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脾结核1例报道

    作者:宋虎元;王青庭;吴涛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8岁,以左上腹胀痛11 mo,加重2 mo来我院就诊. 8 mo前曾因腹痛、腹胀、腹泻(稀水样便)反复发作3 mo住院治疗. 住院时患者有低热(午后)、盗汗、乏力、消瘦等. 血沉1 h 35 mm. 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 CT检查示:腹水、脾脏内有低密度影. 诊断为结核性腹膜炎,经抽腹水、抗结核等治疗好转出院,对脾脏内低密度影未重视.

    关键词: 脾结核 脾切除
  • 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分析及处理

    作者:吴胜利;仵正;王瑞涛;白纪刚

    目的 分析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及溶栓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71例.根据抗凝剂使用情况将其分为3组:A组23人(术后早期应用抗凝药);B组29人(术后血小板>300×109/L时使用抗凝药);C组19人(术后未使用抗凝药).比较各组门静脉系统血栓发生率和血栓分布特点以及发生血栓后经溶栓治疗后的效果,分析术前和手术相关因素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关系.结果 脾静脉直径和术前低血小板计数是脾切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独立风险因素.脾切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总的发生率为40.8%(29/71),A、B和C组分别为26.1%(6/23)、44.8%(13/29)和52.6%(10/19),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脾切断流术后门静脉及主要分支均可发生血栓,其中脾静脉血栓占72.4%.溶栓治疗后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完全消融率为76.2%(16/21),而脾静脉血栓完全消融率仅23.8%(5/2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24,P=0.001).结论 脾静脉直径和术前低血小板计数是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独立风险因素.预防性使用抗凝药对降低门静脉系统血栓的发生率无显著作用.发生血栓后经全身溶栓治疗,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消融率高于脾静脉血栓消融率.

  • 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联合肝脾切除对细胞免疫的影响

    作者:吉鸿;黎一鸣;赵珊;徐心;曹罡;杨文彬

    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因脾功能亢进常导致白细胞总数减少和免疫功能下降,从而直接影响着患者疗效.对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脾切除可改善患者的免疫状况;而对于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肝癌切除过程中是否应同时切除脾脏?脾切除后对细胞免疫功能将产生那些影响?近年来逐渐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研究通过比较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术与肝癌切除联合脾动脉结扎术前后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变化,探讨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联合肝脾切除对细胞免疫的影响.

  • 脾切除后脾窝引流的评价

    作者:王建国

    目的 探讨脾切除后脾窝置放双腔引流管的可行性.方法 脾切除后脾窝置放双腔引流管.结果 感染4例,103例无感染,术后引流管引流血液800 ml共3例,并及时以二次手术.引流血液平均量约200 ml.结论 脾切除后脾窝有必要放置双腔引流管.

  • 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31例

    作者:王卫力

    我院2006年4月至2010年6月采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31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 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折占飞;王亮;张俊斌;齐鑫

    门静脉高压症(portal hypertension,PTH)是指由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是一个由肝内外各种原因所致门静脉血循环障碍的临床综合征。PTH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和脾功能亢进。外科治疗PTH经典的手术方式为分流术和断流术。目前很多文献报道了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with esophageal devascularization,LSED)的手术经验,我科近日完成1例,现报道如下。

  • 腹腔镜下全脾切除治疗重度外伤性脾破裂21例

    作者:刘国生;蔺晖琦;王友华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全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5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21例因重度外伤性脾破裂而急诊行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该术式的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21例患者均于腹腔镜下被顺利实施全脾切除术,手术时间71~92min,平均75min,术中失血量200ml~1000ml,平均350ml,住院时间为6~17d,平均9d,无死亡病例,无严重肺部或腹部及手术伤口感染病例.结论 腹腔镜下全脾切除术治疗重度外伤性脾破裂是可行的,具有较好效果.

  • 外伤致脾破裂术前术后护理措施

    作者:唐冬花

    目的:探讨外伤致脾破裂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2010~2012年我院队外科收治的36例外伤致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都采用手术治疗的术前术后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有效的护理,均痊愈出院,伤口愈合良好,未发生出血、感染、压疮、血栓形成的并发症。结论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并使患者感觉舒适。

  • 外伤性脾切除术围术期整体护理对策

    作者:许小丽

    目的探讨外伤脾切除术住院患者围术期整体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6例因外伤性脾破裂住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则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突出护理预见性,强化围术期病情观察和心理支持;评价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46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经术后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平均术后住院7.5d,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患者预后良好。对照组患者平均术后住院9.2d,术后有2例并发症发生,以上指标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0.05);护理满意度评价方面观察组亦显著优于对照组(<0.05)。结论系统的整体护理干预对于保证脾切除手术成功率及缩短术后恢复期有重要意义。

  • 外伤性脾切除术的护理

    作者:谢春梅;彭荣军;卢小粮

    目的 研究分析外伤性脾切除术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2年8月~ 2013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50例随机平均分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方法的满意度以及伤口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92%)明显高于对照组(68%),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康复,未发生感染、持续性高热、压疮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 外伤性脾切除术后患者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较常规护理临床效果好,显著提高患者对其满意度,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康复,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肝癌切除合并脾切除手术护理

    作者:马颖琳

    目的 探讨对肝癌的患者进行癌灶合并脾脏切除术后进行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确诊的66例肝癌并使用癌灶合并脾脏切除的治疗方法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在患者术前、术后进行手术护理,对照组只进行术后的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满意人数11(46.6%)例,较为满意人数8(28.9%)例,一般6(13.3%)例,不满意8(11.2%)例.总满意率达75.5%.观察组患者满意人数21(73.4%)例,较为满意人数6(13.3%)例,一般4(8.9%)例,不满意2(4.5%)例.总满意率达86.8%.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肝癌癌灶合并脾切除的患者进行手术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并减少术后的癌症复发情况,同时进行手术护理的患者心理状态较佳.

  •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13例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戴斌;刘国华

    目的探讨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2013年收治的13例胰源性门脉高压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措施及结果。结果13例患者中,慢性胰腺炎引起的5例,胰腺假性囊肿引起的5例,胰腺体尾部良性肿瘤引起的2例,胰腺癌1例。表现为脾肿大,胃底静脉曲张,肝功能均正常。脾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手术后效果明显。结论胰源性门脉高压症是门脉高压症中唯一可以治愈的疾病,但须结合原发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

  • 术毕大出血致心脏电机械分离抢救1例

    作者:汪威廉;王力甚

    患者,男性,年龄64岁,体重90kg,身高170cm,术前诊断为:肝硬化,脾亢,病毒性乙型肝炎。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脾切除加胆囊切除术。ASA分级Ⅲ级,既往无手术史。术前检查:血常规PLT:30×109/L,Hb:139g/L,凝血功能正常,心电图提示:频发室性早博,心内科会诊后服用稳心颗粒,复查心电图提示:电轴左偏,心肌复极异常。心脏彩超提示:左室舒张功能减低,EF:54%。

  • 脾动脉灌注长春新碱联合脾栓塞治疗ITP

    作者:张辉;朱胜华;张玉碧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临床上常规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但疗程长,副作用多.对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传统的方法是施行脾切除,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然而文献报道脾切术后可致部分患者致命性感染[1].免疫抑制剂治疗存在难以避免的毒副作用.1992年以来国内学者陆续报道脾动脉栓塞[2,3],脾动脉灌注免疫抑制剂治疗ITP[4],取得一定疗效.自1999年始我们对21例ITP患者进行脾动脉灌注长春新碱加脾动脉栓塞治疗,现报道如下.

  • 基层医院开展脾切除、联合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体会

    作者:崇复生;陈祥珍

    目的 观察脾切除、联合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3年78例接受脾切除、联合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肝功能、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上消化道再出血、血常规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对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采取脾切除、联合断流术进行治疗,手术后患者门静脉压力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再出血明显减少.结论 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联合断流术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胰体尾切除联合脾、左肾及血管切除加人造血管移植术的护理

    作者:刘琪;路蕊;柳宇

    目的:探讨胰体尾切除联合脾、左肾及、血管切除加人造血管移植术的护理方法.方法:术前给予患者主动心理干预,术后重点针对发生率较高的出血、血栓形成、胰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进行预防及针对性护理,同时密切观察各管道是否通畅、引流液的量和性质以及血糖控制情况等.结果:本病例患者恢复顺利,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是保证胰体尾切除联合脾、右肾及血管切除加人造血管移植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障.

  • 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异常增多1例

    作者:吴培义;李承青

    患者,男,50岁.以左上腹包块10年,呕血、黑便1 d,于2004-10-10入院.患者10年前查体时B超示脾大,肋下可及2横指.入院前2 d因饮酒后出现呕血、黑便、乏力入消化科治疗出血停止,3周后转普外科.查体:T37℃, P76/min,R18/min,BP18/11 kPa.其他无明显异常.脾大,甲乙线12 cm,甲丙线19 cm,丁戊线+4 cm,表面光滑,边钝,质硬,无触痛.

  • 脾切除术后疟疾复发1例

    作者:黄有清;吴中南;余国生

    患者,男,19岁.战士.左上腹被他人踢伤30 h,自觉头晕、腹胀、出冷汗、脉搏细速、呼吸急促,于1998年9月28日入院.查体:脉搏97.min-1,血压14/9 kPa,神志清楚、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坦,肝脾在肋下未触及,全腹压痛,以左上腹为甚,无肌紧张及反跳痛,左上腹叩击痛,腹穿抽出不凝固血液.

    关键词: 脾切除 疟疾 术后
  • 儿童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例

    作者:李文英;张毓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为多能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其特征是骨髓巨核细胞持续增生和血小板异常显著增多(超过800×109/L)、畸形、功能不正常.主要症状是出血倾向及栓塞现象,有的早期无任何症状,仅表现为脾肿大,甚至因此做脾切除.该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儿童少见.近我院诊治1例,现报道如下.

  • 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32例体会

    作者:韩庆海;王利锋;朱本江

    我院自1993年—2001年期间采用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32例,效果良好。现结合文献就其治疗作一分析。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24例,女性8例。年龄小18岁,大68岁,平均43.6岁。有肝炎史者28例(87.5%),有上消化道出血史者30例(93.75%)。急症手术6例,择期手术21例,预防性手术5例。除急症手术外,余者均经X线钡餐或纤维胃镜检查发现食管下段及……

1032 条记录 49/52 页 « 12...44454647484950515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