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注射用兰索拉唑钠与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作者:熊红玲;严洪梅

    注射用兰索拉唑(规格30 mg),为白色或类白色疏松块状物或粉末,用于治疗口服疗法不适应的伴有出血的十二指肠溃疡。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规格1 ml:4万单位,华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为无色的澄明液体,适用于治疗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变形杆菌属、沙雷菌属、铜绿假单胞菌以及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株所致的严重感染等。2015年6月笔者在为患者输液过程中,发现注射用兰索拉唑与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之间存在配伍禁忌,为了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给临床工作提供经验,现介绍如下。

  • 清远地区临床分离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克雷伯菌株的耐药性与抗生素使用原则

    作者:李介华;钟国权;苏丹;徐辉;梁金水;张红霞

    目的观察清远地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和流行情况,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应用MicroScan AutoSCAN-4专用NC21鉴定板检测107例克雷伯菌的ESBLs产生和研究其对体外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克雷伯菌属中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解鸟氨酸克雷伯菌、臭鼻克雷伯菌、鼻硬结克雷伯菌阳性率分别为60.1%、33.3%、50.0%、50.0%、50.0%,以重症监护病房(91.6%)高,颅脑外科病房(88.2%)次之.产ESBLs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氨基糖甙类、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等抗生素呈现多重耐药,耐药率56.0%~94.9%.而非产ESBLs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环丙沙星耐药率低,为2.1%~27.1%.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的高敏感性分别为96.6%与79.6%.结论清远地区具有较高的产ESBLs克雷伯菌流行率,对于产ESBLs克雷伯菌应以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为首选药物.一旦发现产ESBLs细菌局部流行时应立即停用头孢菌素和氨曲南等抗生素.

  • 碳青霉烯类耐药克雷伯菌属细菌的药物敏感性及同源性探讨

    作者:徐锦芳;李惠平;曾连英

    目的 研究分析碳青霉烯类耐药克雷伯菌属细菌的耐药机制,探究碳青霉烯类耐药克雷伯菌属细菌流行状况,建立克雷伯菌属细菌的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数据库,以便此菌属在医院流行爆发时快速的溯源,及时控制该细菌的传播.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3月-2014年6月临床分离的300株肠杆菌科细菌,经药物敏感性实验筛选出碳青霉烯类耐药克雷伯菌属细菌,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改良的Hodge试验分别测定其基因型和表现型,后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同源分析.结果 本研究中菌属细菌的以产生碳青霉烯酶为主要耐药机制,经PFGE分析得出克雷伯菌22株,可大体分为A、B两型,数目各半.结论 我院克雷伯菌属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为产生了碳青霉烯酶,因此加强对细菌耐药机制的监测有利于医院感染的控制.

  • 诱导剂联合美罗培南筛查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耐药基因研究

    作者:张彭;徐宏亮;褚美玲;任微;于静波;杨婧;薛文成

    目的:探讨美罗培南联合多种抑制剂检测肺炎克雷伯菌产碳青霉烯酶类型的可行性。方法共收集可疑产碳青霉烯酶的肺炎克雷伯菌菌株87株。采用美罗培南加多种抑制剂包括3-氨基苯硼酸(APBA),二吡啶羧酸(DPA),乙二胺四乙酸钠(EDTA)和氯唑西林(cloxacillin)等试验来检测菌株产碳青霉烯酶的可能类型;以耐药基因PCR扩增、测序结果作为标准来判断上述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与临床常用的改良Hodge试验结果相比较。结果87株试验菌中,经PCR扩增证实产KPC的菌株40株,待测序确认6株;无VIM、IMP等基因型;改良Hodge试验筛选碳青霉烯酶表型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7.6%;美罗培南和APBA联合检测KPC表型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00%;美罗培南和DPA联合检测MBL表型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97.5%;美罗培南和EDTA联合检测MBL表型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98.8%。结论改良 Hodge 试验敏感性好,特异性不高,只能作为碳青霉烯酶的初步筛选。美罗培南加抑制剂的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尤其是APBA检测KPC方法,临床上可以考虑该方法作为经济、准确检测碳青霉烯酶的方法推广。

  • 对头孢吡肟敏感的疑似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作者:胡付品;朱德妹;叶信予;郭燕;吴培澄

    目的 了解初筛试验疑似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但确证试验未能确认,而对头孢吡肟敏感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中的ESBLs和质粒介导的AmpC酶.方法 纸片扩散法检测18株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及多重PCR法检测细菌中的ESBLs和质粒AmpC酶基因;质粒转移接合试验检测耐药质粒的可传递性;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ERIC)-PCR法检测供体大肠埃希菌和受体E.coli J53及其接合子的同源性;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11株大肠埃希菌和6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18株细菌均为2005年1月至12月期间上海华山医院临床分离的菌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1株,肺炎克雷伯菌6株,产酸克雷伯菌1株,按常规方法对细菌进行重新鉴定和药敏试验.18株细菌经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推荐的ESBLs初筛试验结果均为ESBLs产生可疑菌株,但确证试验未能确认;所有菌株的头孢吡肟抑菌圈直径均在18 mm以上,显示敏感.PCR检测结果显示,11株大肠埃希菌中有9株产CIT型质粒AmpC酶,DNA测序及序列比对结果证实为CMY-2型AmpC酶,未发现TEM、SHV、CTX-M、PER、VEB、SFO等广谱或ESBLs;6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有5株产DHA型质粒AmpC酶,DNA测序及序列比对结果证实为DHA-1型AmpC酶;5株产DHA-1型AmpC酶的肺炎克雷伯菌株中,4株同时伴有广谱或ESBLs:其中2株产SHV-11型广谱酶,另2株分别产CTX-M-14型ESBLs和SHV-62型ESBLs;1株产酸克雷伯菌亦单产DHA-1型AmpC酶;质粒转移接合试验结果表明,携带耐药基因的质粒可从供体菌转移至敏感细胞中;PFGE结果显示,6株肺炎克雷伯菌的谱型各不相同,而11株大肠埃希菌可分为5种谱型,其中B型包含7株细菌,这7株细菌均产生质粒介导的CMY-2型AmpC酶,并分离自外科病房,提示可能存在克隆菌株的流行传播.结论在确证试验未能确认的疑似产ESBLs中,对头孢吡肟敏感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细菌主要产生质粒介导的AmpC酶,但尚有少数菌株同时伴有产ESBLs.对同时产生ESBLs和AmpC酶的菌株,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必须报告这些菌株对头孢吡肟耐药.

  • 整合子介导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多重耐药机制的研究

    作者:顾兵;童明庆;刘根焰;倪芳;赵旺胜;梅亚宁;文怡;魏源华;黄珮珺;潘世扬

    目的 研究整合子参与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多重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 纸片扩散法测定61株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的药物敏感性;整合酶基因扩增法检测Ⅰ类、Ⅱ类和Ⅲ类整合子;整合子可变区扩增并测序.结果 73.8%(45/61)的菌株Ⅰ类整合子阳性,2株大肠埃希菌Ⅱ类整合子阳性,未检测到Ⅲ类整合子;88.9%(40/45)的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可变区扩增阳性,扩增片段大小从150~2 800 bp不等,有1株Ⅱ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可变区扩增阳性,大小为2 200bp;整合子可变区含有编码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基因(aadA1、aadA2、aadA5、aadB、aacA4、aac6'-Ib)、编码对磺胺类抗生素耐药的基因(dfrA1、dfr2d、dfrⅤ、dfrⅫ、dfr17)、编码对氯霉素耐药的基因(cat、catB8、cmlA1-variant)、编码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基因(blaoxa10)和编码对链丝菌素耐药的基因(sat1).结论 整合子在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中广泛存在,参与了这两种菌多重耐药的形成.

  • 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

    作者:许锦民;苏丹虹

    为了解肠杆菌科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产生情况,指导临床医生合理地使用抗生素,防止医院感染及EBSL的暴发流行,我们检测了1997年6月~1997年11月分离到的60株肠杆菌科细菌EBSL的产生情况,现报告如下.

  • 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方法学评价的几点建议

    作者:俞志海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由质粒介导,主要由克雷伯菌属和大肠埃希菌等肠杆菌科细菌产生,产生菌的耐药谱扩展至三代头孢和氨曲南[1].克拉维酸等酶抑制剂对其有效.大部分ESBLs属于Ambler A类,位于Bush等[2]功能分类方案2be群,少数属于Ambler D类,位于Bush 2d群.A类ESBLs分为两群:TEM和SHV衍生和非TEM和SHV衍生ESBLs.常见的ESBLs由TEM-1、2和SHV-1突变而来,利用基因突变研究氨基酸一级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是目前ESBLs基础研究的热点[3].

  • 老年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属和大肠埃希菌肺感染的临床、耐药和防治的研讨

    作者:沈爱娣

    目的了解老年人克雷伯菌属和大肠埃希菌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细菌耐药性和防治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2002年老年克雷伯菌属和大肠埃希菌肺部感染98例,从病史、症状和体征,胸部X线检查、治疗和转归等方面分析老年克雷伯菌属和大肠埃希菌所致肺感染的临床特征.用纸片法检测克雷伯菌属和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等12种抗生素的体外药敏检测并测β-内酰胺酶(ESBLs).结果 98例患者中克雷伯菌属68例,大肠埃希菌30例,两组患者有基础疾病各为91.2%和90%(包括COPD、肺心病、支气管扩张、肺癌、肺结核、糖尿病、冠心病、两肺弥漫性间质纤维化等),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咳痰为主,部分患者有意识状态下降.胸部X线以含有空气支气管症的大叶肺实变(25%和3.3%),小叶浸润(61.8%和83.3%)和肺脓肿及脓胸(13.2%和13.3%)的形成为主要病变,克雷伯菌属组有9例(13.2%)叶间裂下坠形成克雷伯菌属肺感染的特征性X线征象.两组产ESBLs菌各为21株(30.9%)和8株(26.7%),对多种抗生素交叉耐药,对亚胺培南和部分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抗生素敏感.结论老年人克雷伯菌属和大肠埃希菌肺感染患者多有基础疾病,临床表现虽无特异性,但意识状态下降、嗜睡、食欲不振、腹泻等需考虑老年肺感染的可能性.诊断依靠病原菌检测并结合临床和X线检查.治疗应根据药敏测定,选择敏感抗菌素,对产ESBLs克雷伯菌属和大肠埃希菌引起肺部感染者,应用亚胺培南或部分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物,或者选用药敏测定显示敏感的药物.应严格限制滥用抗生素,严格医院内的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避免医院内产ESBLs菌株的发生和流行.

  • 同时产DHA-1型头孢菌素酶和SHV-12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

    作者:管希周;刘又宁;罗燕萍;佘丹阳;周光;陈良安;徐雅萍

    目的研究头孢菌素酶(AmpC)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在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中的流行、表型及其基因特性.方法先后用标准纸片扩散法、三维试验、等电聚焦、酶抑制试验以及微量稀释法等进行表型检测.然后用接合试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以及基因测序等方法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受试的86 株细菌中有4株三维试验阳性,等电聚焦以及酶抑制试验表明这些菌株都产一种等电点(PI)为7.8并具有AmpC性质的β内酰胺酶,基因测序表明和DHA-1型AmpC酶一致;它们同时伴随产生一种PI为8.2的ESBLs,基因测序表明其来源为SHV-12.微量稀释法检测表明上述菌株不但对多种三代头孢菌素耐药,而且出现了对头孢吡肟耐药,但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仍敏感.结论本研究发现同时产DHA-1型高产AmpC酶和SHV-12型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及其耐药表型.此类菌株的出现,将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新的困难.

  • 我院病原菌结构和耐药性变迁

    作者:常东;蒋伟;黄志红;张云杰

    目的:总结分析我院近五年来病原菌结构的变迁及其耐药水平的变化趋势,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分析1998至2002年我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五年来我院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约占分离标本的60.7%~70.2%,其中绿脓杆菌分离率高,其它革兰阴性杆菌包括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沙雷菌属、肠杆菌属及不动杆菌属.近两年来不动杆菌属在临床分离率明显增加.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高,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约占54%~64%.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和头胞他啶的敏感性较高,但其中绿脓杆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稍低于头胞他啶,而头胞他啶对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较差,对产广谱酶的细菌则无效.属于第四代头孢菌素的头孢吡肟对不同的细菌敏感性差异较大,需根据药敏情况来判断用药;左氧氟沙星对绿脓杆菌和不动杆菌尚有一定抗菌活性,除不动杆菌的革兰阴性杆菌对阿米卡星有一定的敏感性外,而哌拉西林对革兰阴性杆菌敏感性差,对绿脓杆菌则较敏感.结论:每个医院分离的细菌所占的优势不同,都有其特殊性,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有一定的差异,所以临床细菌室应对本院的细菌分布及耐药趋势定期与临床医生沟通,以便合理使用抗生素.

  • 外科感染防治——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

    作者:黎沾良

    一、外科感染常见病原菌 据解放军三零四医院新资料,外科感染常见的菌种依次是绿脓杆菌(19.9%)、大肠杆菌(19.4%)、金黄色葡萄球菌(19.1%)、沙雷菌属(9.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6%)、肠球菌(6.5%)、肠杆菌属(6.0%)、克雷伯菌属(5.6%)、变形杆菌(5.0%)和不动杆菌(2.4%);据湖北地区15所医院1999年报道(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1,16:231-233),顺序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8.4%)、绿脓杆菌(16.6%)、大肠杆菌(11.4%)、肠杆菌属(8.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3%)、克雷伯菌属(7.3%)、不动杆菌(4.6%)和肠球菌(3.7%)。头、颈、四肢创伤及手术后感染以葡萄球菌为主;烧伤创面感染是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胸、腹、盆腔感染几乎都是革兰阴性(G-)肠道杆菌和非发酵菌(绿脓杆菌、不动杆菌),也有厌氧菌(脆弱类杆菌)和肠球菌;外科患者肺部感染,75%是G-杆菌,25%是革兰阳性(G+)球菌;尿路感染主要是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静脉导管感染(菌血症)是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有时也有真菌。 二、细菌耐药现状 在我国大医院内,细菌对抗生素耐药问题已很突出。据近年多项调查,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耐药率为: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84%~94%,对哌拉西林45%~74%,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头孢唑啉0.3%~2%,对亚胺培南0~0.7%,对庆大霉素10%~23%(北京)和1%~6%(湖北),对万古霉素0。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MSRA和MRCNS)半数以上对绝大多数抗生素耐药,对亚胺培南耐药者也有10%~56%,只有对万古霉素仍全部敏感。肠球菌24%~29%对青霉素类耐药,对头孢菌素类75%以上耐药,对庆大霉素63%~92%耐药,对万古霉素耐药者也有2%~9.5%,而且这些耐万古菌株(主要是屎肠球菌)基本上对所有抗菌药耐药。在G-杆菌中,大肠杆菌和克雷伯菌属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80%~95%,对哌拉西林为28%~53%,对头孢他啶为2%~12%,对其他第三代头孢为11.5%~27%,对亚胺培南为0~2%,对庆大霉素为29%~42%,对阿米卡星为2.9%~17%,对环丙沙星分别为44%~60%和8.2%~22%。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沙雷菌和不动杆菌的耐药率还要高得多,据湖北地区1999年调查,它们对氨苄西林和第2代头孢的耐药率高达80%~100%,只有对亚胺培南仍保持在10%以下。绿脓杆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为20%~36%,对头孢哌酮为16%~19.5%,对头孢他啶为2%~15%,对亚胺培南为4%~14%,对庆大霉素为35%~56%,对阿米卡星为10%~26.7%,对环丙沙星为5%~31%。连续监测发现,细菌耐药性仍在增长,只是各地增长速度不同,湖北地区11 家医院1999年和1996年相比,大肠杆菌、肠杆菌属、不动杆菌和绿脓杆菌对常用多数抗菌药的耐药率又有了两位数字的增长。 细菌耐药性的增长和滥用抗生素关系极大。据统计一般国家的约30%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美国为20%,而我国高达67%~80%,滥用严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怎样强调也不过分。不滥用抗菌药的关键是严格掌握适应证,不该用时坚决不用,杜绝保险药、保驾药、安慰药和挣钱药。

  • 培氟沙星研究与临床应用

    作者:曾锦旗;孙正军;陈万成

    培氟沙星(peflocacin)是第三代喹诺酮类新药,由法国Rogar Bellon公司研究开发,于1985年在法国首先上市,我国目前已广泛用于临床。 一、药理作用 1.药效学:对革兰阳性(G+)及革兰阴性(G-)菌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对肠杆菌属细菌如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志贺氏菌属、伤寒沙门菌属等以及流感杆菌、奈瑟菌属等具有强大抗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亦有一定抗菌活性,对肺炎球菌、各组链球菌和肠球菌作用较轻[1]。有学者测定了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的抗菌作用。结果显示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对大肠杆菌ATcc44113、福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的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25、0.63、1.25 mg/L,对绿脓杆菌为20.00 mg/L,对脑膜炎双球菌29019、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5分别为0.63、2.50、2.50 mg/L。体内试验可见,对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的半数有效量为(44.95±0.39) mg/kg,对大肠杆菌感染小鼠为(29.58±2.19) mg/kg。

  • 2014-2016年广西地区克雷伯菌属细菌耐药性监测

    作者:梁亮;农生洲;刘晓春;何毅;唐娟;周向阳

    目的 了解2014-2016年广西地区主要医院临床分离的克雷伯菌属细菌的耐药监测结果.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广西细菌耐药性监测网中43所医院(其中三级医院40所、二级医院3所)临床分离的所有克雷伯菌属细菌40508株,采用纸片扩散法或自动化仪器法按统一方案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克雷伯菌属细菌40508株包括肺炎克雷伯菌37419株、产酸克雷伯菌1724株、鼻硬结克雷伯菌1059株、肺炎克雷伯菌臭鼻亚种277株、其他29株.2014-2016年克雷伯菌属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5.97%(11794/73868)、16.35%(13982/85503)和14.34%(14732/102752).克雷伯菌属细菌主要分离自痰液标本.2014-2016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5.40%(2912/8226)、38.50%(3136/8145)、351.0%(3337/9507).监测期间,克雷伯菌属细菌除对头孢噻肟、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耐药率无明显波动外,对绝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产ESBLs菌株对替加环素、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三年间的总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48% 、3.58% 和3.10%.碳青霉烯类敏感的克雷伯菌属细菌对哌拉西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较高.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菌株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3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总耐药率分别为88.37% 、83.46%.结论 本地区临床分离的克雷伯菌属细菌对绝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产ESBLs株对替加环素、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较敏感,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克雷伯菌属细菌对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临床应谨慎选择碳青霉烯类药物的适应证,延缓细菌耐药性产生.

  • 2001-2009年克雷伯菌属耐药性变迁的荟萃分析

    作者:余红;刘银梅;杨惠英

    目的 了解中国2001- 2009年不同地区医院分离的克雷伯菌属的耐药性变迁.方法 采用荟萃分析方法,将克雷伯菌属对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以年为单位进行综合分析,并采用秩相关分析方法对各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变化情况进行趋势分析.结果 共查到符合要求的文献22篇,共检测克雷伯菌属31 523株,产ESBLs克雷伯菌属13 552株,检出率为42.99%;产ESBLs菌株耐药率多高于非产酶菌株,头孢曲松、头孢吡肟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分别高达100.00%、57.68%,美罗培南、亚胺培南(2006- 2009年)耐药率有显著升高趋势,耐药率从0升至2.60%,阿米卡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分别降至24.07%、37.47%.结论 克雷伯菌属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近年呈逐年增长趋势.

  • 克雷伯菌属基于管家基因及水平转移基因的菌株亲缘性分析

    作者:邓在春;马红映;王翎;汪丽;吕丹;孙士芳;舒丽华;王卫华

    目的 对多药耐药克雷伯菌属进行基于管家基因与水平转移基因的菌株亲缘性分析,有助于医院感染的监测.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20株多药耐药克雷伯菌属分别检测与耐药相关的管家基因和水平转移基因,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样本聚类分析.结果 20株克雷伯菌属中2株植生克雷伯菌与18株肺炎克雷伯菌处在两个不同的簇群中,18株肺炎克雷伯菌可分为A与B两个簇群,10、12、15、17、18号株及6、8、20号菌株分别为同一克隆菌株.结论 耐药基因的样本聚类分析可识别出具有相同耐药特征的菌株,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意义,为追溯耐药菌传播途径提供方便.

  • 克雷伯菌属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的指标聚类分析

    作者:邓在春;马红映;汪丽;吕丹;孙士芳;舒丽华;王卫华

    目的 调查分析多药耐药克雷伯菌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的相关性.方法 20株多药耐药克雷伯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利福平类药物、消毒剂获得性耐药基因和整合子、转座子、插入序列、质粒等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基因,用指标聚类法分析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的相关性.结果 20株多药耐药克雷伯菌对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35.0%~100.0%,检出7种β-内酰胺编码基因、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编码基因、2种喹诺酮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1种利福平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1种消毒剂获得性耐药基因、9种可移动遗传元件;指标聚类分析显示KPC与ISKpn6、SHV、qacE△1与intⅠ 1、tnp315、IS26高度相关联.结论 调查多药耐药克雷伯菌携带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可导致对相关抗菌药物耐药,指标聚类分析提示获得性耐药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密切相关.

  • 超广谱β-内酰胺酶表型检测的适底物探讨

    作者:李轶;周绪华;周在咸

    目的了解本地区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表型测定情况,给基层实验室提供一个经济、准确的ESBLs检测方案,以防止产ESBLs细菌的区域性流行. 方法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M100-S9文件标准,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ESBLs的初筛和确认试验. 结果初筛试验各底物检出率不同,头孢他啶低(76.3%),头孢噻肟和氨曲南高(97.4%),确认试验的头孢噻肟组检出率明显高于头孢他啶组(P<0.05). 结论基层实验室在进行ESBLs的检测时,初筛试验可只选择头孢噻肟、氨曲南两种药物,确认试验可选择头孢噻肟组进行检测.

  • 植生克雷伯菌与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研究

    作者:邓在春;马红映;王翎;汪丽;吕丹;孙士芳;舒丽华;王卫华

    目的:调查一组耐药克雷伯菌属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表达状况以及KPC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与插入序列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09年10月-2011年3月分离出的20株克雷伯菌属,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判断;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A、B、C、D等4类40种β-内酰胺酶基因,PCR法连锁检测KPC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与插入序列,采用Chromas软件对PCR阳性产物测序结果进行读序,并对测序结果用Chromas直接作BLASTSearch比对。结果20株克雷伯菌属共检出5种A类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TEM、SHV、CTX-M-1群、LAP、KPC,1种C类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DHA,1种D类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OXA-1群,阳性检出率依次为SHV100.0%、TEM85.0%、DHA85.0%、CTX-M-1群55.0%、KPC45.0%、LAP10.0%和OXA-1群5%;9株KPC阳性菌株KPC-ISKpn6连锁检测均为阳性。结论产β-内酰胺酶是克雷伯菌属耐β-内酰胺类药物的重要成因之一,KPC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由插入序列ISK-pn6介导。

  • 克雷伯菌属肺炎杆菌致内因性全眼球炎1例

    作者:孙洁;金仁炎;张珏

    患者男性,50岁,因发热、咽痛2天,于2001年4月3日入我院内科治疗.既往有糖尿病史10年.入院时检查:体温38℃,脉搏86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04/60mmHg.咽充血,扁桃体Ⅱ°肿大,未见化脓.两肺呼吸音低,右下肺可闻及少量干湿性罗音.心、腹(-).实验室检查:白细胞 5.5×109/L,中性84.8;血糖9.71mmol/L.

87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