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20例心房颤动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

    作者:冯桂兰;马文英;李虹伟

    目的 探讨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心房颤动(房颤)发生与维持中的作用.方法 观察2005年-2007年在我院心脏中心住院的房颤患者120例,分为持续房颤和阵发房颤两组,其中持续房颤又按房颤持续时间分为持续房颤3个月组(38例)、持续房颤3个月以上组(42例)、阵发房颤组40例.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窦性心律失常患者(67例).比较各组房颤患者hs-CRP水平及左房内径与房颤之间的关系.结果 阵发房颤组hs-CRP为(6.10±2.99)mg/L高于对照组的(2.10±0.61)mg/L(P<0.05);持续房颤3个月组hs-CRP为(10.56±3.26)mg/L高于阵发房颤组(P<0.05);持续房颤3个月以上组hs-CRP为(2.18±1.11)mg/L明显低于持续房.颤3个月组(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s-CRP水平在房颠发生早期明显开高,随房颤持续时间延长hs-CRP水平逐渐下降至正常,提示炎症反应在房颤发生与早期维持中起一定作用.

  • 曲美他嗪与厄贝沙坦联用治疗高血压病伴阵发性房颤

    作者:常以芳;熊攀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联合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病伴阵发性房颤的疗效及对左房内径、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入选高血压病伴阵发性房颤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单用胺碘酮组(Ⅰ组)、胺碘酮加厄贝沙坦组(Ⅱ组)、胺碘酮加曲美他嗪组(Ⅲ组)、胺碘酮加厄贝沙坦加曲美他嗪组(Ⅳ组),每组40例,均服药1年.观察4组治疗前后疗效及左房内径、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 4组治疗后,有效率Ⅰ组为46.1%,Ⅱ组为65.0%,Ⅲ组为56.4%,Ⅳ组为74.3%,Ⅱ组、Ⅲ组、Ⅳ组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Ⅱ组与Ⅲ组比较、Ⅳ组与Ⅱ组、Ⅲ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治疗前后比较,Ⅱ组、Ⅳ组左房内径减小,Ⅰ组、Ⅲ组左房内径增大,治疗后Ⅱ组、Ⅲ组、Ⅳ组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组、Ⅳ组与Ⅲ组比较、Ⅳ组与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4组血CRP浓度均比治疗前减低.结论 曲美他嗪联合厄贝沙坦能通过抗炎、抑制左房重构作用预防阵发性房颤复发.

  • 心房颤动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及尿酸与左房内径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郭潮;刘玉琼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房颤)病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6(IL 6)、白细胞介素10(IL 10)和尿酸(UA)水平与左房内径(LAD)的关系,探讨其在不同类型房颤中的变化程度及临床意义。方法入选临床诊断房颤的5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阵发性房颤25例,持续性房颤25例。选择同期住院的50例窦性心律病人为对照组。对所有病人清晨采集血浆 hcy、IL 6和 UA ,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LAD。结果在对照组、阵发性房颤组和持续性房颤组中,Hcy、IL 6、UA、LAD水平依次增高,而IL 10浓度却呈递减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颤病人LAD与Hcy(r=0.573,P<0.001)、IL 6(r=0.747,P<0.001)、UA(r=-0.299,P<0.041)呈正相关,与 IL 10(r=-0.566,P<0.001)呈负相关。结论 Hcy、IL 6、IL 10和 UA浓度与房颤病人 LAD密切相关,参与房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 血清MMP-9TIMP-1浓度及左房内径与心房颤动类型的关系

    作者:董闻平;蒋金金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之一.心房颤动可以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引起血栓栓塞并发症,可使总病死率增加2倍[1].目前对心房颤动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十分局限.

  • 左右心室融合的单心室一例

    作者:袁长亮;孙景巍;黄玉柱;高璐璐;高奎武;周征兵

    患儿,女,5月12d,咳嗽5d。足月顺产,否认窒息抢救史,出生体质量3.8 kg。既往身体健康,剧烈哭闹后口周略发绀。父母体健。入院体检:体温37.2℃,脉搏130次/min ,呼吸56次/min ,体质量6 kg ;神志清楚,呼吸急促;口周发绀;咽红;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性啰音;心率130次/min ,心音有力,可闻及Ⅲ级杂音;腹软,肝脾未及肿大;四肢活动自如,无杵状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脏位于左侧,心尖指向左下。心房位置正常,心室右袢。①左房内径18.1mm,右房内径23.6mm。房间隔见6.2 mm连续中断,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左向右过隔血流。②室间隔中上部见18.9 mm连续中断,仅于心尖部见少许室间隔,左右心室融合成单一心室,内径44.8 mm。CDFI双向分流。③二尖瓣、三尖瓣形态正常,开放不受限,三尖瓣隔瓣及后叶腱索附着于左室侧。CDFI未见明显血流。④主动脉连于单一心室右室侧,主动脉瓣形态正常,开放不受限,CDFI :轻度反流。肺动脉增宽。⑤肺动脉连于右室侧,肺动脉瓣形态正常,开放不受限,CDFI :未见反流。结果提示:①单心室(左右心室融合成单一心室);②右室双出口;③Ⅱ孔型房间隔缺损。入院查血常规:白细胞7.3×109/L ,淋巴细胞0.55,中性粒细胞0.34,红细胞4.39×1012/L ,血小板287×109/L ,红细胞压积0.38,血红蛋白121 g/L。肝肾功能及心肌酶谱无异常。胸部X线片:提示肺部感染;心影明显增大。超声检查:肝脏位于右侧,肝脏略大;脾脏无肿大。诊断:肺炎,先天性心脏病(单心室)。患儿出院随访1周后猝死。

  •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探测风心房颤与左房内径、年龄的关系

    作者:姜伟;刘洪雅

    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209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左房内径大小、患者年龄以及做ECG的结果有无心房纤颤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年龄大于40岁、左房内径大于50毫米的风湿性心脏病,其房颤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因此,我们认为这一结论可以为提高临床治疗风心病房颤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直观的依据.

    关键词: 房颤 年龄 左房内径
  • 胺碘酮治疗房颤78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志强;仇威

    本文选取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应用胺碘酮治疗房颤的78例患者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快速房颤以及单纯性房颤,不包括病窦综合征,共78例,其中,男52例,女26例,年龄42~76岁.病程0~3年,左房内径26~51 mm.阵发性房颤16例,每月发作2~5次,每次持续1 h以上.持续房颤62例,房颤持续1个月~1年.

  • 维持性透析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水平及左房内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刘洪萍;丘先丽;胡豪飞

    目的 探讨维持性透析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 CA125)水平及左房内径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维持性透析治疗并行血清CA125及心脏超声检测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CA125、左房内径与年龄、透析龄、胸腔积液、血压、B型脑钠肽及各生化指标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A125水平升高和左房内径增大的危险因素.结果 患者按照血清CA125水平分成CA125正常组( n=80)与CA125升高组( n=20).与CA125正常组比较,CA125升高组存在胸腔积液患者较多,肌钙蛋白 I、B 型脑钠肽水平较高,左房内径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患者按照左房内径分成左房内径正常组(n=42)与左房内径增大组(n=58).与左房内径正常组比较,左房内径增大组存在胸腔积液的患者较多,收缩压、肌钙蛋白I、B型脑钠肽及CA125水平较高,血红蛋白、甘油三脂与总胆固醇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A-125水平与收缩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肌钙蛋白I、B型脑钠肽、胸腔积液呈正相关,与血清肌酐水平呈负相关(P<0.05).左房内径与收缩压、肌钙蛋白I、B型脑钠肽、胸腔积液呈正相关,与血红蛋白水平、甘油三酯呈负相关(P<0.05).血清CA125水平与左房内径间呈正相关(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B型脑钠肽分级(OR=3.259,95%可信区间1.383~7.678)与胸腔积液(OR=12.466,95%可信区间3.340~46.528)是维持性透析患者血清CA125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收缩压(OR=1.026,95%可信区间1.005~1.048)与B型脑钠肽分级(OR=2.849,95%可信区间1.639~4.951)是引起左房内径增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维持性透析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左房内径呈显著正相关,但二者之间相关性并不是独立直接的相关关系.

  • 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脑梗塞患者左房内径及左室舒张功能

    作者:钱岚;王武;周德聪;李海燕;韩锐

    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了左房大小与心脑血管疾病及其预后之间的联系.心源性脑栓塞的高危发病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已知的房颤,瓣膜病等明确病因,但是有一些隐蔽的因素也不容忽视,左房内的非常见栓子也是可以成为脑栓塞的原因之一,因此本文用超声心动图观察脑梗塞的患者左房内径及容积,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试图从源头了解脑梗塞更多的发病原因.

  • 高原环境下冠心病房颤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及左房内径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

    作者:温元善;陈嘉龙

    高海拔缺氧环境对心脏有明显损害,冠心病导致心房颤动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但高原缺氧环境下冠心病更易导致房颤发生.本研究旨在通过测定高原缺氧环境下冠心病房颤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U)水平及左房内径,探讨缺氧环境下房颤与上述因素之间的关系,及二者在心房颤动的发生及持续中的作用.

  • 心房颤动患者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与左心房内径的相关性

    作者:赵桂香;都雯

    近期研究表明心房纤颤(AF)的发生和炎症有一定关系[1-3],而C反应蛋白(CRP)是敏感的炎症标志物之一.有研究显示,基线的CRP水平越高,房颤的患病率就越高,未来发生房颤的危险性也增加.同时尚有研究发现AF患者血液存在高凝态[4].因此,在不同持续时间的AF患者中,了解CRP、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规律,早期识别AF的高危人群,并对其进行干预尤为重要.本研究探讨炎症反应、血液高凝状态和心房重构在AF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小剂量胺碘酮联合氯沙坦对阵发性房颤复律后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的影响

    作者:肖飞;钟国强;曾志羽;涂荣会;何燕;蒋智渊;李烁;付金梅

    目的 研究小剂量胺碘酬联合氯沙坦对阵发性房颤复律后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的效果.方法 将2010年9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128例分为三组,胺碘酮组(n =36例)给予胺碘酮600 mg/d,1~2 w后改为200 mg/d,维持治疗1年;大剂量联合组(n=43例)给予胺碘酮600 mg/d,1~2w后改为200 mg/d,同时口服氯沙坦50 ~ 100 mg/d,维持治疗1年;小剂量联合组(n=49例)给予胺碘酮600 mg/d,1~2w后改为200 mg/d,持续1个月后减为100 mg/d,同时口服氯沙坦50 ~ 100 mg/d,维持治疗1年.观察三组患者1年内心率、血压及转复维持有效率;治疗6个月、1年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左房内径(LAD)、左房舒张末期容积(LAEDV)、左房收缩末期容积(LAESV)及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结果 ①治疗6个月,大剂量联合组、小剂量联合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低于胺碘酮组(均P<0.05);三组转复维持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治疗1年后大剂量联合组、小剂量联合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低于胺碘酮组,转复维持有效率明显高于胺碘酮组,LAD、LAEDV、LAESV明显小于胺碘酮组,LAEF明显高于胺碘酮组(P<0.05);大剂量联合组、小剂量联合组上述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小剂量胺碘酮联合氯沙坦可以有效降低心脏负荷,减少心脏重构,对阵发性房颤复律后心律维持效果明显优于胺碘酮,且不良反应较小.

  •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及左房内径的相关性

    作者:赵杰娉;崔天祥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DHF)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左房内径(LAd)的关系。方法51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DHF患者(心衰组)及4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分别抽取外周血,检测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及NT-proB-NP。彩色多普勒测量 LAd。结果心衰组 RDW、LAd 及 NT-proBNP 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001)。心衰组 RDW 与 NT-proBNP 呈正相关( r=0.779,P<0.0001);RDW与LAd呈正相关(r=0.693,P<0.0001)。结论高血压合并DHF患者RDW、LAd及NT-proBNP升高,RDW与NT-proBNP及LAd呈正相关。

  • 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广成;孙泳;刘和平;安佰富

    目的 探讨炎症反应在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发展与维持中的作用.为应用通过干预炎症的方法治疗或预防持续性房颤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5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窦性心律患者50例.24 -48 h测定两组hs-CRP水平、LAD,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持续性房颤组hs-CRP和LA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持续性房颤患者的LAD与hs-CRP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65,P<0.01).结论 炎症反应可能在房颤维持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促进心房结构重构,推测通过干预炎症的措施降低hs-CRP水平可能对房颤的治疗有益.

  • 老年房颤患者血浆apelin水平及与N端B型利钠肽前体和左房内径的关系

    作者:武懿;李璐;武广义;王艳飞

    目的 探讨老年房颤患者血浆apelin的表达水平及其与N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左房内径(LAD)的关系.方法 122例老年房颤患者,其中53例为阵发性房颤(阵发组),36例为持续性房颤(持续组),33例为永久性房颤(永久组),并于同期随机选取40例非房颤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apelin和NT-proBNP水平,心脏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分析apelin与NT-proBNP、LAD的关系.结果 阵发组、持续组、永久组血浆apelin水平低于对照组,持续组、永久组血浆apelin水平低于阵发组,永久组血浆apelin水平低于持续组(P<0.05);阵发组、持续组、永久组NT-proBNP、LAD高于对照组,持续组、永久组NT-proBNP、LAD高于阵发组,永久组NT-proBNP、LAD高于持续组(P<0.05).经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老年房颤患者血浆apelin与NT-proBNP、LAD均呈负相关关系(r=-0.675、-0.772,P<0.05).结论 老年房颤患者血浆apelin水平降低,并且apelin通过抗纤维化作用而参与心肌重构,进而参与房颤的发生及维持过程.

  • 经络、饮食和心态三合疗法治疗冠心病并发心功能不全1例报告

    作者:董子民;张川

    1 临床资料1.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48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疼痛,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术,植入2枚4 mm× 36 mm的不锈钢药物支架,术后一直应用抗凝、降脂和扩冠等药物治疗.1年后再次出现心前区疼痛,同时伴劳累后心悸、气短.患者既往患有肾结石、颈椎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耐量异常和前列腺增生.有糖尿病家族史.体格检查示:体质量73 kg、BMI 29.7 kg·m-2、体温36.6℃、脉搏80 min-1、呼吸18 min-1、BP 144/96 mmHg,心率88 min-1,律不整,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可闻及5 min-1期前收缩,双手麻木.心电图示:下壁心肌梗死,侧壁心肌缺血,偶发室性期前收缩,左室增大.心脏彩超示:左房内径(LA)40 mm,左室内径(LV) 56 mm,射血分数(EF) 44%,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 22%.二尖瓣口探及返流信号,面积约为1.0 cm-2.超声印象诊断为左心内径增大、左壁节段性运动障碍、心功能下降和二尖瓣关闭不全.

  • 老年高血压合并房颤心脏超声指标和凝血指标的变化及相互关系

    作者:沈寿引;黄金燕;龚亚驰

    目的 研究老年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心脏超声指标和凝血指标的变化,了解此类患者血栓形成的危险性.方法 老年高血压患者29例,其中16例无房颤,13例合并房颤,检查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同时检测纤维蛋白原(Fig)、D-二聚体,并进行比较.结果 房颤组与非房颤组比较,LAD、IVST、Fig、D-二聚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合并房颤心脏损害更显著;房颤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

  • 小剂量胺碘酮用于快速型心房颤动复律及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观察

    作者:缪冲;戴铁鸣;李冬梅

    快速型心房颤动(室率)>100次/min,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有一定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特别是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发生房颤后循环系统功能迅速恶化,故一直是临床心律失常治疗关注焦点.部分病人不接受电复律治疗,而采用负荷剂量胺碘酮药物复律转为窦性心律后用小剂量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1 临床资料本组44例,男性22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40.2岁(20岁~60岁).风湿性心脏病2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15例,孤立性房颤4例,肥厚性心肌病3例,预激综合症2例.按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20例,Ⅱ级18例,Ⅲ级5例,Ⅳ级1例.左房内径平均42.3mm(30mm~58mm).44例均经综合治疗,未服用过奎尼丁,有6例曾用西地兰治疗,心功能改善但心房颤动仍未矫正,心室律仍在100次/min以上.

  • C反应蛋白、左房内径及射血分数对心房颤动的影响

    作者:罗艳华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左房内径及射血分数对心房颤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06~2014-12间我院收治的234例房颤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62例非房颤动窦性心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行超声心动图的检查,从中获取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心房内径。在清晨采集患者4 mL空腹静脉血,检测其C反应蛋白。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29.21±0.33)mm,左室射血分数(65.81±5.32)%,以及C反应蛋白(2.76±0.61)mg/L明显优于所有房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房颤患者会有升高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射血分数、增加左房内径趋势出现,表明C反应蛋白、左房内径及射血分数均会对心房颤动产生影响。

  • 心房纤颤与左房扩大的关系

    作者:孙林静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持续性的房性心律失常之一.房颤对患者主要危害是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从而增加患者的病死率.现对笔者所在医院1998年6月至2009年6月住院的79例房颤患者进行总结性分析,旨在了解房颤的病因及特点.其中,持续性房颤动61例,阵发性房颤18例,持续性房颤左房内径(42.2±7.0)mm大于阵发性房颤(35.3±5.1)mm.证实,房颤的发生与左房扩大有密切关系.

155 条记录 4/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