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调节脾脏血循环对肝脏血流动力学影响的人体内实验研究

    作者:郑卫萍

    肝脏外科关于肝动脉缓冲效应(HABR)的研究进展显示了脾脏血循环对肝脏血循环的影响。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者选取40例因各种疾病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进行体内实验,观察脾动脉栓塞/结扎(仅钳闭脾动脉)和脾切除(同时钳闭脾动脉和脾静脉)对脾脏血循环的血流动力学影响。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门静脉血流速度、门静脉血流量、肝动脉血流速度和肝动脉阻力指数。钳闭脾动脉可迅速显著升高肝动脉血流速度(16%,P<0.001),同时门静脉血流显著降低(10%,P=0.03)。脾动脉钳闭15分钟后,肝动脉流速较钳闭初期仍显著升高,门静脉血流则较钳闭初期显著降低(16%,P<0.001)。钳闭脾动脉后再钳闭脾静脉,患者门静脉血流迅速显著减低(30%,P<0.001),但肝动脉血流并未受影响。钳闭脾静脉15分钟后,门静脉血流无明显变化,但仍低于对照组(28%),但肝动脉血流进一步升高(31%,P<0.001)。该研究提示脾动脉栓塞/结扎和脾切除都可有效提高肝动脉血流、降低门静脉血流,其中脾切除效果更显著。HABR是上述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基础。

  • 脾切除自体脾片移植术在外伤性脾破裂中的应用

    作者:田琼香

    外伤性脾破裂在腹部外伤中十分常见.我院2007年5月~ 2010年01月来行脾破裂切除术48例,其中应用脾切除自体脾片移植治疗外伤性脾破性裂39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9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4例,年龄小12岁,大62岁,平均年龄30.05岁,全部病例进行随访,定期复查B超.39例自体脾组织移植患者,自术后第7d起均行超声检查,监测脾组织的存活情况.结果移植后短期内,脾组织回声较低,随着时间的增长,回声随之增强,逐渐接近正常脾组织回声,同时可观察到组织内部及周边彩色血流信号.

  • 脾切除后一侧肾缺失法医学鉴定1例

    作者:张翔;黄燕;苏宗岷

    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胡某,男,20岁,2007年9月14日被打伤并接受医院手术治疗.出院3年后因腰痛复查,发现左肾缺失,认为系被医方在术中切除.现法院委托本所就医院诊疗过程中是否存在过错进行法医学鉴定.1.2病历摘要2007年9月21日,胡某因"腹外伤7天,半天前无明显诱因突发上腹痛,伴恶心、心慌"就诊.初步诊断:重度失血性休克,腹部闭合性损伤,迟发性脾破裂.急行"脾切除术",术中见腹腔内大量积血,约3 000mL,探及脾脏下极破裂,迅速用手阻断脾蒂,切除脾脏,脾蒂双重结扎.详查胸腹其他脏器及盆腔均未见异常,脾蒂处可见一2cm×2cm副脾,完整无破裂出血,未予处理.

  • 脾海绵状血管瘤外伤后行脾切除的法医学鉴定1例

    作者:冯白翎;刘书阔

    脾海绵状血管瘤在临床上很少见,因车祸受伤后行脾切除要求鉴定脾切除与交通事故是否有关在法医临床上少见.笔者遇见1例报告如下:

  • 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体会

    作者:张亚东;白国立;朱继军;史光军

    目的:评估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搜集本院2010-2015年肝胆外科所有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结扎术的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男性患者40人,女性患者36人,平均年龄为(53±8)岁。术前患者 Child-Pugh 分级为 A~B 级,常规围术期准备,术中先行脾脏切除术,随后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第3天、7天、3个月分别复查血常规、肝功能情况,运用 t 检验对手术前后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术后第3天、7天、3个月,患者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较术前显著升高(tWBC =27.42,45.47,50.82; tPLT=37.71,101.95,7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红细胞含量未见显著变化。术后第7天、3个月患者血清 ALT、AST、TB 较术前下降(tALT=6.16,3.54; tAST=4.36,3.22; tTB=4.82,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患者脾亢症状的疗效显著,同时可改善患者肝功能情况,提高肝功能储备。

  • 医源性结肠损伤延迟破裂5例分析

    作者:熊炳贤

    1991~1999年,我院行腹部手术中发生医源性结肠损伤致延迟破裂5例,现分析原因如下.(1)盲目分离致伤:1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行再次胆道手术,因第1次胆道手术后广泛粘连,解剖关系不清,急于寻找胆总管而作盲目分离,致使横结肠浆膜部分破损和系膜血肿形成,术后3天结肠缺血坏死破裂;(2)操作不规范致伤:1例胃癌根治术大网膜清扫时,电刀使用不当,致结肠壁灼伤,未作修补处理,术后4天结肠壁坏死破裂;(3)操作粗暴致伤:脾切除分离结扎韧带时,行集束大块钳夹,将部分结肠壁误夹和结扎,术后5天肠壁缺血坏死破裂;(4)强行切除肿块致伤:

  • 自体脾移植在脾破裂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文斌

    目的:分析自体脾移植在脾破裂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入选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的脾破裂患者42例,随机的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应用脾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脾切除结合自体脾移植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在免疫球蛋白水平上,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浆Tuftsin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2%与1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自体脾移植在脾破裂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有利于脾功能恢复,术后感染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外伤性脾切除术后腹腔内种植脾片30例临床观察

    作者:黄艺雄

    目的通过观察脾损伤全脾切除后自体脾片种植于大网膜囊内的生长情况,探讨有利于脾片生长的取材规格和研究不利于脾片生长的各种因素.方法将大小不同规格的脾片种植于大网膜内,术后分别用B超或CT观察脾片的成活及生长情况,同时通过血检了解脾功能的恢复指标.结果各种不同规格的脾片成活率及生长速度不同,过大的脾片和过小的脾片均易发生坏死、液化或被吸收,腹腔污染时经过积极处理后种植脾片仍能成活,贫血状态下脾片生长较为缓慢;本组种植脾片成活率达96%,全部病例1a脾功能恢复达99%以上.结论影响脾片种植的成功和有效生长与脾片取材规格大小、腹腔污染程度、患者贫血状态等因素有关,但脾片能否长期存活并保持脾功能作用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 脾动脉部分栓塞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薛耀勤;温树伟;党之俊;苑天文;畅俊平;张晓前;黄慧

    目的 探讨脾动脉部分栓塞和脾切除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及并发症,为临床治疗脾功能亢进方式提供选择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部分性脾动脉栓塞32例和脾切除30例,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后血象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改善肝硬化继发脾肿大脾功能亢进患者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P<0.001),但两组患者中脾切除组术后血小板计数改善明显优于脾动脉栓塞组,而白细胞计数的改善两组无明显差异.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脾动脉部分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Ⅲ级以上脾破裂脾切除自体脾组织移植手术体会

    作者:熊文辉

    目的:探讨Ⅲ级以上脾破裂治疗方案.方法:总结我院46例Ⅲ级以上脾破裂脾切除加自体脾组织移植.结果:Ⅲ级以上脾破裂、脾切除加自体脾组织移植后效果好,并且无明显免疫功能减退表现.结论:Ⅲ级以上脾破裂适宜脾切除加自体脾组织移植.

  • 早期护理干预对肝癌切除合并脾切除及门奇静脉断流术的临床价值研究

    作者:王爱民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肝癌切除合并脾切除及门奇静脉断流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地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肝癌并进行肝癌切除合并脾切除及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分别采用早期的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操作。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评定。结果:护理组术后低血容量休克、肝功能衰竭、胸腔积液、胆瘘、感染、血栓形成及脾热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明显降低,其中以感染的组间差异为明显,护理组的发生率为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对肝癌切除合并脾切除及门奇静脉断流术患者而言在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面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 脾切除加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机制的研究

    作者:商爱军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加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方法:将2012年07月至2013年07月本院收治的6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术后血栓发生情况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分析手术前后患者门静脉压力变化、血小板数值等相关数值,讨论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发生部位及形成机制。结果:脾切除加断流术后门静脉血栓总体发生率为35.29%(24/68),共有24例患者术后发生了血栓,其中14例患者在门静脉系统形成了混合性血栓,9例患者术后形成脾静脉血栓,1例患者术后形成肠系膜上静脉血栓。血栓组和非血栓组患者在门静脉压力变化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 <0.05)。血栓组血小板计数术虽高于未发生血栓组,但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门静脉压力降低是术后发生门静脉系统血栓的危险因素;血小板数值的变化对血栓形成的影响意义不大。

  •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措施在脾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彭淑珍

    目的:探讨在脾切除护理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技术的优势。方法:对本科室2008至2012年317例平诊脾切除患者分为快速康复护理组(FTS组)和传统护理组(对照组),对FTS组采取快速康复外科围术期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围术期护理方法。结果:实验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等均明显比常规组患者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平诊脾切除患者而言,进行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是行之有效的。

  • 探讨创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后的护理效果

    作者:谢辉

    目的:探讨创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后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脾切除术后施予术后综合护理,观察患者痊愈情况.结果:20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均痊愈出院,治愈率为100%.结论:创伤性脾破裂患者行脾切除后施予术后综合护理,有效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患者心理状态稳定护理效果好.

  • 创伤性脾破裂患者行脾切除术后护理探讨

    作者:李秀英

    目的 探讨创伤性脾破裂患者行脾切除术后护理措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创伤性脾破裂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行脾切除术后护理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经术后护理,治愈62例,治愈率达100%.结论 给予完善的术后护理,可显著降低创伤性脾破裂患者的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 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脾切除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

    作者:王桂平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脾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4例脾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脾切除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好,可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了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的负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闭合性脾损伤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作者:王艳云;周四清

    自发现脾切除可引起脾切除后爆发性感染以来,各种保留脾脏的资料方法越来越引起重视.我院1992年2月~2003年12月共收治外伤性脾破裂163例,其中32例采取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是否成功,与护理是否得当有密切关系,现将护理期间的体会报告如下:

  • 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

    作者:韩兵

    目的:探讨脾切除加门奇断流术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2014年1月-2015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5例患者接受脾切除加门奇断流术治疗(观察组),15例患者接受门奇断流术(对照组),术后随访3个月-2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接受手术后经X线钡餐和胃镜检查均无上消化道出血,2周内均出院.术后随访3个月-2年,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切除加门奇断流术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效果佳,不良反应轻,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一例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观察

    作者:丁姗姗

    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是脾切除后一种少见并发症,,总结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的患者的护理。目的:积累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通过特级护理,记录患者临床病情变化所对应的护理工作。

  • 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术后护理

    作者:曾淑珍;侯玉梅

    门静脉的血流受阻、血液淤滞时,则引起门静脉系统压力的增高.临床上表现有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呕血、腹水等.

1032 条记录 51/52 页 « 12...44454647484950515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