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四逆汤对局部脑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神经酰胺机制

    作者:颜建云;吴伟康;陆立鹤;孙慧兰;赵丹洋;赵明奇;梁天文;罗汉川

    目的:研究四逆汤对大鼠局部脑缺血后脑组织神经酰胺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局部阻塞模型(MCAO),观察四逆汤对脑缺血大鼠丙二醛(MDA)和神经酰胺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缺血模型组MDA含量和脑组织神经酰胺含量均显著升高;与缺血模型组比较,四逆汤组能提高SOD的活性,减少MDA的产生(P<0.05),降低神经酰胺含量(P<0.001).结论:四逆汤能对局部脑缺血大鼠产生保护作用,其可能机制是减轻氧化损伤,减少神经酰胺的生成量.

  • 实验性脑星形细胞水肿的CT灌注成像及其病理学研究

    作者:梁晨阳;高培毅;袁芳;徐立新;胡凌

    目的评价星形细胞水肿对局部脑血流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体重在280 g 至360 g之间的雄性Wistar大鼠16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将反式-1-氨基环戊基-1,3-二羧酸(tACPD)溶液或生理盐水(NS)通过微量注射器注入右侧尾状核.脑水含量通过干湿称重法测定;动态CT灌注成像通过微机辅助CT脑灌注成像软件完成;Evan蓝是否外渗入脑作为检测血脑屏障(BBB)和内皮细胞受损的指示剂;组织病理学检查包括光学显微镜和超微电子显微镜,均在尾状核注射操作完成后6 h进行. 结果注射tACPD 6 h后的脑组织水含量与对照组及实验组对侧尾状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值分别为11.215和10.437,P值均<0.05).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显示星形细胞水肿状况及其与微循环的关系,组间差异亦存在显著性.Evan蓝外渗试验未见脑组织蓝染,提示tACPD的注入并未使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加.CT灌注成像中,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局部脑血流量(r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和大峰值时间(TTP)测值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值分别为15.690、-7.916和-5.234,P值均<0.05),rCBV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815,P>0.05). 结论星形细胞水肿可以诱发或加重局部脑血流量的减低.有效缓解初期星形细胞水肿,可以为脑缺血性疾病的干预性治疗提供新的线索,可以为更多脑组织的存活争得时间.

  • L-盐酸赖氨酸对局部脑缺血大鼠的治疗作用

    作者:姚炜;库宝善;张疆寅;李雪林;姚海燕

    目的:研究L-盐酸赖氨酸对大鼠局限性脑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电凝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造成局限性脑缺血模型.结果:一侧大脑中动脉阻断后15minipL-盐酸赖氨酸621.5及310.8mg.kg-1,能显著降低局限性脑缺血大鼠的脑梗塞面积,减少相关脑区变性、坏死神经元的数量,而且L-盐酸赖氨酸621.5mg.kg-1还能明显改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失,降低行为评分.结论:L-盐酸赖氨酸对脑缺血有治疗作用.

  • 山楂总黄酮注射液对大鼠大脑中动脉血栓所致局部脑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燕霖;龚小妹;张建勇;王硕

    目的 观察山楂总黄酮注射液对大鼠大脑中动脉血栓所致局部脑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三氯化铁局部涂抹损伤血管形成大鼠大脑中动脉血栓模型,以脑梗死范围、脑含水量为观察指标,研究山楂总黄酮对大脑中动脉血栓所致局部脑缺血的预防作用.结果 山楂总黄酮12mg/kg、24mg/kg、48mg/kg静脉注射均可显著降低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后脑含水量,山楂总黄酮24mg/kg及48mg/kg静脉注射可显著降低大鼠脑梗死范围.结论 山楂总黄酮注射液对脑缺血性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 丁基苯酞对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线粒体ATPase,抗氧化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作者:董高翔;冯亦璞

    目的研究丁基苯酞对短暂性局部脑缺血大鼠脑线粒体ATPase,抗氧化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阻断术(tMCAO)模型,应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神经细胞线粒体ATPase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和MDA的含量.结果 (1)大鼠tMCAO后线粒体ATPase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于tMCAO前10min腹腔注射丁基苯酞(NBP)(5~20 mg/kg)能明显升高线粒体Na+k+-ATPase和Ca2+-ATPase活性.(2)在缺血溶剂组,SOD活性和线粒体GSH-Px活性显著下降,而MDA的含量则明显升高.于缺血前10 min,腹腔注射NBP(20 mg/kg)能明显增加缺血侧神经细胞线粒体和脑皮层总SOD的活性,然而对CuZn-SOD活性无明显作用.腹腔注射20 mg/kgNBP能显著升高线粒体GSH-Px的活性,而腹腔注射10、20 mg/kg NBP能明显降低缺血脑线粒体MDA的含量(P<0.05).(3)消旋NBP对提高Na+K+-ATPase,Ca2+-ATPase活性和抑制线粒体氧化损伤的作用似乎较单独用(+)-或(-)-NBP的好.结论以上结果提示NBP改善线粒体能量泵,增加抗氧化作用是其发挥抗凋亡作用的重要原因.

  • 红花总黄酮对大鼠局部脑缺血及血栓形成的影响

    作者:田京伟;蒋王林;王振华;王超云;傅风华

    目的研究红花总黄酮对大鼠局部脑缺血及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采用栓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观察其对大鼠脑缺血的影响;采用在体动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形成法,观察其对血栓形成的影响;并研究其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红花总黄酮呈剂量依赖性改善大脑中动脉栓塞所致脑缺血大鼠的行为障碍,减少脑缺血区面积,抑制大鼠体内血栓的形成和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结论红花总黄酮对大鼠局部脑缺血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改善凝血状态、抑制血小板依赖性血栓的形成有关.

  • 异丙酚减轻小鼠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CaMKⅡ 的作用机制

    作者:李海涛;李中秋;李玉明

    目的 探讨异丙酚减轻缺血-再灌脑组织损伤过程中钙依赖性蛋白激酶(CaMKⅡ)的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将24只小鼠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损伤,C组)和实验组(缺血-再灌注+异丙酚干预,P组),每组12只,结合TTC染色、神经学评分、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异丙酚对缺血-再灌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检测缺血-再灌过程中脑组织CaMKⅡ蛋白表达量和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梗死面积、梗死体积和神经学评分明显减少(P<0.05);缺血-再灌区脑组织CaMKⅡ蛋白表达量和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脑组织切片缺血-再灌区CaMKⅡ光密度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 异丙酚可以减轻小鼠缺血-再灌脑组织损伤,而这一作用可能与异丙酚抑制CaMKⅡ蛋白表达与磷酸化水平有关.

  • 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下丘脑CRH和BDNF的表达

    作者:李爱丽;孟晓萍;杨文;李会媛;孙海燕;刘娜

    目的探讨局部脑缺血/再灌注(I/R)对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素(CRH)、脑源性营养因子(BDNF)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老龄大鼠局部脑缺血下丘脑的CRH和BDNF表达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假手术对照组大鼠下丘脑有少量CRH和中量BDNF表达;I/R 1 h内CRH和BDNF表达无明显变化;I/R 6 h CRH表达出现短暂一过性消失,随后迅速恢复表达,并增至中量表达;I/R 6 h后BDNF很快呈大量表达. 结论下丘脑是富含BDNF的脑组织,脑缺血后CRH分泌细胞并非立刻进入活动增强状态;脑缺血2d后CRH分泌细胞活动进入增强期;下丘脑BDNF的含量与CRH的含量呈正相关;BDNF对维系HPA活动状态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现状及展望

    作者:张勤勇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神经系统常见病,致死率和致残率高,已成为严重的医学和公共卫生课题,所以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特别重要.溶栓疗法是当今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前途、有希望的方法之一,可迅速恢复梗死区脑血流量,使脑血管获得早期再灌注,使局部脑缺血造成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得以缓解.文献报道溶栓治疗的溶通率为21~93%.但由于溶栓疗法引起的颅内出血、再灌注损伤和再闭塞等严重并发症,所以选择佳溶栓方案,适宜的溶栓时机和佳给药途径以及理想的溶栓剂,成为当今世界溶栓疗法研究的主题.

  • 小鼠大脑中动脉暂时性闭塞引起脑皮质局部炎性细胞浸润的变化

    作者:宝建中;Susan L.Stevens;Mary P.Stenzel P-Poore

    目的研究局部脑缺血模型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和白细胞的浸润情况,以进一步研究脑卒中后引起炎症反应的细胞及分子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单克隆抗体CD11b,Ly-6G,CD3和CD45/B220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60 min进行不同时段灌注后在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灌注早期(18~24 h)在脑梗塞区就可见被激活的CD11b阳性的小胶质细胞,在18~24 h灌注期,可见CD11b阳性的巨噬细胞和Ly-6G阳性的中性白细胞黏附在脑膜的血管壁.灌流48~72 h,CD11b阳性的巨噬细胞和Ly-6G阳性的中性白细胞从血管壁迁移到脑梗塞区.在灌流24~48 h,我们仅见到个别CD3阳性T淋巴细胞和CD45/B220阳性B淋巴细胞.然而,在灌流72 h后,可容易地检测到CD3阳性T淋巴细胞.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在MCAO脑卒中模型的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在灌注早期CD11b阳性细胞主要为脑实质内被激活的小胶质细胞,灌注24~72 h,外周血循环中的巨噬细胞和其他白细胞从血管迁移到缺血区以及被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一同在脑卒中炎症反应中起作用.

  • U74006F对缺血前高血糖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孙圣刚;梁直厚;梅元武

    目的探讨U74006F对缺血前高血糖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方法线栓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缺血前30分钟注射50%葡萄糖,使之处于高血糖状态,再灌注前静注U74006F(6 mg/kg).另设枸橼酸盐组与对照组.然后比较3组大鼠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脑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U74006F组梗死面积较枸橼酸盐组平均缩小64%(P<0.01),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5),病理改变明显减轻 .对照组损伤程度也显著轻于枸橼酸盐组(P<0.05).结论高血糖可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U74006F对高血糖状态下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 轴突生长抑制因子DNA疫苗对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再生的影响

    作者:朱兴宝;Jasmine Lee;Wan Loo Tan;冯忠堂;王廷华;Ivan Ng;Xiao Zhi-cheng

    目的 研究大鼠轴突生长抑制因子的DNA疫苗(pcDNA3.1(+)-neurite growth inhibitors,pcDNA-NGIs)对局部脑缺血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 采用永久性阻断大脑中动脉血流的方法制备雄性SD大鼠左侧局部脑缺血模型,分别在阻断血流前后经腓肠肌注射pcDNA-NGIs免疫动物,每周一次,共6周;血清中检出特异性抗体6周后,立体定向脑内注射生物素化葡聚糖胺追踪皮质红核投射的新生轴索.结果 无论是阻断血流前还是阻断血流后给予pcDNA-NGIs,局部脑缺血后皮质红核投射的代偿性新生轴索都明显增多.结论 本研究提示,阻断血流前或阻断血流后给予pcDNA-NGIs均可提高局部脑缺血后的神经再生.

  • 人参皂甙Rg1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巢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作者:崔荣太;蒲传强;王培福;刘洁晓

    目的 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组织巢蛋白(Nestin)的表达以及人参皂甙Rg1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脑缺血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脑缺血以及预先给予人参皂甙Rg1后不同时间段(1、3、7、14 d)脑组织Nestin的表达水平.结果 给予人参皂甙Rg1后大鼠脑组织Nestin标记细胞的数目及阳性部位明显增多.结论 人参皂甙Rg1可使大鼠脑缺血后脑组织Nestin表达水平上调,提示人参皂甙Rg1可刺激脑组织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分化,这也可能是其发挥脑保护及抗衰老作用的机制之一.

  • 亚低温治疗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时对心脏的影响

    作者:高晓锋;余绍祖;曾庆杏

    目的判断全身亚低温治疗的心脏效应及其临床使用的安全性.方法 5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Ⅰ组, n=10)、脑梗死常温组(Ⅱ组, n=24)和脑梗死亚低温组(Ⅲ组, n=24), 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MCA)梗死模型.测定术后12 h的心肌高能磷酸化合物(ATP、ADP和AMP)及能量储备(EC)值, 动态监测梗死组的异常ECG发生率, 观察心肌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缺血后12 h时Ⅱ和Ⅲ组鼠心肌的ATP、ADP及EC均较Ⅰ组下降(P<0.01), 但Ⅲ组ATP及EC较Ⅱ组增高(P<0.01); 缺血后Ⅲ组鼠心率(HR)较Ⅱ组明显降低(P<0.01), Ⅲ组异常ECG发生率与Ⅱ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超微结构显示Ⅱ和Ⅲ组结构均较Ⅰ组差, 但Ⅲ组优于Ⅱ组.结论全身亚低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因应激性缺血而下降的心肌能量储备及缺血对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且不产生严重的心电生理异常, 其临床使用是安全的.

  • 创伤性脑损伤后局部脑缺血的研究进展

    作者:郝淑煜

    局部脑缺血是创伤性脑损伤后继发颅脑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颅脑外伤死亡的病人约90%都存在脑缺血.外伤后脑缺血将加重脑损伤,并将导致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坏死和凋亡.外伤后局部缺血的机制及创伤半暗带范围界定尚待进一步研究,外伤缺血的病理过程较脑梗塞后的缺血更复杂.脑血流及脑氧监测、微透析技术、核磁影像及PET对于脑外伤病人缺血判定都各有优缺点,只有对脑血流及脑组织代谢行多方法监测,才能为临床提供更精确的脑缺血证据,以期改善病人预后.

  • 高压氧治疗时机对家兔实验性局部脑缺血治疗效果的影响及微透析监测研究

    作者:赖召攀;李飞;刘智;崔高宇;林江凯;王宪荣;冯华

    目的 观察高压氧(HBO)治疗时机对家兔实验性局部脑缺血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75只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3组,每组25只,即大脑巾动脉闭塞(MCAO)组:右侧大脑中动脉阻断.不行HBO治疗;MCAo+HBO组:右侧大脑巾动脉阻断后即予HBO治疗;MCAO+DHBO组:右侧大脑巾动脉阻断7d后行HBO治疗.动物放入HBO舱(100%O2,250 kPa,1 h/d)行HBO治疗30 d.MCAO后第1天、第3天、第10天、第30天观察各组动物的行为学变化、脑梗死体积,并采用微透析技术分析家兔缺血脑组织细胞间液中的葡萄糖、乳酸、丙酮酸、乳酸/丙酮酸比值以及谷氨酸水平的变化.结果 缺血后MCAO+HBO组行为学评分较其他组低;第3天至第30天,MCAO+HBO组脑梗死体积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透析分析能量代谢指标中乳酸丙酮酸比值变化为明显.其中缺血后1 d和3 d右侧脑组织间液中MCAO+HBO组较其他两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后家兔脑组织间液中谷氨酸浓度升高,3d时逐渐下降,缺血后1 d和3d右侧腩组织间液中MCAO+HBO组较其他两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O治疗能通过改善神经组织的能量代谢,减轻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改善缺血缺氧对神经的损害;而HBO治疗脑梗死应尽早进行.

  • 局部脑缺血食蟹猴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韦日明;冯飞玲;黄志宏;韦瑛;邓燕贤;于俊雄;邱维佳;何卓凯;周智鹏;甘瑞静;容明智;肖福英

    目的:构建局部脑缺血食蟹猴动物模型,从而为局部脑缺血的研究提供必要的条件.方法:选择10只健康的食蟹猴,采用血管介入法从股动脉插管,将微导管超选至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M1分支,注入自体血栓堵塞其血管、阻断其血流.结果:栓塞后,通过数字影像血管造影系统(DSA)照影MCA M1分支血管显影不良;栓塞1 h后CT灌注成像可见急性局部脑缺血病灶;48 h后进行CT平扫可见低密度陈旧性局部脑缺血病灶.对2例尸体进行解剖,取出大脑组织TTC染色呈阳性;其余动物清醒后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脑缺血症状与体征.结论:用超选MCA自体白色血栓可建立稳定的猴局部脑缺血模型,因该动物模型是目前接近临床病例的模型,对脑卒中的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诊断及治疗,特别是溶栓治疗有着切实的临床前期应用价值.

  • 猴局部脑缺血模型的构建

    作者:邱维加;邓启明;周智鹏;曾阳东;王现锋

    目的:探讨猴局部脑缺血模型的构建,为脑缺血的相关研究提供合适的动物模型.方法:选择12只健康的猕猴,采用介入造影法,经动脉插管,将微导管插入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 M1分支,使用自体白色血栓堵塞血管,阻断血流.结果:栓塞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提示大脑中动脉分支显示不清,1h内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可见急性局部脑缺血病灶.结论:用自体白色血栓介入法可建立稳定的猴局部脑缺血模型,对研究脑缺血疾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中风后抗轴突生长抑制因子DNA免疫促进脑缺血功能恢复

    作者:朱兴宝;Jasmine Lee;Jill Wong;Wan Loo Tan;王廷华;冯忠堂;XIAO Zhicheng;Ivan Ng

    目的 探讨中风后抗轴突生长抑制因子DNA免疫对脑缺血神经功能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通过永久性阻断大脑中动脉诱导左侧局部脑缺血后,经腓肠肌注射抗轴突生长抑制因子DNA疫苗免疫动物,每周一次、共6周;分别采用改良的神经病严重程度记分、被动逃避试验和悬臂迷宫试验来评价运动功能、认知行为和焦虑样情感的恢复.结果 中风后接受抗轴突生长抑制因子DNA免疫,局部脑缺血后出现明显的运动功能恢复,但是认知行为和焦虑样情感障碍则没有明显改善.结论 中风后抗轴突生长抑制因子DNA免疫可促进脑缺血后的运动功能恢复.

  • 中风前抗轴突生长抑制因子DNA免疫促进脑缺血功能康复

    作者:朱兴宝;Jasmine Lee;Jill Wong;Wan Loo Tan;王廷华;冯忠堂;Xiao Zhicheng;Ivan Ng

    目的 证实中风前抗轴突生长抑制因子DNA免疫对脑缺血神经功能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经腓肠肌注射抗轴突生长抑制因子DNA疫苗免疫动物,每周一次、共6周;血清中检测出相关抗体后,采用永久性阻断大脑中动脉的方法制备左侧局部脑缺血模型;分别采用改良的神经病严重程度记分、被动逃避试验和悬臂迷宫试验评价运动功能、认知行为和焦虑样情感的.结果 中风前接受抗轴突生长抑制因子DNA免疫,局部脑缺血后出现明显的运动恢复,但是认知行为和焦虑样情感障碍则没有明显改善.结论 中风前抗轴突生长抑制因子DNA免疫可促进脑缺血后的运动功能恢复.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