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杂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杂志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Sinicae 중국의학과학원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 影响因子: 1.4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503X
  • 国内刊号: 11-223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365
  • 曾用名: 中国医学科学学院学报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刘德培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含末端半胱氨酸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亲和体的重组表达与亲和纯化

    作者:蔡炯;郑堃;党永红;李方

    目的 通过基因重组表达制备一种氨基端带有HEHEHE序列,羧基端带有GGGC序列的ZHER2∶V2亲和体,为无创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显像创造条件.方法 采用基因设计软件,将HER2亲和体编码基因的密码子进行优化,使之适合于大肠杆菌重组表达.在HER2亲和体的氨基端增加HEHEHE氨基酸序列,羧基端增加GGGC氨基酸序列.采用HindⅢ酶切鉴定合成基因长度,基因测序证实合成的基因序列.将HER2亲和体基因克隆入pET22b(+)质粒,转化感受态BL21 (DE3)大肠杆菌.IPTG诱导重组表达菌后用SDS-PAGE分析鉴定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镍柱亲和结合、咪唑洗脱纯化蛋白质.同位素68Ga标记亲和体后通过饱和分析测定HER2阳性细胞MDAMB-361的亲和力.结果 HindⅢ酶切和基因测序证实,合成的HER2亲和体基因序列5’端含有HEHEHE的基因编码序列,3’端含有GGGC的基因编码序列.经过基因克隆、转化和IPTG诱导,发现重组大肠杆菌新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8×103的蛋白质.重组表达蛋白质经镍柱亲和结合后,经60 mmol/L咪唑洗脱得以纯化.亲和体经68Ga标记后和HER2阳性细胞MDA-MB-361的亲和力Kd值为1.5 nmol/L.结论 获得一种氨基端带有HEHEHE序列,羧基端带有GGGC序列的ZHER2∶V2亲和体.

  • 性别对正常人脑边缘区功能连接的影响

    作者:陈志晔;李金锋;刘梦雨;马林

    目的 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性别对正常人脑边缘区功能连接的影响.方法 对64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三维结构像及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扫描.将受试者分为男性组及女性组,手工勾画边缘区蒙片,进行全脑基于感兴趣区的功能连接计算.单组数据采用单样本t检验,成组数据采用协方差分析,年龄为协变量.结果 男性组边缘区相关的功能连接位于双侧中扣带回、岛盖、岛叶、壳核、丘脑及杏仁核;女性组边缘区相关的功能连接脑区位于双侧颞横回、壳核、丘脑及杏仁核.男性组较女性组边缘区相关的功能连接增多的脑区位于右侧颞上回、颞中回及直回,功能连接减少的脑区位于左侧顶上小叶.结论 边缘区的功能连接存在性别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 纤维蛋白原与层黏连蛋白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PEGDA支架中成骨作用的影响

    作者:刘印;詹智;田京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FG)与层黏连蛋白(LN)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PEGDA支架中成骨作用的影响.方法 培养及扩增兔BMSCs至第3代,将BMSCs混入PEGDA-FG或PEGDA-LN凝胶中形成支架细胞复合物培养7d.检测接种前BMSCs、培养7d后PEGDA-FG细胞复合物和PEGDA-LN细胞复合物中成骨特异蛋白(Osx)、骨桥蛋白(OPN)、骨钙蛋白(0C)、Ⅱ型胶原(COLⅡ)、心肌素、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PPARγ)及整合素α2、α5、α6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培养7d后PEGDA-FG或PEGDA-LN凝胶中心肌素、PPARγ、OPN的表达.结果 PEGDA-LN支架的Osx、OPN、OC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0d时(P均<0.05),PEGDA-FG支架的OPN、OC蛋白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0d时(P均<0.05).PEGDA-LN支架中的OPN水平显著高于PEGDA-FG组(P<0.05).PEGDA-FG和PEGDALN支架中心肌素、PPARγ、COLⅡ蛋白表达与0d时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EGDA-LN支架中整合素α2水平显著高于0d时(P<0.05),PEGDA-FG支架中整合素α6水平显著高于0d时(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PEGDA-FG和PEGDA-LN支架中OPN蛋白表达明显.结论 FG和LN在PEGDA三维支架中能够有效促进兔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

  • 人胚胎早期大脑额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阳性神经元的表达

    作者:郑兰荣;朱晓群;黄小梅;顾倩;谢东辉

    目的 探讨人胚胎早期大脑额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阳性神经元的表达规律.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分别检测2、3、4个月龄段BDNF在人胚胎大脑额叶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第2个月龄时,大脑额叶室管层可见到BDNF阳性神经元分布;第3个月龄时,中间层BDNF阳性神经元形态各异,核大,胞质少,有突起;第4个月龄时,中间层BDNF阳性神经元胞体增大,胞质相对增多,染色加深,神经元之间有神经纤维分布,膨体颗粒明显,大脑额叶边缘层可见BDNF阳性神经元.结论 BDNF阳性神经元参与了人胚胎早期大脑额叶的发育.

  • 双呼吸导航门控高分辨黑血磁共振序列冠状动脉管壁成像

    作者:具海月;杨立;程流泉;蔡祖龙

    目的 探讨相位排序自动门控窗选择(PAWS)及同时多重容积(SMV)算法双呼吸导航门控高分辨黑血磁共振(MR)序列对冠状动脉管壁的显示效能.方法 志愿者21名,行右冠状动脉(RCA)及左前降支(LAD)横断面高分辨黑血MR检查,将图像质量进行定性分级(0级=无法评价,1级=较差,2级=较好,3级=很好).排除0级和1级图像,2级和3级进一步测量RCA和/或LAD管壁厚度,两者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评价.结果 全部38幅图像中,14幅为2级,17幅为3级,RCA及LAD管壁厚度分别为(0.94±0.16)和(0.89±0.15)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0,P>0.05).结论 PAWS及SMV算法双呼吸导航门控高分辨黑血MR序列在冠状动脉管壁成像方面具有初步临床应用价值和可行性.

  • 悬滴和悬浮法相结合培养胰腺祖细胞

    作者:马凤霞;陈芳;池颖;杨少光;卢士红;韩忠朝

    目的 建立悬滴和悬浮法相结合培养胰腺祖细胞的方法,研究该方法能否诱导胰腺祖细胞在体外分化为成熟的内分泌细胞.方法 体外分离小鼠12.5d胚胎胰腺,消化成单个细胞,悬滴法培养24h后细胞形成球体,将细胞球转移到下层为培养基漂浮的膜上培养6d.培养过程中,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胰腺十二指肠同源盒基因1(PDX-1)和神经源素3 (Ngn3)的表达及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羧肽酶(CP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葡萄糖刺激后细胞球分泌胰岛素的变化,定量PCR检测培养过程中胰腺标志表达的变化.结果 细胞球培养1d后,有大量PDX-1表达,而且这些PDX-1阳性细胞增殖.细胞球培养3d后,Ngn3大量表达,Ngn3阳性细胞不增殖.培养7d后,分化的胰腺细胞表达成熟内、外分泌细胞的标志,而且胰腺标志的表达与体内表达模式一致.高糖能刺激细胞球分泌胰岛素.结论 悬滴和悬浮法相结合能诱导胰腺祖细胞在体外分化为成熟的内分泌细胞.

  • 不同模式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作者:沈捷;王绿化;张福泉;王孟昭;张力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模式对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和远期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对采用不同综合治疗方式的171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1例患者中,同步放化疗组55例,序贯放化疗组66例,单纯化疗组50例.全组治疗有效率为73.1%,中位总生存期(OS)为23.5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5.2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2%、30.4%、16.3%.同步放化疗组、序贯放化疗组、单纯化疗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7.3%、71.2%、60.0%,中位OS分别为30.6、23.1、19.1个月,中位PFS分别为19.7、13.3、11.5个月,5年生存率分别为28.7%、13.6%、9.4%,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放化疗后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食管炎.同步放化疗组、序贯放化疗组、单纯化疗组的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92.7%、89.4%和92.0%,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同步放化疗组和序贯放化疗组Ⅰ~Ⅱ度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94.5%和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Ⅰ度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47.2%和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表明,性别、ECOG评分、TNM分期、是否胸部放疗是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同步放化疗是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治疗的优选方案,可延长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OS和PFS,提高生存率的同时其大多可以耐受.

  • 小肠淋巴瘤的超声及大体病理特征分析

    作者:张晓燕;张波;蔡胜;姜玉新;李文波;杨筱;赵瑞娜

    目的 探讨小肠淋巴瘤的超声及大体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5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9例经内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淋巴瘤的超声及病理特征.结果 19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回肠14例,十二指肠3例,回盲部2例.小肠淋巴瘤超声表现为肿块型(12例,12/19)、肠壁增厚型(1例,1/19)及非特异性腹部超声征象(6例,6/19).肿块型表现为腹腔内实性、囊实性低回声(包括极低回声),边界清晰,体积较大时血流信号较丰富;浸润型表现为肠壁增厚,呈低回声(包括极低回声),后方回声增强.非特异性腹部超声征象包括肠管扩张,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等.大体病理主要表现为肠壁隆起于黏膜的肿块或肠壁环周增厚.结论 小肠淋巴瘤具有典型的超声特征,超声在小肠淋巴瘤的诊断中可以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 宫颈HPV16/18/45型DNA检测在宫颈癌初筛阳性后分流检查中的效果评价

    作者:李静;陈汶;康乐妮;陈凤;郭董平;李八一;乔友林

    目的 评价careHPV16/18/45快速检测作为宫颈癌初筛阳性妇女阴道镜转诊分流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招募山西省阳城县宫颈癌高发乡镇年龄在25 ~ 65岁,符合宫颈癌筛查纳入标准的妇女.获得知情同意后,进行问卷调查、妇科检查并取样.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C2)、careHPV、Avantage HPV E6和醋酸染色后肉眼观察(VIA)的方法对妇女进行宫颈癌初筛;初筛阳性的妇女做第2次VIA和阴道镜检查.其中,careHPV初筛阳性者也进行careHPV16/18/45分流检测.在阴道镜下可见病变处直接取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2级(CIN2)及以上病变者按照规范进行治疗.结果 在自我取样和医生取样标本中,使用careHPV16/18/45分流,可使阴道镜转诊率分别下降至3.2%和3.1%;灵敏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可分别达到50.0%、97.6%和26.7%,以及63.0%、97.9%和34.0%.结论 careHPV16/18/45可以作为资源欠缺地区careHPV初筛阳性妇女的转诊工具.

  • 硫化氢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作者:秦浩;顾丽泽;高丽;郭军

    目的 探讨硫化氢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合并低血压方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1) Sham组(n=5):大鼠接受假手术,仅暴露双侧颈总动脉和翼小孔,不作缺血处理;(2)脑缺血组(n=5):电凝针烧灼两侧翼小孔内的椎动脉,使椎动脉闭塞,术后24h闭塞双侧颈总动脉10min至脑缺血;(3)硫化氢预处理组(n=15):双侧颈总动脉闭塞30min前,进行腹腔注射硫氢化钠,分别为12、24、48 μmol/kg剂量组,以上各组给药时均将药物按所需剂量溶解于0.5ml/100g生理盐水中;(4)NaC1预处理组(n=5):双侧颈总动脉闭塞30min前,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硫化氢对海马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进行脑水肿测定,并检测脑内热休克蛋白70 (HSP70)在海马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硫化氢低(P =0.042)、中(P=0.002)、高剂量组(P=0.000)海马组织中的SOD含量较脑缺血组明显增高,脑缺血组海马组织中的SOD活性较Sham组明显降低(P=0.003);硫化氢中(P=0.026)、高剂量组(P=0.015)海马组织中的MDA含量较脑缺血组明显降低;硫化氢中(P=0.018)、高剂量组(P =0.008)的脑组织含水量较脑缺血组明显降低,脑缺血组脑组织含水量较Sham组明显增高(P=0.009);硫化氢中剂量组的HSP70表达较脑缺血组明显减少(P =0.000),脑缺血组的HSP70表达较Sham组明显增加(P =0.000),NaC1预处理组与Sham组的HSP70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结论 硫化氢对全脑缺血/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SOD活性,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下调HSP70蛋白在海马内的表达有关.

  • 复杂图形测验对区分阿尔茨海默病与非痴呆的诊断效度

    作者:洪霞;张振馨;武力勇;史丽丽;赵晓晖;魏镜

    目的 评估复杂图形测验(CFT)量表区分阿尔茨海默病(AD)与非痴呆的诊断效度.方法 采用CFT量表,对183例AD患者进行检测,并与1283名认知正常者(正常组)和134名可能与痴呆混淆的其他疾病患者(混淆组)进行比较.结果 经协方差分析对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进行修正后,正常组、混淆组、轻度AD组和中度AD组CFT得分的校正均数分别为38.7±0.2、35.3 ±0.8、23.7±0.8、13.2±1.1,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量表总分第五百分位数为分界值,本量表区分AD与非痴呆的敏感性为73.8%,特异性为93.8%.结论 CFT 是一个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的神经心理量表,可用于区分AD与非痴呆.

  • Oct-4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中的甲基化状态

    作者:王菊;符毓豪;王维山;王端明;周宗瑶

    目的 研究Oct-4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定向诱导分化中的甲基化状态.方法 全骨髓贴壁筛选法培养小鼠BMSCs,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细胞化学进行鉴定.骨块接种培养法培养小鼠成骨细胞,采用碱性磷酸酶(AKP)及茜素红进行鉴定.诱导小鼠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和RT-PCR法观察Oct-4在小鼠BMSCs诱导分化前后的表达情况,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Oct-4在小鼠BMSCs诱导分化前后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分离培养的小鼠BMSCs在体外能大量增殖,形成形态均一的细胞集落,培养细胞的CD29、c-Kit和CD44呈阳性表达,CD34呈阴性表达.诱导10d后的细胞及从小鼠颅骨中分离、培养出的成骨细胞,AKP及茜素红染色呈阳性.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和RT-PCR结果显示,Oct-4在小鼠BMSCs定向诱导分化中表达下调.小鼠BMSCs定向诱导分化中Oct4基因启动子区的CpG岛出现了甲基化.结论 成功在体外培养了小鼠BMSCs及小鼠成骨细胞,Oct-4基因可能参与了成体干细胞多潜能性的维持,Oct-4基因在小鼠BMSCs定向诱导分化中的表达下调可能是其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的缘故.

  • 载万古霉素硫酸钙在骨髓炎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展;张春;郭峭峰;沈立锋;张晓文

    目的 研究载万古霉素硫酸钙在治疗骨髓炎中的作用.方法 将医用硫酸钙人工骨与万古霉素混合植入24例创伤性骨髓炎患者病灶内,测量病灶局部的抗生素浓度.对创面进行细菌培养,观察患者炎症指标以及创口愈合情况.对植骨处进行X线检查,测量患者血液中万古霉素的浓度,检查肝、肾功能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 载万古霉素人工骨在病灶内局部缓释出的万古霉素浓度均超过有效治疗浓度和低抑菌浓度,而且安全性能佳,骨髓炎治愈率100%,并可作为感染性骨不连的骨引导性材料.结论 载万古霉素硫酸钙人工骨在病灶局部可以释放高浓度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低,安全性高,又有骨引导作用,完全符合治疗骨髓炎的要求.

  • 空肠置管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孟庆彬;于健春;康维明;马志强;叶欣;彭晶晶;曹战江;田树波

    目的 评估空肠穿刺置管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04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营养支持及生活质量资料.所有调查资料均来自前瞻性维持的胃癌数据库.比较空肠置管组与未置管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特征、生活质量评分及术后辅助化疗疗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评分(P =0.154)、躯体功能评分(P =0.321)、角色功能评分(P=0.492)和疲劳症状评分(P =0.84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及6个月,与未置管组比较,空肠置管组患者均具有较高的总体健康状况评分(P<0.001,P=0.038)、躯体功能评分(P =0.004,P=0.005)、角色功能评分(P=0.002,P=0.038)及较低的疲劳症状评分(P=0.020,P=0.043).结论 术中空肠置管肠内营养可改善胃癌患者手术生活质量.

  • 3.0T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兔颅脑爆震伤早期出血灶检测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吴朋;吕国士;韩峰;许克宁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颅脑爆震伤早期出血灶检出率及预后评估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依据.方法 对30只实验兔执行颅脑爆震,爆震后行常规CT/MRI及SWI扫描,采用后处理技术对感兴趣区进行量化分析,然后解剖实验兔颅脑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与其SWI图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0只实验兔,经CT、T1WI、T2WI、SWI分别检出出血灶数目为22、102、221、738个,SWI序列检出出血灶数目多于常规T1WI、T2WI序列(x2=10.00,P<0.01).SWI序列显示出血灶形态呈点状(315,42.7%)、片状(218,29.5%)及线样(205,27.8%)低信号影,边缘清晰.存活实验兔经SWI序列检出出血灶数目与生存时间呈正相关(r=-0.667,P<0.05).结论 SWI明显提高对出血灶的检出率,尤其是微小出血灶检出率,并且能够明确出血灶数目多少和分布部位,有预后评估作用,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依据.

  •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生化标志物预警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立飞;来志超;刘昌伟;李天佳;刘暴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可解除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所致脑缺血,多项研究已证实其临床效果明确、可靠.但是,对于CEA围手术期的严重并发症——卒中和死亡,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手段.尽管以往研究了多种生化标志物对卒中的预警作用,且其重要性已日益受到重视,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有效的标志物可用于临床.颈动脉狭窄及CEA围手术期并发症与卒中有共同的发生、发展机制,目前已研究有部分生化标志物在CEA围手术期的预警作用,如S100B蛋白、人基质金属蛋白酶9、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和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但均处于探索阶段,本文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