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肺部疾病(电子版)杂志

中华肺部疾病(电子版)

中华肺部疾病(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lung Disease(Electronic Edition) 중화폐부질병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35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6902
  • 国内刊号: 11-9295/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zhfbjb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钱桂生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噻托溴铵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疗效分析

    作者:叶青;张立波;范荣梅;李俊敏;郝青;赵灵悦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信必可都保)联合噻托溴铵(思力华)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重度COPD患者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常规吸氧、抗炎、解痉、平喘)的基础上,试验组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噻托溴铵吸入,对照组则以布地奈德福莫斯特罗单药治疗,治疗周期6个月;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6个月的治疗,两组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呼吸困难的症状均有改善,但试验组的效果更加明显(P<0.05);试验组患者的血气、肺功能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相比于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单药治疗,患者在血气分析、肺功能以及呼吸困难的改善上,噻托溴铵与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治疗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的疗效更好,具有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的价值.

  • 三种通气方式在老年患者纤支镜检查术中的效果比较

    作者:钟军;蓝飞燕;门晓光

    目的探讨三种通气管理方式用于老年患者纤支镜检查术的效果.方法120例麻醉风险评估(ASA)为Ⅰ~Ⅲ级的老年患者,按分层抽样原则分为3组:局麻自主呼吸组(S组);全麻内镜面罩通气组(E组);全麻三通喉罩(TLMA)通气组(T组),每组各40例患者.3组均采用超声雾化器吸入2%利多卡因15 min进行表面麻醉;E组和T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0 μg/kg、异丙酚1.5 mg/kg,微泵连续输注异丙酚5.0 mg·kg-1·h-1,T组另加微泵连续输注瑞芬太尼0.2 μg·kg-1·min-1维持麻醉.E组通过内镜面罩供氧,T组插入TLMA行控制呼吸.记录患者基础值(T0)以及纤支镜入声门前(T1)、入声门时(T2)、入声门后5 min时(T3)、活检或涮检时(T4)、出声门时(T5)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T0、T1、T2、T3、T4、T5时的静脉血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水平.结果S组完成手术33例(82.5%),7例(17.5%)患者放弃手术;E组全部病例完成手术,9例(22.5%)发生呼吸抑制,10例(25.0%)发生呼吸道梗阻;T组全部手术顺利完成,无明显并发症.S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在T2、T3、T4、T5时均显著高于T0(P <0.05),也显著高于E组和T组(P<0.05).S组的E、NE和DA在T2、T3、T4、T5时显著高于E组和T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纤支镜检查术时表面麻醉复合静脉麻醉,并应用内镜面罩或TLMA行气道管理较单纯表面麻醉更加安全有效,TLMA通气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和应激激素水平更稳定.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多参数检测对诊断微转移的作用

    作者:郝颖;付秀华;王立红;高俊珍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19(CK19)、肺组织特异性X蛋白(LunX)、上皮癌相关基因(KS1/4)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外周血中的表达差异与NSCLC微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经过9个月随访的52例患者,分为转移组和无转移组,并以胸部良性病变手术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提取外周血标本的总RNA,反转录为cDNA,采用荧光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其中CK19mRNA、LunXmRNA、KS1/4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总RNA通过紫外分光光度仪检测RNA纯度,OD268/280值在1.612 ~2.1之间,RNA浓度在100~ 1410μg/ml之间.经过随访,52例患者中发生转移或复发共18例,转移复发率34.6% (18/52).其中转移组外周血中CK19mRNA、LunXmRNA明显高于无转移组及对照组(P<0.05),但KS1/4 mRNA在三组患者外周血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的外周血中LunXmRNA的表达量高,KS1/4 mRNA其次,CK19mRNA表达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19、LunX可以作为预测NSCLC转移或复发的指标,辅助诊断NSCLC微转移,其中LunX的敏感性略显优势.

  • 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分析

    作者:文军;王继业;田群;陈明

    目的评价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抗结核治疗相同的药物有力克肺疾、丙硫异烟胺、吡嗪酰胺;观察组增加莫西沙星和卷曲霉素,对照组增加左氧氟沙星和阿米卡星,对比两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好转率和治愈率.结果观察组在治疗第3、6、12、18、24个月末痰菌阴转率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至治疗结束,观察组痰菌阴转率88.4%,对照组痰菌阴转率67.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胸部CT检查:观察组病灶吸收好转率86.1%,对照组病灶吸收好转率62.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至疗程结束,观察组治愈率83.7%,对照组治愈率58.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能明显提高耐多药肺结核的痰菌阴转率及病灶吸收好转率,显著提高治愈率,有效且安全,值得推广.

  • 卡介苗对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预防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刘晨涛;薄建萍;加慧;董艳婷;田新瑞

    目的探讨卡介苗(BCG)对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发生的预防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卡介苗治疗组(BCG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地米组)、卡介苗接种组(BCG接种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余各组每只大鼠于实验第1、8天腹腔注射10%卵白蛋白抗原混悬液致敏,第15天始超声雾化吸入1%卵白蛋白,20 min/d,共2周,制备哮喘气道炎症模型,各治疗组每次雾化前0.5h分别给予BCG、地米;卡介苗接种组在OVA致敏前7、3、1d,每只大鼠分别皮内注射BCG,余治疗同对照组用蒸馏水替代.各组于末次激发24 h后收集标本,检测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HE染色观察气道重塑情况,计算机图像分析气道形态学参数,衡量气道重塑程度;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及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的表达.结果哮喘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多;HE染色光镜下可见哮喘组支气管管壁变厚、气道变窄,气道上皮受损肿胀,部分可见脱落;哮喘组BALF及血清中TGF-β1含量增加,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表达下降,间质的标志物Fibronectin、α-SMA表达增加;BCG和地米治疗组及BCG接种组,BALF细胞总数、EOS计数及气道改变程度等较哮喘组明显减轻,BALF及血清TGF-β1含量较哮喘组下降,E-cadherin表达升高,Fibronectin、α-SMA的表达下降,与哮喘组、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变应原刺激导致TGF-β1分泌增加,进而引起上皮细胞损伤间质转化是导致哮喘性气道炎症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②卡介苗通过免疫调节作用减轻TGF-β1所致的气道上皮细胞损伤及间质转化对哮喘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阻塞的作用;③接种BCG可达到与地塞米松同样减轻气道炎症的作用.

  • 影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放射治疗后生存的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傅华;许瑜;田仲泽;岳养军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放射治疗后的预后转归及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1月在我院诊治的NSCLC脑转移放疗后103例患者的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以Log-Rank检验比较各亚组生存率差异,采用风险比例模型(COX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103例NSCLC脑转移放疗后患者总体生存期为1~68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95%CI:7.231~ 12.769个月),1年生存率为46.0%,2年生存率为22.0%;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能状态评分(ECOG)、分级预后评估指数(GPA)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 =0.024,P=0.000).Log-Rank检验行GPA亚组分析显示,4组间生存曲线有显著性差异(P=0.000).结论ECOG评分、GPA是影响NSCLC脑转移放疗后患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GPA指数模型可以反映放射治疗后NSCLC脑转移患者的预后.

  • 凋亡相关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α介导的细胞凋亡及白介素-19、白介素-10在高原慢性肺心病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杨生岳;戴胜归;冯恩志;董红梅;殷和;张瑛;贺巍;刘睿年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因子(Fas/Apo-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介导的细胞凋亡及白介素-19(IL-19)、白介素-10(IL-10)在高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慢性肺心病(CC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60例高原COPD合并CCP急性加重期患者(急性加重组)和稳定期57例患者(稳定组)血清Fas/Apo-1、TNF-α、IL-19、IL-10浓度;测定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并与30例当地健康人(健康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加重组和稳定组患者血清Fas/Apo-1、TNF-α、IL-19浓度和PaCO2[分别为(46.89 ±6.18) pg/ml、(18.37±3.26) ng/ml、(285.52±38.71) pg/ml、(56.36±5.28) mmHg和(37.25±4.82) pg/ml、(13.34±2.5) ng/ml、(166.12±32.45) pg/ml、(43.05±4.43)mmHg]显著高于健康组[分别为(30.44 ±4.16) pg/ml、(9.26±2.01)ng/ml、(86.59±20.91)pg/ml],血清IL-10浓度、FEV1%pred、PaO2[分别为(37.29±6.88) pg/ml、(33.19 ±5.45)、(35.22±5.26) mmHg和(55.36±7.62) pg/ml、(51.33±5.27)、(47.63±5.50) mmHg]显著低于健康组[(30.67±2.91)mmHg、(65.68±7.06) pg/ml、(72.15±5.23)、(68.08±529) mmHg](均P<0.01),急性加重组与稳定组比较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均P<0.01).急性加重组血清Fas/Apo-1、TNF-α、IL-19与FEV1%pred、PaO2显著负相关(分别r=-0.525、-0.498、-0.603和-0.536、-0.528、-0.463,均P<0.01),与PaCO2显著正相关(分别r=0.533、0.562、0.498,均P<0.01);IL-10与FEV1%pred、PaO2显著正相关(分别r=0.476、0.563,均P<0.01),与PaCO2显著负相关(r=-0.525,P<0.01).结论高原COPD合并CCP患者Fas/Apo-1和TNF-α表达上调介导细胞凋亡异常,Fas/Apo-1、TNF-α、IL-19和IL-10可能共同参与了气道慢性炎症反应.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MMP-9/TIMP-1与Th17/Treg作用与联系

    作者:康彩云;吴世满;刘晓君;刘娟

    目的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Th 17/Treg比值和血浆中MMP-9、TIMP-1含量、MMP-9/TIMP-1比值,探讨其在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COPD急性加重组患者30例,COPD缓解组25例患者健康吸烟组20例患者,健康非吸烟组20例患者;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Th17、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ELISA法检测血浆中MMP-9、TIMP-1含量.结果外周血Th17占CD4+T细胞的比例在:COPD急性期组高于缓解组、健康非吸烟组、健康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缓解期组与健康吸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非吸烟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Treg占CD4+T细胞比例在: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71,P>0.05);Th17/Treg比值的:COPD急性期组分别与COPD缓解期组、健康吸烟组、健康非吸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缓解期组与健康吸烟和健康非吸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中MMP-9含量的在:COPD急性期组与COPD缓解期组、健康吸烟组、健康非吸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缓解期组与健康吸烟组、健康非吸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中MMP-9/TIMP-1比值:COPD急性加重期组与其他三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缓解期组与健康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17、Treg细胞、MMP-9、TIMP-1可能均参与了COPD的发生和发展.Th17、MMP-9增高可能促发COPD的发生和急性加重,并且两者存在一定相关性,并相互影响,加重COPD的自体免疫反应.

  • 高原地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肺动脉高压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及CPAP的干预作用

    作者:杨生岳;戴胜归;冯恩志;殷和;张瑛;董红梅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肺动脉高压(PAH)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及持续气道正压(CPAP)通气对OSAHS的干预作用.方法对高原地区(海拔2260~ 3500 m) 54例中重度OSAHS合并PAH患者在CPAP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监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睡眠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睡眠SaO2< 0.75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T75)、夜间基础与低血氧饱和度之差(ΔSaO2)、平均肺动脉压(mPAP)、血浆内皮素-1(ET-1)和血清中介素(IMD)水平.结果治疗前,mPAP与血浆ET-1、血清IMD、AHI、T75、ΔSaO2呈显著正相关(分别r=0.677、0.729、0.782、0.696、0.706,均P<0.01),与MSaO2显著负相关(分别r=-0.716,P<0.01);血浆ET-1和血清IMD与AHI、T75、ΔSaO2呈显著正相关(分别r=0.801、0.663、0.598和0.618、0.770、0.699,均P<0.01),与MSaO2呈显著负相关(分别r=-0.672、-0.741,均P<0.01).治疗后,AHI、T75、ΔSaO2、mPAP、血浆ET-1、血清IMD[分别为(2.84±0.63)次/h、(8.53±3.25)%、(5.76±2.17)%、(23.55±3.22) mmHg、(32.66±5.06) ng/L、(64.18±6.71) pg/ml]较治疗前[分别为(42.56±6.13)次/h、(61.46±6.64)%、(33.56±6.77)%、(41.67±6.83) mmHg、(88.87±11.65) ng/L、(133.88±15.09)pg/ml]显著降低(均P<0.01),MSaO2[(91.66±6.14)%]较治疗前[(70.67±7.52)%]显著升高(P<0.01).结论高原地区中重度OSAHS患者PAH的形成可能与严重低氧血症导致的肺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有关,CPAP能非常有效地改善其病情和降低PAH.

  •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心力衰竭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朱素玲;张波

    目的探讨双水平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影响及更适宜合并有心功能不全的OSAHS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将合并有心功能不全的OSAHS患者24例随机分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组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观察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Epworth嗜睡量表(ESS)和明尼苏达州的生活与心力衰竭问卷(MLWHF)等方面的变化.结果LVEF的改善情况:BiPAP组比CPAP组高7.9%(95%置信区间(CI):2.3%至13.4%,P=0.01).CPAP组改善0.5%(95%置信区间(CI):-2.7%至3.7%;P=0.7).BiPAP组改善8.5%(95% CI:3.7%至13.4%,P=0.002);在调整OSAHS严重程度、体重指数后,LVEF的改善情况两组之间的差异仍然显著.6 min步行试验ESS、MLWHF等指标改善状况BiPAP组与CPAP组大致相同.结论BiPAP治疗心力衰竭合并OSAHS患者的左心功能改善情况优于CPAP治疗.

  • 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肾上腺髓质素的影响

    作者:高广生;张福森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肾上腺髓质素(ADM)的影响.方法将64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治疗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氧合指数及ADM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氧合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治疗组氧合指数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04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血浆ADM浓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分别为治疗组26.32±8.97 mmHg(P <0.0001),对照组31.10±8.94 mmHg(P =0.0016);治疗组血浆ADM浓度较治疗前降低更为明显(P=0.0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RDS患者血浆ADM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对ARDS患者具有保护作用,经治疗后,随着炎性反应的减轻,患者血浆ADM水平明显下降,应用血必净注射液可使ARDS患者获得额外的治疗效果,血浆ADM水平也可作为评价ARDS治疗效果的客观指标.

  •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估测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价值

    作者:郭璐;刘跃建;解郑良;杨阳;周仲伟;刘晓姝;邹俊;曾杰;李春梅

    目的通过对肺动脉高压(PAH)患者多普勒超声心动图(DE)及右心导管术(RHC)血流动力学参数测值的比较,评价DE估测PAH血流动力学参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门急诊及住院部通过DE筛查符合PAH诊断的103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同步比较不同病因及不同肺动脉压力分级的患者RHC与DE血流动力学参数,以了解两种方法测值的相关性.结果DE和RHC两种方法对PAH患者血流动力学测值右心房平均压(mRAP)、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肺动脉收缩压(PASP)的总体相关系数分别为0.741,0.698和0.727(P <0.05).其中,以上三项参数在肺动脉压力水平中度升高的患者中呈高度相关(r=0.848,0.775,0.813,P<0.05),在肺动脉压力水平重度升高的患者中呈中度相关(r=0.698,0.709,0.712,P<0.05),在肺动脉压力水平轻度升高的患者中呈低度相关(r=0.523,0.473,0.480,P<0.05).DE诊断PAH的假阳性率为14.56%.而DE诊断结缔组织疾病相关PAH的假阳性率为33.33%.不同病因中,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外,DE和RHC两种方法在同一疾病组内检测到的不同级别肺动脉压力患者的数量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E与RHC血流动力学测值存在显著相关,但在不同病因及不同肺动脉压力分级的患者中有差别.DE在诊断结缔组织疾病相关PAH的假阳性率可能较其他病因高.DE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性PAH患者的肺动脉压力程度的评估价值可能低于其他类型PAH.

  • 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高压70例临床分析

    作者:董佳慧;孙耕耘;尤青海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病相关肺高压(CTD-PH)的临床特点.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入住我院风湿免疫科经超声心动图检出肺高压(PH)的结缔组织病(CTD)患者70例(CTD-PH组),选取同期住院未检出肺高压的CTD患者69例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资料进行比较.结果①CTD-PH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和有无药物过敏史上无显著差异;②呼吸系统症状和雷诺现象发生率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③CTD-PH组的肺动脉压(PAP)为34(33 ~38) mmHg,对照组肺动脉压为27(25 ~ 29) mmHg.两组之间射血分数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 =0.423);④CTD-PH组尿酸、血沉、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s)水平及血浆凝血酶时间(TT)[(306.67±112.98)μmoL/L,(58.35±33.43) mm/1 h,5.78(2.70~9.95) μg/ml,(18.29±1.52)s]均高于对照组[(249.58±95.74)μmol/L,(47.41 ±27.48)mm/1 h,3.30(1.75-6.65) μg/ml,(17.54±1.47)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血沉、FDPs水平和TT与肺动脉压成正相关(P<0.05).CTD-PH组白蛋白水平为(34.77±7.56)g/L,低于对照组(37.92 ±6.55)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0);白蛋白水平与肺动脉压成负相关(r=-0.228,P=0.016).C反应蛋白水平、各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等在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H与多种CTD密切相关,但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难以用于早期诊断.CTD-PH患者血尿酸水平升高,白蛋白水平降低,存在潜在的原发性纤溶亢进;而自身抗体、雷诺现象、C反应蛋白等与CTD-PH缺乏相关性.

  • 急进高原大鼠肺泡Ⅱ型细胞肺水转运功能与肺损伤的关系

    作者:吴岳;王海燕;张伟;赵海龙;董红梅;王静

    目的探讨急进高原大鼠肺泡液体清除率(ALC)的变化,及肺泡Ⅱ型细胞(ATⅡ)肺水转运功能与肺损伤的关系.方法用I125-白蛋白为示踪剂进行肺灌注检测ALC.将6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4组,每组15只.其中对照组(T0组)在平原进行实验检测,另外3组分别于急进高原24 h(T1组)、72 h(T2组)、168 h(T3组)测量ALC.解剖取出肺组织,经处理后用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并作电镜超微结构检查.结果T1组、T2组和T3组ALC分别为22.60 ±3.41%、25.28±6.30%、45.52±10.05%.T1组、T2组与T3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3组与T0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光镜下,各组大鼠肺组织呈明显炎症反应,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水肿,凋亡细胞在肺组织中呈单个散在分布,坏死组织呈均匀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核染色质消失.电镜下ATⅡ核固缩,大多数细胞微绒毛减少或消失,部分ATⅡ凋亡,尤其T1组、T2组病变明显.结论急进高原大鼠出现肺泡Ⅱ型细胞凋亡,肺泡上皮细胞的数量明显减少,肺水转运功能障碍,肺清除率下降,大量的水肿液积聚在肺泡腔内,可引发高原肺水肿.

  • 肺癌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的质量评价

    作者:黄春基;沈渝菊;林海;周建云;尹芃芃;周逸兴;任然;许汝福

    目的分析国内肺癌治疗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的质量.方法按照CONSORT声明的要求,对2013年1至3月国内肺癌治疗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分析文献81篇.描述试验设计方法的文献占8.6%;研究对象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医学伦理审查的报告率分别为85.2%、88.9%、38.3%、23.5%、2.5%;样本含量估计方法报告率为0%,样本量小于40例的文献占51.9%;随机分组样本数报告率为100.0%,描述随机分组方法占18.5%;详实描述试验组、对照组干预措施的比例占100.0%、92.6%;报告了两组人口学基线资料、临床特征基线资料的占75.3%和64.2%;报告两组人口学资料可比性、临床特征可比性的占91.4%和82.7%;报告按资料类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的占93.8%,采用主要结局指标的占67.9%,具体描述各结局指标统计学分析方法的占6.2%,提及意向处理分析的占2.5%.除人口学资料描述与临床特征描述外,统计源论文与非统计源论文CONSORT声明要求内容符合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国内肺癌治疗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的质量是较低的,尤其是试验设计、随机分组、知情同意、伦理审查、样本含量估计方法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质量.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血清CRP、TNF-α和PLA2水平变化及意义

    作者:张杰根;戴富林;武凡;刘毅;张占强;张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是COPD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也是患者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AECOPD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肺功能、疾病进程和社会经济负担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AECOPD主要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急性加重及合并症影响患者整体疾病的严重程度[1-2].在AECOPD病程中,许多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参与其发生发展,而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PLA2)在众多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表达激活的网络调节中起着“扳机样”作用.我们对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PLA2水平进行了测定,以探讨其在AECOPD发展中的临床意义.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呼出气冷凝液中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剂的检测及其意义

    作者:李晶;张固琴;王丽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气道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累及各级支气管、肺泡以及肺血管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活化的炎症细胞如中性粒细胞等不仅释放白三烯B4、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等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同时还可释放弹力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等物质其可直接破坏肺组织的结构蛋白,导致肺组织病变如肺气肿等[1].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剂(secretory leukocyte protease inhibitor,SLPI)作为肺部重要的蛋白酶抑制剂,是近几年国外关于COPD研究的热点之一.呼出气冷凝液(exhaled breath condensate,EBC)的收集和检测是一种简便易行、可以重复应、患者易耐受的肺部疾病检查方法,能够动态监测气道炎症状态,评估肺部疾病情况.本研究通过检测稳定期COPD患者EBC中SLPI水平,分析COPD稳定期患者肺组织局部是否存在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探讨SLPI在COP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52例烟雾吸入性肺损伤救治分析

    作者:刘伟;金发光;潘蕾;孙瑞琳

    烟雾吸入性肺损伤(smoke inhalation acute lung injury)是火灾,矿井爆炸等的常见并发症,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等临床特点,目前临床无特效治疗方法.如何提高烟雾吸入性肺损伤的救治成功率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现就我科曾经救治的52例烟雾吸入性肺损伤患者的救治方法进行总结,旨在探讨烟雾吸入性肺损伤的有效救治方法,提高临床救治水平.

  • 高原地区重度慢性肺心病患者治疗前后冠状静脉窦内径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田忠新;殷和;杨萍;杨生岳

    在高原地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心病)的发病率较平原地区高,其致残率和病死率极高,预后极差.重度慢性肺心病患者由于右心扩大、衰竭而导致体静脉系统淤血,常出现腹腔、胸腔、心包积液.少数患者还可出现全心衰竭.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高原重度肺心病患者右心系统扩大的同时伴有冠状静脉窦明显增宽.现将我院近年收治的67例高原地区(海拔2260~4200 m)重度慢性肺心病患者治疗前后冠状静脉窦内径变化的观察结果作一报道.

  • 氨溴索雾化吸入对高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慢性肺心病患者排痰疗效的观察

    作者:种银侠;魏新翠;房银萍;李亚娟;吉艳琴

    高原地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和慢性肺心病(chronic cor pulmonary,CCP)患者积极排痰,有效地清除气道分泌物是提高高原COPD和CCP救治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近年来,我科采用氨溴索雾化吸入辅助治疗高原COPD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合并CCP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作一报道.

  • 呼吸衰竭合并心衰患者脱机相关性肺水肿的研究进展

    作者:白珀;张睢扬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展,因呼吸衰竭而使用机械通气同时合并心衰的患者在临床上越来越多见.罹患有充血性心衰或/和缺血性心脏病的机械通气患者会较其他患者拥有更长的ICU住院时间,并会延长机械通气的使用时间.机械通气通常对于心功能正常患者血流动力学产生负性作用[1],因为每次吸气时胸腔正压会减少静脉回心血量.但正压通气可改善患者心源性肺水肿,而且已经作为常规治疗方式应用于临床治疗[2-3].当进行长期机械通气后心功能虽然有明显改善,但脱机阶段的自主呼吸实验(spontaneous breathing test,SBT)改变了肺部机械力学,降低了压力支持和PEEP,导致耗氧增加和回心血量增加等,使心功能障碍危险因素重新暴露,从而使脱机相关的心源性肺水肿容易发生.现就脱机相关性肺水肿发生、发展的机制和可能的预防作用作一综述,以期探讨是否能够增加呼吸衰竭合并心衰患者的脱机成功率.

  •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作者:冯恩志;戴胜归;杨生岳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mary artery hypertension,HPH)是临床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也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心病、高原肺动脉高压(高原心脏病)等多种心肺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病理环节.HPH的形成包括低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hypoxic pulmonary vasoconstriction,HPV)和低氧性肺血管重塑(hypoxic pulmonary vascularstructure remodeling,HPSR)两个主要发病环节.近年来,国内外对HPH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步,现就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低氧 肺动脉高压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生岳;戴胜归;冯恩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COPD除了肺脏本身受损外,局部炎症介质“溢出”进入血循环还可引起明显的全身效应[1].全身效应可进一步诱发或加重COPD的合并症,如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骨质疏松、焦虑和抑郁、感染、代谢综合征及糖尿病等,其中以CVD尤为突出[2].COPD合并症不仅增加住院率和医疗费用,而且增加病残率和病死率.现就近年来COPD合并CVD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脊柱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进展

    作者:喻瑶瑶;罗春梅

    静脉血栓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而相当部分DVT可导致PTE,甚至是致死性的PTE.特别是近年来防治PTE的临床实践表明,防治PTE的发病源头DVT更为重要,从而使DVT的防治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1].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结形成血凝块,堵塞血管腔从而导致的一种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诸多研究表明,DVT在骨科手术中以髋、膝置换、髋部骨折手术为常见,国内外针对这几类大手术DVT的发生率及预防的报道较多,且国内外均有相关指南指导临床.

  • 异物滞留支气管18年1例

    作者:张继华;李晓;廖飞;何荣华;沐黎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7岁,因反复咳嗽咳痰伴胸痛10年,于2013年12月15日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入院查体:右侧胸廓呼吸运动度减弱,右下肺叩诊浊音,语颤及呼吸音减弱,左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及胸膜摩擦音.胸部CT示:①右肺下叶肺炎、肺不张;②右肺下叶支气管走形区见管状高密度影(约1.7 cm×1 cm),支气管异物可能.肺功能示:FEV1 65.44%,FEV1/FVC 90.79%.三大常规、凝血常规、心电图未见异常.追问病史,患者9岁时因吹气球时不慎将一连接气球的管子误吸,当时即感胸闷、呛咳,之后患者稍感呼吸不畅,偶有刺激性咳嗽,一直未至医院就诊,近10年来咳嗽加重,痰多,不易咳出,逐渐出现胸痛不适.

  • 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IVF-ET)后并发肺栓塞1例

    作者:黄华萍;李羲;刘峰;施蓉萍

    病历资料患者女性,36岁,农民.因呼吸困难伴咳嗽、咳血丝痰5d,于2012年7月3习入院.患者5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呼吸困难,伴咳嗽,咳少量白色粘痰,间歇痰中带血,右下胸部至腰背部疼痛难忍,呈阵发性加重,低热,于当地医院就诊,给予头孢类抗生素静滴5d,呼吸困难较前加重,不能平卧,为进一步诊治而入院.育有1女.既往2003年因宫外孕行右侧输卵管切除术,2006年因宫外孕(左侧输卵管妊娠)行保守治疗,2012年6月25日于我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术(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IVF-ET前采用长方案超促排卵周期,6月25日进行胚胎移植.既往无血栓性静脉炎病史及家族史.

  • 核医学科护士职业防护及其对策

    作者:赵敏;张海霞;牟小娟

    随着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利用核科学技术和手段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已是现代医学的主要手段之一,核医学科的护士因工作性质,特殊工作环境的原因,导致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其中医用辐射的危害是为突出的.辐射给护士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为进一步强化核医学科护士的防护意识和自我防护,对护士的防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现将我科做法介绍如下.

  • 36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护理

    作者:王安静;刘英;周晓

    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佳方法,但由于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患者对各种细菌、病毒、霉菌的抵抗力较正常人弱,肺部感染常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因此,做好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治疗,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重症肺炎的发生,降低肾移植术后的病死率,报告36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护理.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及训练

    作者:杨晓晴;谢朝晖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直肠癌手术患者日趋增多[1].由于COPD患者肺部通气功能障碍,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减弱,术后常并发肺栓塞、肺不张,肺炎和呼吸衰竭,因此对合并COPD的直肠癌患者进行正确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及呼吸训练,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伴肺转移放疗患者的临床护理

    作者:刘科星

    口腔颌面部的恶性肿瘤伴肺转移患者手术治疗后,常需放射治疗巩固其疗效.由于腮腺、唾液腺等均在颌面部的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放疗)照射范围内,故放疗后常出现腮腺及唾液腺受到抑制,腺体分泌减少,口腔的自洁作用减小,颞颌关节及咀嚼肌纤维化造成张口时颞颌关节发紧、疼痛等反应.为减轻了患者的放疗反应我们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入住我科的颌面部恶性肿瘤伴肺转移放疗患者21例,改进了一些护理方法,同时注重对患者的术后健康指导,较满意地完成了放疗计划.

  • 泡沫敷料加百多邦冶疗呼吸机面罩压疮的临床护理

    作者:王霞

    无创呼吸机面罩由于其重力及与鼻部的摩擦力,常引起鼻部压疮,因此对压疮护理均特别重视[1-4].我科于2013年收治了1例在院外长期使用无创呼吸机,因面罩所致鼻部Ⅲ度压疮、伤口渗液较多的患者,我们采用泡沫敷料敷贴加百多邦换药治疗压疮伤口,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80岁,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chiease,COPD),Ⅱ型呼吸衰竭稳定期,长期依赖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每日使用呼吸机时间超过20 h以上,持续使用呼吸机时间超过2个月,查体:鼻根部皮肤破溃,露出潮湿红润的创面,可见较多黄色渗出液.

  • 高原地区慢性肺心病诊断与治疗中值得注意的几个特殊问题

    作者:杨生岳;戴胜归

    高原地区是一个低氧、寒冷、干燥、日温差大、紫外线强的特殊环境.慢性肺心病的发病率较平原高,而且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在继续上升,所以它是严重危害高原人群健康的重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由于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下降,这些因素本身就可引起人的心肺功能发生一系列改变,如肺动脉高压和心脏优势的改变;肺通气、换气功能的改变;肺泡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pulmonary alveoli,PAO2)、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artery blood,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artery blood CO2,PaCO2)随海拔升高而逐渐下降和pH逐渐升高的改变,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周围循环血流缓慢的改变等等[1].因此,高原地区慢性肺心病在许多方面不同于平原,在诊治过程中不能完全采用平原地区慢性肺心病的标准和方法.

  • 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教学模式的赏识

    作者:王关嵩;魏征华;李瑾;贺斌峰;黄春基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是以针对广泛人群的在线课程为主要形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其以大规模、多样性、交互性、开放性作为主要特征.从2007年至今,Coursera、Udacity和edx三大MOCC发布平台与全球众多知名大学联手,将MOOC通过互联网推广至全球各个角落.它的迅速崛起对传统教学模式、高校及高校教师产生了巨大的冲击.MOOC以教学理论不同分为三类,以通联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cMOOC;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xMOOC;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tMOOC.这三种MOOC模式在教学形式、目的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MOOC作为新型教学模式,其具有以学生为中心、内容精英式、促进相互交流、教师素质的提高等优点,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提高外语能力、促进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提升以及高校的发展.但在习惯于传统模式的学习者应用MOOC时,仍暴露出许多的不足.

  • 盐酸溴己新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郑凤霞

    盐酸溴己新(bromhexine hydrochcoride,Br-HCl),本品为N-甲基-N-环己基-2-氨基-3,5-二溴苯甲胺盐酸盐(2-amino-3,5-dibromo-N-cyclohexyl-N-methylben-zenemeth-anamine)[1-2].按干燥品计算,含C14H20 Br2N2·HCl,应为98.0%~102.0%.分子量:412.60.一、溴己新药物性状溴己新为鸭嘴花碱(vasicine),经结构改造得到的半合成品,常用为盐酸盐.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在乙醇(ethanol)或三氯甲烷(trichloromethane)中微溶,在水中极微溶解,熔点239 ~243℃.本品吸收系数精密测定,加乙醇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0 ml中约含20μg的溶液,在249 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吸收系数(E%1cm)为262 ~ 278.

中华肺部疾病(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