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血栓与止血学杂志

血栓与止血学

血栓与止血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hrombosis and Hemostasis 혈전여지혈학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广州医学院
  • 主办单位: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影响因子: 0.98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9-6213
  • 国内刊号: 44-151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8-30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血栓与止血学期刊社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刘泽霖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时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严洪新;罗建华;余练

    目的 探究急性脑梗死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为临床精准化溶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0年1月~ 2016年12月在本院神经内科连续登记发病4. 5 h内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且资料完整的患者共180例患者根据溶栓后是否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恶化组以及非恶化组.恶化组包括患者31例,非恶化组包括患者14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并分析溶栓治疗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结果表明,恶化组患者的随机血糖、白细胞计数、肌酐、吞咽障碍、责任大血管狭窄程度等指标均显著高于非恶化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而其它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年龄、血糖、白细胞计数、NIHSS评分、吞咽障碍、昏迷、责任大血管闭塞、心源性脑栓塞等均与患者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显著相关(P < 0. 05).结论 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在采取静脉溶栓治疗前,应尽快完善易引发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相关危险因素的检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生存率.

  • 替罗非班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

    作者:黄志宝;何忠莲;汤红薇;王丽华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 60)及观察组(n = 60),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及丁苯酞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 评分及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BI),并监测治疗前后的血液学指标变化,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浆炎症因子水平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明显出血.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丁苯酞注射液能够提高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

  •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血栓形成相关性的探讨

    作者:张辉;刘徽;许玉玲;邓东红;刘振芳;程鹏

    目的 探讨显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评分对诊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的血栓形成预测的评估.方法 对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126例初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研究,评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标志物和国际血栓与止血协会的DIC评分与随访期间血栓形成的关系.结果 在平均周期为210天的随访中,患者的血栓发生率为5. 9%.第一个疗程的化疗后血栓形成事件的发生率为62. 5%.血栓的形成与高DIC评分(大于5)的危险比(HR)为19. 15,高D二聚体水平(≥4 mg /L) 的危险比(HR) 为9. 52.结论 大约5. 9% AML患者经过强力化疗后可能存在血栓形成,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栓形成事件可以通过DIC的存在来预测.

  • 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在糖尿病足感染患者中的变化

    作者:徐升强;陈峻;詹燏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感染(DFI)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 及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纤维蛋白原(Fbg)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 2016年10月本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足(DF) 患者55例,依据是否存在足部感染分为糖尿病足合并感染组(29例)和糖尿病足未合并感染组(26例),同时选取26例患有糖尿病但未合并DF患者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法检测患者血清PCT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浆hs-CRP水平,采用凝固法检测患者血浆Fbg水平.结果DFI组患者的PCT、hs-CRP及Fb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 01); DFI组患者的PCT和Fbg水平显著高于DF未合并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1); DFI组患者的hs-CRP水平显著高于未合并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DF未合并感染组患者的PCT、hs-CRP和Fb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经相关性分析,感染组患者PCT与Fbg水平与未合并感染组患者呈显著正相关 (r = 0. 751,P < 0. 01),hs-CRP与Fbg水平与未合并感染组患者也呈显著正相关(r = 0. 383,P < 0. 01).结论 糖尿病患者无论是否存在糖尿病足均应积极检测血清PCT、血浆hs-CRP和Fbg水平,并早期进行抗感染及抗凝治疗,以保障周围血管血供.

  • 44例获得性血友病A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诊疗的探讨

    作者:刘凌;冯莹;谢玮;庞缨;叶絮;周旭红

    目的 探讨获得性血友病A(AH-A)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效果,为临床对AH-A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并发症的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本院选择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接受治疗的AH-A患者44例作为观察对象,对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治及实验室检查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发现40. 91% 的AH-A患者无明确病因,其余引发AH-A的基础病因主要包括风湿性疾病、产后并发症及术后大出血等,所占比例依次为15. 91%、9. 09% 及9. 09%.AH-A疾病的临床表征主要包括皮肤瘀斑、软组织血肿、肌肉血肿、失血性贫血及腹腔血肿等,所占比例依次为93. 18%、72. 73%、52. 27%、25. 0%及20. 45%.治疗后的aPTT与FⅧ:Ab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 4. 842,P = 0. 016; t = 5. 427,P = 0. 004); 治疗后FⅧ:C的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 4. 881,P = 0. 028).Ⅷ抑制物的水平高低与FⅧ:C及aPTT长短、出血严重性无直线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结论 结合患者的病症、年龄、并发症、aPTT、FⅧ:C及FⅧ:Ab等指标综合评估之后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以大幅度地降低AH-A的病情恶化,降低AH-A病死率,对于AH-A疾病的临床管理和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 微量肝素持续滴入法在血液透析高危出血患者中的临床观察

    作者:林璟华;王潘;曾志力;古英明

    目的 观察有高危出血倾向的尿毒症患者应用微量肝素持续滴入法在血液透析中的抗凝效果.方法 将40例有高危至极高危出血倾向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分别应用无肝素法和微量肝素持续滴入法进行血液透析,观察两组患者透析后体外循环凝血情况,并对观察组透析前、后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AT)、血小板计数(BPC) 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高于微量肝素持续滴入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观察组透析前、后的aPTT、TT、AT、BPC这四个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没有加重患者出血症征.结论 微量肝素持续滴入法对有高危出血的血液透析患者未增加出血的倾向,且体外循环堵塞少,方法简便易行、疗效确切.

  • 射频消融术后应用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成厚丕

    目的 射频消融术后应用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 对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 对本院2010年1月到2015年1月实行射频消融术500例患者,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男127例,女123例; 对照组:男129例,女121例.对行动脉与静脉联合穿刺患者行常规使用肝素,在手术结束之后行气压治疗仪帮助治疗,而对单纯静脉穿刺患者则不采用.500例患者均对穿刺点进行加压包扎止血一天,对患者手术后6 h内行制动,时间过后可翻身, 10 h后可进行日常行走活动.实验组术后采用LMWH行肌注1次,行抗凝治疗,对照组不采用.观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或出血情况,并作凝血功能检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前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观察组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出现率为2. 0%,对照组为13. 2%(P > 0. 05).结论 射频消融术术后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进行机械气压治疗,手术后采用LMWH是预防患者DVT的一个重要治疗方案,安全度高,方便又快捷,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度小,出血情况低.

  • 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房颤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华坚

    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房颤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HT) 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9月~ 2016年9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心动图检查结果分为房颤组与非房颤组,各100例.所有患者均给静脉溶栓治疗.比较房颤组与非房颤组的出血转化情况; 对性别、年龄、既往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溶栓时间窗、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血压、启动溶栓后的收缩压变异系数和舒张压变异系数、溶栓前24 h血糖、溶栓前24 h血浆纤维蛋白原(Fbg)、溶栓前24 h血小板计数(BPC)、溶栓前24 h的NIHSS评分、溶栓前24 h颅脑CT变化等相关因素进行筛选; 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房颤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后HT的危险因素.结果 ①房颤组HT多于非房颤组(P< 0. 05),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多于非房颤组(P < 0. 05); ②溶栓时间窗、溶栓前24 h收缩压、溶栓前24 h的NIHSS评分、溶栓前24 h颅脑CT变化、溶栓期间的收缩压变异系数和溶栓期间的舒张压变异系数等均对于HT与非HT有显著差异(P < 0. 05); ③溶栓时间窗、溶栓前24 h收缩压、溶栓前24 h的NIHSS评分、溶栓前24 h颅脑CT变化、溶栓期间的收缩压变异系数和溶栓期间的舒张压变异系数是房颤组静脉溶栓后HT危险因素.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房颤患者选择静脉溶栓治疗的时候,应当尽量回避可能导致HT的高危因素.

  • 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力辉

    目的 观察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4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实验组(44例) 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定斑块等治疗; 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加曲班治疗.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及治疗14 d各自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Barthel指数评价神经功能康复情况,统计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同时对比治疗前后的部分活化凝血时间(aPTT).结果 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 0. 05),且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 < 0. 05); 实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 vs 70%(P < 0. 05); 两组患者治疗前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aPTT延长(P < 0. 05).结论 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进展性脑卒中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少.

  •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作者:周亦;宋丽艳;唐甲凡

    目的 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以及预后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调脂、抗动脉硬化、降糖降血压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进行抗血小板凝聚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脂水平、生活质量、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 56% 高于对照组75. 56%(P < 0. 05);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 0. 05);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日常能力、神经功能、心理健康以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 05); 两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可有效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安全性高.

  • 慢性心衰患者标准化"金三角"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的监测

    作者:冯所远

    目的 探究慢性心衰患者接受标准化"金三角"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期间于我院住院的80名慢性心衰患者为实验组,40名心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前和治疗四周后纤维蛋白原(Fbg)、抗凝血酶(AT)、D二聚体(D-D)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各组Fbg、AT、D-D值均增高,心功能IV级患者高于心功能III级患者,高于心功能II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四周后,实验组心功能II级、心功能III级、心功能IV级患者的Fbg、AT、D-D值均有显著下降 (P < 0. 05),心功能IV级患者AT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心功能II级和心功能III级的患者(P < 0. 05),其余指标的下降幅度不存在组间差异.结论 慢性心衰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的状态,血浆Fbg、AT、D-D的水平均高于正常人,且随着心功能的下降而上升.慢性心衰的"金三角"治疗方案能使不同心功能分级的患者Fbg、AT、D-D的水平均显著下降.

  • 30例重症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分析

    作者:李斌;鲍扬漪;李坦

    目的 分析重症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30例重症ITP患者临床资料、检查结果和治疗效果.结果30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0. 3岁; 接受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的27例患者中完全反应9例(33. 3%),有效14例,总有效率达到85. 2%,4例接受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的患者中3例达到完全反应,1例接受中等量地塞米松联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的患者达到有效,1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抗HP根治后,达到完全反应.结论 对于重症ITP患者大剂量地塞米松及丙种球蛋白的方法起效快,有效率高,对ITP患者应常规检测幽门螺杆菌.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病理分期与高凝状态

    作者:张燕;陈檬;贾维军

    目的 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 患者凝血特点与病理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54例M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DS(Durie-Salmon) 分期法分为Ⅰ期(24例)、Ⅱ期(18例)、Ⅲ期(12例) 三期,比较不同DS分期患者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差异,同时比较不同分期患者静脉血栓栓塞(VTE)发生率.结果MM患者aPTT、PT、TT下调; D-D、Fbg显著增高(P < 0. 05),且随着MM病理分期升高,变化亦更显著(P < 0. 05).本文共5例发生VTE,发生率9. 3% (5 /54),其中Ⅰ期0. 0%,Ⅱ期3. 7%(2 /54),Ⅲ期5. 6%(3 /54)Ⅲ期发生率显著高于Ⅰ、Ⅱ期(χ2 = 9. 000、χ2 = 4. 000,P < 0. 05).结论MM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且与病理分期有较好的相关性.

  • 中药联合西医治疗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的效果

    作者:侯永兰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在本院进行治疗的60例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与分析,并严格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及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参照组的治疗方案是术后单独使用西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选用的治疗方法是在参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中药进行中西医联合治疗.治疗结束后,根据研究所得数据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凝血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 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P < 0. 05); 另外,观察组术后的凝血的各项指标变化比对照组较为低凝(P < 0. 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肿瘤术后DVT疗效较单用西药显著.

  •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血栓素A2、血流动力学及血栓事件发生的影响

    作者:王慧英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血栓素A2、血流动力学及对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单一全身麻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手术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早期活动时间等围术期指标,记录麻醉诱导前10 min(T0)、术中1 h(T1)、术后30 min(T2)三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 (SpO2),同时分析两组手术前后血栓素A2(TXA2)、血浆内皮素(ET)及D二聚体(D-D)水平,并比较其DVT发生率.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 > 0. 05),观察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4. 96 ± 1. 37)min、清醒时间(8. 29 ± 2. 14)min、拔管时间(13. 18 ± 1. 66)min及术后早期活动时间(4. 12 ± 1. 08)min较对照组短(P < 0. 05); T0及T2时两组MAP、HR、SpO2比较无显著差异(P > 0. 05),T1时两组MAP、HR均较T0时升高,而SpO2下降,且对照组上述指标变化较观察组明显(P < 0. 05); 术后7 d两组ET、TXA2及D-D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ET(88. 79 ± 1. 22) ng /L、TXA2(375. 15 ± 1. 88) ng /L及D-D(263. 15 ± 1. 87)ng /L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 05); 观察组DVT发生率4. 65%较对照组低20. 93%(P < 0. 05).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可使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保持稳定,改善围术期指标,同时对血栓素A2影响小,术后D-D水平低,明显降低DVT发生.

  • 血小板计数与老年慢阻肺患者心肌损伤的关联

    作者:符名勇

    目的 分析血小板计数与老年慢阻肺(COPD) 患者心肌损伤的关联及潜在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本研究选取本院就诊的确诊COPD患者50例为病例组进行研究,均为并发心肌损害患者; 同时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人55例为对照组.研究收集受试对象血小板计数水平信息,以及患者既往史、家族史、血压、血脂等相关指指标水平,讨论血小板计数与老年COPD患者心肌损伤的关联及相关因素的影响作用.结果 病例组血小板计数为(256. 98 ± 89. 23)109 / L,对照组为(224. 65 ± 83. 69)109 /L(P > 0. 05),但病例组中血小板计数增高者和血小板计数减低者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 05); 其中病例组中血小板计数增高患者比例为54. 00%,高于对照组的3. 64%; 病例组血小板计数减低者比例为36. 00%,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 45%; 同时血小板计数正常者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本文中还发现病例组的BMI指数低于对照人群,两组受试对象的BMI指数分别为(19. 76 ± 5. 97) kg /m2和(22. 54 ± 5. 34) kg /m2 (P < 0. 05); 吸烟史、高血压以及血脂指标和尿酸水平等在两组间的差别均未见统计学差异.对包括血小板计数异常增加、血小板计数异常减低、吸烟史、血液系统疾病史以及体型偏瘦在内的10个自变量进行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小板计数异常增高和异常减低都与老年慢阻肺患者心肌损伤存在正向关联,OR值分别为1. 225和1. 111(P < 0. 05); 此外吸烟史、血液系统疾病家族史以及BMI小于18 kg /m2也都与老年COPD患者心肌损伤存在正向关联.结论 血小板计数异常增高与减低均与老年COPD患者心肌损伤存在关联,其中血小板计数异常增高与既往报道的血液凝集状态和潜在血栓形成倾向有关联,而血小板计数异常减低则可能与贫血等体质状态有关究.

  • 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联合华法林对肺血栓栓塞患者心功能指标、血清指标及疗效的观察

    作者:薛兵;何彦侠;杨霁;李研

    目的 观察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华法林联合疗法对肺血栓栓塞(PTE)的疗效及对患者心功能指标、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 以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71例PT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5例).所有患者均经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LMWH治疗,观察药组则采用LMWH、华法林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血清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DD、cTnⅠ及TNF-α 指标发现,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 > 0. 05); 但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呈显著改善(P < 0. 05),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 < 0. 05); 治疗前,两组患者RVED、RVED/LVED及PA指标比较差异均不明显(P > 0. 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 < 0. 05),且观察组RVED及RVED/LVED指标改善更显著(P < 0. 05);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 6%,而观察组为91. 4% (P < 0. 05).结论LMWH联合华法林治疗PTE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炎症水平,改善心功能.

  •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应用替格瑞洛的临床价值

    作者:卜昌丹;李双;邓春艳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应用替格瑞洛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PCI手术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5例,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替格瑞洛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CI以及SVI改善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MACE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LVEF都有所升高,观察组(58. 12 ± 10. 23%)高于对照组(52. 12 ± 9. 2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LVDs以及LVDd指标都有所下降,观察组(40. 12 ± 5. 68 mm、42. 23 ± 6. 90 mm) 低于对照组(48. 12 ± 6. 90 mm、50. 08 ± 8. 89 mm),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 0. 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I以及SVI指标都有所下降,观察组(2. 78 ± 0. 57 L. min-1. m-2、37. 12 ± 8. 56 SV(ml /m2))低于对照组(3. 98 ± 1. 02 L. min-1. m-2、45. 12 ± 9. 27 SV(ml / m2))(P < 0. 05); 两组患者治疗后MACE事件总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结论 采用替格瑞洛对经PCI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MACE事件发生.

  • 正反交替连接预防长期导管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效果

    作者:张衡;陈丽;李红兵;吴爱纯;费世枝

    目的 观察正反向交替连接Palindrome导管动静脉端做为血流出路在预防导管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 2016年12月在我中心应用Palindrome导管作为长期血管通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8例,按照治疗时连接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透析治疗时维持固定的连接顺序连接导管与血路管; 观察组透析治疗交替使用导管动静脉端做血流出路.观察随访12个月,对比干预后两组患者导管功能及透析充分性.结果 导管功能不良(血栓形成)发生率及导管感染发生率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 < 0. 01); Kt /V值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 干预后血流量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 0. 05、P < 0. 01).结论 正反交替连接的方法对预防Palindrome导管并发症效果良好,可降低导管并发症发生率,延长导管使用寿命,提升透析质量.

  • 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术后血小板参数及心电图的影响

    作者:唐娟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术后血小板参数及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研究专组另实施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心电图[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QTd)、ST段回落情况]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相较,两组治疗后PLT显著降低,MPV、LVEF、 LVEDd显著升高,QTd显著缩短;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较,研究组PLT降低显著,MPV、LVEF、LVEDd升高显著,QTd缩短显著,研究组ST段回落良好率96. 87%明显高于对照组21. 86% (P < 0. 05).结论 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有效抑制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术后血小板活性,从而提高患者心肌功能及有效缩短QTd,且ST段抬高回落良好.

  • 妊娠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D二聚体变化特征及临界值研究

    作者:景阳;丁萌;肖艳平;陈向华;张青云;付久园

    目的 研究妊娠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D二聚体(D-D)变化特征及临界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 2017年1月我院住院的9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90例孕妇作为妊娠组,90例妊娠者中包括早期(12周) 妊娠、中期(24周)妊娠和晚期(36周)妊娠各30例.90例妊娠者中包括32例VTE妊娠,58例非VTE妊娠.同时分析同期门诊查体的30例非孕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D-D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早期妊娠组D-D水平无明显差别(P > 0. 05),但中期妊娠组和晚期妊娠组D-D水平明显升高(P < 0. 05).与对照组比较,非VTE妊娠组和VTE妊娠组D-D明显升高(P < 0. 05); 与非VTE妊娠组比较,VTE妊娠组D-D明显升高(P < 0. 05).ROC曲线下面积为0. 915大(SD:0. 031; 95%CI:0. 85 ~ 0. 98),此时对应的灵敏度为0. 86,特异性为0. 90,D-D临界点为0. 55 mg /L.结论 妊娠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D-D水平比正常非孕者升高,对于妊娠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应采用调整后的D-D临界值进行诊断VTE.

  • 疏血通联合血液净化治疗对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高凝血状态的影响

    作者:唐国清;张祖文;刘其国;何磊;杨安文;周忠平

    目的 研究疏血通联合血液净化治疗对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HL-SAP)患者高凝血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HL-SAP患者86例,随机抽签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给予对照组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疏血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等凝血指标水平变化,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小板聚集率、血浆比黏度、红细胞沉降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慢性健康状况评估系统APACHE II评分及生存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PT、aPTT、TT上调,Fbg显著减低(P < 0. 05); 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小板聚集率、血浆比黏度、红细胞沉降率较对照组均显著较低(P < 0. 05); 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 ICU住院时间、APACHE II评分较对照组显著较低(P < 0. 05),患者死亡率为6. 98% 较对照组25. 58% 显著较低(P < 0. 05).结论 疏血通联合血液净化治疗HL-SAP患者高凝状态得到改善,患者死亡率降低.

  • 普通肝素联合活血通络方对长期卧床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价值

    作者:李建刚;毛则先

    目的 探究普通肝素联合活血通络组方对于长期卧床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长期卧床合并下肢DVT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普通肝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活血通络方.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凝血功能,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P < 0. 05),治疗组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 05),治疗组出血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 05).结论 普通肝素联合活血通络方对长期卧床老年下肢DVT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优于单用普通肝素.

  • 针对性护理应用于降低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治疗中的不良反应

    作者:郭冬;杨忠;覃冰雁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急性脑梗死(ACI)rt-PA静脉溶栓治疗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确诊的ACI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同时予以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针对性护理配合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 > 0. 05),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3. 33%) 低于观察组(93. 3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四项变化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 > 0. 05),对照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26. 67%)高于观察组(6. 67%),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 67%)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85%).结论rt-PA静脉溶栓在ACI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且针对性护理干预辅助治疗比常规护理疗效更高,不良反应少.

  • 综合护理对脑血栓合并肠道感染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作者:王祖萍;付丽萍;薄文婷;杨洁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脑血栓合并肠道感染患者中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以分组形式对我院 2015 年6 月至2016 年6 月期间收治的82 例脑血栓合并肠道感染患者进行观察,依随机原则将其分作常规组与观察组,各41 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经护理后恢复效果、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的效果优于常规组(CSS 评分下调、与MBI 评分上调);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 < 0. 05).结论对脑血栓合并肠道感染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可有提高治疗效果.

  • 预见性护理在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中的价值

    作者:朱燕莉;成惠玲

    目的 研究预见性手术护理预防胃肠肿瘤患者围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本院2013. 6至2017. 3收治的89例胃肠肿瘤患者,将全部患者分为预见组,基础组; 预见组45例,基础组44例; 在围术期中为两组肿瘤患者提供不同的护理服务,护理后对比肢体肿胀情况、血小板指标与DVT发生率.结果 预见组DVT发生率8. 89%明显低于基础组27. 27%(P < 0. 05).预见组PLT、CD62-P及MPV低于基础组(P < 0. 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在预防围手术期DVT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康复护理对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凝血指标的影响

    作者:陈春燕;杨函

    目的 研究康复护理对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凝血指标的影响化.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接收的120例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围手术期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干预.观察患者治疗后对凝血指标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相比,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P < 0. 05),并且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数显著下调(P < 0. 05); 抗凝血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抗凝血酶活性水平(P < 0. 05); 实验组纤溶酶原活性(PLG,A)显著升高(P < 0. 05),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PAI-1)、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 值下调(P < 0. 05).结论 康复护理是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在围手术期预防血栓形成的有效措施,能够改善高凝状态.

  • 前列腺电切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作者:纪周琴;宋珍丽;胡秀梅

    目的 探究前列腺电切术后家属协同强化护理干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04例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52例)实施术后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52例)患者术后家属协同强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除下肢静脉血栓外其他并发症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 00%,低于对照组7. 69%(P < 0. 05);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为1. 92%,低于对照组13. 46%,护理满意率高达98. 08%,显著高于对照组84. 62%(P < 0. 05).结论 前列腺电切术后家属协同强化护理干预预防下肢DVT效果良好,发生率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护理满意度高.

  • 优质护理用于预防宫颈癌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

    作者:高平

    目的 探究宫颈癌术后预防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的护理方式.方法 选取在本院宫颈癌术后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服务,给予观察组患者优质护理服务,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较对比组呈低凝状态(P < 0. 05).观察组患者的下肢DVT发生率为10. 67%,SAS评分为(40. 77 ± 5. 36) 分,SDS评分为(46. 52 ± 6. 34)分; 对照组患者的下肢DVT发生率为29. 33%,SAS评分为(51. 48 ± 7. 55)分,SDS评分为(55. 81 ± 5. 38)分; 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比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结论 在宫颈癌患者手术治疗后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可显著地改善预后,降低发生下肢DVT的风险.

  • 抗血栓泵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作者:王彩霞

    目的 探讨抗血栓泵在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 下肢静深脉血栓形成(DVT) 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 2017年1月的10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抗血栓泵预防DVT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血栓标志物、血小板、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第15 d后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 00% vs 20. 00%) (P < 0. 05); 与对照比较,试验组PT、aPTT、TT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 0. 05).与对照比较,试验组D-D、vWF、Fbg、PLT、 PDW、MPV水平均明显降低(P < 0. 05).结论 抗血栓泵预防COPD患者DVT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同时还可改善患者血清血栓标志物、血小板、凝血功能指标.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联合不同止血方案对血栓形成的影响

    作者:汤小虎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联合不同止血方案选择及对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10月我院门诊部收治的100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实施联合运用巴曲亭止血方案,对照组实施常规24 h橡皮筋牵拉气囊压迫止血方案,对两组围术期止血效果[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总出血量]、术后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Fbg)、血浆凝血酶时间(TT)]、膀胱冲洗时间与留置导尿时间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总出血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小(P < 0. 05); 术后仅对照组aPTT、TT较术前下调,Fbg显著上调,(P < 0. 05); 研究组术后下肢DVT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少低(2% vs 20%) (χ2 = 4. 550,P < 0. 05).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联合巴曲亭止血方案止血效果较佳,且对患者术前术后凝血指标无显著影响,耕有效降低术后DVT.

  • 全面护理预防产妇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

    作者:韩曼琳;周爱梅

    目的 观察全面护理预防产妇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形成(DVT) 的作用.方法 选择在100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进行观察与分析,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产后全面护理.护理工作结束后,对比两组产妇的下肢DVT的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血流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下肢DVT的发生率为4%,护理满意度为100%; 对照组的下肢DVT的发生率为18%,护理满意度为50%(P < 0. 05); 另外,观察组产后的血流指标改善比对照组明显(P < 0. 05).结论 产后全面护理预防产妇剖宫产后下肢DVT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患者的各项血流指标改善.

  • 弹力袜联合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岳玉娇;马中宁;张捷

    目的 探讨循环减压弹力袜联合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 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就诊的2015年1月~ 2017年1月的100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循环减压弹力袜联合LMWH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血栓标志物D-D和凝血四项PT、aPTT、TT和Fbg水平的变化,以及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第15 d后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 00% < 20. 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两组患者在第4 d和7 d后DVT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试验组D-D、Fbg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试验组PT、aPTT、T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与对照组比较(86. 32 ± 2. 03),试验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3. 22 ± 3. 23) 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与对照组比较(85. 52 ± 2. 67),试验组护理质量评分(92. 52 ± 3. 01)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结论 实施循环减压弹力袜联合LMWH预防COPD患者DVT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同时还可改善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

  • 循证护理在预防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价值

    作者:孙莉

    目的 研究浅析循证护理在预防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ACI患者58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293例.给予参照组患者常规方式进行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循证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各项凝血功能的水平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 < 0. 05).研究组患者的下肢DVT发生率为2. 73%,SAS评分为42. 64± 4. 55分,SDS评分为46. 58 ± 6. 05分; 参照组患者的下肢DVT发生率为22. 23%,SAS评分为56. 76 ± 5. 44分,SDS评分为56. 81 ± 5. 38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结论 循证护理措施对ACI患者进行干预,可有效预防下肢DVT的发生.

  • 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消化道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作者:查园;李华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对于消化道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的预防效果.方法 研究资料为我院肿瘤科2014. 1 ~ 2017. 1治疗的50例手术患者,分为早期组、常规组; 早期组26例,常规组24例; 实施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的DVT发生率及营养状况.结果DVT发生率,早期组:常规组为11. 54%(3 /26)vs 37. 50%(9 /24)(p < 0. 05); 营养状况中A级所占比例,早期组:常规组为73. 08% (19 /26) vs 45. 83% (11 /24) (p < 0. 05).结论 早期护理预防DVT的效果明显,且患者营养较佳.

    关键词: 肿瘤 护理
  • 特级护理改善胃出血患者出血状况及舒适度的效果

    作者:甘孝红;张中香

    目的 探究特级护理改善胃出血患者出血状况及舒适度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消化外科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06例胃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53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53例)实施特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出血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一次性止血成功率及患者再出血率、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及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舒适度,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 00%,高于对照组90. 57% (P < 0. 05); 实验组患者出血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0. 05); 实验组患者一次性止血成功率为100. 00%,高于对照组90. 57%,再出血率为0. 00%,不良反应率为1. 89%,均低于对照组7. 55%、13. 21%(P < 0. 05); 实验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SAS及SDS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满意率高达100. 00%,舒适率为100. 00%,均高于对照组88. 68%、 86. 79%(P < 0. 05).结论 胃出血患者实施特级护理干预效果良好,患者治疗效果提升,止血效果佳,恢复快,不良反应少,心理状态佳,舒适度佳,满意度高.

  • 循证护理预防直肠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作者:刘卉;王春晓

    目的 探究循证护理在预防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采用传统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循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预防下肢DVT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较为低凝.观察组患者的下肢DVT发生率为5. 71%,SAS评分为(41. 83 ± 5. 96)分,SDS评分为(46. 66± 6. 92)分; 对照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 86%,SAS评分为(52. 77 ± 8. 92) 分,SDS评分为(56. 81 ± 5. 38)分; 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 05).结论 在直肠癌患者手术治疗后应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可显著地改善预后,降低发生下肢DVT的风险.

  • 综合护理对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作者:刘文莉;田梅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对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肿瘤并发DVT患者,共82例,将这些一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且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1例.给予参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期间发生肺栓塞(PE)及死亡率,护理后的凝血指标、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护理期间发生肺栓塞(PE)及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凝血指标水平优于参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 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肿瘤并发DVT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凝血功能,从而降低了PE发生率与死亡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有提高.

  • 乳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后合并血栓性静脉炎的护理

    作者:王红;张艳庆;左艳

    目的 探讨护理在预防乳腺癌术后化疗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PICC)置管期间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90例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将日常护理组与血栓性静脉炎针对性护理组进行对比,比较两组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临床症状的轻重及静脉炎的预后.结果 血栓性静脉炎针对性护理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日常护理组,临床症状局限于2度以下,有一定几率保留置管.结论 乳腺癌术后PICC置管化疗的患者易发生血栓性静脉炎,经过针对性护理能降低置管患者静脉炎发生率.

  • 尿毒症伴出血倾向患者于无肝素血液透析期间凝血功能变化

    作者:郑颖来

    目的 探讨尿毒症伴出血倾向患者于无肝素血液透析期间凝血功能变化.方法 检测60名有出血倾向的尿毒症患者无肝素透析前后和60名无出血的尿毒症患者传统透析前后纤维蛋白原(Fbg)、抗凝血酶(AT)、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结果 无肝素透析组和传统透析组患者透析后Fbg、D-D的水平较透析前都有明显的上升,AT在透析后较透析前下降(P < 0. 05).结论 具有出血倾向的尿毒症患者透析后凝血系统紊乱加重,但相比传统的透析,无肝素透析不会额外加重患者的血栓和出血风险.

  • 利伐沙班与脉血康胶囊预防骨盆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作者:冯建武

    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与脉血康胶囊预防骨盆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就诊的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的100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利伐沙班预防下肢DVT,试验组试验组给予利伐沙班联合脉血康胶囊预防下肢DVT.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血栓标志物、血小板、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第15 d后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 00% vs 20. 00%)(P < 0. 05); 与对照比较,试验组D-D、vWF、PT、aPTT、TT、水平均明显升高(P < 0. 05).与对照比较,试验组Fbg、PLT、PDW、MPV水平均明显降低(P < 0. 05).结论 利伐沙班与脉血康胶囊预防骨盆骨折术后DVT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同时还可改善患者血清血小板、凝血功能指标水平.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护理

    作者:张帆;苗琛;肖友文;王勤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AVF) 血栓形成的护理危险因素,并进行改良措施分析.方法 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且在护理过程中发生AVF血栓和未发生AVF血栓的患者各60例,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检测两组内瘘成形术后血糖、血脂、血压及凝血指标,记录维持性血压透析过程中的护理措施及操作细节并进行多因素Logisttic回归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空腹血糖(FBG)、收缩压、纤维蛋白原(Fbg) 水平显著较高(P < 0. 05),穿刺口血肿、穿刺失败、定点压迫力度过大、定点包扎过紧例次显著较高(P < 0. 05),术侧肢体受压率、透析后压迫止血时间> 30 min发生率显著较高(P < 0. 05),抗凝药物使用率显著较低(P < 0. 05).Logist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是定点压迫力度过大、穿刺失败、穿刺口血肿、定点包扎过紧、透析后压迫止血时间> 30 min、FBG是维持性血液透析AVF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P < 0. 05),而抗凝药物的使用是其保护因子(P < 0. 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AVF血栓形成不仅与自身血糖等因素有关,与护理因素也有密切关系,应严格做好护理工作,以预防AVF血栓形成.

  • 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改善

    作者:王建平

    目的 观察中医综合康复护理在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恢复情况及对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 取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医院收治乳腺癌根治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 = 45)和观察组(n = 45).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综合康复护理,比较2组护理对血液高凝状态的影响以及对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积、红细胞聚集指数水平低于对照组(P < 0. 05); 观察组护理后红细胞变形指数高于对照组(P < 0. 05); 观察组护理后SAS、 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 05).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采用中医综合康复护理能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对预防术后并发血栓形成有所裨益,同时改善了患者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 肾病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的护理分析

    作者:张秀荣

    目的 分析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中有效预防血栓及纤维鞘形成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接收的80例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均采取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随机分成观察组 (采取预见性护理)和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栓及纤维鞘形成、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评价结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栓及纤维鞘形成发生率为30. 00% vs 62. 50%(P < 0. 05; 观察组和对照组出血、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2. 50% vs 32. 50% (P < 0. 05; 观察组和对照组综合满意度评分为(86. 55 ± 3. 50) 分vs(65. 23 ± 4. 22)分(P < 0. 05).结论 对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可有效的降低血栓与纤维鞘形成、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 卵巢癌患者术后实施减压弹力袜联合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作者:陈英

    目的 探讨卵巢癌患者术后实施减压弹力袜联合低相对分子质量(LMWH)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就诊的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的100例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减压弹力袜联LMWH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血栓标志物D-D和vWF水平的变化,以及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第15 d后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 00% < 20. 00%)(P < 0. 05).试验组D-D水平(4. 22 ± 0. 23)高于对照组D-D水平(1. 52 ± 0. 03)(P < 0. 05); 试验组vWF水平(150. 52 ± 3. 01)高于对照组vWF水平(100. 52 ± 3. 67) (P < 0. 05).与对照组比较(87. 32 ± 2. 03),试验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4. 22 ± 3. 23)明显升高(P < 0. 05); 与对照组比较(86. 52 ± 2. 67),试验组护理质量评分(93. 52 ± 3. 01)明显升高(P < 0. 05).结论 实施减压弹力袜联合LMWH预防卵巢癌患者DVT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同时还可改善患者血清血栓标志物水平.

  • 优质护理用于预防产妇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作者:高萍;刘娣鸿;邱成艳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用于预防产妇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的效果,.方法 将在我院80例产妇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产妇4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产妇40例,使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经护理后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程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 0. 05); 凝血功能检测较为低凝; 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 5%(1 /40)vs 10% (4 /40)](P < 0. 05).结论 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在产后下肢DVT中,可使其发生率下降、护理满意程度增高.

  • 间歇充气加压在预防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作者:牟春英;屈彦;曹娜

    目的 探讨间歇充气加压在预防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 形成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我院就诊的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的12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间歇充气加压预防DVT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血栓标志物、血小板、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DVT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6. 67% < 21. 67%) (P < 0. 05).与对照比较,试验组D-D、vWF、PT、aPTT、TT、PLT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 05).与对照比较,试验组Fbg、PDW、MPV水平均明显降低(P < 0. 05).结论 间歇充气加压预防脑梗死患者DVT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同时还可改善患者血清血栓标志物水平.

  • 踝关节运动对治疗下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探讨

    作者:张岚;张艳;王冰

    目的 探究踝关节运动治疗下肢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的机制.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的68例患下肢DVT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在手术前、中、后均未使用抗凝剂和止血药并采用常规的护理;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裸关节运动.对两组患者术前、后腿周经差、腘静脉血管内径和血流速度以及血浆生化指标检测比较分析.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大腿和小腿的周经差、腘静脉血管内径和血流速度均无显著差异(P > 0. 05),术后,两组患者的腿周经均显著降低,组间比较,实验组显著的小于对照组(P < 0. 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管内径和血液流速具有显著的差异(P < 0. 05).术后,实验组的PAI-1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t-PA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 < 0. 05).实验组的D-D上调、Fbg下调(P < 0. 05)增.结论 踝关节运动可能通过降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增强纤咨溶活性,从而能预防下肢手术后DVT.

  • 围生期巨细胞病毒感染对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影响及其综合护理

    作者:龚玉华

    目的 探讨围生期巨细胞病毒感染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患儿临床症状、治疗效果、预后等的影响,并讨论其相应的综合护理模式.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非病毒感染所致ITP患儿50例、围生期巨细胞病毒感染导致ITP患儿82例.非病毒感染所致ITP患儿设定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 围生期巨细胞病毒感染导致ITP患儿为实验组,均增加抗病毒治疗,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常规护理,另一组接受ITP综合护理.比较三组患儿临床症状的轻重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实验组,程度较实验组轻,但组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和治愈率均显著高于实验组,(P < 0. 05).实验组中,接受ITP综合护理的患儿治疗效果优于接受常规护理的患儿,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结论 围生期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ITP临床症状、治疗效果和预后较非病毒引起ITP差,ITP综合护理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出血情况并提高治疗效果.

  • 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作者:刘君芳;温菊瑛;谢艳

    目的 观察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本院接受剖宫产进行分娩的足月产妇6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剖宫产术后护理方式,试验组则采取围产期护理干预模式,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预防下肢DVT的效果.结果 下肢DVT发生率试验组患者为6. 00%,对照组患者为24. 33%(P < 0. 05); 护理满意度试验组患者为93. 67%,对照组患者为73. 00%(P < 0. 05).结论 对行剖宫产进行分娩的产妇实施围产期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

  •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儿不良情绪和并发症改善效果及凝血功能的临床观察

    作者:郑佳蕾;郑丽丽;闫金凤;王彦晓;白雪纯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儿不良情绪和并发症改善效果及凝血功能方面的重要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的88例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临床护理,实验组由专业的医护人员有针对性的对患儿进行个性化的综合护理.过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对两组患儿负面情绪评估以及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感染指标(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沉)和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儿干预前和中国常模比较均差异显著(P < 0. 05).干预后,两组负面情绪状态均显示下降,实验组下降尤其明显.组间比较显示,干预后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 05).口腔感染、消化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肛周感染、静脉炎和出血症状等,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 05).感染指标和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实验组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 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白血病患儿中,对其缓解焦虑等负面情绪、降低不良反应以及改善其感染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

  • 弹力袜联合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预防心肌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作者:陈洁;马妍;王为

    目的 探讨循环减压弹力袜联合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预防心肌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就诊的2015年1月~ 2017年1月的10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循环减压弹力袜联合LMWH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血栓标志物D-D和vWF水平的变化,以及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第15 d后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 00% vs 18. 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两组患者在第4 d和7 d后DVT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试验组D-D水平(4. 22 ± 0. 23) 高于对照组D-D水平(1. 52 ± 0. 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试验组vWF水平(150. 52 ± 3. 01) 高于对照组vWF水平(100. 52 ± 3. 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与对照组比较(87. 32 ± 2. 03),试验组护理满意度评分(94. 22 ± 3. 23)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 与对照组比较(86. 52 ± 2. 67),试验组护理质量评分(93. 52 ± 3. 01) 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结论 实施循环减压弹力袜联合LMWH预防心肌梗死患者DVT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同时还可改善患者血液的高凝状态.

  • 综合护理在预防ICU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与护理满意度

    作者:赵曦;陈桂菊

    目的 观察在ICU患者中运用综合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的预防效果.方法 随机将120例ICU患者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各60例.对参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对实验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DVT发生人率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参照组患者的DVT发生率为20%,实验组患者的DVT发生率为6. 67%(P < 0. 05); 且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96. 67% vs 80. 00%) (P< 0. 05).结论 在ICU患者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下肢DVT的形成,提高患者对护理后的满意度.

  • 膀胱癌放疗并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

    作者:何丽菊;何利桃;刘宝华;刘碧芳

    目的 分析膀胱癌放疗并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 2 ~ 2017. 2我院50例膀胱癌放疗并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患者,分为综合组27例,控制组23例,两组的术后护理方法不同,对比两组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结果 综合组、控制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8. 89% vs 65. 22%; 控制组的C-COH评分明显低于综合组.结论 综合护理可改善DVT患者的病情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 放疗 膀胱癌 护理
  • 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对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认知程度调查及护理预防分析

    作者:郑艳

    目的 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对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 并发症认知程度调查及护理预防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70例行电切术的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本研究组自行设计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知识"问卷对70例患者术后DVT并发症认知程度调查进行调查,主要包括DVT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后遗症三个方面.结果 术后DVT并发症认知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在危险因素中,对手术认知水平低,仅5. 71%的患者了解手术会导致DVT; 其中对静脉曲张的认知水平高,21. 43%的患者了解静脉曲张是术后DVT的危险因素.在DVT临床表现中,没有人知道体温升高是DVT临床表现,对患肢麻木的认知水平高,占21. 43%.在DVT后遗症中,对患肢溃疡认知水平高,占18. 57%,对患肢色素沉着认知水平低,仅占2. 86%.护理预防分析结果显示,主要从术前基础护理、饮食护理、禁烟并进行宣传教育、运动、早期发现并预防、心理护理、改善患者下肢血液循环等方面进行护理.结论 患者对术后DVT并发症的认知水平较低,在护理预防中应加强宣传教育,可有效预防术后DVT的发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改善脑血栓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范海波;邓倩;顾芸;曹丽华

    目的 分析对脑血栓患者生活质量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进行改善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150例,使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护理; 观察组:患者1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效果情况.结果 经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效果与观察组患者的效果相比,观察组更优(P < 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早期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血栓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显著,且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长期饮酒对老年患者全麻腹腔镜术后认知功能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作者:许曦鸣;张玉杰;戚小航

    目的 探讨长期饮酒对老年患者全麻腹腔镜术后认知功能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长期饮酒老年患者80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收治非长期饮酒老年患者8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行全麻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及DVT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前两组患者的MMSE(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无明显区别(P > 0. 05),手术后不同时间点研究组MMSE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 05); 手术前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无明显区别(P > 0. 05),手术后研究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下调、D二聚体(D-D)以及纤维蛋白原(Fbg) 等高于对照组; 术后DVT发生情况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长期饮酒会导致老年患者全麻腹腔镜术后认知功能下降,同时DVT发生风险显著上升.

  • 肝素钠脉冲式正压封管液在乳糜性胸腹水患者中心导管置管后预防静脉血栓的应用研究

    作者:王莉娜

    目的 探讨肝素钠脉冲式正压封管液预防乳糜性胸腹水患者中心导管(PICC) 置管后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120例行PICC置管的乳糜性胸腹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试验组(60例).两组均采用脉冲式正压封管方式,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作为封管液,试验组采用肝素钠作为封管液.探讨肝素钠脉冲式正压封管液预防乳糜性胸腹水患者PICC置管后静脉血栓,血栓标志物D-D和vWF水平,以及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 试验组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3. 33% vs 31. 67%) (P < 0. 05).试验组D-D水平(2. 02 ± 0. 33) 低于对照组(5. 52 ± 0. 33) (P < 0. 05).试验组vWF水平(63. 13 ± 6. 33) 低于对照组(85. 52 ± 8. 33)(P < 0. 05).试验组患者导管堵管、静脉炎发生率降低(P < 0. 05).结论 乳糜性胸腹水患者PICC置管时,采用肝素钠脉冲式正压封管,可以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率,还可改善血栓标志物水平,

  • 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凝血指标、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作者:崔翱

    目的 对脑出血患者术后采用集束化护理,观察并分析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护理满意度和患者凝血指标等情况.方法 从2015年2月到2016年6月选取我院的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平均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所有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在进行完手术之后,医院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研究组患者除了采用常规护理以外,再加上一定的集束化护理.护理一段时间后,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满意度和凝血指标等护理情况.结果 经过不同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2. 50%,对照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22. 50%(P < 0. 05);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 50%,对照组为72. 50%(P < 0. 05); 但护理一段时间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各项凝血指标都比较正常,两者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结论 集束化护理使脑出血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降低,而且患者对集束化护理也更为满意.

  • 预见性护理对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在维持期凝血事件的影响

    作者:朱晓莲;高昕毓

    目的 评价预见性护理对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在维持期凝血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1月至2017年2月来我院做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衰竭患者110例,根据excel表格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采用预见性护理组(预见组,55例)和采用常规护理组(常规组,5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透析前后血小板(PLT) 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水平,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透析前后D-D和GMP-140水平,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凝血事件的概率.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和透析前相比,两组透析后aPTT、PT均有所降低,Fbg均有所增高,但是常规组的变化幅度显著高于预见组(P < 0. 05); 透析后D-D和GMP-140较透析前均有显著增高,但常规组的增高幅度显著高于预见组(P < 0. 05); 常规组在透析期发生凝血事件的有12例,凝血发生率为21. 82%,预见组透析期发生凝血事件的有3例,凝血发生率为5. 45%(P < 0. 05).结论 预见性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在维持期凝血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成功率.

  • 压力抗栓泵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作者:刘艳英

    目的 探讨压力抗栓泵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我院就诊的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的12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压力抗栓泵预防DVT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血小板、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DVT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6. 67% vs 21. 67%) (P < 0. 05).与对照比较,试验组PT、aPTT、TT、PLT水平均明显升高(P < 0. 05).与对照比较,试验组Fbg、PDW、MPV水平均明显降低 (P < 0. 05).结论 压力抗栓泵预防子宫内膜癌患者DVT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同时还可改善患者血小板、凝血功能.

  • 置管位置对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殷湘洁;任晓敏;周惠雅

    目的 探讨置管位置对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从我院于2011年7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众多经外周静脉穿刺肿瘤患者中抽取3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置管位置的差异性分别分为两组(左侧组和右侧组)进行观察和分析.由医护人员就两组患者经不同位置置管后的中心静脉置管血栓发生率以及凝血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发现,两组患者经置管后,在不同位置的静脉血栓发生率数据中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右侧组高于左侧组,P < 0. 05).两组患者的中心静脉置管血栓发生率分别为6. 67% (右侧组)和1. 33%(左侧组).结论 从相对的角度来看,PICC置管肿瘤患者从右侧置管引发静脉血栓的几率远高于左侧置管,因此临床应以左侧置管作为PICC置管肿瘤患者的佳置管位置,以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 综合护理用于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防效果

    作者:何芳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预防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妇科肿瘤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各有36例患者的实验组和参照组,参照组实施普通护理措施,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凝血功能较参照组患者为低凝(P < 0. 05); 实验组患者的下肢DVT发生率为2. 78%,生活质量总评分为(89. 24 ± 2. 67) 分; 参照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6. 67%,生活质量总评分为(77. 21 ± 2. 0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结论 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妇科肿瘤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有利于预防下肢DVT,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 优质护理预防直肠癌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作者:何旭;夏淑莉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对直肠癌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直肠癌患者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按入院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24例,使用常规; 观察组:患者2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效果;.结果 优质护理后观察组的DVT发生率为8. 33%(2 /24)低于对照组的25. 00% (6 /24) (P < 0. 05).结论 对于直肠癌术后DVT使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预防DVT,并且还能有效地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 针对性护理模式在ICU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患者中对腘静脉与股静脉的血流速度、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冯翀;韩慧慧;艾芳;惠智艳

    目的 观察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对ICU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 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 选择于我院接受CRRT治疗的110例ICU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分析的对象,并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设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其中,研究组(55例)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照组(55例)实施常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对照组于干预后腘静脉与股静脉的血流速度均慢于研究组(P < 0. 05); 研究组于干预后发生下肢DVT的几率均比对照组优(P < 0. 05),对照组于干预后护理的总满意度显著比研究组低(P < 0. 05).结论 给予接受CRRT治疗的ICU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 护理在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栓形成中应用价值

    作者:田梅;刘文莉

    目的 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栓形成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2例患者来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护理满意度(96. 77%) 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护理满意度(74. 19%) (P < 0. 05).结论 应用心理护理在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栓形成患者中有一定的价值.

  • 护士主导的自我管理对肺血栓栓塞患者的作用

    作者:王小涓

    目的 探究基于护士主导的自我管理对呼吸内科肺血栓栓塞(PTE)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到2017年2月到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PTE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自我管理教育方式,干预组采用基于护士主导的自我管理教育方式.6周后采取治疗依从性调查表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PTE患者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血小板参数PLT (× 109 /L)、PDW(%)、MPV (fl) 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血小板参数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后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均有所提高,且干预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 05).自我管理教育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进行自我管理教育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且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 0. 05),结论基于护士主导的自我管理教育能有效的提高PTE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 通心络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观察

    作者:徐永健;招树涛;汤秀玲

    目的 观察通心络对椎-基底动脉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98例在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系TIA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案进行降压、降糖、降脂,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的治疗方案上加服通心络胶囊.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并记录患者治疗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平均血流速度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血流速度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 05).观察组总有效率91. 8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 59%), (χ2 = 13. 154,P = 0. 0047).结论 采用常规治疗方案上加服通心络治疗椎-基底动脉系TIA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提高治疗效果.

  • 川芎嗪注射液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50例临床观察

    作者:甘雅婷;梅喜平

    目的 观察分析川芎嗪注射液治疗5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情况.方法 选择2015年9月~ 2016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新机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球囊扩张采用10 μg /kg盐酸替罗非氯化钠注射液,术后两天内采用连续静脉泵入0. 2 mg /h.观察组在球囊扩张后采用10 μg /kg盐酸替罗非氯化钠注射液,在此基础上使用川芎嗪注射液20 mg冠状动脉内注射.手术结束后再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再使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7 d,80 g /d.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ST段抬高幅度、磷脂酶A2、左室射血分数(LV-EF)、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PAG%)、冠状校正TIMI帧数(CTFC)等各项指标具体数据.并观察两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为95. 92% 高于对照组74. 47%(P < 0. 05).治疗后两组CK(595. 67 u /L)、CK-MB(59. 24 u /L)、磷脂酶A2(118. 94 ng /L)的结局都要优于治疗前,观察组的效果好,和对照组相比,CK-MB差异大(P < 0. 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TFC(11. 67 ± 12. 33) 帧、 LV-EF(64. 37 ± 17. 36)%、PAG%(26. 71 ± 7. 64)%、ST段抬高幅度(2. 17 ± 1. 16)mm明显优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有明显差异(P < 0. 05).对照组和观察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 > 0. 05),不良反应发生率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结论 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具有良好疗效,能够减少疾病对新心肌的损伤,有较好的安全性.

  • 红花黄色素联合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在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防效果

    作者:黄会芳;林郁宵

    目的 研究红花黄色素联合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在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 收集2014年5月~ 2016年1月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90例髋部新鲜骨折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均分为西药组、中药组和联合用药组三组.西药组应用LMWH,中药组应用红花黄色素,联合组患者应用红花黄色素联合低分子肝素.观察治疗前后三组患者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并对患者术后出血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三组患者用药前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无显著性差异(P > 0. 05); 用药后,三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水平均显著降低(P < 0. 05),且联合组明显低于西药组和中药组(P < 0. 05); 三组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显著延长,且联合组明显长于西药组和中药组(P < 0. 05),西药组和中药组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 05).三组患者术后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P > 0. 05); 联合组下肢DVT发生率3. 33%,明显低于西药组(20. 00%,)和中药组(16. 67%,)(P < 0. 05).结论 红花黄色素联合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在髋部骨折术后预防下肢DVT中的抗凝血效果良好,能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液流变学状况,从而使DVT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 胆总管囊肿伴获得性血友病的手术治疗一例报告暨文献复习

    作者:王明亮;黄强;吴竞生

    获得性血友病A(acquired hemophilia A,AHA)是指既往无出血史的非血友病患者,体内产生FⅧ自身抗体(FⅧ:Ab,或称FⅧ抑制物)导致FⅧ减少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1].症状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但临床表现不尽如一,轻者可无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腹腔或颅内等致死性出血.胆总管囊肿是一种先天性胆管扩张疾病,主要症状为腹痛、黄疸、腹部包块,治疗方式主要是手术治疗,但若患者同时诊断获得性血友病,则为手术相对禁忌.本文阐述的是对一名同时诊断有获得性血友病A 的胆总管囊肿患者进行的手术治疗,通过监测止凝血功能,清除患者体内凝血因子抑制物,同时体外输注凝血因子使患者达到手术标准,并在手术中予以适当处理防止大出血.患者手术成功并顺利恢复出院.此次用药及手术的过程,为以后需要进行外科手术的血友病病人提供了可行的治疗参考意见.

血栓与止血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