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翻白草水提取物对自发2型糖尿病db/db小鼠降糖作用的研究

    作者:严哲琳;孙文;杨美娟;刘铜华

    目的 观察翻白草水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db/db小鼠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及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影响.方法 采用公认的自发2型糖尿病模型db/db小鼠,随机分为4组:翻白草高剂量组(400 mg·kg-1·bw-1)、翻白草低剂量组(200 mg·kg-1·bw-1)、吡格列酮组(4.05 mg·kg-1·bw-1)及模型组,每组6只.另取db/m小鼠6只为正常组.比较各药物干预4周后对小鼠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以及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影响.结果 翻白草提取物和吡格列酮组均可显著降低小鼠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水平,增加胰岛素敏感指数(P<0.05).结论 翻白草对自发2型糖尿病db/db 小鼠的空腹血糖及血清胰岛素水平有一定调节作用.

  • 交泰丸不同配比组方降糖作用及相关机制探讨

    作者:袁琳;李慧姣;胡娜;汤鹏;林敏;钟霄毓;陆雄

    目的:研究交泰丸中黄连、肉桂不同配伍比例(10∶1,10∶3,10∶6)对db/db小鼠的降糖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12周龄db/db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黄连-肉桂10∶1组,10∶3组,10∶6组(相当于生药8.4,10,12.3 g·kg-1),阳性药物组(二甲双胍,0.25 g·kg-1),模型组,同月龄db/m小鼠作为正常.正常组和模型组以生理盐水灌胃,阳性药物组以二甲双胍混悬液灌胃,不同配伍比例交泰丸以相应中药水煎剂灌胃,每天1次.5周后,观察小鼠饮水量、进食量、体重的变化,检测空腹血糖(FBG),并进行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实验(IPGTT)和胰岛素耐量实验(IPITT);胰岛素免疫组化染色以及电子显微镜观察胰岛β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变化;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肝脏、腹部脂肪与肌肉组织中的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与磷酸化AMPK(p-AMPK)的表达,以及脂肪和肌肉组织中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小鼠体重、饮水量、进食量增加(P<0.01),FBG显著升高(P<0.01),糖耐量与胰岛素耐量各时间点血糖显著升高(P<0.01),胰岛Jβ细胞数量及细胞内分泌颗粒数量减少,肝脏、脂肪和肌肉组织中p-AMPK表达降低(P<0.05),脂肪和肌肉组织中GLUT4表达降低(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交泰丸3个不同配比组FBG均明显降低(P<0.05),IPGTT和IPITT明显改善,胰岛β细胞数量和分泌颗粒较模型组明显增多,其中以黄连-肉桂10∶1组方的作用为明显;交泰丸10∶1组能明显增加肝脏、脂肪和肌肉中的p-AMPK水平(P<0.05),增加脂肪和肌肉组织中GLUT4的表达(P<0.01,P<0.05).结论:黄连-肉桂10∶1,10∶3,10∶6不同配比的交泰丸对db/db小鼠均具有一定降血糖作用,但以10∶1比例效果好,其作用机制与激活AMPK,增加GLUT4的表达有关.

  • 复方石斛合剂单次给药对db/db小鼠胰岛素信号的影响

    作者:张捷平;陈雪花;余文珍;黄世铮;施红

    目的:探讨复方石斛合剂单次给药对db/db小鼠胰岛素信号的影响,并探讨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0只14~16周龄雄性db/db小鼠,按空腹血糖及体重随机分成模型组、中药1方组、中药2方组;另10只db/m小鼠为正常组.以复方石斛合剂1方与2方单次给药后,从整体水平观察葡萄糖耐量(OGTT)的变化;单次给药30 min与60 min后,从细胞水平观察肝细胞6-磷酸果糖激酶-1(PFK)与丙酮酸脱氢酶(PDH)活性,胰岛素受体(InsR)与Akt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db/db小鼠OGTT 0,30,60,120 min的血糖水平显著升高,肝细胞PFK与PDH活性显著降低,30 min与60 min InsR与Akt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石斛合剂1方和2方单次给药均能明显降低db/db小鼠OGTT 60,120 min的血糖水平(P<0.05,P<0.01),改善葡萄糖耐量;石斛合剂1方和2方单次给药均增加肝细胞PFK与PDH活性,促进InsR Tyr1150/1151与Akt Thr308和Ser473磷酸化水平,呈现药物时间依赖效应(P <0.05,P<0.01).结论:复方石斛合剂1方,2方分别单次给药都能提高db/db小鼠的葡萄糖耐量,增加肝细胞PFK和PDH酶活性,其机制可能与增加InsR Tyr150/1151与Akt Thr308和Ser473磷酸化,改善胰岛素信号的快速转导有关.

  • 石斛合剂对糖尿病肾病小鼠TNF-α及IL-6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勇;张捷平;余文珍;林心君;林晓晖;施红

    目的:观察石斛合剂对db/db糖尿病小鼠肾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11 ~12周龄雄性db/db小鼠,按空腹血糖及体质量随机分成模型组、格列吡嗪治疗组、石斛合剂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db/m小鼠为正常组.连续灌胃给药8周.检测小鼠体质量及24 h尿蛋白定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改变;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小鼠血清及肾组织TNF-α,IL-6的含量;分别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olt)检测肾组织中TNF-α,IL-6蛋白的表达.结果:石斛合剂能明显降低db/db小鼠的体质量(P<0.05,P<0.01)及24 h尿蛋白定量(P <0.05,P<0.01).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肾小球体积增大,系膜基质增多,系膜区增宽,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肾小球基底膜变薄,系膜细胞增生情况减轻,细胞外基质减少,肾小管结构基本恢复正常.免疫组织化学,ELISA和Western bolt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TNF-α,IL-6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TNF-α,IL-6的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P<0.01),但仍高于正常组.结论:石斛合剂可能通过下调TNF-α及IL-6的表达减轻肾组织内的炎症反应,改善db/db小鼠的肾脏损害,从而延缓DN的进展.

  • 蒿甲醚在db/db小鼠中抗糖尿病及抗肥胖的作用

    作者:姜宏卫;辛亚凯;郭宇;付留俊;刘婕;李利平;马瑜瑾;彭慧芳;范梦琳;符玮;白金磊;陈香美

    目的 探索蒿甲醚在2型糖尿病模型db/db小鼠中的作用.方法 10只雄性C57BL/KsJ-db/db小鼠为糖尿病模型小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糖尿病组(1%甲基纤维素灌胃)及蒿甲醚组(1%甲基纤维素+蒿甲醚200 mg/kg灌胃),每组5只.另选5只雄性C57BL/KsJ-db/+小鼠为对照组(1%甲基纤维素灌胃),干预2周.每3天测定一次小鼠的摄食量、体重、空腹血糖.通过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IPGTT)和胰岛素耐量试验(IPITT)及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估小鼠对葡萄糖的耐受力以及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通过ELISA法测定血清胰岛素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A-IR)评价小鼠的胰岛素抵抗水平.HE染色法观察小鼠胰腺和肝脏的形态.结果 与糖尿病组比较,蒿甲醚组14天平均摄食量、空腹血糖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蒿甲醚组的体重增长率明显降低(P<0.05).与本组干预前比较,蒿甲醚组干预后IPGTT及IPITT的AUC明显降低(P<0.05).糖尿病组的HOMA-IR较对照组升高,同时蒿甲醚组的HOMA-IR低于糖尿病组(P<0.05).胰腺和肝脏HE染色结果显示蒿甲醚改善了db/db小鼠的胰岛空泡变性及肝脂肪变性.结论 蒿甲醚明显改善了db/db小鼠的血糖稳态和胰岛素抵抗,并有预防肥胖,减轻脂肪肝的作用.

  • 益气活血通络方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保护db/db小鼠坐骨神经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江爱娟;申国明;蔡标;王靓;姚永传;王浩

    目的 从NF-κB介导的信号通路角度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方对糖尿病坐骨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将7周龄db/db小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硫辛酸组(0.078g/kg)和益气活血通络方高、中、低剂量组(6.4、3.2、1.6g/kg),另设db/m正常组,每组8只.适应性饲养1周后,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8周,并监测小鼠空腹血糖(FBG)变化.末次给药结束后,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足底热敏反应时间;取坐骨神经,观察超微组织结构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p65、IKKβ、IκB-α、IL-1β、IL-6、TNF-α蛋白表达.结果 正常组小鼠坐骨神经组织结构正常,模型组小鼠坐骨神经损伤明显,髓鞘板层分离、排列紊乱,益气活血通络方各组和硫辛酸组小鼠坐骨神经组织结构损伤明显减轻.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FBG升高,MNCV减慢,足底热敏反应时间延长,坐骨神经组织NF-κBp65、IKKβ、IκB-α、IL-1β、IL-6、TNF-α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通络方各组和硫辛酸组小鼠FBG降低,MNCV增快,足底热敏反应时间缩短,坐骨神经组织NF-κBp65、IKKβ、IκB-α、IL-1β、IL-6、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1,P<0.05).益气活血通络方降低FBG,增快MNCV,缩短足底热敏反应时间,下降坐骨神经组织NF-κBp65、IKKβ、IκB-α、IL-1β蛋白表达水平的作用效应与用药剂量具有相关性(r值分别为0.477、0.567、0.695、0.868、0.998、0.999、0.967;P<0.01,P<0.05).结论 益气活血通络方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减少炎性细胞因子的生成,减轻db/db小鼠坐骨神经的损伤.

  • 牛磺熊去氧胆酸减轻2型糖尿病小鼠肝细胞凋亡

    作者:张换;王志鹏;窦娜;吴静;李兰;门秀丽

    目的 观察牛磺熊去氧胆酸(TUDCA)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小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db/db和db/m(lean)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TUDCA处理组.TUDCA处理组每天灌胃给予500 mg/kg TUDCA,连续治疗2周.检测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检测肝脏组织丙二醛(MDA)、活性氧(ROS)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用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脂质沉积;用TUNEL检测肝细胞凋亡;用real-time 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C-JUN和XBP-1的转录和表达水平;用光镜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与lean对照组相比,db/db对照组空腹血糖、转氨酶、MDA和ROS活性升高;胰岛素和SOD活性降低(P<0.05);C-JUN和XBP-1表达上调;肝细胞脂滴和凋亡细胞明显增多.与db/db对照组相比,db/db TUDCA处理组空腹血糖、转氨酶、MDA和ROS活性降低;胰岛素和SOD活性升高(P<0.05);C-JUN和XBP-1表达下调;肝细胞脂滴和凋亡细胞明显减少.结论 TUDCA可通过抑制肝细胞凋亡减轻2型糖尿病小鼠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下调C-JUN与XBP-1基因表达有关.

  • 腹腔注射分泌胰升血糖素样肽-1重组腺伴随病毒对db/db小鼠高血糖的影响

    作者:娄明武;梁冰;张明东

    目的 观察腹腔注射分泌表达胰升血糖素样肽-1(GLP-1)的重组腺伴随病毒对db/db小鼠高血糖的纠正作用. 方法 将12只8周龄db/db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测量体重、血糖.实验组腹腔注射分泌表达GLP-1的重组腺伴随病毒,对照组腹腔注射对照病毒.给药后分别于第2、4、6、8、10、12周测量体重,并检测血糖水平. 结果 随观察时间的延长,对照组体重、血糖呈上升趋势,实验组则下降.实验组2周时,体重(38.3±4.4)g,血糖(18.2±3.0)mmol/L,与对照组[(44.2±4.7)g、(22.6±4.5)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12周时实验组体重和血糖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通过腹腔注射分泌表达GLP-1的重组腺伴随病毒方式,可纠正db/db小鼠高血糖.

  • SPARC在db/db小鼠肌肉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观察

    作者:杨筱瑶;宋海燕;李婷婷;王爽

    目的 观察db/db(C57BL/KsJ)小鼠肌肉组织中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PARC)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 方法 选择12周龄的db/db小鼠(db/db组)及与其同窝野生对照型小鼠(NC组)各6只.分别取小腿肌肉组织,RT-PCR方法检测肌肉组织中SPARC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测定SPARC目的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法对肌肉组织进行染色. 结果 SPARC的mRNA及蛋白质在db/db组肌肉组织的表达明显强于NC组(P<0.05). 结论 SPARC在db/db小鼠肌肉组织中呈现高表达,可能与IR及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联.

  • 螺内酯对db/db糖尿病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陆晓兰;杨慧;刘文娟;王蒙;杨叶萍;严琳玲;谢丽娜;王熠;鹿斌;胡吉;李益明;胡仁明;张朝云

    目的:利用db/db 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验证螺内酯的肾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16只db/db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螺内酯干预组(DM-SPR组,n=8)和糖尿病对照组(DM组, n=8),同窝出生的db/m小鼠(NC组,n=10)作为正常对照组。小鼠6周龄时,DM-SPR组予20 mg/(kg· d)螺内酯干预,DM组和NC组予生理盐水干预,期间监测小鼠的血糖、血压、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干预12周后处死小鼠,留取肾脏组织。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肾脏超微结构。应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炎症相关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白细胞介素(IL)-1β、CD68和纤维化指标胶原Ⅳ、纤连蛋白、转化生长因子(TGF)-β1。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q检验进行组间数据比较。结果18周龄时,DM组和DM-SPR组小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高于NC组(血糖:q=-12.09、-14.49,HbA1c:q=-8.86、-11.90,均P<0.01),而DM组和DM-SPR组小鼠血糖及HbA1c无显著差异(q=-2.17、-2.09,均P>0.05)。三组小鼠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05、2.75,均P>0.05)。三组尿白蛋白肌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2,P<0.05),而DM组显著高于NC组(q=-5.79,P<0.01),DM-SPR组显著低于DM组(q=4.03,P<0.05)。与NC组小鼠相比,电镜下DM组小鼠肾脏内皮细胞窗孔显著减少,基底膜增厚,足突广泛融合,而DM-SPR组有效上述情况明显改善。RT-PCR显示3组CD68、MCP-1、IL-1β和TGF-β1、胶原Ⅳ、纤连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38~9.85,均P<0.05);与NC组比较,DM组以上因子表达均显著升高(q=-6.18~-3.53,均P<0.05),而DM-SPR组以上因子的表达较DM组均显著降低(q=0.23~4.64,均P<0.05)。结论螺内酯对2型糖尿病小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不依赖于降糖和降血压,可能与其拮抗炎症因子、抗纤维化有关。

  • 胰激肽原酶对2型糖尿病小鼠肾小管病变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作者:严琳玲;刘文娟;陆晓兰;杨慧;王蒙;谢丽娜;杨叶萍;王熠;鹿斌

    目的 探讨胰激肽原酶(PKK)对2型糖尿病(DM)肾病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方法 将20只4周龄体重22~28 g的健康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2组,PKK干预组(n=10,PKK腹腔注射60U·kg-1·d-1)和DM组(n=10,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g).以同窝出生的db/m小鼠为正常对照组(n=8,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g).每周检测小鼠的血糖和体重,每月监测小鼠收缩压与舒张压.干预16周后处死小鼠,留取肾脏组织标本.光镜观察各组小鼠肾小管病理学变化,电镜观察肾小管超微结构的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脏组织中上皮型-钙黏附蛋白的表达水平,实时PCR方法检测小鼠肾脏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纤维连接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多组资料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1)干预16周后,DM组和PKK干预组小鼠血糖、体重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小鼠,肾重/体重指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DM、PKK组血糖分别为(5.4±0.6)、(27.4±4.6)、(26.9±3.0) mmol/L,F=86.35,P<0.01;体重分别为(24.3±3.1)、(42.6±4.8)、(41.5±2.6)g,F=38.82,P<0.01;肾重/体重指数分别为12.52±2.53、9.01±1.25、9.83±1.18,F=7.27,P<0.01].DM与PKK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之间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电镜提示PKK组DM小鼠肾脏近端与远端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肿胀的情况、线粒体数目、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的脂代谢障碍均较DM组改善.(3)免疫组化分析提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M组E钙黏附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KK干预组显著升高,分别为18.8±1.8、15.8±1.9、19.7±2.9 (F=9.70,P<0.01).3组IL-1β的表达分别为2.30±1.22、4.14±3.40、0.92±0.59(F=11.86,P<0.01);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分别为1.67±0.53、8.45±2.02、2.04±0.79 (F=52.66,P<0.01). 结论 胰激肽原酶对2型糖尿病小鼠的肾小管具有保护作用,且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抗纤维化、减少肾小管上皮向间充质细胞转化有关.

  • 二甲双胍改善db/db小鼠胰岛素抵抗新机制—抑制PPARγ273位磷酸化

    作者:王巍嵩;徐智宇;赵国伟;张桂娜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db/db小鼠脂肪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和273位Ser磷酸化的影响,探讨其胰岛素增敏机制.方法 8周龄雄性db/db小鼠,依据空腹血糖并结合体质量情况平均分成模型对照组和二甲双胍低、高剂量组(250、500 mg ·kg-1).二甲双胍每日灌胃给药1次,共2周.监测给药期间小鼠体质量,实验末采血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免疫印迹法检测白色和棕色脂肪组织PPARγ蛋白表达及273位磷酸化.结果 二甲双胍剂量依赖性的显著降低db/db小鼠血糖、血脂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改善高胰岛素血症.免疫印迹法结果表明,低、高剂量二甲双胍均可显著地抑制白色和棕色脂肪组织PPAR-γ蛋白273位磷酸化.结论 二甲双胍可以降低db/db小鼠血糖,改善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与其对脂肪组织PPARγ 273位Ser磷酸化的抑制作用密切相关.

  • 鼠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的长效降糖效果

    作者:赵景壮;孙国鹏;叶贤龙;李晋南;任桂萍;王文飞;刘铭瑶;李德山

    胰岛素是糖尿病患者常用的降糖药物,但胰岛素药效短,即使长效胰岛素也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1是近期发现的一种不依赖于胰岛素但具有降糖作用的潜力型药物.通过检测mFGF-21治疗后2型糖尿病db/db小鼠血糖和糖基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研究其对2型糖尿病动物是否有长期、稳定的降糖效果.一天一次治疗模型动物结果表明,mFGF-21可以有效地将模型动物血糖调控在正常水平,维持至少24 h,并且随着mFGF-21剂量的增加对血糖的调控机制更加快速、持久.两天注射一次mFGF-21,虽然模型动物血糖下降缓慢,但是长期治疗后仍能降至正常水平,在停止给药后24 h之内其血糖仍能稳定维持在正常水平;其糖基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胰岛素阳性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结果提示,FGF-21有望成为能够替代胰岛素的长效的降糖药物.

  • 红芪多糖对糖尿病心肌病db/db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王栋;金智生;何流;张花治;王东旭;和彩玲;楚惠媛

    目的 研究红芪多糖(HPS)对糖尿病心肌病(DCM) db/db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随机数表法将db/db小鼠分为5组:高、中、低3个剂量实验组、对照组和模型组.正常组为12只同周龄同背景db/m小鼠.高、中、低3个剂量实验组分别给予HPS 200,100,50 mg·kg-1·d-1混悬液灌胃;对照组给予670 μg·mL-1罗格列酮混悬液4 mg·kg-1灌胃;模型组给予同等剂量0.9% NaCl 0.2 mL·d-1灌胃;正常组不干预.连续干预8周.于给药前及给药后第2,4,6,8周末,以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Bax、Bcl-2以及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经HPS干预8周后,对照组、模型组和高、中2个剂量实验组的Bax蛋白水平分别为0.61±0.04,1.04 ±0.02,0.56±0.16,0.75±0.11;这4组的Bcl-2蛋白水平分别为0.87 ±0.03,0.40±0.07,1.04±0.06,0.72±0.05;这4组的Caspase-3蛋白水平分别为0.44±0.05,0.78±0.11,0.28±0.05,0.63±0.12,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高、中2个剂量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HPS可以增加糖尿病心肌病db/db小鼠心肌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而降低Bax与Caspase-3的蛋白表达.

  • 红芪多糖减缓糖尿病肾病小鼠病程进展的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祁雪艳;金智生;关雁;魏玉娇;朱真灵

    目的:探讨红芪多糖( HPS)对糖尿病肾病db/db小鼠肾的保护机制。方法将50只5周龄的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5组:高中低3个剂量实验组,替米沙坦对照组,模型组,正常组(10只同周龄的db/m小鼠)。于6周龄时,灌胃给药,连续8周,分别给予200,100,50 mg· kg-1 HPS、替米沙坦5 mg· kg-1和等体积0.9%NaCl。第8周末,收集小鼠24 h尿,检测24 h尿蛋白排泄量后,处死小鼠,眼球取血,分离血清并测定相关指标。结果给药8周后,血肌酐( Scr )和24 h蛋白尿排泄量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 P<0.05,P<0.01);血糖、血尿素氮(BUN)、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蛋白表达、P38MAPK mRNA表达及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 mRNA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只有高、中2个剂量H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红芪多糖可能通过抑制db/db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上P38MAPK和MMPs蛋白及mRNA 的表达,从而减缓糖尿病肾病的病程进展。

  • 红芪多糖对糖尿病心肌病db/db小鼠心肌损伤的改善作用

    作者:和彩玲;金智生;张花治;王东旭;南向萍;石桂珍

    目的 研究红芪多糖(HPS)对糖尿病心肌病(DC)dh/db小鼠心肌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值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在心肌组织表达的影响.方法 根据体重大小将6周龄的雄性db/db小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0.9% NaC1 0.2 mL·d-1)、对照组(罗格列酮,4mg· kg-1·d-1)、大中小3个剂量(HPS 200,100,50 mg·kg-1·d-1)实验组;正常组(0.9% NaC10.2 mL·d-1)为同周龄同背景非转基因db/m小鼠12只.连续灌胃8周.于给药前及给药后第2,4,6,8周末,检测小鼠血糖浓度;第8周末处死小鼠,心脏取血并分离血清.用生化法检测血脂及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还原型谷胱甘肽(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PPAR-γ及GluT-4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给药8周后,与模型组的血糖为(23.17 ±2.55) mmol·L-1、三酰甘油(TG)为(5.78 ±0.50)mmol·L-1、总胆固醇(TC)为(5.93±0.60) mmol·L-1比较,高、中2个剂量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糖分别为(16.49±3.64),(17.80±4.40),(16.76±3.25),mmol·L-1;这3组的TG分别为(1.59±0.43),(4.02±0.54),(1.12 ±0.32)mmol·L-1;这3组的TC分别为(2.77±0.40),(4.65±0.58),(4.85±0.48)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的SOD为(140.70±1.04)mg·mL-1、GSH-PX为(110.91±0.82)U·mg-1、MDA为(7.20±0.49) nmol·mg-1比较,这3组的SOD分别为(145.81±0.99),(142.21 ±1.09),(145.70±1.10)mg·mL-1,活性显著增强;这3组的GSH-PX分别为(114.94±0.78),(112.10±0.86),(114.84±0.86)U·mg-1,活性显著增强;这3组的MDA分别为(5.82±0.52),(6.62±0.67),(5.80±0.52)nmol·mg-1,含量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的PPAR-γmRNA和PPAR-γ蛋白表达分别为0.34±0.11,0.75±0.12、GLuT4 mRNA和GLuT4蛋白表达分别为0.26±0.01,0.42±0.02比较,3个剂量实验组和对照组的PPAR-γmRNA和PPAR-γ蛋白表达分别为0.76±0.06,0.56±0.08,0.45±0.08,0.79±0.10;1.78±0.08,1.44±0.07,1.07±0.05,1.63±0.02.这4组的GLuT4 mRNA和GLuT4蛋白表达分别为0.68±0.05,0.48±0.03,0.49±0.03,0.93±0.05;0.61±0.01,0.45±0.02,0.42±0.01,0.59±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尤以高剂量组为显著.结论 HPS可降低db/db小鼠的血糖、血脂,同时上调PPAR-γ及GluT-4的表达,从而改善模型鼠糖、脂代谢紊乱,减缓糖尿病心肌病的病程进展.

  • 白木香叶95%乙醇提取物在db/db糖尿病小鼠上的降糖作用

    作者:姜珊;姜勇;管又飞;屠鹏飞;汪科元;陈金明

    白木香叶为中国广东省治疗糖尿病的民间药物,关于其降糖作用和机制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白木香叶95%乙醇提取物(AE),灌胃给药于db/db2型糖尿病小鼠,4周之后发现AE高剂量组(600 mg/kg)具有降低db/db小鼠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改善糖耐量的作用.作用机制研究表明,AE可能是通过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起到了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的作用,并且AE未表现出引起动物体重增加的副作用,可能成为噻唑烷二酮之外的治疗肥胖相关糖尿病药物的新选择.

  • 头花蓼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自发模型db/db小鼠的降糖机制研究

    作者:刘伯宇;童南森;李雅雅;黄绳武

    目的 探讨头花蓼对2型糖尿病肥胖模型db/db小鼠的糖尿病相关指标影响.方法 将db/db小鼠分为模型组、头花蓼低剂量组(5 g·kg-1)、头花蓼中剂量组(10 g·kg-1)、头花蓼高剂量组(20 g·kg-1)、罗格列酮阳性药组,以db/m小鼠为正常对照,给药4周,每周测定各组体重、血糖.第4周对糖耐量及血清中胰岛素(INS)、白细胞介素(IL)-6等指标进行测量,检测肝脏、骨骼肌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取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同时采用Q-PCR检测肝脏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葡萄糖转运体(GLUT)4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头花蓼提取物可改善db/db小鼠的体重、血糖值、糖耐量;降低血清中INS含量、IL-6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降低丙二醛(MDA)含量;降低肝脏和骨骼肌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HE染色表明头花蓼可减少小鼠肝脏空泡数量,使形态更完整,排列有序,同时上调肝脏中AMPK、GLUT4基因表达.结论 头花蓼可改善db/db小鼠的胰岛抵抗状态,缓解机体的炎症反应,提高抗氧化能,减少肝脏空泡数量,缓解组织中脂质代谢紊乱,同时通过上调肝脏中AMPK、GLUT4基因表达以促进肝脏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

  • 中药单体对db/db小鼠糖尿病肾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菡雪;蒋志鹏;陈雪品;张滢;郝世楠;韩淑英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多重调控机制共同参与作用,本文综述了中药单体中的有效成分在抑制相关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和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调控细胞转导通路方面,对糖尿病并发的肾脏损伤起到的保护作用,进而延缓肾病发展进程。

  • 红芪多糖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b/db小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作者:金智生;魏玉娇;林海龙;张花治

    目的 通过研究红芪多糖(HPS)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db/db小鼠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探讨HPS对早期DN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6周龄雄性小鼠60只,其中db/db小鼠50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HPS高、中、低剂量组(200、100、50 mg/kg HPS溶液灌胃)、替米沙坦组(5 mg/kg替米沙坦溶液灌胃)、模型组(等体积蒸馏水灌胃),每组10只;db/m小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连续灌胃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每2周检测血糖浓度,第4周末及第8周末收集小鼠24 h尿液,ELISA法检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框后静脉取血,血清用于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处死小鼠,剥离肾脏,左肾皮质用于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学变化;右肾皮质用于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肾组织TGF-β1及CT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糖、Scr、BUN 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肾小球肥大,系膜区明显增宽,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TGF-β1及CT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HPS低剂量组外(P>0.05),其余各治疗组小鼠血糖、Scr、BUN和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肾小球肥大,系膜区明显增宽,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情况均有不同程度改善;TGF-β1及CT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HPS中剂量组疗效明显优于替米沙坦组.结论 HPS能够防治db/db小鼠早期DN,其机制可能与HPS抑制TGF-β1及CTGF mRNA在肾脏的表达有关.

93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