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口腔医学研究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Research 구강의학구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4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1-7651
  • 国内刊号: 42-1682/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8-119
  • 曾用名: 口腔医学纵横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社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樊明文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富血小板血浆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在病变牙根表面胶原形成的影响

    作者:钱毅;高丽;马叶华;李矛;刘琪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eridontal fibro-blasts,PDLFs)在脱矿的病变牙根表面形成胶原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富血小板血浆在促牙周组织再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原代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取5~8代细胞用于实验.富血小板血浆的制备采用二步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PRP待用,取因重度牙周病拔除的病牙,制取牙根片,收集的根片经高压处理后留存待用.观察富血小板血浆对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在脱矿的病变牙根表面胶原的形成,用天狼星红组织特染的方法进一步观察病变根片表面胶原形成的情况.结果:MTT结果和天狼星红特异性染色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有阳性染色,用Histogram功能来分析统计胶原所占面积的百分数,取其平均值,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浓度为20%PRP为促进PDLFs在脱矿处理的病变牙根表面附着的佳浓度,并能促进其在处理的脱矿的病变牙根表面胶原的形成.推测PRP和根面脱矿处理在牙周再生中起重要作用.

  • 上颌前磨牙根管治疗后MOD洞型不同修复方式对牙体抗力的影响

    作者:徐杰;赵世俊;杨丽丽

    目的:使用不同方式修复上颌前磨牙牙体缺损后,比较牙体修复方式和材料对牙齿抗力的影响.方法:选择60颗单根上颌前磨牙,随机分为4组:A组,对照组;B组,复合树脂充填组;C组,复合树脂覆盖牙尖充填组;D组,聚合瓷嵌体覆盖牙尖修复组.完成所有的修复后,制备抗折强度检测试件.使用万能试验机进行压力试验,直到样本劈裂.每个样本劈裂时的压力及劈裂的类型,分别进行记录.结果:C组和D组的抗折强度明显高于B组(P<0.05),C组和D组抗折强度差别不明显.样本的劈裂形式四组存在差异,劈裂形式为Ⅱ型的比例D组低于C组.结论:覆盖牙尖的修复方式修复根管治疗后牙齿的大面积缺损(MOD洞型),有利于提高牙齿的抗力;聚合瓷嵌体修复要优于复合树脂充填修复.

  • 双侧不对称性唇裂的初步研究

    作者:孙艳玲;钦传奇;傅豫川;金辉喜

    目的:探讨双侧不对称性唇裂在先天性唇腭裂疾病中的发病比例并评价其目前的整复方法.方法:对自2007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所有唇腭裂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同时对纳入研究标准的双侧不对称性唇裂患者通过3dMDpatient软件及SPSS17.0软件进行指标测量分析来评价双侧不对称性唇裂的各种整复方法.结果:在4467个唇腭裂患者中,双侧唇裂964人,其中双侧不对称性唇裂患者294人,约占先天性双侧唇裂的30.4%;采用单侧分期修复的患者有3项测量指标(除唇峰-人中点外)统计结果均为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而采用双侧唇裂修复方法同期整复及单侧唇裂的修复方法同期整复的患者,其4项测量指标的统计结果均为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侧不对称唇裂在先天性双侧唇裂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且采用单侧唇裂的修复方法同期整复获得的手术效果好.

  • 口腔颌面部骨化性纤维瘤MMP-2、BMP-2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朱嘉骏;邵益森

    目的:检测MMP-2、BMP-2基因在口腔颌面部骨化性纤维瘤(Oral and Maxillofacial ossifying fibroma,OMOF)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肿瘤病理分型、临床分级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作为OMOF基因治疗靶基因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27例OMOF标本及8例颌骨非肿瘤组织中MMP-2、BMP-2基因的表达,SPSS统计软件分析所得数据.结果:27例OMOF标本中9例BMP-2阳性表达(33.3%),18例MMP-2阳性表达(66.7%),均定位于细胞浆与细胞核;而8例非肿瘤骨组织无一例表达;MMP-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大小、临床分型、患者年龄与性别均无关,BMP-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及年龄、临床病理分型有关(P<0.05),但与患者性别无关.结论:MMP-2蛋白比BMP-2蛋白在OMOF组织中的表达更高,因此将其作为研究OMOF免疫治疗靶点具有一定可行性.

  • 基于三维视觉测量的上颌牙弓形态分类要素分析

    作者:杨安;刘菁;方早;谭宇;孙健;熊耀阳

    目的:应用三维扫描技术分析不同牙弓形态间的共同点与差异点,寻找有统计学意义的测量指标.方法:选取上颌模型100例,将样本按不同牙弓形态分为尖圆形组、方圆形组、椭圆形组.通过三维扫描将牙列模型转化为计算机三维数据,测量上中切牙唇面至上尖牙连线距离(IIC)、双侧上尖牙牙尖之间的距离(ICW)、双侧上第一磨牙近中舌尖之间的距离(AW).结果:不同牙弓形态组两两之间IIC值、IIC/ICW值均有显著差异(P<0.05);尖圆形牙弓与方圆形及椭圆形牙弓之间ICW值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IIC、ICW、IIC/ICW这3项测量指标对牙弓形态可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 人类健康牙齿近远中径双生子研究的系统评价

    作者:彭聪;Alexander TH Tang;Urban H(a)gg

    目的:本研究通过系统性回顾分析相关双生子研究文献,了解基因对人类个别恒牙列中恒牙近远中径大小的贡献.方法:通过在PUBMED、OVID EMBASE、Cochrane Library以及CINAHL四个数据库长时期的检索,检索部位为全文,关键词为“tooth size”+“genetics”,或“tooth size”+“twin study”.检索结果的文献标题、关键词以及摘要都被仔细分析,通过排除标准以排除掉不相关的文献.整理出所得到的文献并通过阅读全文,查看它们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寻找可能被漏检的文献,汇总后再次通过另一次排除标准整理,进行总结和评价.结果:初次检索得到的435片文献中,首先排除掉8篇重复文献,剩余427篇.根据标题、关键词以及摘要,排除370篇,剩余57篇并获取全文,通过检视其所引用参考文献以寻找可能相关的文献75篇,合成为132篇文献.通过纳入标准排除,对终留下的2篇文献进行评估基因对人类健康的恒牙列个别牙齿类型大小贡献的证据.结论:现有双生子研究数据表明,基因数据对下颌第二磨牙并不足够.其余所有类型恒牙牙齿大小,基因均存在贡献.

  •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IF-1α,VEGF-C的表达及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

    作者:杨大江;郝晓鸣;梁新华

    目的: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组织中乏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C)表达水平及微淋巴管密度(LVD),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及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5例口腔鳞状细胞癌中HIF-1α,VEGF-C,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ic acid receptor-1,LYVE-1)的表达并计数LVD.结果:65例OSCC中有43例HIF-1α呈(66.2%)高表达,VEGF-C有34例(52.3%)高表达.HIF-1α和VEGF-C高表达的病例中都出现高淋巴管密度.HIF-1α高表达分别与VEGF-C高表达显著相关(P<0.05,x2检验),与高淋巴管密度显著相关(P<0.01,Mann-Whitney U-test),与区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x2检验)而且也同UICC TNM分期相关(P<0.05,x2检验).结论:OSCC中HIF-1α可能通过上调VEGF-C的表达来诱导淋巴管生成并终导致肿瘤细胞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

  • 牙周基础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糖代谢及血清TNF-α的影响

    作者:黄庆增;尤向阳;刘传通;潘乙怀

    目的:观察牙周基础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DMCP)患者牙周状况、糖代谢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影响机制.方法:选取DMCP患者和不伴有全身系统性疾病的慢性牙周炎(CP)患者各30例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分别记录所有患者牙周临床指数: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及探诊出血(BOP),并检测血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TNF-α的水平.结果:DMCP组和CP组中PD、BOP和血清TNF-α水平在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均显著降低(P<0.05),且CP组下降更显著(P<0.05).AL在治疗后3个月开始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下降值无显著性差异.DMCP组血清FBG、HbAlc水平在治疗后3、6个月显著降低(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牙周状况,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糖代谢水平.

  • 口腔癌三维适形放疗中矫形器的制作和应用

    作者:李凤和;范才;郝宁宁

    目的:通过制作佩戴口腔矫形器进一步减少口腔癌三维适形放疗中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方法:进行三维适形放疗的口腔癌患者34例,分别使用自凝塑胶制作口腔矫形器,隔开肿瘤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结构至少10mm,然后进行三维适形放疗的计划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能顺利佩戴口腔矫形器进行放疗,28例患者按计划完成放疗,放疗过程中损伤减少.结论:口腔矫形器的厚度以10~15 mm较为适宜,自凝塑胶材料本身与软组织对射线的影响接近,对放疗结果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

  • IFN-γ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内毒素诱导的细胞耐受的影响

    作者:李慧;孙梦君;徐艳;贡丹军;孙颖

    目的:观察IFN-γ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人单核细胞株THP-1细胞耐受后,炎症因子IL-1β和趋化因子IL-8分泌水平的影响.方法:将THP-1细胞用1 mg/L IFN-γ预先处理24h,同时采用1 mg/L P.gingivalis LPS刺激该细胞24 h,洗脱后,采用P.gingivalis LPS再刺激24 h,构建内毒素耐受模型.采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LPS作为阳性对照.运用ELISA技术检测细胞条件培养液中IL-1β和IL-8分泌水平的变化.结果:P.gingivalis LPS重复刺激THP-1细胞后,IL-1β分泌水平较第一次刺激后明显降低(P<0.05),IL-8分泌水平与第一次刺激后差别不大.经过IFN-γ预先处理的细胞,P.gingivalis LPS重复刺激诱导细胞耐受后,IL-1β分泌水平较无预处理的细胞明显增高(P<0.05),IL-8分泌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IFN-γ能够促进P.gingivalis LPS诱导的耐受细胞分泌IL-1β,进而可能影响牙周组织的炎症和免疫反应.

  • 3种天然色素与人唾液富组蛋白5亲和力的比较

    作者:林锋;姚江武

    目的:本研究旨在用3种天然酚式色素——茶黄素、姜黄素和矢车菊素猝灭人唾液富组蛋白5的内源性荧光,从而在分子机制水平研究不同色素与H5之间的亲和力差异.方法:应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不同色素导致H5内源性的蛋白质荧光猝灭的效果.通过获得的荧光光谱,判断3种色素对H5的荧光猝灭类型并计算相应的荧光猝灭常数.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NK-q检验统计,检验水平α=0.05.结果:TF和Cur对H5的荧光猝灭类型以静态猝灭为主,同时伴随动态猝灭,而Cy对H5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猝灭能力表现为Cy>TF和Cur(P<0.05).结论:只有Cy会导致H5蛋白质分子构象发生改变.在溶液环境中,色素与H5之间的亲和力为Cy>TF和Cur(P<0.05).

  • 低分子量猪釉原蛋白和氟离子共同作用对磷灰石晶体矿化作用的研究

    作者:王疆;薛云鹏;王捍国;倪龙兴

    目的:利用双膜体外矿化模型研究低分子量猪釉原蛋白(LMWPA)与氟离子(F)共同作用对磷灰石晶体矿化的作用.方法:将LMWPA,LMWPA+ 1mg/L F,LMWPA+2 mg/L F分别加入双膜系统的反应空间内反应,同时设DDW(双蒸水),BSA(牛血清白蛋白),BSA+1 mg/LF,BSA+2 mg/LF组作为对照,37℃,反应3d后,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X),X线衍射法(XRD)检测矿化产物.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BSA和LMWPA的加入均能显著改变晶体的形态,但对晶体成份无明显作用,均为磷酸八钙(OCP).与氟离子共同作用后,LMW-PA组形成了磷灰石晶体,而BSA组则形成了透钙磷石.结论:LMWPA与氟离子的共同作用可能是釉质矿化过程中重要的调控机制.

  • 斑马鱼颅骨骨组织发育特征的研究

    作者:张燕丽;张翠珍;彭刚;段小红

    目的:采用两种骨组织双重染色方法研究斑马鱼颅骨骨组织的发育特征,找出适合于不同发育时期斑马鱼骨组织的染色方法.方法:将不同发育阶段的斑马鱼分为两组,分别用A、B两种方法进行染色,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染色结果并拍照.结果:不同发育阶段的斑马鱼分别经A、B染色法染色软骨都被染成蓝色,但两者在骨骼上的染色有差别,对于15 d以内骨化不完全的斑马鱼适合用A染色法,15d以上的斑马鱼骨化程度加重更适合用B染色法突出骨骼特征.整体来看,斑马鱼颅骨的骨化过程存在特定的程序化特征,即不同的颅骨组织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逐步完成骨化.结论:可利用颅骨的程序化骨化特征研究人类颅颌面畸形,积极开展口腔医学领域斑马鱼模式生物学的研究.

  • 可吸收螺钉微创治疗髁突矢状骨折的实验研究

    作者:孟凡文;吴晓亮;王丽;陈祖贤;胡开进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为临床髁突矢状骨折(SFMC)探索一种微创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6只成年绵羊双侧髁突制备成SFMC模型,右侧采用牵引螺钉辅助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左侧为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12周后通过影像学检查和解剖学观察、测量,比较2组颞下颌关节(TMJ)的形态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TMJ形态基本正常,TMJ形态改变的放射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TMJ形态明显异常.结论:动物实验显示,牵引螺钉辅助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是一种微创的SFMC手术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 微创治疗 骨折 髁突
  • 四面体非晶碳膜在牙科钴铬合金表面的制备及表征

    作者:陈钢;王忠义;张少锋

    目的:在牙科钴铬合金表面制备四面体非晶碳膜,并对薄膜质量进行表征评价.方法:制备直径12 mm、厚2 mm的牙科钴铬合金试件,采用阴极真空等离子电弧镀系统在试件表面制备四面体非晶碳薄膜,随后表征分析镀膜的表面形貌、元素成分、化学键组成.结果:钴铬合金试件镀膜的表面形貌和拉曼光谱曲线特征与四面体非晶碳膜一致,该薄膜由sp3键和sp2键碳原子组成,sp3键含量高于70%.结论:本实验的镀膜质量完全达到四面体非晶碳膜定义的制备标准.

  • 热疗联合CTL对裸鼠移植瘤的抑瘤效应研究

    作者:赖仁相;肖林;肖胤

    目的:研究热疗(HT)联合CTL(致敏的T淋巴细胞)对裸鼠移植瘤的抑瘤效应.方法:建立50只裸小鼠舌癌Tca8113移植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加热处理组、致敏CTL处理组、加热+致敏CTL处理组、致敏CTL+加热组).于肿瘤接种后8周处死各组动物,提取肿瘤组织标本,行病理学检查.并采用TUNEL法检测肿瘤组织的凋亡情况,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率,采用SABC法检测裸鼠移植瘤HSP70的表达水平.结果:HT+CTL+ IL-2组和CTL+ IL-2+HT有显著的抑瘤效应,抑瘤率为68.85%和61.48%,且该组的肿瘤细胞凋亡率和HSP70表达OD值与其余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热疗联合致敏CTL的免疫治疗有显著的抑瘤效应,HSP70-PC(热休克蛋白70免疫复合物)起到了抗原提呈和肿瘤抗原疫苗作用.

    关键词: 热疗 免疫治疗 舌癌
  • 血链球菌细菌素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生长曲线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作者:马晟利;董雪;夏雪;葛文玉;赵英男

    目的:研究血链球菌细菌素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P.g)生长曲线的影响.探讨血链球菌细菌素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方法:通过低温高速离心,超声破碎等方法提取血链素,使血链素作用P.g,于37℃厌氧培养:采用微量液体对倍稀释法测定血链素对P.g的小抑菌浓度(MIC).选用不同浓度的血链素作用P.g,分别于0、4、8、12、16、20、24、48 h时测定各组细菌悬液在590 nm波长处的A值,并绘制生长曲线.用Fluo-3/AM负载P.g细胞内钙离子,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Ca2+荧光强度变化.结果:血链素对P.g有显著抑制作用,其MIC为0.0625 g/L.血链素作用后,P.g的生长曲线在8~16 h发生显著改变,对数生长期被延迟了8h.血链素作用后,P.g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链球菌细菌素对牙龈卟啉单胞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本实验范围内,随着血链素浓度的升高其抑制作用逐渐增强.血链球菌细菌素可导致牙龈卟啉单胞菌细胞膜钙离子通透性增强.

  •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通过分泌SDF-1α促进舌鳞癌细胞迁移及侵袭

    作者:陈晓敏;刘莉

    目的:检测舌鳞癌组织中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在舌癌迁移及侵袭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原代培养舌鳞癌组织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收集其培养上清作用于舌鳞癌细胞系Tca8113,检测肿瘤细胞迁移及侵袭.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其的SDF-1α mRNA表达水平.利用SDF-1α受体CXCR4特异性阻断剂探SDF-1α在此过程的作用.结果: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可明显促进Tca8113的迁移及侵袭.同时,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发现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较正常人皮肤来源成纤维细胞SDF-1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AMD3100,SDF-1α受体CXCR4特异性阻断剂,可显著抑制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条件培养基对Tca8113迁移能力的促进作用.结论:舌鳞癌组织中的肿瘤成纤维细胞可通过分泌SDF-1α促进舌鳞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可能在肿瘤发展过程发挥重要作用.

  • HIF-1在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

    作者:王彦梅

    骨缺损时,缺损端及其附近的骨膜和血管受损,因此缺损区血管生长能力差,促进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所需的营养因子缺乏.而充足的血供是维系骨缺损修复重建的必要条件,因此只有尽早地在骨缺损区构建有效的血管网络,才能为各种细胞的成骨活动提供营养支持和代谢保证.同时,成骨细胞、骨细胞等骨系细胞的各种活动在骨修复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是一种调节氧稳态的核心转录因子.它先由Semenza等[1]于1992年在缺氧诱导的细胞核抽提物中发现,是HIF家族重要的一个因子.目前发现HIF-1有100多种下游靶基因,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骨形态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骨钙素(osteocalcin,OC)等[2],它们与血管新生和骨形成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发现HIF-1可以同时调控多种血管生成因子的共同表达,并能影响骨系细胞的功能.

    关键词:
  • 下颌髁突软骨的结构和在拉伸/剪切负荷作用下的生物机械性能

    作者:华先明

    下颌的生长改型与下颌髁突软骨(Mandibular condylar cartilage,MCC)和关节窝(Glenoid fossa,GF)在力的作用下改建密切相关[1].MCC是下颌生长发育的中心,MCC在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负荷时发生适应性改建.TMJ的负荷将引起MCC的应变(Strain),应变的量和产生的应力(Stress)主要是由MCC的性能决定.MCC的负荷有3种:拉伸(Tension)、剪切(Shear)和压缩(Compression).目前,髁突软骨的改建和相关性能仍然存在争议.基于大量文献资料,本文对MCC的结构和在拉伸/剪切负荷下MCC的生物机械性能作一综述.

    关键词:
  • 燃煤型氟斑牙动物模型复制的研究现状

    作者:季伯;刘建国;王凯;管晓燕

    地方性氟中毒在全世界的分布十分广泛,涉及人口众多.主要分为饮水型、燃煤型以及饮茶型.氟斑牙和氟骨症是其主要的体征表现.燃煤污染型氟中毒主要是指居民生活用煤含氟量高,使用方式落后造成空气和食物中含氟量过高引起的慢性氟中毒.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主要分布于地势较高、气候潮湿寒冷地区.因农作物收获季节阴雨连绵,当地居民习惯使用没有炉盖和烟囱的地灶,并用煤火烘烤粮食蔬菜,室内燃煤终年不息所致[1],贵州、山西等省均是燃煤型氟中毒危害为严重的省份之一.

    关键词:
  • 颅底软骨联合软骨内成骨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优

    颅底初以软骨形式形成,之后通过软骨内成骨转化为骨.随着钙化的进行,骨化中心继续保留着称为软骨联合的软骨带.其在颅底生长发育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其发育异常对颅面骨性错牙合畸形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很多学者对于其发生机制已从基因和细胞水平作了大量研究,本文将此作一综述.1 颅底软骨联合的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关键词:
  • 乙胺丁醇过敏误诊为盐酸阿替卡因肾上腺素过敏1例

    作者:聂红兵;周海静;李莹

    1 临床资料患者,女,22岁,因右下后牙疼痛1周,加重2d,于2013年5月22日来我院就诊.半年前在甘肃省某综合医院查出有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目前正在服用乙胺丁醇、异烟肼、利福平、比嗪酰胺等,共服用10 d.口腔检查:右下第一磨牙大面积龋坏,残冠,叩痛(+++),Ⅱ度松动,X线片示右下第一磨牙髓底穿至牙槽嵴顶,远中根尖有约0.5 cm×0.5 cm阴影.诊断:右下第一磨牙慢性根尖周炎急性发作.治疗:局部用1%碘伏消毒后,取1.5mL盐酸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行右下颌下牙槽神经、舌神经阻滞麻醉,局麻显效后,常规方法拔除右下第一磨牙,并嘱术后注意事项.

    关键词:
  • CBCT诊断双侧上下颌第一前磨牙多根并多根管1例

    作者:王晓宇;赵颖

    根管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对根管系统的解剖形态有准确认识,并对其进行完善的预备、消毒与充填.上颌第一前磨牙多为双根双根管,下颌第一前磨牙多为单根单根管,但其解剖形态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常规术前X线片很难发现根管的变异情况,极易出现遗漏根管从而导致治疗失败.现将临床工作中发现的双侧上下颌第一前磨牙多根并多根管的1个病例报告如下,以对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关键词:
  • 腮腺转移性多形性腺瘤1例

    作者:杜洪亮;何等旗;张峰林;李阳

    转移性多形性腺瘤(metastasizing pleomorphic adenoma,MPA)是临床上罕见的涎腺肿瘤,原发灶及转移灶的肿瘤组织学均为良性肿瘤表现,但因其可发生淋巴结或远隔脏器的转移而致死,死亡率高,故将其归为低度恶性多形性腺瘤1.MPA容易转移到骨,其次是头颈部转移,大约36%的病例发生肺部转移,发生肝、肾、皮肤、淋巴结、中枢神经系统及鼻旁窦较少见[2].本文报道1例腮腺MPA发生多处转移病例.

    关键词:
口腔医学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