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肺部疾病(电子版)杂志

中华肺部疾病(电子版)

中华肺部疾病(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lung Disease(Electronic Edition) 중화폐부질병잡지(전자판)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35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4-6902
  • 国内刊号: 11-9295/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zhfbjbzz.yiigle.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钱桂生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腺癌患者和肺移植供者下呼吸道菌群对比研究

    作者:张鑫;熊叶;马可;李强

    目的 探讨肺腺癌患者和肺移植供者下呼吸道内菌群变化.方法 通过收集12例肺腺癌患者叶支气管及5例肺移植供者健康肺气管组织,提取肺部气道菌群DNA,对测序区域进行PCR扩增,构建文库后,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细菌的16S rDNA基因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1)两组患者下呼吸道菌群以Proteobacteria,Firmicutes,Bacteroidetes和Acidobacteria菌门为主,菌属水平以Burkholderia、Sediminibacterium、Lactobacillus、Acinetobacter、Pseudomonas、Lactococcus、Caulobacter、Ralstonia属为主;(2)健康对照组(H)呼吸道内菌群α多样性要显著高于疾病组(DT),从Chao1和ACE指数上看,H组明显高于DT组(P<0.01).两组在主要的茵门及菌属丰度两组间差异明显,Proteobacteria和Firmicutes在H组丰度明显高于DT组(P<0.01),Bacteroidetes 和Acidobacteria在DT组丰度明显高于H组(P<0.01);Lactobacillus、Erysipelotrichaceae、Oscillospira、Caulobacter、Flavobacterium、Thermoactinomyces、Ruminococcus、Coprobacillus、Dorea等菌属在H组丰度明显高于DT组;(3)根据预测,菌群脂质及氨基酸等代谢功能在H对照组要高于DT组,能量及碳水化合物等代谢功能在DT组要高于H对照组.结论 和健康肺相比,腺癌患者下呼吸道内菌群多样性下降,主要的菌门和菌属存在明显变化.

  • 胸腔引流管结合微管在电视胸腔镜单肺叶切除术后快速康复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磊;洪志鹏

    目的 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单肺叶切除术后单胸腔引流管、胸腔引流管结合微管的临床效果及胸腔引流管结合微管在快速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云南省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治疗的129例单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分为单胸腔引流管组(A组),64例,男40例,女24例,年龄(56.6±8.2)岁和胸腔引流管结合微管组(B组),65例,男35例,女30例,年龄(55.4±8.0)岁.观察两组的术后带管时间、引流量、术后疼痛评分(VRS)、术后住院时间、拔管后积气与积液、管周切口感染率、术后体温波动情况.结果B组置管持续时间少于A组:胸管(2.5±1.2)d vs.(4.0±1.3)d,P=0.002;微管:(3.9±0.9)d vs.(4.0±1.3)d,P=0.030,B组引流量少于A组(721.7±115.7)mlvs.(860.6±198.7) ml,P=0.001;B管组术后住院时间少于A组(7.1±1.4)dvs.(8.8±1.9)d,P=0.042;B组术后疼痛评分少于A组第3天:(1.89±0.75)分 vs.(2.30±0.53)分,P=0.025;第5天:(0.72±0.57)分 vs.(1.31±0.71)分,P=0.03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胸腔镜下单肺叶切除术后B组临床效果方面优于A组(P<0.05),但是两组术后皮下气肿、胸腔积气、积液、管周切口感染率、再次置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下单肺叶切除术后胸腔引流管结合微管能缩短置管时间,减少术后引流量,减轻患者疼痛,减少住院天数,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值得临床鉴见.

  • 端粒酶在整倍体与非整倍体细胞中的表达差异

    作者:胡腾惠;徐兴祥

    目的 探讨端粒酶在HCT116整倍体细胞与非整倍体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及其端粒酶抑制剂,叠氮脱氧胸苷(AZT)对整倍体和非整倍体细胞hTERT基因表达及端粒酶活性变化的影响.方法 取HCT116细胞加入盐酸强力霉素16h后撤药,设为非整倍体组;另取HCT116细胞不作任何处理,称为整倍体组;在撤药后第11天,分别采用0、100、250 μmol/L的AZT处理两组细胞72 h,分别设立空白对照组和AZT处理组.采用染色体滴定法对两组细胞的染色体进行计数.采用Westem blot检测撤药后第3、6、11天MAD2L1蛋白的表达.运用RT-PCR法检测整倍体组、非整倍体组及AZT处理组hTERT基因的表达,端粒酶活性试剂盒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 盐酸强力霉素可以通过破坏MAD2L1诱导非整倍体,非整倍体率可达到78%;整倍体组和非整倍体组细胞在第6、8、11天hTERT mRNA基因的表达量分别为(1∶1.19±0.05、1∶1.21±0.02、1∶1.46±0.04),端粒酶活性分别为(2.87±0.01∶3.14±0.10、2.89±0.01∶3.25±0.03、2.79±0.03∶4.26±0.15),非整倍体组细胞的hTERT mRNA基因的表达量、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整倍体,两组细胞在第6、8、11天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整倍体组细胞在100、250 μmol/L处的hTERT mRNA基因下降率分别为5%、32%,端粒酶活性下降率为14.69%、25.40%;非整倍体组细胞在100、250 μmol/L处的hTERT mRNA基因下降率分别为38.46%、51.28%,端粒酶活性下降率为17.00%、74.59%.两组细胞hTERT mRNA基因下降率在100、250 μmol/L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细胞端粒酶活性下降率在250 μmol/L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盐酸强力霉素可以诱导非整倍体形成,非整倍体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及hTERT基因表达高于整倍体细胞,AZT可以抑制整倍体细胞和非整倍体细胞hTERT基因的表达及端粒酶活性,非整倍体细胞对AZT更敏感.

  • 波生坦联合他达拉非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向荣;梁培强;张峰;张建立;姜鹏

    目的 探讨内皮素-1受体拮抗剂波生坦联合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他达拉非治疗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2年6月至2017年4月期间到我院呼吸科就诊的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筛选,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26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43.27±13.93)岁;均予以波生坦+他达拉非联合治疗3个月,分别记录患者基线及治疗3个月后的WHO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WHOFC)、6 min步行距离(6 MWD)、Borg呼吸困难评分、超声心动图评价指标及总胆红素、NT-proBNP、血尿酸、转氨酶等理化指标;比较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波生坦联合他达拉非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WHO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6 MWD、呼吸困难Borg评分、肺动脉收缩压(PASP)与基线相比有显著改善(P<0.01),伴有心包积液的患者由基线时的11例减少至3例(P<0.05);同时总胆红素、NT-proBNP、血尿酸指标较前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右心房面积、右室流出道、转氨酶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无患者因不能耐受不良反应而改变治疗方案.结论 波生坦联合他达拉非治疗肺动脉高压可以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患者功能分级,提高运动耐力,两药联用可能会改善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预后,且用药相对安全.

  • 硬质气管镜联合可弯曲支气管镜治疗恶性重度中央型气道狭窄

    作者:姜华;薄丽艳;王琰;李春梅;颜西刚;穆德广;金发光

    目的 探讨硬质气管镜联合可弯曲支气管镜在恶性重度中央型气道狭窄治疗中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经支气管肺活检病理确诊恶性重度中央型气道狭窄患者128例,其中A组(62例):采用硬质支气管镜联合可弯曲支气管镜介入治疗,依据镜下表现采用冷冻、电圈套扎、氩等离子体凝固(APC)电刀等方法清除肿瘤组织.B组(66例):全麻下单纯使用可弯曲支气管镜进行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狭窄改善程度,氧合指数、气促指数;所需支气管镜操作次数、总操作时长、并发症.结果 (1)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1%,B组为9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显效患者A组(20例)明显多于B组(1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于瘤体基底较宽致主气管狭窄的28例患者,A组13例患者治疗前狭窄程度为(84.1±3.8)%,治疗后狭窄程度为(34.1±3.6)%,B组15例治疗前后分别(85.2±4.8)%和(43.2±3.9)%,A组气道狭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患者所需支气管镜进入操作次数为(6.5±0.8)次,显著低于B组(9.4±1.0)次,A组所需操作总时长(1.2±0.3)h,明显低于B组(2.1±0.4)h患者,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无明显差异,均未出现心跳骤停、持续恶性心律失常、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应用硬质气管镜联合可弯曲支气管镜可快速清除恶性重度气道狭窄患者的瘤体组织,缓解气道狭窄,尤其针对基底宽广的重度气道狭窄,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方法,值得临床推荐.

  • 两种同期联合吸入一氧化氮治疗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致难治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杜亚芳;黄国华;徐小彭;古辉;李雪平

    目的 探讨两种同期联合吸入一氧化氮(NO)治疗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致难治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于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医院收治的86例重度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对照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CMV),二组均联合NO吸入治疗,两组均治疗24 h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吸入氧浓度(FiO2)、血氧饱和度(SpO2)等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显效患者27例,总有效率95.35%;对照组显效患者29例,总有效率97.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24h后PaO2、PaCO2、FiO2以及SpO2等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对照组患者PaO2改善较为明显,观察组PaCO2改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两组患者FiO2和SpO2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8.6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稍低,约为16.2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HFOV或CMV联合吸入NO治疗重度ARDS致难治性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疗效均较好,并发症发生概率也无明显差异.患者以高碳酸血症为主时,采用HFOV治疗对PaCO2改善效果更好;而以氧合不好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患者,采用CMV联合吸入NO对PaO2改善效果更佳,临床上应灵活选用治疗方式.

  • 俯卧位通气改善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氧合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华伟;王耀丽;张鹏;李鹏飞;雷洋;周健

    目的 探讨俯卧位通气对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度ARDS患者46例,按照是否进行俯卧位通气分为俯卧位通气治疗组25例和常规治疗组21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基础疾病数量),第1、2、4、7天氧合指数(PaO2/FiO2),血流动力学指标(Vpk,FTc,CI,INO),预后指标(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第28天和第90天的死亡率);结果 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第1、2、4、7天氧合指数之间,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俯卧位通气治疗组第28天和第90天的病死率分别为16%和28%,常规治疗组第28天和第90天的病死率分别为23.8%和38.0%,P值分别是0.045和0.0049,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俯卧位通气可改善重度ARDS患者的氧合和预后.

  • 支气管活瓣系统治疗重度异质性肺气肿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王平;李春梅;潘蕾;金发光

    目的 探讨支气管活瓣系统(SVS)对重度肺气肿患者的肺减容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根据入排标准筛选符合纳入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活瓣治疗组及对照组.活瓣治疗组进行SVS活瓣肺减容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3、6、12月FEV1、RV、TLC、目标肺叶体积、6 min步行试验、改良mMRC问卷、COPD评估检验(CAT)变化,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 自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共筛查患者38例,终纳入患者9例,其中活瓣治疗组5例,对照组4例,治疗组1人术后失访,未取得观察数据,对照组1例在入组后9个月死亡,终纳入分析7例.活瓣治疗组2例术后出现靶肺不张,3例靶肺叶体积缩小明显.治疗组第1、3月FEV1%明显增高,与基线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RV、TLC、6MWT、mMRC、CAT在术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事件两组均主要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次为上呼吸道感染.结论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SVS置入后减容效果明确,患者症状均有改善.但观察指标统计结果与自主症状变化不相符,考虑可能与样本量过小以及病情的复杂性有关,需要临床进一步研究.

  •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T影像评分对病死率的预测

    作者:袁成斌;滕晓蕾;谢晖;杜江;王瑞兰

    目的 探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胸部CT影像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2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92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胸部CT影像如单一磨玻璃样变(GGO)、实变、胸腔积液、纹理改变、渗出、根据胸部CT计算急性加重特发性肺纤维化CT评分(acute exacerbation of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AE-IPF)以及患者临床转归研究影像与疾病预后的关系.结果 胸部CT单一影像学特征同院内死亡及28 d病死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AE-IPF评分同院内死亡t值为1.254,P值为0.213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同28天死亡t值为3.113,P值为0.002有统计学意义;将AE-IPF评分进行四分位分档同年龄段、APACHEⅡ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四分位段一同进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APACHEⅡ评分OR值为19.992,P值为0.001,AE-IPF评分OR值为3.705,P值为0.073;Person相关分析结果AE-IPF评分同APACHEⅡ评分存在线性关系R值0.217,P值0.038;将AE-IPF评分作为观察值,28 d死亡作为状态值进行ROC曲线分析得出曲线下面积(AUC)为0.650,根据曲线结果,当AE-IPF评分大于2.225时28 d死亡率明显增高.结论 通过对92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胸部CT影像数据分析,重症肺炎单一影像学特征不能够揭示预后,AE-IPF评分可作为评价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28 d预后的指标.

  • 晚发型重度难治性哮喘气道炎症表型与激素疗效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振千;王凡;陈韦;韩志海

    目的 探讨成人晚发型重度难治性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类型及对激素治疗的反应,以期阐明该型哮喘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方法 连续收集正常对照者(A组)、确诊的成人晚发型轻中度(B组)、重度哮喘患者(C组),分别采集哮喘患者治疗前以及激素治疗后的诱导痰液,进行炎性细胞分类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痰中IL-17、IL-8、IL-6、IL-5浓度及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水平,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哮喘控制评分等基线情况.比较三组患者间的不同以及治疗前后的差别,并采用相关分析及多元直线回归方程筛选与气道炎症和哮喘控制评分相关的指标.结果 在全部146例哮喘患者中,重度哮喘所占比例将近1/3.与轻中度哮喘相比,重度哮喘患者有着较低的特应质比例、FEV1值和哮喘控制评分,但年龄及体质指数均较高.诱导痰细胞检查显示,治疗前的重度哮喘诱导痰嗜酸细胞比例低于轻中度哮喘(4.59% vs.7.74%,P<0.01),而中性粒细胞比例则明显增加(63.22%vs.22.8%,P<0.01).轻中度哮喘的气道炎症类型以嗜酸性粒细胞型为主,重度哮喘则以中性粒细胞型为多(P<0.01).与正常对照和轻中度哮喘相比,重度哮喘患者诱导痰中的炎症介质IL-17、IL-8、IL-6及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浓度亦显著升高(P<0.01).相关分析显示,哮喘患者痰中性粒细胞比例与IL-17浓度正相关(r=0.545,P<0.01).而直线回归分析提示,哮喘控制评分与IL-17和体质指数呈负回归关系(P<0.01).激素治疗可明显降低轻中度哮喘诱导痰内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炎症介质浓度,提高哮喘控制评分和FEV1 (P<0.01),而重度哮喘仅有诱导痰嗜酸细胞计数及IL-5浓度的降低,余炎性介质浓度、中性粒细胞比例及哮喘控制评分无改善(P<0.05).结论 成人晚发型重度哮喘是不同于轻中度哮喘的一种特殊亚型,其气道炎症成分复杂,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激素治疗仅可改善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成分,但对中性粒细胞性炎症则无作用.对该型哮喘应探索新的治疗途径.

  • T-Spot.TB与PPD预测家庭密切接触者是否患活动性结核的价值研究

    作者:潘蕾;鲁曦;李王平;刘伟;傅恩清;谢永宏;孙瑞琳;南岩东;金发光

    目的 探讨T-Spot.TB和PPD在预测家庭密切接触者是否患活动性结核的作用和价值.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1 274名无症状的密切接触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家庭成员,同时做T-Spot.TB和PPD,然后随访4年看是否患结核.结果 T-Spot.TB与以15 mm为界值的PPD相比阳性率更高(32.6%/22.1%),且与暴露时间相关性更好.不管接触者是否有卡介苗接种瘢痕,T-Spot.TB和以5 mm、10 mm、15 mm为界值的PPD,两者一致性相对较差.T-Spot.TB (IRR8.6)和PPD(界值为5 mm、10 mm、15 mm的IRR值分别为3.8、6.1、2.9)均能帮助预测TB.以15 mm为界值的PPD,会漏掉54.8%的活动性结核病例和63.2%的微生物学确诊的病例.如果降低界值为5 mm或10 mm,能提高敏感性,但是却降低了特异性,这样就会导致更多的假阳性病例.结论 在卡介苗覆盖率很高的中国,T-Spot.TB比PPD在预测家庭密切接触者是否患结核方面,价值更高.

  • 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血清不规则趋化因子fractalkine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阚海峰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指睡眠过程中反复呼吸暂停及呼吸表浅,夜间反复发生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引起多器官、多系统损害,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1].不规则趋化因子(fractalkine,FKN,CX3CL1)是趋化因子CX3C家族的唯一成员,在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FKN与肺部感染性疾病、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PAH)、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支气管哮喘及肺癌等肺部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2],与OSAHS关系如何,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少之又少,我们拟通过检测OSAHS患者血清FKN的含量,探讨FKN在OSAHS中的临床意义.

  • 成人气道吸入辣椒皮的支气管镜治疗方式及文献复习

    作者:田王斌;谢永宏;金发光;顾兴;王惠琴

    临床上常见成人气道内吸入辣椒皮,因其不同于骨头、金属异物等不可透X线异物,吸入辣椒皮后无法在X线片上显示,容易造成误诊,患者往往因慢性咳嗽或CT片上出现了阻塞性肺炎等而就诊,在行支气管镜时发现气道内有辣椒皮而确诊[1-2].目前公认支气管镜钳取法为气道异物治疗的方便、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在外院以钳取方式未能完全取出辣椒皮或出血而转诊到我院呼吸内镜中心者不少,因此有必要总结治疗成人气道吸入辣椒皮的经验,并进行成人气道异物的相关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 难治性气胸碘伏胸膜固定术的临床护理

    作者:王霞;杨永静;杨丽

    正常胸膜腔是不含气体的密闭潜在性腔隙,气体进入胸膜腔称为气胸.气胸分为自发性气胸和创伤性气胸,自发性气胸可分为原发性气胸和继发性气胸两种,原发性气胸患者无肺部疾病基础,多见于瘦高体型的青壮年;继发性气胸则是肺部疾病的并发症;气胸的内科治疗原则为排气减压,使肺尽早复张,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吸氧治疗,胸腔穿刺抽气,胸腔闭式引流,及胸膜粘连术[1-3].自发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2周继以持续负压引流48 h失败,并因心肺功能不全不能耐受外科手术者称为难治性气胸.胸膜粘连术是治疗难治性气胸有效而实用的治疗方法,常用的胸膜粘连方法包括胸腔内注入滑石粉,高渗糖水,碘伏等[4-6].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科收治21例难治性气胸患者,经使用碘伏胸腔内注入,患者胸膜粘连好,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碘伏胸膜固定术治疗难治性气胸的临床护理报道如下.

  •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重症肺炎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作者:刘莉;吴月丽;王秋芳;庄雪玉

    重症肺炎在临床中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是指患者发生肺炎后,不但伴有常规的呼吸系统疾病,而且伴有其他系统受累或并发呼吸衰竭,主要是因为肺组织免疫功能低下而导致的肺功能损害、缺氧、肺部感染[1-2].在临床中治疗重症肺炎时,不但包括抗感染治疗,还需对患者予以对症的药物治疗,予以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在提高重症肺炎的治愈率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3-4].为给临床在治疗重症肺炎方面提供更多可借鉴之处,本研究对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重症肺炎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观察,报道如下.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并发营养不良对急性加重频率、平均住院天数的影响及护理干预讨论

    作者:吴红梅;周泽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组常见的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1].COPD每一次急性加重,均会引起肺功能加速下降,因此GOLD指南将COPD去年1年急性加重频率≥2次作为患者生存期短的危险因素[2-3].科学、有效、全面的管理有利于减少COPD急性加重的诱因,降低急性加重危险因素,延缓肺功能下降速度,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4-5].COPD的发展过程中通常并发营养不良,其发生率约为24%~71%,这主要是因为患者食欲下降所导致,引起患者食欲下降的原因可能如下:①COPD患者长期缺氧,导致体内氧自由基蓄积,其强大的氧化能力会持续损伤胃肠道黏膜及其他脏器,诱发食欲下降;②COPD并发心血管系统疾病终导致心衰,使胃肠道淤血较重,引起食欲减退;③COPD患者肺功能逐年下降,与患者本身的期望不相符,终导致抑郁症,并发食欲减退.因此,在临床实际中,COPD患者多半并发食欲减退及营养不良[6].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病例对照研究,分析营养不良对COPD急性加重频率及平均住院天数的影响,并提出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以便更规范、更细化的管理COPD患者.

  • CT导引下肺小结节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廖江荣;姜蓬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因具有定位准确、成功率高等优点,已成为周围性肺病变广泛应用的诊断方法[1].一直以来,肺内孤立性小结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都是临床和影像学医师研究讨论的焦点,随着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发展,为该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本研究对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贵州航天医院经CT引导下对直径≤2 cm肺部孤立性结节穿刺成功并送病检的78例患者进行总结,探讨该方法在肺内孤立性小结节诊断时的准确性与安全性,并分析其临床手术操作技巧.

  • 循证护理对老年微创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肺部并发症的预防效果分析

    作者:张静文;王振华;谭晓骏;何雪艳;董红雪

    随着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攀升,老龄患者的发病人数也日益增多,老年患者各脏器功能减退,呼吸系统功能及储备能力下降,呼吸道黏膜萎缩,气道分泌物不易排出,胸外科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更容易引起肺部并发症的发生.为加快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本研究总结了老年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原因,对2015年8月至2017年6月在我科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60~80岁老年患者实施循征护理,有预见性地制定个体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降低了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 肺肿瘤血栓性微血管病研究进展

    作者:王杰;李羲;黄华萍

    肺肿瘤血栓性微血管病(pulmonary tumor 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PTTM)是恶性肿瘤患者的一种罕见却致命的并发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干咳、呼吸过速、心动过速、低氧血症,呈进行性加重,出现急性或亚急性肺动脉高压及呼吸心力衰竭,大部分患者短期内死亡.此病很难生前诊断,国外报道大多为尸检确诊,国内未见确诊病例报道[1-3].为了更好地认识此病,及早诊断,改善预后,本文对近年PTTM有关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环状RNA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晓远;吴学玲

    环状RNA又称环形RNA(circular RNA,circRNA)是一种具有环状结构的长链非编码RNA,广泛分布于类病毒、环状卫星病毒、delta肝炎病毒等.circRNA的特点及功能一直到新近的研究发现才真正被揭示,并且极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对肿瘤的看法,尤其是肿瘤的发生发展.到目前为止,研究者们发现了两种主要的circRNA,内含子及外显子circRNA,并且其功能众多.迄今,许多研究阐述了circRNA的特殊作用,其中,circRNA在肿瘤发生及恶性生物学性能中的microRNA海绵作用带给我们对肿瘤发生发展分子机制的全新认识.本文重点阐述circRNA在肿瘤的发生、发展、恶化、转移、复发中的调控作用.这些全新的认知或将为肿瘤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 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防治现状及进展

    作者:李鑫;陈维领;宫亮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发生率和病死率高的肿瘤,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占肺癌总数15%左右[1-2].SCLC因其侵袭力强、瘤体倍增时间短、早期即可发生远处转移,而成为恶性程度高的肺癌类型.易发生脑转移(brain metastases,BM)是SCLC的重要特征,约有15%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存在脑转移,这类患者中位生存期仅为4~6个月,2年内脑转移中的累计发生率超过50%[3-5].SCLC患者一但出现脑转移,预后极差.随着肺癌诊治手段的进步,伴有脑转移的SCLC患者生存期较前有所提高.但由于SCLC脑转移机制尚未完全明确,SCLC脑转移的防治仍然是目前影响SCLC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期的重大挑战之一.本文对近年来放疗、化疗、手术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在SCLC脑转移的预防、治疗现状和进展进行综述.

  • 肺部早癌的影像检查技术回顾和新技术探讨

    作者:彭燕;余世勇;余伟;陈林

    肺癌是全世界恶性肿瘤致死的头号杀手,其患病率和病死率仍在逐年上升,所以“早期发现、尽早治疗”是降低肺癌死亡率的有效手段[1].目前,外科手术仍是早期肺癌首选的治疗方法.近年来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surgery,VATS)已日趋普及,临床Ⅰ期的周围型肺癌是VATS佳适应证,其手术的安全性与疗效优于传统开胸手术[2].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从平片到普通CT对肺癌的阳性检出率有了明显提高;现今低剂量螺旋CT(low dose spiral CT,LDCT)扫描普遍应用于早期肺癌的筛查,其早期发现无症状患者日益增多;现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肺部早癌的有关影像检查技术的进展.

  • 嗜肺军团菌致病机制及快速检测新研究进展

    作者:鲁曦;李王平;李春梦;孙瑞琳;房延凤;金发光

    军团菌(Legionella)在1976年被首次报道,当时在美国费城参加退伍军人聚会的老兵中有182人出现了严重的肺炎症状,147人住院,29人死亡[1].经过密切的调查之后,发现致病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命名为嗜肺军团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2].自军团菌首次报道之后很短的时间内,共发现了50余种军团菌,其中至少24种与人类疾病相关.90%以上的军团病是由嗜肺军团菌导致[3],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免疫缺陷患者可能对任何军团菌种普遍易感.嗜肺军团菌共有15种血清型,在全世界范围内有84%的军团菌感染是由血清1型引起.一项在法国的环境与临床对比研究中发现,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占环境中军团菌的28%,但却占患者体内分离到军团菌的95%[4].其余人类易感军团菌包括:波兹曼军团菌(Legionella micdadei)、米克达德军团菌(Legionella micdadei)和长滩军团菌(Legionella longbeachae)共占人类军团菌感染的2%~7%[4].

  • miRNAs与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健;谢新明;李满祥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肺血管功能及结构异常,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引起肺动脉压异常升高的临床综合征,严重时引起右心衰甚至死亡[1-3].尽管目前临床上肺动脉高压诊断及治疗策略越来越多,但其预后仍旧较差.有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特发性及遗传性PAH患者在经过常规治疗后,5年生存率仅为20.8%[4].国内外研究提示微小RNA (microRNA/miRNA)可与其靶mRNA 3'端非编码区(3'-Untranslated Regions,3'-UTR)特异性结合,引起靶mRNA翻译抑制或降解,在细胞的生长、分化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miRNA在PAH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因此识别PAH发病相关的miRNA及其作用靶点有望为PAH诊治提供新的途径.本文就miRNAs在PAH的发病机制及诊治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探讨其在PAH诊断、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

  • 结核病的临床诊断及研究进展

    作者:秦蘅;廖秀清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传统结核病诊断方法仍以病原学诊断为主,但常规涂片阳性率低,而培养耗时较长,均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近几年结核病的诊断取得了较多进展,如影像学的18F-FDG PET-CT,细菌学的发光二极管荧光显微镜和爆轰纳米金刚石检测法;免疫学的γ-干扰素释放试验;分子生物学方面Xpert Mtb/RIF技术;介入方面的支气管超声下经引导鞘肺活检术、电磁导航支气管镜、虚拟支气管镜导航技术等.本文主要针对目前结核病的诊断进展作如下综述.

  • 肺生殖细胞瘤伴骨转移一例报告

    作者:孙红莹;孙红芳;孙莉;李明娴

    病例资料患者,男,17岁,因“间断咳嗽半个月,加重伴发热、左侧胸痛3d”入院.患者半个月前着凉后出现咳嗽、咳痰,偶伴有活动后气短,3d患者无明显诱因咳嗽症状加重,并出现左侧胸痛,伴有发热.入院查体:体温37.2℃,血压120/70mmHg,呼吸20次/min,脉搏90次/min,神清语明,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左下肺可闻细小湿啰音,心脏及腹部查体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肺部CT:左肺下叶支气管截断,局部可见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约6cm,纵隔、左肺门淋巴结肿大,见图1;甲胎蛋白(AFP)41.39 ng/ml;PET-CT:左肺下叶支气管开口处高代谢肿块,SUV大值8.9,CT值30.7 Hu,考虑中心型肺癌,伴远端阻塞性肺不张及阻塞性炎症;左肺门及纵膈(7组)淋巴结转移癌;第8胸椎、第4腰椎、左侧第8肋骨、左侧髂骨转移癌,SUV大值8.9.

  • 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一例

    作者:杨智超;周勇;刘影;古拉霞尔;张振兴;哈斯铁尔

    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tracheobroncheopathia osteochondroplastica,TO)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下有多发性骨质或软骨组织结节样增生并突向管腔的良性气道病变[1-2],是一种极少见的主要累及呼吸系统大气道的良性疾病.目前国内对该疾病的报道较少,能够确诊的TO患者共79例(1991年至2016年).在临床上此病易与肿瘤或结核等疾病混淆,近期本院诊断1例,现报道如下.

  • 肾病综合征合并巨细胞病毒肺炎一例

    作者:刘智强;张曦月;姜鹏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9岁,以“发热、咳嗽、咳痰10 d”于2017年3月23日入院.患者于3月中旬因受凉后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症状,体温37.8℃,咳嗽呈阵发性,咳痰为黄白色粘痰,无胸痛、胸闷、气短,无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就诊于当地医院,3月14日行胸部CT(图1)示:双肺感染.血常规:白细胞12.8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5.3%、血红蛋白138 G/L、红细胞比积41.40%、血小板191× 109/L.先后给予“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针”治疗1周后调整为“头孢曲松”治疗3d.

  • 海水吸入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谢永宏;金发光

    海水淹溺是一个重要但又经常被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20世纪90年代末世界银行和WTO 颁布的第一个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就指出海水淹溺是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据保守估计,每年全球约有50万人死于海水淹溺,非致死性溺水发生率比致死性溺水高出2倍以上,而且海水淹溺导致的急性肺损伤往往比淡水淹溺更为严重[1-2].2008年发布的《世界儿童伤害预防报告》也指出非致命性溺水对终身健康和经济造成的影响超过其他任何伤害.

  • 内科胸腔镜诊疗规范

    作者: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呼吸专业委员会

    内科胸腔镜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诊疗过程中常用的内镜技术,作为一项有创的操作技术,主要应用于无创方法不能确诊的胸腔积液和胸膜疾病,在某些疾病的诊治方面也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内科胸腔镜在局麻下(或加用静脉镇静)即可进行,一般不需要全身麻醉,操作在内镜室即可进行.前端可弯曲的内科电子胸腔镜可在直视下进行活检和治疗.因此,与电视胸腔镜技术,即外科胸腔镜相比,创伤更小,医疗费用更低,并且诊断和治疗有效率高,并发症少,目前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任何技术操作都需要有特殊技巧,掌握这些技巧都必须有一个学习过程,虽说内科胸腔镜操作简单,尤其是对于做过胸腔穿刺或闭式引流的呼吸专科医师来说尤为简单.但目前国内各医院内科胸腔镜诊疗水平参差不齐,操作方法亦不统一,有些甚至导致严重并发症发生.因此,我国内科胸腔镜诊疗技术亟需规范化,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呼吸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经过数轮讨论后制定本规范.

    关键词:
中华肺部疾病(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