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乳头溢液52例临床治疗体会

    作者:刘金庄;孔梓伊

    乳头溢液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常提示乳腺导管内存在着某种病理改变,我院自1993-2001年共收治乳头溢液病人52例,术前行钼靶照像、选择性乳管造影等检查,根据各方面的情况,术中采用正确的定位方法,先行乳腺区段切除加部分总乳管切除,术中冰冻切片,根据病理结果,决定是否扩大手术.本组52例中45例为良性病变,施行了乳腺区段切除加部分总乳管切除.3例因导管上皮增生活跃行乳房单纯切除.4例为导管癌,行改良根治术2例,行乳房单纯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2例.本组病人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保留乳房治疗早期青年乳腺癌

    作者:林炳煌;王进胜;林江华

    目的:探讨早期青年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的可行性与治疗效果.方法:对31例早期青年乳腺癌患者行保留乳房手术,术后常规放疗,腋淋巴结阳性者辅以 CMF 或 CAF 方案化疗,雌、孕激素受体阳性者给予 TAM 治疗.结果:随访11个月~9年,中位41个月.术后局部复发率3.2%,3年生存率94.4%,5年生存率85.7%,美容效果满意率87.0%.结论:对早期青年乳腺癌行保留乳房治疗是安全的,术式以乳腺区段切除并全腋淋巴结清除更为合理,术后常规放疗可降低复发率,该治疗保留了乳房外形,满足了患者的精神和生理的需要.

  • 乳腺区段切除加腋淋巴结清扫治疗早期乳癌的 效果观察

    作者:滕奔宇

    目的 对早期乳癌患者实施乳腺区段切除加腋淋巴结清扫治疗,观察该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早期乳癌患者100例,并按照随机表法分组,对照组予以传统根治术+放疗治疗,研究组予以乳腺区段切除加腋淋巴结清扫治疗.观察组间不同患者的生存率、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乳房保留优良率.结果 存在统计学意义的数据指标有:组间不同患者的乳房保留优良率,且研究组数据更优(P<0.05);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早期乳癌实施乳腺区段切除加腋淋巴结清扫治疗,可以有效保证患者的乳房保留美观性.

  • 超声引导胸椎椎旁阻滞复合喉罩在单侧乳腺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王松清;林辉;郑春晖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在女性单侧乳腺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为围术期寻找有效安全的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12月该院120例需单侧乳腺区段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凭静脉复合喉罩全麻组(A组)、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喉罩全麻组(B组)、胸椎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组(C组),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在单侧乳房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术后镇痛,术后不良反应等方面的差异。结果C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MAP(75.9±9.6)mmHg、HR(72.2±4.8)次/min],明显优于A和B组(P﹤0.01);B组和C组术后镇痛明显优于A[术后2 h(2.3±1.4)分、术后4 h(4.8±1.0)分、术后6 h(7.3±1.5)分、术后12 h(8.0±1.3)分](P﹤0.01);C组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0.00%)明显少于A和B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胸椎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应用于单侧乳腺区段切除术,麻醉效果明显,术后镇痛好,安全性高。

  • 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在乳腺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幸芳;李佳

    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丙泊酚用于乳腺区段切除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0例ASAⅠ~Ⅱ级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D组和C组,每组30例。D组患者静脉注射地佐辛诱导, C组患者静脉注射芬太尼诱导,两组麻醉维持均用丙泊酚。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前、诱导后、切皮时、术中(手术开始后10 min)、术毕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以及有无恶心呕吐、头痛头晕、术中体动、术中知晓、术后疼痛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诱导后的MAP低于诱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各时间点MAP和H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D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0%低于C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可以安全用于乳腺区段切除术。

  • 美兰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黄擎雄;马德奎;张清

    目的 探讨美兰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伴乳头血性溢液患者28例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结果 28例均行手术治疗,19例经美兰染色后整个区段染色,9例因肿瘤阻塞管腔仅能使区段部分染色.按美兰染色标示完整切除该区段,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切除边缘无肿瘤残留.随访3年,1例于乳头部复发,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 美兰染色可清楚显示肿瘤区段,便于完成切除肿瘤区段,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乳腺区段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金华;林孙枝;黄志雄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用于乳腺区段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0例入选患者,术前禁饮食8h,入室前30min肌注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入室后建立监测,给予面罩吸氧,开放静脉输液通路,缓慢静注瑞芬太尼1ug/kg,丙泊酚1.5mg/kg进行麻醉诱导,续以瑞芬太尼0.1~1ug/(kg·min) 、丙泊酚3~6mg/(kg·h)泵注输入维持麻醉,根据手术进程及患者的反应调整给药速度.于手术结束前3min停药,并静脉给予芬太尼0.1mg滴注进行镇痛延续.术中监测心率(HR)、血压(MAP) 、心电图(EK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 入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5-60min,未出现麻醉意外和并发症,取得较满意麻醉效果.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乳腺区段切除术的临床麻醉效果确切、安全性好.

  • 地佐辛用于瑞芬太尼麻醉下乳腺区段切除术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

    作者:祁会龙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麻醉下行乳腺区段切除术术后镇痛中地佐辛的临床价值与佳剂量.方法 选择行择期单侧乳腺区段切除术的患者140例,分成4组,瑞芬太尼麻醉下行乳腺区段切除术后分别给予1 μg/kg芬太尼、50 μg/kg地佐辛、100μg/kg地佐辛、150 μg/kg地佐辛,分析各组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 芬太尼组与大剂量地佐辛组患者苏醒时间相比其他2组明显延长(P均<0.05),苏醒时地佐辛低剂量组患者疼痛VAS评分显著高于其他3组(P均<0.05),而其他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苏醒1h后芬太尼组患者疼痛评分显著高于其他组(P均<0.05).芬太尼组与低剂量组患者术后补充镇静的比例相比其他2组显著升高(P均<0.05),而并发症发生率芬太尼组与大剂量地佐辛组患者较其他组均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 地佐辛在瑞芬太尼麻醉下行乳腺区段切除术术后镇痛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而地佐辛的应用的佳剂量为100 μg/kg,可以在确保镇痛效果的同时,减少并发症与补充镇静的比例.

  • 342例乳腺增生病病理分型及治疗

    作者:李来;胡勇;陈华娜

    乳腺增生病为中青年女性常见病、多发病,我院自2001年1月~2012年10月共收治342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42例,女319例,男23例,年龄13~ 75岁.其中21 ~40岁者占66.8%,病程7天~12年,平均1年2个月.伴月经前乳腺胀痛者146例,占42.7%;月经紊乱或痛经者149例,占43.5%;可触及肿块者316例,占92.3%.1.2病理分型342例中乳痛症型19例,小叶增生型45例,纤维腺病型108例,纤维化型54例,囊肿病型116例.1.3治疗方法本组主要采用外科治疗为主,术后辅以内分泌治疗.根据肿块性质、大小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具体手术方案的选择为:肿块内或局部癌变复发,肿块直径在3cm以内采取包括部分正常组织在内的单纯肿块切除术;根据活检结果或单纯肿块切除中快速病检结果发现有上皮细胞高度增生或渐变者,年龄40岁以上的施行乳房大区段切除术[1].

  • 硬膜外麻醉在乳腺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刘凤妍;董师武

    目的 观察0.25%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下乳腺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拟行择期乳腺区段切除手术患者60例,女性,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为0.25%罗哌卡因胸段硬膜外麻醉组,对照组为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组,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监测术中BP、HR、SPO2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照组患者血压、血氧饱和度均出现一过性下降,SPO2<95%的病例为3例,一过性呼吸抑制2例,观察组为0例,对照组各时段HR变化大于观察组.结论 在乳腺区段切除术中应用0.25%的罗哌卡因胸段硬膜外麻醉较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更安全、有效.

  • 早期乳腺癌手术方案、循证护理对策对血清VCAM-1水平和远期疗效的影响

    作者:汪梅;郭宇飞;张娟

    目的 探讨乳腺区段切除联合腋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VCAM)-1水平的影响及其远期疗效.方法 乳腺癌患者1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采用改良乳腺切除根治术联合腋淋巴结清扫,观察组采用肿瘤病灶区域乳腺区段切除联合腋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差异,术前及术后1、3、5 d VCAM-1水平;随访2年并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复发、转移率及死亡率,并对生存曲线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 05).两组术后1、3、5 d VCAM-1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P<0. 05);两组术后1、3、5 d VCAM-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术后1、2年的复发率及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平均无病生存期(DFS)显著长于对照组(P<0. 05).结论 乳腺区段切除联合腋淋巴结清扫术治疗乳腺癌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血清VCAM-1水平并提高预后.

  • 局麻加小剂量氯胺酮配伍丙泊酚在乳腺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马林海;张晓芳;童鲁莎;赵晓民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ASA Ⅰ-Ⅱ级乳腺区段切除手术患者60例,年龄22~45岁,体质量45~67 kg,心、肺、肝、肾及内分泌系统功能均正常.60例患者随机等分为氯胺酮组和芬太尼组.1.2麻醉方法 术前禁食饮8h,术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5 mg.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静脉滴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8~10 mL,kg-1·h-1.以6 L,min-1流量给予面罩吸氧.氨胺酮组静注氯胺酮0.5 mg,kg-1,静注丙泊酚2 mg· kg-1.芬太尼组静注芬太尼1 μg·kg-1,静注丙泊酚2 mg·kg-1.待患者意识消失后,局麻下开始手术.根据手术进程及患者出现皱眉或肢体扭动时,继续给予丙泊酚1 mg·kg-1静注.维持至术终.术中连续监测心电、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RR)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手术完毕后丙泊酚总给药量.记录术中和术后发生恶心、呕吐患者例数.随访患者遗忘状况(经提示也不能回忆术中情况者为完全遗忘).

  • 乳腺区段切除术的切口改进

    作者:董大明;任子龙

    乳腺区段切除术在各级医院是非常普通的,数量很大的手术,它是治疗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等是比较理想,比较完善的术式,古老的经典的切口为轮辐状"一"字型切口,现将它改进为"梭"型切口,介绍如下.

  • 改进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对乳腺区段切除术中快速冰冻患者的影响

    作者:韩金香;吴雪;陈红艳;李晶

    目的 观察改进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对乳腺区段切除术中快速冰冻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局麻下乳腺区段切除术术中快速冰冻活检手术患者63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局麻下乳腺区段切除术术中快速冰冻活检手术患者5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模式的效果.结果 对照组术中血压和术中心率明显高于基础血压和基础心率,而观察组术中血压和术中心率与基础血压和基础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中配合良好情况及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学意义.结论 改进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模式能有效缓解乳腺区段切除术中快速冰冻患者的紧张状况,稳定血压和心率,从而有效提高手术配合程度及术后满意度.

  • 依托咪酯乳剂与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用于区段乳腺切除术的比较

    作者:杜炎芳;吴城;肖旺频

    依托咪酯乳剂与异丙酚均是起效迅速,消除快速的新型静脉麻醉药,但镇痛作用弱需配以麻醉镇痛药使用,作者旨在比较乳腺区段切除术中应用依托咪酯乳剂与异丙酚复合氯胺酮的麻醉效果.

  • 乳腺区段切除联合腋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疗效

    作者:杨飞标;肖樟生

    [目的]探讨乳腺区段切除联合腋淋巴结清扫术(PM+ALND)治疗早期乳腺癌(EBC)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将100例EBC患者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58)分别行PM+ALND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MRM).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后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量表(FACT-B)评分以及术后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90%)低于对照组(18.97%) (P>0.05);观察组1、3、5年无瘤生存率依次为80.56%、72.22%、66.67%,与对照组的89.80%、81.63%、75.5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3、5年总生存率依次为97.22%、91.67%、86.11%,与对照组的100.00%、97.96%、91.8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3.89%、19.44%,与对照组的6.12%、18.3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1、3、5年两组FACT-B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PM+ALND对EBC的近远期疗效与MRM相当,但手术创伤更小、术后康复更快且能够更好地维持患者的生活质量.

  • 乳腺导管扩张症外科切除加矫形的治疗分析

    作者:范凤凤

    乳腺导管扩张症又名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以非周期性乳房疼痛、乳头溢液、乳头凹陷、乳晕区肿块、非哺乳期乳房脓肿、乳头部瘘管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良性乳房疾患。临床上并不少见,临床报告发病率约占同期乳房疾病的4%左右。该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导致误诊、误治。目前,乳腺导管扩张症的治疗一般认为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传统的外科手术注重切除病变,而对内陷乳头的美容效果关注甚微。本次研究总结56例乳腺导管扩张症伴感染病例行乳腺区段切除加乳头矫形术治疗的治疗经验。现报道如下。

  • 应用肋间神经阻滞法在25例乳腺区段切除加整形术中的体会

    作者:江玲;林美英;杨丽娟

    我院从1999年至现在对乳腺小叶增生瘤化的患者进行乳腺区段切除加整形术,选择肋间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较满意,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5例,女性,ASA Ⅰ~Ⅱ级;年龄~30岁7例,~40岁18例;手术时间1~2小时30分钟,全组术后均痊愈出院。1.2 麻醉方法:1.2.1 术前处理:术前禁饮、禁食12小时,术前30分钟肌注鲁米那钠0.1g和阿托品0.5mg。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选用静脉套管针。应备好各种复苏器械及药物。成年人乳房位于胸大肌浅层、2~6肋骨水平,肋间神经外侧皮支从腋中线处分出,故欲阻滞肋间神经应在腋中线之脊柱旁进行。因T1~T5肋骨被肩胛骨所遮盖,因此,我们采用腋路臂丛阻滞法体位。1.2.2 操作步骤:病人仰卧,头偏向对侧,被阻滞侧上肢外展,肘屈曲,前臂外旋,手背贴床且靠近头部作行军礼状。常规消毒皮肤,戴无菌手套,在腋中线上摸清肋骨。在肋骨下缘处作皮丘,取6.5~7号针由皮丘直刺肋骨骨面,先注入0.5ml局麻药,然后将穿刺针沿肋骨面向肋骨下缘移动,使针尖滑过肋骨下缘,再刺入0.2~0.3cm,即穿过肋间肌,此时有落空感。令病人屏气,抽吸无血或气体后注入局麻药3ml。按手术所需阻滞相应肋间神经(T2~6),用2%盐酸利多卡因5ml+0.75%盐酸布比卡因5ml配成1%盐酸利多卡因+0.375%盐酸布比卡因混合液10ml,内含1:40万~1:20万肾上腺素,每一个肋间神经阻滞3ml,总量12~15ml。术中均给予氟哌啶2.5~5mg+芬太尼0.05~0.1mg或盐酸哌替啶50mg静脉推注。术中常规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术中监护仪连续监测SpO2、HR、RR、无创血压,全组SpO2均维持在98%以上,HR、BP、RR与麻醉前无明显改变。2 体会 肋间神经阻滞方法具有对病人生理干扰小、病人术中意识清醒、保护性反射存在、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由于患者术中常有焦虑恐慌等不适及手术牵拉反射等,因此,术中均予以神经安定药物消除病人恐惧焦虑情绪,必要时使患者入睡。本组有2例由于患者肥胖,第二肋骨触摸不清,第二肋间神经阻滞不完善,加用盐酸氯胺酮20~40mg静脉推注。气胸是肋间神经阻滞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系穿刺过深刺破胸膜或肺组织引起。另一并发症是局麻药误入肋间血管或局麻药被吸收过快而引起全身毒性反应。本组均按常规操作,无并发症发生。

  • 乳腺区段切除术应用肋间神经阻滞的体会(附40例分析)

    作者:程高升;游在英

    我科近年来对乳腺区段切除手术应用肋间神经阻滞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乳腺小叶增生病人40例,年龄23~49岁。随机分为肋间神经阻滞组(A组)和连续硬膜外麻醉组(B组),两组年龄、体重等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于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5mg、鲁米那钠0.1g,麻醉药液均为0.25%地卡因和1%利多卡因混和液。A组病人取第2~5肋间神经,在对应的肋骨角处之下缘定为穿刺点,右手持BD注射针经皮垂直刺入达肋骨骨面后,再将针尖沿肋骨面逐渐向下移动至滑过肋骨下缘,继续缓慢进针约2~3mm,此时有一落空感。嘱病人屏气,回抽无气体、无血后注入麻醉液4ml,从上至下逐一阻滞所需麻醉的每一肋间神经[1]。B组病人取T5~6间隙按硬膜外神经阻滞操作常规置管给药,其中1例因穿刺困难而放弃,列入无效统计。术中以多功能监护仪监测给药前、切皮、分离乳腺组织、缝皮时SBP、DBP、HR、SPO2值,同时评估镇痛效果。按照WHO疼痛分级标准[2]:0级:无痛;Ⅰ级:轻度可忍受的疼痛;Ⅱ级:中度持续性疼痛;Ⅲ级:强烈持续性剧痛。0~Ⅰ级为优良;Ⅱ~Ⅲ级为无效。

  • 浆细胞性乳腺炎22例报告

    作者:扈营吉;赵培艳;牟焕华

    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少见,易误诊误治.1990~2000年我们共收治本病患者22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2例患者,年龄26~62岁,平均41.2岁;病程10天至8年.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14例,肿块位于乳晕区8例,非乳晕区6例,直径1.0~7.5cm,平均3.4cm.肿块与皮肤粘连3例,伴有橘皮样改变,与胸壁无固定;脓肿形成或脓肿切开引流后形成瘘管,经久不愈6例;乳头溢液(淡黄色或陈旧性血性溢液)9例;乳房疼痛(胀痛或轻微触痛)15例;乳头回缩1例.首诊为乳腺癌6例,乳腺纤维腺瘤4例,乳腺炎3例,乳管内乳头状瘤4例.仅5例诊断为浆细胞性乳腺炎.确诊后行乳腺肿块切除10例,乳腺单纯切除3例,乳房皮下腺体切除1例,脓肿引流3例,瘘管切除2例,乳腺区段切除5例.

3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