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杂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杂志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Sinicae 중국의학과학원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 影响因子: 1.4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503X
  • 国内刊号: 11-223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365
  • 曾用名: 中国医学科学学院学报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刘德培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并发症分析

    作者:翁习生;邱贵兴;张嘉;李书纲;杨新宇;王以朋;仉建国;叶启彬;林进;田野

    目的分析治疗脊柱疾病的椎弓根内固定手术在术中、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以便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本科1988~1999年采用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脊柱疾病的475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并结合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28例获随访(占90.1%).术中并发症26例,发生率5.5%;术后并发症64例,发生率15%.并发症主要发生在采用CD、DRFS、Dick、RF及Steffee等5种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时,共72例,占总并发症例数的80%.上述5种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CD技术0~12.9%、DRFS技术6.8%~11.9%、Dick技术7.3%~12.7%、RF技术24%~19.5%、Steffee技术10.1%~21.5%.主要并发症包括假关节、椎弓根螺钉断裂、椎弓根螺钉位置不正确等.引起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包括对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掌握不熟练、内植物设计本身存在的缺陷等.结论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的并发症不容忽视,引起并发症主要原因是椎弓根内固定技术熟练程度不够及内植物本身设计上的缺陷.

  • 膈脚屏障及食管体部清除功能在胃食管反流中的作用

    作者:孙晓红;柯美云;王智凤;方秀才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膈脚屏障功能及食管体部的清除功能在胃食管反流中的作用.方法GERD组和健康(HS)对照组同步进行餐前1 h和餐后2 h食管pH值和食管动力监测.结果 (1)pH监测结果:GERD组8例,餐后pH<4的百分比中位数为11.2%;而HS组8例,餐后pH<4的百分比中位数为0.45%,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2)GERD组和HS组餐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LESP)均较餐前下降(P<0.001);GERD组及HS组餐前或餐后LESP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GERD组餐前及餐后与吞咽相关的下食管括约肌松弛后蠕动收缩波幅(Post-LESRA)明显低于HS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4)与HS组比较GERD组餐前及餐后静息膈脚张力(Dia-A0)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5)餐前及餐后深吸气时膈脚张力(Dia-AM),在GERD和HS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深吸气时膈脚张力可使胃食管交界处(EGJ)压力升高3~4倍.(5)GERD组餐前及餐后食管远端蠕动收缩波幅明显低于HS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1)静息膈脚张力、食管远端蠕动清除功能及与吞咽相关的下食管括约肌(LES)松弛后蠕动清除能力在GERD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2)深吸气时GERD组和HS.组膈脚张力均可使EGJ区域压力增高数倍.

  • 重建端粒酶活性延长ptsA58H质粒转染的人胚肌腱细胞寿命

    作者:解慧琪;李秀群;秦廷武;杨志明;屈艺

    目的探讨以重建细胞端粒酶活性,达到延长经ptsA58H质粒转化的人胚肌腱细胞系(THETC)寿命的可行性.方法构建含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cDNA的质粒pGRN145,体外转染THETC;通过形态学观察、平板克隆形成率检测、软琼脂培养、不同培养条件下细胞生长曲线的测定,免疫组化法染色分析胶原分泌类型,hTERT mRNA表达及端粒重复序列扩增-PCR法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等,对转染前后的细胞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结果经pGRN145质粒体外转染的THETC(telT)有端粒酶活性表达,并继续保持旺盛的增殖能力,寿命延长.telT保持原有的温度依赖性及血清营养依赖性生长的特点,并正常分泌I型胶原,无恶性转化趋向.结论重建端粒酶活性可以延长THETC寿命,为建立组织工程标准细胞系提供了新的实验手段.

  • 人M961全长cDNA及剪接异构体的分离与克隆

    作者:张斌;汪俊华;陶波;李光涛;周严;彭小忠;袁建刚;强伯勤

    目的分离、克隆人M96基因,并初步探索其在不同血细胞系中的表达.方法根据与鼠M96基因有较高同源性的人表达序列标签(EST)设计筛库引物,筛选成人睾丸及胎脑cDNA文库,采用BLAST及CLUSTAL W等程序比较分析筛选到的阳性克隆;应用多细胞系杂交膜分析该基因在各细胞系的表达;用氯化血红素诱导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探讨该基因在此过程中的表达变化.结果从文库中筛出长度分别为1 878和1 382 bp的M96 cDNA克隆,二者为剪接异构体,其开放阅读框分别编码491及262个氨基酸,分别命名为M961和M962(GenBank接受号分别为AF072814和AF073293).Northern杂交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10种血细胞系中,人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CEM的M961基因表达量高,在有巨核及红系特点的Hel、Dami及K562白血病细胞系中M961的表达量也较高.在K562细胞分化过程中,M961基因表达略有升高.结论M961基因在某些白血病细胞系中表达量较高.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作者:孔庆利;张建民;何维;张振馨;葛平江;徐亚君;秘汝顺;赵玉华;隋延萍

    目的寻找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早期诊断和监视病情动态变化的血清检测指标.方法检测70例AD患者、52例年龄匹配的健康人(对照组)和22例血管性痴呆(VAD)对照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的水平,以及32例AD患者和2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人(对照组)血清中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结合AD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对比.结果AD患者组血清中M-CS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和VAD患者组(P<0.05);血清M-CSF水平主要在AD早期(轻、中度痴呆阶段)升高,在AD晚期(重度痴呆)则处于正常水平.AD患者组血清中IL-1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但血清中TNF-α和IL-6处于正常水平.结论血清M-CSF水平的检测是一种方便、敏感的方法,可望作为AD患者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志.

  • 人肿瘤坏死因子样蛋白全长cDNA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作者:胡晓燕;周严;代芸;陈建萌;张斌;彭小忠;袁建刚;强伯勤

    目的分离、克隆编码人肿瘤坏死因子样蛋白(TNFLP)的全长cDNA,并对其功能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从本室构建的λZAP表达胎脑文库中分离到编码TNFLP的全长cDNA.应用多种软件对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进行分析,寻找其同源蛋白,分析其亲、疏水性及其存在的结构域和基序.以Northem印迹分析检测TNFLP的mRNA的组织分布,并用谷胱苷肽-S-转移酶(GST)原核表达系统分段表达TNFLP的N端和C端蛋白.结果TNFLP全长共2112 bp,编码一208个氨基酸的蛋白.亲、疏水性分析显示,TNFLP有两个疏水区,且C端95个氨基酸与小鼠的TNF-α一致性为42%.基序分析显示,TNFLP的C端有一内质网膜定位信号-TYKRL,与TNF-α完全一致.人的TNFLP位于人的16号染色体上.Northern杂交显示,TNFLP在心、脑和胰腺中呈高表达,可见一个转录本.用GST原核表达系统,分段表达了TNFLP的N端和C端.结论初步分析了TNFLP的组织表达谱,并分段表达了其N端和C端,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提供了条件.

  • 一个参与血糖调节的新基因

    作者:常永生;杨畅;左瑾;方福德;胡尧飞;李桂林

    目的克隆血糖调节基因.方法按本室以往建立的方法制备大鼠血糖自动调节模型,以灌输生理盐水为对照;取其骨骼肌,采用差异显示技术(DDRT-PCR),获得差异表达基因片段,经狭缝杂交和Northern杂交分析,排除假阳性片段,确定真正的差异表达序列标签(EST),并以其为探针筛选大鼠骨骼肌cDNA文库.结果获得一个新的全长cDNA,命名为Fang-2,GenBank收录号为AF399874.经采用Blast软件(NCBI)分析显示,Fang-2是人类troponin T在大鼠中的同源物,其同源性为78%,表明该家族蛋白具有保守性.在高浓度的葡萄糖刺激大鼠后,和对照大鼠相比,Fang-2的表达下降.结论从大鼠骨骼肌中克隆到一个参与血糖调节的新基因,该基因可能通过其表达下调控制或部分控制某些目前未知的机制而达到调节血糖水平的作用.

  • 人3p24-p25 478 kb完全基因组序列的注释

    作者:张以琳;丁克越;陈立宏;沈岩

    目的对我国承担的人类基因组测序项目中的3p24-p25 478kb完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注释.方法采用从头预测、数据库相似性比较和全长或部分mRNA序列与基因组序列的比对等手段,识别基因组序列中的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并采用EMBOSS软件包分析基因组序列的组分特征.结果识别出该区域中的两个编码蛋白质的已知基因,即SLC6A1和SLC6A11(其中后者在基因组草图序列中未被定位);对这段基因组序列中组分特征预测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组序列的平均GC含量为47%,并存在3个假想的CpG岛,其中两个CpG岛分别位于130685~131 516 bp及307090~307 870 bp,另一个位于415 585~416 308 bp.结论采用上述方法对基因组序列3p24-p25 478kb进行了正确的注释,揭示了基因组序列中的有关的基因结构、GC含量、CpG岛等信息.

  • 蛋白激酶Cξ亚型基因及UrotensinⅡ基因中各有一个单核苷酸位点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相关

    作者:孙红霞;杜玮南;左瑾;吴国栋;史贵彬;沈岩;强伯勤;姚志建;杭建梅;王姮;黄薇;陈竺;方福德

    目的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tide polymorphism,SNP)标记,在以往中国北方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相关基因定位区域(1p36.33-p36.23)内寻找疾病易感基因位点.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公共SNP数据库中查找定位区域内10个候选基因中的23个SNP位点,用单碱基延伸反应(single base etension,SBE)法对北方汉族人群散发2型糖尿病患者(192例)及对照组(172例)进行分型及病例-对照关联分析.结果23个SNP位点中有8个为中国北方人群常见SNP位点;对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型分析显示,位于蛋白激酶Cξ亚型(PRKCZ)基因中的一个位点(rs436045)及urotensinⅡ(UTS2)基因中的一个位点(rs228648),其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述两个SNP位点可能和中国北方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相关,以上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上述两个位点所在的基因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 神经系统特异表达基因HuD cDNA的克隆、表达与纯化

    作者:陈健华;刘秀琴;郭玉璞;张斌;周严;胡晓燕;袁建刚;强伯勤;彭小忠

    目的原核表达并纯化HuD蛋白全长及其RNA识别结构域.方法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原核表达并纯化出HuD蛋白,以免疫印迹分析验证其活性.结果获得了纯化并具有生物活性的HuD蛋白全长及其RNA识别结构域.结论用基因工程方法大量生产的HuD纯化蛋白可为进一步的基础研究和临床使用提供条件.

  • 中国人CAPN1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分布及其在北方汉族2型糖尿病人群中的关联分析

    作者:孙红霞;杜玮南;左瑾;方福德;张奎星;施锦绣;姜正文;黄薇;陈竺;沈岩;姚志建;强伯勤;杭建梅;王姮

    目的检测始发现于墨西哥裔美国人群中的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CAPN10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并探讨其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的关联关系.方法对27份取自中国不同民族人群DNA标本进行测序,以确定CAPN10基因中的SNP位点分布;选择其中5个位点,用单碱基延伸(singl-base extension,SBE)法对156例北方汉族正常人和173例2型糖尿病患者DNA标本进行SNP分型及病例-对照关联分析;对文献报道的易感基因CAPN10中的3个阳性位点进行单体型分析,并对其中1个位点在68个2型糖尿病家系(377例)中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transmission-disequilibrium test,TDT)和同胞传递不平衡检验(sib transmission-disequilibrium test,STDT).结果在所检测的8 936 bp长度范围内共检出40个SNP,平均约223 bp出现1个SNP,各多态性在基因中呈不均匀分布;中国人CAPN10的SNP与文献报道的墨西哥裔美国人群中该基因多态性存在较大的差异;所选择的5个SNP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正常人群和2型糖尿病患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3个阳性位点单体型频率在两组人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DT和STDT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PN10基因SNP具有民族差异;所检测的几个位点可能不是中国北方汉族2型糖尿病的主要易感基因位点.

  • DXA测定大鼠离体骨骨密度的精确性及其初步应用

    作者:邢小平;孟迅吾;程志强;夏维波;周学瀛;詹志伟;崔志辉

    目的探讨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骨密度仪测量大鼠离体骨骨密度(BMD)的精确性及其实用性.方法用DXA骨密度仪(Norland Excellplus)重复测量10只Wistar大鼠离体的第5腰椎、双侧股骨BMD,获得其批内、批间变异系数(CV);测量90只Wistar大鼠离体的未去椎弓及去椎弓的第5腰椎、双侧股骨的BMD;测量去卵巢(Ovx)与假手术(Shaam)大鼠离体的未去椎弓及去椎弓的第5腰椎、双侧股骨的骨密度.结果(1)各离体骨BMD值的批内CV:腰椎为1.58%、左侧股骨为0.90%、右侧股骨为0.86%;上述相应各部位的批间CV分别为2.22%、1.09%和1.20%;(2)DXA测量90只大鼠未去椎弓及去椎弓的腰椎、左侧股骨、右侧股骨的BMD值分别为(127.5±12.3)、(82.6±11.3)、(150.7±10.6)及(149.9±10.6)mg/cm2,左右股骨BMD值的相关系数为0.792(P<0.001);(3)去卵巢18周组与同龄假手术组BMD值比较,去椎弓的第5腰椎、左右两侧股骨远端干骺端的骨丢失率较大,下降率为10.0%~17.5%.结论以Norland Excellplus型DXA测量大鼠离体骨的骨密度,其精确性良好,能较敏感地反映大鼠骨量的变化.

  • DR4死亡结构域结合蛋白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晓玲;刘彦信;刘士廉;郑德先

    目的克隆DR4死亡结构域的结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DR4诱导细胞凋亡的信号传递途径提供条件.方法以TRAIL(TNF-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死亡受体DR4的死亡结构域(DR4DD)为钓饵,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白细胞MATCHMAKER cDNA文库.以DNA自动分析仪测定核苷酸序列,采用计算机软件分析核苷酸的同源性及功能结构域.并用免疫共沉淀方法分析人类甲酰肽受体1(formyl peptide receptor-like 1,FPRL1)在哺乳动物细胞内是否与DR4CD(the cytoplsmic domain of DR4)特异性地结合.结果获得了两个阳性克隆pADB1和pADB2.DNA序列分析及同源性比较表明,pADB1的插入片段与人FPRL1的mRNA序列具有97%的同源性.pADB2的插入片段与GeneBank中的已知序列无同源性.免疫共沉淀结果表明FPRL1在哺乳动物细胞内可与DR4CD特异性地结合.结论FPRL1可与DR4的死亡结构域特异性结合,推测FPRL1与DR4的结合可能在DR4介导的细胞凋亡信号传导途径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 TRAIL诱导的白血病细胞凋亡过程中的基因差异表达

    作者:刘彦信;胡欢开;郑德先

    目的分离鉴定重组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细胞凋亡诱导配体(rsTRAIL)在诱导Jurkat 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过程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方法采用抑制性差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及PCR技术筛选差异表达的基因.采用狭缝杂交和Northern印迹技术鉴定差异基因片段;以DNA自动序列分析仪测定所获cDNA核苷酸顺序.结果获得了6个差异表达的基因片段,4个在TRAIL诱导的白血病细胞凋亡过程中被抑制,2个被激活;其中,A14、X1、D1、A23和C5等5个基因片段为新基因,其GeneBank登记号分别为AW731601、AW731602、AW731603、AW731604和BE239235.Northern印迹显示,基因D1在Jurkat和MCF-7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它肿瘤细胞,提示该基因可能具有肿瘤特异性.结论TRAIL诱导的细胞凋亡过程,涉及多种基因表达的改变.

  • 中国汉族人群Ⅱ型糖尿病家系1号染色体易感基因的精细定位

    作者:杜玮南;孙红霞;熊墨淼;左瑾;方福德;王姮;孙琦;强伯勤;姚志建;顾军;黄薇;陈竺;华秀峰;高伟

    目的通过增加微卫星位点密度、扩大样本量,对以前定位到1号染色体上的中国北方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相关易感基因研究结果进行验证.方法运用基因组扫描的方法,经多重PCR、电泳、GeneScan及Genotyper程序分析获取位点信息,后经参数及非参数连锁分析,得到相关的P值、NPL值(Z值).结果共扫描了5个区域34个位点,检出约12 000个基因型.经GENEHUNTER 2.0软件分析,其中的8个位点可能与糖尿病相连锁(P<0.05,NPL值大为2.17),它们分布于3个区域,尤其是第1个区域(1p36.3-1p36.23),其每一个位点都显示与糖尿病相连锁,前后分布于1个长达16.9 cM的范围内.另外2个区域未检出阳性结果.结论证实了全基因组扫描所获得的结果.尤其是,在所研究的1P末端区域,所有研究位点都显示与疾病连锁,这些位点分布在一个很宽的范围内,提示该区域可能蛰伏着多个糖尿病易感基因.

  • p53反式结合hsp90β基因

    作者:陈丽玲;吴宁华;沈珝琲;关新民

    目的探讨hsp90β基因中p53结合位点(+31/+60)是否参与p53与hsp90β基因的反式结合,以进一步揭示该位点在p53调节hsp90β基因转录中的作用.方法将含有p53结合位点的hsp90β基因片段插入质粒pBS-SK,然后将它与突变引物和选择引物一起依次退火和延伸,经过两轮细菌转化,酶切筛选出突变阳性质粒后进行序列分析.采用电泳迁移率变更测定(EMSA)检测突变后基因片段与转染p53表达质粒的Jurkat细胞核抽提物的结合.结果序列分析证实p53结合位点第2个半位点核心序列的两个碱基已发生突变,EMSA结果表明,突变后基因片段不能与p53结合.结论hsp90β基因中p53结合位点的核心序列在p53与hsp90β基因的反式结合中起关键作用.

  • 热激活Rac-MEKK-JNK信号通路与hsp90β基因表达

    作者:李晓燕;路程;吴宁华;沈珝琲

    目的探讨Rac-MEKK-JNK(Rac-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的激酶的激酶-C-jun N端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对热诱导hsp90β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以及Hsp90蛋白对Rac信号通路传递的调节过程.方法将载体PcDNA3、显性负突变Rac(DN-Rac),显性负突变MEKK(DN-MEKK)和显性负突变JNK(DN-JNK)表达质粒分别与hsp90β基因转录调控片段介导的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报告基因质粒β3.1共转染Jurkat和LETPa-2细胞,采用以竞争性RT-PCR为基础的系统检测CAT报告基因转录水平.用Western印迹分析检测转染了DN-Rac、DN-MEKK和DN-JNK的细胞在热刺激前后c-Jun的表达水平和磷酸化状态.用体外激酶活性分析法检测geldanamycin(GA)对热诱导的JNK活性的影响.结果转染DN-Rac、DN-MEKK及DN-JNK均能抑制42℃1 h诱导的β3.1报告基因的表达,Jurkat细胞中CAT的热诱导表达分别为对照组的(72.8±5)%、(60±13.2)%及(47.7±12.1)%;LETPa-2细胞中CAT的热诱导表达分别为对照组的(16.17±5.1)%、(50.2±8.7)%及(47.5±10)%.转录因子c-Jun的表达和磷酸化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被抑制.GA处理细胞可明显抑制热诱导激活的JNK激酶活性和c-Jun的磷酸化水平,但不影响JNK和c-Ju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Rac-MEKK-JNK通路参与hsp90β基因的热诱导表达,hsp90可能对热激活化的Rac信号通路有调节作用.

  • 阿仑膦酸钠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疗效

    作者:程志强;尹潍;樊继援;马通军

    目的观察国产阿仑膦酸钠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56例50~74岁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绝经后妇女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人),每日给予阿仑膦酸钠10 mg/d或安慰剂,两组均加服碳酸钙片和维生素D,治疗6个月.试验前后用双能X线吸收法检测腰椎和髋部的骨矿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同时检测骨转换的生化指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腰椎BMD平均增加5%(P<0.01),对照组各部位的BMD均下降(P<0.05);治疗组骨吸收指标和骨形成指标均降低,其中NTx下降明显,近75.7%(P<0.001),而对照组却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国产阿仑膦酸钠能降低绝经后妇女的骨转换,增加骨量.

  • 骨形态发生蛋白激活自身肌肉间质细胞拯救骨髓衰竭

    作者:褚建新;赵钧铭;丁顺利;徐世才;刘蔼如;王淑萍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激活自身肌肉间质细胞以拯救骨髓造血衰竭的作用.方法采用5-氟脲嘧啶与白消安合用诱导大鼠致死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于诱导再障前3 d肌肉内植入重组人-BMP-2(rh-BMP-2),并以肌肉内植入琼脂为对照.观察血象、病理形态等变化以及两组再障大鼠的死亡率.同时,给正常小鼠大腿肌肉内植入rh-BMP-2,动态观察植入后局部的形态变化、形成骨及骨髓的形态特点,脾集落形成单位以及基质细胞干细胞生长因子(SCF)的表达.结果小鼠在BMP肌肉内植入1周内,在BMP周围有大量间质细胞增殖,随后形成骨及骨髓,其骨髓基质细胞的SCF表达明显高于自体骨髓;BMP植入组的再障大鼠,不仅血象与对照相比有明显改善,而且死亡率也明显下降,有56.3%大鼠存活超过3个月,其血象完全恢复正常,骨髓和脾脏的组织形态学改变也恢复正常.对照大鼠除1只存活超过3个月外(占4.3%),其余均死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结论BMP肌肉内植入可拯救骨髓造血衰竭,其机制可能与BMP诱导成年自体肌肉内存在的干细胞向造血分化有关;本研究结果为应用成体自身干细胞进行细胞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 PPARγ——节俭基因的主控基因

    作者:常永生;方福德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是细胞对多种化合物如某些天然的或修饰过的脂肪酸、邻苯二甲酸盐、白三烯拮抗物、乙酰唾液酸等或者某种病理状态如细胞形态、酶活性剧变等反应的结果.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现象主要发生在肝、肾、脂肪等组织,激素和营养因子都能调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反应.持续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可导致肝癌.组织特异性表达的三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PPAR)包括PPARα、PPARβ、PPARγ,三者组成独特的细胞核受体亚族.经过十几年的科学研究,PPAR的功能已比较明晰.研究表明,PPARγ基因作为节俭基因的主控基因,调控着与脂肪生成、糖尿病、肥胖相关基因的表达,该受体还参与多种细胞生理活动的转录调控,包括细胞周期调控、炎症、免疫调节、肿瘤细胞的活动.

  •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间质胶原酶及其组织抑制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红;陈纪林

    目的研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维生素C(vitamin C,Vc)对人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Norhem印迹分析检测人血管平滑肌细胞MMP-1及TIMP-1 mRNA的表达.结果ox-LDL可明显增加平滑肌细胞MMP-1基因的表达,Vc可削弱ox-LDL对MMP-1表达的诱导作用.未经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n-LDL)及Vc单独作用,对MMP-1基因的表达无明显影响.n-LDL、ox-LDL及Vc对TIMP-1基因表达亦无明显影响.结论上述结果为深入探讨导致斑块中MMP-1表达的机制提供有益的资料.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肺血栓栓塞11例临床分析

    作者:蒋颖;赵岩;许文兵;唐福林

    目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合并肺血栓栓塞(PTE)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总结.方法对本院1984年1月~2001年7月的¨例SLE合并PTE的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例出现PTE时均伴有重度狼疮活动,SLE活动评分为21.9±4.9,7例以雷诺现象为首发表现,并进行性加重.抗RNP-Ab阳性者占73%.超声心动图显示: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确诊PTE前SLE治疗:6例强的松的起始剂量偏小(20~30 mg/d),4例未服用皮质激素,仅1例使用足量强的松(50~60 mg/d)及免疫抑制剂.确诊后治疗:大剂量激素、免疫抑制剂伴抗凝治疗(其中6例伴抗凝,4例不伴抗凝治疗),1例用激素冲激治疗.疗效及预后:6/7例雷诺现象发作减少,4例未再出现咯血;4例超声心动图显示肺动脉压下降了(31.7±12.4)mmHg;随访结果表明,5例存活、3例失访、3例死亡.结论本病极易被误诊和漏诊.在SLE活动、雷诺现象进行性加重、抗RNP-Ab阳性、超声心动显示有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时,应想到可能是SLE合并PTE,另外还应与狼疮的其他肺损害相鉴别.治疗方面,宜联合应用足量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抗凝剂.

  • 疾病基因组学研究——后基因组时代的主旋律

    作者:王琳芳;方福德

    2001年2月份,6国科学共同体(美、英、日、法、德、中)和Celera公司同时宣告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基本完成[1,2],这意味着人类基因组研究取得了"结构基因组学"研究的阶段性突破,进入了以研究基因组功能为主要内容的新阶段,这个新阶段,有人将之称为"后基因组时代(postgenomic era)".

  • 疾病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作者:贺福初;万晶宏

    在人类基因组草图完成的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将是对人类基因的注释与确认,即人类基因组中约1/3的基因及其功能有待于蛋白质水平上的揭示与确认.其中,在功能蛋白质组领域内,疾病蛋白质组学在医学和生物制药方面具有发现新分子药靶、生物标志物的巨大的潜力.本文对疾病蛋白质组学在国外、国内研究现状及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等几方面作简要概述.

  • 两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相测定法的临床评价

    作者:鄢盛恺;任凤琴;宋耀虹;林其燧

    目的对选择性抑制法(PPD法)和PEG修饰法(PEGME法)两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相测定法进行临床评价.方法将上述两种方法与传统的磷钨酸镁沉淀法(PTA-Mg2+法)进行比较,分析各自的精密度、准确性、特异性和干扰因素.结果上述两种均相测定法均具有较好的精密度(批内、日间及总变异系数均小于4%),两均相法与PTA-Mg2+法(X)具有良好相关性[PPD法(Y):Y=0.9316X+0.1063,相关系数r=0.9762;PEGME法(Y):Y=0.9106X+0.1368,r=0.9894].两法线性范围均较宽(线性均至4.14 mmol/L),低检测浓度均为0.08 mmol/L,回收率为94.1%~106.2%.两均相法基本不受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影响(偏差均小于5%),甘油三酯浓度在17.0 mmol/L以下对两法基本无影响,胆红素高于200mg/L时可使两法测定结果偏低.结论两种HDL-C均相测定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易于自动分析,适合在临床实验室常规检测应用.

  • 检测4种热休克基因表达水平的RT-PCR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

    作者:李宏帆;衡凤燕;吴宁华;沈珝琲;刘兴荣

    目的建立能同时检测人Jurkat细胞中4种热休克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RT-PCR体系.方法采用基因克隆、基因重组、体外转录、RT-PCR技术,建立能同时检测细胞中4种热休克基因的RT-PCR体系,并将此体系用于检测SW13细胞中热休克基因的表达.结果构建了用于4种热休克基因mRNA检测的内参照质粒,并经体外转录成内参照RNA(i-RNA);用于SW13细胞中结果显示:hsp70、hsp90α呈典型的热诱导表达,hsp60和hsp90β具有较高水平的组成性表达,并且呈不同程度的热诱导表达.结论新构建的RT-PCR体系可以用于检测人Jurkat细胞中4种热休克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

  • 中国癌症控制策略研究报告

    作者:董志伟;乔友林;李连弟;陈育德;王润田;雷通海;饶克勤;王汝宽;赵平;游伟程;鲁凤珠;戴旭东;王国清;罗贤懋;周海城

    关键词: 中国 癌症 控制策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