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凝血四项测定在临床上的应用

    作者:覃方生

    凝血四项指标是常用的一组凝血因子的筛选试验,它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定量测定.

    关键词: 血液凝固试验
  •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相关指标检测分析

    作者:杜忠祥

    目的 研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凝血、抗凝血、纤溶指标结果的变化.方法 对105例陈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和95例新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取清晨空腹抗凝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含量;用发色底物法进行抗凝血酶(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活性测定;用凝固法进行纤维蛋白原(Fbg)测定.结果 陈旧及新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vWF、P-选择素含量、Fbg、PAl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陈旧组AT、t-PA活性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新发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腔隙性脑梗死者存在凝血功能亢进、抗凝血及纤溶功能减退,这种变化可能是导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病的原因之一.

  • 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在肝硬化失代偿者中联合检测的意义

    作者:刘秋月

    目的:通过对肝硬化失代偿者检测凝血四项、D-二聚体及PLT,以探讨在肝硬化病变中的意义.方法:肝硬化失代偿者98例,健康对照21例,均检测PT、APTT、TT、FIB、D-二聚体及PLT,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硬化失代偿者随病情加重PT、APTT、TT、D-D不同程度增高;FIB及PLT则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肝硬化失代偿者凝血及纤溶机制存在明显异常,与肝硬化程度密切相关.

  • 妊娠晚期120例凝血四项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王崇光

    本文对我院120例正常临产孕妇及100例正常非妊娠女性的凝血四项(PT、APTT、TT、FIB)指标进行了检测,现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为我院经检查肝肾功能正常且无其他影响血凝指标的疾病,并且孕龄为30~40周(年龄23~38岁)的孕妇120例.同时取门诊正常同龄未孕女性(年龄23~35岁)100例做对照.

  • 抗凝血常规采集后检测时间观察

    作者:刘坤;闫卫利

    随着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普及,检验者从繁杂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患者也感受到现代化仪器带来的又快又准的化验报告.血常规是门急诊患者经常做的一个检验项目.如何处理好"快"与"准"的问题,为此我们特将40例门急诊患者的血常规标本分6个时间段的检测结果做了对比实验,现报告如下.

  • 妊娠期妇女凝血四项变化趋势分析

    作者:王秀明;吴红丽

    目的:通过对409例妊娠期妇女从早期妊娠至临产时血浆中的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活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的检测,找出妊娠妇女从早期、中期、晚期及临产期凝血四项的变化趋势.方法:用德国BE Thrombolyzer 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随机对我院门诊及住院409例妊娠各期及临产孕妇进行凝血四项检测,比较各期数据相关性.结果:PT早期、中期至晚期进行性缩短(P<0.01),且持续到临产;APTT早期至中期明显缩短(P<0.01),维持晚期妊娠到临产,动产时又缩短显著(P<0.05);FIB与APTT一样,早期到中期FIB升高显著(P<0.01),维持晚期妊娠到临产,动产时急剧升高(P<0.01);TT妊娠期直到动产无显著性(P>0.05).结论:随着妊娠期的延长,妊娠中、晚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特别是到了妊娠晚期以及临产期,凝血功能有增强的趋势,血液呈现高凝状态.

  • 护士采集标本不合格对凝血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

    作者:林粤;王北宁;韩玲霞

    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凝血酶时间(TT)是目前实验室常用的检测凝血系统是否存在缺陷的首选试验,但其检验前质量控制易被忽视,有文献报道,实验前误差占70.0%[1],即使好的仪器设备也难以弥补标本采集过程中的误差和错误,合格的标本是保证血液检验质量的先决条件.本文检测了60例溶血标本PT、APTT、FIB结果,现报告如下.

  • 华法林改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71例血浆高凝状态指标分析

    作者:吴伟

    目的 观察华法林改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浆高凝状态指标.方法 连续选择近期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非瓣膜性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71例,后者接受了华法林抗凝治疗,初始口服剂量为1.25 mg/d,根据INR进行调整,维持INR在2.0~3.0之间.治疗前和服药1个月后检测各种血凝指标.结果 71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经华法林抗凝治疗1个月后,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国际标准化比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1~0.05).结论 口服华法林可显著改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浆高凝状态指标.

  • 原发性肝癌凝血功能变化的临床价值

    作者:姚燕丹;黄松音;林少芒;邓一文;李悦;胡以则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情况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原发性肝癌60例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4项凝血指标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组与对照组相比,PT、APTT、TT均显著延长P<0.01,FIB明显降低P<0.05,肝癌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相比,PT、APTT均显著延长P<0.01,P<0.05,FIB显著降低P<0.01;原发性肝癌转移组与无转移组相比,PT、APTT明显延长P<0.05,FIB显著降低P<0.05.不同肝功能分级检测结果显示PT、APTT和FIB有显著差别.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可出现凝血功能障碍,而凝血功能变化情况对评估肝癌肝损害的程度、监测病情变化,指导临床治疗及其预后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凝血四项检测的影响因素

    作者:李云;李雪梅;王惠萱

    随着血栓与止血检测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已成为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常规检测项目,也是内源性、外源性凝血因子缺乏或减少的重要过筛试验.它不仅对止血与血栓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还对抗凝药物治疗的监测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凝血因子检测可受多种因素干扰,因此实验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对提高凝血试验的准确性尤为重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碰到一些影响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 血液凝固试验
  •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结果常见的误差原因分析

    作者:张金莲;范锡英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内源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其检测方法一般有手工法和仪器法两种,试剂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和氯化钙.在临床中,影响其检测结果的因素很多,现将使结果出现常见误差的原因总结如下.

  • 北京地区成人危急值界限值分布情况的调查研究

    作者:王丹;王清涛;郭健;何美懿;周睿;高华英;梁玉芳;左畅;尹弘毅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成人危急值界限值的分布情况,为制定区域性《检验危急值规范化管理技术指南》提供依据,从而推进检验危急值精准管理。方法收集北京地区2015年1月1日至5月31日期间三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检验科临检血液、临床生化、凝血、血气项目的出现危急值的病例记录共110398条,将各危急值项目按患者就诊科室、主要诊断作为筛选条件,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两两比较各组差异性。再将合并后通用组按性别作为筛选条件,采用Mann-Whithey U检验,比较各组的差异性,终确定危急值分层界限值。结果除Ca上限、Glu下限、pCO2上限、pH上下限、Hb上限外,其余各危急值项目均因患者就诊科室/主诊断不同及或性别不同而使危急值界限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不同就诊科室/疾病类型、性别制定了对各危急值项目的分层界限值。(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39:181-186)

  • 采用室间质评数据建立常规凝血项目的目标测量不确定度

    作者:王尉;秦妍妍;尹弘毅;童清;梁玉芳;岳育红;王清涛;周睿

    目的 应用常规凝血项目质评数据(EQA)建立常规凝血项目目标测量不确定度(MU).方法 北京市临床检验中心(BCCL)采用"自上而下(up-down)"的方法,依据北京市93家医院临床实验室室间质量评价(EQA)数据,建立常规6项凝血项目,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D-dimer)的目标测量不确定度.并与CLIA′88标准进行比较,以观察当前凝血项目的检测水平.结果 6项凝血项目各实验室仪器组测量不确定结果与CLIA′88标准比较显示:APTT项目的B仪器组;FBG项目的A、B、C仪器组;INR项目的B仪器组和D-dimer项目的B仪器组第90百分位数均符合标准.INR项目的A、C仪器组;PT项目的C仪器组第75百分位数符合标准.APTT项目的A、C仪器组;PT项目的A仪器组;INR项目的D仪器组中位数符合标准.结论 仅用EQA数据,建立了常规凝血项目目标测量不确定度.仅用EQA数据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方法,简化了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过程;同时,可以根据EQA计划的频次,持续更新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的数据,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但在该方法的使用中亦应充分考虑其适用性.

  • 止血功能筛查方法的局限性与改善

    作者:王金良

    现行的止血功能筛查试验在提示患者的出血倾向中有重要作用.充分认识其局限性可为正确解释临床应用中出现的一些不足提供依据,也可促进止血功能筛查方法 的改善.改善的关键是充分的病史、家族史调查,细致的临床体检,发现出血表现并结合出血筛查试验.探索能从总体上反映止血功能缺陷的试验也是改善的途径,如血栓弹力图、标定的血栓形成图和总体血小板功能分析法等,但其临床适用性尚需更多的研究来证实.目前,现行的止血功能筛查试验尚无法替代.

  • 血栓与止血检测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鸿利

    临床上,出血病和血栓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实验室检测.通常是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以检测项目的优化组合应用为原则,按顺序进行逻辑地检测,将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终得出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 临床实验室按照 FM EA 模式构建凝血功能检测项目的风险管理程序

    作者:牛广华;高玉洁;崔百慧

    使用FMEA模型确定检验医学中心风险管理工作流程和关键环节。根据IS015189认可准则、CAP实验室认可检查条款等的相关标准,识别出实验室凝血功能检测工作流程中关键环节的风险。针对凝血功能检测的评价活动,采取积极的纠正措施,通过监测系统周期性地审核性能数据,可以对凝血功能检测的质量持续改进。(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39:13-17)

  • 血细胞分析仪和凝血分析仪维修后性能验证解决方案

    作者:周睿;胡卫江;李勇;王清涛

    医学实验室认可是实现医学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ISO 15189和美国病理家协会的实验室认可计划均对仪器设备性能验证提出了明确要求,但目前尚无血细胞分析仪和凝血分析仪维修后的性能验证解决方案.

  • 国内凝血试验常规检查的热点话题与思考

    作者:丛玉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临床检验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极大提高了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依然存在很多困惑与问题.本文总结了临床实验室常规检验工作中静脉血栓和血友病实验诊断、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学评估和质量管理的进展,对促进临床实验室开展出血与血栓性疾病常规检验,提高检验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

  • 不同血凝分析仪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研究

    作者:颜存粮;彭黎明;黄海雄

    目的 探讨不同实验室以及同一实验室的不同血凝分析仪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将不同实验室的14台血凝分析仪分为3组,分别为STA系列(A组)、ACL系列(B组)、CA系列(C组),同时检测同一批号不同水平质控品(水平1、2、3)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及凝血酶时间(TT);并以同一实验室检测原理基本一致的2台血凝分析仪同时检测139份受检血浆的PT、INR、APTT、PT演算法测定FIB(PT-FIB)、Clauss法测定FIB(FIB-C).结果 3组血凝分析仪检测INR水平3的结果分别为5.35±0.20、4.35±1.00、4.46±0.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TT水平3的结果分别为(17.1±0.3)s、(15.5±1.1)s、(14.8±1.8)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检测指标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的结果表明,B组和C组检测结果的符合率高达66.7%(10/15).同一实验室的ACL Futura和CA 510血凝分析仪检测PT的结果分别为(17.7±6.7)s、(20.1±10.9)s,检测INR的结果分别为1.75±1.07、1.64±0.91,检测PT-FIB的结果分别为(3.51±1.50)g/L、(3.68±1.93)g/L,检测FIB-C的结果分别为(2.61±1.31)g/L、(2.58±1.45)g/L,上述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检测APTT的结果分别为(49.9±21.5)s、(39.1±16.7)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二者检测PT、INR、APTT、PT-FIB和FIB-C结果的相关性良好,r值分别为0.984 3、0.988 8,0.987 0,0.975 6,0.994 0;偏倚分析结果显示,2台血凝分析仪检测PT、INR、PT-FIB和FIB-C结果的一致性较好.结论 检测原理基本相同的不同血凝分析仪,其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不同血凝分析仪应通过定期比对和试剂的标准化,以改善和保证其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 乳腺癌患者血浆凝血功能检测的意义

    作者:郦守国;侯如蓉;黄松洁;严武

    目的 了解乳腺癌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 检测156例乳腺癌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定量(Fib),与35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乳腺癌患者PT为(11.24±0.93)s,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延长(P=0.008);TT为(14.85±1.25)s,比对照组延长(P=0.015);Fib水平为(3.31±0.77)g/L,比对照组降低(P=0.007);APTT为(34.04±4.82)s,比对照组有延长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9).结论 乳腺癌患者可能存在纤溶亢进和凝血时间延长.

68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