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儿恶性疟疾84例诊治体会

    作者:詹新勇

    目的:观察小儿恶性疟疾的临床诊治经过及疗效分析.方法:将84例患有小儿恶性疟疾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用二盐酸奎宁静脉滴注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用蒿甲醚肌内注射治疗方案,对比其疗效.结果:两组疗效中,对照组总有效率92.86%,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两组相比较均不具有临床效果差异(P>0.05).观察组的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外周血疟原虫转阴时间及脑型疟患儿昏迷清醒时间的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具有临床效果差异(P<0.01).结论:蒿甲醚与奎宁治疗小儿恶性疟疾均有较好疗效,但蒿甲醚的治疗时间明显优于奎宁,所以更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不同促渗剂对蒿甲醚软膏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

    作者:王敏;董雪荣;李静;阮佳琦;高琳惠;屠李婵;于小红

    目的:考察促渗剂氮酮、冰片、薄荷油对蒿甲醚软膏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使用智能透皮试验仪,选择小鼠腹皮为渗透屏障,对含3种促渗剂及其复配体系的软膏进行体外经皮扩散实验,HPLC测定蒿甲醚的累积透过量和经皮扩散速率.结果:2%氮酮、2%冰片、2%薄荷油,2%氮酮+2%冰片、2%氮酮+2%薄荷油均可以不同程度地促进蒿甲醚软膏的透皮吸收,其促渗效果顺序为2%氮酮+2%薄荷油>2%氮酮+2%冰片>2%薄荷油>2%冰片>2%氮酮.结论:薄荷油单用和复配使用对蒿甲醚的体外透皮吸收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复配使用促透效果更佳.

  • 肠道中胆酸盐及脂类对难溶性药物蒿甲醚的增溶作用

    作者:伍飞臻;杨立基;张琪;薛鸿娇;杨兆祥;普俊学;蔡铮

    目的:考察肠道中胆酸盐及脂类对难溶性药物蒿甲醚溶解度的影响.方法:测定蒿甲醚在不同pH磷酸盐缓冲液、胆酸盐溶液及胆酸盐/脂类混合胶束溶液中的平衡溶解度.考察的肠道中胆酸盐包括牛磺胆酸盐(TC),牛磺脱氧胆酸盐(TDC),牛磺鹅脱氧胆酸盐(TCDC),甘氨胆酸盐(GC),甘氨脱氧胆酸盐(GDC)和甘氨鹅脱氧胆酸盐(GCDC).外源性脂肪的水解产物脂肪酸和单甘油酸酯用于评价食物中脂肪对蒿甲醚的增溶作用.结果:pH对蒿甲醚溶解度的影响不大,其在磷酸盐缓冲液(pH 2~12)中的溶解度96.0 ~ 109.6 mg·L-1.混合胆酸盐能明显增溶蒿甲醚,当胆酸盐达到生理浓度(15 mmol·L-1)时,蒿甲醚的溶解度增加了近4倍.各单一胆酸盐对蒿甲醚的增溶作用不尽相同,其中TC和GC的增溶作用较小,而TDC,TCDC,GDC与GCDC增溶作用均较强.加入外源性脂类(脂肪酸和单甘油酸酯)能进一步增加蒿甲醚的溶解度.结论:蒿甲醚在进食状态下的溶解度更高.肠道中的胆酸盐与外源性脂类均能显著增加蒿甲醚的溶解度,促进其在肠道的吸收.

  • 蒿甲醚口服微乳原位凝胶的制备与评价

    作者:薛鸿娇;唐华争;张琪;郭坤坤;杨兆祥;蔡铮

    目的:优选蒿甲醚口服微乳原位凝胶的处方,并对其性质进行评价.方法:以流动性和凝胶性为指标筛选水相,通过溶解度、相溶性、制剂稳定性和黏附性的考察确定处方组分,采用伪三元相图筛选微乳原位凝胶区域,优选蒿甲醚微乳原位凝胶的优处方,并对其形态,粒径,Zeta电位,黏度,稳定性,凝胶性以及体内胃滞留时间进行评价.结果:蒿甲醚微乳原位凝胶的优处方为蒿甲醚-三乙酸甘油酯-聚氧乙烯蓖麻油-二乙二醇单乙基醚-(0.3%结冷胶-0.1%低黏度海藻酸钠)(0.5∶4.5∶5∶5∶85),药物浓度约5 g·L-1,透射电镜下观察乳滴呈球形,平均粒径20.90 nm,多分散指数(PDI)0.172,Zeta电位-19.5 mV,黏度15.32 mPa·s,在室温条件下稳定.大鼠口服蒿甲醚微乳原位凝胶后,微乳原位凝胶在胃中快速发生相变形成凝胶,6h后依然能在大鼠的胃中观察到凝胶并检测出蒿甲醚.结论:蒿甲醚微乳原位凝胶改善了蒿甲醚的溶解度,在胃部凝胶性能良好,能有效延长蒿甲醚的胃滞留时间,且黏度适宜,适合口服给药.

  • 蒿甲醚贴剂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杨华生;叶祖光;梁秉文;王乃婕;贺成;李晋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质谱法测定小鼠血浆中蒿甲醚(ARM)及代谢产物双氢青蒿素(DHA)浓度的方法,比较蒿甲醚口服与经皮给药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方法:按平行设计方法,小鼠随机分为2组(经皮给药组和口服给药组),测定给药后血浆中蒿甲醚及代谢产物双氢青蒿素的浓度,并用DAS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进行统计.结果:蒿甲醚贴剂的Cmax,Tmax,AUC0-t,MRT与口服制剂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蒿甲醚贴剂有达峰时间长和体内维持时间长的特点,具有长效缓释的作用.

  • 蒿甲醚、双氢青蒿素对小鼠硬皮病模型的影响

    作者:马捷;陈丽华;廖荣;徐树光;李敏;徐东辉;李卫东

    目的:研究蒿甲醚及双氢青蒿素对小鼠硬皮病模型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只Balb/c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溶媒组,阳性药组(青霉胺200mg·kg~(-1)),蒿甲醚低,高剂量组(5,20mg·kg~(-1)),双氢青蒿素低,高剂量组(5,25 mg·kg~(-1)).以0.1 mL 200 mg·L~(-1)博莱霉素对小鼠进行皮下注射,持续3周,制备硬皮病模型.造模同时灌胃给予不同剂量药物4周.给药完成后次日取皮肤和肺进行分析.观察HE染色后小鼠皮肤厚度和真皮纤维化程度,对皮肤羟脯氨酸含量,胶原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药高剂量组皮肤厚度,胶原含量显著减少,其他各治疗组小鼠皮肤硬化程度也得到一定的改善.结论:蒿甲醚、双氢青蒿素对预防性治疗硬皮病小鼠有一定的疗效.

  • 几种常用中药促渗剂对蒿甲醚体外透皮性能的影响

    作者:何峻瑶;侯世祥;蔡铮;郭丹丹;赵荣丽

    目的:考察蒿甲醚的体外透皮性能及几种常用中药促渗剂对蒿甲醚体外透皮性能的影响,为蒿甲醚经皮给药系统的开发奠定基础.方法:采用TK-12A型透皮扩散仪,给药室加入几种含不同浓度的常用促渗剂的蒿甲醚样品,用离体大鼠皮肤进行体外透皮实验;以HPLC测定一定时间点接收池中的药物浓度,求算累积透过量、稳态透皮速率及24 h药物在皮肤中的滞留量.结果:蒿甲醚的稳态渗透速率Js:(2.78±0.78)μg·cm-2·h-1,24 h累积透过量Qr:(69.07±3.01)μg·cm-2,24 h皮肤滞留量Qs:(58.93±3.56)μg·cm-2;几种不同浓度的促渗剂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蒿甲醚的稳态渗透速率、累积透过量和皮肤滞留量,且皮肤滞留量与累积透过量之间存在线性相关性.结论:蒿甲醚是一种理想的经皮给药候选药物,几种常用的促渗剂均能不同程度促进蒿甲醚的渗透,蒿甲醚有望开发成经皮给药制剂.

  • 多因子正交试验对中药青蒿丛生芽诱导条件的筛选

    作者:蒋向辉;佘朝文;谷合勇;李丹

    中药青蒿,即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又名臭蒿、臭青蒿,为菊科蒿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继喹啉类和吖啶类之后的一类新的抗疟药物[1],如今临床上还用蒿甲醚、青蒿琥酯预防和治疗血吸虫病,据近几年报道,二氢青蒿素、蒿甲醚用于治疗与艾滋病相关的弓形虫病已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2].近也发现青蒿类药物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免疫调节作用,抗心律失常以及预防和治疗矽肺的作用等[3].

  • 蒿甲醚在db/db小鼠中抗糖尿病及抗肥胖的作用

    作者:姜宏卫;辛亚凯;郭宇;付留俊;刘婕;李利平;马瑜瑾;彭慧芳;范梦琳;符玮;白金磊;陈香美

    目的 探索蒿甲醚在2型糖尿病模型db/db小鼠中的作用.方法 10只雄性C57BL/KsJ-db/db小鼠为糖尿病模型小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糖尿病组(1%甲基纤维素灌胃)及蒿甲醚组(1%甲基纤维素+蒿甲醚200 mg/kg灌胃),每组5只.另选5只雄性C57BL/KsJ-db/+小鼠为对照组(1%甲基纤维素灌胃),干预2周.每3天测定一次小鼠的摄食量、体重、空腹血糖.通过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IPGTT)和胰岛素耐量试验(IPITT)及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估小鼠对葡萄糖的耐受力以及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通过ELISA法测定血清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A-IR)评价小鼠的胰岛素抵抗水平.HE染色法观察小鼠胰腺和肝脏的形态.结果 与糖尿病组比较,蒿甲醚组14天平均摄食量、空腹血糖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蒿甲醚组的体重增长率明显降低(P<0.05).与本组干预前比较,蒿甲醚组干预后IPGTT及IPITT的AUC明显降低(P<0.05).糖尿病组的HOMA-IR较对照组升高,同时蒿甲醚组的HOMA-IR低于糖尿病组(P<0.05).胰腺和肝脏HE染色结果显示蒿甲醚改善了db/db小鼠的胰岛空泡变性及肝脂肪变性.结论 蒿甲醚明显改善了db/db小鼠的血糖稳态和胰岛素抵抗,并有预防肥胖,减轻脂肪肝的作用.

  •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在活体内对鸟疟原虫生长抑制的研究

    作者:伍治平;高诚伟;陈艳;朱启顺;吴永贵

    为了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在活体内对疟原虫的抑制,实验选取了感染虎纹伯劳Lanius tigrinus的伯劳疟原虫Plasmodium (Novyella) lanius作为研究对象.实验把通过血转种成功的50只带虫金丝鸟Serinus canaria分成5个组,每组10只进行实验.每组以不同剂量的EGCG进行灌喂实验,设蒿甲醚和生理盐水的阳性和空白对照,并用常规涂片法和PCR法进行抑制效果的检测.实验结果显示在不同剂量下,EGCG在体内对疟原虫生长的抑制率分别是66.7%、90%、90%.不同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 <0.001),证实儿茶素在体内对鸟类疟原虫有抑制作用.

  • 青蒿琥酯敏感与抗性株恶性疟原虫对本芴醇、蒿甲醚、双氢青蒿素的体外敏感性

    作者:杨恒林;高白荷;黄开国

    为了解抗青蒿琥酯恶性疟原虫对本芴醇、蒿甲醚、双氢青蒿素是否存在交叉抗性,本芴醇与青蒿琥酯伍用是否有增效作用,运用Rieckmann体外微量法测定.结果上述3种药物对青蒿琥酯敏感株恶性疟原虫的ID50分别为72.3、14.6及13.4 nmol/L;对抗性株的ID50依次为66.8、80.5及72.6 nmol/L.蒿甲醚、双氢青蒿琥酯对抗性株的ID50分别较敏感株高出4.5及4.4倍,本芴醇对敏感株的ID50与抗性株相似.在本芴醇与青蒿琥酯伍用中,两者对抗性株的ID50分别为44.8及39.6 nmol/L,为单用组的1/1.54(44.7/66.8)和1/2.2(39.6/85.1).结果提示抗青蒿琥酯恶性疟原虫对本芴醇无交叉抗性,青蒿琥酯与本芴醇伍用在体外测定中具有一定增效作用;抗青蒿琥酯恶性疟原虫对蒿甲醚、双氢青蒿素有明显的交叉抗性.

  • 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和蒿甲醚连续给药及伍用治疗小鼠血吸虫 效果观察

    作者:李洪军;汪伟;曲国立;戴建荣;陶永辉;李幼子;邢云天;魏剑英;梁幼生

    目的 观察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和蒿甲醚连续给药或伍用治疗小鼠血吸虫病的效果,为日本血吸虫病病原学治疗提供药物配伍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腹部贴片感染法,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0±1条,分别于感染后6~8 d(童虫期)和34~36 d(成虫期),以300 mg/kg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和蒿甲醚连续给药及3种药物等剂量配伍给药,在感染后50 d解剖小鼠,收集成虫,计算减虫率和减雌率.结果 在感染后6~8 d,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蒿甲醚连续3d单独给药和3种药物等剂量配伍给药,小鼠减虫率为79.5%~86.0%;减雌率为79.4%~8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感染后34~36 d给药,减虫率为73.8%~75.8%,减雌率为88.7%~9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和蒿甲醚连续给药及伍用治疗小鼠血吸虫病效果无显著差异.

  • 蒿甲醚治疗重症疟疾的Meta分析

    作者:单琳琳;尚晓鹏;宋世震;梅勇;卢星星;曾周;刘艳茹;万力

    目的 系统评价肌注蒿甲醚与其他药物比较治疗重症疟疾的优越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Elsevier SDOL、Springer LINK online Journals、Embase、EBSCO ASP、VIP、CNKI和万方数据库,收集肌注蒿甲醚治疗重症疟疾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的RCT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提取有效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 5.1.7软件.结果 共纳入19篇文献的21个RCT,根据Cochrane系统推荐的RCT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方法学质量评分,结果均在3分及以上.其中14个RCT比较了蒿甲醚与奎宁的疗效,结果显示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82,95 %oCI(0.67,0.99),P<0.05].肌注蒿甲醚疗效优于胃肠外使用奎宁.4个RCT比较了蒿甲醚与青蒿琥酯的疗效,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注蒿甲醚与青蒿素栓剂、肌注氯喹比较,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注蒿甲醚疗效较肌注蒿甲醚加静注奎尼酸差.结论 肌注蒿甲醚治疗疟疾的效果较奎宁好,但较蒿甲醚加奎尼酸联合疗法差;与氯喹、青蒿素比较,病死率无差异.

  • 蒿甲醚和伯氨喹治疗多国维和部队疟疾病人82例临床分析

    作者:凌磊;王东亮;刘碧坚;胡高频

    疟疾是一种世界性流行传染病,据统计每年约有100~300万人死于该病,以非洲地区据多[1].作为中国政府派出的首支维和医疗分队共43人,于2003年4月~2003年12月参加了联合国在非洲刚果(金)的维和行动,主要为数千人的多国维和部队提供医疗保障.期间采用国产抗疟药蒿甲醚治疗了82例疟疾,其中25例重症疟疾加用磷酸伯氨喹治疗,疗效显著.结果报告如下.

  • 蒿甲醚联合法治疗输入性恶性疟效果观察

    作者:魏冬冬;孟庆东;肖婷

    目的 探讨蒿甲醚青蒿哌喹片联合治疗输入性恶性疟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 选取本所医院2014-2017年收治的输入性恶性疟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蒿甲醚静脉注射联合青蒿哌喹片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青蒿琥酯注射液肌注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 结果 观察组药物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药物有效率为9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组分别为(1.10±0.12)d和(7.28±0.12)d,对照组分别为(1.54±0.10)d和(7.84±0.2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为148.56±5.23,对照组为123.02±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蒿甲醚静脉注射联合青蒿哌喹片口服治疗恶性疟效果良好,临床并发症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抗蒿甲醚恶性疟2例

    作者:苏林光;王英;贾杰

      青蒿素类抗疟药已作为治疗恶性疟的首选药,至今尚少有抗蒿甲醚的恶性疟临床报道,我院于1998年6月至1999年6月发现2例抗蒿甲醚的恶性疟,现报道如下。  例1,男,36岁,农民,海南人,住院号240608。因间歇性畏寒、寒战、发热4 d于1998年6月18日入院。患者于4 d前出现畏寒、寒战、发热,体温高达40℃。查体无特殊。厚血片找到恶性疟环状体和滋养体。遂给予蒿甲醚肌注治疗,总量为720 mg,患者仍有畏寒、寒战、发热,血中仍找到恶性疟环状体,改用喹哌、环丙沙星、赛庚啶治疗后治愈出院。  例2,男,42岁,农民,海南人,住院号311766。因发热、头痛7 d,眼黄4 d于1999年6月30日入院。患者于7 d前出现畏寒、发热、头痛,每天间歇性发作,体温高达41℃,4 d前出现皮肤黄、眼黄、恶心、呕吐。查体:T38℃,P86次/ min,R24次/min,BP16/10 kPa。神志清,皮肤、巩膜重度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肝肋下1 cm,质中、有压痛、表面光滑,脾肋下未触及。尿常规示黄清, PRO+,BLD,URO,RBC 1~5个/HP,血常规WBC 8.12×109/L,N 0.67, L 0.14,M 0.13,E 0.05,B 0.01,RBC 3.04×1012/L,Hb 82.2 g/L,血中找到恶性疟环状体,诊为恶性疟合并黑尿热。经用蒿甲醚治疗6 d,总量1 120 mg,仍发热,血中找到恶性疟环状体,改用磷酸萘酚喹、环丙沙星、赛庚啶治疗,体温正常,血中疟原虫消失,结合输血、补碱、地塞米松、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治疗,治愈出院。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有很强的抗疟作用,随着临床广泛应用其敏感性有所下降,乃至出现耐药虫株,值得重视。

  • 蒿甲醚治疗间日疟致过敏反应1例报告

    作者:张宗富

    青蒿素类抗疟药在治疗疟疾的临床应用中安全可靠,一般无不良作用.但笔者在2002年11月用蒿甲醚抗疟治疗中出现过敏反应1例,报告如下.

  • 输入性恶性疟1例报道

    作者:王兰珍;高子庆

    自1989年濮阳市基本消灭疟疾以后,于2000年7月发生首例输入性恶性疟,现将病例调查报道如下.1发病过程患者,男,38岁,濮阳中原油田测井公司干部.该患者于2000年7月9日从苏丹回国,7月14日去海南省旅游,当日到达后出现发冷、发热、头痛、出汗、驰张热型,在当地按感冒治疗,效果不佳.7月16日高热达40C,遂到海南一部队医院就诊,疑为疟疾,血检疟原虫阴性,但仍按疟疾给予蒿甲醚治疗,于7月18日热退,蒿甲醚停用.7月19日重出现高热,于当日乘飞机返回刎

  • 双氢青蒿素与甲氟喹联用治疗恶性疟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文琦;杨伟;Micha ST

      双氢青蒿素作为青蒿素的又一衍生物,继青蒿琥酯、蒿甲醚应用于临床后,对各种类型疟疾的治疗都显示了良好的疗效。国外学者报道[1],青蒿琥酯或蒿甲醚与甲氟喹联用具有协同抗疟作用,并可有效地控制复燃。作者在援助赤道几内亚的医疗工作中,以双氢青蒿素片联用甲氟喹,治疗51例恶性疟患者,亦取得满意的疗效。对象与方法1 一般资料  51例恶性疟患者均系1998年8月~1999年2月赤道几内亚巴塔地区医院的住院患者,其中赤几人35例,西班牙人7例,俄罗斯人4例,中国人3例,黎巴嫩人2例。男29例,女22例,年龄5~42岁,平均25岁。全部患者均有疟疾发作的症状与体征,并经末梢血涂片检查找到恶性疟原虫大小环状体或裂殖体而确诊。无肝、肾病疾患史,此次治疗前未接受过其他抗疟药治疗(引用该院病例,已事先征得其同意)。

  • 双氢青蒿素栓分别与复方甲氟喹和甲氟喹伍用治疗恶性疟的临床观察

    作者:舒文谊;车立刚;岩嫩;余林芳;李波;温江涛;岩温龙

    在现有治疗恶性疟的有效药物中,以青蒿素衍生物(蒿甲醚、青蒿琥酯、双氢蒿素)显效为快速,副反应少,但疗程偏长.甲氢喹或复方甲氢喹疗效短,清除原虫无性体较彻底,有效剂量时显效慢,副反应较重.设想两药伍用,发挥各自优势,能否减少剂量,缩短疗程,减少副反应,提高显效速度和28 d痊愈率.故选用双氢青蒿素栓,分别与复方甲氟喹和甲氟喹伍用.经临床观察,结果达到预期效果.

195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