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제사군의대학학보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
  • 主办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0-2790
  • 国内刊号: 61-1060/R
  • 发行周期:
  • 邮发: 52-8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樊代明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等密度垂体微腺瘤12例的CT诊断

    作者:赵雪峰;罗应生;张建;李永明

    0 引言 垂体微腺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颅内肿瘤.MRI是诊断垂体微腺瘤影像检查的首选方法,但CT检查也有重要价值.我们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应用CT轴位薄层扫描、冠状位薄层扫描及增强扫描,对等密度垂体微腺瘤12例(经MRI证实)的CT表现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垂体微腺瘤的诊断及探讨CT诊断垂体微腺瘤的价值.

  • 影响门诊患者就诊时间的原因调查及对策

    作者:刘雅;田玉兔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7年门诊量达到133万人次,日门诊患者3591~6589人次,特别是周一历来是就诊人员的高峰,医护人员应接不暇,患者就诊"三长一短"现象严重,给门诊的组织和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 胫骨疲劳性骨膜炎50例的治疗

    作者:李宏;黄捷

    1 临床资料 对象:患者50(男39,女11)例,平均年龄19.8岁,均为新入伍士兵.其中,左腿34例,右腿16 例,发病部位以小腿内缘中1/3处28例,下1/3处16例,上1/3处6例.

    关键词: 胫骨 骨膜炎 治疗
  • 依托咪酯和丙泊酚麻醉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甘建辉;陈杰;李峰;郭东勇;高鲁渤;邓乃封

    1 对象和方法 ①病例 ASAⅠ~Ⅱ级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手术患者60例,全部为女性,年龄35~60岁,体质量50~65 kg,TNM分期Ⅰ~Ⅱ期,术前心、肺、肝、肾功能均正常,无放化疗和输库血史.

  • 腹股沟多疝囊斜疝23例

    作者:白晓斌;刘浩;霍雄伟;史松;张道维;席孝忠;陈刚

    1 临床资料 收集1994-10/2004-09来我院行手术治疗的小儿腹股沟多疝囊斜疝23例,临床均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其中男性21例, 女性2例(男:女≈10.5: 1);右侧16例(69%),左侧4例(17%),双侧3例(14%);年龄1~3岁12例(52%),4~8岁8例(34%),9~10岁3例(14%);合并隐匿性阴茎1例;尿道下列1例.

    关键词: 腹股沟斜疝 多疝囊
  • 胃镜不同洗消方法对污染HBV的消除效果观察

    作者:张嵘;范珊红

    0 引言 医院感染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消化疾病诊治过程中,由于胃镜活检器械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胃液、组织液,病原性传播,感染的机会很大[1],胃镜及活检器械结构复杂,使用频繁,污染几率高,若消毒不合格可成为多种感染性疾病的传播媒介,极易造成医院内患者之间的感染[2-3].

    关键词: 消毒 胃镜 肝炎.乙型
  • 胃肠道隐藏毒品手术治疗12例

    作者:成赋斌;周启林;尹丛

    0 引言 经人体内自然腔道隐藏毒品是一条特殊的贩毒途径,尤以胃肠道藏毒多见.我院近2 a收治的胃肠道藏匿毒品患者中,大部分经保守治疗方法排出毒品,有12例经手术治疗取出毒品,分析如下.

  • 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终止中期妊娠48例

    作者:黄捷;袁仁义;何慧

    1 对象和方法 ①对象选择2005-12/2006-12因多种原因来我院要求终止妊娠且无禁忌证的中期妊娠妇女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52例的治疗

    作者:李天秀;仲月霞;田小溪

    1 临床资料①对象 2000-05/2007-05来我院治疗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52例,平均年龄24.5(20~38)岁.其中,初产妇25例,经产妇27例.

  • 联合应用游离的腓肠肌皮瓣与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11例

    作者:王文涛;贺利军;李建武;谢延;白国玺;李战宁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收集来我院治疗的病例11(男8,女3)例,年龄25.8(14~39)岁.其中,挤压伤4例,车祸伤7例;膝关节及胫骨开放性骨折合并下肢皮肤缺损5例,踝关节及胫骨开放性骨折合并下肢皮肤缺损皮肤6例.

  • 肠道准备方法改良

    作者:汪安丽;郭宝华;杨斌

    0 引言 过去我院采取的常规灌肠或服泻药准备法,护理人员工作量大,不分病例,出现腹泻致水电解质紊乱、虚脱等情况,还有一些病例效果不佳,影响了按期手术和检查.我们对此进行了改良,根据病情、手术或检查对肠道的要求以及病员身体状态选用不同的方法.

  • MHCC97中边缘群细胞的成瘤性及其侵袭性观察

    作者:张毅;窦科峰;宋文杰;霍斌亮;张福琴

    目的:分离肝癌细胞系MHCC97中边缘群细胞并观察其成瘤性和侵袭性.方法:利用流式细胞荧光激活分选法将肝癌细胞系MHCC97分成边缘群(SP)和主群(MP)细胞两个亚群. 对两个亚群细胞分别采用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和裸鼠成瘤试验观察其体内外成瘤能力;Transwell小室法检测两个亚群细胞的体外侵袭力.结果:SP细胞的体外克隆形成率为57%,MP细胞仅为13%;1×103个SP细胞可在4 wk后形成明显的皮下移植瘤(2/8),MP细胞则需1×105个才能成瘤(2/8). Transwell侵袭试验结果显示,SP表型细胞穿过人工基底膜的细胞数为(66.6±4.0)个,MP表型细胞仅为(18.2±1.9)个.结论:肝癌细胞系MHCC97中SP亚群的成瘤性和侵袭性均强于MP亚群细胞,表明SP表型的细胞在肝细胞癌的生长、转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 不同海拔高原地区严重烫伤延迟复苏大鼠肺组织细胞凋亡及基因调控机制

    作者:樊军;刘毅

    目的:探讨不同海拔的高原地区严重烫伤延迟复苏后肺组织细胞凋亡及其基因调控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40只,分别在1517 m和3848 m海拔高度随机分为延迟复苏组(DFR, n=50), 即时复苏组(IFR, n= 60) 和对照组(n=10), 建立总体表面积30%的Ⅲ度烫伤模型,分别于伤后1, 6, 12, 24, 72和168 h取材.采用组织病理学、组织芯片技术、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图象分析技术,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与细胞凋亡及Bcl-2和HIF-1α的表达.结果:随海拔的增加,肺泡壁明显增厚,毛细血管内皮肿胀,肺泡腔中出现水肿液且有炎性细胞浸润,DFR组较IF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泡上皮细胞凋亡逐渐增多,各海拔高度DFR组均较IFR组变化大(P<0.05). Bcl-2与HIF-1α的阳性表达均位于肺泡上皮细胞的细胞核或胞浆,其表达强度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随海拔梯度上升Bcl-2表达增强,各海拔高度DFR组Bcl-2表达强度高于IFR组(P<0.05).细胞凋亡与Bcl-2和HIF-1α表达强度的变化呈正相关(r=0.872,0.945,P<0.05).结论:高原地区严重烫伤延迟复苏大鼠肺组织细胞凋亡数量随海拔梯度升高而增加,Bcl-2和HIF-1α对细胞凋亡具有调节作用.

  • 人胎盘TRAIL基因cDNA的克隆和鉴定

    作者:李红梅;宋天保;于月成;辛晓燕;张明;许静洪

    目的: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克隆TRAIL基因全长cDNA,并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方法:从人胎盘中提取总RNA,利用RT-PCR技术扩增了TRAIL,将其连接于克隆载体pMD18-T中,并通过酶切及测序鉴定载体构建的正确性.结果:应用RT-PCR技术和BamHⅠ和EcoRⅠ双酶切成功获得1049 bp的目的片段,测序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序列与报道的TRAIL基因片段的序列完全相同.结论:成功克隆了TRAIL基因的cDNA全长,为其在肿瘤生物治疗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 反义抑制Survivin表达对槲皮素诱导肝癌SSMC-7721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李安强;郭天康;李荣范;顾远晖;蔡辉

    目的:采用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ASODN)复合物抑制survivin的表达,研究其对槲皮素诱导肝癌SSMC-7721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SSMC-7721细胞,取对数生长期细胞进行实验. 实验分Ⅰ,Ⅱ两部分:Ⅰ分为空白对照组(设平行组)、等量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对照组、400 μmol/L SODN复合物组、400 μmol/L ASODN复合物组(设平行组),转染48 h;Ⅱ弃掉Ⅰ部分各组培养液,换新指定培养液,分为空白对照组、40 μmol/L槲皮素组、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组、SODN复合物组、ASODN复合物组、ASODN复合物+ 40 μmol/L槲皮素组(联合组),孵育细胞24 h后检测. Ⅰ结束时采用RT-PCR、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SSMC-7721细胞survivin表达变化;Ⅱ结束时用吖啶橙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时形态变化,MTT法检测SSMC-7721细胞生长抑制率,Annexi-V/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SSMC-7721细胞凋亡率.结果:ASODN复合物作用肝癌SSMC-7721细胞48 h后能下调survivin mRNA及Survivin蛋白的表达 (P<0.01);与其他组比较,联合组AO染色图片可观察到凋亡小体等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特征变化且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并用MTT法、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联合组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增高(P<0.01)、细胞凋亡率提高(P<0.01).结论:ASODN复合物可有效抑制肝癌SSMC-7721细胞survivin基因的表达;ASODN复合物能增强槲皮素对SSMC-7721细胞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即二者具有协同作用,该作用可能与抑制survivin基因的表达有关.

  • 葛根素在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姜泓;王玲;张义和;刘世平;刘广忠

    目的: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模型,观察新生鼠缺氧缺血后脑组织一氧化氮(NO)和NO合成酶(NOS)及神经元凋亡的变化及葛根素对HIBD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用7日龄SD大鼠制备HIBD模型,治疗组在缺氧缺血(HI)后早期腹腔注射葛根素50 mg/kg两次. 在HI后不同时间测定脑组织匀浆NO和NOS含量以及神经元凋亡数量.结果:HIBD组在HI后24 h脑组织NO,NO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HI后6 h海马CA1区凋亡细胞增多,24 h达高峰;葛根素组24 h脑组织NO,NOS较HIBD组相比, 显著下降(P<0.05),同时海马CA1区的凋亡细胞数在24 h较HIBD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葛根素可通过抑制NOS的表达,减少NO的过量生成,从而减轻HIBD后的神经元凋亡,表明葛根素对新生大鼠HIBD有保护作用.

  • chk2反义寡核苷酸对顺铂诱导卵巢癌SKOV-3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朱克修;李玢;王佳;韩晓兵

    目的:观察卵巢癌SKOV-3细胞转染chk2反义寡核苷酸后在顺铂作用下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顺铂对SKOV-3细胞的抑制率,Western Blot法检测SKOV-3细胞中Chk2蛋白的表达. 流式细胞仪及TUNEL法检测转染chk2反义寡核苷酸后顺铂作用下SKOV-3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顺铂对SKOV-3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随浓度增高和时间延长而升高. Western Blot法检测证实转染chk2反义寡核苷酸后SKOV-3细胞中Chk2蛋白表达受到明显抑制. 流式细胞仪检测抑制chk2基因表达后SKOV-3细胞凋亡率为(77.6±1.7)%,明显高于正常组(24.7±1.76)%,空脂质体组(35.6±1.4)%及转染正义寡核苷酸细胞组(47.6±1.2)%. TUNEL法检测结果与流式细胞法一致.结论:chk2可作为卵巢癌增敏治疗的有效靶点.

  • 去甲肾上腺素对吗啡成瘾大鼠束旁核痛反应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作者:关艳中;金秀东;张书捷;刘桂莲;徐满英

    目的:去甲肾上腺素对吗啡成瘾大鼠束旁核痛反应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以串刺激刺激右侧坐骨神经为伤害性刺激,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束旁核痛反应神经元电活动.结果:去甲肾上腺素使吗啡成瘾大鼠束旁核痛兴奋神经元诱发放电潜伏期延长,诱发放电频率降低,抑制痛兴奋神经元电活动.同时使痛抑制神经元抑制时程缩短,诱发放电频率增加,促进痛抑制神经元活动.结论:去甲肾上腺素抑制吗啡成瘾大鼠束旁核痛反应神经元诱发放电,具有镇痛作用.

  • 桂枝汤对脾虚大鼠NFAT mRNA,IL-4 mRNA,IFN-γ mRNA的干预作用

    作者:周志刚;刘星;曾建斌

    目的:采用RT-PCR方法来探讨桂枝汤对脾虚NFAT mRNA,IL-4 mRNA,IFN-γ mRNA的影响以及干预Th1/Th2细胞漂移的机制.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脾虚组(B组)、桂枝汤大剂量组(C组)和桂枝汤小剂量组(D组)等4组,每组10只;用规范的脾气虚证大鼠模型造模方法将B,C和D组大鼠造模,B,C和D组分别用蒸馏水、桂枝汤大剂量、桂枝汤小剂量灌胃,标本采集后用RT-PCR检测NFAT mRNA, IL-4 mRNA和IFN-γ mRNA表达水平.结果:脾虚组的NFAT mRNA,IL-4 mRNA表达上调;而IFN-γ mRNA表达下调,经桂枝汤大、小剂量组治疗后,NFAT mRNA,IL-4 mRNA表达下调,IFN-γ mRNA表达上调.结论:桂枝汤对Th1/Th2细胞漂移作用途径可能是通过下调NFAT mRNA的表达,恢复了IFN-γ mRNA正常转录水平,进而下调IL-4 mRNA的表达,使脾虚大鼠Th1/Th2细胞达到一种新的平衡.

  • 近β钛合金表面微弧氧化处理对成骨细胞早期行为的影响

    作者:赵领洲;张玉梅;魏艳萍;李健学

    目的:观察微弧氧化(MAO)方法对近β钛合金Ti-5Zr-3Sn-5Mo-15Nb(TLM)表面处理后对成骨细胞早期行为的影响.方法:用脉冲直流电源在两个不同电压下对TLM表面进行微弧氧化处理,并用电镜观察试样表面形貌. MTT方法检测成骨细胞增殖,用商业试剂盒检测总蛋白合成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结果:微弧氧化处理可以在TLM表面形成一层多孔生物活性氧化层,其形貌与微弧氧化电压有关,低电压时形成的孔洞结构较小,高电压时形成的孔洞结构较大. 成骨细胞在微弧氧化表面的早期增殖(24,72,120 h)及7 d细胞总蛋白合成明显高于抛光表面,且细胞在高电压微弧氧化表面的增殖优于低电压表面. 而培养7 d后微弧氧化表面的细胞ALP活性明显低于抛光表面,且高电压表面的低.结论:微弧氧化处理改变了TLM表面形貌以及其它特性,从而促进成骨细胞在其表面的增殖及合成分泌活性,但抑制其ALP活性. 不同电压下形成的不同微弧氧化形貌对成骨细胞的早期行为有影响.

  • 体外构建气管黏膜上皮组织的研究

    作者:吴明明;崔鹏程;赵大庆;郑德育;段小红

    目的:应用组织工程原理和方法在体外构建气管黏膜上皮组织.方法:将原代兔气管上皮细胞种植在铺有鼠尾胶原的小肠黏膜下层(SIS)上培养,在体外构建气管黏膜上皮组织,培养1 wk后行HE染色,对气管上皮细胞行免疫细胞学鉴定.结果:原代气管上皮细胞培养1 wk后增殖旺盛,10 d时上皮细胞分布范围更广. 将构建的气管黏膜上皮组织行HE染色,显示有气管黏膜上皮和SIS双层结构. 抗角蛋白单克隆抗体免疫细胞化学反应阳性显色率可达90%左右.结论:将铺有鼠尾胶原的SIS复合气管上皮细胞生长,成功的在体外构建出组织工程化的气管黏膜上皮组织.

  • AQP4与Kir4.1在大鼠眼内组织的共表达

    作者:陈海;孙善全;汪克建;陈通;谭戈;杨美

    目的:探讨AQP4与Kir4.1在大鼠眼内的定位分布及二者的共表达.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及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检测AQP4与Kir4.1在大鼠眼内的分布.结果:免疫荧光显示,AQP4与Kir4.1在大鼠视网膜和睫状体内的分布形式相似;免疫荧光双标显示,AQP4与Kir4.1在视网膜Müller细胞及睫状突无色素上皮细胞的顶膜面及基底膜面呈重叠分布.结论:AQP4与Kir4.1在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及睫状突无色素上皮细胞共表达,提示二者可能具有协同作用,参与房水的产生以及视网膜内水、K+运输平衡的调节.

  • 大鼠骨骼肌双重神经支配收缩力及肌纤维类型的变化

    作者:刘浩;史松;白晓斌;曹永孝

    目的:评价神经压榨保留血运股薄肌转移肛门外括约肌成形术,用于直肠癌Miles术后肛门重建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腓骨长肌双重神经支配组、暂时去神经支配组、去神经支配组及对照组,各行进行相应的手术操作,于术后5 mo测量肌肉收缩力,取肌肉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腓骨长肌双重神经支配组腓骨长肌的I型肌纤维所占比例明显增加,单收缩大收缩时间及大舒张时间、强直收缩的大收缩时间明显延长.结论:通过接受慢肌和自身神经支配的双重神经支配,骨骼肌肌纤维构成可以发生改变,抗疲劳性改善,可替代肛门外括约肌的功能.

  • 葡萄糖对人肝细胞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倩;王继红;程梅;王欣;曾建涛

    目的: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对人肝细胞株(L02)及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IR-L02)的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表达的影响,探讨ANGPTL3与糖尿病(DM)并发高脂血症的关系,在细胞水平分析DM并发高脂血症的分子机制.方法:以L02为研究对象,并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IR-L02). L02和IR-L02两组细胞分别在含5.6,7.0,11.1,28.0和33.0 mmol/L葡萄糖的培养液中培养,5.6 mmol/L组作为对照组. 用RT-PCR方法检测ANGPTL3的mRNA表达量,并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NGPTL3蛋白质表达水平,分析ANGPTL3与DM并发高脂血症的关系.结果:高浓度葡萄糖可促进L02和IR-L02两组细胞ANGPTL3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IR-L02细胞对葡萄糖的刺激尤为敏感(P<0.0001).结论:高浓度葡萄糖可上调ANGPTL3的基因和蛋白质表达,其在DM并发高脂血症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虎杖中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作者:刘仁旺;滕增辉;张邦乐;宦梦蕾;杨茜;周四元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优化虎杖中有效成分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梯度法建立同时测定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以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总量为考察指标,设计以乙醇浓度、溶剂倍数及醇提温度等为影响因素的4因素3水平的正交实验,确定虎杖中上述有效成分的佳提取工艺.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虎杖提取物中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可以达到基线分离. 检测白藜芦醇及其苷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0.0006X-0.183(r=0.9996),Y=0.0011X-0.478(r=0.9993);线性范围分别为0.48~38.4 mg/L和0.47~38.2 mg/L. 日内、日间精密度都小于5%,回收率在90%~105%之间,样品分析时间小于7 min. 虎杖中有效成分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的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80%,溶剂倍数15,醇提温度70℃,提取时间2 h.结论:建立了准确可靠、分析速度快可同时检测虎杖提取物中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的分析方法,优化了质量可控的提取工艺.

  • 大鼠EAAT3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Hella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晁晓东;费舟;张磊;李娟;仝武军

    目的:克隆大鼠谷氨酸转运蛋白3(EAAT3)的cDNA,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Hella细胞.方法:从大鼠的脑组织中提取RNA,采用RT-PCR技术扩增EAAT3的基因编码区序列,将序列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经酶切及测序鉴定后用阳离子脂质体将其转染到Hella细胞中,通过免疫印迹法鉴定其表达.结果:经双酶切、测序鉴定证实EAAT3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免疫印迹法证实EAAT3基因的表达.结论:成功克隆了EAAT3编码区序列,并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载体,为以EAAT3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 miz1基因siRNA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影响HeLa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

    作者:刘学武;沈岚;张健;刘新平

    目的:构建针对转录因子miz1基因的siRNA表达载体,观察其影响HeLa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miz1基因的siRNA寡核苷酸,克隆入siRNA表达载体,脂质体瞬时转染入HeLa细胞中,用RT-PCR检测miz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用 Western Blot检测Miz1蛋白表达水平,用MTT法检测HeLa细胞活力.结果:DNA测序和酶切鉴定证明针对miz1基因的siRNA表达载体构建成功,RT-PCR和Western Blot表明其能降低miz1基因的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 与对照组相比,转染上述干扰载体后的HeLa细胞,在加入阿霉素12 h后,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0.05),并且干扰质粒与阿霉素存在交互作用(P<0.05),以加入阿霉素12 h和24 h后明显.结论:针对miz1基因的siRNA能够抑制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中miz1基因的表达并能增强HeLa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

  • 子宫颈鳞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意义

    作者:孔灵玲;王学春;崔文;王旭;杨庆媛;宋希元;姜晓刚;燕春艳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测定MMP-9的表达及分布;明胶酶谱法测定活性型MMP-9蛋白的含量;RT-PCR技术检测MMP-9 mRNA表达水平.结果:在宫颈鳞状上皮癌(SCC)组织和高度鳞状上皮内损害(HSIL)中MMP-9蛋白的表达量均高于低度鳞状上皮内损害(LSIL) (P<0.05);宫颈SCC组织中淋巴结转移组MMP-9的阳性率为78.3%,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63.3% (P<0.01);MMP-9的表达在不同的病理分级与临床分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而SCC和HSIL中的MMP-9酶活性均高于LSIL (P<0.01). 而SCC和HSIL中的MMP-9 mRNA的表达情况亦与上述结果相似.结论:MMP-9与宫颈SCC的早期浸润及转移有关,MMP-9表达量的增高,尤其是其酶活性的增高有助于正确评估患者预后和制定适当的临床治疗方案.

  • 两千年前人与当代人上颌第二前磨牙牙釉质厚度和密度的对比观察

    作者:杨香菊;邵金陵;段清波;卢娟

    目的:通过对两千年前人与当代人上颌第二前磨牙牙釉质厚度和密度的比较,探寻两千年来牙釉质厚度和密度的变化.方法:运用Micro-CT对两千年前古人及当代人各10颗上颌第二前磨牙进行扫描,三维重建后测量不同部位牙釉质的厚度和密度.结果:和两千年前古人相比,当代人上颌第二前磨牙颊尖、舌尖、颊尖区咬合侧、舌尖区咬合侧以及中央窝处牙釉质厚度均变大(P<0.05),当代人舌尖及牙合面中央窝处牙釉质密度增加(P<0.05).结论:在咬合面,牙釉质厚度和密度可能呈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

  • 医学研究方差分析模型中效应量的探讨

    作者:李运明;袁天峰;陈长生;曹文君;赵东涛;潘峰;李晨

    目的:探讨医学研究中方差分析常用的效应量标准均数差的计算方法.方法:针对不同的实验设计类型,给出标准均数差的计算方法.结果:不同设计的研究间,相同干预的标准均数差具有可比性.结论:生物医学论文报道效应量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者应正确计算和解释标准均数差,避免和减少效应量的误用.

  • 抑制端粒保护蛋白TPP1表达诱导ATM依赖的DNA损伤反应

    作者:郭晓兰;袁国华;周京国;唐中;刘宁涛;杨明辉;青玉凤;吴凤霞;朱道银

    目的:构建端粒保护蛋白TPP1短发夹RNA表达载体,探讨抑制TPP1表达后对端粒DNA损伤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构建端粒保护蛋白TPP1 shRNA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shTPP1-01,shTPP1-02,与表达外源性TPP1的TPP1-HA质粒共同转染293T细胞,Western Blot检测shTPP1抑制外源性TPP1蛋白表达;RT-PCR检测shTPP1抑制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 MEF)内源性TPP1 mRNA的表达. 再用shTPP1分别感染ATM+/+ MEF和ATM-/- MEF细胞后,分别采用细胞生长曲线和BrdU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免疫荧光/端粒肽核酸荧光原位杂交法(IF/PNA-FISH)检测端粒功能障碍诱导损伤灶(TIF)的形成.结果:shTPP1-01和shTPP1-02均能明显抑制外源性TPP1蛋白和内源性TPP1mRNA的表达,shTPP1-01和shTPP1-02作用于原代培养的MEFs后细胞生长缓慢,BrdU阳性细胞数量分别占8.0%和8.7%,显著低于对照细胞的29.3%(P<0.01, P<0.01);而细胞表现为体积变大,形态扁平等类似细胞衰老的形态学改变;IF/PNA-FISH法检测结果显示,shTPP1作用于ATM+/+ MEF细胞后导致端粒DNA损伤标志物-磷酸化的H2AX(γ-H2AX)和53BP1损伤灶(TIF)的形成,定量结果显示约50%的ATM+/+细胞中出现至少5个TIF;而在shTPP1作用后的ATM-/-细胞中,端粒γ-H2AX 和53BP1形成的TIF数量显著减少,出现5个TIF的细胞数量不足5%,与对照组细胞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抑制TPP1表达后诱发端粒ATM依赖的DNA损伤反应,进而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衰老.

  • pten基因重组腺病毒对卵巢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作者:林观平;熊亮;李树梅;黄秀兰;周克元

    目的:观察携带野生型pte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pten)体外转染高转移卵巢癌HO-8910PM细胞后的表达,并研究其对卵巢癌细胞抑制增殖、诱导凋亡和抑制迁移的作用.方法:利用Ad-Easy腺病毒载体系统构建Ad-pten,体外转染高转移卵巢癌HO-8910PM细胞,荧光显微镜检测Ad-pten的转染效率. Western印迹检测pten在HO-8910PM细胞中的表达;MTT实验观察pten对细胞生长的影响;HE染色法观察外源性pten基因表达对细胞形态学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观察pten对细胞迁移的抑制作用;Hoechest33258凋亡染色检测pten基因对HO-8910PM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结果:外源性野生型pten基因经腺病毒介导成功转入HO-8910PM细胞,Western印迹检测出有PTEN蛋白的表达,当感染复数MOI为100时,体外转染效率高达90%以上. pten显著抑制HO-8910PM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并能抑制其迁移.结论:重组腺病毒是高效的基因转移系统,能将pten目的基因高效地转移到高转移卵巢癌HO-8910PM细胞中,对细胞产生强有力的生长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并能抑制其迁移.

  • 一种改进的简便经济的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分离提纯方法

    作者:王连才;马清涌;陈香丽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经济和稳定的胰腺腺泡分离纯化的新方法,并探讨其对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16只SD大鼠随机分成改进方法组和内灌注方法组,戊巴比妥腹腔麻醉后,其中8只按改进方法迅速切取并剪碎胰腺组织后置于新鲜配制的细胞分离液中,37℃,CO2孵箱中孵育30 min,过滤获得细胞悬液, Hanks液(不含钙离子)清洗后获得胰腺腺泡细胞,另外8只采用内灌注方法获取胰腺腺泡细胞,然后进行细胞计数、活力测定、纯化鉴定和细胞内钙离子测定.结果:改进方法所获得的胰腺腺泡数量[(5.0±0.7)×106]、纯度[(78±6)%]与内灌注方法所获得的胰腺腺泡数量[(4.7±0.9)×106]、纯度[(79±7)%]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细胞活力[(93±4)%]显著高于内灌注方法[(84±3)%](P<0.05),细胞内钙离子浓度(3.62±0.54)显著低于内灌注方法(5.31±0.37)组(P<0.05).结论:改进方法是一种稳定高效且对细胞活力及功能影响较小的胰腺腺泡细胞分离提纯方法.

  • 食管胃机械吻合术后胸腔内残余食管胃功能的研究

    作者:李捷;刘颖;俞建琦

    目的:探讨贲门癌切除食管胃机械吻合术后胸腔内残余食管胃的功能及反流情况.方法:对41例贲门癌切除术后患者进行內窥镜检查、食管腔内压力测定和24 h pH监测.结果:内窥镜检查发现吻合口上方食管黏膜有异常改变者占70.7%(29/41). 测压显示41例患者术后吻合口压力低于对照组食管下括约肌和残余食管压力(P<0.05). 术后组平均残余食管静息压高于对照组平均食管静息压和胸内胃的平均静息压(P<0.05);24 h食管pH监测结果表明两组间pH<4的立位、卧位、pH<4总时间、反流次数等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卧位与立位PH<4的总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贲门癌切除食管胃机械吻合术后,必然存在食管反流;吻合口处虽存在高压区,但不具有抗反流作用.

  • 脑白质病变MRI视觉分级方法的比较

    作者:张秋娟;杨军乐;郭佑民;姚晓新;徐敏;张静;白芝兰

    目的:比较7种常用的脑白质病变(WMLs)MRI视觉分级方法,评价各分级之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并计算两两间相互转化的参数.方法:随机选取50例MRI T2-FLAIR显示有不同程度WMLs患者,由两名医师分别用7种分级方法对其WMLs进行评分. 视觉分级间的相关性评价采用Spearman 等级相关分析,不同评估者之间的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通过回归分析计算各分级间相互转化的参数.结果:不同视觉分级在WMLs评分上均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s: 0.579~0.917, P<0.05). 除Schelten(modilified)分级和Ylikoski分级外,其它分级在不同观察者间的一致性好(κ>0.585). 除Aharon-Peretz J分级和De Groot JC分级外,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了其它5个分级间相互转化的参数,其确定系数R2的范围为0.5856~0.8892.结论:7种不同白质病变的MRI视觉分级间有较好的相关性,而不同评估者间Aharon-Peretz J分级的一致性好.

  •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咪唑斯汀片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近期疗效

    作者:杨桂兰;杜华;陈建民;何春峰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咪唑斯汀片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的疗效.方法:119例CIU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 mL静滴,1次/d, 咪唑斯汀10 mg,口服,1次/d;对照1组(G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 mL,静滴,1次/d,扑尔敏,4 mg,口服,3次/d;对照2组(M组)给予维生素C 2. 0 g,静滴,1次/d,咪唑斯汀10 mg,口服,1次/d. 分别于治疗前(D0)和治疗后每周(D7, 14, 21, 28)评定患者的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结果:共有97例患者完成试验. SSRI: 治疗组高于G组与M组(D7: P<0. 05;D14, 21, 28: P<0.01);痊愈率:治疗组显著高于M组(D7: P<0. 05;D14, 21, 28: P<0. 01),并在D14, 21, 28时显著高于G组(P<0.05),G组在D7时也显著高于M组(P<0.05);总有效率:D7时治疗组及G组高于M组(P<0.01),D14, 21, 28时治疗组显著高于M组(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咪唑斯汀片治疗CIU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作者:权晓娟;王妮;付淑丽;李荣;张莹

    目的:探讨睡前皮下注射长效重组甘精胰岛素与睡前皮下注射中效低糖蛋白锌人胰岛素(诺和灵N)联合口服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方法:将90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和诺和灵N治疗组. 比较治疗后两组日平均血糖、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事件发生率、空腹血糖达标时每日所用甘精胰岛素和诺和灵N的剂量、空腹C肽及平均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结果:甘精胰岛素组在日平均血糖、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每日应用胰岛素的剂量方面均低于诺和灵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阿卡波糖治疗降血糖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

  • 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治疗后子宫内膜HOXA10的表达

    作者:王玮;李晓冬;郝桂敏;徐素欣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经促排卵治疗后子宫内膜同源框基因A10(HOXA10)蛋白和基因水平表达的特点.方法:PCOS患者20例,月经周期规则的15例患者为对照组. PCOS患者用尿促性素小剂量递增法促排卵2~3周期,选取促排卵治疗成功而并未妊娠的PCOS患者12例,对照组15例,于月经来潮24 h内诊刮子宫内膜,行HE染色观察子宫内膜形态学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测定HOXA10蛋白的表达,并用RT-PCR方法检测子宫内膜HOXA10 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表明,PCOS组和对照组子宫内膜标本均可见HOXA10蛋白的表达,主要表达在腺上皮和间质细胞胞质内,而PCOS组子宫内膜HOXA10蛋白的表达弱于对照组. RT-PCR检测显示PCOS组子宫内膜HOXA10 mRNA表达强度低于对照组.结论:PCOS患者促排卵后子宫内膜HOXA10的低表达现象,可能与子宫内膜的功能受损有关.

  • 超级伽玛刀治疗原发性肝癌56例近期疗效

    作者:党亚正;杨洁;吴发伟;雷续虎;陆婉玲;张鹏

    目的:探讨超级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肝穿刺活检病理组织学证实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6例(年龄36~82岁)应用立体定向放射系统(SRT)进行治疗,观察其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 计划治疗3~10枪点,单次剂量3~6 Gy,2~5次/wk,照射总量30~50 Gy. 治疗计划中≥50%的等剂量曲线包饶计划靶区(PTV),平均肝脏剂量均小于25 Gy,V30 Gy(接受≥30 Gy剂量照射的正常肝百分体积)均小于30%.结果:肝癌患者56例(伴有门脉癌栓24例)中,完全缓解(CR) 10例(17.9%),部分缓解(PR) 30例(53.6%),中位生存时间10.6 mo,其中6 mo生存率96.4%(54/56),不良反应发生率94.3%,其中消化道反应为92.8%(52/56).结论:超级伽玛刀技术治疗原发性肝癌能控制肝癌局部和区域性发展,安全、可靠,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