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杂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杂志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Sinicae 중국의학과학원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 影响因子: 1.4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503X
  • 国内刊号: 11-223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365
  • 曾用名: 中国医学科学学院学报
  • 创刊时间: 197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刘德培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丁基苯酞对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线粒体ATPase,抗氧化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作者:董高翔;冯亦璞

    目的研究丁基苯酞对短暂性局部脑缺血大鼠脑线粒体ATPase,抗氧化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阻断术(tMCAO)模型,应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神经细胞线粒体ATPase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和MDA的含量.结果 (1)大鼠tMCAO后线粒体ATPase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于tMCAO前10min腹腔注射丁基苯酞(NBP)(5~20 mg/kg)能明显升高线粒体Na+k+-ATPase和Ca2+-ATPase活性.(2)在缺血溶剂组,SOD活性和线粒体GSH-Px活性显著下降,而MDA的含量则明显升高.于缺血前10 min,腹腔注射NBP(20 mg/kg)能明显增加缺血侧神经细胞线粒体和脑皮层总SOD的活性,然而对CuZn-SOD活性无明显作用.腹腔注射20 mg/kgNBP能显著升高线粒体GSH-Px的活性,而腹腔注射10、20 mg/kg NBP能明显降低缺血脑线粒体MDA的含量(P<0.05).(3)消旋NBP对提高Na+K+-ATPase,Ca2+-ATPase活性和抑制线粒体氧化损伤的作用似乎较单独用(+)-或(-)-NBP的好.结论以上结果提示NBP改善线粒体能量泵,增加抗氧化作用是其发挥抗凋亡作用的重要原因.

  • 洛伐他汀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时相的影响

    作者:李航;李学旺;段琳;李晨红

    目的探讨洛伐他汀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增殖和细胞周期时相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用3H-刚R掺入量法测定HMC增殖水平,以流式细胞术测定HMC的细胞周期.结果洛伐他汀剂量依赖性抑制HMC增殖,从细胞周期水平,洛伐他汀可使HMC由G1期向S期的进展受阻,这些抑制作用可被外源甲羟戊酸和法呢醇恢复.结论洛伐他汀是HMC增殖的抑制剂,本研究为重新认识和评价他汀类药物在治疗肾脏疾病中的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及实验依据.

  • PF4对造血干/祖细胞系KGla总粘附性、粘附分子表达及细胞骨架蛋白聚合的作用

    作者:卢士红;刘拥军;陆敏;冯义;李文影;蔡英林;韩忠朝

    目的研究PF4单用及与IL-3联合应用对造血干/祖细胞系KGla总粘附性、粘附分子表达及细胞骨架蛋白聚合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晶紫染色、免疫标记流式细胞仪测定、MTT、荧光分光光度等方法.结果1单用100ng/ml PF4作用于KG1a细胞时,KG1a细胞总粘附性增长80%,单用20ng/ml IL-3作用于KG1a细胞时,KG1a细胞总粘附性增长96%,PF4与IL-3联合作用于KG1a细胞时,KG1a细胞总粘附性增长97%. 2.PF4作用于KG1a后,CD31、CD44、CD11a、CD11b表达分别增加了21%、22%、17%、18%,较前均有显著性(P<0 05),而PF4对KG1a细胞的CD62P、CD62E表达无影响;PF4与IL-3联合作用于KG1a时,CD31、CD44、CD11a、CD11b表达并没出现互相促进作用.3.分别用抗CD31、CD44、CD11a、CD11b等单克隆抗体阻断KG1a粘附分子时,对PF4引起的KG1a粘附性分别下调了39%、43%、34%、38%.4.pf4、IL-3作用KG1a细胞时,能够引起KG1a细胞肌动蛋白的聚合.结论PF4可刺激早期的白血病性造血干/祖细胞系KG1a总粘附性的增加、增加细胞粘附分子表达、增加细胞骨架蛋白的聚合;PF4与IL-3联合作用时,总粘附性、粘附分子表达、细胞骨架蛋白的变化并没出现互相促进作用.

  • 2型糖尿病小鼠(KKAy)动物模型的鉴定和早期肾脏病理改变

    作者:陈丽萌;李学旺;黄利伟;李艳;段琳;张小娟

    目的探讨KKAy小鼠作为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在肾脏病研究方面的价值.方法8周龄的雄性KKA小鼠(n=15)和C57BL-J小鼠(n=18),于16、20、24周处死动物.尾静脉取血测血糖(血糖仪试纸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LDL、TG、CHO、Cr、BUN,放免方法测血胰岛素水平.用三氯醋酸比浊法测定24h尿蛋白浓度,不同病理染色方法了解其肾脏病理改变与蛋白尿的关系.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中心提供的医学彩色图象分析软件分析.结果不同周龄的KKAy小鼠的体重、血糖(P<0.01),血浆胰岛素水平、血甘油三酯、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都比同龄C57BL小鼠高(P<0.05).而血肌酐、尿素氮差异无显著性.20,24周时KKAy小鼠的尿蛋白浓度较同龄C57BL小鼠也显著升高(P<0.005).KKAy小鼠的肾小球面积普遍比C57BL小鼠大,系膜基质增加,肾小管腔扩大,管壁变薄,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还可以见到蛋白管型、小管灶状萎缩.结论KKAy小鼠16周龄以后出现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高脂血症,伴有尿蛋白增加,和肾小球系膜基质增加,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小管扩张,是较好的研究2型糖尿病肾脏早期发病的动物模型.

  • 胰腺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与鉴定

    作者:呼莹;王秋英;马丽;马冠杰;姜学英;赵春华

    目的研究胎儿胰腺间充质干细胞的表型和生物学性状.方法取胎龄为4~5个月水囊引产胎儿,将胰腺细胞在SF(含2%FCS)培养基中培养.测定生长曲线、成纤维细胞集落(Colony Forming Unit-Fibroblast,CFU-F)形成实验,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培养细胞进行表型测定,细胞周期分析,SA方法测定I、Ⅲ型胶原、von WillebrandFactor(vWF)因子表达,体外诱导分化实验.结果从胎儿胰腺可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并可诱导成骨、软骨、脂肪、肌肉和神经细胞分化.结论从胎儿胰腺可分离培养出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有效扩增且保持其低分化状态.

  • 骶髂关节脂肪信号的MR影像评估——18例正常人和52例强直性脊柱炎对照分析

    作者:冯逢;余卫孟;春玲;蒋明

    目的对比观察正常人与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骶髂关节的MR影像,特别是对脂肪信号在AS骶髂关节MRI所见的分析.方法18例正常人及52例AS骶髂关节炎患者分别行骶髂关节MRI检查.检查序列包括SET1WI、FSET2WI、GET2*WI,所有影像分别由两名放射科医师观察分析.结果MRI检查中52.8%的正常人骶髂关节的骶骨和/或髂骨内可见对称性分布或灶状分布的脂肪信号;52例AS患者中有35.6%的骶髂关节表现为关节下窄条状脂肪信号,紧邻骨质侵蚀及硬化,另有25.0%骶髂关节内的脂肪信号分布与正常人骶髂关节脂肪信号相同;有85.6%的骶髂关节可见软骨异常的改变;且可见骨质侵蚀、骨质硬化及关节下骨髓内水肿等征象.结论伴随骨质侵蚀及硬化的软骨下脂肪浸润是骶髂关节炎的征象之一.了解骶髂关节内脂肪信号分布的特点有助于骶髂关节炎的MR影像诊断.

  • 子宫颈癌筛查方法的横断面比较研究

    作者:乔友林;章文华;李凌;潘秦镜;杨玲;吴令英;戍寿德;李爱玲;张询;任生达;Belinson J

    目的评价现行的或新的六种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方法的诊断效果,为制定不同人群子宫颈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方案及终降低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病理组织学为金标准,在山西省襄垣县对1 997位35~45岁的妇女同时采用六种针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方法进行筛查.筛查方法包括:人乳头瘤病毒(HPV)自己取样法、荧光分光镜检法、液基细胞学薄片法、HPV直接检测法、5%醋酸染色后直接肉眼观察及阴道镜检查;同时对被检对象进行宫颈癌危险因素调查.结果该人群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瘤样变及癌(≥CIN II)的现患率为4.3%(86/1997).以病理组织学结果为金标准(≥CIN II为阳性),检测各筛查方法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HPV自己取样(0.835,0.859)、液基细胞学薄片法(≥CIN I为阳性)(0.872,0.935)、HPV直接检测法(0.952,0.859)、5%醋酸染色后直接肉眼观察(≥低度病变为阳性)(0.709,0.743)、阴道镜检查(≥低度病变为阳性)(0.814,0.765);荧光分光镜检查(0.91,0.09);运用约登指数比较各筛查方法的结果:HPV自己取样法与HPV直接检测法(u=2.436,P<0.05)、液基细胞学薄片与HPV自己取样法(u=2.071,P<0.05)有显著性差异;HPV直接检测法对于CIN II、CIN III及癌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2.9%、96.6%和100%;液基细胞学薄片法(≥CIN I为阳性)假阴性率为12.8%,明显高于HPV直接检测法(4.8%),但统计检验两者差异无显著性(χ2=3.318,P>0.05).结论HPV直接检测法在六种筛查方法中综合评价效果好,对CIN II、CIN III的阳性检出率较高,可以作为一种简便高效的宫颈癌粗筛方法.液基细胞学薄片法制作的单层细胞片效果优良,阅片容易,一次取样可多次重复制片并可供作HPV检测和自动阅片,也是一种高效便捷的筛查方法.HPV自己取样法的检出率显著低于HPV直接检测法,提示其取材方式尚需进一步改进.荧光分光镜检测法特异度极低,假阳性太高,不能区分宫颈细胞炎变和鳞状上皮内瘤样变及癌,目前不宜作为宫颈癌筛查方法应用.

  • 单纯疱疹病毒I型糖蛋白D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初步研究

    作者:朱明昭;刘宏伟;刘晓娟;韩晔华;杨宝玲;宋国兴

    目的构建、制备I型单纯疱疹病毒糖蛋白D重组质粒DNA疫苗,初步检测其诱导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的效果,为研制HSV-1新型疫苗奠定基础.方法用PCR的方法从HSV-1病毒基因组中扩增糖蛋白D(glycoprotein D,gD)基因,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体外转染真核细胞COS-7,Westernblotting检测表达产物;于BALB/C小鼠后腿胫前肌注射免疫,0、2周各免疫1次,100μg/次.初次免疫后0、2、4、6周眼眶采血,ELISA间接法检测抗体.结果重组质粒酶切出相应大小片段,经测序证实为HSV-1gD序列.Western blotting证实能够在体外真核细胞中表达.免疫小鼠后,产生特异性抗体,抗体滴度1:2000.结论HSV-1gD重组质粒DNA有可能作为HSV-1的DNA疫苗,用于防治HSV-1感染及其相关疾病.

  • 正常(牙合)人13~18岁颅面部宽度生长发育的纵向研究

    作者:周文莲;林久祥

    目的分析正常人颅面部宽度生长发育的特点,探讨其发育规律.方法对26名正常青少年每年同期摄取头颅定位后前位片,连续6年,并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1)13~18岁,除前颅底宽、眶间距、鼻宽外,颅面部宽度多有性别差异,男性大于女性;随年龄增加,出现性别差异的项目数渐稳定.(2)相对于18岁,13岁时颅面部宽度的发育量均完成92%以上;颅宽、前颅底宽、上面骨宽和上颌基骨宽及上下磨牙间宽度已基本完成;女性眶间距、全面宽、鼻宽的发育完成量大于男性.(3)男性乳突间距(后颅底宽)、鼻宽、全面宽的发育可以持续到18岁;女性上颌基骨宽在13岁时发育已接近完成,男性在13~17岁增宽,以13~14岁长幅大,17岁后趋于稳定.(4)在观察期内,牙弓宽度保持稳定,而下尖牙尖存在向心性聚合的趋势.结论本文结果可为正畸临床制定矫治计划提供参考.

  • 细胞因子介导的体外扩增对脐血干/祖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翟琼莉;邱录贵;刘燕;李茜;韩俊领;周征;李新;应红光;韩忠朝

    目的比较脐血(CB)AC133+细胞扩增前后CD34+细胞亚群表面归巢相关粘附分子VLA-4(CD49d)、VLA-5(CD49e)、LFA-1(CD11a)、L-selectin(CD62L)和PECAM-1(CD31)等的表达情况,以评价细胞因子介导的体外扩增对干/祖细胞(HSPC)归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从新鲜CB标本中纯化的AC133+细胞接种于无血清培养基QBSF-60的无基质悬浮体系培养扩增14 d,加入早期作用因子FL、SCF和TP0组合(FST),并在接种0 d时添加一剂IL-3,分别于培养0,7、10和14 d检测扩增潜能和上述几种粘附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1)在14 d的培养扩增中,各阶段的HSPC均得到有效扩增,至14 d时AC133+和CD34+细胞分别增加33.50和64.56倍;(2)表达上述粘附分子的各CD34+细胞亚群均有不同程度(约20~160倍)的扩增;(3)扩增后CD34+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CD11a、CD49e和CD49d的表达与原代CD34+细胞持平或上升,而CD62L和CD31的表达则有不同程度的下调.结论我们建立的短期培养体系不仅可以支持CB HSPC的有效扩增,而且扩增后HSPC总体上保持原有的归巢相关粘附分子的表达.

  • 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型的成体干细胞移植造血

    作者:呼莹;马丽;马冠杰;姜学英;赵春华

    目的为了探索骨髓成体干细胞是否能重建超致死剂量射线照射后小鼠的造血功能.方法采用液体培养分离,培养,扩增雄性小鼠骨髓成体干细胞,作为供体细胞,将受体雌性小鼠预先经Cs137全身照射850rad后在4 h内从尾静脉输入细胞.受体小鼠分为5组,每组10只:a正常小鼠不经任何处理;b输入6×106cell/只(0.3ml)新鲜全骨髓;c输入6×106 cell/只(0.3 m1)去基质细胞的造血细胞;d输入6×106cell/只(0 3 m1)经培养后的成体干细胞,输注细胞后第1天上、下午肌肉注射各一次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等细胞因子;e注射D-Hanks液0.3ml/只.观察各组小鼠的存活情况,小鼠在输注前查尾静脉血,计细胞总数、涂片、分类,输细胞后每周各组分别取小鼠肝、脾、股骨,固定作病理切片,另外一侧股骨冲出骨髓,计数一条股骨有核细胞数、涂片、测定colonyforming unit-granulocyte/macrophage(GM-CFU)值.结果输全骨髓组外周血有核细胞和骨髓有核细胞数及GM-CFU值在输注后的第1,2周都高于单输成体干细胞组,但单输基质细胞组有核细胞逐渐恢复,小鼠存活好,至输注后第3周,无论外周血或骨髓中的有核细胞都较第2周明显恢复,GM-CFU也明显升高,而单输造血细胞和D-hnks液组小鼠存活7~8 d死亡.结论小鼠超致死剂量照射后,输入经培养后的同种小鼠骨髓成体干细胞配合G-CSF等细胞因子注射可重建小鼠造血功能.

  • 脊柱转移瘤的外科治疗

    作者:徐宏光;叶启彬;邱贵兴;王以朋;张嘉;丑克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外科治疗价值.方法选择31例严重疼痛或/和合并神经功能障碍的脊柱转移瘤患者,以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结果除4例仍在随访中,所有病例存活3月~7年,平均存活17.6月,治疗期间无任何并发症的发生,疼痛症状及神经功能亦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脊柱转移瘤应谨慎选择外科治疗,当患者合并严重的疼痛或/和神经功能受损害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手术治疗减压、内固定,手术可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小鼠卵黄囊间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定向分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自平;那晓东;杨辉芳;周江南

    目的研究卵黄囊间质干细胞的成骨潜能.方法用0.1%的I型胶原酶消化获得妊娠第8.5天的小鼠卵黄囊细胞;取贴壁细胞培养,并于接近融合时进行传代培养.对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 AKP)及I、Ⅲ型胶原检测,传代4次后进行成骨诱导,每天观察细胞形态,并于培养7 d后测定AKP、I、Ⅲ型胶原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的表达,培养8周后进行矿化检测.结果体外可获得纯化的卵黄囊间质干细胞,细胞大小形态均一,呈梭形,AKP染色弱阳性,I、Ⅲ型胶原阳性.在体外可诱导卵黄囊间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多形性成骨样细胞,细胞由梭形向星形转化,并形成胞浆突起,相互连接成网状,细胞AKP染色阳性,I型胶原阳性,Ⅲ型胶原阴性,BMP-2强阳性,8周后矿化区经Von Kossa's染色呈阳性反应,符合成骨细胞的生物学特征.结论经体外纯化的卵黄囊间质干细胞可诱导向成骨细胞定向分化.

  • 连续线性医学图象的数字化储存技术

    作者:金涛;边旭明;刘俊涛;徐蕴华;盖铭英

    目的探讨一种连续线性医学图象的数字化存储技术及其应用.方法根据Freeman的链符法保存原理,按照扫描、细线化处理、轮廓线追踪、链符法存储等步骤,用电子计算机对92例胎心宫缩监护图象进行数字化储存.结果92例胎心宫缩监护图象从记录纸上转化成数字形式存储于计算机中,数据文件平均大小从传统扫描图象的5.85M减小为43.6K,并生成包含各种重要信息的参数23项.结论采用数字化储存技术处理连续线性医学图象与传统的简单扫描储存相比大大节省了磁盘空间,使电脑工作站能够保存更多更长期的资料信息.数字形式更易于病案电子化管理,并更方便地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提供可信数据.

  • 胚胎干细胞系向造血干细胞定向分化的研究

    作者:谢祁阳;焦解歌;黄元华;姚红霞;涂蓉

    目的建立并稳定和优化诱导胚胎干细胞(ES)向造血干细胞定向分化的方法.方法应用体外胚胎干细胞分化系统,观察了多种因素对原始细胞成集落细胞(BLast Colony-Forming Cell,BL-CFC)形成集落的影响.结果植入不同数量的3.5 d胚体衍生的细胞与BL-CFC集落生成数量之间呈高度相关,大约每植入100个3.5 d胚体衍生的细胞,能生成1.08~1.2个BL-CFC集落;20%与30%浓度的D4T条件培养液促BL-CFC集落生成作用的效率高;单用D4T条件培养液、EPO或KL对BL-CFC集落的生长无明显促进作用(P>0.05);但单用VEGF对BL-CFC集落的生成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P<0.001).但当这四种因素两两组合使用时,均比单用VEGF具有明显的促BL-CFC集落生成作用.在VEGF+KL+D4T合用的基础上加用EPO,则促BL-CFC集落生成作用大大增强,与其它各组相比较,BL-CFC集落数极显著地增多(P<0.001).大约每植入100个3.5 d胚体衍生的细胞,能生成1.5~1 6个BL-CFC集落.结论影响BL-CFC生长的主要因素可能为VEGF;D4T条件培养液具有强大的协同作用;EPO和KL为诱导BL-CFC向造血细胞系分化的主要因素;3.5 d胚体衍生的细胞比3.25 d胚体衍生的细胞对各种刺激因子反应更敏感,生成BL-CFC的能力更强.原始细胞成集落细胞实验(BL-CFC)可能代表了原始造血干细胞的检测方法.

  • 融合蛋白IL6/IL2在髓系-NK起始细胞(ML-IC)分析体系中对 NK细胞分化、增殖的影响

    作者:范尔进;宋俊敏;徐世荣;赵春华

    目的建立完善的造血干细胞体外培养及分析体系,用来研究比长期培养起始细胞(LTC-IC)更为原始的造血干祖细胞.在此基础上,研究更适合于NK细胞的分化、培养介质.方法构建并表达FPIL6/IL2,采用髓系-NK起始细胞体外培养、分析体系,通过观察培养后单细胞是否能同时向髓系及NK细胞分化,来判断此单细胞是否为髓系-NK起始细胞,即髓系-淋系起始细胞(myeloid-lvmphoid initiating cell,ML-IC).髓系检测指标是以祖细胞造血集落形成(CFC)法检测LTC-IC.NK细胞的检测指标是以FACS法检测CD56+NK细胞集落.通过观察培养后NK细胞集落数目的变化,研究FPIL6/IL2对NK-IC分化、增殖的影响.结果经过起始4周的培养后,实验组中(25.75±5.68)%的细胞能够在一个或更多的二级培养体系中产生功能性NK-IC细胞,而对照组为(6.81±1.97)%,经过6~7周的培养后,实验组共检测出102个NK-IC细胞,而对照组为33个,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扩增.结论髓系-NK起始细胞体外培养、分析体系能同时定量及定性研究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及增殖.FPIL6/IL2能明显促进ML-IC向NK祖细胞分化并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其祖细胞的自我保留作用并能促进其进一步增殖.

  • 核酸杂交的酶放大时间分辨荧光分析

    作者:赵启仁;李美佳;刘洁;宋娜玲;陈艾;庄湘莲;刘炳辰

    目的为了建立一种新的非同位素的核酸杂交的测定方法-酶放大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EATRFA)或酶放大镧系元素发光分析法(EALL),使核酸杂交分析能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诊断.方法将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的高亲和力和放大作用、酶放大作用、镧系元素螯合物的固有优点和时间分辨测量技术结合起来.通过碱性磷酸酶把5-氟水杨酸磷酸酯转变为5-氟水杨酸(5-FSA),5-FSA与Tb3+和EDTA形成发荧光的三元复合物.结果对靶pBR322DNA测定的标准曲线范围宽,可达三个数量级;灵敏度为10pg;准确度为90%~115%.研究和优化了紫外灯照射时间,生物素化探针、AP-SA、5-FSAP和Tb-EDTA等的浓度以及洗涤方法等主要影响因素.发现了新的荧光稳定技术.结论核酸杂交的EATRFA或EALL是一种灵敏的无需转移的简单的全新分析方法,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神经多肽P物质对中性粒细胞质膜功能蛋白的影响

    作者:杨琳;法祥光

    目的探索神经多肽对中性粒细胞质膜功能蛋白的影响.方法P物质(substance P,SP)与中性粒细胞(Np)共温育后,用NBT和HVA方法测定呼吸爆发水平(以O2-、H2O2相对量表示),生化法测定质膜酸性磷酸酶(acidicphosphatase,AC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荧光标记法测定补体受体3型(CR3)、白细胞表面共同抗原CD45及趋化三肽FMLP受体表达的变化.结果Sp促进Np O2-、H2O2水平上升,可以使Np质膜ACP活性降低,而ALP无变化,使CD45、CR3和FMLP 3种受体的表达量增加.结论神经多肽SP在促进呼吸爆发的同时,对Np质膜功能蛋白的影响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表明SP可能影响Np参与炎症反应的各个进程.

  • 小鼠骨髓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支持卵黄囊造血干/祖细胞的体外生长

    作者:那晓东;赵自平;谭孟群;谢祁阳;王绮如

    目的观察小鼠骨髓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mBMEC-CM)对卵黄囊造血干/祖细胞体外生长的支持作用.方法取妊娠第8.5天的卵黄囊,经消化后获得卵黄囊细胞,取卵黄囊非贴壁细胞加入含10%mBMEC-CM和10%FBS的DMEM中培养24 h后,收集细胞做半固体培养.结果mBMEC-CM在液体培养体系中能扩增卵黄囊造血干/祖细胞使粒-巨噬系集落形成单位(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ofrming unit,CFU-GM)和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细胞(high proliferative potential forming cell,HPP-CFC)的产率增加,经24 h液体培养后的CFU-GM和HPP-CFC的数目分别为培养0 h对照组的119.5%和130.8%(P<0.05);mBMEC-CM联合flt3配基(flt3 ligand,FL)和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后,其扩增CFU-GM和HPP-CFC的能力明显增强,mBMEC-CM联合FI和TPO经24 h液体培养后的CFU-GM和HPP-CFC的数目分别为培养0 h对照组的132.0%和176 9%(P<0.01).结论mBMEC-CM对卵黄囊造血干/祖细胞的维持和扩增有促进作用,mBMEC-CM联合FL和TPO对卵黄囊造血干/祖细胞的扩增作用明显增强.

  • 由囊胚内细胞团分离人胚胎干细胞

    作者:张玉兰;金连弘;陈瑛;李世杰;胡桂英

    胚胎干(Embryonic stem,ES)细胞是由着床前胚胎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ICM)或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germ cells,PGC)经体外分离培养而建立的克隆细胞系.ES细胞的特点是只生长、不分化,并保持早期胚胎发育的多能性.本文比较了人囊胚在G22培养液和含DMEM培养液的鼠STO饲养层上孵化及ICM生长、传代情况.

  • 毛囊干细胞的体外研究

    作者:仇文颖;许增禄;李莉;钱晓菁;徐园园

    毛囊是皮肤的重要附属器官,其生长具有周期性.这与其中存在的毛囊干细胞的功能密不可分.毛囊干细胞具有强大的增殖潜能及多向分化能力,可以分化成毛囊及表皮的多种细胞.它不仅对维持毛发的周期性生长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表皮及皮肤附属器官再生的重要细胞来源.目前对成人毛囊干细胞的定位还没有明确的结论,多数的在体研究认为它可能存在于毛囊膨出部(立毛肌插入点附近)和外根鞘的外层,其特点是体积小,分化程度低,具有慢周期性,特异性表达β1整合素和角蛋白19型(Keratin 19,K19).

  •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一例

    作者:黄达永;宋文秀;杨文钰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11o-PBSCT)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尚鲜见报道,笔者治疗一例经激素治疗无效患者取得了近期疗效,报道如下.

  • 干细胞技术及其应用

    作者:韩忠朝

    干细胞是机体组织器官的起源细胞,具有自我复制、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的功能.阐明干细胞分化机制不但有助于人们了解生命发生与人体发育衰老的奥秘,而且可以通过干细胞移植来治疗疾病.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遗传性血液病、严重免疫缺陷性疾病、急性放射损伤等疾病在技术上已经比较成熟.干细胞功能新概念的形成和新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将为心脏病、周围血管性疾病、糖尿病、早老性痴呆症、帕金森病和脊髓受损等许多疾病患者带来希望[1~5].本文就干细胞的分类及功能、临床应用前景、干细胞库等问题作一简述.

  • 白细胞介素2受体α基因表达中两组近端启动子活性的研究

    作者:程小款;衡凤燕;刘觉辉;吴宁华;沈翊诽

    淋巴细胞表面的高亲和力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由α、β和γ三个亚基组成.其中α亚基只在激活淋巴细胞上表达,并且只能与IL-2特异性结合.因此,IL-2Rα基因的活化过程参与决定淋巴细胞增殖和免疫应答强度的调控.IL-2Rα基因至少存在两组近端启动子,即分别位于-58(5')及+1(3')转录起始位点及其各自上游30 bp附近的两个TATA盒.为探讨它们在PHA激活前后的淋巴细胞中IL-2Rα基因表达中的作用,应用PCR及分子重组技术构建了两组分别受IL-2Rα基因片段驱动的荧光素酶(Luciferase,Luc)报告基因质粒:

  • 咽喉部淀粉样变性临床特点

    作者:杨华;张宝泉

    目的探讨咽喉部淀粉样变性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2000年间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为淀粉样变性的25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男女比为21:4,平均年龄48岁.系统性病变17例,其中7人于确诊2年内死于受累器官衰竭.局灶性支气管及左主支气管淀粉样变性1例.咽喉部原发性局灶性病变7例,其中1例出院后失随诊,1例随诊2年后失随诊,1例术后2年复发,其余4名病情无明显变化.结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中老年为易患人群.与系统性淀粉样变性相比,咽喉部原发性局灶性淀粉样变性预后相对较好,但可能复发.应定期随诊.

    关键词: 淀粉样变性 咽喉部
  • P22phox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赵建功;顾东风

    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在心血管病发病中的作用已为许多研究证实,目前认为烟酰胺脱氢酶/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H/NADPH)氧化酶是血管系统超氧化物的主要来源.而细胞色素b245(P22phox)作为NADH/NADPH氧化酶的一个亚单位,在传递电子及产生超氧阴离子方面起重要作用.因此,P22phox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危险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弄清他们之间的关系有利于阐明冠心病的遗传机制,发现新的遗传标记,为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 现代社会疾病——创伤

    作者:王正国

    "病"和"伤"是危害人类健康以至生命的两大类疾患.近几十年来,医学有了很大的发展,许多疾病已能得到有效的诊治,但创伤却有所不同.一方面,创伤的救治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一些过去认为必死无疑的危重创伤患者也可能救活以至治愈;另一方面,创伤的发生率不断增高,死伤人数逐年上升,因此创伤已被称为"现代社会疾病"或"发达社会疾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