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杂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杂志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Sinicae 중국의학과학원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 影响因子: 1.4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503X
  • 国内刊号: 11-223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365
  • 曾用名: 中国医学科学学院学报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刘德培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预测甲状腺微小癌的多元回归公式

    作者:张明博;付帅;周昀;吕发勤;唐杰

    目的 建立预测甲状腺微小癌的多元回归定量公式,确定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界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30个大径≤1 cm的甲状腺结节的声像图特征及病理结果,评价各声像图特征的诊断价值,采用二分类多元Logistic回归得出预测甲状腺微小癌的定量公式,并评价其诊断价值,得出应用该公式推荐穿刺活检的界值.结果 恶性风险较高的声像图特征包括实性(OR=41.97)、微小分叶(OR=25.89)、低回声(OR=10.36)、无声晕(OR=8.38)、边缘不规则(OR=4.26)、纵横比大于1(OR=2.71)、微小钙化(OR=1.92)和粗大钙化(OR=1.28).多元回归公式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0.9%、54.0%和72.5%.结论 多元回归公式可较客观地预测甲状腺微小癌,提供穿刺活检的界值.

  • 不同期别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表达

    作者:张瑞涛;任芳;史惠蓉

    目的 研究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ACC1)在不同期别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2008年5月至2010年8月住院的卵巢上皮性癌患者52例,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这些患者原发病灶组织样本中的MACC1 mRNA和蛋白表达,比较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组织中的MACC1表达水平,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MACC1表达与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MACC1 mRNA在Ⅰ~Ⅳ期卵巢癌样本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2±0.01、0.75±0.01、0.78±0.01和0.81±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305,P=0.000);MACC1 蛋白在Ⅰ~Ⅳ期卵巢癌样本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1±0.04、0.73±0.02、0.76±0.01和0.84±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142,P=0.000).截至2012年12月随访结束,Ⅲ~Ⅳ期中复发及死亡患者组织样本中MACC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病情稳定患者(0.85±0.03比0.74±0.05,F=72.324,P=0.000).相对于MACC1表达较低的Ⅰ~Ⅱ期患者,MACC1表达较高的Ⅲ~Ⅳ期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缩短(χ2=29.804,P=0.000).结论 MACC1表达增加可能提示卵巢上皮性癌患者预后不良,MACC1可作为晚期卵巢上皮性癌的标志物.

  • 80岁以上乳腺癌的临床及超声特点

    作者:牛司华;姜玉新;朱庆莉;刘赫;戴晴

    目的 探讨80岁以上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超声特点.方法 1993年9月至2012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且资料完整的80岁以上原发性乳腺癌患者60例,共62个病灶,分析其声像图特点、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60例患者中,50例(83.3%)因自行触及肿块就诊.病灶大小平均为(2.4±1.1) cm,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75.8%,47/62),黏液癌为11.3%(7/62).有44例患者(46个病灶)术前行超声检查,其中43个(93.5%)正确诊断.在有详细超声记录的45个病灶中,40个(88.9%)形态不规则,35个(77.8%)纵横比小于1,24个(53.3%)边界模糊,21个(46.7%)有钙化,16个(35.6%)后方回声衰减.45例患者(75.0%)行乳腺肿物扩大切除术,13例(21.7%)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例(3.3%)行单纯乳腺切除术.术中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31例患者有随诊记录,其中7例(22.6%)发生复发或转移,1例死于心脏疾病.结论 80岁以上乳腺癌病灶较大,多数具有典型超声表现,术前诊断正确率高.患者淋巴结转移相对较少,预后较好,由于患者年龄较大,相对保守的手术治疗方法安全可行.

  • 降钙素原在晚期肝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吴静;蒋凤;曾藤;徐华;雷宇;钟珊;周智;任红

    目的 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CT)测定在晚期肝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3月至2013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住院且入院后查PCT的362例晚期肝病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SBP组(n=178)和非SBP组(n=184).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PCT水平及SBP组抗感染治疗后血浆PCT的动态变化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PCT诊断SBP的临床参考值及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SBP组腹水培养阳性率为4.6%(4/87).SBP组和非SBP组治疗前血浆PCT中位值分别为0.73和0.15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9,U=0.000).SBP组中有13例患者同时血培养阳性,其血浆PCT中位值为1.73 ng/ml,高于SBP组.SBP组抗感染治疗有效的病例中抗感染治疗后3、5、7 d,分别有46、19和25例患者的血浆中位PCT值下降为0.40、0.32和0.33 ng/ml,明显低于其抗感染治疗前的0.86(Z=-5.91,U=0.000)、0.72(Z=-3.10,U=0.002)和0.79 ng/ml(Z=-4.37,U=0.000).PCT诊断SBP的临床参考值为0.462 ng/ml(AUC=0.95,P=0.00,95% CI=0.928~0.972),敏感性为83.7%,特异性为94.9%.结论 SBP患者腹水培养阳性率低,PCT诊断SBP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感染越重,PCT值越高,其动态变化可作为判断SBP抗感染治疗是否有效的指标.

  • 斯钙素蛋白-1和缺氧诱导因子-1α的相互作用对肾癌细胞线粒体膜电势稳定的影响

    作者:杨清滔;谷江;张永春;朱致晖;杨永安;王楠;祝庆亮

    目的 研究斯钙素蛋白-1(STC-1)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相互作用后的调钙功能对肾癌细胞线粒体膜电势稳定的影响.方法 构建高表达HIF-1α的肾癌细胞模型,采用不同浓度STC-1蛋白分别干预荷基因肾癌细胞和单纯肾癌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RT-PCR和ELISA法检测细胞内HIF-1α和STC-1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Ca2+变化,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线粒体膜电位(Δψm),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结果 HIF-1α基因转染、STC-1干预及基因转染后再STC-1干预3种方式均可提高Δψm,降低细胞内Ca2+和mPTP水平,促进细胞增殖(P均<0.05),以上结果可随着STC-1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强,但细胞增殖率的升高趋势却逐渐减缓.结论 HIF-1α可能通过促进STC-1表达,下调Ca2+水平,从而稳定线粒体膜电势来参与肾癌细胞的恶性增殖,但此作用亦因外源性STC-1对HIF-1α的抑制而逐渐减弱.

  • 膜蛋白AN01过表达对人喉鳞状细胞癌Hep-2细胞株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作者:李雅冬

    目的 研究膜蛋白ANO1过表达对人喉鳞状细胞癌Hep-2细胞增殖、剥脱、伸展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以ANO1稳定过表达的Hep-2细胞株作为实验组,空白质粒转染的Hep-2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剥脱实验检测细胞剥脱能力,细胞伸展实验检测细胞伸展能力,Boyden小室侵袭实验、体外划痕愈合实验和尼氟灭酸阻断氯离子通道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 MTT法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光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细胞剥脱实验和细胞伸展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细胞剥脱百分比(P<0.0001)和伸展百分比(P<0.0001)明显大于对照组.Boyden小室侵袭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穿膜细胞百分比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01);体外划痕愈合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划痕面积百分比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01);尼氟灭酸阻断氯离子通道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的划痕面积百分比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01).结论 ANO1过表达并未加快癌细胞的增殖速度,但却大大增加了头颈鳞癌细胞的移动、伸展和剥脱能力.

  • 磁共振T2mapping成像对移植软骨的评估价值

    作者:陈敏;徐贤;韩邵军;唐艳华;张君;董天明;左盼利;安宁豫

    目的 探讨磁共振T2 mapping成像对基质诱导的自体软骨细胞移植(MACI/MACT)术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4例接受MACI治疗的膝关节软骨损伤患者(10处软骨损伤),分别在术后1、3、6个月进行磁共振T2 mapping检查,测量各时间点移植区与正常区软骨全层的T2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个时间点移植区与正常区T2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移植区T2值的纵向对比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MACI术后1、3、6个月移植区的T2平均值分别为(82.40±15.23)、(71.09±13.06)、(53.80±4.86)ms.术后6个月内移植区T2值均大于正常区,1、3个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6个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6).术后1、3、6个月移植区T2值纵向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 磁共振T2 mapping 成像能够无创、动态地监测移植软骨的修复过程,可作为软骨修复术后评估的有力工具.

  • 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技术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铭;朱庆莉;姜玉新;戴晴;王红燕;游珊珊

    目的 探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技术(ABVS)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DP)的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0年8月至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乳腺病变切除活检的213例患者,共239个乳腺病变,均获得手术病理结果.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ABVS和常规超声对IDP的诊断效力.结果 239个病变中,病理证实良性154个,恶性85个,其中IDP病变26个.ABVS共发现41个(17.2%)病灶符合IDP诊断标准,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88.5%、91.5%、56.1%、98.5%、91.2%.常规超声共发现32个(13.4%)可疑IDP病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73.1%、93.9%、59.4%、96.6%、91.6%.结论ABVS冠状面成像可以更好地显示乳腺导管结构,提高对IDP的诊断敏感性,为IDP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 熵指数用于评价全身麻醉患者伤害性刺激强度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薛照静;权翔;赵晶;黄宇光

    目的 评价熵指数(RE/SE)监测异丙酚+瑞芬太尼静脉全身麻醉患者伤害性刺激强度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18~65岁择期行下腹部手术、美国麻醉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的全身麻醉患者60例,根据麻醉诱导时瑞芬太尼的不同输注浓度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浓度在气管插管前由0 ng/ml变为1 ng/ml(A组)和瑞芬太尼浓度始终维持在3 ng/ml(B组).在指定时间先后给予80 mA强直电刺激(T2)、气管插管刺激(T12)及切皮刺激(T12').分别比较反应熵(RE)和状态熵(SE)在3种不同程度刺激前后的变化.结果 12例患者因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而退出本研究,A组实验对象为28例,B组实验对象20例.强直电刺激前后,RE和SE在两组内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气管插管后,B组RE和SE较插管前明显升高(P均<0.05),A组无明显变化(P均>0.05);切皮刺激后,两组RE和SE较切皮前均明显升高(P均<0.05).同一刺激条件下,RE和SE在不同瑞芬太尼药物浓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异丙酚+瑞芬太尼麻醉下,伤害性刺激可导致RE和SE不同程度的增高,RE/SE可作为全身麻醉患者伤害性刺激强度的反映指标.

  • 弥散加权成像对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洁;任翠;薛华丹;周海龙;孙照勇;金征宇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宫颈癌转移及非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行淋巴结清扫的宫颈癌患者65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行盆腔常规MRI及DWI检查.手术共切除淋巴结1590枚,将短径≥5 mm的392枚淋巴结纳入本研究.测量淋巴结的长径(L)、短径(S)及表观弥散系数ADCmin、ADCmean和原发癌灶的ADCmin、ADCmean,计算淋巴结的S/L、rADCmin、rADCmean,比较转移及非转移淋巴结的形态学指标及ADC值差异.结果 转移淋巴结的L、S、S/L均显著大于非转移淋巴结(P均<0.0001),转移淋巴结的ADCmin、ADCmean、rADCmin、rADCmean均显著小于非转移淋巴结(P均<0.0001);ADCmin鉴别转移及非转移淋巴结的Az(0.956)大,高于其他ADC值及形态学指标;以ADCmin=759.0×10-6 mm2/s作为鉴别淋巴结转移的阈值,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2%和92.1%.结论 DWI尤其ADCmin有助于鉴别宫颈癌转移及非转移淋巴结.

  • 索拉非尼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陈路锋;苏洪英;徐克;邵海波;梁松年;刘静

    目的 评估索拉非尼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放射科行索拉非尼系统治疗并联合TACE治疗的10例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修订的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评价疗效,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生存情况,采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常见毒性反应分级标准3.0版评价安全性.结果 10例患者中,2例为完全缓解,3例为部分缓解,3例为疾病稳定,2例为疾病进展,中位总生存期为29.5个月.有9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均为3级或以下级别,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手足皮肤反应(7/10)和腹泻(6/10).结论 索拉非尼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免疫与侵袭性的相关性

    作者:韩婷;梁军;孟超;杨珂;李小毅;林岩松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免疫状态与侵袭性的关系.方法 以2012年9月至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就诊的74例DT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包膜侵犯分为侵犯组(n=36)和未侵犯组(n=38),有无远处转移分为转移组(n=18例)和未转移组(n=56),选择NK细胞和T细胞亚群作为细胞免疫指标,探讨细胞免疫与甲状腺癌侵袭性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包膜侵犯(χ2=12.175,P=0.000)和远处转移(χ2=8.139,P=0.006)与细胞免疫指标异常相关,远处转移与是否合并桥本氏病相关(χ2=7.094,P=0.008);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远处转移与CD8+T细胞异常(χ2=5.429,P=0.020)相关,包膜侵犯与NK细胞异常(χ2=2.445,P=0.018)和CD4/CD8异常(χ2=8.079,P=0.002)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细胞免疫异常是包膜侵犯[OR=5.701,95%CI(2.075~15.666),P=0.001]和远处转移[OR=5.063,95%CI(1.571~16.320),P=0.008]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CD8+异常是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OR=2.236,95%CI(1.084~4.613),P=0.029],CD4/CD8异常是包膜侵犯的危险因素[OR=2.802,95%CI(1.257~6.244),P=0.012].结论 DTC患者免疫状态与肿瘤的局部侵袭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当CD8+T细胞百分比降低和NK细胞、CD4/CD8异常时,易出现局部侵袭和远处转移.

  • 串联亲和纯化技术筛选Bat3的相互作用蛋白质

    作者:吴为;李琴山;宋伟;缪时英;王琳芳

    目的 寻找与Bat3结合的蛋白质.方法采用串联亲和纯化技术,在Bat3编码序列羧基端融合Strep2和FLAG 2个分子标签,以此为诱饵筛选与其特异结合的蛋白质,后进行质谱鉴定.结果 筛选到1种蛋白质分子,命名为Ubl4A,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Ubl4A可与Bat3相互结合.结论 成功建立了串联亲和纯化技术平台,分离出可与Bat3相互作用的蛋白质Ubl4A.

  • 补片扩大成型术构建猪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模型

    作者:吴巍巍;姜雪莺;刘暴;宋小军;刘昌伟

    目的 探索使用补片扩大成型技术建立猪腹主动脉瘤模型,验证其作为动脉瘤腔内修复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实验猪在全身麻醉下接受腹人工血管补片扩大成型术构建腹主动脉瘤模型,随即进行动脉造影,并实施覆膜支架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术后随访3个月复查造影.结果 完成腹主动脉瘤模型建立及腔内修复10例,所有模型建立均获得成功,术中测量肾下腹主动脉直径平均为(10.5±0.4)mm;动脉瘤模型大直径平均为(26.3±3.1)mm,直径平均增加(15.7±3.1)mm;动脉瘤模型建立前、后的动脉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除1例因腔内修复时支架遮盖肾动脉于术后24 h死亡,其余实验猪手术过程平稳,术后恢复良好,随访3个月未发生意外死亡,围手术期1个月及术后3个月生存率均为90%.腔内修复发生Ⅱ型内漏1例(10%),随访3个月造影均无内漏.结论 全身麻醉下开腹人工血管补片扩大成型技术构建猪腹主动脉瘤模型安全有效,该模型可作为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的动物模型.

  • 增强磁共振成像与胆胰管成像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良恶性鉴别的比较

    作者:钱海峰;李凤琪;胡春洪

    目的 比较肝脏容积加速采集增强磁共振成像(LAVA)扫描和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经病理证实的35例胰腺IPMN患者的磁共振(MR)资料,所用序列包括 T1WI、T2WI、LAVA增强 MRI和MRCP.将所有患者的MR资料分成增强MRI组(诊断方法包括T1WI、T2WI和增强MRI)和MRCP组(诊断方法包括T1WI、T2WI和MRCP)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两组诊断方法对IPMN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 共确诊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23例和黏液癌12例,增强MRI组鉴别诊断的准确度为82.9%(29/35),高于MRCP组的71.4%(25/35),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增强MRI组诊断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3.3%、82.6%、71.4%和0.850,MRCP组分别为75.0%、69.6%、52.3%和0.723,其中,增强MRI组诊断方法的 AUC明显高于MRCP组(P=0.0465).结论增强MRI在鉴别诊断IPMN良恶性时较MRCP价值更大.

  • microRNA在气道变应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滕尧树;曹晓林;李勇

    microRNAs(miRNAs/miRs)是一类非编码的、作用于mRNAs、对蛋白质翻译起调节功能的小片段RNAs分子,在许多疾病(如变应性疾病、肿瘤及感染等)的发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气道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以气道变应性炎症反应及高反应性为特征的一组慢性气道炎性疾病.近年研究表明,多种miRNAs参与了气道变应性疾病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包括炎症细胞浸润、细胞因子分泌、气道高反应性及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表型变化等.因此,miRNAs有望成为治疗此类疾病的新靶点.本文总结了miRNAs在哮喘和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及分子生物学机制.

  • 内质网应激与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作者:邱志凌;张军平;郭晓辰

    内质网应激(ERS)凋亡途径是继死亡受体信号途径和线粒体途径后发现的一种新的细胞凋亡途径.虽然该途径早期通过激活未折叠蛋白反应使细胞内蛋白质合成暂停、内质网稳态恢复,起到细胞保护作用,但当机体诱导ERS的因素持续存在,ERS也将持续进行,并会触发C/EBP同源蛋白、c-JUN氨基末端激酶及caspase等通路诱导细胞凋亡.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凋亡是各种疾病和病理生理过程的重要环节,大量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凋亡与ERS密切相关,通过干预ERS可以有效对抗其凋亡,起到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本文总结了ERS及其参与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 精子发生过程中的组蛋白变化与雄性不育

    作者:潘晓燕;李质馨;王正朝;王雪楠;黄冰洋;窦肇华;孙艳美

    男性不育的许多病理现象与生精细胞的表观遗传改变关系密切.表观遗传在精子发生过程中调控着生精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精子形成过程,其中,作为表观遗传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组蛋白,在精子发生过程中会发生多位点和多种形式的氨基酸残基修饰,不同的修饰方式在精子发生的不同阶段精确地调控着生殖细胞的发育过程,且在精子形成阶段发生鱼精蛋白和组蛋白的替换.此外,在精子发生过程中,组蛋白修饰的异常改变还可能会损伤精子的发育过程,导致雄性不育.本文总结了精子发生过程中组蛋白修饰的变化、对生殖细胞发育的调控作用,以及组蛋白的异常改变与雄性不育的关系.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