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제사군의대학학보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
  • 主办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0-2790
  • 国内刊号: 61-1060/R
  • 发行周期:
  • 邮发: 52-8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樊代明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烫伤皮肤创面炎性细胞合成CGRP,SP对3T3细胞的增殖作用

    作者:王波涛;陈璧;胡大海;汤朝武

    目的:探讨皮肤创面两种神经肽(CGRP,SP)的起源及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免疫组化观察大鼠烫伤皮肤创面上述神经肽的分布,运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它们的mRNA表达情况,运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研究其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影响.结果:皮肤烫伤后早期一些炎性细胞从创面和创周皮肤血管游出,并对CGRP和SP mAb免疫反应呈阳性.伤后12h该细胞与皮肤内的神经纤维关系密切,伤后24h细胞破碎并释放出相应的神经肽免疫反应阳性的颗粒性物质.原位杂交方法显示:烫伤后6h该部位相同大小细胞内表达神经肽(SP,CGRP)的mRNA.进一步实验证实CGRP和SP对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有刺激增殖作用,且相互间具有协同作用.结论:烫伤皮肤创面神经肽CGRP和SP可能由来自血液的炎性细胞合成释放,其对皮肤创面的愈合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 采用预制衬里的轴型皮瓣修复烧伤后额面部大的洞穿性缺损

    作者:陈璧;贾赤宇;苏映军;徐明达

    目的:探索安全有效的新技术修复重建烧伤后额面部大的洞穿性缺损.方法:预制衬里的胸三角皮瓣及前臂桡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即预先在皮瓣的肉面作游离植皮,原位缝合.2wk~3wk后行皮瓣转移修复额面部洞穿性缺损.结果:烧伤后额面部洞穿性缺损3例,采用预制衬里的轴型皮瓣作修复重建,其中一例鼻、左眼、左颧骨等完全损毁,额窦和上颌窦与外界相通,采用预制衬里的胸三角皮瓣及前臂桡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此复杂的洞穿性缺损.皮瓣血运丰富,全部存活,伤口均一期愈合,手术易行,患者功能恢复好,外观较佳.结论:预制衬里的轴型皮瓣用于修复重建额面部大的洞穿性缺损效果好,成功率高、安全、可靠、简便易行.

  • 不同参数间歇正压对随意皮瓣成活率的影响

    作者:姚庆君;徐明达;陈壁;李永林

    目的:了解间歇式正压对随意皮瓣成活率影响及筛选间歇式正压参数:不同压力、不同加压时间、不同间歇时间.方法:我们将压力分为0,2.5,5.0,7.5kPa4个水平,加压时间分为1,4,7min3个水平,时间与压力交叉组合成12个随机单位组.取健康小白猪6只,沿中线两侧各切取16cm×4cm随意皮瓣2个,每2个皮瓣随机分一个单位组,皮瓣外置施压硅胶囊,加压7d后测量皮瓣成活长度.间歇时间分为1,4,7min3组,方法同前,每组8个皮瓣.结果:多元分析结果显示:①在压力与加压时间两因素提高皮瓣成活中,仅压力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两因素的单独效应中,压力在7.5kPa与加压时间在1min水平较其它水平强;压力与加压时间两因素有协同作用(P=0.0003);加压7.5kPa组随意皮瓣成活长度与空白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别(n=6,P=0.0102),皮瓣成活长度平均加长4.8cm,长宽比分别为2.67:1,1.45:1.②间歇时间为1,4,7min时随意皮瓣的平均成活长度分别为9.8,10.7,9.1cm,间歇时间4min组与7min组间有显著性差别(P=0.0084).结论:间歇式正压能显著提高随意皮瓣的成活率,7.5kPa,加压1min和间歇4min是本实验中间歇式正压佳参数.

  • EGF,TGFβ1,抗TGFβ1中和抗体对大鼠深Ⅱ°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

    作者:贾赤宇;陈璧

    目的:观察EGF,TGFβ1和抗TGFβ1中和抗体对大鼠深Ⅱ°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32只,体重200g~250g,随机分为4组:①对照组(B.C);②EGF组;③TGFβ1组;④抗TGFβ1中和抗体组;用恒温恒压电烫伤仪制作深Ⅱ°烫伤模型,每日换药并测绘创面形状,以图像分析仪计算创面面积,定期取活检做组织学检查.结果:①对照组创面于5d开始明显缩小,平均28d愈合;②EGF组创面于3d开始缩小,平均23d愈合;③TGFβ1组创面于3d开始缩小,从14d起愈合速度减慢,28d尚未完全愈合,组织学检查是成纤维细胞增生,Ⅰ/Ⅲ胶原比例增大;④抗TGFβ1中和抗体组创面于7d开始缩小,28d创面基本愈合,Ⅰ/Ⅲ胶原比例明显下降.结论:①EGF有明显加速烧伤深Ⅱ°创面愈合作用;②TGFβ1在烫伤后1wk有加速创面愈合效果,从14d起又对创面愈合有抑制作用;③抗TGFβ1中和抗体在不影响烫伤创面愈合速度的前提下,可导致Ⅰ/Ⅲ胶原比例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后期增生性瘢痕的形成.

  • 深Ⅱ°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EGF/EGFR的表达

    作者:刘毅;陈璧;胡大海;贾赤宇

    目的:了解人深Ⅱ°烧/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创面内源性EGF及其受体的动态表达,以便为临床合理应用外源性EGF提供依据.方法:分别于伤后1,3,5,7,10,14及21d自深Ⅱ°烧/烫伤住院患者创面取材,同时取正常皮肤做对照.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EGF/EGFR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EGF于伤后1d~5d较对照明显降低,伤后7d恢复至对照水平,伤后10d显著增加,并于伤后14d达到高峰值,伤后21d与对照无明显差别.EGFR于伤后1d~3d明显低于对照,伤后5d开始增加,并于伤后10d达到大值,尔后仍以显著高于对照的量持续至伤后21d.EGFmRNA与EGFRmRNA分别于伤后10d和伤后7d~10d呈强阳性表达,其前后表达则较弱.结论:伤后早期或后期于创面局部应用外源性EGF也许有助于更有效的促进深Ⅱ°烧/烫伤创面愈合.

  • 电损伤后局部应用bFGF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作者:李学拥;陈璧

    目的:通过bFGF局部应用,观察其对神经电损伤后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根据观察时间的长短再分为2wk组、1mo组和3mo组,用60Hz125V交流电在梨状肌下缘以远损伤3cm神经,持续时间3s.伤后第2日起实验组每日注射bFGF500AU.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结果:实验组神经的传导速度、肌张力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增加.超微结构改变在各时间点上亦较对照组轻微,再生纤维结构较对照组成熟.结论:局部应用bFGF后能够明显促进电损伤后神经损伤的再生.

  • 小鼠深Ⅱ°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凋亡的意义

    作者:刘毅;陈璧;贾赤宇;王建波

    目的:了解深Ⅱ°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创面成纤维细胞的凋亡及其意义.方法:雄性Balb/c小鼠20只,采用恒温恒压电烫仪于其背部造成直径2.5cm的深Ⅱ°烫伤创面.分别于烫伤前及烫伤后7,14和21d各取5只,拉颈活杀取材.光镜观察计数创面成纤维细胞,利用末端标记技术检测成纤维细胞凋亡数量,同时,利用电镜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结果:创面成纤维细胞数量自伤后7d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至伤后14d达到高值,尔后开始减少.伤后14d,凋亡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4.3±1.5)及伤后7d组(3.4±1.1)明显增多(P<0.01),至伤后21d达到13.6±2.0(P<0.01).伤后14d和21d,电镜观察均可见核固缩、染色体边集、胞浆减少等处于凋亡状态的成纤维细胞.结论:细胞凋亡可能是小鼠深Ⅱ°烫伤创面愈合后期创面成纤维细胞减少的主要原因,其意义在于减少细胞外基质的合成.

  • 复合皮内源性透明质酸含量的变化

    作者:姜笃银;陈璧;徐明达;卢宝弼;刘明

    目的:了解复合皮组织中内源性透明质酸(HA)水平及其对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以正常皮肤为对照(NS组),作冷冻异体乳猪真皮与自体表皮重组复合皮(CS组)和单纯自体表皮(C组)的移植实验,对移植8wk内的皮片组织进行Ⅲ/Ⅰ型胶原,HA,羟脯氨酸(HOP)和细胞DNA定量分析.结果:CS组皮片疤痕和挛缩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χ2,P<0.001),组织成熟早,HA和HOP含量及Ⅲ/Ⅰ型胶原比值明显高于C组(t,P<0.01),低于NS组(t,P<0.05),而细胞DNA含量则相反.结论:CS有较丰富的HA;真皮/表皮HA和真皮Ⅲ/Ⅰ型胶原比值的高低,可作为评价皮肤纤维化程度的指标.

  • 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作者:胡大海;陈璧;汤朝武;苏映军;惠宏襄;阎小君;贾赤宇;徐明达

    目的:构建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hbFGF)基因真核表达质粒,为深入研究hbFGF在组织修复中的分子调节机制及临床应用提供物质基础.方法:含hbFGF cDNA的pUC18-hbFGF质粒于大肠杆菌JM109内扩增;提取及纯化pUC18-hbFGF质粒;经DNA序列分析所含hbFGF cDNA;限制性酶切hbFGF cDNA片段,连接酶连接到真核表达质粒pcDNA3-neo内,克隆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hbFGF.结果:提取及纯化的pUC18-hbFGF质粒含有大小正确的hbFGF cDNA碱基片段,其碱基序列为编码目的基因的正确序列;凝胶电泳结果证明已将此片段正确地克隆到pcDNA3-hbFGF内.结论:成功地构建了hbFGF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hbFGF.

  • 烧伤患者3197例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贾赤宇;陈璧;苏映军

    目的:通过对17a来3197例烧伤患者的统计学分析,为烧伤的临床医疗及研究提供可靠的流行病学资料.方法:对我科1980~1996年所有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与职业分布,致伤原因,烧伤部位,烧伤面积,常见并发症,电击伤,吸入性损伤及死亡率分别进行系统分析.结果:男/女之比为2.2:1;儿童发病率高(31.7%);致伤原因以热液为主(47.1%);中小面积烧伤占绝大部分(81.9%);常见的并发症依次为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呼吸系统并发症、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并发症;电击伤发病率虽低,但截肢率高(16.0%);烧伤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多脏器功能不全(33.9%)、败血症(32.1%)、吸入性损伤(16.3%).结论:改善主要脏器的功能障碍,合理、有效的抗感染,正确地治疗吸入性损伤是提高烧伤整体水平的三大关键因素.

    关键词: 烧伤 流行病学
  • 外源性hbFGF cDNA导入人角朊细胞及其表达

    作者:胡大海;陈璧;汤朝武;苏映军;王剑波;金明;贾赤宇;徐明达

    目的:观察外源性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hbFGF)基因导入正常角朊细胞后,能否表达及分泌hbFGF,并探讨其机理;为开展临床创面基因治疗提供实验依据和奠定物质基础.方法:采用脂质体包埋hbFGF cDNA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hbFGF转染培养的人角朊细胞,经G418筛选、克隆、扩大及传代培养含转基因的角朊细胞.用特异性neo探针原位杂交显示转基因角朊细胞内含有拟转入的pcDNA3-hbFGF质粒载体;抗hbFGF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转基因角朊细胞内hbFGF的翻译表达;选择人真皮成纤维细胞为效应细胞,应用抗体中和法分析转基因角朊细胞分泌hbFGF活性物质所引起的成纤维细胞增殖效应,了解hbFGF向胞外分泌情况.结果:pcDNA3-hbFGF可经脂质体介导有效地转入靶细胞角朊细胞内;用G418筛选纯化转基因后的角朊细胞内含转入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hbFGF,胞浆内有阳性hbFGF表达,并向胞外分泌hbFGF活性物质,刺激真皮成纤维细胞增殖.结论:含外源性hbFGF基因的角朊细胞可于体外纯化及扩大培养,并具有表达分泌hbFGF的功能.

  • 深Ⅱ°烫伤早期大鼠空肠P物质阳性神经与血管通透性的相关性变化

    作者:陶克;陈璧;李志远;胡大海;王波涛

    目的:研究深Ⅱ°烫伤后早期大鼠空肠P物质(SP)阳性神经变化与血管通透性变化,探讨其相关性.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技术和改良伊文思蓝渗出法,分别观察和检测大鼠空肠SP阳性神经变化和血管通透性变化.结果:烫伤后1h大鼠空肠SP阳性神经密度达到高值,后明显下降,烫伤后4h~8h达到低值,随后逐渐恢复;烫伤后1h大鼠空肠血管通透性高,后缓慢下降,烫伤后8h~24h达到低值,而后略有升高,烫伤后72h接近正常值.深Ⅱ°烫伤后早期大鼠空肠SP阳性神经变化与血管通透性变化明显相关.结论:P物质是引起烫伤后早期血管通透性升高的重要介质之一.

  • 环孢霉素A对培养的人角朊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表达的影响

    作者:汤朝武;陈璧

    目的:研究环孢霉素A对人皮肤角朊细胞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γ-干扰素(INF-γ)刺激培养的人角朊细胞MHC-Ⅰ/Ⅱ抗原表达的实验模型,研究了低剂量环孢霉素A对角朊细胞MHC-Ⅰ/Ⅱ抗原表达的影响.结果:0.125mg/L的环孢霉素A对于INF-γ刺激的角朊细胞MHC-Ⅰ类抗原(HLA-ABC抗原)表达的增强,具有抑制作用(P<0.01);但是对于INF-γ刺激的角朊细胞MHC-Ⅱ类抗原(HLA-Dr,HLA-Dp抗原)表达的增强,没有抑制作用.结论:环孢霉素A延长人异体皮肤存活时间的作用机理与环胞霉素A抑制供者皮肤角朊细胞的MHC-Ⅰ类抗原表达有关.

  • 兔坐骨神经实验性电损伤后形态学变化

    作者:李学拥;陈璧

    目的:观察在不同损伤电压情况下,神经轴突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在兔梨状肌以远分别用50,75,200V交流电损伤3cm坐骨神经,然后在1wk,2wk,1mo,3mo时切取神经组织标本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神经纤维超微结构变化.结果:50V损伤组2wk时形态改变轻微,1mo时神经结构恢复正常.75V损伤组2wk时神经纤维损伤程度加重,1mo时可见有新生纤维,3mo时变性纤维数目减少,新生纤维结构趋于成熟.200V损伤组神经结构破坏严重,血管内血栓形成,胶原纤维含量增加.观察3mo时仍无再生纤维出现.结论:神经纤维超微结构随着损伤电压的增加破坏加大,神经内纤维化加重,使神经再生受阻.

  • pcDNA3-hbFGF转染角朊细胞对真皮成纤维细胞增殖的生物学效应

    作者:胡大海;陈璧;汤朝武;徐明达;贾赤宇

    目的:观察含外源性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hbFGF)基因的角朊细胞(human keratinocyte,HK),对真皮成纤维细胞(human dermal fibroblast, HDFib)增殖的影响;探讨转hbFGF基因HK对创面愈合的生物学效应及作用机理,为这种转基因HK细胞用于创面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含真核表达质粒pcDNA3-hbFGF的HK细胞培养上清,加入培养的HDFib细胞内;MTT法测定细胞的增殖率、3H-TdR掺入法测定细胞DNA合成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增殖周期.结果:加入转基因HK细胞培养上清的HDFib细胞,培养72h后,较正常对照组、加正常HK培养上清组、加转染空载体pcDNA3-neo的HK培养上清组,其细胞增殖分别增加1.0,1.5,3.0倍(P<0.01);细胞DNA合成率分别提高1.6,2.3,3.4倍(P<0.01);HDFib细胞周期分析显示加入转基因HK细胞培养上清24h时细胞处于S期的比例较其余对照组增加明显,至72h时无差别.结论:转染hbFGF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HK细胞可以分泌活性物质促进HDFib细胞DNA合成及增殖;机理为刺激HDFib进入细胞分裂S期,其效应呈现时间依赖性.

  • 烧伤患者血清对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ICAM-1 和PECAM-1表达的影响

    作者:朱雄翔;陈璧;汤朝武;徐明达

    目的:探讨烧伤早期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机理,方法:以培养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模型与烧伤患者早期血清(EBPS)共同孵育1,4,12及24h,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EBPS对培养EC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PECAM-1)表达的影响.以相应浓度的正常人血清和小牛血清作对照.结果:EBPS能迅速上调EC粘附分子ICAM-1,PECAM-1的表达,其表达效应与EBPS浓度及作用时间相关,200mL/LEBPS作用24h,阳性细胞率和阳性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高.结论:EBPS可促进EC粘附分子的表达.EC粘附分子表达增强,能促进循环WBC与EC粘附,越血管迁移和向组织中浸润,可能是介导烧伤早期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重要原因.

  • 体外长期培养人转化角朊细胞系的生物学特征

    作者:苏映军;陈璧;贾赤宇;汤朝武

    目的:研究SV40病毒转化的人角朊细胞系在体外长期培养过程中的细胞生物学特征.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法观察转化细胞系的克隆形成率、细胞生命曲线以及血清、Ca2+对其生长分化的影响.结果:与正常角朊细胞相比,转化角朊细胞系于体外形成克隆所需的低接种密度有所降低,但接触抑制特性仍未丧失.转化细胞在体外已传代培养25代,对血清的依赖性降低,可被Ca2+诱导分化而形成细胞膜片结构.结论:本研究所观察的转化细胞系可在体外长期传代培养,并保留了正常角朊细胞的部分生物学特征,该细胞系在创面修复研究中具有一定价值.

  • PDGF-AB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董茂龙;陈璧;徐明达;苏映军;汤朝武

    目的:探讨PDGF-AB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机理及其在瘢痕增生中的作用.方法:取体外培养的人正常皮肤及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normalskin fibroblast, NSFB;hypertrophic scar fibroblast, HTSFB)测定生长曲线,用MTT法观察PDGF-AB对其增殖影响的差异.结果:两种细胞生长曲线存在差异,PDGF-AB对两种成纤维细胞增殖均有明显刺激作用,且均呈剂量依赖性关系,但作用有差异.结论:PDGF-AB可能通过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促进伤口愈合,同时在瘢痕增生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

  • 戊二醛交联的异种/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的制作及临床应用观察

    作者:姜笃银;陈璧;贾赤宇;徐明达;朱雄翔;汤朝武;王波涛

    目的:为降低异种/异体真皮组织的抗原性,便于临床大面积烧伤患者复合皮(CS)移植的推广.方法:将胰蛋白酶和戊二醛等处理的、含基底膜成分的18例人(h-CS)和8例猪(s-CS)无细胞真皮基质(ADM)与自体刃厚表皮一起重叠移植于13例烧伤患者Ⅲ度切痂创面上,同时以邻近移植的自体刃厚皮(OTS)和自体薄中厚皮(TTS)为对照,观察无细胞真皮制作前后的组织结构变化和各组皮片移植的成活率及外观效果.结果:ADM表面含薄层基底膜成分,组织内附件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细胞消失.临床应用观察,h-CS和s-CS组移植的成活率与TTS组和OTS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未见排异反应,外观平滑、近期无瘢痕增生;CS组未成活5例,可能与ADM制作过厚(>0.3mm)、组织内残留戊二醛等因素有关.结论:ADM,尤其是s-ADM作为自体刃厚皮移植的载体,可能方便于大面积烧伤患者的CS移植,但其有一定的占位性,制作仍有待改进.

  • 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对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张蒙;苏映军;陈璧;汤朝武

    目的:研究内毒素及肿瘤坏死因子对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我们采用胶原酶二步法灌注一月龄SD雄性大鼠肝脏,制备肝细胞悬液并进行了原代培养,重点研究了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对原代短期培养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现为糖原减少、溶酶体增多、线粒体肿大、嵴溶解、内质网扩张及断裂、甚至可见核空泡化、染色质消失.其中以肿瘤坏死因子引起的肝细胞损伤为重;若二者联合作用,则肝细胞受损更加严重.结论:内毒素与肿瘤坏死因子均可使体外培养肝细胞超微结构受损.

  • 苏拉明对体外培养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韩军涛;刘淑娟;陈璧

    目的:探讨苏拉明(suramin)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及代谢的作用.方法: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将成纤维细胞从瘢痕疙瘩组织中分离出来进行培养,分别利用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测定细胞DNA合成代谢等手段来观察suramin对细胞生长及代谢的影响.结果:suramin对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及DNA的合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细胞的形态没有明显影响.结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suramin可以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及代谢.

  • 烧伤早期患者血清对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DNA合成的影响

    作者:朱雄翔;陈璧;汤朝武;徐明达

    目的:探讨烧伤早期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机理.方法:将培养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模型与烧伤患者早期血清(EBPS)共同孵育1,4,12及24h,应用MTT掺入和比色技术,检测EBPS对培养ECDNA合成和细胞增殖特性的影响.用3H-TdR标记和特异性释放实验,观察了终浓度为200mL/LEBPS介导EC 3H-TdR特异释放率的变化.以相应浓度的正常人血清(NHS)和小牛血清(FCS)作对照.结果:培养状态的EC DNA合成与培养基中血清浓度相关,血清浓度越高,ECDNA合成能力越强.EBPS具有显著促进ECDNA合成的作用,其适浓度为200mL/L.200mL/LEBPS或200mL/LNHS刺激EC12h,细胞内掺入3H-TdR含量无显著差异,特异性释放率很低.结论:EBPS对培养EC可能不具有直接的损伤作用.EBPS中某些细胞因子含量增加,可能是其促进EC DNA合成的原因.EBPS在烧伤早期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机理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烧伤 内皮细胞 血清
  • 烧伤后创面成纤维细胞的转归规律及其与瘢痕形成的关系

    作者:李永林;陈璧;徐明达

    目的:研究烧伤后创面成纤维细胞的表型转化规律,探讨其与烧伤后瘢痕增生或挛缩的关系.方法:采用人皮肤烧伤后深Ⅱ°创面的系列组织标本,通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电镜学、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手段,探讨了创面成纤维细胞表达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α1(Ⅰ)型前胶原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规律以及创面组织中p53,c-myc等基因PCR扩增产物的差异分析.结果:提示烧伤后创面成纤维细胞受激活,在不同时期分别向增殖表型、合成表型或收缩表型转化;组织中p53/c-myc基因的差异表达和成纤维细胞的表型转化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结论:烧伤后创面成纤维细胞的表型转化规律揭示了创面愈合过程中瘢痕形成的部分规律性,为指导临床采用生物学方法有效地控制瘢痕过度增生或挛缩提供理论依据.

  • SV40病毒对体外培养的人角朊细胞的转化

    作者:苏映军;陈璧;汤朝武;胡大海;姜笃银;贾赤宇

    目的:研究SV40(simianvirus40)病毒对人角朊细胞的体外转化作用以及转化后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改变.方法:采用体外共培养法以SV40野生型病毒感染人包皮角朊细胞,观察病毒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以及细胞表型的改变情况.结果:分离获得了可长期体外培养的SV40转化细胞克隆,已传23代以上,体外存活超过250d;DNA印迹实验显示SV40大T基因已整合至细胞染色体内,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示多数细胞胞核内有大T基因产物的表达;转化细胞对裸鼠无致瘤性,并可正常表达角蛋白.结论:SV40病毒转化人角朊细胞后可使其在体外长期培养,该细胞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外源性基因对角朊细胞生长的调控奠定了基础.

  • 小面积浅Ⅱ°烧伤区假上皮瘤肉芽肿样病变4例

    作者:陈璧;徐明达;朱雄翔;姜笃银;李学拥

    目的:探讨小面积浅Ⅱ°烧伤区发生罕见的假上皮瘤肉芽肿样病变的原因、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防治.方法:回顾分析4例(1岁~3岁)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效果并将样本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微生物检测.结果:活检呈假上皮瘤肉芽肿样病变,活检组织的细菌培养,检出5种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乙型链球菌,粪链球菌及弗氏枸橼酸杆菌等,多数细菌对甲氧苯青霉素耐药.4例患者经手术切除病变,游离植皮或应用万古霉素而治愈.结论:上述小面积浅Ⅱ°烧伤创面发生罕见假上皮瘤肉芽肿样病变,系因创面早期处理不当,涂用污染或不良外用药膏导致炎性增生性肉芽肿样病变,经适当外科处理及抗感染而治愈.

  • 交联型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的研制及动物复合皮移植实验

    作者:姜笃银;陈璧;苏映军;胡大海;贾赤宇

    目的:寻找适合烧伤创面移植的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allo-ADM).方法:将薄中厚小猪皮采用胰蛋白酶等消化,制成含基底膜的ADM,再作组织学等检测和猪复合移植实验.结果:①allo-ADM具有无细胞、无细菌、低毒性等特点.②戊二醛不同交联时间组的ADM,与自体薄中厚皮片重叠移植于猪全层皮肤切除的创面上,皮片成活率为100%,早期观察无排斥反应,外观平整;5wk时组织学结构完整,炎性反应轻,随交联时间延长,allo-ADM内浸润生长的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炎性细胞逐渐减少,而未经交联的allo-ADM组织内炎性反应重,组织降解迅速.结论:发挥真皮支架作用的allo-ADM,宜采用低浓度戊二醛等作短时间的化学交联处理.

  • 用大片自体皮移植治疗大面积Ⅲ°烧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陈璧;贾赤宇;苏映军;徐明达;胡大海;朱雄翔

    目的:探讨大片自体皮移植对减轻大面积Ⅲ°烧伤患者治愈后的畸形和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疗效.方法:将早期救治与后期的整形、重建、功能与美容修复融为一体的外科治疗方法.在患者全身情况允许时,伤后1wk~2wk行切痂或削痂,作大片自体皮移植.为扩大皮源,我们创用了在同一供皮区和Ⅱ°烧伤初愈区重复大片供皮(刃厚皮片)的技术.结果:1980年至今,45例烧伤总面积50%~80%,Ⅲ°烧伤20%~50%的患者,采用上述治疗,全部存活,皮片存活率为90%~100%.随访39例(3mo~15a),35例植皮区外形接近正常,功能良好,4例患者有轻度畸形,并采用小手术得到修复.结论:改进取皮技术,扩大皮源,采用大片自体皮移植,皮片存活率高,明显缩短了疗程,功能与外形好.对烧伤总面积50%~80%,Ⅲ°烧伤20%~50%的患者能显示其提高患者治愈后生活质量的优越性.

  • 作者:

    Flamigel was introduced to us in our burn center as a moisturizing agent for splitt sking grafts and donor sites.

    关键词: flamigel donorsites
  • 作者:

    Introduction Collagen is a kind of biomacromolecule and can be used as cover material for burn wounds. In this article,we report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of human dermis collagen membrane prepared by three methods.

  • 作者:

    INTRODUCTION In order to solve the difficult problem of long term in vitro culture of human keratinocytes, the technique of gene transfer was utilized to transform human keratinocytes with simian virus 40 (SV40).

  • 多孔连贯性导管局部滴注虹吸引流防治骨关节创面感染

    作者:徐明达;李永林;姜笃银;朱雄翔;郑朝;陈璧

    0 引言烧伤、创伤后引起骨关节创面坏死、感染,伴有皮肤软组织缺损,在病灶清除后,为覆盖外露的骨关节面,常应用局部或远位皮瓣转移修复.

  • 间歇式压力对深Ⅱ°烫伤创面局部血液粘度的影响

    作者:李志远;徐明达;陶克;王妍

    0 引言Jackson将烧伤创面分受伤中心的凝固带、中间的淤滞带和外面的充血带.淤滞带的位置随烧伤深度不同而异同,深Ⅱ°烧伤早期若能改善创面局部血流淤滞状态,就可避免发展成Ⅲ°[1].

  • 面颈部烧伤后的早期系统康复治疗

    作者:朱雄翔;陈璧;尹玉惠

    0 引言面颈部是常见的烧伤部位之一,烧伤可导致色素沉着、瘢痕增生、游离植皮挛缩.

    关键词: 烧伤 康复
  • 烧伤后并发湿疹6例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作者:刘亚玲;徐明达;姜笃银;吴庆芳

    0 引言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偶可并发湿疹,烧伤后并发湿疹患者的治疗方法,与皮肤专科的非创伤后湿疹及烧伤后未并发湿疹的患者均有所不同.

    关键词: 烧伤 湿疹
  • 电烧伤343例分析

    作者:陈璧;贾赤宇;徐明达;朱雄翔;胡大海;苏映军

    0 引言电烧伤是一种特殊损伤,虽然烧伤面积不大,但毁损严重,为一种立体损伤. 截肢率高,后遗症严重,临床治疗棘手.

  • 甲壳胺对人角朊细胞培养DNA合成速率的影响

    作者:汤朝武;陈璧;高怀生;黄是是

    0 引言甲壳胺是从甲壳类动物如虾、蟹等外壳中经化学方法提取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氨基多糖,有关文献报道了用甲壳胺制作的人工皮肤,手术缝合线对创面愈合具有促进作用[1].

  • 作者:

  • 复方营养、抗菌、生长素液促进褥疮创面愈合1例

    作者:徐明达;郭德忠

    0 引言骶尾部褥疮是较难处理的创面.我们采用局部滴注营养、抗菌、生长素混合溶液治疗骶尾部褥疮创面,取得较好效果.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