊2型糖尿病伴有下肢血管病变[1]32(男18,女14)例,年龄46~74岁.病程0.5~9 a,出现下肢血管病变症状的时间1~10 mo.所有病例给予尼莫通10 mg.静滴,每日1次,共10 d.同时给予糖尿病饮食、胰岛素控制血糖、口服肠溶阿司匹林、控制血压等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10 d彩色多普勒检查足背动脉管腔直径、血流量以及收缩期峰流速[2].结果治疗前后空腹血糖(mmol/L)无显著变化(6.9±2.1 vs 6.5±1.5,P>0.05),餐后2 h血糖无显著变化(11.5±2.5 vs 10.2±1.6,P>0.05).治疗前后足背动脉管腔直径(cm)变化显著 (0.18±0.04 vs 0.22±0.05,P<0.05),治疗前后血流量(mL/min) 变化显著(40.8±18.2 vs 49.8±16.3,P<0.05),治疗前后收缩期峰流速(cm/s) 变化显著(30.8±9.3 vs 37.5±10.2,P<0.05).

  • 开胸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60例

    作者:朱俊贤;黄秀玲;楚沁;詹鑫

    1 临床资料开胸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60(男46,女14)例, 年龄30~75岁.其中瓣膜置换术15例;动脉搭桥术15例;肺叶切除术10例;全肺切除术10例;食管癌切除术10例.全麻术后麻醉师根据不同情况将麻醉药物注入镇痛泵内,然后与静脉连接,并开始给药.泵内液体配方:芬太尼0.6~0.8 mg,枢丹4 mg,氟哌啶0~5 mg,生理盐水加至100 mL(2 d量).程序设置:每小时2 mL,单次追加剂量每次0.5 mL,锁定时间15 min.术后观察48 h均获得了满意效果.

  • 外伤性骨感染32例的治疗

    作者:张堃;李忠;庄岩

    1 临床资料 1998-07/2002-11共收治外伤术后骨感染患者32(男24,女8)例,年龄18~54(平均32)岁.病史2~19(平均10)mo.发病部位:胫骨14例,股骨12例,肱骨4例.所有病例均行细菌培养,选用敏感抗生素术前抗菌治疗,对急性或亚急性期患者进行扩创,充分引流分泌物,力争初步控制感染.确定无活动性感染后进一步手术治疗.术前纠正贫血,增强抵抗力.手术沿原切口进入,注意保护血管神经,取出内固定物,消除炎性肉芽组织及游离死骨,咬除骨折断端硬化死骨.用1 g/L新吉尔灭溶液浸泡局部15 min.

    关键词: 感染 骨折 骨移植
  • 老年人支原体肺炎18例临床分析

    作者:成涌;毕四锐

    0 引言支原体(mycoplasma)是引起老年肺炎的病因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一些支原体肺炎病情重或病程迁延,并发症和合并症多,易发生混合性感染或对抗生素耐药,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困难[1-3].

  • 中药痹痛汤治疗坐骨神经痛36例

    作者:张继元

    1 临床资料 1998-09/2002-10以中药痹痛汤门诊治疗坐骨神经痛36(男24,女12)例,年龄20~62岁,病程1 mo~11 a.全部病例均有腰痛,髋部向下肢放射样疼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痹痛汤:独活12 g,威灵仙12 g,桑寄生30 g,杜仲12 g,牛膝15 g,土元10 g,鸡血藤30 g,当归15 g,白芍20 g,细辛3 g,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服.偏寒者,加仙茅10 g,淫羊藿10 g;偏湿者,加薏苡仁30 g,防已10 g;腰痛加川断15 g,狗脊15 g;久痛有瘀者桃仁10 g,红花6 g;10 d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腰腿痛完全消失,行动自如)15例(41.6%)显效(腰腿痛基本消失)12例(33.3%),有效(部分症状与体征减轻)7例(19.4%)无效(症状无减轻)2例(5.5%),总有效率94.4%.

    关键词: 痹痛汤 坐骨神经痛
  • 肾移植术中高钾血症致室颤1例

    作者:李小顺;刘锐;谢飞;陈飞鸿;李俊贤;陈瑞;闫鲲;张谦

    1 病例报告女,20岁,农民, 2001-09-26于我院行肾移植术,术前1 d行血液透析,术晨测血钾5.6 mmol/L术中静点100 g/L葡萄糖酸钙20 mL,100 g/L葡萄糖500 mL +胰岛素8 U治疗,于输红细胞悬液400 mL后患者出现烦躁,ECG示T波高尖、QT间期延长,迅速出现室颤、心电静止.急查血钾[1]7.6 mmol/L,立即停止输血,暂停手术,360 J电除颤2次复律,后继续手术,再次出现室颤,予胸外按压复律,40 min后开放移植肾血循,约1 min后输尿管喷尿.术后生命体征稳定,返病房后继续补液、利尿、降血钾治疗术后12 h尿量7000 mL,复查血钾4.4 mmol/L,患者现仍健康存活.

    关键词: 高钾血症 心跳骤停
  • 鼻中隔骨化1例

    作者:马宏伟;李玉霞;张宇;陈慧丽

    1 病例报告男,56岁,因颈椎病、高血压病史8 a ,2003-10-09入院.查体:T 36.6℃,BP:21/12 kPa,胸透、肝功、心电图无异常,X线:C5,6颈椎前缘变锐,椎间隙变窄.双下甲肥厚,鼻中隔呈"C"型偏曲,中甲息肉样改变,右侧钩突肥大,双侧中鼻道内表面有脓性分泌物.鼻窦CT:双侧下甲骨性肥大,鼻中隔偏曲,双侧上颌窦、筛窦内充满软组织影.经全麻下实施鼻窦开放术(Ness)+鼻中隔偏曲矫正+鼻中甲成型术,手术中发现鼻中隔软骨全程骨化,鼻中隔黏膜软骨膜下无白色软骨,均为正常骨质,与犁骨筛骨垂直板无明显界限,用鼻中隔咬骨钳取出偏曲的中隔骨质,凿除偏曲的腭骨鼻嵴.清理中隔碎片与积血,双侧鼻腔填塞.48 h后抽出充填纱条无并发症发生,术后2 d加拍腰椎与膝关节X光,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

  • 曲美他嗪伍地尔硫(艹卓)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评价

    作者:魏毅;华欣

    0 引言不稳定性心绞痛(UA)随时有发生AMI甚至猝死的危险.因此,迅速正确的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曲美他嗪通过抑制脂肪酸的氧化磷酸化,促进葡萄糖利用,使心肌缺血得到缓解.地尔硫(艹卓)系钙拮抗剂对UA的治疗有较硝酸酯药物更好的疗效,两者伍用时对UA的疗效尚未见报道.

  • 无X线引导内镜下治疗胆总管单发结石149例

    作者:刘迎利;周毅;王苏丽;刘望;张萍;葛伏林;谢艳

    1 临床资料 2002-01/2003-12收治非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且无X射线引导下行EST和取石术患者149(男62,女87)例,平均年龄56(30~82)岁,术前均经B超或CT检查:胆总管扩张并胆总管单发结石;结石长轴与胆总管长轴一致,二者间有间隙(胆总管直径大于结石短轴直径);结石大小0.5 cm ×0.5 cm~1.3 cm ×2.5 cm;结石位于胆总管上段21例,中段56例,下段72例.所有病例均于明确诊断后24~48 h内行取石术.术前常规使用镇静剂安定和解痉剂溴丁东莨菪碱,另肌注哌替啶50 mg.将十二指肠镜进至十二指肠降段,拉直法找到乳头,摆正乳头位置,直接用Olympus公司的十二指肠镜(JF-IT20)、乳头切开刀、取石网篮、碎石网篮网.Wilson-COOK公司的针状乳头剖开刀、Soehendra蓝氏乳头剖开刀和取石球囊.

  • 外阴瘙痒500例病因分析

    作者:王晓华;徐存华;闫冰冰

    1 临床资料 2003-03/2004-06外阴瘙痒患者500例,年龄0.5~58岁.480例检查出病源菌,多伴有白带增多,有不同程度的异味,呈脓性、豆渣样、灰黄色等.典型病例根据临床特征就可以确诊,不典型病例需结合阴道分泌物悬液镜检、宫颈分泌物涂片检查、醋酸白试验,必要时行PCR检查,以及血糖、尿糖检查.其中阴道滴虫、霉菌感染率高,霉菌感染多见于40~58岁年龄组,淋球菌感染多见于20~40岁年龄组,滴虫23~50岁年龄组,感染率霉菌68%,滴虫17%.针对不同病因进行治疗及对症处理.对于初诊的念珠菌性阴道炎、外阴炎外用达克宁栓(或霜),对于反复发作的患者给予达克宁霜外用和口服伊曲康唑,对滴虫性阴道炎给予替硝唑口服和甲硝唑阴道放置,对合并尖锐湿疣者给予液氮冷冻,对接触性皮炎给予抗组胺药口服和消炎止痒药外用,结果阴道霉菌340例、滴虫85例、淋球菌65例、阴虱8例、疥螨2例治疗后3~12 mo复查病原菌消失为治愈,占82%;临床症状好转,复查病源菌消失为好转,占15%;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复查病源菌存在为无效,占3%.

    关键词: 外阴瘙痒 病因 分析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后交叉韧带切除及软组织平衡

    作者:周双利;王金堂;李军

    1 临床资料 2000-02/2003-09共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36例48个膝,男 24例,女 12例,年龄28~ 79(平均 58.5)岁,平均质量(67±13)kg.单侧 24例,双侧 1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 6例,骨性关节炎 29例,外伤1例(胫骨平台缺损).屈曲挛缩畸形10~90°(平均26.5°),内翻畸形5~20°(平均12.5°).X线片示膝关节均有严重退行性改变,关节间隙明显变窄或消失.Link公司假体15个,Depuy公司假体10个,Zimmer公司的IB-Ⅱ后稳定型假体15个,北京京航公司的国产P.C.A.保留后交叉韧带型假体8个.术前行膝关节正侧位片及站立位X线片, 以确定肢体力学轴线.

  • 沐舒坦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90例

    作者:白静娴;时红梅;王爱玲

    1 临床资料自2003年以来住院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90(男50,女40)例,年龄1 mo龄~1岁,根据顺序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治疗,平喘、吸氧、吸痰、镇静、纠酸、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合并心衰者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对症治疗.观察组(生理盐水10 mL+沐舒坦15 mg),对照组(生理盐水5 mL,50 g/L SB 5 mL,地面米松2 mg,病毒唑100 mg,糜蛋白酶4000 U),雾化吸入,均每日2次,连续3 d.

  • 成人水痘15例

    作者:胡东风;柴自杰;杨淑娟

    1 临床资料 2004-02,银川市某建筑工地发生成人水痘15例,均为男性,年龄18~41(平均25.2)岁.其中轻症水痘13例,病情较重2例,皮疹多而密集,并发病毒性结膜炎.因首例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和皮炎,在门诊治疗10 d,未隔离,直至痊愈,造成局部流行,共发生14例第二代水痘.主要症状为躯干、头面和四肢近端红色斑、丘、疱疹多,四肢远端较少,疱疹进行性增多,位置表浅,椭圆形,形似露珠,直径多为3~5 cm,壁薄,部分破溃,周围有红晕;疱液透明,混浊或脓性各异[1],伴有瘙痒.除首例外, 本组14例均住院隔离治疗7 d,分别给予扑尔敏4 mg口服,每日3次,连用3 d;薄荷喉片2片含服,每日3次,连用5 d;病毒灵0.2 g口服,每日3次,连用7 d;青霉素钠64 Mu静滴,每日1次,连用5 d;病毒唑0.5 g静滴,每日1次,连用5 d[2];维生素B12 0.5 mg肌注,每日1次,连用3 d.其中3例皮肤瘙痒明显者,加用50 g/L碳酸氢钠液局部涂擦,每日3次,连用3 d.2例并发病毒性结膜炎者,加用病毒灵眼药水滴眼,每日3次,连用3 d;氯霉素眼药水滴眼,每日3次,连用3 d;并分别一次性注射丙种球蛋白0.3 g.均在7 d后临床治愈,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隔离观察,未发现继发感染者.水痘疫情得到控制.

    关键词: 水痘 成人
  • 机械性鼠脑皮层下横切后皮层神经元凋亡

    作者:高李贵;王卉芳;刘重霄;师蔚

    目的:探讨在机械性脑白质损伤后皮层神经元凋亡及其分布特征.方法:制作大脑皮层下横切动物模型,于致伤后不同时间处死动物,用TUNEL原位末端标记和病理组织学方法观察损伤区及相应皮层神经元变化规律.结果:致伤后,损伤部神经元出现坏死,胶质细胞增多,大脑Ⅱ~V层神经元多出现萎缩.伤后12 h,相应皮层内即出现散在凋亡神经元,后渐增多,7 d后又趋减少,伤后19 d皮层内仍可检出凋亡神经元,而在损伤区凋亡神经元少见,其时间分布呈一单峰状曲线.结论:脑白质损害时,损伤相应部位皮层神经元主要表现为凋亡,分布于第Ⅱ~V层.

  • 非小细胞肺癌转化生长因子β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作者:卫小红;杜凤兰;王鸿雁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通过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NSCLC组织内微血管计数(MVC)及50例NSCLC组织和35例癌旁组织中TGFβ1的表达.结果:NSCLC癌组织中存在活跃的血管生成,血管生成与病变分期进展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与组织分型无关.TGFβ1阳性表达在NSCLC的I期与II期及I期与III期之间有显著意义(P<0.05),与淋巴结转移有关,与NSCLC组织分型无关;NSCLC中TGFβ1表达与癌旁组织中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TGFβ1阳性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结论:TGFβ主要通过促肿瘤血管生成而促进了NSCLC的病期进展和淋巴结转移.

  • 热盐水致大鼠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超微结构的变化

    作者:张沥;王春梅;陶梅;张玲霞;江梅;曹广周

    目的:研究热盐水灌胃导致的大鼠萎缩性胃炎(CAG)胃黏膜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用热盐水灌胃(55℃,150 g/L,2.5 mL/d×32 wk)建立大鼠萎缩性胃炎动物模型,选取大鼠腺胃胃窦组织行透射电镜标本制备并对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结果:电镜观察到热盐水灌胃较早就出现了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扩张,微绒毛变短或丢失,随灌胃时间的延长,线粒体肿胀明显,局部空泡化,部分线粒体溶解坏死.内质网扩张明显,部分脱颗粒,微绒毛大量丢失.结论:热盐水灌胃可引起胃黏膜组织细胞超微结构的损害.

  • 二维超声技术检测VX2肿瘤所致兔上腔静脉阻塞

    作者:吕发勤;段云友;王文;王耀程;曹玮;周晓彦

    目的:研究实验兔VX2肿瘤性上腔静脉(SVC)阻塞二维超声图像特征.方法:使用美国产Sequoia 512彩色电脑声像仪,在超声显像引导下将VX2瘤组织悬液接种到14只兔SVC前方软组织内,建立SVC阻塞的动物模型12 d后,每隔2 d经右锁骨上窝二维超声检测肿瘤、SVC形态及相关指标.结果:随着肿瘤生长对SVC产生压迫和(或)浸润,SVC管腔变形或管壁连续性中断,管腔内出现异常回声,管径局部或全程变窄,肿瘤直径与SVC狭窄程度呈明显负相关(r=-0.933,P<0.05);上腔静脉阻塞42 d模型超声检测结果与CT和尸检的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兔VX2肿瘤性SVC阻塞动物模型二维超声变化与肿瘤生长密切相关,与CT检查及尸体解剖测量结果一致性较好.

  • MPT64 DNA疫苗对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保护作用

    作者:孙平;骆旭东;朱道银;唐国建

    目的:研究MPT64 DNA疫苗对鼠结核杆菌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C57BL/6小鼠36只,随机分为4 组.A组(PBS)、B组(pcDNA3.1)、C组(BCG)、D组(pcDNA/MPT64);分别于胫前肌注射质粒DNA免疫,70 μg/次,1次/2 wk,共3次.末次免疫后5 wk用106 CFU H37Rv经尾静脉攻击,攻击后6 wk处死小鼠,测血清总IgG,特异性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IFN-γ及IL-4分泌水平.作脾、肺组织荷菌量和病理学检查以及观察小鼠存活时间.结果:MPT64基因疫苗诱导小鼠特异性IgG的产生、脾淋巴细胞增殖以及IFN-γ的分泌.MPT64 DNA免疫组肺、脾组织荷菌量,病理学改变和小鼠存活时间明显优于阴性对照组.结论:MPT64 DNA疫苗在抗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过程中具有一定免疫保护作用.

  • 复发性自然流产与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和弓形虫感染的关系

    作者:刘瑾;张磊;赵晓岚;叶国玲;蔡小宁;刘琦

    目的:探讨复发性自然流产(RSA)与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和弓形虫(Tox)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214例自然流产患者宫颈分泌物中Uu和Ct、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静脉血中Tox IgM;同样对72例自愿人工流产者进行其检测.结果:在214例自然流产患者中Uu,Ct和Tox感染率分别为26.6%,22.9%和10.8%,其中Uu和Ct合并感染率为10.3%,对照组其Uu,Ct和Tox感染率分别为5.6%,4.2%和2.8%,其中Uu和Ct合并感染率为2.8%,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自然流产次数≥3次者其Uu,Ct和Tox感染率38.5%,34.6%,19.2%明显高于≤2次的对应感染率22.8%,19.1%,6.1%(P<0.05).结论:Uu,Ct和Tox感染与RSA密切相关.

  • 腹腔镜用于闭合性肝损伤诊疗34例

    作者:郑兰东;李灵霞;丁颖;展鹏远;皇甫深强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诊疗闭合性肝损伤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腹腔镜诊断与手术治疗的闭合性肝损伤的临床效果和经验.其中肝破裂Ⅰ~Ⅱ级31例,Ⅲ级3例.结果:全组诊断符合率100%.6例(18%)行单纯腹腔镜探查术;14例(41%)行腹腔镜电灼止血术;7例(21%)行腹腔镜肝破裂修补术;2例(6%)行腹腔镜下肝切除术;5例(12%)中转开腹手术;治愈率100%.结论:腹腔镜对闭合性肝损伤的诊断符合率高,对Ⅰ~Ⅱ级肝损伤的治疗效果好,可减少手术治疗的盲目性.

  • 丘脑底核深部电刺激治疗帕金森病

    作者:程振国;高国栋;王学廉;李维新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iton,DBS)丘脑底核(the subthalamic nucleus,STN)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治疗机制、方法和疗效.方法:PD患者30例,应用CT和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技术将刺激电极植入丘脑底核,术前1 wk及术后1 mo采用UPDRS和Webster评分,随访6~12 mo.结果:脑深部电刺激治疗患者30例,术后肢体僵直、震颤、运动迟缓等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UPDRS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评分和Webster评分较术前均有降低(P<0.05),口服药物剂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脑深部电刺激可使帕金森病患者症状全面改善,同时可通过调节刺激参数达到长期治疗效果,减少药物用量,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西安地区无偿献血者血型分布与受血需求状况调查

    作者:孙文利;胡兴斌;张献清;吴原茹;夏爱军;穆士杰;张清平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1999/2002年无偿献血者血型分布及西安某医院用血需求状况.方法:用纸板法对1999/2002年的无偿献血者进行ABO血型鉴定,用凝胶法对某医院受血者做血型鉴定,贮血量与受血量按单位输入微机统计分析.结果:西安地区无偿献血人群血型分布构成比例与既往常驻有偿献血人群已有明显变化,B型已明显上升,O型明显下降(P<0.01),血型分布构成及逐月采血入库血量基本能满足临床用血的需要,但西安某医院临床用血量大于采血入库血量,尚需调剂其他采血单位血液才能满足临床用血需要.结论:西安地区无偿献血者血型构成比例已发生变化.

    关键词: 献血 血型 输血
  • 人结直肠癌组织中B7和ICOS分子mRNA的表达

    作者:肖菊香;来宝长;朱娟;李莉;白沛松;王一理

    目的:通过原位检测B7-1,B7H1,B7H2和ICOS等分子mRNA在结直肠癌细胞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中的表达,以期探讨肿瘤微环境中Th2型细胞因子表达上调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用地高辛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检测了22例人结直肠癌组织B7-1,B7H1,B7H2和ICOS分子mRNA表达状况,并结合临床特点加以综合分析.结果:肿瘤组织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除表达B7-1外,均可见B7H1,B7H2 和ICOS mRNA表达,但肿瘤细胞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TIL的表达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B7家族分子在癌细胞和TIL中的表达均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无关,在TIL中B7H1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5);在癌细胞中则与之无关(P=0.155);在癌细胞和TIL中B7H1和ICOS分子表达与远处转移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肿瘤细胞和TIL表达B7H1,B7H2和ICOS分子可能与肿瘤微环境中Th2型细胞因子占优势有关.

  • 男性不育患者精浆NO的含量对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于爱莲;柳雅玲;张风雪;李亚鲁;赵英会

    目的:探讨在男性不育中精浆NO含量对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80例男性不育患者和62例正常有生育能力的健康男性(正常对照)精浆NO的含量;应用TdT介导的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15例男性不育患者、12例精浆NO的含量超过135 μmol/L的不育患者和15例正常健康男性的生精细胞凋亡情况;电镜观察不育患者生精细胞凋亡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不育组与正常对照组精浆 NO含量分别为(107.8±25.9)和(76.5±16.4) μmol/L,差异极显著(t=8.34,P<0.01);15例正常生育组精浆NO含量为(76.7±10.4) μmol/L,生精细胞凋亡率为(3.8±1.3)%;15例不育组NO含量为(112.7±14.3) μmol/L,生精细胞凋亡率为(4.7±1.9)%;12例不育组精浆NO含量高(>135 μmol/L)者的生精细胞凋亡率为(16.3±4.0)%.不育组精浆NO含量和生精细胞的凋亡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不育组精浆NO含量超过135 μmol/L者的生精细胞凋亡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电镜观察发现,不育患者生精细胞出现核染色质浓缩、电子密度升高、核膜折叠、核裂解、形成凋亡小体等一系列变化.结论:NO含量异常升高使生精细胞凋亡增加而降低生育能力.

  • 大剂量常规分次与低分割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

    作者:段永建;唐文春;韩晓莉;戚丽霞;王志伟

    目的:观察大剂量常规分次与低分割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放射反应.方法:87例适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分次和低分割组.常规分次组44例,采用每日1次,每周5次,每次5~7 Gy,总剂量36~60 Gy;低分割组43例,隔日1次,每周3次,单次剂量和总剂量同常规分次组.两组中心型肺癌,纵隔有淋巴结转移者合并常规纵隔野外照射,剂量40~46 Gy.结果:1,2和3 a局部控制率,常规分次组分别为84.1%,65.9%和52.3%;低分割组分别为79.1%,51.2%和27.9%.两组差异有显著性(χ2=4.64,P=0.035).1,2和3 a生存率,常规分次组分别为77.3%,59.1%和36.4%;低分割组分别为60.5%,46.5%和18.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χ2=4.30,P=0.041).1,2级放射性食管炎,常规分次组20例;低分割组16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61,P=0.45).1,2级放射性肺炎,常规分次组10例,低分割组7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58,P=0.46).结论:常规分次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更具有优势.

  • 远外侧入路显微外科切除颈静脉孔区肿瘤16例

    作者:张宇;诸葛启钏;郑伟明;张俊廷;吴近森;林晨;赵继宗

    目的:介绍颈静脉孔区肿瘤切除经验、显微手术技巧及并发症防治要点.方法:1996-06/2004-02共收治确诊的16例颈静脉孔区肿瘤患者,采用远外侧入路,在显微镜直视下切除肿瘤.并对其临床特点、手术入路、手术操作和并发症等方面予以总结和分析.结果:16例肿瘤中均经手术治疗,其中11例全切除,次全切除4例,1例大部分切除;术后病理示神经鞘瘤10例,颈静脉球瘤3例,脑膜瘤2例,脊索瘤1例.术后1例出现脑脊液耳漏,1例出现感染,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手术无死亡病例.结论:远外侧入路可以直接暴露颈静脉孔区,小程度牵拉神经血管结构,使手术更加安全和有效.

  • 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作者:康爱英;王国庆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和维生素B12(VitB12)水平变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法和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46例ICVD患者血中FA,VitB12,Hcy水平,并与2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ICVD患者血清FA,VitB1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3.7±1.7) vs (7.1±2.0),P<0.01],Hcy含量则比对照组高[(246±159) vs (294±186),P<0.05],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缺乏FA,VitB12和高Hcy是ICVD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 中青年头痛患者370例TCD检测分析

    作者:黄河

    目的:了解中青年头痛患者颅内动脉血流情况.方法:对370例中青年头痛患者与10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行TCD检测,记录颅内主要动脉流速.结果:头痛组流速异常率为81.35%,正常对照组异常率为54.0%,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且流速异常以增快为主(89.19%),好发部位依次为VA>BA>MCA>ACA>PCA.结论:头痛患者流速异常可能存在血管舒缩功能障碍,以VA为流速异常好发部位,可能与颈椎病,颈肩肌疲劳在中青年中普遍存在有关.

  • 肠型胃癌基因表达的cDNA微阵列分析

    作者:

    关键词: 胃癌基因表达
  • 大鼠小肠移植排斥反应期移植肠RANTES表达的变化

    作者:

  • 同种和异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分类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比较

    作者:

    关键词: 淋巴 细胞反应
  • 新的凋亡抑制因子livin

    作者:甄海宁;章翔

    0 引言凋亡蛋白抑制因子(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 IAP)是一类重要的抗细胞凋亡因子,该家族结构的共同特点是N端含有一个或多个(目前发现多为3个)串联的杆状病毒IAP重复序列(baculovirus IAP repeat, BIR),C端含或不含有一个环指(ring finger)结构.目前人类IAP家族已发现有8个成员,即NAIP,XIAP(ILP-1/MIHA),cIAP-1(HIAP-2/MIHB),cIAP-2(HIAP-1/MIHC),survivin(TIAP),apollon(Bruce),ILP-2(Ts-IAP)和livin(ML-IAP/KIAP)[1].Livin是新近发现的一个IAP家族成员,我们就其分子生物学特性、抗细胞凋亡作用、信号传导途径及调节机制、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布以及与肿瘤的关系等研究现状作一简要介绍.

    关键词: Livin IAP 凋亡
  • 哮喘患者气传昆虫变应原疫苗的实验

    作者:孙秀珍;刘昀;李雅莉;周玎

    目的:研究西安地区哮喘患者气传致敏昆虫变应原种类,为哮喘病因学研究及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制备13种气传优势昆虫变应原疫苗,应用这些昆虫变应原疫苗给哮喘患者300例和正常对照者100例分别做皮肤挑刺试验(SPT),及应用BSA-ELISA法测定昆虫SPT阳性患者的sIgE.结果:哮喘患者300例气传昆虫变应原疫苗SPT总阳性率为60%,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哮喘组患者对粉蝶、棉铃虫、霜天蛾等10种气传昆虫变应原疫苗的SPT阳性率在30%以上;SPT阳性的哮喘患者气传昆虫变应原sIgE阳性率达85%以上,对照组仅为6%,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粉蝶、棉铃虫、霜天蛾等10种气传昆虫是西安地区哮喘的主要气传致敏昆虫,可能是夏末秋初哮喘发作的致敏原.

  • 陆军航空兵空勤人员实施心理健康措施的一年效果

    作者:赛晓勇;张建国;闫永平

    目的:评估在陆航空勤人员心理健康措施实施的效果.方法:实施措施前后采用康奈尔健康量表(CMI)对122名直升机飞行员进行了测试并进行比较.结果:CMI总分低得分率(总分0~14分)实施后均高于实施前(P<0.05);M-R部分低得分率(总分0~9分)实施后高于实施前,但差异不显著(P>0.05);CMI高得分率(总分≥30分)实施后低于实施前(P<0.05);M-R部分高得分率(总分≥10)实施后均低于实施前,但差异不显著(P>0.05);实施后得分高于精神筛查标准(CMI总分≥30,M-R分≥10)者5例(4.1%).高阳性回答率(>20%)项目减少,低阳性回答率(<1%)项目增加.结论:心理健康措施实施后精神健康状况优于实施前.

  • SBHL对HeLa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影响

    作者:艾金霞;刘良;王冰梅

    目的:观察SBHL对HeLa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SBHL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对细胞周期进行分析;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SBHL对HeLa细胞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RT)基因表达的影响.用瑞氏-姬姆萨染色法观察SBHL对HeLa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0.1~20.0 mg/L SBHL对HeLa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随SBHL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流式细胞术对细胞周期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随着SBHL浓度的增加,S期细胞含量逐渐降低,G1期细胞含量逐渐增加,SBHL将细胞阻滞于G1期,抑制DNA合成.SBHL处理的HeLa细胞与对照组相比,hTRT基因的表达明显降低;瑞氏-姬姆萨染色结果表明SBHL可使HeLa细胞向良性分化.结论:SBHL明显抑制HeLa细胞生长呈浓度依赖性.SBHL下调HeLa细胞hTRT基因的表达,抑制端粒酶活性.

  • 同型半胱氨酸诱导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凋亡

    作者:王祥贵;冯义柏;曾秋棠;周志明;朱利民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贴块法体外培养人VSMC,MTT法检测人VSMC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人VSMC凋亡.结果:体外培养的人VSMC在终浓度为100,200,500和1000 μmol/L Hcy的培养液中孵育24 h后的A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Hcy可诱导人VSMC增殖,而且呈浓度依赖性诱导人VSMC增殖(r=0.94,P<0.01).终浓度为200,500和1000 μmol/L Hcy时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较高浓度的Hcy可以诱导人VSMC凋亡,而且这一效应呈浓度依赖性(r=0.85,P<0.05).结论:Hcy可以诱导VSMC增殖和凋亡.

  • 阿昔洛韦片在健康志愿者体内的相对生物利用度

    作者:廉江平;丰航;毛幼桦

    目的:研究阿昔洛韦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标准二阶段交叉设计自身对照试验方法,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0名健康自愿受试者单剂量口服400 mg阿昔洛韦片后,阿昔洛韦血药浓度变化情况,经3p97药动学程序处理.结果:药-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4.67±1.01) (μg·h)/L和(4.67±1.19) (μg·h)/L,达峰时间分别为(1.80±0.48) h和(1.75±0.49) h,峰浓度分别为(1.13±0.13)μg/L与(1.12±0.18)μg/L.配对t检验与双单侧t检验结果表明,二者药-时曲线下面积、峰浓度及达峰时间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阿昔洛韦片供试品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1.3%.结论:阿昔洛韦片供试品与标准参比制剂为生物等效制剂.

  • 氯普鲁卡因与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龚辉;闫建军;李公社;张平;宰妙琴

    目的:比较10 g/L氯普鲁卡因与1.25 g/L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ASAⅠ~Ⅱ级的初产妇48例分为氯普鲁卡因和罗哌卡因两组(n=24),在宫口开至2~3 cm时给予镇痛液配方为10 g/L氯普鲁卡因+0.03 g/L芬太尼或1.25 g/L罗哌卡因+0.03 g/L芬太尼的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至第二产程开始时停止.观察并记录镇痛前、给予硬膜外负荷量后5 min,30 min,宫口开全时的疼痛评分(VAS)和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以及各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的Apgar评分.结果:氯普鲁卡因组的疼痛评分较罗哌卡因组在给负荷量后5 min低(P<0.01),其余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均无差异.两组的运动神经阻滞评分、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的Apgar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氯普鲁卡因10 g/L与1.25 g/L罗哌卡因的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相当.

  • 虎仗提取物白藜芦醇诱导胃癌细胞HGC27凋亡

    作者:李莹;药立波;王立峰;韩炯;韩月恒;刘新平;林树新;俞强

    目的:观察虎仗提取物白藜芦醇对胃癌细胞HGC27细胞周期和增殖的影响及凋亡诱导作用.方法:采用MTT法和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观察白藜芦醇对细胞增殖的影响,Annxin-V & PI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观察白藜芦醇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及诱导凋亡的作用.结果:MTT实验发现白藜芦醇作用HGC27细胞24 h后,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发现HGC27细胞在0.5 mmol/L白藜芦醇作用下无细胞集落的形成,Annxin-V & PI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白藜芦醇可引起HGC27阻滞于G1期,并可诱导HGC27发生凋亡(8.39%).结论:白藜芦醇可抑制胃癌细胞HGC27增殖并可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 Beagle犬体内MN9202的测定及其代谢动力学

    作者:杨志福;周四元;杨铁虹;梅其炳;刘莉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Beagle犬血浆中1,4-二氢-2,6-二甲基-4-(3'硝基苯基)3,5-吡啶二甲酸甲戊酯(MN9202)的方法,并研究其代谢动力学规律.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优化色谱分离条件.Beagle犬给予二氢吡啶类药物MN9202 (0.335 mg/kg,iv),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血浆中原型药物浓度,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数据用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分析.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MN9202和干扰能得到较好的分离,其保留时间<14 min.Beagle犬静脉注射给予MN9202后,其体内过程符合二室模型,T1/2β为(200±32 )min,曲线下面积(AUC)为(32 147±9544)μg·min/L.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稳定、简便、准确,可用于Beagle犬血浆中MN9202的浓度测定.MN9202在Beagle犬体内代谢迅速.

  • PTD-Cyclin D1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作者:祝仰廷;邹练;梁英民;韩骅

    目的:构建融合重组表达载体并对其进行诱导表达和蛋白纯化以获得大量重组融合蛋白.方法:通过PCR方法扩增出Cyclin D1基因,克隆入pMD-18T载体,进行测序分析,将该基因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16b中PTD的下游构建重组质粒pET16b-PTD-CCND1,转化感受态细胞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重组融合蛋白,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检测分析.结果:构建了重组融合表达质粒pET16b-PTD-CCND1,表达的融合蛋白经SDS-PAGE分析,在约Mr 38×103处出现了一条新生的蛋白条带,经灰度扫描检测,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2%,纯化后得到了目的蛋白.结论:成功地克隆了小鼠的Cyclin D1基因并纯化了融合基因PTD- CCND1的原核表达产物.

  • 胸腺素α1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sFas及sTNFR1的影响

    作者:薛红安;牛迎花;刘拉羊;杨倩

    目的:观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可溶性Fas(sFas)及可溶性TNFR1(sTNFR1)在胸腺素α1(Tα1)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方法: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30例分为Tα1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4例),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和随访时患者血清中的sFas及sTNFR1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2 wk时,sTNFR1水平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无显著下降.治疗组在用药前sFas水平较对照组高,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治疗1 wk时sFas水平下降,较对照组低,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治疗组在治疗1 wk时sFas水平较用药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Tα1可能通过抑制TNFR1/TNFα系统和Fas/FasL系统阻断肝细胞的凋亡,从而降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病死率.

  • 氢化可的松对体外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

    作者:卫俊霞;冯光珍;孙红;于大山;汪培铭;李冬梅

    目的:研究激素对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分泌功能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治疗瘢痕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和3H-脯氨酸掺入法,观察氢化可的松对体外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氢化可的松(0.1 g/L)能够抑制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增殖(MTT值0.523±0.051 vs 0.347±0.036,P<0.05)及分泌胶原的功能[3H-脯氨酸掺入量(248±6) Bq vs (181±6) Bq,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r=-0.8208).结论:氢化可的松可通过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的合成,从而达到治疗瘢痕的作用.

  • 结核分枝杆菌Rv2450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纯化

    作者:薛莹;姜泓;高雪;柏银兰;师长宏;张海;徐志凯;李元

    目的:克隆结核分枝杆菌(Mtb)Rv2450基因,序列测定正确后进行融合表达、纯化.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从Mtb H37Rv基因组中扩增出Rv2450编码基因,序列测定正确后,亚克隆到融合表达载体pPro-EX HT中,转化大肠杆菌DH5α,目的基因经IPTG诱导,由T7启动子调控表达带6个组氨酸残基的Rv2450蛋白,在变性条件下对目的蛋白进行亲和层析纯化.结果:得到融合6个组氨酸残基的Rv2450蛋白纯度大于90%.结论:构建了Mtb Rv2450基因的重组表达载体,并获得了高纯度的融合表达蛋白.

  • 抗人大肠癌抗体CAb-1 Fab基因的克隆、表达和鉴定

    作者:杨向民;邢金良;姚西英;张思河;陈志南

    目的:从杂交瘤细胞中克隆mAb CAb-1所编码Fab抗体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和鉴定.方法:采用RT-PCR方法,扩增mAb CAb-1的Fd片段和全长κ链基因,分别克隆到T载体后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依次亚克隆两个基因到噬粒pComb3中,去除该载体上的gIII基因,构建成分泌表达载体Fd-L/pComb3.转化XL1-Blue E.coli菌株,IPTG诱导表达.采用ELISA和免疫荧光法检测表达产物的特异性.结果:克隆了大肠癌mAb CAb-1的Fab基因,并在E.coli中获得表达.产物CAb-1 Fab具有与大肠癌细胞株SW480特异结合的活性.结论:成功构建了在E.coli中表达抗人大肠癌mAb CAb-1的小分子单价Fab抗体的载体.

  • 缺氧再氧合过程中CD147基因在卵巢癌细胞系中的表达

    作者:韩风华;辛晓燕;侯向华;杨红;邹伟

    目的:探讨缺氧再氧合过程中CD147基因在卵巢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方法:卵巢癌细胞系3-AO,HO-8910PM分别在混合气体缺氧仓中缺氧30 min后更换新鲜培养液,给予再氧合,常氧下继续培养0,4,8 h.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定位,定量检测CD147的表达.结果:CD147定位于细胞质.急性缺氧30 min后两种卵巢癌细胞系中CD147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再氧合4,8 h时CD147的表达量明显降低.两种细胞株均表现为再氧合4 h时CD147的表达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再氧合8 h时降为低.结论:缺氧上调卵巢癌细胞系中CD147的表达,再氧合可使高表达回降.

  • 氧化应激后大鼠神经元内Nogo-A的表达变化

    作者:郑春霞;金卫林;鞠躬

    目的:探讨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受到氧化应激后Nogo-A表达的变化及其可能的作用.方法:体外原代培养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给予不同浓度H2O2处理8 h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Hoechst33342和PI染色观察凋亡和坏死情况,然后Western blot观察Nogo-A的表达变化.结果:大鼠皮层神经元受到10和100 μmol/L H2O2刺激后,神经元出现胞体回缩、变圆甚至崩解,突起断裂、脱落等细胞受损的现象;Hoechst33342和PI染色观察到1 μmol/L H2O2时神经元凋亡和坏死比例与对照组相比没有差别,而10和100 μmol/L H2O2刺激后,神经元凋亡和坏死比例明显增加(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1 μmol/L H2O2时Nogo-A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而在10和100 μmol/L时Nogo-A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结论:氧化应激可以上调神经元Nogo-A的表达.

  • 蛋白酶激活受体2激动剂诱导上皮细胞分泌MCP-1

    作者:王海燕;何韶衡

    目的:探讨蛋白酶激活受体(PAR)-2激动剂对人上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分泌的影响.方法:人肺上皮细胞系A549细胞分别接种于12孔培养板各孔内,并分别用不同浓度的PAR-2激动剂,反PAR-2激动剂进行刺激.刺激时间为2,8和16 h.用ELISA方法检测上清液中的MCP-1水平.结果:经过16 h的培养,PAR-2激动剂SLIGKV和tc-LIGRLO均可引起浓度相关性MCP-1释放增加,tc-LIGRLO引起的大MCP-1释放量达基础分泌量的13倍.反PAR-2激动剂对MCP-1释放的影响较小.时间相关曲线表明,PAR-2激动剂的作用从2 h开始,16 h达高峰.结论:PAR-2激动剂是高效的人肺上皮细胞MCP-1的促分泌剂.其拮抗剂有可能具有抑制呼吸道炎症的作用.

  • 改进检测人类性染色质的方法

    作者:顾蔚;孙娴

    目的:改进检测人类性染色质的方法.方法:以人类口腔黏膜细胞为材料,改进离心滴片法操作流程,改变三种染液硫堇、吉姆萨、冰醋酸龙胆紫的浓度,用扣染法进行染色.结果:改进后的检测效果好,三种染液硫堇、吉姆萨、冰醋酸龙胆紫所染出的性染色质出现率均等,分别为(20.3±1.4)%,(19.5±1.5)%,(20.0±1.0)%.结论:应用改进的人类性染色质检测方法,可以准确检出性染色质.

  • 基于CryptoAPI的生物医学真随机数的生成器

    作者:黄枫;申洪

    目的:构建基于Microsoft CryptoAPI的真随机数生成器.方法:在Intel 815E 芯片组的个人电脑上安装Intel Security Driver(ISD)后,使用Microsoft Visual C++ 6编程,通过CryptGenRandom函数获取真随机数.结果:生成的500个随机数通过了NIST FIPS 140-1和χ2拟合优度检验(α=0.05),表明本方法所生成的随机数满足独立性和分布均匀性的要求.生成7500个随机数经域值变换后与随机数表中的同等数目的随机数进行了统计学比较,结果显示前者的均值偏移、SD,SE和CV均小于后者.结论:基于CryptoAPI的真随机数生成器可以生成满足独立性和分布均匀性的真随机数.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