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Academic Journal of Guangzhou Medical College 광주의학원학보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广州医科大学
  • 主办单位: 广州医科大学
  • 影响因子: 0.47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2095-9664
  • 国内刊号: 44-1710/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广州医学院学报
  • 创刊时间: 197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翁宗奕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Caveolin-1基因重组腺病毒表达系统的构建与鉴定

    作者:李二毛;沈飞;张焕玲;蔡文松;朱光辉;刘启才;徐波

    目的:构建靶向肝脏的小凹蛋白-1 caveolin-1基因重组腺病毒并对该表达体系进行鉴定。方法:根据GeneBanks中caveolin-1的序列设计引物,以大鼠肝组织提取总RNA为模板,PCR扩增caveolin-1,并将caveolin-1序列克隆至pAdTrack-CMV质粒中,再与pAd-easy质粒进行同源重组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利用脂质体法于293细胞中进行包装重组腺病毒, RT-PCR 检测 caveolin-1基因的转录, Western blotting检测caveolin-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成功构建出caveolin-1基因重组腺病毒。结论:成功构建出caveolin-1基因重组腺病毒,为进一步研究caveolin-1基因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打下实验基础。

  • 熟地黄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及分泌胰岛样生长因子1的影响

    作者:赖满香;陈侠;任宏

    目的:探讨熟地黄含药血清对新生SD大鼠成骨细胞( OB)增殖及胰岛样生长因子1( IGF-1)分泌的影响。方法:采用1日龄SD大鼠分离培养OB;熟地黄水煎剂分高、中、低3个剂量组对SD大鼠灌胃,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8 d后取大鼠血清加入培养,每组分别培养24、48、72 h,用MTT法、pNPP法分别检测熟地黄含药血清对OB增殖及ALP活性的影响,用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中IGF-1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在24、48、72 h时间点熟地黄含药血清高、中、低剂量组OB增殖程度显著升高,且高剂量组促进增殖效果较好( P<0.05);与对照组比较,熟地黄含药血清高、中、低剂量组ALP 活性显著增强,且高剂量组较高( P<0.05);在48 h时间点熟地黄含药血清高、中、低浓度组IGF-1分泌量升高,且高剂量组分泌量较高( P<0.05)。结论:熟地黄含药血清能够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同时促进成骨细胞分泌IGF-1的作用。

  • 乌司他丁对人口腔表皮样癌 KB细胞转移和侵袭的影响

    作者:王艳;何邕江;陈俊;刘蓉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人口腔表皮样癌细胞系KB的转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分别通过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探讨乌司他丁对人口腔表皮样癌细胞系KB的转移和侵袭的影响;明胶酶谱实验研究乌司他丁对人口腔表皮样癌细胞系KB分泌活性MMP-9的影响。结果: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转移细胞数(130.22±14.99)相比,乌司他丁处理后的KB细胞(69.78±11.79)转移能力明显受到抑制( P<0.05);Transwell小室侵袭结果显示,乌司他丁治疗组 KB细胞侵袭的细胞数目(223.44±28.54)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501.11±30.75),(P<0.05);明胶酶谱结果显示,乌司他丁处理后的KB细胞活性MMP-9的表达明显降低( 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能通过抑制MMP-9的活性从而抑制口腔癌细胞的转移和侵袭。

  • 肾透明细胞癌差异表达miRNAs的筛选

    作者:肖耀军;陈壮飞;郑少斌;王海坤;黄谷;李彬

    目的:筛选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差异表达的miRNAs,并分析其与可能的靶基因作用调控关系。方法:收集8例新鲜的肾透明细胞癌及其癌旁正常肾组织,抽提总RNA,并行Hy3荧光标记,将标记的小RNA与包含1891条探针的miRNA芯片进行杂交,再扫描及数据分析处理。 miRNA芯片结果的可靠性采用RT-PCR方法验证。结果: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与癌旁正常肾组织比较,存在较多明显差异表达的miRNAs,其中上调miRNAs 106个、下调miRNAs 184个,其中111个miRNAs为16.0版miRNA芯片新增的;显著上调的miRNAs 3个、下调的miRNAs 38个。结论:肾透明细胞癌组织的miRNA表达谱有较强特异性,其与可能的靶基因调控关系复杂,其中miR-155、miR-141、miR-200c及let-7家族等与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病密切相关。

  • 低聚糖阿魏酸酯改善妊娠期糖尿病代谢控制及其肝氧化生物标记物的研究

    作者:秦庆新;肖正华;谢晓斌

    目的:探讨低聚糖阿魏酸酯( CFOs)在由链脲佐菌素诱导的1型糖尿病怀孕大鼠体内的降血糖和抗氧化作用。方法:取40只大鼠做实验,共分五组(每组8只):(1)未交配过的糖尿病鼠为对照组;(2)交配过的非糖尿病鼠为对照组;(3)交配过的糖尿病鼠为对照组;(4)未交配过的糖尿病鼠为治疗组;(5)交配过的糖尿病鼠为治疗组。治疗组在大鼠交配前3 d开始,连续15 d给大鼠喂饲玉米低聚糖阿魏酸酯植物提取物(25 mg/kg)。对照组动物则只接受溶媒处理(2.5 mL/kg)。在交配后的第14天,处死大鼠,从下腔静脉采集母体血液,做ELISA检测。交配过的大鼠应解剖其子宫以搜寻任何可能存在的胎儿。每只大鼠的肝脏都被迅速切除,用Jamall和Smith的检测方法来确定组织样本中脂质过氧化物的水平。结果:不考虑怀孕因素,低聚糖阿魏酸酯的使用可降低血糖值( P<0.05)。使用低聚糖阿魏酸酯治疗未孕和怀孕大鼠后,两者血清胰岛素水平均上升( P<0.05)。使用低聚糖阿魏酸酯并未对血浆内的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水平产生显著影响( P>0.05)。实验动物被诱导患糖尿病后,再用低聚糖阿魏酸酯进行治疗,其谷胱甘肽水平的平均值有所下降( P<0.05)。糖尿病孕鼠治疗组和孕鼠对照组肝脏内的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水平和谷胱甘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聚糖阿魏酸酯可降低怀孕及未怀孕糖尿病大鼠体内的血糖浓度、提高血清胰岛素浓度;与肝脏有关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上升和谷胱甘肽的下降发生逆转。

  • 不同根管封闭剂根尖封闭性能的体外研究

    作者:罗荣;陈广盛

    目的:比较4种根管封闭剂的体外根尖封闭能力,为临床医师选择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78颗单根管离体牙,采用机用ProTaper镍钛器械根管预备后随机分为A、B、C、D 4个实验组(每组18颗牙)和2个对照组(每组3颗牙)。 A组牙胶尖/Cortisomol封闭剂、B组牙胶尖/AH-plus封闭剂、C组牙胶尖/Roek-Seal封闭剂、D组Resilon/RealSeal SE封闭剂。 E组为阳性对照组、F为阴性对照组,各组均使用冷侧压方法进行根管充填。将实验组牙齿(每组10颗)及对照组牙齿进行染色微渗漏实验;实验组牙齿(每组8颗),扫描电镜下观察封闭剂与根管壁结合情况。结果:A组染料渗入长度(0.94±0.21) mm,高于其余三组[B组(0.65±0.23) mm、C组(0.56±0.15) mm,D组(0.45±0.15) mm)](P<0.05)。扫描电镜显示各组根管封闭剂与根管壁形成的大缝隙宽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大缝隙宽度大(28.73±7.42)μm,D组次之(4.93±0.89)μm,B组(0.89±0.47)μm、C组(0.86±0.43)μm小。结论:树脂类根管封闭剂根尖封闭性能明显优于氧化锌类封闭剂,不同树脂类根管封闭剂则各有优势。

  • 白血病细胞抗原负载脐血DCs体外诱导抗白血病特异性CTLs应答研究

    作者:刘芯;谭丽;谭获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脐血产生特异性细胞毒淋巴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通过体外联合细胞因子体外诱导10份脐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s,DCs),同时让DCs细胞负载U937冻融抗原;使成熟DCs刺激同源的脐血T淋巴细胞生成细胞毒性T细胞( 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s)从而进行杀伤效应实验。 MTT法测定杀伤活性。结果:10份脐血标本均可培养出形态典型、功能成熟的DCs。经DCs诱导效应细胞DC-CTLs,在不同效靶比对U937细胞系、K562细胞株和对照组中,杀伤率以U937组高( P<0.05)。结论:特定抗原负载的脐血DCs细胞有特异性的杀伤效应。

  • 气道内持续输注利多卡因预防颅脑手术拔管期应激反应的效果

    作者:康志雄

    目的:观察气管内持续泵注2%利多卡因对颅脑手术拔管期的影响。方法:颅脑手术患者100例,ASAI~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其中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用药均相同:其中Ⅰ组气管内持续泵注2%利多卡因至手术结束(一种可持续泵注药物的特殊气管导管,流速3 ml/h);Ⅱ组采用普通气管导管,并且气管内不给药。结果:Ⅰ组患者围术期血压、心率波动小于Ⅱ组( P<0.05)、清醒时间和气管导管拔管时间都明显缩短(P<0.05)、拔管时呛咳、体动反应明显减少(P<0.05);Ⅱ组患者中5例在气管导管拔管后出现低氧血症(SpO2:<95%),与Ⅰ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内持续泵注2%利多卡因可有效预防颅脑手术术毕苏醒期气管导管拔管的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和呛咳体动反应,苏醒更加迅速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脂肪肝背景下肝血管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

    作者:张泽明;张凌;陈耀康

    目的:探讨脂肪肝背景下肝血管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98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血管瘤的影像资料,根据平扫是否有脂肪肝背景分为Ⅰ组(脂肪肝背景),Ⅱ组(无脂肪肝背景且无其他肝脏疾病),再根据CT增强表现分为A组(动脉期边缘结节样强化),B组(动脉期均匀强化),将Ⅰ、Ⅱ组及A、B组进行交叉归类统计分析。结果:肝血管瘤的CT平扫检出率为分别为Ⅰ组58.3%、Ⅱ组84.0%,Ⅰ、Ⅱ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增强CT检查:A组(ⅠA组、ⅡA组) CT增强诊断符合率100%,ⅠB组CT增强诊断符合率22.2%,ⅡB组CT增强诊断符合率88.9%,ⅠB组与ⅡB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脂肪肝背景下,肝血管瘤病灶的相对密度会发生改变,但其强化方式及强化特征仍然符合肝血管瘤的经典诊断标准,对于少数表现不典型病例,则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来减少误诊率。

  • 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C肽、骨钙素水平检测

    作者:古丽努尔·伊斯拉木;李应琴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C肽及骨钙素( BGP )水平。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本院老年病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96例,按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组( A组)和单纯2型糖尿病组( B组)。测定两组患者大转子、股骨颈、Wards区的骨密度,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甘油三酯( TG)、空腹血糖( FBG)、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餐后2 h血糖(P2hBG)、空腹C肽、餐后2 h C肽及BG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血清TG、FBG等生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A组患者大转子、股骨颈及Wards区骨密度均显著低于B组(均P<0.05)。 A组患者血清空腹C肽、餐后2 h C肽及BGP水平显著低于B组(均P<0.05)。结论:血清C肽及BGP可作为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筛查的潜在指标。

  • 同期放化疗治疗不能手术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生存分析

    作者:陈静

    目的:评估同步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性。方法:2007年4月至2012年12月在本科接受根治性同期放化疗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共119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均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包括鳞癌、腺癌、腺鳞癌、大细胞癌及其它非小细胞癌类型;接受根治性同期放化疗,伴或不伴诱导或巩固化疗;放射治疗采用基于CT模拟定位的精确放疗,包括3D-CRT和螺旋断层放疗。分析全组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结果:全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26个月,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6%、40%、20%,1、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7%、53%、40%,1、3、5年无转移率分别为70%、45%、40%。不良反应包括:WBC毒性3级9.2%,4级4.2%;放射性食管炎2级39.5%,3级7.6%;急性放射性肺损伤2级18.5%,3级5.0%,4级0.8%;晚期放射性肺损伤2级4.2%,3级3.4%,4级1.7%。结论:同步放化疗和精确放疗技术的采用可提高不能手术的Ⅲ期NSCLC的疗效。与本科既往使用二维放疗技术进行的序贯化放疗4年生存率11%相比,疗效有一定的进步。

  • 肺癌粟粒样脑转移瘤:3.0TMRI不同增强序列的对比分析

    作者:何建勋;周润婷;李新春;孙翀鹏;俞家熙;钟志伟

    目的:对比肺癌粟粒样脑转移瘤的T1WI/FFE增强序列与T1WI/SE增强序列的诊断效率及图像质量,探讨T1WI/ FFE增强序列在脑多发粟粒样转移瘤中的价值。方法:应用3.0 T MR机对本院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期间住院的20例病理确诊肺癌临床资料证实为多发脑转移瘤的在MRI平扫时无明显异常信号的患者,进行T1WI/ SE增强及T1WI/ FFE增强扫描,观察两序列对微小病灶(<3 mm)的显示能力;同时测量、比较病灶的信噪比( SNR),对比度噪声比( CNR),脑灰白质的对比度噪声( CNR)。结果:20例粟粒样脑转移患者中,所有病例均显示为结节状、粟粒状及小环形强化。全部病灶均能被T1WI/FFE增强序列及T1WI /SE增强序列显示,对微小病灶的显示能力T1WI/FFE序列的主观评分为3.6±0.4, T1WI/SE序列的主观评分为2.7±0.4。 T1WI/FFE 增强序列脑灰白质对比度噪声高于 T1WI/SE 序列(CNR:30±5.22 vs 20±4.28),两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 T1WI/FFE序列的扫描时间为1 min36s, T1WI /SE序列的扫描时间为3 min 20 s( P<0.01)。T1WI/FFE序列SNR与T1WI/ SE序列SNR,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P>0.05)。 T1WI /FFE 序列 CNR 与 T1WI/SE 序列 CNR,两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T1WI/FFE序列与T1WI/SE序列相比,更能够清晰显示微小病灶及脑灰白质对比,且扫描时间明显缩短。

  • Superme喉罩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中的应用

    作者:黄惠彬;江鹏;邱柳基

    目的:观察Supreme喉罩( SLMA)与气管插管对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3年10月接受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喉罩组(30例)采用第3代喉罩插入法进行气道管理;气管插管组(30例)采用气管插管法进行气道管理。对两组置管操作时间、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术中PETCO2和SPO2、置拔管前后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等进行比较。结果:在置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后即刻,两组患者HR、MAP均显著增高( P<0.05),且气管插管组显著高于喉罩组(P<0.05);拔管前气管插管组HR、MAP显著高于喉罩组(P<0.05)。两组各时相点SPO2及气腹前、停气腹前即刻PETCO2均处于正常范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均能首次成功置入导管,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置入时间分别为(18±6) s和(16±3) s,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喉罩组发生并发症7例,显著少于气管插管组的15例( P<0.05)。结论:全麻下应用Supreme喉罩能有效通气,患者心血管应激反应小,术后咽喉部并发症少,可安全用于腹腔镜保胆取石术的气道管理。

  • 右美托咪定辅助颈椎手术静脉全麻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晓捷;罗富荣;罗兢聪;陈寰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辅助颈椎手术静脉全麻时丙泊酚用量和对术中血压、心率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行颈椎手术的颈椎受限患者,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瑞芬太尼组( D组,n=20)和生理盐水+丙泊酚+瑞芬太尼组( N组,n=20)。 D组于诱导前10 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1μg/kg,N组静脉泵注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术中以瑞芬太尼(血浆浓度,4 ng/mL)和丙泊酚(血浆浓度,据术中血压调节)靶控输注维持麻醉。结果:丙泊酚用量D组、N组分别为(1422.75±180.72)mg和(1902.50±151.64)mg,D组明显减少(P<0.01);瑞芬太尼用量D组、N组分别为(2617.60±144.68)μg和(2642.25±63.37)μg,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中低MAP、切皮时、术中低及术中高HR,D组明显较低(P<0.05)。组内术前、切皮时和术中高指标比较,两组MAP均无明显差异( P>0.05),D组术前HR高于切皮时和高HR,后两者间无明显差异。 N组高HR大于术前、切皮时HR(P<0.05),后两者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辅助颈椎手术静脉全麻显著减少丙泊酚用量,是有效、安全的静脉全麻的辅助用药。

  • 螺旋断层放疗图像引导技术在鼻咽癌精确放疗中的应用

    作者:余咏兰;黎静;张晋建;尹志宇;靳怀志;叶柳清;王雅冰;金松

    目的:探讨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图像引导技术在鼻咽癌精确放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院螺旋断层放疗中心2013年5月至2013年7月30例接受螺旋断层放疗的鼻咽癌患者,每例患者在每次治疗前均采用兆伏级CT( MVCT)扫描获得治疗体位图像,将该图像与定位CT图像进行配准,分别获得X轴(左右方向)、Y轴(头脚方向)、Z轴(腹背方向)3个方向的偏移数据,并根据van-Herk推荐外扩边界估计值公式计算得出靶区外扩边界的估计值。使用该估计值进行边界外扩,重新勾画靶区,在计划系统中重新计算剂量,得到调整前后的正常组织平均剂量对比。结果:30例鼻咽癌患者的摆位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在X、Y、Z方向上分别为(0.96±0.88)mm、(1.55±1.13)mm、(1.03±0.78)mm,根据van-Herk推荐外扩边界估计值公式计算得出:X方向为1.74 mm, Y方向2.14 mm,Z方向1.65 mm。使用不同外扩边界值前后,腮腺、内耳、颞颌关节、喉(食道)、下颌骨的平均剂量降低比例分别为12%、9.5%、11.9%、14.7%、22.4%。结论:TomoTherapy图像引导技术保证了精确放疗的实施,降低了正常组织的平均照射剂量,可为临床医生勾画靶区提供依据。

  • 辅酶Q10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及其机制

    作者:王广兴;陈粤明;任春菊

    目的:观察辅酶Q10对糖尿病合并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的改善及其机制。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n=53)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辅酶Q1010 mg,每天3次,疗程为6个月,n=53)。治疗前后检查心功能测定,包括射血分数、舒张功能指标等。结果: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峰流速分别为(59±28) cm/s和(81±23) cm/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峰流速分别为(69±21) cm/s和(66±22) cm/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血清氧化应激指标( SOD、MDA)和炎症指标( hs-CRP、IL-6)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改善不大( P>0.05)。结论:辅酶Q10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早期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调控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有关。

  • 改良10g尼龙丝记录法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筛查的有效性探讨

    作者:黄晓淳;陈小燕;邓顺有;付颖瑜

    目的:与传统10g尼龙丝记录法及神经肌电图检测中神经传导速度检测比较,探讨改良10g尼龙丝记录法(即与足面感觉对比记录法)对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性。方法:设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结果特异性为100.0%,分别采用改良10g尼龙丝记录法(改良法)及传统10g尼龙丝记录法(传统法)检查88例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比较改良法及传统法在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方面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改良法与传统法的敏感性分别为(94.4%,20.4%),特异性分别为(85.3%,76.5%),与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的Kappa值分别为(0.806,-0.027),提示改良法在敏感性及特异性方面均高于传统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改良10g尼龙丝记录法可明显提高10g尼龙丝检测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 HBsAg定量监测指导干扰素治疗 HBeAg 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研究

    作者:谭淑燕;邹敏超;上官辉

    目的:探讨HBsAg定量监测对干扰素个体化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指导作用。方法:2010年11月至2013年11月本院就诊的62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α-2b干扰素500万IU,皮下注射,隔日1次治疗。抗病毒治疗至24周时根据HBsAg定量下降情况进行分组。 HBsAg定量下降≥1 lg IU/mL的患者纳入A组,HBsAg定量下降<1 lg IU/mL的患者随机分成B1组和B2组。 A组和B1组继续给予α-2b干扰素治疗,B2组加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疗程共48周。所有患者随访24周。结果:A、B1和B2组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88.2%,22.7%和59.1%。 A组和B2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明显高于B1组。随访24周时A、B1和B2组HBV DNA较基线下降幅度分别为[(5.00±1.62)、(2.70±1.52)和(4.13±2.00)] lg copies/mL, B2组HBV DNA较基线下降幅度与A组接近,明显大于B1组。 A组患者HBsAg平均下降幅度高于B1组和B2组,终A组有2例(11.8%)HBsAg消失,B1和B2组均为0。结论:HBsAg水平变化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持续应答相关。干扰素治疗24周时HBsAg下降≥1 lg IU/mL的患者持续病毒学应答率显著高于HBsAg下降<1 lg IU/mL的患者,对干扰素治疗24周时HBsAg下降<1 lg IU/mL患者可联合阿德福韦酯以提高持续病毒学应答率。

  • 结直肠癌术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预后因子水平的初步分析

    作者:陈凯生;刘铭;魏卓红

    目的:总结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中医辨证分型的规律并初步观察预后标志物的表达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1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早期中医证候分布情况,观察其预后标志物水平,包括肿瘤TNM分期、肿瘤组织雌激素受体( ER)、抗转移癌基因( nm23)、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结直肠癌抑癌基因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水平,分析重点证型结直肠癌预后因子的差异,推断常见证型的预后。结果:气血虚衰型、湿瘀毒热型、脾肾阳虚型是常见的3个证型,其中TNM分期、ER、nm23、p53表达无统计学意义( P>0.05);气血虚衰型的MMP-9、VEGF阳性率低( P<0.05);湿瘀毒热型的MMP-9、VEGF阳性率高( P<0.05)。结论:结直肠癌术后早期中医证候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主,不同中医证型的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标志物存在一定差异。

  • 宫颈冷刀锥切术中不同缝合方式的疗效观察

    作者:龚敏

    目的:比较宫颈冷刀锥切术中改良S缝合术与8字缝合术式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行宫颈冷刀锥切术的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研究组30例采用缝扎子宫动脉下行支+改良sturdorf缝合术成形宫颈;对照组24例采用8字缝合+碘伏纱块加压法止血。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宫颈管狭窄发生例数均少于对照组( P<0.05),两者术后病理诊断无差异。结论:改良S缝合术能有效减少术中和术后出血,减少住院时间,能提高宫颈冷刀锥切术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速测血糖在低血糖昏迷院前急救中的意义

    作者:赖育珍

    目的:探讨快速血糖测定(速测血糖)在低血糖昏迷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1-10月经化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抢救的100例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院前经速测血糖明确诊断的50例患者为院前急救组,自行送来经血生化检查明确诊断的50例为对照组。明确诊断后均予应用50% GS 40~60 mL静推,继以10% GS 500 mL静滴。结果:院前急救组低血糖昏迷发病至入急诊室时间、接诊至明确诊断时间、昏迷至应用50% GS时间、应用50% GS至清醒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不良预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速测血糖能及时明确低血糖昏迷的诊断,为院前急救赢得宝贵时间,意义重大。

  • 布地奈德与可必特联合雾化吸入治疗重症哮喘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燕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与可必特联合雾化吸入治疗重症哮喘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4月至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134例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7例。治疗组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2 mL、可必特2.5 mL喷射雾化吸入;对照组采用氨茶碱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8%和63%,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1.619,P<0.01)。两组治疗后6 h FVC、FEV1、PaCO2、PaO2与刚入选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6 h,两组FVC、FEV1、PaCO2、PaO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可必特与布地奈德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疗效明显。

  • 情绪智力影响工作倦怠过程中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作者:宁连才;周丽;蔡太生

    目的:探讨湖南省行政管理干部工作倦怠的特点及其影响因子。方法:采用工作倦怠通用量表、情绪智力量表及应对方式量表对湖南省354名行政管理干部进行测评。结果:该群体有57.3%的人存在工作倦怠状况,且主要表现为无效能感。该群体的工作倦怠与情绪智力和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应对方式和情绪智力能显著预测工作倦怠水平。结论:湖南省行政管理干部存在工作倦怠,主要表现为无效能感;此外,在情绪智力影响工作倦怠的过程中,应对方式起到中介作用。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80例的临床观察

    作者:胡衡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收集本科室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治疗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 n=40)与治疗组( n=40)。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1年进行疗效评价,进行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结果:疗效评价显示,对照组有效率为57.50%(23/40),治疗组有效率为92.50%(37/40),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χ2=27.17,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疗效较好。

  •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预防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复发的疗效

    作者:黄柳;范祎;何浪驰;叶明

    目的:观察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后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预防复发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85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常规组45例,联合组4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宫腔镜电切术切除治疗;联合组在行宫腔镜电切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息肉后放置LNG-IUS。记录随诊过程中两组患者复发病例及阴道流血情况。结果:联合组术后3、6、9个月月经量明显少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6、9个月联合组复发例数少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电切术切除后使用LNG-IUS可明显降低复发率。

  • 胸腔镜在顽固性胸腔积液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洪祎纯;张志锋;吴伟斌

    目的:探讨胸腔镜在顽固性胸腔积液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14年1月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的治疗手段分为胸腔镜组(35例)及非胸腔镜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胸腔镜组有效率显著高于非胸腔镜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治疗后KPS评分为(69.8±8.8)分,明显优于非胸腔镜组的(55.6±12.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检查对胸腔积液的诊断准确率高,具有安全、创伤小的优点,且能够同时进行相应治疗,显著提高胸腔积液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血清TC/HDL-C比值及踝肱指数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罗维思;颜仁嫦;黄立冠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 TC/HDL-C)及踝肱指数( ABI)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PAD)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95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测患者ABI,根据ABI结果分为PAD组(≤0.9,38例)和非PAD组(>0.9,57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吸烟状态、血压、腰臀比( WHR)和体重指数( BMI)、空腹(FPG)及餐后2 h血糖(PPG)、空腹胰岛素(INS)、C肽(C-P)、TC、TG、HDL、L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 )、尿酸( UA )、血清胱抑素C( CysC)、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吸烟者比例、INS、TC/HDL-C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AD 组病程、WHR、BMI、HbA1c、SBP、HDL、CYSC、FPG、C-P、TC、TG、LDL、UA、β2-M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清TC/HDL-C比值和ABI是预测PAD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TC/HDL-C比值较单项血脂检测更具敏感性,PAD与增龄、TC/HDL-C,空腹INS水平、吸烟状态具有相关性。

  • 综合治疗在髓外浆细胞瘤中的应用

    作者:张继青;钟雷;葛宁;韩栋梁;李伟宏

    目的:探讨髓外浆细胞瘤的临床特点诊疗手段。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科室收治的18例髓外浆细胞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纯放射治疗2例(11.7%),综合治疗15例(83.3%),单纯手术1例(5.6%)。结果:中位随访71个月(5~263个月),2例(11.7%)局部复发,3例(16.7%)转化为多发性骨髓瘤,单纯手术或放射治疗5年生存率为0,综合治疗的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83.3%(15/18)、77.8%(7/9)、71.4%、(5/7)。结论:综合治疗髓外浆细胞瘤可获得良好的局部控制率和长期生存率,部分髓外浆细胞瘤可向多发性骨髓瘤转化,故需密切观察。

  • 腹腔镜技术在消化性溃疡穿孔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邓振宇;邱振雄;黄振华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消化性溃疡穿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的患者(观察组)及开腹手术的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切口大小、术后切口感染及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患者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3~28个月,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安全可靠,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效果满意。

  • 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涛;李志丹;肖启贤;肖俊枫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成形术治疗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在本科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32例,其中行部分切除成形术28例,次全切除术4例。采用Ikeuchi膝关节评分系统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6.3个月,优20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90.62%,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是目前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理想治疗方法。

  • 多层螺旋CT在胃肠间质瘤定位和定性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卢文彬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间质瘤( GIST)定位和定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30例手术病理证实为胃肠间质瘤的患者的CT影像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16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探讨病灶位置、大小及有无坏死等情况。结果:胃肠道间质瘤单发患者21例、多发9例;其中17例肿瘤部位在胃部、8例位于小肠、5例位于直肠。19例向腔内外同时生长、8例向腔外生长、3例向腔内生长。恶性GIST 强化不均匀,可有邻近脏器侵犯。16层螺旋CT定性准确率为83.3%(25/30)、定位准确率90.0%(27/30)。结论:CT 增强扫描有利于GIST的定位诊断及对肿瘤良恶性质的判断,能准确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是目前检查GIST的重要方法之一。

  • 鼻咽癌放疗后血压下降症状的初步研究

    作者:戴明耀;缪叶;徐晓春;刘会

    目的:初步研究鼻咽癌放疗对患者血压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2月至2014年3月收治本院的符合条件的60例鼻咽癌放治后患者及60例其他部位恶性肿瘤放疗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患者放疗前及放疗1个月后的血压、心率等指标。结果:鼻咽癌放疗后组收缩压较放疗前组明显下降(P<0.05)。其他肿瘤放疗前后组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组中血压下降率较其他部分肿瘤组明显偏高( P<0.05),颈部淋巴结肿大组血压下降与无颈部淋巴结肿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鼻咽癌组血压下降组放疗前后平均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肿瘤组血压下降组放疗前后平均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压下降情况在鼻咽癌放疗患者中较其他肿瘤患者放疗后常见,颈动脉窦受压可能是其一个重要原因。

  • 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陈丽娟;闫妍

    目的:探讨本校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的相关因素。方法:采取按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1700名在本校女大学生进行自制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影响发生痛经的相关因素。结果:纳入研究者1574人。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发生率为65.0%(1023/1574),其中轻度757人(占74.0%),中度192人(占18.8%),重度74人(占7.2%)。经Logistic回归分析,母亲有痛经史[OR=1.352,95%CI(1.087~1.569),P<0.05]、学习压力大[OR=1.854,95%CI(1.362~2.258),P<0.05]、经期有焦虑[OR=3.774,95%CI(1.322,3.897),P<0.05]是原发性痛经的危险因素;体重指数>25[OR=0.695,95%CI(0.554~0.951),P<0.05]、每天睡眠时间>8h [OR=0.331,95%CI(0.225~0.452),P<0.05]是原发性痛经的保护因素。结论:女大学生的原发性痛经发生率较高,不良社会心理环境是引起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的主要危险因素,避免体重偏低和充足睡眠可预防痛经的发生。

  • 螺旋断层放疗全身照射剂量的分布评价及不良反应

    作者:贾峻嵩;黎静;陈静;侯友贤;文婷;张晋建;王彦

    目的:观察螺旋断层放疗系统进行骨髓移植前全身照射的剂量评价及急性毒副反应。方法: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采用螺旋断层放疗对6例白血病患者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期间实施全身照射,其中4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1例为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 MAL)、1例为T细胞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 T-LBL)。毒副反应的评价按CTCAE v3.0。结果:全部患者按计划完成全身照射。截至2013年12月1日,2例生存、4例死亡。急性毒副反应:腹泻4例,口腔黏膜炎4例,恶心、呕吐6例,未发现放射性肺炎和皮肤毒性。结论:应用螺旋断层放疗技术进行全身照射的剂量分布评价直观简便。肺的剂量限制对胸部和上腹部器官的剂量分布有明显影响。胃肠道3级或3级以上副反应常见。

  • 低分子肝素联合静脉补液治疗羊水过少的临床疗效

    作者:林秋燕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静脉补液治疗羊水过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1年10月本院收治的93例羊水过少患者的临床资料。48例治疗组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静脉补液治疗;4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丹参联合静脉补液治疗,7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羊水指数( AFI)、相关凝血指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后出血量等指标。结果:治疗组未发生因使用肝素所致的产后出血、血肿、皮肤黏膜出血及过敏反应等。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的AFI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后AFI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LT、PT、APTT、TT和FI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静脉补液是治疗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安全、有效方法,可改善妊娠结局。

  • FMEA管理模式预防和减少呼吸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作用观察

    作者:罗翠华

    目的:探究FMEA管理模式在预防和减少呼吸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存在跌倒风险的345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防跌倒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324例存在跌倒风险的老年患者为实验组(实施FMEA风险管理),分析FMEA在呼吸内科防范和减少住院患者跌倒管理应用中的可行性。结果:实验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92.59%)明显好于对照组的满意率(64.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跌倒率(1.8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跌倒率(5.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FMEA管理模式可预防和减少呼吸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几率,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值得在临床应用。

  • 急诊危重患者供氧方式对院内安全转运的影响

    作者:吴红青;冯霞冰;苏艳伟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的供氧方式对院内安全转运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3-8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急诊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护送时采用便携式氧气筒供氧,对照组采用传统氧气袋供氧,比较两组患者护送前和到达病房后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时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较稳定;对照组患者血氧饱和度不稳定,呼吸频率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便携式氧气筒供氧能提高院内急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值得临床推广。

  • 140例新生儿低血糖临床诊治及病因分析

    作者:张良江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特点和高危因素,以求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监测并分析广东省潮安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50例存在血糖高危因素的新生儿的血糖水平。结果:250例高危因素新生儿中140例出现低血糖症状,其中12例(8.6%)患儿的母亲有糖尿病史,26例(18.6%)患儿喂养困难,34例(24.3%)患儿存在围生期窒息,18例(12.9%)患儿感染硬肿症或败血症,28例(20%)患儿为早产儿,24例(17.1%)患儿为足月小样儿。140例患有低血糖的新生儿中有10例出现青紫症状、26例出现嗜睡症状、11例出现抽搐症状、15例出现呼吸暂停症状、8例出现吸吮力差症状、70例为无症状型低血糖。结论:常规检测具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的血糖水平,以及早发现和治疗,从而减少、避免低血糖对新生儿造成的损伤。

  • 自拟化痰熄风汤治疗痰热动风型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之源;黄平林;徐彩弟

    目的:观察自拟化痰熄风汤治疗痰热动风型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将2012年3月到2012年10月收治的符合研究标准的48例痰热动风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左旋多巴+普拉克索)24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化痰熄风汤)24例。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 UP-DRS)进行临床疗效评定;采用Webster氏l0项计分法判定中医证候疗效。结果:24例治疗组患者中治愈7例、显效7例、好转7例、无效3例,有效率88%;24例对照组患者中治愈6例、显效7例、好转6例、无效5例,有效率79%。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治疗后Webster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各中医证候进步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单纯西药治疗基础上,同时加用自拟化痰熄风汤治疗痰热动风型帕金森病患者,效果更明显,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二次剖宫产切口缝合方法的探讨

    作者:黄韩蔚

    目的:探索适合二次剖宫产切口的缝合方法。方法:将120例第2次行剖宫产的孕妇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马彦彦新式剖宫产术,不缝合脏壁层腹膜。观察组80例采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连续缝合子宫膀胱反折腹膜及腹膜,其中40例不缝合皮下脂肪层,10例缝合皮下脂肪层3~5针,30例间断一起缝合皮下脂肪层。结果:两组术后腹腔粘连以及愈合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5)。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缝合腹膜恢复解剖层次,可以相应地减少腹腔粘连防止脏器损伤;而在缝合皮下脂肪层的方法中,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减少皮下脂肪层缝合后的局部组织缺血坏死及残留缝线的异物反应,皮下不易出现硬结,且产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切口不容易出血,有利于切口愈合。

  • 全盆底重建术对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疗效分析

    作者:黄峥;张晓薇;叶明;黄柳;王一斌;季冰

    目的:评价使用网片的全盆底重建术用于Ⅲ~Ⅳ度盆腔器官脱垂(PO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2例Ⅲ~Ⅳ度POP患者施行全盆底重建术,评估其主、客观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116±32) min;术中失血量为(138±71) mL;留置尿管时间为(3.2±3.4) d;术后残余尿量为(38±28) mL;术后住院日为(10.0±3.6) d;平均住院费用为(35312±6737)元。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2.4月(12~33个月)。主、客观治愈率均为92%(11/12);术后POP-Q分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年的PFIQ-7评分及PFDI-20评分均较术前评分显著降低( P<0.05)。两组术前、术后1年的PISQ评分无显著性差异( P均>0.05)。术中膀胱损伤1例、术后疼痛2例,于术后半年自然缓解。术后3个月网片外露2例,均保守治疗成功。术后1年阴道前壁脱垂复发1例,需再次入院行顶端悬吊术,无新发尿失禁。结论:使用生物网片全盆底重建术是治疗POP的有效术式;但有较高的网片外露及术后疼痛发生率,临床应用需谨慎,更适用于老年,性生活少的Ⅲ~Ⅳ度POP及穹隆脱垂患者。

  • 无痛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

    作者:陈金顺

    目的:对比研究无痛人工流产、药物流产治疗早期妊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55例早期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无痛人工流产组81例、药物流产组74例.比较两组的完全流产率、阴道出血时间,治疗后月经复潮时间、感染率、继发不孕率。结果:无痛人流组完全流产率为98.77%、阴道出血时间为(6.89±2.46) d、术后感染率l.23%、继发不孕率7.41%;药物流产组分别为89.19%、(12.74±3.92) d、6.76%、2.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人流组和药物流产组月经复潮时间分别为(31.67±3.05) d,为(29.13±2.84) 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两种流产方式各有优缺点,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和意愿合理选择。

  • 评定吞咽功能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成功率的观察

    作者:黄秀珍

    目的:探讨评定吞咽功能对于提高脑卒中患者留置胃管成功率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70例需留置胃管鼻饲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以常规方法留置胃管,观察组通过评定吞咽功能为引导留置胃管。结果:观察组留置胃管的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常规留置胃管的操作比较,通过评定吞咽功能为引导留置胃管,能取得较高的成功率。

  • 戊酸雌二醇联合阿司匹林对促排卵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作者:吴雪娟;李少娟;吴爱绵

    目的:观察戊酸雌二醇联合阿司匹林对克罗米芬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将本院75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克罗米芬组( C组)、克罗米芬+戊酸雌二醇组( CE组)和克罗米芬+戊酸雌二醇+阿司匹林组( CEA组),每组各25例,观察3组患者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类型、子宫动脉搏动指数( PI)、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 RI);排卵后7 d子宫内膜厚度、PI、RI,临床妊娠率及不良反应。结果:CE组和CEA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A型内膜率、排卵后7 d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C组,CEA组的PI值和RI值低于C组和CE组,CEA组临床妊娠率高于C组和CE组,而不良反应显著低于C组和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戊酸雌二醇能改善克罗米芬诱导排卵中子宫内膜的发育,与小剂量阿司匹林合用时,通过加强子宫血流灌注,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状态,降低不良反应并提高临床妊娠率。

  • 联合检测血清H-FABP、P选择素对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的评估

    作者:杨溶海;方长庚;梁建光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H-FABP、P选择素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的评估。方法:将123例急性心肌梗死分成不良心血管事件( MACE )组(44例)和非 MACE 组(79例),比较两组血浆H-FABP、P选择素浓度。结果:MACE 组血清H-FABP为(68.53±32.57) ng/L、P选择素为(353.21±88.17) ng/L,均高于非 MACE 组的(47.58±21.56) ng/L、(286.21±76.35) ng/L(均 P<0.05)。结论:血浆 H-FABP、P选择素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具有较好的预警作用。

  • 整体护理用于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廖新凤;陈碧珠;张齐兰;伍春秀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用于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施于个性化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儿家属相关知识掌握率、护理质量满意度、健康教育达标率、患儿焦虑和抑郁程度。结果:观察组在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率、护理质量满意度、健康教育达标率等均优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患儿焦虑抑郁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个性化整体护理干预可以帮助过敏性紫癜患儿改善应对方式,可有效消除或缓解患儿焦虑情绪,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保证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 Orem自理理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刘月微

    目的:探讨Orem自理理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2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实验组)采用Orem理论指导,患者在护士的帮助下学习胰岛素皮下注射部位、注射方法、胰岛素的储存、低血糖反应的防治等自理能力。选取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未实施Orem理论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自理能力、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自理能力、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次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Orem理论的应用可针对性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掌握自我护理技术,有效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 全程规范化护理干预对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预后的影响

    作者:陈虹;韦春姣;陈磊;徐子海

    目的:探讨全程规范化护理干预对成功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本中心2007年9月至2012年9月间连续收治的186例成功行PCSI的CH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接受全程护理干预将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63人)和干预组(123人),结合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比较两组术后5年后多个指标的差异。结果:护理干预组的累积生存率、全因死亡率、心肌梗塞率和心绞痛率的风险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患者高龄及并存病行再血管成形术的风险较高(风险率=3.34,95% CI 1.15-9.23,P=0.027)。结论:全程规范化护理干预是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一种安全合理的选择,但过高的再次行血管成形术风险的利弊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 神经外科监护室留置管道感染的分析及干预

    作者:翟云霞;张丹芬;龙斌

    目的:探讨有效控制神经外科监护室管道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监护室收治患者的922条管道管端的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21-2013年神经外科监护室的管道感染的发生率为18.11%,腰大池引流管、脑室外引流管、硬膜外引流管、深静脉置管、尿管感染的构成比分别为0.00%、0.43%、6.72%、0.11%、10.85%。各管感染之间比较显示尿管为感染主要原因( P<0.05)。结论:控制神经外科监护室各管道感染重在综合性预防,强化全员消毒隔离观念,合理管理各种管道,严格无菌操作,做好基础护理,完善监护室管理。

  • PDCA管理理念在缩短严重创伤患者早期救治时间中的运用

    作者:李淑芳;陈景利;周健仪;刘俭葵;邓妍

    目的:通过PDCA管理方法,为缩短严重创伤患者早期救治时间提供依据和方法参考。方法:按照时间段为分界点,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从本院急诊共收治的317例中的172例严重创伤患者设为对照组;145例严重创伤患者设为观察组,运用PDCA管理理念加强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救治工作,比较两组患者在有效抢救时间、住院天数、抢救的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存活患者满意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抢救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存活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PDCA循环强化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前瞻性管理的思维,促进建立完善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提升对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救治的水平和效率。

  •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的临床应用

    作者:侯友贤

    螺旋断层放疗系统( tomotherapy system,TOMO)是目前世界上惟一采用螺旋CT扫描方式治疗癌症的放射治疗设备,它涵盖了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 three-dimensimal confomal radiation therapy ,3D-CRT)、调强放射治疗(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ation therapy ,IMRT)、图像引导放射治疗( image guided radioation therapy, IGRT)、剂量引导放射治疗( dose guided radioation therapy, DGRT)、自适应放射治疗( adaptive radiotherapy ,ART)等技术,其外形和结构是一台兆伏级( MV)的螺旋CT机,只是在传统CT机X光球管的位置上换成了一个6MV的小型加速器( LINAC),该加速器可产生双能兆伏级( MV) X射线,既可以像螺旋CT一样扫描患者,也可以用调强后的射线来治疗癌症患者。 TOMO的临床应用不仅拓宽了目前放射治疗的适应证,还在提高治疗照射剂量的同时,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标志着一个真正的精确放疗时代的来临。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