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口腔医学研究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Research 구강의학구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4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7651
  • 国内刊号: 42-168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119
  • 曾用名: 口腔医学纵横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社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樊明文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颅咽结构改变量与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黄敏方;周嫣;陈世稳;方志欣

    目的:探讨颅咽结构改变量与疗效相关关系.方法:选取行口腔矫治器治疗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14人,戴口腔矫治器前及戴用口腔矫治器1~3个月后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及行多导睡眠图检查,分析治疗疗效,对11项颅咽结构变化量与疗效行相关关系分析.结果:14例患者戴用口腔矫治器后均取得较好疗效,下气道间隙与低通气指数、舌背至腭平面距离与呼吸暂停指数、下颌平面角与呼吸紊乱指数的变化量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矫治器设计中下颌的移位应尽量减小下颌平面角的增加量及舌背的下移量.

  • 牙根发育程度对不同类型恒牙外伤性部分脱位预后的影响

    作者:赵燕艳;杜昌连

    目的:探讨牙根发育程度对不同类型恒牙外伤性部分脱位预后的影响,为临床预测其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对 202 例恒牙外伤性部分脱位进行回顾性研究,重点统计分析(卡方检验)3种不同类型牙部分脱位(牙移位、半脱位和嵌入深部)不成熟组(A组)、儿童青少年成熟组(B组)、成人成熟组(C组)各组牙周膜的愈合状况的差异.结果:牙移位类型A、B、C 3组内及两两之间牙周膜的愈合状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半脱位和嵌入深部两种类型A、B、C 3组内牙周膜的愈合状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半脱位类型A与B组、B与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A与C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嵌入深部类型A与B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A与C组、B与C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牙根的发育成熟程度对牙移位类型的牙周膜性愈合的影响不大,而对半脱位,尤其是嵌入深部类型的牙周膜性愈合有一定的影响.

  • 口外唇弓配合滑动直丝弓技术矫治双颌前突畸形

    作者:方志欣;周嫣

    目的:分析口外唇弓配合滑动直丝弓技术矫治双颌前突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利用口外唇弓配合滑动直丝弓技术矫治非生长期双颌前突畸形患者12名,均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采用一步或两步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将矫治前后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矫治后上下切牙明显内收,上下唇突度明显减小(P<0.001),Z角增加(P<0.01);而上下磨牙前移量较小,平均分别为2.33 mm和2.61 mm.结论:口外唇弓配合滑动直丝弓技术可相对高效简便地矫治双颌前突畸形,能较好地控制支抗,显著改善患者的侧貌.

  • 四种常见离体牙保存液对牙齿颜色的影响

    作者:李青;王贻宁;徐东选

    目的:评价离体牙在四种常见保存液中颜色的变化.方法:42名受试者的168颗第一前磨牙分组分别保存于生理盐水、75%的医用酒精、人工唾液和0.5%的麝香草酚中,使用一种电脑色度计测量离体牙拔除前及拔除后24 h、1、2、3、4周时的颜色,并用Vita比色板和胶片相机记录每一时期的牙齿颜色.计算不同时期、不同保存液牙齿发生的改变.结果:拔牙前与浸泡后,各组牙色变化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并随浸泡时间延长颜色差异增大.酒精组影响大.结论:牙齿一旦离开机体,其颜色势必发生改变,基于离体牙的齿科颜色研究应考虑到保存液对牙色的影响,人工唾液保存离体牙对牙齿颜色的影响相对于其他3种保存液较小.

  • 颧骨复合体骨折三点固定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昭领;黄迪炎;李东临;付崇建

    目的:探讨颧骨复合体骨折复位固定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8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通过冠状切口及上颌前庭切口,暴露眶下缘、眶外侧壁、颧弓以及颧牙槽嵴骨折端,复位后对后3处骨折端行钛接骨板坚固内固定,术后随访3~12个月,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一期愈合,其面形、咬合功能及局部感觉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冠状切口联合上颌前庭切口能充分显露颧骨复合体骨折部位,三点固定能有效恢复面部三维结构,减少睑下附加切口的手术操作及并发症.

  • 颌骨孤立性浆细胞瘤

    作者:陈新群;成洪泉;郭峰;粟红兵

    目的:探讨颌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我院近11年收治的6例颌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随访.结果:6例颌骨孤立性浆细胞瘤具有下列临床独特点:男性、女性、青少年和中老年均可发生;大多以上颌骨或下颌骨局部疼痛,牙痛、牙齿松动,面部麻木、肿胀就诊.X线表现为受累颌骨中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溶骨性凿孔状缺损或硬化斑,周围无骨膜反应;均未伴发全身其它症状和体征;6个病例术前均未确诊,但经单纯手术切除或手术切除和术后放疗联合治疗均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结论:颌骨孤立性浆细胞瘤临床表现常不足以明确诊断,需病检予以确诊,单纯行颌骨切除或病灶扩大切除或辅以放疗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 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植入牙槽突裂的临床研究

    作者:徐卫;徐应浩;柏学工

    目的:分析进入青春期唇腭裂鼻翼畸形修复及牙槽突裂同期植入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简称CPC)的可行性以及植入效果.方法:对16例同期行牙槽突裂植入CPC与鼻翼修复进行研究,术后随访的X线片进行效果客观评价.结果:随访3~12个月,效果均满意,X线片显示:CPC降解的同时,新骨形成.结论:对于错过植骨佳时期进入青春期的患者,鼻翼畸形与牙槽突裂同时进行整复,能够保证牙槽突高度,牙弓连续性的恢复,鼻翼畸形的改善.同时能尽早消除畸形给患者带来的心理障碍,是一种较理想的整复方法.

  • 牙科铸钛酸洗时效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霄炎;骆小平

    目的:研究酸洗法去除铸钛表面污染层的效应.方法:自行配置酸洗液,对铸钛样品分别酸洗0 s、30 s、60 s、90 s、120 s、150 s、180 s,比较检测样品的腐蚀量、显微硬度变化及金相显微结构.结果:酸洗90~120 s可有效去除铸钛表面污染层,但随着酸洗时间延长,钛表面出现了新的氢脆污染层.结论:合理的酸洗工艺可有效去除铸钛表面污染层.

  • 咀嚼口香糖对含漱蔗糖溶液后牙菌斑原位pH值的影响

    作者:韩旭;刘鲁川;行勇军

    目的:观察咀嚼含糖口香糖和含木糖醇口香糖对牙菌斑原位pH值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10名健康青年志愿者,采用受试者自身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分别检测受试者含漱蔗糖溶液后咀嚼含糖口香糖和含木糖醇口香糖50 min内牙菌斑pH值的动态变化.牙菌斑原位pH值的测定采用pH微电极接触法在口内直接测量.结果:含漱蔗糖溶液后5 min开始咀嚼口香糖20 min,可以明显提高牙菌斑pH值,使pH较快恢复至静止水平.咀嚼初期使用含糖口香糖牙菌斑pH无明显变化,而使用含木糖醇口香糖在咀嚼初期就可以明显提高牙菌斑pH至7.30.结论:含漱蔗糖溶液后,咀嚼无糖口香糖对牙菌斑的酸性产物产生明显的缓冲作用,提高菌斑pH值的作用较咀嚼含糖口香糖迅速而有效.

  •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和转化生长因子α与舌鳞状细胞癌增殖/转移关系的观察

    作者:韩新光;李金荣;赵怡芳

    目的:了解舌鳞状细胞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的表达状况,以及EGFR/TGF-α自分泌路径与肿瘤转移和增殖的关系.方法:收集90例舌鳞状细胞癌术后病理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EGFR、TGF-α和Ki-67进行检测,并对各因子间的表达状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本组舌鳞状细胞癌标本中, EGFR,TGF-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84/90)和95.56%(86/90).因EGFR和TGF-α同时在舌鳞状细胞癌的细胞中表达,由此可以确定舌鳞状细胞癌细胞存在EGFR/TGF-α自分泌调节途径.统计分析显示此分泌路径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存在密切关系.结论:舌鳞状细胞癌存在EGFR/TF-ɑ自分泌路径,此自分泌路径与肿瘤细胞的增殖以及转移存在密切关系.

  • 涎腺腺样囊性癌中PCNA、c-myc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贾丛辉;焦晓辉

    目的:研究PCNA、c-myc基因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52例腺样囊性癌和9例正常腮腺组织、10例多形性腺瘤中PCNA、c-myc基因的表达.结果:PCNA在9例正常腮腺组织中均呈低增殖性表达,c-myc均呈阴性表达.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PCNA表达程度在局部复发和组织类型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性(P<0.05),而在肿瘤分期、转移、性别及年龄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c-myc其表达在肿瘤分期和组织类型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性(P<0.05),而在局部复发、转移、性别及年龄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PCNA及c-myc在腺样囊性癌和腮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PCNA与c-myc在腺样囊性癌中的高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c-myc可作为判断腺样囊性癌临床分期、组织类型的参考指标;PCNA可作为判断腺样囊性癌组织类型的参考指标;c-myc的过表达引起细胞增殖和分化失控在腺样囊性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

  • 骨康散对骨质疏松症种植体周围骨密度影响作用实验研究

    作者:李秋红;潘巨利

    目的:观察中药骨康散Ⅱ号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植入种植体后周围骨密度的变化.方法:制作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模型,植入种植体,同时给予骨康散Ⅱ号灌胃,采用外周骨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测定种植体周围骨密度.结果:骨质疏松骨种植体周围骨松质骨密度显著性增高;骨皮质骨密度无显著性变化.结论:骨康散Ⅱ号能增加骨质疏松骨的骨松质骨密度,对闭经期骨质疏松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PTEN、p53在口腔黏膜白斑和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王颖;周传香;高文信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p53在口腔黏膜白斑(oral leukoplakia,OLK)和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ncer,OSCC)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役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口腔黏膜、25例口腔黏膜白斑(其中白斑伴上皮异常增生15例,白斑不伴上皮异常增生10例)及32例口腔鳞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和p53的蛋白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正常口腔黏膜和白斑不伴上皮异常增生组织中PTEN蛋白全部阳性表达;白斑伴上皮异常增生组织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3.3%;OSCC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1.9%,其中高、中、低分化OSCC组织中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7%、75%和33.3%,统计学分析表明PTEN在OSCC组织中的蛋白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明显相关(P<0.05).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p53蛋白阴性表达;白斑组织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48%;OSCC组织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6.3%,其中高、中、低分化OSCC组织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1%、58.3%和50%,统计学分析表明p53在OSCC组织中的蛋白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P>0.05).p53阴性表达的14例OSCC组织中有5例PTEN也阴性表达.结论:OSCC组织中PTEN和p53蛋白异常表达,说明PTEN和p53基因突变或缺失在O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钛板携带种植体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动物试验

    作者:刘霜印;苏京锁;付新国;曹保富

    目的:观察钛板与种植体联合植入修复羊下颌骨缺损的生物反应和X线表现.方法:12只山羊下颌骨单侧和双侧体部切除后,将特制的装有HA涂层种植体的钛板植入骨缺损区,并在种植体周围植松质骨.术后给抗生素预防感染.3个月后安装基台和义齿,行X线拍片观察钛板和种植体与骨接触区的愈合情况及羊的饮食和生存情况.6个月后植骨区和骨断端与钛板界面处取材行组织学观察.结果:钛板携带种植体植入羊下颌骨后未见感染和排异反应,伤口一期愈合.安装基台和义齿后给羊喂粉碎的饲料,未见伤口裂开和钛板脱落.3个月后X线拍片见在种植体周围存在新骨,钛板与下颌骨紧密相连.6个月后镜下见种植体周围为不规则的骨小梁结构和纤维组织.结论:钛板携带种植体植入羊下颌骨后无明显排异反应,可恢复羊下颌骨的外形和咀嚼功能.

  • 下颌骨折后不同手术固定方法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

    作者:余立江;张茹慧

    目的:研究下颌骨折后不同手术固定方法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建立下颌角、下颌体部颏孔区及正中联合区3种单一线形骨折体外模型,用MNS104型钛小夹板及M2B单皮质螺钉采用不同方法进行骨折固定.对固定后的下颌骨骨折模型进行体外模拟功能负载.测定下颌功能活动时骨折侧髁状突的前后及左右的水平位移.用Origin 6.0软件进行结果分析处理.结果:单一钛小夹板沿中线固定下颌角区,体部颏孔区及正中联合区,骨折侧髁状突均产生较大的向后的水平位移.应用单夹板外斜线固定下颌角骨折和双钛夹板固定体部颏孔区及正中联合区骨折,可明显降低骨折侧髁状突的向后水平位移.结论:任何骨折固定法必须有效对抗髁状突非生理性的位移,杜绝颞下颌关节微小创伤来源,降低病人患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风险因素.

  • PRP和自体骨髓基质细胞移植修复狗牙Ⅱ度根分叉病变的研究

    作者:詹暶;闫福华;林敏魁

    目的:应用富血小板血浆和/或骨髓基质细胞移植修复根分叉病变的动物实验,探讨其用于牙周再生治疗的可行性.方法:人工构建5只成年杂种狗慢性Ⅱ度根分叉病变模型,分别随机采用:引导组织再生治疗术+ 富血小板血浆+ Bio-Oss (GTR/PRP/Bio-Oss)、引导组织再生治疗术+ 富血小板血浆+ Bio-Oss +自体骨髓基质细胞(GTR/PRP/Bio-Oss/MSCs)、引导组织再生治疗术+骨髓基质细胞(GTR/MSCs)和GTR治疗,每组各7颗牙.12周后作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再生情况.结果:动物实验发现GTR组的新生牙槽骨、牙骨质和牙周膜高度与GTR/PRP/Bio-Oss组、GTR/MSCs组无显著性差异;而GTR/PRP/Bio-Oss/MSCs组与上3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 MSCs和胶原膜复合,PRP与Bio-Oss复合对GTR的引导牙周组织再生作用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 上皮钙粘素与β连环素在口腔鳞癌浸润前沿表达的研究

    作者:周茜;王新红;陈新明;张建华;王丽

    目的:研究上皮钙粘素 (E cad)和β连环素 (cat)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浸润前沿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52例口腔鳞癌中E cad和β cat的表达,比较二者在癌浸润前沿、非前沿及癌旁黏膜的表达.结果:口腔鳞癌E cad、β cat的表达低于癌旁黏膜,癌前沿区蛋白表达显著下降.前沿区E cad(P<0.01)、β cat(P<0.01)表达明显低于非前沿部分.E cad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1);前沿区E cad的表达与IFG总分相关(P<0.01).结论:口腔鳞癌浸润前沿区E cad、β cat较非前沿部分降低明显;E cad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

  • 下颌骨弹力牵引成骨再生骨密度及强度测量

    作者:周宏志;胡敏;胡开进;姚军;刘洪臣

    目的:初步了解下颌骨持续弹力牵引成骨再生骨密度及强度的变化过程,为弹力牵引成骨这一新技术提供基本数据参考.方法:制作bi-focal技术牵引成骨重建一侧下颌骨3.5~4 cm节段缺失的杂种犬动物模型,采用6 cm长内置正弦波形记忆合金弹力牵引器自动完成牵引成骨,分别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和生物力学检测仪测量术后不同时期牵引再生骨段的骨密度及强度.结果:各实验犬牵引再生骨段长度均达到3.0 cm以上,术后3个月再生骨中央生长区强度和密度达同侧正常骨段的15%左右,术后4个月时可接近正常骨的40%,术后5个月时可达正常骨密度的60%左右.结论:以较快速度弹力牵引获得的再生骨,后期的骨化成熟过程也较为满意.

  • 黄芪-聚乳酸/壳聚糖复合材料的体外细胞相容性实验研究

    作者:许春姣;翦新春;彭解英;郭峰;高清平;吴颖芳

    目的:探讨黄芪-壳聚糖/聚乳酸(AP-C/PLA)、壳聚糖/聚乳酸(C/PLA)多孔支架材料的细胞相容性,为牙周骨组织工程生物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将诱导的犬骨髓基质细胞(BMSCs)分别与AP-C/PLA、C/PLA支架联合体外培养.5d取材,进行形态学观察,测定两种材料的吸附率,放免法检测骨钙素的分泌情况.结果:BMSCs在两组材料上能贴附、生长, AP-C/PLA上贴附的细胞数量、细胞吸附率、骨钙素高于C/PLA.结论:AP-C/PLA、C/PLA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AP-C/PLA较好,且可能成为前景良好的牙周骨组织工程生物材料.

  • TEM下自酸蚀粘结剂的两种模式牙本质纳米渗漏观察

    作者:赵三军;陈吉华;熊宇;方明

    目的:观察并评价3种自酸蚀粘结剂(ClearfilTM SE Bond、AdperTM PromptTM、PANAVIATM F)牙本质粘结界面的纳米渗漏.方法:选取12颗无龋坏人磨牙,用600目碳化硅砂纸在流水冲洗下预备出统一的牙本质粘结面玷污层.分别用3种自酸蚀粘结剂按使用说明进行粘结处理.每颗牙齿垂直于粘结面切割出5个0.9 mm厚粘结试件,分别避光贮存于硝酸银、氨化硝酸银溶液中24 h,在TEM下观察牙本质粘结界面纳米渗漏.结果:在TEM下观察到3种自酸蚀粘结剂牙本质粘结界面混合层中呈网状、点状两种模式分布的纳米渗漏.结论:自酸蚀粘结剂由于其自身的组份特性,牙本质粘结界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纳米渗漏.

    关键词: 自酸蚀 纳米渗漏 TEM
  • PGA无纺网与PDLCs的3D共培养物在裸鼠体内的生长观察

    作者:田敏;王贻宁;陈新明;张翼

    目的:通过研究人牙周韧带细胞(PDLCs)与聚羟基乙酸(PGA)无纺网共培养物在裸鼠体内的生长,探讨PGA无纺网作为支架应用于牙周组织工程的可能性.方法:将共培养7d的人PDLCs与 PGA无纺网复合物接种于BALB/C裸小鼠一侧背部皮下,另一侧植入空白PGA为对照.分别于1、2、3、4周取材进行大体及HE和Masson's染色及I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进行新生毛细血管记数.结果:随着PGA无纺网在体内的逐渐降解,PDLCs同步增殖,分泌胞外基质.体内2周时即可见实验侧植入物血管化良好并有胶原束的形成,Ⅰ型胶原表达阳性.结论:PGA无纺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并易于新生血管的形成,作为牙周组织工程的细胞支架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慢性根尖周炎根尖生物膜的扫描电镜观察

    作者:陈蕾;尹仕海;邹玲;刘钧

    目的:观察慢性根尖周炎根尖表面细菌生物膜分布及其超微结构.方法:扫描电镜观察新鲜拔除的24颗离体牙根尖表面,其中5颗为正畸或阻生拔除的活髓牙,5颗为X-ray显示根尖区正常的死髓牙,14颗为X-ray显示根尖区已有慢性病变的患牙.结果:在根尖区正常的活髓牙和死髓牙根尖表面均没有发现细菌生物膜;而在有慢性根尖病变的14颗患牙根尖表面,全部观察到了细菌生物膜的存在.这些生物膜分布于根尖表面的部分区域,可由单一细菌形成也可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结论:慢性根尖周炎根尖表面部分区域存在有细菌生物膜,其超微结构特征因细菌组成不同而异.

  • 脱敏剂对全酸蚀粘接剂剪切强度的影响

    作者:秦玉杰;程祥荣;徐东选;陈冰

    目的:研究3种牙本质脱敏剂处理牙本质表面后对全酸蚀粘接剂剪切强度的影响.方法:收集因正畸治疗需要拔除的双尖牙40颗.截去牙根,将牙冠切为颊、舌两部分.磨去颊、舌表面的釉质层,预备成牙本质平面,暴露牙本质面,将其余部分包埋于自凝树脂中.将80个样本分为8组, 酸蚀前、酸蚀后依次用30%草酸钾、33%硝酸钾、极固宁、三蒸水处理牙本质表面.样本在37 ℃水浴中浸泡24 h后测量剪切强度,加载速度为0.5 mm/min.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和Turkey's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三蒸水处理组的剪切强度显著高于脱敏剂处理组.但无论使用哪一种脱敏剂在酸蚀前或者酸蚀后处理牙本质,对剪切强度影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实验结果显示,使用脱敏剂处理牙本质表面会显著降低Single Bond的粘接强度.

  • 面突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的自发分化

    作者:邓蔓菁;金岩;史俊南;董蕊;何大为;张光东;聂鑫

    目的:探讨面突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自发分化的情况.方法:取第7代外胚间充质干细胞注射于裸鼠皮下,于第3d、1周、2周取材,HE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细胞的生长及分化情况. 结果:注射后细胞团块逐渐变小、消失.HE染色细胞形态多样,数量逐渐减少.注射后3d,细胞仍表达Vimentin,其余染色未见明显阳性,细胞趋于坏死、吸收.1周时,细胞数量少,为成纤维样细胞.2周时,细胞团消失.结论:面突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生长、分化能力不明显, 多数细胞坏死、吸收.

  • Bio-oss复合BMP修复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骨组织学定性与定量分析

    作者:耿威;宿玉成;林润台;徐刚

    目的:分析和评价以无机牛骨(deproteinized natural bovine mineral, Bio-oss)作为载体材料复合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ic protein, BMP)修复牙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效果.方法:60只兔子随机分成两组,在兔子的股骨预备种植窝后制造标准开放式骨缺损,宽3 mm、高4 mm、厚3 mm,然后植入羟基磷灰石涂层的3.3 mm×8 mm BLB种植体,一组骨缺损填入Bio-oss,另一组填入Bio-oss/ BMP复合骨.于术后2、4和6个月取样本,制作带种植体的硬组织切片,进行组织学形态学观察,骨结合百分率测定和计算机组织图像定量分析.结果:两组的骨缺损处均有新骨形成,Bio-oss/ BMP组与单独植入Bio-oss相比,新骨形成更早、新生骨量更多、骨的矿化程度更高.2、4和6个月的骨结合百分率均高于Bio-oss组.结论:Bio-oss是BMP理想的载体材料,Bio-oss/ BMP复合骨可更快更有效的促进骨组织再生,并形成理想的种植体-骨结合界面.

  • 牵张成骨时整合素β1在细胞内外张应力传递中的作用

    作者:李继华;胡静;王志国;祝颂松;应彬彬;王大章

    目的:检测整合素β1(integrinβ1)在下颌牵张成骨过程中的分布和表达,初步探讨整合素β1在张应力信号传导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12只大耳白兔行双侧下颌骨骨切开术,并安置口外牵张器,经7d间歇期后,按1 mm/d的速率将下颌骨延长6 mm.在间歇期末,牵张结束当天及牵张结束后第7天和第14天分别处死3只动物,取牵张区新生组织作免疫组化检测不同时间点整合素β1的分布特征和表达水平,并用染色强度等级分析法对免疫组化表达水平的变化进行评价.结果:整合素β1免疫组化阳性染色主要位于牵张间隙内的间充质细胞和新生骨小梁表面的成骨细胞.间歇期末,多数间充质细胞和成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呈弱阳性;牵张结束时,染色强度显著上升;然而,固定到第7天和第14天,染色强度明显弱于牵张结束时.结论:整合素β1可能在牵张成骨时将外界的张应力传递至感应细胞内并刺激成骨细胞系增殖分化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牵张力对体外培养兔鼻软骨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汉江;白明海

    目的:探讨牵张力对体外培养的不同年龄兔鼻软骨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及牵张力大小与兔鼻软骨细胞增殖活性改变的量效关系.方法:将第4代体外培养的新生及6周龄新西兰白兔兔鼻软骨细胞置于细胞膜式牵张力施加装置上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的牵张力(5 kPa、10 kPa)在0~12 h内对兔鼻软骨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0~10 h内5 kPa牵张力组软骨细胞增殖指数随着牵张力作用时间的延长不断上升,增殖指数峰值位于10 h处;0~8 h内10 kPa牵张力组软骨细胞增殖指数随着牵张力作用时间的延长不断上升,增殖指数峰值位于8 h处;5 kPa较10 kPa牵张力对体外培养兔鼻软骨细胞具有更大的促增殖作用;牵张力对体外培养的新生兔兔鼻软骨细胞具有更大的促增殖作用.结论:牵张力可促进体外培养的新生及六周龄新西兰白兔兔鼻软骨细胞增殖活性,提示我们鼻软骨牵张方法不仅适用于临床矫治新生儿唇腭裂伴发鼻畸形,而且有可能用于矫治1岁左右婴儿甚至更大年龄患儿的唇腭裂伴发鼻畸形.

  •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与BCL3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作者:静广平;焦晓辉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因子-3(B-cell leukemia/lymphoma 3,BCL3)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cleft palate,NSCL/P)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聚丙烯酰胺变性凝胶(Denaturing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PAGE)技术,以103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对124名NSCL/P患者进行研究,分析BCL3基因多态性.结果:检测出BCL3的3种等位基因,全部基因型都是杂合子.患病组与对照组两者比较(X2=3.039,df=2,P>0.05),在统计学上无差异.单纯唇裂与单纯腭裂相比较(X2=10.621,df=2,P<0.05),有家族史者与无家族史者相比较(X2=7.307,df=2,P<0.05),在统计学上有差异.单纯唇裂组与唇裂并发腭裂组比较(X2=0.643,df=2,P>0.05),单纯腭裂组与唇裂并发腭裂组比较(X2=0.017,df=2,P>0.05),单侧唇裂并发腭裂组与双侧唇裂并发腭裂组比较(X2=0.840,df=2,P>0.05),在统计学上无差异.结论:BCL3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NSCL/P的发生无相关性;BCL3基因多态性与唇腭裂严重程度无相关性;BCL3等位基因频率在单纯唇裂与单纯腭裂患者中不同;BCL3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NSCL/P家族史有相关性.

  • 牙附着式牵张成骨对牙周组织的影响

    作者:丁宇翔;刘彦普;曹猛;敖建华

    目的:研究使用牙附着式牵张器行上颌牙槽骨牵张成骨术后牙髓和牙周的组织学改变.方法:8只成年杂种犬建立上颌单侧牙槽突裂模型,固定口内牙附着式牵张器,牵张成骨关闭裂隙,监测附着牙及支抗牙是否有松动移位,连续X线摄片并取支抗牙及附着牙的牙髓及牙周作组织学检查.结果:附着牙有大约0.8 mm的近中移位,牙髓受牵张力作用发生了轻度血管扩张、充血,牙周受力后有成骨/破骨改变,早期有炎性细胞浸润,随着固定时间的延长得以恢复;支抗牙未发现松动和远中移位,牙髓及牙周组织无变化.结论:牙附着式牵张成骨术对牙髓牙周的损伤是轻微的,对牙周组织有类似正畸牙受力后的生理改变,这些改变在适宜的牵张速度和频率下可逆的.

  • 口腔扁平苔藓发病相关基因cDNA消减文库的建立

    作者:刘青;金岩;吴织芬;邢向辉;轩东英

    目的:建立口腔扁平苔藓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文库.方法:采用改良消减杂交技术,以口腔扁平苔藓病变组织总mRNA为实验组, 采用改良的SMART PCR cDNA 合成技术进行反转录,正常黏膜组织总mRNA为驱动组,进行扣除杂交,筛选出两组差异表达的cDNA,与T载体进行T/A连接构建文库,然后转化高效感受态大肠杆菌DH5а进行文库扩增,随机挑取阳性克隆进行酶切鉴定.结果:扩增消减cDNA文库获得200余个白色阳性克隆,随机挑取的100个阳性克隆酶切后,含500 bp以上插入片段的克隆64个,占64%.结论:用改良消减杂交技术成功构建了口腔扁平苔藓差异表达基因的消减cDNA文库,该文库的建立为进一步筛选、克隆口腔扁平苔藓相关基因奠定了基础.

  • 桩核冠修复根管治疗齿失败病例

    作者:臧红哲;李艳;赵辉

    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收集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门诊患者427例679颗患牙,年龄16~78岁,男158例,女269例,其中前牙249颗,前磨牙266颗,磨牙164颗.

  • 涎腺肿瘤组织芯片的制备

    作者:梁永强;徐江;齐红;孙树勋

    涎腺肿瘤发病率较低,病理资源难得,组织芯片的成功运用对于涎腺肿瘤的研究是一有力工具.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收集115例涎腺肿瘤样本蜡块、人胚胎软骨组织及正常涎腺组织样本蜡块备用.

  • 两种根管治疗方法根管内消毒效果的循证医学分析

    作者:夏文薇;马瑞;梁景平

    本研究旨在通过循证医学的方法比较一次性根管治疗与标准根管治疗的根管内消毒效果.

  • 上颌埋伏前牙的外科-正畸治疗

    作者:刘虎;张衍蓉;马杰云;刑芝霞;孔鲁

    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在39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27例,年龄8~12岁.尖牙阻生23例,侧切牙阻生9例,中切牙阻生3例,尖牙、切牙同时阻生4例.其中尖牙与侧切牙易位的有8颗,唇侧错位5颗,腭侧错位21颗,横向错位4颗,倒置1颗,纵向错位7颗.

  • 两种药物对根管治疗间疼痛临床比较研究

    作者:陆琳;谭德昭;钱成明

    在根管治疗期间,常常会出现疼痛及局部肿胀等急性炎症反应现象,临床上把这一现象称为根管治疗间疼痛(endodontic interppintment pain,EIP).本文选用氢氧化钙樟脑酚甘油糊剂与甲醛甲酚棉捻对患牙进行根管内封药,观察两组的临床反应并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氢氧化钙樟脑酚甘油糊剂封药能明显地降低根管治疗间疼痛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 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40例

    作者:潘清

    作者近年来采用平阳霉素(pingyangmycin,PYM)瘤内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C型臂下微型钛螺纹钉外固定器治疗颧骨及颧弓骨折

    作者:李宝国;王洪武;杨西荣

    颧弓骨折在颌面部骨折中发病率较高,为了探索出一种创伤小,治疗效果好的方法,我们用自行研制的微型钛螺纹钉外固定器(专利号:ZL97245416.0),治疗颧弓骨折26例,经临床观察,治疗效果十分理想,现报告如下:

  • 可见光固化窝沟封闭剂在儿童龋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曹德琴;贾凯;付瑶;朱恩新

    本研究在对儿童进行常规窝沟封闭的同时,用Delton Plus可见光固化窝沟封闭剂封闭窝沟浅龋部位及剩余健康窝沟,阻断龋病进一步发展,效果令人满意,现介绍如下:

  • 超声在根管治疗术中的作用

    作者:段靖波

    1 超声根管治疗术的作用机理1.1 超声仪和超声锉目前,大多数学者和临床医师采用的超声仪,有美国产的CAVITRON超声仪、CAVI-ENDO超声仪、日本产的ENAC超声仪、法国产的PEIZOTEC超声仪以及丹麦产的ODONTOSON超声仪.超声仪频率从25 000~42 000 Hz不等.其中以丹麦产的M型新机型输出功率较大(35 W),临床应用效果较好.与超声手机相配套的超声锉,尽管各种机型所采用的型号、外形及固定方式均有不同,但大多数都选择K型锉作为超声锉.此外还有超声金钢砂锉,但其较粗,且不能弯曲,只能用于直而粗大的根管.

  • 水激光与口腔传统治疗

    作者:吕达;肖新红

    水激光(coaterlase)源自美国的高科技牙齿治疗技术,它将激光技术用于口腔临床治疗,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这项技术于2002年九月通过美国FDA认证,并于去年通过了欧盟的CE认证.

  • 骨移植材料在种植中的实验与应用研究

    作者:王奕;马国武

    目前,牙槽骨的吸收和局部解剖关系常常造成种植区的骨量不足,影响种植的成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国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1~4],其结果显示:采用骨移植的方法重建种植床的三维骨量是可行的.

  • 乙酰肝素酶的表达调节及其在口腔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劲松;李翠英

    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必须经历两个过程:新生血管形成和肿瘤细胞穿过由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与血管基底膜(basement memberane, BM)组成的屏障[1].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cans, HSPGs)是这种屏障的主要构成成分之一.HSPGs主要由一个蛋白核心和数个与之共价连接的线性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 sulfate, HS)侧链组成.它能与细胞表面及ECM中的多种蛋白及因子结合,粘附于细胞表面,是ECM聚集和稳定的基础,并参与体内细胞粘附、迁移、分化和增殖过程,介导免疫反应和炎症发生、发展[2].而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 HPA)是其特异性降解酶,通过降解ECM中的HS,释放活性物质,产生链式反应,加快血管生成,通过多种途径直接和间接促进肿瘤生长和转移.

  • Invisalign矫治器--一种新型的无托槽矫治器

    作者:方建强;张月;陈杰

    固定矫治器由于能在三维方向上控制牙齿移动,效能很高,在目前的正畸矫治器中占主流地位;但也有影响美观和损害口腔卫生等缺点,于是学者们相继开发了许多的更加美观小巧的矫治器,如将托槽转移到舌侧,使人完全看不见矫治器的舌侧矫正技术;利用材料学上的改进,研制出透明的陶瓷和塑料托槽等.

  • RASSF1A甲基化与头颈部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翔;高文信

    Ras相关区域家族1A (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1A gene, RASSF1A)是2000年从3号染色体短臂上克隆出来新型肿瘤抑制基因[1],研究发现该基因的失活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经过广泛深入的研究,学者们发现CpG岛启动子高度甲基化是该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有关RASSF1A抑癌机制和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正取得重要的进展,在头颈部肿瘤中RASSF1A甲基化发生率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是研究的热点.RASSF1A在头颈部肿瘤的诊断治疗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就RASSF1A的抑癌机制、失活机制及与头颈部肿瘤临床病理的关系等进展作一综述.

  • 腭心面综合征1例

    作者:闫寒松;蔡恒星

    腭心面综合征是一种较少见的遗传性疾病,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患者报告如下:患者,男,21岁,自幼时即有言语不清,学习困难,现来我院求治.临床检查:特殊面容,面形窄长,面中份塌陷,外鼻突出,软腭较短,腭中线黏膜凹陷,鼻音浓重,语音不清.辅助检查:鼻咽纤维镜检查示腭部隐裂,腭咽闭合不全,咽侧壁动度正常,前后壁动度差.

口腔医学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