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有机酸对单核-内皮细胞粘附作用的影响

    作者:常翠青;陈吉棣;王香生

    目的探讨氯原酸(CHA)、抗坏血酸(AA)、柠檬酸(CA)和苹果酸(MA)4种有机酸对单核-内皮细胞(MC-EC)粘附作用的影响,为开发利用天然食物成分有机酸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观察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100 mg/L),不同剂量(10、20、40 mg/L)CHA、AA、CA和MA 4种有机酸+oxLDL(100 mg/L),以及单纯CHA和AA 3个剂量,分别与EC共培养12 h后MC-EC的粘附率.结果正常对照组MC-EC的基础粘附率是(11.35±1.27)%;oxLDL组粘附率为(37.25±5.63)%, 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有机酸+oxLDL各组MC-EC粘附率与oxLDL组比较,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3个剂量组的CHA+oxLDL和AA+oxLDL的降低率分别为CHA:60.81%、72.66%、100.96%, AA: 34.29%、65.06%、95.76%,呈剂量依赖性;CA+oxLDL只有高剂量组的MC-EC粘附率显著低于oxLDL组(P<0.05),MA+oxLDL 3个剂量组无明显作用.单纯CHA和AA各个剂量组的MC-EC粘附率略低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结论 CHA和AA对oxLDL诱导的MC-EC粘附作用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CA作用较弱,而MA作用不明显.

  • 黄连解毒汤含药血清对LPS/TNF-α诱导的人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粘附的影响

    作者:方素萍;邱全瑛;郝钰

    以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模型,应用蛋白染料染色法,观察HLJDT含药血清及其与LPS/INF-α共同处理HUVEC4h、12h、24h后,对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的影响.结果显示,HLJDT含药血清不仅能抑制非致炎状态下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而且能抑制致炎因子所诱导的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作用增强,这可能是黄连解毒汤抗炎作用的机制之一.

  • 黄连解毒汤含药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粘附中性粒细胞能力的影响

    作者:方素萍;邱全瑛;郝钰

    以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模型,应用MTT和蛋白染料染色法,观察给药一次及连续给药3d后0.5、1、1.5、2、2.5h所取黄连解毒汤(HLJDT)含药血清对HUVEC增殖及粘附中性粒细胞(PMN)能力的影响,以探讨HLJDT含药血清制备的佳取血时间点及其抗炎作用机制.结果:①与对照血清相比,40%及20%浓度的含药血清对HUVEC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增殖作用,而10%浓度时无明显抑制作用;②各点的HLJDT含药血清均有一定的抑制HUVEC-PMN粘附的作用,且与取血时间点存在一定的时效关系.其抑制细胞粘附的佳时间点为连续给药3d组的1.5h左右.结论:HLJDT含药血清能抑制HUVEC-PMN粘附,可能是HLJDT抗炎作用的机制之一.

  • 一种荧光比例成像方法的研究

    作者:任海萍;陈亮;奚廷斐

    常规的技术,如免疫荧光共定位,允许在光学分辨率极限上显示细胞不同蛋白的共同定位,但是通过一般的图像分析处理方法,不能方便准确地比较各种蛋白的相对分布,也不能追踪这些分布模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新近发展应用的荧光比例成像则可对多重荧光图像进行半定量分析,对细胞的粘附结构提供准确的时空信息,加深人们对细胞粘附结构和功能关系的理解.本文通过对双重荧光染色图像进行噪声滤除、图像分割、比例计算以及伪彩色显示,对荧光比例成像方法进行了研究.实际应用工作显示该方法行之有效.

  • NF-kB激活促进肝星状细胞的增殖

    作者:王健;河福金;王继峰;牛建昭

    核转录因子kB(nuclear factor-kB,NF-kB)是一种重要的真核基因调节蛋白,对多种参与机体重要生理反应的基因表达起调控作用,这些反应包括免疫反应、急性炎症、细胞粘附、细胞分化和凋亡等,一些研究表明NF-kB有防止细胞凋亡的作用.但是,NF-kB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尚未见报道.我们用国际公认的NF-kB抑制剂pyrrolidin-edithiocarbamate(PDTC)作用大鼠肝星状细胞,观察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增殖状况.

  • α2,6-唾液酸转移酶 (ST6Gal I) 的表达对结肠癌细胞唾液酸化的影响

    作者:林绍强;李君武;王晓玉;Wolfgang Kemmner;Perter M.Schlag

    目的研究结肠癌细胞LS174T转染正义和反义的α2,6唾液酸转移酶(ST6Gal I)cDNA对结肠癌细胞表面唾液酸化及肿瘤细胞粘附功能的影响.方法结肠癌细胞株LS174T转染正义ST6Gal I cDNA或反义ST6Gal I cDNA的部分序列的表达载体pcDNA3.1, 以RT-PCR检测转染子ST6Gal I mRNA的表达,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α2,6唾液酸含量. 结果转染正义ST6Gal I cDNA的克隆显示ST6Gal I mRNA的表达增强以及接骨木凝集素(SNA)与细胞表面成分的结合增加;而转染反义ST6Gal I cDNA的部分序列的细胞克隆的ST6Gal I mRNA的表达减少, SNA与细胞表面成分的结合力降低. 结论 ST6Gal I的表达直接影响细胞表面α2,6-连接的唾液酸水平并调节肿瘤细胞的粘附功能. 利用反义核酸技术抑制ST6Gal I的表达并降低肿瘤细胞表面α2,6-唾液酸水平可能成为减少癌细胞转移的一种手段.

  •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支架上粘附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刘录山;杨永宗;危当恒;尹卫东;袁中华

    目的研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在支架上的粘附生长的影响因素,寻求佳细胞粘附条件.方法 HUVEC培养按文献方法进行.利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Ⅷ因子以鉴定细胞纯度,分别比较细胞代数、Fibronectin、poly-L-lysine及Ca2+浓度对HUVEC在支架上的粘附率的影响.结果 (1)第2、3、4代HUVEC在裸支架上的粘附率分别为(20.05±2.1)%、(16.12±4.02)%、(10.61±5.01)%(n=4);(2)Fibronectin(n=6)、poly-L-lysine(n=4)处理支架,HUVEC的粘附率分别为(64.3±6.19)%、(39.88±1.31)%;(3)与1mM、2mM、3mM、4mM、5mM Ca2+相对应的细胞粘附率分别为(59.81±2.58)%、(66.88±3.15)%、(78.35±3.43)%、(81.67±1.91)%、(84.83±1.31)%.结论 (1)Fibronectin、poly-L-lysine可提高HUVEC在支架上的粘附.(2)Ca2+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地提高HUVEC在Fibronectin包被支架上的粘附.

  • 三嵌段高分子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制备及细胞粘附性研究

    作者:郝杰;郑启新;郭晓东;杨大志;宋玉林;全大萍;罗丙红

    目的制备三嵌段高分子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聚丙交酯/乙交酯/天冬氨酸-聚乙二醇,并比较与聚丙交酯-共-乙交酯材料对骨髓基质细胞的粘附性,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本体开环共聚法合成聚丙交酯/乙交酯/天冬氨酸-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用红外光谱检测;利用高温显微镜测定两种材料的表面接触角;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然后分别接种至上述两种材料上,测定细胞粘附率和细胞粘附力,并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红外光谱证明聚丙交酯/乙交酯/天冬氨酸-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形成;聚丙交酯/乙交酯/天冬氨酸-聚乙二醇材料的表面接触角是63.3度,聚丙交酯-共-乙交酯材料的表面接触角是67.5度;细胞粘附率分别为69.7%和61.3%;细胞粘附力分别为321.15±92.39×10-10牛顿和216.96±73.76×10-10牛顿;扫描电镜观察结果为聚丙交酯/乙交酯/天冬氨酸-聚乙二醇材料表面粘附的细胞数明显多于聚丙交酯-共-乙交酯材料表面粘附的细胞数.结论聚丙交酯/乙交酯/天冬氨酸-聚乙二醇材料的粘附性优于聚丙交酯-共-乙交酯材料的粘附性,是一种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 快速检测内皮细胞表面单个核细胞粘附的新方法

    作者:王和枚;汪海;袁本利;阮金秀

    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学说认为,血中单个核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和T淋巴细胞)粘附于内皮是发病过程中重要的早期事件之一[1].如何快速、准确地检测这种附壁的单个核细胞是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或评价某些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疗效时所要面临的课题.Rogers等[2]1988年建立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但其中涉及两种重要试剂,即氰化丙烯酸酯(cyaroacrylate)与Hoechst 33342,在国内不易得到.我们采用另一种染料,建立了新的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简便、试剂易得等优点.

  • 清道夫受体A在机体防御系统中的作用

    作者:秦德芳;龚建平

    清道夫受体A(scavenger receptor A,SR-A)是清道夫膜受体蛋白家族成员之一,主要存在于单核一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表面.近年研究发现,SR-A除了有内吞经修饰的血浆脂蛋白、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外,它在抗原识别、内毒素清除、细胞粘附和调控炎性递质分泌等机体防御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现作一综述.1 SR-A的分类、结构和分布 SRA是一种完整的三聚体膜糖蛋白.Kodoma et al于1990年首先鉴定和克隆出两种类型的SR-A,将其分为SR-AⅠ,SR-AⅡ两种亚型,Mr分别为220000和95000,后者又称为Macrosialin,与小鼠的CD68为同类物质.近Laan et al[1]又发现了一种具有胶原结构的SA-A,称之为MARCO(macrophage receptor with collagenous structure).SR-A Ⅰ/Ⅱ均由同一基因产物按不同剪接(altemative splicing)方式所产生.其基因定位于8号染色体上,长大约80kb,由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组成,其中外显子4和5编码a螺旋卷曲区,该区与功能性三聚体形成有关;而6~8外显子编码胶原区.序列分析及基因突变等研究提示带正电荷的胶原区是多聚阴离子盘宓慕岷衔坏?缺少胶原区的SR-A能防止配体的结合.

  • 高分辨力超声无创性评价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作者:厚磊;赵冬

    1980年Furchgott和Zawadzki发现内皮细胞在外源性乙酰胆碱(ACh)介导的血管舒张中起重要作用[1].此后人们逐渐认识到血管内皮不仅在血管舒张中发挥作用,而且由血管内皮分泌的一氧化氮(NO)和内皮依赖性收缩因子(EDCFs)还分别对血小板聚集、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单核细胞粘附、粘附分子的表达以及在凝血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各种因子起抑制和激活作用.随着内皮各种功能不断被发现,内皮在人类疾病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测定内皮功能的方法不断涌现.1992年Celermajer等[2]首先提出采用高分辨力超声无创性测定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方法,本文将对这一方法的原理、操作、优点与不足以及实际应用等问题做一阐述.

  • 分支杆菌脂阿拉伯甘露聚糖抗原研究进展

    作者:李永刚;杨昆胜

    结核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的原因之一是其致病菌抗原极其复杂.由于分支杆菌细胞壁某些抗原在病原菌与宿主相互作用中起着关键作用并深刻影响体液、细胞免疫的发生与发展,因此,对菌壁抗原的研究一直没间断过.糖脂分子便是其中之一.近年来对糖分子多样性、微观不均一性及其在诸多分子事件如抗原识别、细胞识别、细胞粘附等所发挥的独特作用认识加深,更激励人们研究糖分子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分支杆菌菌壁肽聚糖及其次级结构磷壁酸的分子构成已经明确.

  • 脑缺血白细胞介素-1和抗细胞间黏附分子-1抗体对粒细胞黏附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华东;李敬诚;张映琦;王延江;邓娟

    目的探索白细胞介素-1(IL-1)和抗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抗体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对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的影响.方法利用微管吸吮技术,研究IL-1和抗ICAM-1抗体对脑缺血后粒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粒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力在脑缺血再灌注4 h为(18.4×10)μ dyn,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加抗ICAM-1抗体后,细胞黏附力明显下降.脑缺血再灌注后粒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应力的变化与黏附力的变化基本一致.结论IL-1可加强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抗ICAM-1抗体对粒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有抑制作用.

  • 细胞粘附调节基因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作者:王涌;彭承宏

    细胞粘附调节基因是新近发现的一个候选抑癌基因.它能够调节整合素介导的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粘附过程,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

    关键词: 细胞粘附 肿瘤 转移
  • Ⅰ型胶原对骨髓基质干细胞粘附及分化的影响

    作者:刘刚;胡蕴玉;廉凯;郭刚;白建萍

    目的了解高分子多孔立体材料PLGA经Ⅰ型胶原表面修饰后,对骨髓基质干细胞(MSC)粘附及分化的影响.方法抽取成年兔骨髓,以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基质干细胞,以含10%小牛血清的RPMI 1640为培养基.取第三代MSC,分别接种于24孔培养板,其中12孔预先放入包被Ⅰ型胶原的PLGA材料作为实验组,另12孔为未经Ⅰ型胶原修饰PLGA材料作为对照组.分别于不同时间点检测细胞数,了解细胞的粘附情况;检测碱性磷酸酶含量,了解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结果显示Ⅰ型胶原能明显促进MSC在高分子材料上的粘附.6 h和8 h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碱性磷酸酶含量检测显示,Ⅰ型胶原尚能诱导MSC的成骨细胞分化.结论基因胜肽胶能促进MSC在高分子材料上的粘附并诱导向成骨细胞分化.

  • 部分细胞因子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作者:邸明芝;庞炜;王治伦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骨质疏松成为日益突出的公共健康问题.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仍不清楚,其中细胞因子通过自分泌与旁分泌和细胞粘附的方式在骨重建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细胞因子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对应用嗅神经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看法

    作者:郭世绂

    近年来国内外在实验性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上,对雪旺细胞(SCs)、胚胎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及嗅神经鞘细胞(OECs)的研究从细胞培养、分离、纯化到实验性脊髓损伤的移植修复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动物实验显示,OECs能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和粘附分子,具有细胞粘附及促轴突再生的功能.OECs移植用于治疗成年动物脊髓损伤能维持神经元存活和轴突再生,促进下行传导通路纤维的再生和运动功能的恢复;OECs还能穿过星形胶质细胞形成的瘢痕环境,为受损轴突提供有利于其迁移、生长的支架,成为神经再生的桥梁.

  • 原发性肝细胞癌β-catenin基因突变的研究

    作者:崔健;周信达;刘银坤;汤钊猷

    β-连环蛋白(β-catenin)不但在钙粘蛋白(cadherin)介导的细胞粘附,而且在细胞发育、分化、细胞骨架维持上起重要作用.β-catenin基因突变所致β-catenin蛋白异常与结肠癌、黑色素瘤等发生关系密切,被认为是候选的癌基因之一[1].有关β-catenin基因在肝癌中突变情况国外报道极少,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研究了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手术切除的34例肝癌标本中β-catenin基因突变,现报告如下.

  • 干扰磷脂爬行酶1基因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粘附的影响

    作者:崔伟;袁强;陈彩玲;陈纲;李世拥

    目的 探讨PLSCR1在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粘附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常规培养3株结直肠癌细胞,采用免疫细胞染色和免疫印迹法筛选PLSCR1高表达的细胞株.设计三条RNA干扰片段及一条阴性对照片段,稳定转染高表达PLSCR1的结直肠癌细胞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验证干扰结果,筛选出对PLSCR1蛋白抑制率高的干扰片段,通过MTT方法来评估转染后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采用细胞粘附实验来评估转染后结直肠癌细胞粘附能力的变化.结果 免疫细胞染色提示LoVo细胞株高表达PLSCR1,与免疫印迹法结果相一致;转染siRNA-390后,LoVo细胞株PLSCR1的mRNA抑制效果为明显,抑制率为88.4%,免疫印迹法检测进一步验证siRNA-390片段抑制PLSCR1蛋白表达为显著.MTT法、纤连蛋白,粘附和层连蛋白检测显示,siRNA-390干扰下调PLSCR1的表达后,细胞生长变缓,粘附能力下降.结论 干扰PLSCR1能显著抑制肿瘤的增殖和粘附能力,提示PLSCR1可能在结直肠癌浸润和转移中具有一定作用.

  • 骨组织工程中细胞外基质材料的选择

    作者:郑磊;王前;裴国献

    成骨细胞种植的细胞外基质材料的选择是骨组织工程研究中的关键环节,也是限制骨组织工程研究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理想的骨组织工程细胞外基质材料的要求有[1,2]:(1)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除满足生物医用材料的一般要求,如无毒、不致畸等之外,还要利于种子细胞粘附、增殖,降解产物对细胞无毒害作用,不引起炎症反应,甚至利于细胞生长和分化。(2)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基质材料在完成支架作用后应能降解,降解率应与组织细胞生长率相适应,降解时间应能根据组织生长特性作人为调控。(3)具有三维立体多孔结构:基质材料可加工成三维立体结构,孔隙率好达90%以上,具有高的面积体积比。这种结构可提供宽大的表面积和空间,利于细胞粘附生长,细胞外基质沉积,营养和氧气进入,代谢产物排出,也有利于血管和神经长入。(4)可塑性和一定的机械强度:基质材料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可预先制作成一定形状。并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为新生组织提供支撑,并保持一定时间直至新生组织具有自身生物力学特性。(5)良好的材料-细胞界面:材料应能提供良好的细胞界面,利于细胞粘附、增殖,更重要的是能激活细胞特异基因表达,维持细胞正常表型表达。目前,在骨组织工程研究中应用的细胞外基质材料主要有生物类材料、生物陶瓷类材料、聚合物类材料以及复合类材料。以上述要求衡量,这些材料各具优势和不足,现综述如下。

244 条记录 1/13 页 « 12345678...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