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误诊为心肌梗死失误分析

    作者:高明宇

    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检查特异性低,病毒分离困难,因而容易误诊,尤其更易把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样改变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1]。本文总结我院收治的32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病例。1 对象和方法 本组共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16~70岁,≤20岁11例,21~40岁17例,>40岁4例。所有病例均经动态观察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特点。2 结果2.1 临床表现发热24例,上呼吸道感染26例,心悸、气短21例,全心衰24例,心音低钝25例,第4心音8例,白细胞升高25例,心肌酶升高26例。2.2 心电图特点 32例均有ST段抬高,幅度为2~8 mm,异常Q波7例,肢导低电压25例,心律失常26例。2.3 误诊情况误诊为前壁心梗11例,下壁和右室心梗10例,前壁和下壁心梗6例,前壁和正后壁心梗5例。2.4 诊断标准 32例既往均无心脏病史,诊断标准参考1987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确定的标准[2]。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治误区

    作者:刘现亮;刘科卫;魏敏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SSS)是以缓慢窦性心律失常为基础(如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等)而产生头晕、晕厥等症状群组成的综合征,同时可表现出多种快速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等),所谓慢-快综合征,某些SSS患者常以快速心律失常就诊,易引起误诊误治。1 对象和方法 本组9例,男6例,女3例,年龄16~76岁,平均54岁,以快速心房颤动就诊者6例,心房扑动1例,房性心动过速2例,其中4例有心功能不全,心室率在120~170次/min。入院后治疗:1例心房扑动静脉注射心律平50 mg(8min),2例心律平70 mg静脉注射,0.5h后口服150 mg,5例以地西兰0.4~0.6 mg静脉注射,其中1例因心率控制不满意,0.5h后静脉注射胺磺酮150 mg,1例静脉注射胺碘酮150 mg。2 结果 1例心房扑动静脉注射心律平约50 mg(8min)时扑动波消失,交界区逸搏心律,HR30次/min。以后表现窦房传导阻滞,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其余8例患者用药后10min~6h,表现为严重窦缓2例,严重窦缓、窦性停搏4例,严重窦缓、窦房传导阻滞2例,同时出现交界区逸搏及交界区逸搏心律1例,HR28~45次/min。患者均出现明显头晕、胸闷,其中2例有晕厥,1例有黑朦。经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及临时起搏(4例)观察7~21d,不能恢复正常窦性心律,6例行永久起搏治疗,3例因经济困难未埋植起搏器,而行药物治疗。

  • 右室梗塞漏诊7例分析

    作者:李赞飞;李棣;李新民

    近10a来,右室梗塞渐受重视。由于其心电图改变多不明显,有时诊断十分困难,常常误漏诊。从1998-01~2000-10,我们收治了7例漏诊的右室梗塞患者。1 临床资料 7例患者均来自基层医院,男5例,女2例,年龄58岁~72岁,平均年龄66岁。临床特点如下:①心前区疼痛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头晕、黑朦、恶心、气短、双下肢水肿及上腹部疼痛,初诊时曾被误诊为:颈椎病、脑动脉硬化、肺心病、急腹症等;②发病24h左右才进行ECG检查,ECG示急性下壁心梗,继而行Vilson(V3R~6R)导联ECG检查,V3R~6R导联ST段抬高均不明显,无1例V4R导联ST段抬高>0.05mV者;③心肌酶增高;④1例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出现比较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HR43次/min~51次/min,2例表现为右心功能不全,3例出现低血压。7例患者后来在当地医院均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经治疗病情无明显改善于发病48h左右转至我院。住院后我们对7例患者除常规检查外加做了双极右胸(CR3R~6R)导联[1]ECG检查,7例患者CR3R~6R导联ST段均呈不同程度的抬高0.15mV~0.3mV,同时伴有异常Q波与文献报告[1]的右室梗塞的心电图改变相符,从而确诊为急性下壁合并右室梗塞,按下壁合并右室梗塞方案治疗,5例基本治愈,2例死亡。

  • 眼眶肿瘤误诊为视神经病变6例分析

    作者:亓程鹏;滕学平

    对无眼球突出且有视力障碍的眼眶内肿瘤,早期可被误诊为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而久治不愈,长期误诊可造成其视功能完全丧失或局部邻近结构的蔓延,严重影响其愈合。对近10a来我科收治的眼眶肿瘤误诊为视神经病变6例进行总结分析,以引起注意。1 临床资料 本组均单眼发病,右眼4例,左眼2例,男4例,女2例,年龄35~59岁,平均47岁。6例均经CT发现,肿瘤均位于眶尖部或视神经周围,术后病理证实,海绵状血管瘤5例,脑膜瘤1例。误诊情况:6例均以视力障碍而就诊,表现为进行性视力下降,3例诊断为视神经乳头炎,2例诊断为视盘血管炎,1例诊断为视神经萎缩。晚期(发现眼突转来我院时)光感1例,0.1 2例,0.4 2例,0.5 1例。误诊时间(初发症状至眼突或明确诊断):短1a,长达6a,平均为2.8a。

  • 股骨干骨折漏诊同侧股骨颈骨折9例分析

    作者:周兴元

    同一肢体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颈骨折临床上比较少见,多为坠落伤或交通事故所致。我院自1976-06以来共收治股骨干骨折266例,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者13例,占4.8%,而13例中漏诊9例,漏诊率69.2%,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9例均为男性,年龄25~47岁,平均36.5岁。受伤原因:坠落伤5例,交通事故伤3例,砸伤1例,合并腰椎骨折伴不全截瘫、头部外伤及颅底骨折、下颌骨骨折、骨盆骨折各1例。2例伤后有昏迷史,昏迷时间均不超过24h。股骨颈骨折经颈型3例,基底型6例。漏诊时间3~40d,平均20d。1.2 治疗及结果髓内针内固定术术后发现有2例,因不便牵引或选择其他内固定方式而在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手法复位、髋人字型石膏外固定术,固定时间为12wk。钢板螺纹钉内固定术后10d内发现者5例,4例选用多根针固定股骨颈骨折,1例系基底部裂纹骨折,采用肢套牵引8wk;漏诊10d的1例,经切开复位行加压螺钉内固定术。上述8例均愈合良好,随访2~5a未发现股骨头坏死和功能障碍。另1例基底型股骨颈骨折,漏诊时间长达40d,已畸形愈合,lioton氏角60°,患肢短缩2.5 cm,拒绝再次手术,随访时能从事农村重体力劳动,快走时轻微跛行。复查X线片见骨折已牢固愈合,无股骨头坏死征象。

  • 感染性心内膜炎误诊30例分析

    作者:罗发枢;冉超蓉;袁晓英

    近年来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表现已发生了许多变化,给早期诊断带来了困难。据文献报道其误诊率达40%以上。为了探索误诊的原因与减少误诊的对策,以提高早期诊断水平。现将我院从1980-01~1998-01以来收治的IE72例中误诊的30例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延误诊断的30例中,男12例,女18例,男女比例2∶3,小年龄19岁,大年龄65岁,平均年龄42.7岁。有风心病、先心病及心瓣膜退变的21例,无心脏病变的9例。1.2 延误时间误诊7~10d者12例,10~20d者10例,20~30d 5例,2个月以上3例,此3例曾先后住院。1.3 误诊情况化脓性脑膜炎2例,中毒性脑病2例,急性肾炎4例,慢性肾炎2例,先天性心脏病2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9例,脑梗塞4例,肝硬化2例,血液系统疾病3例。

  • 产褥期肺结核病误诊8例分析

    作者:郭锦芳

    产褥期肺结核病较少见,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诊断困难且易忽视。1993年~1999年我院共误诊产褥期肺结核病8例,为了减少产褥期肺结核病的误诊,现就误诊病例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 本组年龄21岁~35岁,农村7例,城市1例,初产6例,经产2例,起病时间为产后4~38d,平均16d。就诊时间:除2例为长期发热和咯血而及时就诊外,余均在产后20d就诊。结核类型:Ⅱ型4例,Ⅱ+Ⅲ型3例,Ⅲ型1例,均经胸片检查确诊。发热5例,干咳3例,咯血1例,头痛3例,呕吐2例,胸闷4例,气促1例,腹痛2例,误诊为产褥热4例,产褥期风湿热1例,产后心肌病1例,急腹症1例,绒癌肺转移1例。

  • 自体挤压综合征误诊15例分析

    作者:尼占洪;侯国保

    挤压综合征是指肌肉丰富的肢体或躯干被倒塌的工事、建筑物或其他重物长时间挤压,受伤肢体的自压或缚扎止血带的时间过长,使受不了压缺血部位的肌肉受到破坏,在解除挤压之后发生以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暴力原因引起的挤压综合征已被临床工作者所熟悉,在非暴力情况下,如因一氧化碳中毒、酒精中毒或安眠药中毒,不合理的长时间手术麻醉体位等原因引起的自体挤压综合征常易误诊,造成严重后果。现就我地区几家医院所见15例误诊原因分析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1例,女4例,一氧化碳中毒7例,酒精中毒4例,安眠药中毒3例,长时间手术麻醉体位不合理1例。受压部位主要为下肢,其次为前臂,自压力解除至手术时间约为9~15h。在采取手术治疗的同时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结果:痊愈10例,前臂肌萎缩2例,足下垂畸形3例。

  • 老年无石性急性胆囊穿孔诊治9例分析

    作者:赵合庆

    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穿孔临床上较易诊断,但无石性穿孔较难确诊。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若处理不当,后果严重。从1987~1998年我们共收治9例,现对其发生原因、诊断、治疗予以分析讨论。1 临床资料 本组男6例,女3例,年龄62~82岁,就诊时间6~24h。3例有全腹痛、腹肌紧张及典型的板状腹症状,酷似急性消化道穿孔,行急性消化道穿孔剖腹探查术;4例有转移性右下腹痛,酷似急性阑尾炎行急性阑尾炎切除术;2例以突发性上腹痛为主,B超示:胰腺肿大,周围有积液。诊断为急性坏死胰腺炎行急性坏死胰腺炎探查术。结果治愈3例,占33.3%,死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6例,占66.6%。本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电图异常,以心肌缺血、低电压为多见,其他有房性或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等。高血压、冠心病5例,其中并脑梗塞偏瘫4例,肺气肿4例;空腹血糖>6.0 mmol/L 3例,均长期服药。

  • 膈肌损伤漏诊7例分析

    作者:王凤学

    1990-01~2000-10漏诊膈肌损伤7例,本文分析了漏诊原因,提出早期诊断,避免漏诊,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1 临床资料本组7例病例,开放性损伤3例,闭合性损伤4例,受伤当时合并股骨干骨折1例,骨盆骨折1例,肋骨骨折2例,颜面、颈部、双手烧伤、创伤性湿肺、血气胸1例。受伤当时胸透见伤侧膈肌抬高1例。膈下游离气体1例,见表1。

  • 原发性肝癌误诊86例分析

    作者:陈民

    我院1990~1999年共收治符合肝癌诊断标准[1]的患者206例,现对其中入院时误诊的86例进行分析,以从中吸取教训,提高肝癌的确诊率。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60例,女26例,年龄25~86岁,平均54.36岁,职业以农民发病率高,占52.78%,发病就诊时间2h~0.5a不等。有明确乙肝病史38例,占44.19%。1.2 临床表现本组右上腹疼痛76例,发热62例,消瘦72例,食欲减退74例,黄疸57例,呕血6例,黑便4例,意识障碍1例,双侧胸水1例,上腹部包块8例,脾肿大55例,腹水15例,其中血性腹水12例。1.3 误诊疾病本组86例肝癌入院时误诊为胆囊炎胆石症19例,梗阻性黄疸和/或化脓性胆管炎18例,肝硬化和/或腹水或上消化道出血17例,肝脓肿10例,肝囊肿9例,胃癌5例,胰头癌4例,胰腺囊肿、消化道穿孔、脑血管意外、胸腔积液各1例,本组因误诊而手术者26例,占30.23%。1.4 确诊方法及病理分类本组甲胎蛋白测定76例,阳性62例,占81.58%;本组手术证实的肝癌36例,肝细胞型28例,胆管细胞型6例,混合型2例

  • 松毛虫性骨关节病X线误诊12例分析

    作者:曾令国

    松毛虫性骨关节病是松毛虫毒毛或者其污染物经人体接触后侵犯人体骨关节并引起其损害的一种疾病。该病有流行性,自1970年以来国内曾有不少报道,目前因防治工作有力该病甚少流行,但平时散发性病例仍有存在且易产生误诊,现将本院10a来收集的12例经X线误诊散发性病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均生活在农村,男8例,女4例,年龄10~65岁,平均28岁。发病部位:腕关节6例,踝关节3例,肘关节2例,膝关节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者7例,关节疼痛2例,皮肤搔痒伴关节肿痛3例。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4例,血沉加快6例,2例白细胞计数及血沉正常,类风湿因子测定均为阴性。1.2 误诊情况 X线表现为1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端性单个或多个聚集的小囊状或虫蚀样骨破坏,大部分呈现偏心性,其中伴有骨端性骨质疏松及关节间隙轻度变窄3例,有轻度骨膜反应1例,7例有关节软组织肿胀,诊断为骨关节结核6例占50%,类风湿骨关节炎及化脓性骨关节炎均为3例,各占25%。1.3 确诊过程 12例患者均在复诊时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及经过临床抗过敏、解毒、止痛、消炎处理后症状有明显减轻而确诊。其中8例回忆有明确松毛虫咬伤史,4例诉居住附近有松毛虫活动,因此有接触被其污染的柴草、水源可能。

  • 壶腹周围癌早期误诊16例分析

    作者:王红国;李祥

    壶腹周围癌常与急慢性肝胆、胃肠疾病早期症状相似,因此早期常被误诊为肝胆或胃肠疾病,贻误了佳治疗时机。为了提高壶腹周围癌早期诊治,我们回顾性总结壶腹周围癌93例,发现早期误诊,误治16例(17.2%),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41岁~73岁,平均年龄53.5岁。其中胰头癌3例,十二指肠乳头癌2例,壶腹部癌2例,胆总管下端癌9例。具体情况见表1。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漏误诊32例分析

    作者:傅建斌;史晓飞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是一种累及全身外分泌腺及内脏器官的系统性结缔组织病。早期首先侵犯唾液腺及泪腺,故以口、眼干燥为主要表现,后期可出现多系统、多脏器、多个部位损害,故临床表现多样,漏误诊率很高,现将我们收治的32例被院外误诊的PSS患者的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例,女30例,年龄28~ 62岁,中位年龄46岁,误诊时间0.5~20a,平均5a。1.2 诊断标准及误诊指标 32例均符合我国学者提出的诊断标准[1],并同时排除另一种结缔组织病。就诊前在院外(县级以上医院)诊断为其他疾病并治疗,其时间超过3个月者被视为误诊。1.3 误诊情况被误诊的疾病分别为慢性肝炎5例,多肌炎4例,恶性淋巴瘤1例,系统红斑狼疮2例,肾小管酸中毒2例,慢性支气管炎4例,慢性胃炎3例,慢性结膜炎3例,慢性腮腺炎2例,结节性红斑2例,类风湿关节炎4例。其临床表现与被误诊的关系见表1。

  • 牙齿隐裂漏诊25例分析

    作者:贾鹏

    牙齿隐裂是造成牙齿劈裂,丧失咀嚼功能的一种主要疾病,但在临床中由于与牙齿敏感症、牙髓、根尖炎症症状相似,经常被漏诊。本文分析了自1998年以来25例牙齿隐裂的患者,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1例,女14例,年龄18岁~65岁,以30岁以上多见。发病部位以上颌第一磨牙多见,其次依次为下颌第1磨牙,下颌第2磨牙,上颌第2磨牙,下颌前磨牙。患者均有较长时间的咀嚼不适或咬合痛,个别合并牙髓或根尖周炎症,病史短2个月,长3a。1.2 诊断根据患牙长期的咬合不适和咬物时某一特殊部位剧烈疼痛的病史,以及2.5%的磺酊进行染色检查,可明确诊断。1.3 治疗及时调整创伤性牙合力,调磨过陡牙尖,对有继发龋齿的患牙,未涉及牙髓的可用氢氧化钙间接盖髓后复合树脂充填,定期观察;合并牙髓、根尖炎症者进行根管治疗后再用复合树脂充填。治疗后及时作全冠修复,达到永久修复的目的。

  • 肾综合征出血热误诊75例分析

    作者:李汝勇;冯爱芳;吴翠萍;杨谦;赵文

    近年来,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区逐渐扩大,不典型病例增多,而该病目前早期尚缺乏特异性诊断,故易误诊误治。我院1994-11~2000-10共收治HFRS 753例,误诊75例,误诊率达9.96%。本文仅就误诊病例及原因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51例,女24例,年龄14~70岁,平均36.5岁。除1例因血尿3d入院外,均以发热及全身中毒症状收住院。入院时间1~15d,平均4.5d。全部病例均符合1996年烟台全国HFRS防治会议诊断标准,且经血清学检查确诊。1.2 误诊疾病及分类①病毒感染:包括上呼吸道感染33例,占44%;病毒性脑炎7例,占9.33%;病毒性肝炎4例,占5.33%;②细菌感染:包括结核性脑膜炎4例,占5.33%;急腹症3例,占4%;败血症3例,占4%;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例,占2.67%;急性菌痢1例,占1.33%;肾炎1例,占1.33%;伤寒1例,占1.33%;泌尿系感染1例,占1.33%;③其他:斑疹伤寒10例,占13.3%;过敏反应2例,占2.67%;肾积水1例,占1.33%。

  • 单发脑先行型肺癌脑转移瘤CT误诊8例分析

    作者:李锦青;张云泉;吴宗萍;乔清;薛跃辉

    颅脑转移瘤是常见的颅脑肿瘤,占颅脑肿瘤20%左右,约45%颅脑转移瘤患者神经系统的临床体征先于原发肿瘤[1]称为脑先行型脑转移瘤。本文收集我院资料完整的CT误诊为颅脑原发病变的单发脑先行型肺癌脑转移瘤8例作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以单发脑内转移瘤的认识。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1例,年龄34~80岁,平均52岁。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到就诊CT检查时间:1h~2个月,平均1个月。1.2 临床表现本组头昏、头痛5例,恶心、呕吐3例,视乳头水肿2例,偏瘫失语2例,听力障碍及顶骨顶部包块各1例。有高血压病史及慢性中耳乳突炎病史者各1例。1.3 肺原发灶的确诊①检出时间:CT发现脑瘤后行胸部平片检查发现肺癌5例;CT发现脑瘤后行胸部平片检查为阴性,脑瘤术后根据脑转移瘤病理再经胸部CT、纤支镜证实肺癌2例;1例初诊误为脑梗塞未及时行胸片检查,出院随访1个月后复查CT原脑梗塞区出现环状强化肿瘤灶,行胸部CT检查发现肺癌;②病理类型:本组8例肺癌经纤支镜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腺癌4例,鳞癌3例,小细胞癌1例。1.4 CT资料

  • 不典型系统性红斑狼疮误诊16例分析

    作者:张文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常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之一,该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以不同方式起病。典型发热、皮损、光过敏、蛋白尿等症状易诊断,但不典型患者或老年、男性患者则易被误诊。而本病及时诊断和治疗对缓解病情,减少并发症,改善长期生活质量和预后均起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16例不典型SLE误诊的情况,以提高对本病诊断的认识。1 临床资料 16例确诊为SLE的患者,女14例,男2例。年龄13~50岁,误诊时间2个月~5a。误诊情况:5例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或风湿性关节炎,4例误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中3例行脾切除术),3例误诊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2例误诊为胃肠炎,各有1例被误诊为精神病、病毒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胸膜炎、心包炎。上述患者经确诊后给予激素和免疫抑制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

  • 神经母细胞瘤误诊9例分析

    作者:孔昭莲;韦桂雪

    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常见的恶性实体肿瘤之一。由于临床表现各式各样,如不警惕易误诊。我院儿科1985~1999年共收治神经母细胞瘤14例,误诊9例,误诊率为64.3%,现将本病9例误诊资料分析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中男6例,女3例,年龄4月龄~5岁,平均2岁零4天。病程2wk~8个月,~1个月3例,~4个月5例,~8个月1例。1.2 临床表现本组贫血9例,发热8例,消瘦乏力6例,关节或骨痛3例,淋巴结肿大5例,肝大、脾部包块各3例,血尿2例,不能站立1例,浣熊样眼睛1例。1.3 辅助检查 Hb30~60 g/L 2例,~90 g/L 7例,血WBC>10×109/L 3例,ESR>20 mm/h 5例,快105 mm/h,B超示左肾上腺包块4例,X线溶骨样改变4例,其中伴骨膜反应者1例,肝CT示占位病变1例。肾盂造影示左肾上腺胚胎瘤1例,尿常规异常2例,肝大者查肝功均正常。1.4 确诊依据及误诊疾病淋巴结活检3例,骨髓穿刺2例,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2例,手术探查切除病理2例,均证实为神经母细胞瘤,误诊为结缔组织病3例,胚胎瘤2例,淋巴瘤、淋巴结炎、肝母细胞瘤、骨髓炎各1例,误诊时间为1~8个月。

  • 系统性红斑狼疮首发症状及误诊66例分析

    作者:薛成相

    本文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66例,就其临床首发症状及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13.8%),女58例(86.2%),男女之比为1∶7.3,小年龄14岁,大48岁,平均24岁。确诊时病程短20d,长4a,平均4个月。全部为住院患者。1.2 诊断标准符合1987年上海风湿病学会拟定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并除外其他风湿性疾病及药物性狼疮样症候群。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和抗ds-DNA抗体系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1.3 首发症状表现关节痛17例(25.8%),发热17例(25.8%),皮肤损害13例(19.7%),贫血6例(9.0%),血小板、白细胞减少4例(6.0%),肾病综合征3例(4.5%),心包积液2例(3.0%),胃肠症状2例(3.0%),肾功能不全1例(1.5%),肌无力1例(1.5%)。

3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