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间皮性/单核细胞性偶发心脏赘生物一例

    作者:陈伟娟;王辉;周庚寅;高鹏

    患者女,51岁。因活动后心前区胸闷、憋气不适20年余,于当地医院行心脏彩超检查,诊断为风湿性联合瓣膜病变。2014年4月14日因病情加重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就诊。体检:口唇轻度紫绀,颈静脉充盈,心脏浊音界明显扩大,心尖区可闻及2/6级舒张期杂音,传导局限;主动脉瓣区可闻及舒张期杂音,向心尖部传导,三尖瓣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心脏彩超:风湿性联合瓣膜病变,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主动脉瓣、三尖瓣反流,肺动脉瓣反流,肺动脉高压,左心房血栓。术中见心脏明显增大,左心房顶部有少量陈旧性血栓,二尖瓣呈风湿性改变,瓣口明显狭窄;探查三尖瓣有明显关闭不全,瓣环扩大,可容四指。

  • 不典型左心房黏液瘤超声表现一例

    作者:刘敏;张小玲;唐红

    患者男,58岁,因"反复心悸3年,加重3个月"入我院心内科.该患者在我院曾多次行经胸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提示"房间隔(后上方)左心房面弱回声团块附着(图1)",具体性质不明.此次入院初诊:心房颤动,房性早搏,疑左心房血栓,拟行射频消融术.

  • 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并左心房血栓的诊断及外科处理

    作者:褚衍林;吴英渝;李鲁;张坚;唐明达;顾洪斌

    目的:探讨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左心房血栓的影响因素、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左心房血栓的外科治疗42例,并对影响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因素进行分析.术前病变为单纯二尖瓣狭窄5例,二尖瓣狭窄并轻度关闭不全37例.术式为二尖瓣置换36例,二尖瓣成形6例,同时施行三尖瓣成形12例,左心房折叠2例.结果:早期死亡2例,分别死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和左心室破裂.术后并脑栓塞致右上肢功能障碍1例.随访1~20年,获访36例,心功能恢复良好,超声心动图复查左心房未见血栓.患者术前心房颤动、二尖瓣口裂径<0.8 cm或瓣口面积<1.0 cm2,左心房内径>50 mm,心胸比率>0.6和病程>10年,左心房血栓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二尖瓣口重度狭窄、心房颤动和左心房扩大是左心房血栓易发因素;食道超声可明显提高左心房血栓确诊率;彻底清除血栓,避免脑栓塞,保持左心房内壁相对完整和术后合理抗凝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

  • 二尖瓣置换术后巨大左心房合并附壁血栓心外膜主动电极永久起搏1例

    作者:李康;丁燕生;周菁;贺鹏康;宋波;董士勇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2岁,山西农民,主因“心悸10年,阵发头晕黑矇10个月”入院。10年前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重度狭窄”,经胸骨正中开胸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及左心房取栓术,术后长期口服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未达标(1.8左右)。10个月前开始出现阵发头晕、偶有黑矇, Holter 检查提示持续心房颤动伴长间歇,心率30~160次/ min,长间歇6.5 s。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左心房显著扩大伴巨大附壁血栓。外院拟植入永久单腔起搏器,先后于双侧锁骨下静脉穿刺并分离皮下组织制作皮下囊袋,植入右心室起搏电极,但多部位起搏均失败,放弃起搏器植入手术。后转诊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 1 041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内径的分析

    作者:木胡牙提;卢武红;马依彤;张源明;程祖亨

    目的:了解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径与房颤类型、房颤病程、左心房血栓及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等方面的关系. 方法:选择2001-01至2008-01在我院住院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共1 041例,入选条件:①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证实的房颤发作;②超声心动图证实的非瓣膜性心脏病.分组情况:按左心房有无血栓分为无左心房血栓组(,n=950)与有左心房血栓组(n=91). 结果:1 041例患者中,男性666例,女性375例,平均年龄为(64.26 ±12.43)岁.左心房增大的有658例(63.2%).左心房内径随着病程出现阵发性、持续性、永久性房颤而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随着病程出现阵发性、持续性、永久性房颤而降低,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与阵发性房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房内径的大小随着房颤病程延长而增加.有左心房血栓组的房颤病程、左心房内径大于无左心房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具有房颤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发生率有随着左心房内径增大而增加的趋势. 结论:房颤是左心房扩大的原因之一,房颤持续时间越长,左心房扩大越明显.左心房扩大在其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在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前对左心房血栓检出的研究

    作者:黄新胜;何亚乐;侯跃双;冯碧霞;许燕;李伟茹

    目的: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对风湿性心脏病中重度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口面积为0.92±0.21 cm2)患者左心房和(或)左心耳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241例准备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的患者术前检查,所有病例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未发现或可疑左心房和(或)左心耳血栓,并至少禁食4小时后进行TEE.结果:76(32%)例经TEE显示左心耳和(或)左心房内附壁血栓.以TEE为标准,TTE诊断左心耳血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25%和94%.结论:大多数二尖瓣狭窄病例左心房血栓发生在左心耳内,TTE探查左心耳血栓敏感性低,应该使用TEE探查.

  • 抗凝过度导致多发性颅内出血一例

    作者:朱鹏;郝晓斌;邱风

    患者男,45岁。主因“头痛1周,加重1天”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于一周前出现头痛,以右侧为主,呈隐痛,休息后可略好转,近1日加重,无恶心、呕吐、四肢抽搐及二便失禁等病史。当地初步诊断为“偏头痛”,给予对症治疗(具体不详)未见好转。患者于二年前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左心房血栓”行“机械瓣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每晚口服芬兰产华法林3 mg。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史,无外伤史。无吸烟、嗜酒等不良嗜好。患者入院查体脑膜刺激征弱阳性。复查凝血常规提示凝血酶原时间35.9秒、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98。头颅CT平扫提示:右侧硬膜下出血伴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初步考虑:抗凝过度所致多发性颅内出血。暂停华法林口服,同时给予适量利尿剂。患者头痛逐渐缓解,三日后未再发头痛。复查头颅CT及血管成像可见蛛网膜下腔出血停止,硬膜下出血明显减小,未见颅内动脉瘤。患者每晚口服芬兰产华法林1.5 mg。一周后复查凝血酶原时间18秒,INR 1.54。复查头颅CT提示硬膜下出血基本吸收。患者每晚口服华法林1.5mg,三个月后复查凝血酶原时间21秒,INR 2.07。六个月后复查凝血酶原时间19秒,INR 1.89,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机械瓣功能良好,心内结构未见异常,左心收缩功能良好,患者无不良主诉。

  • 第15例:临床表现气促、水肿、心悸、腹胀

    作者:杨静;方理刚;严晓伟;方全;赵大春;崔全才

    患者女性,25岁,农民.因气促、水肿2年,左心房血栓摘除术后21个月,心悸18个月,腹胀7个月于2010年11月4日人院.患者于2008年10月妊娠8个月时出现气促、水肿,并进行性加重,无血压升高、尿量减少,尚可平卧,尿检未见明显蛋白尿.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影响

    作者:白中乐;马艳秋;陶海龙;秦奋;孟哲;朱记法;李凌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拟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经食道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脏彩超)检查确诊左心房是否有血栓形成分为两组,有左心房血栓形成作为试验组,无血栓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一般情况、合并疾病、心脏彩超指标、实验室检查指标等,比较两组患者各个指标的差异,并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左心房有血栓患者共28例(占29.5%),与67例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合并OSAHS(75.0% vs.46.3%,P=0.011)、非阵发性房颤(持续性和长程持续性房颤)(67.9% vs.44.8%,P=0.015)和糖尿病(39.3% vs.11.9%,P=0.003)的比例更高,CHA2DS2-VASc评分[2(1,3) vs.1(1,2),P=0.016]、左心房内径[40(38,43)mm vs.37(34,40)mm,P=0.008]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OSAHS、糖尿病、CHA2DS2-VASc评分和左心房内径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4.94、3.36、1.77、1.12,P均<0.05)。结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不仅与糖尿病、左心房内径和CHA2DS2-VASc评分等传统的因素有关,也与OSAHS独立相关。

  •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左心房血栓患者的临床特点、预后及抗凝药物效果分析

    作者:闫丽荣;陈柯萍;马坚;姚焰;方丕华;牛国栋;贾玉和;楚建民;张澍

    目的 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合并左心房血栓(LAT)患者的临床特点、预后及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和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物(NOACs)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连续就诊于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拟行射频导管消融术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行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和/或多排螺旋CT检查(MDCT),共检出LAT患者101例.规律口服华法林或NOACs抗凝至少3周以后查TEE观察LAT情况.本研究为单中心观察性研究.结果 该研究基线共纳入101例患者,持续性房颤患者75例(74.3%).随访期间95例(94.1%)患者规律口服抗凝药物并纳入随访数据分析,复查TEE 73例(76.8%)患者LAT消失,22例(23.2%)患者LAT未消失.将患者分为LAT消失组和LAT未消失组,LAT未消失组持续性房颤(90.9%对69.9%,P<0.05),心肌病(27.3%对5.5%,P<0.05)及房颤脑卒中风险(CHA2DS2-VASc)评分,男性≥3分或女性≥4分的患者(50.0%对20.5%,P<0.05)均显著多于LAT消失组.LAT消失组服用NOACs患者比例明显高于LAT未消失组(75.0%对45.5%,P<0.05).根据口服抗凝药物使用情况分为华法林组(n=31)和NOACs组(n=64),NOACs组LAT消失患者明显多于华法林组(84.8%对61.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服用NOACs(OR=3.5,95% CI 1.1~11.1,P=0.029)和左心室射血分数≥50%(OR=5.2,95% CI 1.1~25.1,P=0.042)是LAT消失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服用NOACs可使非瓣膜性房颤患者LAT更易消失,拟行导管消融术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LAT后可优选NOACs.

  • 心房颤动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继芳;李毅刚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病,80岁以上患者发病率约为7.5%[1].它不但使患者频繁心悸,而且心房的不规则颤动易产生左心房血栓,导致体循环栓塞、脑卒中等并发症,重者甚至引发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危及生命.由于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等特点,对房颤发病机制的研究已成为心律失常研究的一个热点.其中从遗传学角度寻找房颤相关致病基因是其发病机制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对目前进行的遗传学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从基因的角度探讨房颤的发病机制,为将来实现"基因治疗"打下基础.

  •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血栓和/或自发显影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黄俊;刘甜;薛玉梅;刘方舟;梁妍;邓海;费洪文;吴书林

    目的 探索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LAT)和/或自发显影(SEC)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7年7月至2012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住院的1544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平均年龄(57.1±11.9)岁,男1046例,女498例,阵发性房颤1297例.根据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结果分为两组:LAT和/或SEC组(109例)和无LAT和/或SEC组(1435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房颤类型、发生房颤时间、合并疾病、超声心动图指标等,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LAT和/或SEC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LAT和/或SEC组:LAT 53例(3.4%),血栓均位于左心耳;SEC 56例(3.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持续性及长期持续性房颤(OR=1.7,95% CI 1.1~2.4)、女性(OR=1.7,95% CI 1.1~2.7)、心肌病(OR=2.8,95% CI 1.3~5.7)、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40(OR=6.0,95% CI2.0~18.2)、左心房内径(LAD) ≥40 mm(OR=7.1,95% CI4.4~ 11.4)为LAT或SEC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LAD≥40 mm、LVEF≤0.40是LAT或SEC形成的强独立预测因素,对预测房颤栓塞事件可能具有重要价值.

  • 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

    作者:杜昕;刘晓惠;马长生

    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升高而升高,近20年来,房颤造成的病死率有显著升高,从1980年的27.6/100 000人上升到1998年的69.8/100 000人.调查表明,从1991年到1998年,房颤一直是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而在所有的心律失常中,房颤的发病率增长快,从1985至1999年,全美因房颤住院的患者从154 086人上升到376 487人,而住院患者中房颤患者从787 750人上升到2 283 673人,几乎上升了3倍[1].我国新近发表了中国部分地区房颤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2],发现1999至2001年间房颤占同期心血管住院病人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为7.9%.房颤患者常常合并多种心血管疾病,其中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患者分别占40.3%、34.8%和33.3%.该组资料中,房颤患者脑卒中的患病率为17.5%,而长期抗凝治疗者仅占6.6%.胡大一等[3]在全国18家医院进行的房颤脑卒中病例对照研究显示,我国房颤脑卒中的患病率为24.8%,高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超声心动图学检查发现左心房血栓是患者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该研究组进行的另一项人群研究发现,我国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率只有2%.马长生等[4]对北京地区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报告,非瓣膜病房颤患者非抗凝状态下缺血性脑卒中年发生率为5.3%.近年来,房颤的综合治疗引起了临床医生的重视,在一些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以下就房颤药物治疗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 蚓激酶胶囊与华法林治疗左心房血栓的疗效

    作者:苏钦峰;张爱婷

    左心房血栓(LAT)是慢性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笔者采用蚓激酶胶囊口服治疗左房血栓效果明显,报告如下:

  • 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韩延辉;王红雷;来利红;朱继红;邢适颖;贾静静

    目的 探讨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发生左心房或左心耳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130例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左心房或左心耳是否发生血栓事件将其分为血栓组(39例)与非血栓组(91例),比较两组患者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卒中发生率、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房内径、外周血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α-颗粒膜蛋白(alpha granule membrane protein,GMP-140)、β-血小板球蛋白(β-thromboglobulin,β-TG)、血小板因子4(platelet factor 4,PF4)水平,并分析房颤血栓栓塞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血栓组患者CHADS2评分、CHA2DS2-VASc评分及卒中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血栓组(P<0.05).与非血栓组比较,血栓组患者左心房内径明显增加,LVEF明显降低,外周血PAF、GMP-140、β-TG、PF4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HA2DS2-VASc≥2分、PAF≥25 ng/ml、左心房内径≥47.5 mm、LVEF<45%为影响房颤患者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HA2DS2-VASc≥2分、PAF≥25 ng/ml、左心房内径≥47.5 mm、LVEF<45%为房颤血栓形成危险因素,PAF可能参与房颤血栓形成.

  •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左心房/左心耳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王爱芬;崔利军;马向红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LA)/左心耳(LAA)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纳入行经食道心脏超声检查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204例,删除不符合条件的11例,分为血栓组22例和非血栓组171例。详细记录患者既往病史、实验室检验结果、经胸心脏彩超及经食管心脏超声(TEE)结果,根据患者一般资料,计算其CHADS2评分,比较两组资料的差别,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LA/LAA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1)入选的193例患者中男116例、女77例,平均年龄(61.38±9.58)岁,阵发性房颤150例(77.9%),持续性/永久性房颤43例(22.1%),经3D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LA/LAA血栓22例(11.4%),非血栓组171例(88.6%)。(2)两组患者年龄、BMI、饮酒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TIA病史、房颤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组男性、吸烟史、持续性/永久性房颤、左房云雾影比例、左房内径(LAD)、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HADS2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D(OR=1.115,95%CI:1.011~1.011,P=0.029)、持续性/永久性房颤(OR=0.319,95%CI:0.108~0.938,P=0.038)及左房云雾影(OR=0.200,95%CI:0.066~0.602,P=0.004)是LA/LAA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AD扩大、持续性/永久性房颤及左房云雾影是LA/LAA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 左心房血栓一例误诊为左心房粘液瘤

    作者:肖志斌;刘凤春;贾清仁

    [病例] 男,53岁.因间断胸闷、心慌5年,加重2个月入院.查体:自动体位,双肺呼吸音清晰,心律不齐,快慢不一,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其强度随体位变化.X线胸片示:心影扩大,以左心房增大为主.

  • 经食管超声背向散射积分预测左心房血栓的价值

    作者:叶菁菁;郑哲岚;徐启彬;姚磊;牟芸;蒋国平;杨建敏

    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中左心房左心耳的血栓较常见.本研究运用经食管超声(TEE),对71例房颤患者进行背向散射积分(IBS)定量,以探讨IBS对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的早期预测价值.

  • 心脏手术中并发血管麻痹综合征麻醉处理1例

    作者:梁友君;林丽珠;范海鸥;邓梅玉

    患者,女性,年龄57岁,体重35kg,身高152cm,因劳力性心悸,气促10年,再发加重20d入院.超声报告二尖瓣重度狭窄,左心房血液淤滞及左心血栓,三尖瓣重度返流,左心室射血分数60%.心电图示心房纤颤,室性早搏,异常Q波,心脏顺钟转位,心电轴右偏,ST-T改变.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重度狭窄、左心房血栓、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心房纤颤、心脏扩大、心包积液、心功能Ⅳ级;肺部感染.拟在全身麻醉浅低温体外循环(CPB)下行二尖瓣置换并左心房血栓清除术.

  • 1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左心房血栓及腹主动脉栓塞病人的护理

    作者:蹇霞;杨文亮

    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左心房血栓的病人比较常见,护士能够及时观察重点,及时处理,但合并腹主动脉栓塞的病人比较少见,观察重点及护理要点均有不同要求.2010年7月我科收治1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左心房血栓及腹主动脉栓塞病人,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59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