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糖肾方改善db/db小鼠脂代谢紊乱与巨噬细胞活化分型的实验研究

    作者:孔勤;张并璇;张浩军;严美花;李平

    肥胖、脂代谢紊乱及其相关代谢疾病,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公认的重要危险因素,患病人数逐年增加,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该研究主要探究糖肾方对C57BLKS/J db/db(db/db)小鼠脂代谢紊乱与巨噬细胞活化分型的作用及机制.8周龄雄性自发性糖尿病肥胖db/db小鼠与同源不发病db/m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b/m)、模型组(db/db)、糖肾方给药组(db/db +TSF),连续喂养12周后处死动物,留取组织标本备用.油红O染色检测肝脏脂滴沉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脏巨噬细胞活化分型标记物CD68,F4/80的表达变化;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白色脂肪组织巨噬细胞活化标记物Mrc1,Arg1,TNF-α等mRNA表达.研究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组织脂质沉积增多,TSF干预后脂质沉积显著减少;db/db小鼠肝脏组织CD68和F4/80的表达增加,TSF干预后可显著抑制其表达水平;此外,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b/db小鼠白色脂肪组织巨噬细胞活化标记物Mrc1,Arg1和TNF-α mRNA表达增加,TSF干预后TNF-α显著下降,但Mrc1,Arg1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中药糖肾方可减轻db/db小鼠肝脏脂肪变,改善血脂异常,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巨噬细胞活化有关.

  • 健康体检人群Fibrotouch受控衰减参数的相关影响因素

    作者:宋玉君;常晓;李晓宇;张鹏;田字彬

    目的:探讨影响健康体检人群肝脏受控衰减参数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4-05/2015-07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查体中心进行健康查体的664例体检者进行Fibrotouch检测并记录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ontrolled attenuation parameters,CAP),并获取体检者人体学[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清学(肝功、血糖、血脂等)指标及超声诊断脂肪肝分级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AP值与超声诊断脂肪肝分级结果、BMI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呈显著性相关(F=228.89,P<0.0001),其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超声诊断脂肪肝分级结果,β =0.55,P<0.0001,BMI:β =0.31,P<0.0001;ALT:β=0.08,P=0.0279.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的模型为CAP=118.0044+17.2832×超声诊断脂肪肝分级结果+3.3909×BMI+0.1919×ALT,该回归模型决定系数为R2=0.6669,校正决定系数为R2Adj=0.6640.结论:健康体检人群肝脏CAP值受肝脏超声诊断脂肪肝分级结果、BMI值及ALT值的影响.

  •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肝脏脂肪变的机制及其意义

    作者:成军

    全世界有1.7亿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HcV感染引起的疾病包括肝脏疾病、B细胞淋巴瘤和冷球蛋白血症等.肝脏脂肪变是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突出的病理学表现,一半以上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同时表现肝脏脂肪变.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为重,HcV 3a型患者合并肝脏脂肪变更为明显.慢性HcV感染者血清中脂蛋白、载脂蛋白水平发生显著改变,且与血清中HCV RNA是否阳性有关.HcV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与脂蛋白、载脂蛋白之间的直接结合,导致肝细胞脂类代谢障碍是肝脏脂肪变发生的主要机制.甚至HcV RNA本身也具有结合脂蛋白、载脂蛋白的作用,是肝脏脂肪变形成的重要机制.临床上去脂治疗可显著降低慢性HcV感染者血清中HcV病毒载量,是否合并肝脏脂肪变显著影响对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应答,因此,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肝脏脂肪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前景.

  • 丙型肝炎病毒结构基因转基因小鼠引起肝脏脂肪变

    作者:成军;任进余;李莉;陆志檬;李克;洪源;陆荫英;王刚;刘妍;张玲霞;陈菊梅

    目的:建立持续表达和诱导表达型丙型肝炎病毒(HcV)结构基因(包括核心蛋白和包膜蛋白El、E2编码基因)的转基因小鼠动物模型,探讨HcV结构基因表达导致肝脏脂肪变的病理改变.方法:以含有近全长HcV cDNA的质粒为模板,通过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扩增HcV结构基因的DNA片段(约2.2kb),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4HisMas和pMT/BiP/V5-HisA中,分别构建成持续表达型表达载体pcDNA4HisMas-HcV core-E2和诱导表达型表达载体pMT/BiP/V5-HisA-HcV core-E2.以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目的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构建HcV结构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正确无误.以脂质体体外转染cos-7细胞系,利用抗-HcV E2的多克隆抗体进行westem blot杂交分析,证实转染细胞中有HcV E2蛋白的表达.利用小鼠受精卵细胞核微注射方法,导入线性化表达载体的DNA,利用假孕小鼠的受精卵植入方法,建立了表达HcV结构基因的转基因小鼠模型.对于持续表达型转基因小鼠的死胎、6月龄以及硫酸铜诱导表达型的转基因小鼠模型的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和病理学特征的分析.结果:构建了持续性表达和可诱导性表达型的HcV结构基因表达载体pcDNA4HisMas-HcV core-E2和pMT/BiP/V5-HisA-HcV core-E2,体外转染cos-7细胞证实转染细胞中有HcV E2抗原的表达.对于持续表达型转基因小鼠死胎肝脏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发现肝组织尚未分化发育完成,肝内有大量造血细胞,肝细胞空泡变性,单个核细胞聚集现象.对于持续表达HcV结构基因的6月龄转基因小鼠的肝脏进行病理学分析,发现中央静脉区肝细胞小泡型脂肪变性,中央静脉周围细胞溶解坏死,中央静脉明显扩大,少数组织中亦见大泡型脂肪变性.对于可诱导型转基因小鼠的肝脏进行病理学分析,发现肝小叶内中央静脉周围坏死区累及5-10个小叶,周围无淋巴细胞浸润,交界区可见多数肝细胞核异常,或固化,或呈花环状,或溶解为淡蓝色无定形基质.泡浆内残留大量脂肪小泡,肝脏脂肪变与核异常有-移行过程.结论:建立了表达HCV结构基因的转基因小鼠,发现HCV结构基因的转基因小鼠肝脏有典型的脂肪变病理改变,为进一步研究HCV感染引起的慢性丙型肝炎合并脂肪变的特征和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脂肪变的临床与病理学特点

    作者:李莉;成军;李梵;王建军;张健;吴勤;韩萍;陈国凤;纪冬;李克

    目的:利用临床资料和病例资料的回顾性分析,阐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合并脂肪肝的比例和临床病理学特点,为了解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脂肪变病理特征,探索新型治疗技术和方法奠定基础.方法:对于经过肝脏活检的159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阐明慢性丙型肝炎合并肝脏脂肪变的比例和临床、病理学特点.根据病理改变的类型和程度,分析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合并脂肪肝的流行率、临床与病理学特点.汁量资料应用SAS统汁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59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有131例患者合并肝脏脂肪变,占82.39%(131/159).对其中112例患者进行了病理改变的程度分析,轻度、中度和重度分别为29.46%(33/112)、60.71%(68/112)和9.82%(11/112);对其中131例患者进行病理类型分类,小泡型、大泡型和混合型分别为47.33%(62/131)、3.82%(5/131)和48.85%(64/131).对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合并脂肪肝进行多因素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慢性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的病理类型、病变程度与是否合并其他肝炎病毒感染、HCV RNA是否阳性、是否有输血史及年龄等因素无关,但与性别有关.男性与女性患者相比,合并肝脏脂肪变的慢性丙型肝炎女性患者以小泡型为主.而男性患者以混合型为主;女性患者以轻度和中度为主,没有重度患者,而男性患者则以中度和重度为主,总的来说,男性患者病理改变较女性患者为重.性别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82.39%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合并肝脏脂肪变,肝脏脂肪变的病理分型和病理改变程度与性别有关,女性患者脂肪肝病变较轻,男性较重.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糖尿病的治疗

    作者:叶俊钊;钟碧慧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与胰岛素抵抗(IR)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脏损害[1],病理学改变以肝细胞脂肪变性为主,其疾病谱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NASH相关性肝硬化及肝细胞癌。IR是NAFLD的核心病理生理基础,表现为机体胰岛素反应性葡萄糖转运能力降低,继而胰腺为满足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的需要超量分泌胰岛素代偿维持糖代谢稳态[2]。随着IR进展,不仅促使胰岛β细胞超负荷分泌胰岛素使得分泌功能受损,引起2型糖尿病(T2DM)发生,还可加重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后者又进一步损伤肝脏加剧IR,形成恶性循环[3]。NAFLD与T2DM共患,肝脏脂肪变更易向终末期肝病进展[4],肝癌发生风险倍增[5],同时患者的糖脂紊乱更难被纠正[6],显著增加T2DM相关心血管并发症的死亡率[1,7]。因此,如何选择合理的治疗策略,采取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控制血糖并延缓肝病恶化,降低心血管发病风险,对于改善NAFLD合并T2DM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丙型病毒性肝炎与肝脏脂肪变

    作者:成军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LC)、肝细胞癌(HCC)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全国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普通人群抗-HCV的阳性率为3.2%,全球HCV感染者1.7亿人.大量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表明,HCV感染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发病机制以及疾病谱有明显差别.HCV感染除了引起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之外,还与一系列临床表现有关,如B细胞淋巴瘤(BCL)、扁平苔藓、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肝脏脂肪变或称为脂肪性肝炎,这些都是HBV感染不常见的.关于HCV感染者肝脏脂肪变,究竟是HCV感染之后出现的一种病理改变,还是一种HCV感染所独特的现象,虽然在一些临床研究中有所涉及,但也缺乏系统的研究.对于其形成的机制,也没有清楚的解释.多因素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临床上HCV感染合并的肝脏脂肪变,是发生肝纤维化的独立相关因素,而且是影响慢性HCV感染抗病毒治疗疗效应答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于HCV感染相关的肝脏脂肪变,必须摆在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来对待.

  • 丙型肝炎与肝脏脂肪变的相关性研究的临床意义

    作者:成军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慢性丙型肝炎(CHC),虽然1/3的患者血清转氨酶水平始终正常,40%的患者血清转氨酶水平低于正常值上限的2倍,但是仍然有相当比例的患者向肝纤维化(LF)、肝细胞癌(HCC)的方向发展[1].研究表明,肝脏脂肪变是肝纤维化的独立相关因素,丙型肝炎与肝脏脂肪变之间的关系,近年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和研究资料[2].

  • 甘草酸二铵对脂肪肝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的影响

    作者:蔡晓波;魏国华;范建高

    现代社会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病率不断升高.对NAD患者的前瞻性研究显示,其重要的死因为心血管疾病和肝病,且心血管转归比肝病转归发生率更高[1-2].除了NAFLD和心血管疾病共有的危险因素作用外,多个研究显示,NAFLD本身可能对心血管疾病的发展有促进作用[3-4].因此,保肝药物治疗NAFLD肝损伤同时是否能对心血管疾病起防治作用?甘草酸二胺为肝细胞保护剂.本研究通过高脂饮食/维生素D/丙硫氧嘧啶(PTU)建立脂肪肝合并动脉硬化模型,一方面观察甘草酸二铵对肝脏脂肪变、炎症的改善程度,另一方面观察其对糖脂代谢紊乱以及心血管的影响.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脂类代谢的相关性

    作者:成军;李莉;张玲霞;陈菊梅

    临床上发现慢性丙型肝炎肝脏病理特征十分突出的一点就是脂肪变性.慢性实验性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的黑猩猩肝脏脂肪变也是常见的一种病理改变.

  • 脂肪性肝病的基本概念和治疗对策

    作者:邱德凯

    脂肪肝是一病理性概念,系指肝内脂质(三酰甘油)沉积量超过肝湿重的5%或光镜下每单位面积含有脂肪滴的肝实质细胞超过30%.根据肝细胞内脂肪滴的大小,脂肪肝可分为大泡型和小泡型两类.通常所说的脂肪肝主要是指以弥漫性大泡型为主的脂肪肝.脂肪性肝病则系指病变主要位于肝小叶、以弥漫性大泡型脂肪变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病变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不少肝病,如肝豆状核变性、丙型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等亦可伴有肝脏脂肪变,然而其病变主要位于汇管区,且这些肝病有其独特的特征,所以不属于脂肪性肝病的范畴.近年来随着B超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以B超这一无创手段开展对健康人群脂肪肝普查的报道越来越多,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也有所增加,有关脂肪性肝病的研究已成为目前肝病研究的一大热点.有关脂肪性肝病的病理生理学及其病理组织学分类的研究有了一些新进展,本文就以上几方面结合新文献,对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 FibroTouch R脂肪衰减参数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脏脂肪变程度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硕;吕栋;王天懿;张龙友;徐有青

    目的:评价FibroTouch R脂肪衰减参数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脏脂肪变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NAFLD患者86例和健康人90例,根据肝脏B超结果进行肝脏脂肪变分度(轻度43例、中度28例和重度15例)。使用FibroTouch R检查进行脂肪衰减参数和肝脏硬度值检测。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确定脂肪衰减参数对轻、中、重度肝脏脂肪变的诊断截断点,计算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健康人与NAFLD患者BMI分别为[(22.9±2.1) kg/m2和(27.8±3.4) kg/m2,P<0.001],脂肪衰减为[(215.1±16.3) db/m和(263.0±25.1) db/m,P<0.001],肝脏硬度为[(5.1±1.1) Kpa和(8.8±5.7) Kpa,P<0.001];轻度、中度和重度脂肪肝患者脂肪衰减分别为[(244.0±9.9) db/m、(273.8±9.7) db/m和(301.9±20.1) db/m,P<0.001];脂肪衰减与BMI(r=0.741,P<0.001)和肝脏硬度(r=0.442,P<0.001)呈正相关;脂肪衰减诊断轻度、中度和重度脂肪肝的AUC分别为0.935、0.986和0.969(P<0.001),其对应的诊断截断点分别为237 db/m(敏感度96.7%,特异度86.4%)、259 db/m(敏感度97.7%,特异度92.9%)和286 db/m(敏感度96.4%,特异度93.3%)。结论 FibroTouch R脂肪衰减参数可以无创、快速、客观地诊断NAFLD患者的肝脏脂肪变程度。

  • FibroTouch受控衰减参数评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王文睿;杨岚岚;贾胜男;金珍婧

    目的 探讨影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脏受控衰减参数变化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Fibrotouch诊断仪检测51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同时获取受试者血脂、血生化指标,以及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等资料,对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CAP值与BMI和ALT相关(P=0.001,P=0.036);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CAP值与BMI和ALT呈显著性正相关(F=10.728,P<0.0001),其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体质指数,β=0.505,P=0.000;ALT,β=0.254,P=0.040;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的模型分别为:CAP=49.547+6.809×BMI+2.82×ALT.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CAP值受体质指数和血清ALT的影响.

  • 普通人群肝脏受控衰减参数的多元回归分析

    作者:卢加发;潘勤;陈光榆;沈峰;章瑞南;朱婵艳;陈一铭;张舒宜;吴佳瑜;范建高

    目的:探讨影响普通人群肝脏受控衰减参数的相关因素。方法使用 FibroScan○R-520诊断仪检测208例健康体检者肝脏受控衰减参数(CAP 值),同时获取受试者的主要生化指标和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腰高比、腰臀比,对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偏小二乘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CAP 值与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和年龄呈显著性相关,其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体质量指数,β=0.2538,P=0.0007;腰臀比,β=0.1781,P=0.0158;年龄,β=0.1935,P=0.0022;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和偏小二乘回归建立的模型分别为:CAP=-137.70+9.40×甘油三脂+5.40×体质量指数+176.34×腰臀比+1.60×年龄,改良的 CAP=-135.23+11.57×甘油三脂+4.82×体质量指数+212.81×腰臀比+1.12×年龄。结论普通人群 CAP 正常值范围受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和年龄的影响,改良的回归模型能更好地反映肝脏 CAP 值。

  • 了解脂肪肝,拒绝脂肪肝

    作者:鲁晓岚

    脂肪性肝病主要包括: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其余还有因类脂质沉积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Wilson病、自身免疫性肝病及药物等引起的肝脏脂肪变等,因病患数量相对较少,一般不包含在我们狭义的脂肪肝概念中.

  • 丙型肝炎与肝脏脂肪变的相关性

    作者:成军

    丙型肝病毒(HCV)感染,除了引起急性丙型肝炎(AHC)、慢性丙型肝炎(CHD),与肝纤维化(LF)、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之外,与肝脏脂肪变、冷球蛋白血症、B细胞淋巴瘤(BCL)等也有密切的关系.

  • 磁共振、CT定量分析肝脏脂肪变准确性的对比研究

    作者:曹代荣;熊美连;邢振;王树

    目的 以组织病理为标准,比较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双梯度回波磁共振成像(DGE-MRI)、CT诊断及定量分析肝脏脂肪变的准确性.方法 52例弥漫性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均于肝穿刺活检前1~2天行1H-MRS、DGE-MRI及CT扫描.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1H-MRS、DGE-MRI、CT在肝细胞脂肪变(5%≤脂肪变肝细胞≤30%)和脂肪肝(脂肪变肝细胞>30%)中的诊断价值以及定量分析的准确性.结果 52例患者中,FO级19例,F1级11例,F2级12例,F3级6例,F4级4例;不同病理级别间LWR、HFF及LSR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值分别为39.423,26.799,24.440,P值均<0.05).1H-MRS诊断肝细胞脂肪变的Youden指数(0.727)明显高于DGE-MRI和CT(0.490、0.368).1H-MRS、DGE-MRI诊断脂肪肝的Youden指数分别为0.809,0.764,明显高于CT(0.236).结论 1H-MRS是评估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佳无创性检查方法,有望取代有创的肝活检.

  • 瞬时弹性成像实施受控衰减参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罗东凤;邢广羽;劳小荣;赖春颜;叶一农;陈露诗

    目的 探讨影响体检成人肝脏受控衰减参数变化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提高无创定量检测肝脂肪变的准确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738例成人健康体检者应用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检测记录实施受控衰减参数(CAP),同时登记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及检测血清学(肝功能、血脂、血糖、尿酸、肌酐、血小板等)指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筛选有意义的相关因素.结果 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BMI、γ-谷氨酰转移酶、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三酰甘油、肌酐、年龄、B超结论 词、低密度脂蛋白、血糖与总胆固醇的偏回归系数均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对CAP影响大者为BMI,其余依次为B超结论词、三酰甘油、年龄、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其他因素未进入回归方程.结论体检成人肝脏CAP值受BMI、B超结论词、三酰甘油、年龄、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的影响.

  • 治丙肝新选择

    作者:李光明;范建高

    不同患者感染丙肝病毒,可能出现不同的结局,有的为无症状携带者,有的表现为慢性肝炎,部分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
      丙肝病毒基因分为6型。研究发现,基因型与丙肝病毒的致病性、致癌作用及对干扰素治疗的疗效密切相关。与其他基因型相比,基因1型丙肝病毒感染对干扰素治疗反应欠佳,疗程更长,进展至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的比例更高;基因3a型感染则与肝脏脂肪变有关。丙肝病毒基因型分布呈一定的区域性,我国以基因1型为主,约占80.9%;基因2a及3b型分别占11.8%和3.3%。

  • 脂肪肝的无创伤诊断

    作者:王菲

    脂肪性肝病(FLD)简称脂肪肝,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病变主要在肝小叶,以肝细胞内甘油三酯(TG)异常储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根据有无过量饮酒史,脂肪肝在临床上可分为酒精性脂肪肝(AFLD)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两大类.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饮食结构的变化,FLD的发病率进一步增高,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AFLD主要是由乙醇及其代谢产物所致,其进展快,预后差,初期通常表现为肝脏脂肪变,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甚至酒精性肝硬化、肝癌.

2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