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体内彗星试验多种器官细胞分离条件研究

    作者:李爱武;衡正昌;刘科亮;张遵真

    彗星试验是一种能在单细胞水平检测DNA损伤的新技术.由于它具有简便、快速、需样品量少和对环境诱变剂、致癌剂的检测谱宽、灵敏性高等优点[1,2],其应用日益广泛.该试验重要的特点之一,是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真核细胞,可检测体内多种器官组织的DNA损伤作用.为研究非血液系统靶的遗传毒剂的效应、比较体内各种细胞反应的敏感性、观察各器官DNA损伤及修复动力学改变和探索致癌机制等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应用体内彗星试验研究致癌剂对小鼠多种器官组织的DNA损伤与修复作用,近年来国外已有报道.在其研究中,首先需将各器官组织分离成单个细胞,样品组织的细胞分离制备是体内彗星试验的关键步骤.以往细胞分离多采用酶消化法,Singh等[3]发现胰酶消化细胞会产生明显的DNA断片.Sasaki[4]提出,可通过组织匀浆,提取细胞核,而后进行试验.为了有助于国内体内彗星试验的开展,我们通过适匀浆条件的选择和匀浆法与酶法分离细胞的比较研究,建立适合于体内彗星试验多个器官的样品制备方法.

  • 应用依赖随机化末端连接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研究重铬酸钾对大鼠肺p53基因DNA损伤

    作者:熊开容;张治位;衡正昌

    应用依赖随机化末端连接物PCR(Randomized Terminal Linker-dependent PCR ,RDPCR)技术于体内试验的研究,从而检测特定基因的DNA损伤.腹腔注射重铬酸钾染毒大鼠,提取肺组织基因组DNA,经p53基因外显子7特异性引物P1重复直线延伸后与接头(Linker)连接,用基因特异性引物P2和连接物引物经PCR扩增,电泳、转印,再与地高辛标记的探针杂交后显色.结果显示,在20.0 mg/kg和40.0mg/kg剂量下,出现了两条清晰的杂交带,表明重铬酸钾可引起大鼠肺p53基因外显子7的DNA损伤,且有两个损伤位点.此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六价铬化合物的致突变机制,同时也拓展了RDPCR技术在毒理学领域的应用.

  • 基于胞质分裂阻滞法微核试验的细胞组学进展和应用

    作者:段化伟;郑玉新

    微核试验创建于20世纪70年代[1],根据不同的取材,体内试验、体外试验及不同的培养方法,现已有多种试验种类.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哺乳动物骨髓嗜多染红细胞是常用的试验细胞.

  • 雄黄致体内外染色体畸变

    作者:赵源;吴文斌;汤家铭

    目的:用仓鼠体内染色体畸变试验和中国仓鼠肺细胞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评价雄黄的遗传毒性.方法:体内染色体畸变试验用毛足属仓鼠连续ig5 d给予33.25,66.5,133 mg·kg-1剂量雄黄悬浊液,处死前2 h ip秋水仙素.处死后取骨髓细胞制备染色体.油镜下观察每只动物骨髓细胞的有丝分裂指数和100个中期分裂相细胞的畸变类型.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用雄黄浸出液终质量浓度为0.15,0.3,0.6g.L-1作用于CHL细胞,培养24 h或48 h,终止培养前4h加入秋水仙素.收获细胞,制备染色体,油镜下观察CHL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和200个中期分裂相细胞的畸变类型.结果:①雄黄265.0 mg· kg -1组和雄黄530.0 mg·kg-1组ig给药和雄黄浸出液(1.2,2.4g·L-1)作用于CHL细胞显示有明显的抑制有丝分裂作用.②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雄黄ig给药仓鼠体内染色体畸变率和雄黄体外给药CHL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均显著升高,差异有极显著意义,且有明显的量效关系.但体内试验的畸变率低于体外试验.③雄黄给药后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中可见较多的染色体断片,而仓鼠体内染色体畸变试验中未发现,这可能与体内外药物作用的方式不同.结论:①雄黄能致体内外细胞染色体畸变,具有遗传毒性.②仓鼠体内染色体畸变试验可作为中药新药遗传毒性评价试验组合的方法之一.

  • 我国恶性疟抗药性监测与抗疟药的合理应用

    作者:冯晓平;刘德全

    研制成功涂药板和便于现场使用的培养基后,1980-2003年,采用体内四周法和体外微量法开展了我国抗氯喹恶性疟的抗性程度及地理分布;停用或减少使用氯喹防治恶性疟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抗性的消长及我国恶性疟原虫对常用抗疟药敏感性等调查.结果显示,有恶性疟流行的八省(区)均有抗氯喹恶性疟存在,其中海南和云南两省抗性程度高,分布地区广.停用或减少使用氯喹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抗性逐渐降低.海南和云南两省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氨酚喹和哌喹有高度抗性,对咯萘啶和青蒿素类药物敏感,但敏感性在逐渐降低.根据调查结果,制定了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停止或减少使用已有抗性的抗疟药,推荐应用青蒿素类药物和咯萘啶及其复方.使抗疟药能合理规范使用,促进了疟疾防治,疟疾发病逐年降低,恶性疟流行区逐渐缩小.

  • 应用小鼠体外全胚胎培养研究金葡菌L型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作者:管俊昌;刘勇;徐飞;夏佩莹

    金葡菌是细菌感染性疾病中常见的细菌之一,在体内外因素作用下可以缺壁变异成L型.金葡菌L型除可引起各种化脓性感染和败血症外,实验证明也可引起小鼠的不孕和肿瘤,可通过胎盘垂直感染并与子代先天畸形有一定的关系,但这些研究均是通过母体感染的体内试验,本实验采用体外全胚胎培养(WEC)方法观察金葡菌L型对体外胚胎发育的影响.

  • 白藜芦醇抗肿瘤免疫的研究

    作者:李覃;范桂香;袁育康;胜利;史霖;李彤

    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属非黄酮类多酚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种子植物中,多是常见的药用植物.它的生物学效应主要有抗肿瘤、抗炎、肝脏保护、神经保护、心血管保护、免疫调节作用等,其中引人注目的是抗肿瘤作用.以往的研究多采用肿瘤细胞株进行体外实验,本文进行动物体内试验,观察Res的抗肿瘤效果.

  • 湘潭制槟榔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关系研究

    作者:王恩湘;张洪武;李斌华;殷成;陈维顺;成珍珍;张佩华;李明;肖红;张宁

    目的:研究湘潭制槟榔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关系.方法:首先随机对1 914例工矿、城市人口进行流行学调查,了解嚼槟榔与上消化道症状的分布情况.之后,从上述1914例中随机抽取105例无临床症状的人群分成食槟榔组55例,不食组50例,做血清抗H pylori-IgG检查;另外,在内镜室对1 814例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随机分成嚼湘潭制槟榔实验组956例和不嚼者的对照组858例.然后,通过胃镜对每位患者进行镜下胃窦部取2-3块标本做尿素酶检测,并进行实验室体外Hpylori抑菌试验.在临床上快速尿素酶、病理切片、涂片方法找Hpylori,其中上述三项中两项为阳性者为Hpylori阳性,共60例,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湘潭制槟榔每日8-50 g,对照组用传统三联(铋剂+氨苄青霉素+甲硝唑),治疗2 wk,停药后1 mo复查14C呼气试验.结果:流行学调查,1 914例中嚼槟榔1 236例,有上消化道症状的383例(占30.99%),且有上消化道症状的人中有嚼槟榔后缓解的153例(占39.34%),而不嚼槟榔者678例,有上消化道症状的215例(占31.7l%);血清学调查,嚼槟榔组55例中,抗Hpylori-IgG阴性者43例(占78.18%)、阳性12例(占21.82%),不嚼食50例抗Hpylori-IgG阴性者22例(占44%),阳性28例(占56%).另外,内镜调查,两组1 814例中,实验组Hpylori阳性率26.46%,对照组71.95%(P<0.005).体外小剂量湘潭制槟榔对幽门螺旋杆菌有明显的杀灭作用.临床60例Hpylori感染患者中,治疗组30例,其中17例Hpylori阴性(占56.67%),对照组30例中Hpylori阴性21例(占70%),两组对此无明显差异(P>0.05),证明体内试验湘潭制槟榔与传统三联疗效基本相近.结论:湘潭制槟榔对幽门螺旋杆菌有很强的抑菌作用.

  • 硼替佐米联合其他药物治疗3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观察

    作者:钟玉萍;陈世伦;李新;张佳佳;安娜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发病呈逐渐上升趋势.目前应用传统的治疗方法,MM仍然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3~4年[1],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靶向治疗的出现为MM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硼替佐米是一种全新的靶向治疗药物,体外及体内试验均证实它有抗MM作用.2003年5月被美国FDA批准用于复发难治性MM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而且,在体外实验中,硼替佐米可以增加化疗敏感性,并克服对地塞米松等药物的耐药[2].我科选择了30例患者,对硼替佐米在我国MM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做了初步探讨.

  • 干细胞移植与糖尿病免疫稳态的重建

    作者:陈丽

    自从干细胞自我复制和定向分化潜能被证实,干细胞移植一度成为糖尿病治疗的焦点.既往对糖尿病干细胞治疗的理论认识主要基于干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定向分化能力.然而近年来人们发现,迁移入并功能整合于受损组织的供体干细胞数量太少(仅占受损组织总细胞数的0.1%~2.0%),往往无法引起生理改变[1-2];而体内试验也揭示仅有1.7%~3.0%输注的干细胞可分化成为有功能性的β细胞[3],提示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可能很大程度上不依赖于向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定向分化能力,其在调控自身免疫与过度炎症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并有望成为糖尿病细胞免疫治疗的新手段.

  • 培氟沙星研究与临床应用

    作者:曾锦旗;孙正军;陈万成

    培氟沙星(peflocacin)是第三代喹诺酮类新药,由法国Rogar Bellon公司研究开发,于1985年在法国首先上市,我国目前已广泛用于临床。 一、药理作用 1.药效学:对革兰阳性(G+)及革兰阴性(G-)菌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对肠杆菌属细菌如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志贺氏菌属、伤寒沙门菌属等以及流感杆菌、奈瑟菌属等具有强大抗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亦有一定抗菌活性,对肺炎球菌、各组链球菌和肠球菌作用较轻[1]。有学者测定了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的抗菌作用。结果显示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对大肠杆菌ATcc44113、福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的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25、0.63、1.25 mg/L,对绿脓杆菌为20.00 mg/L,对脑膜炎双球菌29019、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5分别为0.63、2.50、2.50 mg/L。体内试验可见,对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的半数有效量为(44.95±0.39) mg/kg,对大肠杆菌感染小鼠为(29.58±2.19) mg/kg。

  • 抗体偶联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考虑要点

    作者:王欣;耿兴超;刘丽;文海若;霍艳

    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ADC),是通过连接子将高细胞毒性化合物连接到靶向肿瘤抗原的抗体上,利用抗体靶向识别将化合物递呈至肿瘤细胞表面,杀死肿瘤细胞.ADC药物同时具有抗体和化学药物属性,是将两者的优势结合,极大地提高了药物安全有效性.ADC药物结构复杂,在抗原识别表位、连接位点、连接子以及小分子药物各组分均存在特异性,所以在开展安全性评价研究时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将从动物种属选择、一般毒性研究、毒代动力学研究、组织交叉反应、免疫原性检测、安全药理研究、遗传毒性研究等方面,阐述ADC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考虑要点和研究策略.

  • 乌梅酸枣仁提取物对人工感染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效果

    作者:李树梅;张发明;李应超;欧长波;叶福芳;陈慧;何诚

    目的 实验室评价乌梅酸枣仁提取物对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病的疗效.方法 根据前期研究自拟乌梅酸枣仁提取物配方,以体外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其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建立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病模型,评价其预防和治疗鸡大肠杆菌病疗效.结果 体外试验显示其小抑菌浓度为12.5 mg/mL;人工感染鸡大肠杆菌病模型显示预防试验中乌梅酸枣仁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利好对照组、感染对照组的成活率分别为50%、70%、50%、60%、10%;肝脏细菌检出率均为100%.治疗试验中上述各组成活率分别为62.5%、50%、37.5%、62.5%、25%;肝脏细菌检出率均为100%.结论 体外、体内试验结果表明,乌梅酸枣仁提取物能有效减少人工感染后的临床症状,保护率为50%~70%,推荐使用剂量为200 mg/kg体重,可以替代部分抗生素防治此病.

  • 热原质的检测方法(二)

    作者:贺争鸣;邢瑞昌

    5 三种方法的优缺点从试验原理的角度来看,家兔体内试验与人血试验在检测热原质方面完全一致,且不受热原质性质的限制.但检测结果易受动物个体状况(如:品系、年龄、性别)和饲养条件的影响[23].即使每公斤体重大的允许注射量可达10!ml,但检测的范围则限制在50~350!pg(相当于0.5~3.5!IU)LPS/kg.而对人来讲,引起发热的阈值大约在30!pg/kg左右[24].因而可以看出,对许多受检的药品来讲,注射剂量要少得多.对非静脉途径给药的药品(如疫苗),由于用药量(指体积)很小,必须确定一个大可以接受的内毒素的含量,但家兔热原试验不是定量试验,只能给出通过或不通过的结果,标准化程度低,因而不适合用于这样的药品检测[25].

  • 拉索式血管分流装置治疗四肢血管离断并缺损伤的体内试验

    作者:王鑫;黎立;李强;徐斌;买买提·克里木;何云;许刚;陆海波;彭江

    目的:进行拉索式血管分流装置治疗四肢血管离断并缺损伤的体内试验.方法:建立四肢血管离断并缺损伤动物模型,用拉索式血管分流装置和硅胶管连接缺损血管两端,检测通血及血栓发生情况,并与常规缝线结扎合并硅胶管连接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拉索式血管分流装置固定的血管具有与传统缝线结扎合并硅胶管分流装置相同的通血效果,但操作时间短,和常规缝线结扎合并硅胶管连接方法相比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拉索式血管分流装置对离断并缺损的四肢血管可简单有效地恢复供血,可为后送至有条件的医院进行血管移植创造有利条件.

  • 肝素和氢化可的松对人肺癌抑瘤作用的体内实验研究

    作者:张鹏

    目的:研究肝素和氢化可的松的联合应用对人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抑制作用和对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探讨肝素和氢化可的松联合应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可能性.方法:建立人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观察瘤体生长情况、免疫组化法测定微血管密度计数和肿瘤组织的增殖情况、电镜观察肿瘤组织凋亡情况和原位细胞凋亡检测,研究肝素和氢化可的松联合应用的抗血管生成和抑瘤作用.结果:肝素和氢化可的松治疗组瘤体生长较对照组明显受抑,且肿瘤组织微血管生成减少、增殖降低、凋亡增多.结论:肝素和氢化可的松联合应用具有明显的抗血管生成和抑瘤作用.

  •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肺纤维化研究的进展

    作者:陈刚;余民浙

    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ating Growth Factor betal,TGF-β1)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是由2条分子量为11Kd有112个氨基酸构成的单链通过二硫键结合而成的分子量为25Kd的多肽.它在细胞的生长、分化、免疫调节、调节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合成及损伤后的修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2].在哺乳动物中,TGF-β家族有3个亚型TGF-β1、TGF-β2、TGF-β3,它们通过与相应的受体结合而发挥生物作用.活化的TGF-β过度表达对肺、肝、肾等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非常显著,特别是致纤维化方面.在体内试验中,TGF-β1对纤维化的作用明确、TGF-β2作用不明确、TGF-β3无作用;然而体外试验发现TGF-β的3个亚型都有促进纤维化的作用.本文从TGF-β1的生物学特性、作用机制、以及TGF-β1与肺纤维化的关系这三个方面做一阐述.

  • 过敏原体内联合体外试验及免疫防治过敏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余尧泉;万民;操艳

    目的 观察过敏性疾病脱敏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300例阳性患者中52例高敏患者经脱敏后进行体内及体外联合试验.结果 248例阳性患者执行过敏原避让原则,在半年内未复发者213例,有效率达到86%.52例强高敏患者经脱敏治疗后,40例再次测试转变为阴性,效果显著,8例仍有弱阳性为显效,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3%.在治疗过程中,有9例发生恶心、呕吐、眩晕等不良反应,给予药物递减一半,再逐渐增加,胃肠道反应消除.结论 过敏原体内联合体外试验及免疫治疗过敏性疾病安全、有效、临床值得推广.

  • 我国部分地区环境中壬基酚的检测

    作者:范奇元;金泰;将学之;丁训诚

    有众多的体外试验和体内试验证明壬基酚(nonylphenol,NP)是一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ers,Eds),具有雌激素样活性(约为β雌二醇的1/1000到1/10000之间)[1,2],还有文献报道NP具有抗雌激素样活性[3].

  • 环境雌激素的识别与评价

    作者:陈海燕;王心如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野生动物和人类的生殖、发育和行为异常以及某些肿瘤发生率在上升,全世界许多科学家正致力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EDs)的研究.EEDs引起的许多不良效应与环境雌激素(EEs)有关.为了描述EEs的毒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建立了许多体内、体外试验方法,本文就EEs的识别与评价作一综述.

4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