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脊柱梳理疗法治疗92例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杨永涛;高谦;王刚;孙美玲;于丽伟;张建新;王晓瑶;郭连芳

    目的 研究脊柱梳理疗法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5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收治的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92例,均接受脊柱梳理疗法治疗,治疗前采用ODI、NPQ量表筛选和评估患者症状,治疗后采用本中心自行设计的脊柱梳理临床疗效评价量表评估症状改善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心电监护动态监测不良事件,疗效用缓解率统计,安全性以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表示,配对t检验分析治疗前和治疗中、治疗后的生命体征变化.结果 患者肩颈不适、颈部疼痛、腰部僵硬、腰背疼痛、下肢疼痛、脊柱侧弯、脊椎生理弯曲消失等症状的缓解率分别为88.4%、84.2%、90.6%、84.0%、76.9%、38.9%和92.3%.治疗过程中无心血管意外发生,主要不良反应是一过性肢体麻木,发生率为39.1%;胃区不适、恶心、头晕、心悸、颈部不适或症状加重、腰部不适或症状加重、局部皮肤磨损等一过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3.0%、3.3%、4.3%、2.3%、28.3%、20.7%和14.1%;仅3.3%的患者诉有持续性胃区不适,1.1%的患者诉有持续性头晕,其余症状均在1周之内好转.大部分不良反应发生于接受腰椎及胸椎下段模式和康复梳理模式治疗的患者.心电监护动态监测治疗前、脊柱梳理床不同倒置角度和摆动频率下治疗中及治疗后生命体征变化,心率、收缩压及脉压差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一过性升高,血氧饱和度出现一过性下降,呼吸和舒张压无显著改变;治疗后20 min各项生命体征均恢复至治疗前水平.结论 脊柱梳理治疗是保守治疗退行性脊柱疾病安全、有效的方法.

  • QLS-DSD与SF-36量表对脊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生命质量评估的比较

    作者:张敏;徐宏光;王弘;刘平;宋俊兴;吴志宏;邱贵兴

    目的:以目前世界通用的普适性健康状况量表(SF-36量表)为标准,分析脊椎生活量表(QLS- DSD)在临床实际运用中的可行性、信度、区分效度和反应度.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分别用SF-36量表及QLS- DSD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34例脊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完成量表时间、完成率评价量表的可行性;采用Cronbach α系数、分半信度评价两个量表的信度;分别计算适用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领域得分和总得分,再进行t检验,来评价量表的区分效度和反应度.结果:SF-36量表平均应答时间为(11.3±4.6)min,QLS-DSD平均应答时间为( 4.5±1.4) min,两者的完成率均为 94.03%.SF- 36 量表总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53,总分半信度系数为0.866;QLS-DSD总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83,总分半信度系数为0.907.两种量表对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SF-36量表相比,QLS-DSD的内容更符合中国人文化及生活习惯,被采访者完成量表所需时间更短,同时具有较好的信度、区分效度和反应度,临床操作可行,可以作为脊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价工具,并且可做为适用不同治疗方案的参考指标.

  • 腰椎脊柱非融合技术和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认识

    作者:丛琳;屠冠军

    腰椎脊柱退行性疾病是骨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在过去一个世纪里,脊柱外科手术技术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近年来,随着脊柱内固定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腰椎脊柱退行性疾病手术方式又面临了一个新的抉择,其中争论多就是融合与非融合手术的选用。既往该病临床治疗以融合固定术、椎体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椎弓根螺钉固定为主。近年来脊柱非融合技术迅速发展,逐渐成为腰椎脊柱退行性疾病新的治疗策略。脊柱非融合技术可通过稳定固定节段,保留椎间活动度,防止术后邻近节段的病变,达到理想的临床疗效。在此,笔者主要探讨这两种手术方式在腰椎脊柱退行性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情况,以为今后该病的治疗选择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 椎间盘退行性变相关细胞因子作用及其干细胞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伟明;陈阿梅

    椎间盘退行性变是椎间盘突出症、下腰痛等一系列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基础病变.在人体衰老过程中脊柱的退行性变属于正常退行性变过程,但是椎间盘的退行性变远比脊柱退行性变发生得早,其原因众多,包括自身免疫力、营养水平、多种细胞因子的含量改变、机械外力损伤等.因此椎间盘退行性改变过程很复杂,目前认为其机制为椎间盘内细胞数量减少,蛋白多糖和胶原的合成减少,椎间盘内的正常张力因为类软骨细胞生存的内环境被破坏而改变,因此引起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研究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相关的细胞因子的作用有助于发现可能延缓或防止椎间盘退行性变的更好的方法.本文就与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的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及干细胞延缓椎间盘退行性变作用的研究综述如下.

  • 促进椎间盘退变的细胞因子的相关研究

    作者:周德华;李志军;张元智

    椎间盘退变(IVDD)是一系列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前提和基础病理过程,临床上常表现为椎管狭窄、脊柱节段不稳、腰腿痛、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等病症,患者相关的神经根、脊髓受压并产生一系列相应症状。许多学者认为椎间盘退变不仅是一种生物力学现象,病理及生物化学机制也参与这一过程。椎间盘组织的降解产物及其通过免疫或非免疫途径产生的生化物质如各类细胞因子在其中的作用,虽然到目前其机制尚未完全弄清,但其在椎间盘退变的作用却很明显。笔者查阅了近年来在椎间盘退变病因和治疗方面的有关文献,下面就促进追间盘退化的一些相关因子综述如下。

  • QLS-DSD与JOA评分量表在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评分应用中的比较

    作者:徐宏光;张敏;王弘;刘平;吴志宏;邱贵兴

    背景: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日渐上升,目前我国对疾病病情及愈合的评估一直沿用国外的统计量表,因此制定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关于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的评估量表成为当务之急。
      目的:比较脊椎生活量表(QLS-DSD)与汉化版JOA颈、腰椎评分量表在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评价中的使用情况,评估两种量表的信度、区分效度和反应度。
      方法:采用横、纵联合调查法利用QLS-DSD与汉化版JOA颈、腰椎量表分别对符合纳入标准的44例颈椎和61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治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Cronbachα系数和分半信度评价两类量表的信度;计算患者术前、术后各量表在各领域得分和总得分,再进行t检验分析,来评价量表的区分效度和反应度。
      结果:QLS-DSD总Cronbachα系数为0.891,总分半信度系数为0.908;JOA颈椎量表总Cronbachα系数为0.896,总分半信度系数为0.842;JOA腰椎量表总的Cronbachα系数为0.845,总分半信度系数为0.852。JOA量表在颈、腰椎患者手术前后的总分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QLS-DSD仅在颈椎患者的手术前后总分中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腰椎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QLS-DSD和JOA量表一样其使用信度良好,故可将其用在临床上对脊柱疾病患者的评价中。但QLS-DSD主要是为评估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生活质量而制定的,不能较好的反映手术治疗后短期内治疗效果,但通过观察其改变趋势,可预见QLS-DSD可以很好的反映术后较长时间内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脊柱退行性疾病的骨质疏松影响分析

    作者:陈戈;段洪;卞鸿燕;贺云;尹劲;吴波;杨海青;周兆文

    目的:研究低转换型骨质疏松与脊柱退行性疾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探讨骨质疏松对老年人脊柱退变的危害。方法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检测,临床观察及影像学资料,大样本随机抽样,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一年来505例50岁以上的患者,分析统计低转换型骨质疏松症的脊柱病变。结果各年龄组不同腰椎椎体骨密度之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骨质疏松与腰椎失稳等疾病之间的相关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胸腰椎骨折的偏回归系数为1.026,Wald检验结果P=0.021<0.05,有统计学意义,OR值为2.789;脊柱退行性变的偏回归系数为0.225,Wald检验结果P=0.035<0.05,有统计学意义,OR值为2.253;腰椎失稳的偏回归系数为0.828,Wald检验结果P=0.004<0.05,有统计学意义,OR值为2.289;腰椎滑脱的偏回归系数为0.782,Wald检验结果P=0.024<0.05,有统计学意义,OR值为2.185;颈椎病的偏回归系数为0.691,Wald检验结果P=0.045<0.05,有统计学意义,OR值为1.211;椎管狭窄的偏回归系数为0.972,Wald检验结果P=0.031<0.05,有统计学意义,OR值为2.570;脊柱畸形的偏回归系数为0.972,Wald检验结果P=0.025<0.05,有统计学意义,OR值为1.002;年龄的偏回归系数为0.048,Wald检验结果P=0.000<0.05,有统计学意义,OR值为1.049;性别的偏回归系数为-1.035,Wald检验结果P=0.000<0.05,有统计学意义,OR值为0.355。骨质疏松,脊柱退行性病(脊柱退行性变、脊柱不稳、胸腰椎骨折、椎管狭窄、脊柱畸形、颈椎病、脊柱滑脱)与年龄增加相关。结论年龄增加,低转换型骨质疏松增加;骨量丢失,骨质疏松能加速脊柱退变。骨质疏松加速脊柱退行性变、脊柱不稳、胸腰椎骨折、椎管狭窄、脊柱畸形、颈椎病、脊柱滑脱等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发病。

  • 2008~2014年北医三院骨科脊柱退行性疾病的住院人群特征分析

    作者:吴云霞;刘忠军;刘晓光;孙宇;陈仲强;党耕町

    目的:探讨人口学特征与脊柱退行性疾病(spinal degenerative diseases,SDD)的相关性,为脊柱退行性疾病的预防和诊疗、降低患病率提供相关依据.方法:根据2008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电子病历数据,纳入年龄≥18岁首次手术治疗的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分析其人口学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出生地、民族以及伴随疾病)与脊柱退行性疾病的相关性,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卡方检验.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SDD患者22951例,男性12838例(55.9%),女性10113例(44.1%).平均年龄52.4± 11.6岁(18~86岁).其中颈椎退行性疾病(CDD) 10941例(47.7%),胸椎退行性疾病(TDD)588例(2.6%),腰椎退行性疾病(LDD) 11422例(49.8%);不同部位SDD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及地区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l),而民族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DD患者中,以男性(55.9%)、50~54岁(18.2%)、办公室人员(22.2%)占比高;在TDD患者中,以男性(57.5%)、农民(26.5%)占比高;在<45岁的LDD患者中,男性占比高(x2=66.56,P<0.001),特别是在18~29岁年龄组中,男性占比明显增高(8.7%∶3.2%);然而,在>45岁的LDD患者中,女性占比高(x2=17.50,P<0.05).有伴随疾病者8160例,其中伴有骨质疏松(404例)和伴有膝关节炎(210例)的SDD患者以LDD占比高,分别为86.1% (348/404)和70.0%(147/210);伴有韧带肥厚/骨化(2645例)的SDD患者以CDD占比高,为79.9%(2114/2645).伴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的SDD患者占比分别为20.8%(4749/22951)和9.7%(2230/22951).结论:SDD有着明显的人口学特征,在不同部位发病的人群特征不同.男性、50~54岁、办公室人员是CDD的高发人群;男性、农民是TDD的高发人群;<45岁的男性,特别是18~29岁的男性以及>45岁的女性是LDD的高发人群.此外,伴有骨质疏松或伴有膝关节炎是LDD的危险因素,伴有韧带肥厚/骨化是CDD的危险因素.针对上述高危人群进行有重点的干预和宣教可能是降低SDD发病率的重要措施.

  • 脊柱微创手术的辐射危害及其防护进展

    作者:范国鑫;扶青松;顾广飞;贺石生

    医学影像学是现代医学重要的诊断工具之一,术中X线透视检查因可实时获得患者的骨骼结构信息和可移动便利性而被广泛使用于脊柱手术中[1]。脊柱微创手术近年来因其创伤小、出血少、创口美观、感染几率小、术后恢复快、疗效相当而得到迅速的发展并在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推广[2~4],现已明确可应用于脊柱退行性疾病[5]、脊柱畸形[6]、外伤[7]和肿瘤[8]等。然而,由于脊柱微创手术经常需要在X射线透视下进行定位和复位检查,所以脊柱外科医生的辐射危害是临床上不容忽视的问题[9]。高剂量辐射可以诱发肿瘤、白内障、心血管疾病等,低剂量辐射暴露与肿瘤、白内障、心血管疾病等联系也是当下研究的热点[10~13]。增强对辐射危害的基本认识,提高辐射的防范意识,掌握减少辐射暴露的原则与方法是每一位脊柱外科医生的职业健康的必修课[3、14]。笔者就脊柱微创手术的辐射危害及其防护进展综述如下。

  • 进一步提高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研究水平

    作者:王岩

    目前中国已经逐步进入到老龄化社会,老年性骨科疾病呈逐年增加趋势.随着脊柱退行性疾病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诊疗设备和手术器械也不断得到革新.

  • 人工椎间盘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建华;尹庆水

    椎间盘突出症等脊柱退行性疾病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脊柱手术后,通常需要进行脊柱生物力学重建,以防止手术引起的脊柱不稳等并发症。椎体间融合手术是临床广泛应用的脊柱生物力学重建方法之一.临床观察发现,椎间融合手术近期疗效好,但存在植骨块吸收、不融合、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加速等问题[1].人们在对椎间融合手术不断改进的同时,正在努力寻找更合理的生物力学重建方法.人工椎间盘置换术被认为是有发展前景的脊柱生物力学重建技术[2~4].笔者就人工椎间盘技术及其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 椎间盘退变基因治疗的研究近况

    作者:赵勇;王文波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引起的一系列脊柱退行性疾病及继发病变在临床上十分多见.非手术和许多手术治疗的效果尚不能令人满意.随着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的发展及在医学中的应用,在椎间盘退变的早期针对其分子水平改变的基因治疗逐渐显现出其优越性,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探索.现就其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 脊柱退行性疾病的神经外科治疗

    作者:菅凤增

    脊柱退行性疾病是常见的脊柱病变,主要表现为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韧带增厚以及椎管狭窄等压迫脊髓、神经根,并由此出现相应的神经症状.由于专科知识及培训背景的不同,骨科医生关注更多的是骨及连接组织,而神经外科医生关注更多的是脊髓及神经,进而决定了在脊柱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治疗中,神经外科医生更多地采用显微外科手术.

  • 益气化瘀补肾方延缓椎间盘退变机制研究

    作者:施杞;李晨光;王拥军;周泉

    椎间盘退变是一系列脊柱退行性疾病(如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根本病理基础,其临床表现有颈肩痛、腰腿痛、椎管狭窄、脊柱节段不稳、骨赘形成、椎间盘突出及随之而来的刺激或损害邻近组织:肌肉、韧带、神经、脊髓和血管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 椎体软骨终板在脊柱退行性疾病及脊柱侧凸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徐宏光;邱贵兴

    椎体软骨终板为椎间盘与椎体间的一层薄的透明软骨,其不仅同椎体的纵向生长密切相关,而且椎体软骨终板通路是椎间盘营养供应的主要途径,对维持脊柱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脊柱发生病理变化时,椎体软骨终板必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 颈胸段IgG4相关硬化性硬脊膜炎致脊髓压迫一例报告

    作者:郝朋元;刘加贝;顾锐;李野;朱庆三;王喆辉

    脊髓压迫的病因以脊髓型颈椎病和后纵韧带骨化症等脊柱退行性疾病为多见[1-5],而IgG4相关硬化性硬脊膜炎致脊髓压迫则极为罕见,国内尚未见文献报道。
      IgG4相关性疾病的发现需要追溯至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 pancreatitis,AIP)的相关研究。Yoshida等[6]于1995年首先提出AIP,并认为该病的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性因素相关。AIP与IgG4阳性浆细胞的关系于2001年被首次证实:AIP常合并其他器官和组织(如唾液腺、胆管和腹膜后组织等)的类似病变,而包括AIP在内的这些器官和组织活检标本显示大量IgG4阳性浆细胞浸润[7]。Kamisawa等[8]于2003年证实AIP患者的胰腺、胆道、肝门脉区、淋巴结等器官和组织均有IgG4阳性浆细胞、CD4阳性及CD8阳性T细胞浸润;同时指出AIP不单纯仅是胰腺炎,而是一种系统性疾病在胰腺的损害,从而将其命名为IgG4相关自身免疫病或IgG4相关性疾病(IgG4 related disease,IgG4?RD)。近年来,该疾病的概念得到广泛认可,并于2010年在Autoimmun Rev杂志上宣布该疾病的确认[9]。

  • 行脊柱手术的老年患者的术后护理

    作者:胡伟;金梅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性脊柱退行性疾病在临床上越来越多见,2009-2010年我院对行脊柱手术的老年患者应用护理程序实施系统的整体护理措施,避免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手术安全,达到了预期的手术治疗效果.

  • “第十六届全国经椎弓根内固定暨精准外科新技术学习班”通知

    作者:

    近年来,随着脊柱外科技术的进步,椎弓根内固定技术已得到普及,脊柱退行性疾病治疗方式日趋多样化。减压、融合及内固定成为脊柱退行性疾病治疗的基础。如何精准选择减压、融合和内固定的节段,使手术创伤更小、治疗效果更好,是每个脊柱外科医生必须面对的问题。为了加强对脊柱退行性疾病治疗技术的正确认识,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学组、《中华骨科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脊柱外科杂志》和海军总医院骨科拟定2016年4月中旬在北京联合举办“第十六届全国(军)经椎弓根内固定暨精准外科新技术学习班”,届时将邀请国内著名脊柱外科专家就颈胸腰椎椎弓根应用解剖学研究、颈胸椎经椎弓根内固定及侧块螺钉内固定技术、经椎弓根内固定的并发症与预防措施、脊柱融合方式的选择、多节段脊柱退变减压融合节段的选择、导航系统在脊柱经椎弓根内固定中的应用、脊柱微创技术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同时安排学员进行尸体标本/模型操作训练。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 细胞因子在椎间盘退变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宗亮;刘维钢;史建刚;尚琦松

    椎间盘退行性变(Intervertebral disk degeneration,IVDD)是一系列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前提和基础病理过程.这一过程不仅表现为细胞种类和形态学上的变化,更伴随有椎间盘的组织学与生化性质的改变.目前引起椎间盘退变的确切机制尚无定论,但研究发现椎间盘中的细胞因子(Cvtok ines,CK)在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病理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现就细胞因子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 脊柱退行性疾病患者生活质量、人格特征、心理状况的相关分析

    作者:陈强;吴德升;刘涛;徐志刚;顾继生;汪欢;邱水强

    目的 探讨脊柱退行性疾病(SDD)患者生活质量、人格特征、心理状况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测试成人式(EPQ)对683例SDD患者的生活质量、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检测、评定,并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GQOLI-74的躯体功能与EPQ精神质、神经质呈负相关(P <0.05、<0.01);GQOLI-74心理功能与EPQ的神经质呈负相关(P<0.05);EPQ的精神质与SCL-90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呈正相关(P <0.05、<0.01);EPQ中的内外倾与SCL-90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呈负相关(P <0.05、<0.01);EPQ中的神经质与SCL-90的躯体化、强迫、人际、抑郁、焦虑、精神病性、附加因子呈正相关(P<0.05、<0.01);GQO-LI-74的躯体功能与SCL-90的躯体化、强迫、人际、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呈负相关(P <0.05、<0.01);GQOLI-74的心理功能与SCL-90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呈负相关(P <0.05、<0.01);GQOLI-74的社会功能与SCL-90的全部因子呈负相关(P <0.05、<0.01);GQOLI-74的物质生活与SCL-90的人际呈正相关(P<0.01).结论 需重视SDD患者生活质量、人格特征、心理状况,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3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